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四十一

雍正四年二月

上谕二十道

初二日户部等衙门议奏两淮商人建仓买糓备赈奉

上谕此系商人急公银两即於本地买贮米糓备用商人等自然尽心管理不致亏缺倘将来有不得已亏缺之处朕必察情寛宥

初三日奉

上谕副总河嵇曾筠料理河工往往虑及後患预先陈奏一二语以为将来卸过之地如去年诿咎於属员朕已切加申饬矣至於今年河道险工下移朕已降旨谕令早为防御今桃汛将届嵇曾筠始奏称相度情形近来险势下移必须先事预防又称加幚大堤因河臣未到尚未收工或有雨淋坍塌之处等语似此皆预留地步以便将来推卸己责况江南雎宁漫口与此无涉何得借以为词可行文嵇曾筠严行申饬武陟等处险工既移於祥符兰阳等处嵇曾筠应移驻紧要地方以便督工保固着九卿会议具奏

初七日奉

上谕去年近京地方雨水稍多收成歉薄穷民乏食朕心轸念蠲免钱粮发通仓米粮四五十万石交与钦差及地方官遍行赈济又念失业之民覔食来京者多故於五城饭厰两次加添米石又於五门增设饭厰五处俾穷民得以养给但目前虽逐日散赈究非长策春气渐暖正宜播种此等穷民不得早还故土必致有悞春耕应如何设法资送或由陆路或由水路俾得各回原籍复其本业大学士会同都统拉锡步军统领阿齐图并都察院堂官及五城御史详议具奏

又诸王大臣等合词参奏阿其那种种悖逆应即正法

上御勤政殿

召诸王大臣及阿其那入奉

上谕尔诸王大臣等合词参奏允禩请即正典刑允禩乃

皇考之子

太祖

太宗之孙朕之弟也今日之举我

列祖

皇考在

天之灵实昭察於上倘允禩不应正法而尔等妄行陈奏以

残害

列祖

皇考之子孙而?朕於不义尔等之罪尚可逭乎朕思尔等公同具奏时或有随衆列名而不出於中心之诚者故特召入逐一面加询问若有以允禩为不当正法者可出班另跪於右朕今日如此询问倘衆人中犹有心口相违不肯据实陈奏者

列祖

皇考在

天之灵必加诛殛

谕毕诸王大臣等皆言阿其那悖伦乱政罪状多端应即

正典刑以彰

国法诸臣逐一陈奏又奉

上谕诸王大臣引据大义欲正国法所奏亦是但朕断不治允禩之罪曾降谕旨即今令允禩离宗亦因伊将确实之事於诸臣前指天发誓诅咒一家不获善终难以存留宗室之中亦万不得已无可如何所致耳朕仍是本意断不将允禩治罪此所奏知道了允禩之妻朕再详酌另降谕旨

初八日散秩大臣拉锡等奏报青海亲王察?丹津等起程北归日期奉

上谕察?丹津等既欲於十一日起程着初十日至圆明园陛见伊等俱因青海之乱被贼抢掠此番回去恐牲

口盘费稍有不足着将内库银各赏给一千两令其料理

初九日奉

上谕安民必先弭盗而捕盗之法在於速拏闻有交界地方失事盗贼窜匿隣境有司官以地非管辖不便径拘必用文移关提挂号添差方许缉拏以致需迟时日闻风远扬即使日後拏获而赃已花销悬案不结凡系地方官均有弭盗之责何分此疆彼界嗣後交界地方失事探实赃盗藏匿之处无论隔县隔府隔省一面差役执持印票即行密拏一面移文关会拏获之後仍报明所在该管地方官添差移解倘捕役借端诬害良民照例从重治罪各该有司务须协力稽查使奸宄无可潜藏以副朕息盗安民之至意

初十日贝子鲁宾於诸王大臣陈奏阿其那悖逆请正典刑之时奏对含糊奉

旨拏交宗人府宗人府奏应照奸党律正法奉

上谕鲁宾在西宁时謟媚允禵允禵曾遣伊屡次寄书与允禩往来同谋奸宄今在衆人前询问时鲁宾仍感允禩之恩朦混具奏理应即行正法但伊父止伊一子伊又无子若将伊正法必致断絶其嗣矣朕不忍絶人之嗣鲁宾着从寛免死并伊妻妾俱着监禁高墙十一日奉

上谕直隶近京地方去岁被水歉收朕心轸念已叠沛恩膏毋使失所其覔食来京者又复增给米石添设饭厰俾穷民得以养给近因东作方兴正令大臣等酌议设法资送贫民囘籍不使有误春耕乃畿辅覔食之民前来京师者日衆是必传闻京师加恩赈济是以无知愚民希冀非分之望反舍其耕种之本业则大负朕绥辑穷黎之盛心矣况本地既已散赈若实系穷民则已入木县册籍何以又远赴京师其中不无假冒可即传谕顺天府大兴宛平二县及近京地方文武官员将续来之民晓谕拦阻目今春气和暖其有田可耕者则当乘时播种其无田可耕者则各处皆有工程或修堤岸或开水利正需人力以兴土功伊等回籍就近佣工度日不致离弃乡井转徙外方实为谋生善策可严切谕令伊等知之并将此行文直隶总督

又奉

上谕大学士朱轼之母冷氏壼仪淑慎训子成名今闻在籍病故深可轸恻朕优礼大臣推恩贤母用颁异数以示眷怀着江西廵抚裴度动支司库银二千两赏给伊家读文致祭一次祭文由翰林院撰拟其差往致祭之员若总兵官驻劄相近则遣总兵官若相隔路远则於两司内派出一员俟朱轼抵家之时举行朱轼查勘水利事竣到京後着驰驿回籍

十三日奉

上谕据直隶总督蔡珽奏称从前将通仓之米运至保定粜卖以济民食今已粜完顷值青黄不接之时民间籴米艰难恳请再赐给发等语着即行文仓场侍郎将七成以上之米速发二万五千石照前运至天津交与蔡珽运往保定

十五日

谕户部去秋北方多雨直隶所属七十四州县被水歉收朕心深为轸恤叠沛恩泽加惠穷黎已将七十四州县被灾田亩之钱粮照例蠲免其余应徵额赋又复停徵在案朕思一省之中既有七十余州县收成歉薄则必有向邻封隔县谋生覔食之人当此青黄不接之时闾阎岂能充裕若仍照旧徵收钱粮民力输将未免竭蹷用是特颁谕旨施恩於常格之外将雍正四年通省应徵额赋一体停其徵收俾民力寛舒各得用功於南亩以副朕勤恤民隐之至意尔部即遵谕行

又九卿议奏凡地方官员霉烂仓糓三千石以下者应仍照旧例革职留任限年赔补三千石以上者照那移例治罪奉

上谕九卿所议霉烂仓糓之处分甚属未当凡仓糓霉烂皆由於仓厫不修之故平日地方官所司何事以致倒塌渗漏亏折米糓此愈当加惩者今若寛其处分则有司於仓厫平日必不加意修理以便借词此处着九卿再议具奏

十九日

谕大学士等大学士朱轼事亲最孝朕所素知今伊母在籍病故伊闻之自必哀痛切至但伊母年已八旬有余伊禄养显扬俱无余憾此时正当节抑哀痛护惜此身为国家出力尽忠正所以尽孝朕前已降谕旨赐银二千两为伊母丧事之费就近遣地方大员前往致祭一次今朱轼奔丧回籍着驰驿前去朕深知其家贫着再赐银二千两为伊盘费一切之用其子亦令随归伊到家守孝百日将伊母之事料理完毕即来京办事尔等可详悉传谕朱轼知之

谕大学士等朱轼奏请解任开缺以终服制情词廹切此乃伊名节所关朕知其出於至性诚恳允从所请解任开缺以全其志但三年为时甚久卸事闲居在籍伊心亦未必自安况目前现有畿辅水利之事正资料理可於八月起身前来居住京师以备委任顾问不居现任之职则与家居无异於礼既尽於心亦可安矣朱轼素性诚笃今遭母丧深恐其哀毁过节尔等可将朕意谆切谕之伊年高体弱不宜过於悲戚况六十不毁载在礼经若能仰体朕心时思朕训护惜此身为国家出力伊母有知亦必深慰斯为忠孝两全倘过哀以致毁瘠则有负朕恩矣尔等并传谕膳房侍卫永夀擕茶饭往赐

二十五日吏部遵

旨将江苏布政使鄂尔泰等议叙具奏奉

上谕鄂尔泰着加二级鄂尔泰布兰泰平素居官实心办事声名既优又将应得之项急公备用是以朕降旨交部议叙若各省大吏不识此意谓急公即得议叙苛索妄取致累该属官民则是其居心全不如此二人此端断不可开可将此令督抚司道各员知之

二十六日奉

上谕罗殷泰具摺奏称松潘打箭炉口外各处建造城工无着银两曾通详督抚未经具题又军需冒费皆推诿於王景灏等罗殷泰系允禵妻兄由吏部文选司郎中经隆科多保题因用为按察使又补授布政使三年有余并未陈奏一事初则逢迎年羮尧继又迎合王景灏地方应奏事宜瞻顾畏避不肯直陈今闻离任来京恐接任官员查出伊任内情弊揭参始具摺陈奏罗殷泰朕曾准其摺奏如果当时申详督抚请其具题督抚不题伊何不自行奏闻其伪罔显然情由可恶且摺内前称抚臣王景灏後又称蔡抚院官同而书衔书名各异甚属怪诞奇异君上之前如此信笔漫书可乎朕前曾降旨令罗殷泰来京今观其奏摺伊任内钱粮不清之项甚多伊不必来京着行文法敏会同佛喜程如丝将伊一切未清之项彻底清查据实奏闻勿得徇情隐匿罗殷泰与法敏原有亲谊朕所素知法敏亦曾奏过此事若法敏少瞻顾亲情党庇隐匿不据实查奏定行重治其罪松茂道孟以恂曾令其往巴里坤地方代王全臣办理军需今王全臣既已发回孟以恂着仍回四川清理伊经手钱粮建昌道安定昌曾着来京今罗殷泰未清之钱粮伊亦曾经手着查其起程日期行文前去如离京已近则令其来京再行前往如起程未久离四川尚近令其仍回四川料理未清之项至於凡关系此案钱粮人员有应质讯者着法敏等一并提问二十七日

谕户部朕轸念东省被水穷黎粒食维艰特允山东廵抚陈世倌之请於大清河兴工疏濬令乏食小民得力役之资为餬口之计今天气和暖土脉松润正施畚锸之时去秋该抚奏请设厰煮赈目下赴工者衆粥厰可以停止但念此就食小民其中岂无老弱残疾不能赴工者煮赈既停麦秋之期尚远此辈穷无所归之人或仍至失所朕心深为恻然应行文山东廵抚陈世倌将不能赴工之穷民查明若干每日仍给与升合之资俟至麦收後停止所用银两俱作正项开销该抚严饬各州县官务期实心奉行以副朕养育百姓之至意尔部速遵谕行

谕户部山东去秋被水州县其应输漕米朕於部覆缓半之外敕令该抚查被灾尤甚之处将漕项全缓但念各州县应给兵粮例不在缓徵之内军储固为紧要而被灾黎庶於粒食之余责其输纳粮米未免艰於措办尔部行文山东廵抚陈世倌着於起运雍正三年漕米内截留五千石以为支给兵粮之用倘有余剩即留为下年兵米其支给米石俟秋收後徵补还项庶兵粮无悞而民力可纾矣尔部速遵谕行

二十八日河南廵抚田文镜奏报漕船出境奉

上谕从前田文镜请将直隶大名府属之濬滑内黄三县改隶河南省卫彰二府经九卿议覆朕降旨准行时李维钧内怀私心欲阻挠其事缮摺奏称豫省漕粮应改於小滩开兑三县无庸改隶朕朱批谕旨发与李维钧小滩开兑之说先经详议难行因而中止今若将此摺发与河抚再议伊必固执前议徒令朕疑田文镜耳於事无益但将三县归并豫省明岁自然明白矣今田文镜奏报豫省漕粮船只於雍正四年正月十七日尽出豫境历年豫漕俱於五六月间方得出境今岁如此迅速可见从前实因地属他省呼应不灵沿河官弁亦皆漫不经心故致每年迟悞朕谕旨所云明岁自然明白者今已明白矣田文镜实心筹画办事可嘉着交部议叙李维钧当时身为封疆大臣乃借改兑小滩为名惑乱国事是何意见着伊明白回奏

二十九日

谕江苏廵抚张楷朕每见苏松漕米亏空案内一经承名下侵蚀至二三千石访问其故则粮重仓多之处州县官不能兼顾每点派收书经管收纳所收民粮除丁兑外原有斛面余米存留在仓遂有粮户将应纳米石私相折银收书将余米抵算迨收折既多仓内余米不足以补而所收米价又已随手花费以致亏空漕项此不可不严立条禁也嗣後收书有侵蚀漕米者该州县详参後审究确实按其米数即当照监守自盗律治罪并将佥派收书之员题参议处其侵蚀米石查明收折之粮户着於各粮户名下追补庶可惩猾吏而警愚民着即议奏至各州县所收仓粮丁兑之外倘有赢余令该州县报明存贮公所为修理常平仓厫之用再有余剩归入常平仓以佐赈济该抚严饬苏松二府各州县实心奉行倘有借余米名色加收斛面遗累小民者定行重治其罪决不少贷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四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一 魏征·刘昫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焦竑
  卷二·谷应泰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四·杨仲良
  第十七节 郑氏亡后之台湾·陈匪石
  名山藏卷之八十·何乔远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三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七·佚名
  卷一百二十九·张守节
  拓跋屈传·李延寿
  瞿景淳传·张廷玉
  卷三十五·黄训
  卷62·陈邦瞻
  侯景飞·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文廷式·龙榆生

    文廷式字道希,号芸阁,江西萍乡人。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生。以父星瑞官高廉兵仆道,侨居广州。光绪壬午(一八八二)中式顺天乡试举人,庚寅(一八九○)成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及第,授职编修,擢侍读学士。以盛名抗直,为

  • 卷一百九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九十一笙类五言古咏笙          【梁】陆 罩管清罗袖拂响合绛唇吹含情应节转逸态逐声移所美周王子弄羽一参差笙           【梁】沈 约彼美实奇枝孤篠定

  • 帝纪第八 穆帝 哀帝 海西公·房玄龄

    穆皇帝讳聃,字彭子,康帝子也。建元二年九月丙申,立为皇太子。戊戌,康帝崩。己亥,太子即皇帝位,时年二岁。大赦,尊皇后为皇太后。壬寅,皇太后临朝摄政。冬十月乙丑,葬康皇帝于崇平陵。十一月庚辰,车骑将军庾冰卒。 永和元年春正

  • 列传列女第八十 崔览妻封氏 封卓妻刘氏 魏溥妻房氏 胡长命妻张氏 平原女子孙氏房爱亲妻崔氏 泾州贞女兕先氏 姚氏妇杨氏 张洪初妻刘氏 董景起妻张氏 阳尼妻高氏 史映周妻耿氏 任城国太妃孟氏 苟金龙妻刘·魏收

    夫妇人之事,存于织纴组紃、酒浆醯醢而已。至如嫫训轩宫,娥成舜业,涂山三母,克昌二邦,殆非匹妇之谓也。若乃明识列操,文辩兼该,声自闺庭,号显列国,子政集之于前,元凯编之于后,随时缀录,代不乏人。今书魏世可知者为《列女传》。中书

  • 卷三十六·吴广成

      绍兴十五年、夏人庆二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  金主如东京,夏使与宋使、高丽使同至行在贺。  夏四月,金使来横赐。  自乾顺与王阿海等争相见礼,金使未尝至夏。是时,使右卫将军撒海、兵部郎中耶律福来横赐

  • 雍正实录卷之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十二·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二商氏先世公谍宋荐钱时省札缴状胡石塘送诸生诗序张伯绪格言杨文敏碑志等不同姚铉文粹自序日记故事刘贡父诗话○商氏先世公谍商状元弘载家藏宋时公牒一纸,内凡朝廷语言,皆朱书。盖其

  • 游明根传·魏收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祖游鳝,慕容熙政权的乐浪太守。父游幼,冯跋假广平太守。和龙被平定之后,游明根得归乡里。游雅称赞推举他,魏世祖擢拔他为中书学生。游明根生性贞正谨慎,清心寡欲,广习经典。等到魏恭宗监国,他与公孙睿

  • 显祖文宣帝纪·李延寿

    显祖文宣皇帝名洋,字子进,是神武帝的二儿子,文襄帝同母弟弟。武明太后刚怀宣帝时,每夜有红光照亮内室,太后私下十分奇怪。当宣帝出生时,把他称为侯尼于。鲜卑话就是有福相的人。因为他在晋阳出生,所以有一个名字叫晋阳乐。当

  • 完颜阿里不孙传·脱脱

    完颜阿里不孙,字彦成,是曷懒路泰申必刺猛安人。明昌五年(1194)考中进士,调任易州、忻州军事判官,安丰县县令。又补任尚书省令史,授兴平军节度副使,应奉翰林文字,又转任修撰,充任元帅左监军纥石烈执中的经历官。纥石烈执中包围

  • 子罕篇·孔子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 天志上第二十六·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

  • 卷二·佚名

    △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之二佛复告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八光明。以是八明能坏诸闇净菩萨行。何等为八。一者念光。二者意光。三者行光。四者法光。五者智光。六者实光。七者神通光。八者无碍智光。

  • 续指月录凡例二十则·聂先

    续指月录凡例二十则虞山瞿幻寄先生指月录一书。先是严天池先生。水月斋初刻。为禅林秘宝。海内盛行。板经数易。后如破山禅师。翻刻东塔禅堂。具德禅师。两镌天宁灵隐。甚至斗大茅庵。亦皆供奉。腰包衲子。无不肩携。

  • 幽谷百合·巴尔扎克

    《幽谷百合》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36年。该小说讲述青年贵族费利克斯追求莫尔索伯爵夫人。伯爵夫人的丈夫暴戾,家庭生活缺少乐趣。他的介入,掀起她感情上的波澜。她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对丈夫保持

  • 山堂肆考·彭大翼

    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明彭大翼撰。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号林居。扬州(今属江苏省)人。万历中曾知云南沾益州。张幼学补遗十二卷。张幼学为彭大翼之孙婿。是书辑录群书故实,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类编成帙。后有损佚

  • 博异志·郑还古

    传奇小说集,作者谷神子。本书自序称: “因寻往事,辄议编题,类成一卷。非徒但资笑语,抑亦粗显箴规。或冀逆耳之辞,稍获周身之诫。只同求己,何必标名。是称谷神子。”关于谷神子的姓名,曾有不少人作过考证,历来说法不一

  • 明珠记·陆采

    一名《王仙客无双传奇》。戏曲。明陆采(1497—1537)撰。采字子元,号天池,别署清痴叟,江苏吴县人。性豪爽,好游历,不修举业,日夜与所善剧饮歌呼,年四十而卒,著有传奇多种。此剧取材唐薛调传奇小说《刘无双传》,写刘无双同王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