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五二 谕内阁明人刘宗周等书集只须删改无庸销毁

三五二 谕内阁明人刘宗周等书集只须删改无庸销毁

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内阁奉上谕:

前因汇辑四库全书,谕各省督抚,遍为采访。嗣据陆续送到各种遗书,令总裁等悉心校勘,分别应刊、应钞及存目三项,以广流传。

第其中有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自当在销毁之列。节经各督抚呈进,并饬馆臣详悉检阅,朕复于进到时,亲加披阅,觉有不可不为区别甄核者。如钱谦益在明已居大位,又复身事本朝,而金堡、屈大均则又遁迹缁流,均以不能死节,腼颜苟活,乃托名胜国,妄肆狂狺,其人实不足齿,其书岂可复存?自应逐细查明,概行毁弃,以励臣节而正人心。若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风节凛然,其奏议慷慨极言,忠荩溢于简牍,卒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又如熊廷弼受任疆场,材优干济,所上封事,语多剀切,乃为朝议所挠,至使身陷大辟。尝阅其疏内,有「洒一腔之血于朝廷,付七尺之躯为边塞」二语,亲为批识云:「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可见朕大公至正之心矣。又如王允成《南台奏稿》,弹刻(劾)权奸,指陈利弊,亦为无惭骨鲠。又如叶向高为当时正人,颇负重望,及再入内阁,值逆阉弄权,调停委曲,虽不能免责贤之备,然观其《纶扉奏草》,请补阁臣疏至七十七上,几于痛哭流涕,一概付之不答,则其朝纲丛脞,更可不问而知也。以上诸人所言,若当时能采而用之,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是其书为明季丧乱所关,足资考镜,惟当改易违碍字句,无庸销毁。又彼时直臣如杨涟、左光斗、李应升、周宗建、缪昌期、赵南星、倪元璐等,所有书集,并当以此类推。卽有一、二语伤触本朝,本属各为其主,亦只须改酌一、二语,实不忍并从焚弃,致令湮没不彰。至黄道周另有《博物典汇》一书,不过当时经生家策料之类,然其中纪本朝事迹一篇,于李成梁设谋惎害,具载本末,尤足征我朝祖宗行事正大光明,实大有造于明人,而彼转逞狡谋阴计,以怨报德。伏读《实录》,我太祖高皇帝以七大恨告天,师直为壮,神戈所指,肇造鸿基,实自古创业者所莫及。虽彼之臣子,亦不能变乱黑白,曲为隐讳,存其言并可补当年纪载所未备。因命馆臣酌加节改,附载《开国方略》后,以昭征信。

近复阅江苏所进应毁书籍内,有朱东观编辑《崇祯年间诸臣奏疏》一卷,其中多指言明季秕政,渐至瓦解而不可救,亦足取为殷鉴。虽诸疏中多有乖触字句,彼皆忠于所事,实不足罪,惟当酌改数字,存其原书,使天下万世,晓然于明之所以亡,与本朝之所以兴。俾我子孙永念祖宗缔造之艰难,益思兢兢业业,以祈天而永命。其所裨益,岂不更大,又何必亟毁其书乎!

又若汇选各家诗文,内有钱谦益、屈大均辈所作,自当削去,其余原可留存,不必因一、二匪人,至累及众。或明人所刻类书,其边塞、兵防等门,所有触碍字样,固不可存,然祇须删去数卷,或删去数篇,或改定字句,亦不必因一、二卷帙,遂废全部。他若南宋人书之斥金,明初人书之斥元,其悖于义理者,自当从删,涉于诋詈者,自当从改,其书均不必毁。使无碍之书,原听其照旧流行,而应禁之书,自不致仍前藏慝,方为尽善。

着四库馆总裁等,妥协查办,黏签呈览,候朕定夺。并将此通谕中外知之。钦此。

(军机处上谕档)

猜你喜欢
  列传七·薛居正
  东都事略卷七十九·王称
  第三十七回 拒忠谏诏狱滥刑 定密谋夺门复辟·蔡东藩
  第九四禀同治十三年九月七日一一三○四-一·佚名
  六八四 谕内阁陆费墀着解任交英廉等审讯并着英廉另简派提调·佚名
  六八五 军机大臣奏请将《赋汇题注》抄入全书并拟赏陈淦缎疋片·佚名
  提要·杨时伟
  五〇 仁房的大概·周作人
  读例存疑卷四十三·薛允升
  林俊传·张廷玉
  一三八、接子考·钱穆
  工部·佚名
  胶澳租界条约·佚名
  卷三十四·乾隆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二·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二郎上,云)小圣郎是也。在玉结连环寨,与那吒演习武艺,因带酒射破锁魔宝镜,不知走出那一洞妖魔,恐怕上帝得知,怎生是了。鬼力们看觑着,若有天神,报复我知道。(末扮天神上,云)小圣乃天神是也。为二郎神与那吒三太子演习武艺,一箭

  • 卷六百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郑谷喜秀上人相访雪初开一径师忽扣双扉老大情相近林泉约共归忧荣栖省署孤僻谢【一作负】朝衣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夕阳夕阳秋更好歛歛【一作潋潋】蕙兰中极浦明残雨长天急远鸿僧窗

  • 列传第六十三 外戚 羊琇 王恂 杨文宗 羊玄之 虞豫 庾琛 杜乂 褚裒 何准 王濛王遐 王蕴 褚爽·房玄龄

    详观往诰,逖听前闻,阶缘外戚以致显荣者,其所由来尚矣。而多至祸败,鲜克令终者,何哉?岂不由禄以恩升,位非德举;识惭明悊。材谢经通;假椒房之宠灵,总军国之枢要。或威权震主,或势力倾朝;居安而不虑危,务进而不知退;骄奢既至,衅隙随之者

  • 列传第三十六 高允·魏收

    斑允,字伯恭,勃海人也。祖泰,在叔父湖《传》。父韬,少以英朗知名,同郡封懿雅相敬慕。为慕容垂太尉从事中郎。太祖平中山,以韬为丞相参军。早卒。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

  • 卷四百九十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起哲宗紹聖四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壬午朔,御文德殿視朝。   知鄜州、崇儀使、成州刺史王舜臣權發遣熙河蘭岷路鈐轄。(元符元年二月二十七日,當考。「鄜」當作「麟」,六月末可考。)   癸未,降授左衛將軍、駙馬都尉

  • 卷六大审平反纪略·刘若愚

    刑狱者重事也,我国家每年热审之外,凡遇丙辛之年,即特敕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员,前往三法司录囚,名曰:大审。夫必于丙辛者,丙协于明,辛者新也,欲在上者必明照覆盆,在下者既经此一番锻炼,期于悔罪自新,斯不负祖宗以来钦恤之至意也。宪庙

  • 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摭遗卷六·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闽粤督辅发事诸臣列传何腾蛟章旷(傅作霖、周震、陈象明、余鲲起、萧■〈广,心代八〉周二南、王景熙、李兴玮等附)何忠烈公身历四朝,胸藏万甲,戎车载骤,宵枕旡安;于全楚疆场之计,可谓坚志如城。鞠躬尽瘁,实自

  • 十国春秋卷二十四·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唐十李金全李金全其先吐谷浑人事唐明宗为厮养以骁勇善骑射常从征伐积功至刺史天成中官龙武节度使务为贪暴罢归献马数百匹居数日又献明宗谓曰卿马何多邪卿在泾州治状如何乃以马为事乎晋高祖时为安逺军节

  • 卷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学校考【八】直省乡党之学【二】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世宗宪皇帝御极恩诏各直省入学额数大学加七名中学加五名小学加三名不为例恩诏各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暂赐六品顶带以备召用雍正元年

  •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十一·允禄

    上谕八旗各佐领下俱有铁匠鞍匠弓箭等匠毎月给伊等钱粮俾充各项匠役者特欲其平时学习手艺以便行军之际擕彼行走修理一应噐械耳前因各项匠役虽存其实能制造者甚少而该旗大臣官员亦不甚稽查管教是以特交与武备院令其教习

  • 三十二年·佚名

    (丁酉)三十二年大明嘉靖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辛巳朔,行望闕禮。○賜宗宰二品以上及臺諫、弘政院、弘文館、藝文館、侍講院入直諸將,一等宴于闕庭。1月2日○壬午,三公啓曰:「中原則雖殘弊館驛,必立層閣門於其前,額書其上曰『迎

  • 三十九年·佚名

    (癸未)三十九年清乾隆二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未,上御景賢堂,召見諸大臣二品以上,諸承旨,正一品宗臣。諸臣以聖壽躋七旬,請仰瞻天顔,上許之。命承旨,書下勸農綸音,申飭八道道臣及兩都留守。○副提學鄭存謙、應敎洪趾海、副應

  • 第12章 内则·戴圣

    天子命令家宰,对万民百姓降下教令。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在鸡叫头遍时就都洗手漱口,然后梳头,用淄帛束发作髻,插上发答,用一条丝带束住发根而垂其末于髻后,戴上假发作的刘海,戴上帽子,系好帽带,穿上玄端,系上蔽膝,系上大带,把笋插入带

  • 印度之佛教以中庸实践为教的佛教·梁启超

    法华经变 莫高窟第248窟 北魏法华经变,《法华经》共有二十八品,这幅经变的中心是释迦在灵鹫山说法的宏大场面。 若以各派外道比先秦百家言,则释迦恰是那时印度的孔子。他在群言淆乱之中,折衷长短,以中庸为教。

  • 自由史观再版序·太虚

    果有法有界乎?不可思议。有佛有生乎?不可思议。果有佛可成有生可度乎?不可思议。虽然、纯乎以不可思议谈法者,抑堕不思议边见。文殊神变会经,于不可思议中广为演说,不可思议之众生中,善巧度脱,是为大神变也。慨自正法日遥,魔外

  • 安雅堂集·陈旅

    元代诗文别集。13卷。陈旅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别题《陈众仲文集》。《安雅堂集》的主要版本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及数种清抄本,传本比较少见。本集卷首有元至正九年(1349)张翥序,至正十一

  • 读书斋偶存稿·叶方蔼

    四卷。清叶方蔼撰。叶方蔼,字干吉,号讱庵。昆山 (今江苏昆山)人。顺治十六年 (1659)进士,官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衔。卒谥文敏。叶方蔼得官入朝后,就因文章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其授学士述怀诗所云:“敢道齐贤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