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八十一

食货略【一】

【臣】等谨按洪范八政首举食货诚以足国裕民之本计王者所必有事也洪惟我

圣神继起乐利无疆百物阜成府藏充裕【臣】等伏读太宗文皇帝实录曰朕承

天垂佑财用饶裕当此之际我国家新旧人等若不急加恩养更於何时养之大哉

皇言卜世卜年之所由长也夫任土定地农事为先百数十年以来百姓安於耕凿之常而土田日辟生齿日繁皆

国家培养所致也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尽除明季加派辽饷剿饷练饷之

圣祖仁皇帝诏天下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世宗宪皇帝念江浙赋重清厘减免【并详见赋税门】

皇上爱养黎元普免正赋者三普免漕粮者再其他蠲除赈恤以万万计【详见蠲赈门】至於河工海塘关系尤钜

圣祖亲视河干大兴筑濬

世宗特令修筑高堰海塘

皇上翠华临莅指示机宜於河工海塘不惜数千万帑金为一劳永逸之计【详见河渠门】又如畿辅则特设庄田边镇则广开屯政钱币之用则设局增铸以酌钱直漕运之宜则官兑官收以速转运盐茶之榷则加斤改引以裕商力平粜之法则采粟截漕以平市直鸿模善政实开亿万斯年之美利夫人衆则财易生地广则用益饶我

国家受命之初琉球诸国率先表贡东洋之铜佐京局之鼔铸暹罗之米资边海之仓厫迨至回疆式廓度地开田因中置市向所谓重译不能至者今悉为内地山河其他小弱附景待泽又不足论盖溯禹贡经画九区作赋锡贡以来从未有如此实大洪远也今恭纂

皇朝通志谨於郑志篇目分并增省之为十有二门云

田制上

崇德二年春

太宗文皇帝令各屯统领官督率兵民别土地高卑择所

宜以树艺又

谕镇守噶海阿巴泰曰尔当令镇守各官劝饬农事不可以天寒稍缓种植

顺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御宇因明季变革版籍多亡田赋无准首着御史卫周祚巡行畿甸见正定府荒地十居六七请行清丈编审之法使地丁钱粮悉符实数而山东向遭流寇焚掠荒芜尤甚河臣杨方兴请以见在熟地为数而荒弃者无论有主无主尽数除之

上可其奏旋即定开垦荒地之例凡州县卫所荒地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有主者令原主开垦又准河南抛荒地亩令镇协官兵开垦其荒田三年起科其原熟而抛荒者一年供赋六年令地方官招徕逃民不论原籍别籍编入保甲开垦荒田给以印信执照永凖为业三年後察成熟亩数以劝垦之多寡论有司殿最时山海关外荒地特多八年令民愿出关垦地者山海道造册报部分地居住又以八旗退出晌地并首告清出地及各省驻防所遗地悉照垦荒例开垦十年以四川荒地听兵民开垦官给牛种又令酌调步兵开陕西荒地又以直省州县鱼鳞老册原载地亩区段坐落田形四至名目间有不清者印官亲自丈量乃定丈量规制颁部铸步弓尺於天下凡州县用步弓依秦汉以来旧制广一步纵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各旗庄屯田用绳每四十二亩为一绳是谓绳地令有司乘农隙率里甲履亩丈勘以定疆界然开垦既多数溢於旧有司中有以大亩当小亩又或田不加辟而贪冒议叙则又有以小亩当大亩者其後十五年

命御史二员诣河南山东率州县履亩清丈分别荒熟实数其地亩绳尺悉遵旧制又以山东故明藩田有相沿以五百四十步为一亩者令照民间地例?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凡各省亩数不均者悉令地方官踏丈改正十八年巡按河南御史刘源濬言南阳汝宁荒地甚多恐耕熟後有人认业遂起讼端虽三年起科着有定例而开种之初杂项差役仍不能免嗣後请令该地方官先给帖文开列姓名年月并荒田四至坐落每岁申详上司以息争讼寛徭役以恤穷黎借常平仓谷以资耔种各州县仍以劝垦多寡定殿最部议如所请从之康熙元年以山东民地错杂竈地有在本省者有在直隶南皮盐山县者令巡盐御史及地方官清丈各正疆界

特谕直省有隐匿地亩不纳钱粮及反图冒功报为新垦者州县卫所官及该管上司分别处分是时海内初平人民未尽复业虽顺治十五年开垦之例通行直省地广人稀污莱多有未辟者乃申地方官开垦劝惩之例其议叙例略如前而又戒凡州县卫所荒地一年内全无开垦者督抚题参其已垦而复荒者削去开垦所加纪录如前任官垦过熟地後任官复荒者照例议处以康熙二年为始寛限五年如六年之後察出荒地尚多将督抚以下分别议处其同知通判不与知府同城自劝民开垦者照前州县例议叙其後又准贡监生员民人垦地自二十顷至百顷以上者试其文艺通否酌量以知县县丞百总武职等官用复采川湖督臣蔡毓荣言蜀省可垦之地敕现任文武官员招徕流民三百名以上安插得所垦荒成熟者不论俸满即陞其各省候选佐杂及举贡监生有力招民者授以署县职衔俟起科时实授本县知县其开垦之限始定五年旋即有停止限年之令又有取具里老无包赔甘结始准议叙之令所以杜揑报摊派之弊也其起科之例

国初定制准以三年

圣祖轸念黎元尤为备至十年准於三年後再寛一年十一年令寛至六年之後十二年复寛至十年及至十八年始复六年起科之例二十七年以徐州淮安凤阳三处濒河之地屯田累民永行停止二十九年以川省荒地甚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永给为业三十二年以西安等处流民复业

命布政使每户给牛一头并犂具谷种雇覔人工之资三十三年以福建沿海界外田地历来界址混淆至是

令将福州府之闽长乐连江罗源兴化府之莆田仙游泉州府之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漳州府之龙溪海澄诏安福安福德等县及福宁州沿海地?行清丈三十八年以湖广幅员遥濶履丈难徧先令民自丈出首然後官查抽丈四十一年以山东明藩地募民垦种给印帖为恒业四十四年准湖北民人愿垦荒者本省文武官捐给牛种又以湖广省属大半滨江凡有修筑堤堘地方官将堤身所压及就取土之地丈明亩数估价摊银补偿本主四十五年丈出滨江芦洲地亩三千七十余顷皆系新淤泥滩草地定为下则起科四十六年以闽省抛荒田二千六百余顷至今尚未足额令勒限一年照数垦足五十一年

谕湖广四川巡抚嗣後湖广人民往四川种地者该抚查明年貌姓名籍贯造册移送四川察核有自四川回湖广者四川巡抚亦照此移送湖广查对又

谕山东民人到口外耕种者来往亦如之【按是时湖广民人多典卖产业羣往四川至五年川省起征复回湖广将原卖产业争告故有是   谕】五十二年又因原任偏沅抚臣潘宗洛所奏湖广荒地五百余顷恐未称实遣官就疏内所有州县查勘具奏五十三年准甘肃村堡之中有荒地未种者拨与无地之人耕种并动库银资给牛种五十五年以陕西赤斤达里等处荒地甚多招民捐垦雍正元年

特谕开垦水田以六年起科旱田十年起科又

谕向来开垦之弊自知县至督抚需索陋规致垦荒之费浮於买价百姓畏缩不前往往荒弃膏腴之地嗣後各省凡有可垦之处听民自垦自报官吏不得勒索阻挠户部因议山西河南山东等处闲旷之地令督抚转饬各州县卫所确查有无从前种地之人劝谕开垦无力者官仍给牛种起科之後给印照永为世业又以濒江近海之地向例十年清丈恐未及期有坍涨者令各州县卫所官不时清丈坍者即行豁免涨者即行升科乃稽古田畯之义

敕令有司於每乡中择一二老农身无过举者给八品顶带以示奬励督抚率府州县并行劝课之典时西宁布隆吉尔地方遥远赴垦者少议将直隶山西河南山东陕西五省军流人犯连家口坐遣之人有能种地者到日地方官拨给地亩给与牛种照例三年起科四年设张家口外同知一员管理口外地亩分为十分限年招垦五年令直省州县劝民於村坊树枣栗於河堤种杨柳陂塘淀泽种菱藕畜鱼鳬每岁地方官将村坊种树之数申报上司先是开垦地亩隐匿之罪甚严在奸吏猾民恐一经首出势必追究是以多方欺护至是山东抚臣奏首出向来官民隐匿未报之地千七百顷於是寛免向来侵隐之罪令再展限一年听其首报计先後开垦丈量之地较康熙年更扩焉是年以各州县荒地有难於垦复者

令该督抚核实声明仍饬属设法开垦不入年限之内又准云贵两省广行开垦凡地方招募开垦及官生捐垦者按户数多寡议叙其民间自垦者俱给为世业又以江南新淤膏地数千顷自安河淀至水家墩一带差员履亩丈勘其山阳盐城二县丈出海口新涸之地六千余顷分别年分均给士民六年以宁夏东北察汗托辉地延袤百有余里其地平衍可垦为田遣大臣会同督抚濬治河渠招民垦种凡陕西无业民户愿往者计程途远近给与路费每户按百亩以为世业又以浙江温州府之玉环山孤悬海外设同知一员驻其地招民开垦先是四川苗民不知开垦之法令择湖广江西在蜀之老农给以衣食使教之耕其已垦地亩向未清厘至是

特遣科道等官亲往丈量事竣计算入川民人酌给水田三十亩或旱田五十亩若有子弟及兄弟之子成丁者每丁水田增十五亩旱田增二十五亩实在老少丁多不能赡者临时酌增除拨给成数外或有多余三五亩之地亦准一并给垦其零奇不成坵段之处就近酌量安置执印照为业十二年以广东高雷廉琼等处平陂山麓及沿海一带缘粤人不习种旱田以致地有余利乃选山东河南善种旱田者往教之又以江南江西湖广等处芦洲坍涨靡定定例五年一丈而官吏往往藉此纳贿行私致已坍者不得豁除正赋新涨者反可脱漏升科令该抚於届期丈量选通省道员中贤能夙着者率同州县履亩清厘凡有盈缩均按见在实数升除时直省有寄庄寄粮之弊而里籍户口亦未尽画一至顺庄编里之法行而地土钱粮里籍

俱有统纪矣

乾隆元年

诏直省报开荒亩段必实系新垦然後准其具奏诚恐有司以陞科之多迎合上司之意而督抚以广垦见长名为开荒实则加赋也二年

谕部会同九卿悉议劝耕之法户部因言仿周礼遂师之制令州县择乡民之熟谙农务素行勤俭为闾阎信服者量设数人以为董率地方官考绩之法必寛以岁月庶无欲速不达之弊如劝戒有方该督抚於三年之後据实题报官则交部议叙老农量加奬赏三年以江南常州府属坍涨田地五年清丈之例从未举行至是令遴员履亩确察升免实数造册题报

上於滨海田土坍涨靡定者无不加

恩豁免即凡各省报出隐匿地亩应起科者亦必再饬督抚据实清覆惟恐有勒令洒派之弊至於新垦地亩尤必勘明上中下三则而於边省内地无论山头土角及河滨溪畔但可以开垦者悉听民人垦种并严禁豪强争夺故二年定承垦荒地之令五年复定直隶承垦官民地之例其制荒地则必先行呈报如土着呈报在先即准土着承垦流寓呈报在先即准流寓承垦凡官地承垦者亦以具呈之先後为定民地先令业主垦种如业主无力始许他人承垦成熟之後业主亦不得追夺时河南巡抚雅尔图言豫省旱田可改水田者尚多祗以旱田赋轻水田赋重一经改种必须题请加赋小民既费工本又增粮额未免因循观望

上谕以河南民愿将旱田改为水田者仍照原地科则又准湖北旱田愿改水田者亦照豫省例行六年户部议定陕西无主荒土官为插标招垦给照为业竢升科之年核明等则酌定粮额通报若本地人力无余准令邻近无业之民承垦给照之後即编入土着保甲之内令该管保长等稽察其平衍易收之地每一壮丁授地五十亩山冈沙石难收之地每一壮丁授地百亩如父子兄弟均系壮丁酌量加增其现在割?砍竹采取木耳等项听民自便地方官不得目为荒地强令垦种亦不得以见获微利勒报升科至七年又议陕甘各属开垦之始小民畏惧差徭旧绅衿报垦自居佃户迨相传数世忘其所自业主子孙辄欲夺田换佃而原佃之家忿争越控靡有底止因着定例凡佃户系原垦之子孙业主不得擅夺如业主子孙欲自种者准将肥瘠地亩各分一半立劵报官如耕主他徙承种之户久已应差纳课即业主子孙回籍亦不全令给还其过三十年以外者?不分给十一年以广东高雷廉等府属硗瘠居多开垦非易百姓未沾收获之益先虑正赋之加是以未垦者听其荒芜即已承垦者亦生畏缩遂令三府荒地听该地民人垦种?免升科永为世业而琼州为海外瘠区其中可垦荒地二百余顷召民开垦亦照高廉之例二十六年复募民间承种肃州威鲁堡地亩又准开垦山西大青土默特千五沟地亩二十九年准安西府属招垦地亩又准四川屏山县大竹堡等处招民开垦三十一年

上以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开垦无余惟山麓河滨尚有旷土而定例山头地角在三亩以上者照旱田十年之例水滨河尾在二亩以上者照水田六年之例均以下则起科倘遇地方官经理不善一切丈量查勘不免胥吏滋扰乃令滇省山头土角及水滨河尾之地俱听民耕种?免升科嗣经户部议奏凡内地及边省零星地土以此为推如直隶江西为数不及二亩福建及江苏之苏州等属不及一亩浙江及江苏之江宁等属不及三亩陕西不及五亩安徽湖南湖北贵州水田不及一亩旱田不及二亩河南上地不及一亩中地不及五亩下地不论顷亩山东中则以上地不及一亩中则以下不论顷亩山西下地不及十亩广东中则以上水田不及一亩旱田不及三亩下则水田不及五亩旱田不及十亩四川上田中田不及五分下田上地中地不及一亩下地不论顷亩云南不计亩数广东之奇零沙砾地亩及高雷廉三府山场荒地俱永远免其升科奉天十亩以下尚宜禾稼者减半徵租山冈土阜傍河滨海洼下之处不成坵段者永免升科是年总计天下土田七百四十一万四千四百九十五顷五十亩有奇自後续报开垦地亩区数三十七年江苏盐城县报垦田一百四十八顷四十七亩江西宜春泰和玉山铅山鄱阳德化六县报垦田五顷六十三亩广西临桂归顺兴业三州县报垦田一顷八十四亩三十八年户部议佃垦事宜

上复命总督周元理於直隶所属派道府大员董率守令如前奉行明年元理奏顺天永平保定遵化四府垦熟地六十三顷三十亩易州广平县垦荒田一顷七亩四十年广西太平思恩府属报垦水田一十五顷八十八亩四十四年周元理又报顺天府属十州县共垦地一百五十六顷三十一亩天津府静海县垦地十三顷八十五亩五十年

上谕直隶所报河滩荒地过多令户部派贤能司员会同直隶道府勘可开垦者劝佃召垦

皇朝通志卷八十一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九·柯劭忞
  前汉孝哀皇帝纪卷第二十九·荀悦
  卷四百八十七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之七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第三六二保结状道光二十四年四月三十日一二二○三--二九·佚名
  卷九·萧常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刘凤
  卷四十四·高士奇
  五·张资平
  杨师厚传·薛居正
  李善长传·张廷玉
  卷一百一·阿桂
  唐纪九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上之中贞观二年(戊子、628)·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戊子·孙元衡

    元日,赋得春城回北斗,限城字春信入边城,东移斗柄横。势欹河汉直,光回夜潮平。望阙瞻云地,三年万里情。此中占气象,天海共澄清。渔洋先生评:英华之合作。灯夕,赋得十万军城十万灯,限军字朱方元夕火山军,戈船铁骑屯红云。珠煤缀屋

  • 列传第二十六·李延寿

    裴骏 从孙敬宪 庄伯 从弟安祖 裴延俊 裴佗 子让之 孙矩 皇甫和 裴果 裴宽 裴侠 子祥 肃 裴文举 裴仁基裴骏,字神驹,小名皮,河东闻喜人也。父双硕,位恆农太守、安邑子,赠东雍州刺史、闻喜侯。骏幼而聪慧。亲表称为神驹,因以

  • 卷九·岳珂

      裕陵圣瑞   裕陵年十三,居于濮邸。一日正昼憩便寝,英祖忽顾问何在,左右褰帐,方见偃卧,有紫气自鼻中出,盘旋如香篆,大骇,亟以闻。英祖笑曰:"勿视也。"后三年,亦以在寝寤惊,钦圣请其故,曰:"方熟寐,忽觉身在云表,有二神人捧足以登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佚名

    万历四十一年五月戊午朔己未升少詹事孙慎行为礼部右侍郎署部事○户科给事中商周祚<锍-釒>请热审并释累臣满朝荐等○壬戌夏至祭 地于 方泽遣成国公朱纯臣恭代阳武侯薛濂惠安伯张庆臻尚书王象乾赵焕分献岳渎之神○

  • 风趣类·佚名

    ○郑板桥受骗扬州郑进士板桥,善书画,体兼篆隶,尤工兰竹,人争重之。性奇怪,嗜食狗肉,谓其味特美。贩夫牧竖,有烹狗肉以进者,辄作小幅以报之。富商大贾,虽饵以千金,不顾也。时扬有一盐商,求板桥书不得,虽辗转购得数幅,终以无上款不光

  •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皇王大纪卷二十一·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康王元年自帝太昊开明伦理后圣继作至于康王脩身齐家之法备矣于是集为十篇以垂后世统人伦曰天下之人莫不有家家之大至于王者极矣君臣父子夫妇谓之三纲夫妇父子君臣长幼朋友谓之五典又曰五常父子兄弟

  • 三四 入学考试·周作人

    等考学堂,平常必须暂住客栈,而且时间久暂不能预定,花费也就不小,幸而我有本家的叔祖在学堂里当管轮堂的监督,可以寄寓在他那里,只要每月贴三块钱的饭钱给厨房就行了。我于八月初六日到来,初九日即考试额外生,据当日旧日记说是

  • 六三 大书房·周作人

    要讲到礼房和诚房其他的事情,都与大书房有相关,须得先把大书房所在的那一部分地方先来说明。这便是新台门西南部分,自大厅以西,桂花明堂以南,西至梁宅,南至街为界。其间又可以划分为东西两部。西部另有街门,很早以前出租与人

  • 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范晔

    (任光、李忠、万脩、邳彤、刘植,耿纯)◆任光传任光字伯卿,南陽郡宛县人。年轻时忠厚,为乡里所爱。起初为乡啬夫,郡县吏。汉兵到宛,军人见任光冠服鲜明,令他解下衣服,准备把他杀掉而夺其衣服。刚好光禄勋刘赐到了,看任光容貌像个

  • 廉惠山海牙传·宋濂

    廉惠山海牙,字公亮,布鲁海牙之孙,廉希宪之侄。其父阿鲁浑海牙曾任广德路达鲁花赤。廉惠山海牙年幼丧父,由母亲一人抚养,家境贫寒,但他并不以破衣粗食为耻。二十岁时,大臣欲使他入宫禁宿卫,他推辞,一心想参加科举考试,于是入国学

  • 我的人生态度·梁漱溟

    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近著《人心与人生》于第七章中曾自述其对人类心理之认识前后转变不同,因亦言及其人生思想尝有三期之不同:(1)近代西洋功利主义思想,(2)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3)中国古时的儒家思想,顾未遑道其间转变由来。兹用

  • 子张第十九·孔子

    本篇全部是孔子学生言论的记录,主要有子张、子夏、子贡等。所论内容包括学习、道德、人物评论等,最具特色的是子贡寸孔子的凡段评论,维护圣人的形象和孔门的威望。全篇原文25章,本书选18章。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原文】 子张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九章 戒干涉·林语堂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语译治天下应该本乎无为。治理天下的人,我看是办不到的。天下本是一种

  • 卷二·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説觧頥字义卷二   明 季本 撰邶风击鼓【一章】鼓鼖鼓也长八尺面四尺周礼鼓人云以鼖鼓鼓军事又曰军动则鼓其众盖鼖鼓大鼓也镗鼓声之大者与逄逄填填同○漕卫邑非曹也当在帝丘之北与泉水之漕同即卫文

  • 后序·赞宁

    前代诸家,或云《僧传》、《僧史》、《记录》,乃题号不一,亦声迹有殊。至梁沙门慧皎云《高僧传》,盖取高而不名者也。则开其德业,文为十科,见于传内。厥后有唐《续高僧传》,仿仰梁之大体而以成之。洎乎皇朝《大宋高僧传》之作

  • 大爱道般泥洹经全文·佚名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闻如是,一时佛在堕舍利国。行在猕猴。水拘罗曷讲堂。是时摩诃卑耶和题俱昙弥。行在堕舍利国。与五百比丘尼俱。皆是阿罗汉皆为大神足。为谆那须摩诃离惟谶弥优波罗洹。卑耶俱昙弥。是辈长年比丘尼

  • 益部谈资·何宇度

    地理杂志。明何宇度撰。三卷。宇度字仁仲。官夔州通判。该书约作于万历中。一万四千余字。何于明万历中供职夔州之成都、华阳一带,即所谓“益”地(今四川境内),掇拾搜罗,编成此书。内容“皆蜀故实、山川、人物之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