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任光、李忠、万脩、邳彤、刘植,耿纯)

◆任光传

任光字伯卿,南陽郡宛县人。年轻时忠厚,为乡里所爱。起初为乡啬夫,郡县吏。汉兵到宛,军人见任光冠服鲜明,令他解下衣服,准备把他杀掉而夺其衣服。刚好光禄勋刘赐到了,看任光容貌像个长者模样,就把他救了。任光就率领党徒跟从刘赐,为安集掾,拜为偏将军,与世祖破王寻、王邑。更始到洛陽,以任光为信都太守。王郎兴起,郡国都投降了王郎,任光独不肯,就与都尉李忠、令万修、功曹阮况、五官掾郭唐等同心固守。廷掾拿着王郎的檄文到任光家去说服任光,任光把廷掾斩之于市,以宣示于百姓,发精兵四千人加强城守。

更始二年(24)春,世祖自蓟回来,狼狈得不知往何处去,听说信都独为汉拒王郎,就奔赴信都。任光等独守孤城,恐不能保全,听说世祖到了,大喜,官吏民众都称万岁,即时开门,与李忠、万修率领官属欢迎晋谒。世祖到住所,对任光说“:伯卿,今势单力薄,想与你一起到城头子路、力子都兵中去,你看怎样呢?”任光说:“不可。”世祖说:“你兵少,怎么办呢?”任光说:“可招募快速部队,出攻旁县,如不投降的,就任其掠夺。人贪财物,这样兵就可以招到了。”世祖听从了。

拜任光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留南陽宗广领信都太守职务,使任光带兵跟从自己。任光就多作檄文说“:大司马刘公率领城头子路、力子都兵百万之众从东方到来,征讨各部反贼。”遣骑奔驰到巨鹿界中。官吏民众得到檄文,互相传告。世祖于是与任光等在日暮时进入堂陽界,令骑兵各持火炬,使火光弥漫于泽中,火光照耀天地,举城莫不震惊恐怖,当夜就投降了。

旬日之间,兵力大盛,因而转攻城邑,攻克邯郸,于是遣任光回郡。城头子路,是东平人,姓爰,名曾,字子路,与肥城刘诩起兵卢城头,所以称他的兵是“城头子路。”子路自称“都从事”,刘诩称“校三老”,在黄河、济水之间侵略掠夺,部众达二十多万。更始立,爰曾遣使归降,更始拜爰曾为东莱郡太守,刘诩为济南太守,都行使大将军事。这年,爰曾被他的部将所杀,众推刘诩为主,更始封刘诩为助国侯,令他罢兵回到自己郡里去。力子都,是东海人,在乡里起兵,劫掠攻击在徐州,兖州一带,有部众六七万人。

更始立,遣使投降,拜力子都为徐州牧。被其部下所杀,其余党再聚集起来,与诸贼相会檀乡,因此号为檀乡。檀乡大帅董次仲开始时起于茌平县,于是渡河入魏郡清河,与五校会合,有众十多万。

建武元年(25),世祖入洛陽,派遣大司马吴汉军袭击檀乡,第二年春,檀乡失败投降。这年,更封任光为阿陵侯,食邑万户。

建武五年(29),征召到京师,奉朝请。其年冬去世。子任隗嗣位。

◆李忠传

李忠字仲都,东莱郡黄县人。父亲为高密都尉。李忠平帝时以父任为郎,署中数十人,而李忠独以好礼修饰整齐著称。王莽时为新博属长,郡中都尊敬信任他。更始即位,派遣使者巡行郡国,即拜李忠为都尉官。李忠就与任光共同奉世祖,以为右大将军,封武固侯。当时世祖自己解下所佩带的绶带替李忠带上,因而从世祖攻下属县,到达苦胫县,世祖会合诸将,问他们得到了哪些财物,只有李忠没有掠夺。世祖说“:我想特别赏赐李忠,你们不会有什么怨恨吧?”就以所乘的大马丽马及绣被衣物赐给李忠。进而围攻巨鹿,没有攻下,王郎遣将攻信都,信都大姓马宠等开门将其放入,将太守宗广及李忠的母亲妻子劫持起来,而令亲属去招呼李忠。

当时马宠的弟弟跟从李忠为校尉,李忠即时召见,斥责马宠等背恩反城,因而把他杀了。诸将都惊恐说:“你母亲妻子还在人家手中,杀了他的弟弟,不是过分了吗!”李忠说“:如反贼不诛,那就是二心了。”世祖听到后赞美李忠说:“现在我的兵已成了,将军可以回去救你的老母妻子,要招募吏民中能救得家属的,赏赐千万,到我这里来领取。”李忠说:“蒙明公大恩,我只想到为公效命,实在不敢顾及自己家属。”世祖就使任光率兵救信都,任光的兵在路上分散投降了王郎,任光无功而还。恰逢更始派遣将领攻破了信都,李忠家属才得到安全。世祖因而使李忠回信都,行太守事,李忠就把郡中那些归附王郎的大姓,诛杀数百人。等到任光回到郡里,李忠就复原为都尉。

建武二年(126),更封中水侯,食邑三千户。这年,征拜为五官中郎将,跟从平定庞萌、董宪等。

建武六年(30),迁丹陽太守。这时海内刚刚平定,南方海滨江淮一带,很多人拥兵割据。李忠到郡,招使归附,其不服从的全部诛灭,旬日之内都平定了。李忠以丹陽越俗不喜学习,嫁娶仪礼,不如中原隆重,就为之起学校,习礼仪,春秋举行礼会,选用通晓经术,在郡中为人向慕的人主持。由此垦田增多,三年之中流民成为当地土著者达五万余口。

建武十四年(38),三公考核评定为天下第一,迁豫章太守。因病免官,征召到京师。

建武十九年(43)去世。

◆万脩传

万脩字君游,扶风郡茂陵人。更始时,为信都令,与太守任光、都尉李忠共同守城,迎接世祖,拜为偏将军,封造义侯。等到破了邯郸,拜为右将军,跟从平定河北。

建武二年(26),更封槐里侯。与扬化将军坚镡共攻南陽,没攻下而得了病,在军中去世。子万普嗣位,徙封泫氏侯。万普卒,子万亲嗣位,徙封扶柳侯。万亲卒,无子,封国废除。

永初七年(113),邓太后续封万脩曾孙万丰为曲平亭侯。万丰卒,子万炽嗣位。

永建元年(26),万炽卒,无子,封国废除。

延熹二年(159),桓帝续封万脩玄孙万恭为门德亭侯。

◆邳彤传

邳彤字伟君,信都人。父邳吉,为辽西太守。邳彤起初为王莽和成卒正。世祖攻取河北,到下曲陽。邳彤举城投降,世祖便以邳彤为太守,居留数日。世祖北到蓟,恰逢王郎兵起,使将领攻略土地,所到之县莫不奉迎,惟有和成、信都坚守不下。邳彤听说世祖从蓟回来,失了军队,准备到信都,就先派五官掾张万、督邮尹绥选精骑二千余匹,沿路迎世祖军。邳彤不久就与世祖相会于信都。世祖虽然得到了二郡的帮助,但兵众没有集合,部下多说可用信都兵送他西归长安。邳彤当即回答说“:议者之言都错了。吏民歌颂思念汉朝已久了,所以更始即位天下群起响应,三辅清宫扫榻除道以表欢迎。一个人举戟大呼,则千里之将无不献城而逃遁,贼虏匍匐请降。自从上古以来,也没有感物动民达到这种程度的。那王郎只是一个卜卦之士,假借刘氏宗室之名乘天下混乱之势,驱使集合乌合之众,竟震慑燕、赵之地;何况明公奋起二郡之兵,宣扬响应之威,要攻则何城不可克,要战则何军不可降!现在弃此而归,不但空失河北,而且更惊动三辅,使威风重名一旦坠损,这就不是有利的良计。假若明公没有再次征伐的意图,那么虽有信都之兵也难以相会哩。为什么呢?明公既已西归,那么邯郸的城民是不肯捐弃父母,背弃城主,而千里送公西归的,他们的离散逃亡是必然的了。”世祖以其言为善而停止西归。

即日拜邳彤为后大将军,和成太守一如过去,使他率兵在前面。等到达堂陽,堂陽已反属王郎,邳彤派遣张万、尹绥先去晓谕官吏民众,世祖夜间到达,堂陽就开门出迎。又引兵击破白奢贼于中山。自此邳彤常从世祖攻战。信都复造**归顺王郎,王郎所设置的信都王拘捕囚缚邳彤的叔父及妻子儿女,使他们以手书呼唤邳彤说:“投降就封爵,不投降就灭族。”邳彤流泪哭泣回报说“:事君王的不得顾家。邳彤亲属所以至今得以安身于信都,是刘公的恩德。刘公现在正忙于国事,我邳彤不得以私事为念。”恰好更始派去的将领攻下了信都,王郎兵败走,因此邳彤家属得免于难。攻拔邯郸后,封邳彤为武义侯。

建武元年(25),更封灵寿侯,代理大司空事。帝入洛陽,拜邳彤为太常,月余之间日转少府,这年免太常职事。再为左曹侍中,常从征伐。

建武六年(30)回到封国。邳彤去世,子邳汤嗣位,

建武九年(33),徙封为乐陵侯。

建武十九年(43),邳汤去世,子邳某嗣位,无子,封国被废。

元初元年(114),邓太后续封邳彤孙邳音为平亭侯。邳音去世,子邳柴嗣位。起初,张万、尹绥与邳彤同迎世祖,都拜为偏将军,也跟从征伐。张万封重平侯,尹绥封平台侯。史官评论道:凡是说到成事的,都是因功劳卓著而容易显声扬名;预谋事的先见的,因事理隐晦而难以昭著。这当然是按照实情比较而言的,是应当推理考察的。至于世祖虽得二郡之众,仍想西还长安,弃成业,临不测之境,而世祖并未觉悟,出谋划策者都附和跟从,在这种情况下,邳彤的话,难道不是先见之明吗!论语上面说“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隆”,邳彤的话,是很接近的了。

◆刘植传

刘植字伯先,巨鹿昌城人。王郎起事后,刘植与弟刘喜、从兄刘歆率领宗族宾客数千人据昌城。听说世祖从蓟回来,就开城门迎世祖,世祖以刘植为骁骑将军,以刘喜,刘歆为偏将军,都封为列侯。这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归附王郎,有众十多万人,世祖派遣刘植去劝说刘扬,刘扬就降了。世祖因而留在真定,纳了郭后,郭后就是刘扬的外甥女,所以以此厚结。就与刘扬及诸将在郭氏漆里的家中摆酒庆贺,刘扬为之击筑以为欢,因此得进兵攻拔邯郸,跟从平定河北。

建武二年(26),更封刘植为昌城侯。讨伐密县贼,死于战事。子刘向嗣位。帝使刘喜代为率领刘植的军队,复封为骁骑将军,封为观津侯。刘喜去世,又以刘歆为骁骑将军,封为浮陽侯。刘喜、刘歆跟从征伐,都传封国于后代。刘向徙封为东武陽侯,死后,子刘述嗣位。

永平十五年(72),因与楚王刘英谋反有牵连,封国被废除。

◆耿纯传

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人。父亲耿艾,是王莽济平尹。耿纯就学于长安,所以授官为纳言士。王莽败,更始即位,使舞陽王李轶向各郡国招降,耿纯父亲耿艾投降,回去任济南太守。当时李轶兄弟掌权,独断行于一方,宾客游说的很多。耿纯连续多次求见不得通报,过了很久才得见。因而对李轶说:“大王以龙虎之雄姿,逢风云之际会,迅速拔地而起,一月之间兄弟称王,但士民们并不知道你有什么德行,你也没有对百姓宣扬有什么功劳,恩宠与官位暴兴,这是聪明人所忌讳的。兢兢业业警惕自持,还恐怕没有好下场,何况是骤然暴发而自足,难道可以成功吗?”李轶很奇异,而且以耿纯是巨鹿的大姓,就以帝旨拜耿纯为骑都尉,授以符节,令他安集赵。恰逢世祖渡河到了邯郸,耿纯即往谒见,世祖高兴地接待了他。耿纯退,看到官属们统帅军队的法度与别的将领不同,就要求自行结交采纳,贡献马匹及缣帛数百匹。世祖北上到中山,留耿纯在邯郸。恰逢王郎造**,世祖自蓟向东南奔驰,耿纯与从弟耿讠斤、耿宿、耿植共同率领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者病者都载棺木相随,迎世祖于育县。拜耿纯为前将军,封耿乡侯,耿讠斤、耿宿、耿植都拜为偏将军,使他们与耿纯居前队,降下宋子,又跟从攻下曲陽及中山。这时很多郡国都向邯郸投降,耿纯惟恐宗室心怀二心,就使耿讠斤、耿宿回去把宗室的庐舍都烧掉。世祖问耿纯为什么这样做,耿纯说:“我看到明公单车来到河北,并无府藏之积蓄,可为重赏之甘饵,可以聚集众人的,只不过以恩德为怀,是以士众乐于归附。现在邯郸自立尊号,北州疑惑,我虽举族归命于明公,老弱同行,还害怕宗人宾客不同心的人,所以烧其庐舍,以绝其反顾的希望。”世祖叹息。到了高阝,世祖止于旅舍,高阝大姓苏公造**开城门放王郎将李恽入内。耿纯先发觉,率兵与李恽激战,大破并斩了李恽。跟从平定邯郸,又破铜马。这时赤眉、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十多万部众都在射犬,世祖引兵准备进击。耿纯军在前,离众营数里,贼忽然乘夜攻耿纯,箭矢如雨点射进营中,士卒多有死伤。耿纯勒令部众,坚守不动。选出敢死队二千人,都手持强弩,各著三矢,令他们轻骑潜行,绕入贼兵背后,齐声呼叫,强弩并发,贼众惊走,耿纯追击,大破贼兵。

耿纯派遣快马去禀报世祖。第二天一早世祖与诸将都到营,慰劳耿纯说“:昨夜很困吗?”耿纯说“:仰赖明公威德,幸而得到安全。”世祖说:“大兵不可夜间行动,所以没有相救。军营进退没有常规,你的宗族不可全居军中哩。”就以耿纯同族人耿及为蒲吾长,令耿纯将亲属都住在蒲吾县。

世祖即位,封耿纯为高陽侯。击刘永于济陰,攻下定陶。起初,耿纯跟从攻击王郎,坠马肩部折伤,时常肩伤病发,于是回到怀宫。帝问:“你兄弟谁可以使?”耿纯推举从弟耿植,于是使耿植率耿纯军马,耿纯还是以前将军职务相从。这时真定王刘扬又造作谶记说“:赤九之后,瘿扬为主。”刘扬有瘿病,想惑乱群众,与绵曼贼相往来。

建武二年(26)春,光武派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征召刘扬,刘扬关闭城门,不让陈副等进城。于是再派遣耿纯持符节,颁行赦令于幽州、冀州,所过之处并使其慰劳王侯。秘密命令耿纯说:“刘扬如果见你,你就把他收捕起来。”耿纯带领吏士百余骑与陈副、邓隆相会于元氏,同到真定,在旅舍住下。刘扬称有病不肯谒见,以耿纯是真定宗室姊妹之子,就派遣使者送书信给耿纯,准备与他相见。耿纯回报说“:我奉使见王侯牧守,不得先去见你,你如要晤面,应到馆舍。”这时刘扬弟临邑侯刘让及从兄刘细各拥兵万余人,刘扬自恃兵多势强而耿纯意在安静,就带着官属去见他,兄弟各带轻兵在门外。刘扬进去见到耿纯,耿纯以礼相敬,因而请刘让、刘细都进屋内,于是关门把刘扬兄弟全部杀了,再带兵而出。真定震惊恐怖,没有人敢异动。帝怜悯刘扬、刘让陰谋尚未发动,就封了他们的儿子,恢复了他们的故国。耿纯回到京师,因而请求说:“臣本是官吏家子孙,有幸逢大汉复兴,圣主即位,我备位列将,被爵为通侯。现在天下略已平定,臣无处施展才志,愿意试治一个郡,尽力报效。”帝笑着说:“你既治武事,又想修文治吗?”就拜耿纯为东郡太守。当时东郡还没有平定,耿纯视事数月,盗贼都清静安宁了。

建武四年(28),诏令耿纯率兵击更始东平太守范荆,范荆投降。又进击太山济南及平原贼,都平定了。居东郡四年,这时发干县长有罪,耿纯案奏,将县长围守,奏没有下来,发干县长自杀了。耿纯被牵连免职,以列侯奉朝请。跟从攻击董宪,路过东郡,百姓老小数千人跟着世祖车驾流泪哭泣,说“愿再得耿君。”帝对公卿们说“:耿纯从小身披甲胄为军吏罢了,作为东郡太守竟然能这样为百姓所思念吗?”建武六年(30),定封为东光侯。耿纯告辞就国,帝说:“文帝对周勃说过丞相是我所敬重的,你现在为我率诸侯到封国去’,现在也是这样啊。”耿纯接受诏命而去。到了邺,赐谷万斛。到了封国,耿纯吊唁死者慰问病人,民众很敬爱他。

建武八年(32),东郡、济陰盗贼群起,帝派遣大司空李通、横野大将军王常去讨伐。帝以耿纯在卫地有很高的威信,遣使拜耿纯为太中大夫,让他与大军会于东郡。东郡听说耿纯到了,盗贼九千余人都到耿纯处投降,大军不战而回。玺书再以耿纯为东郡太守,官吏百姓都心悦诚服。

建武十三年(37),卒于官,谥封为成侯。子耿阜嗣位。耿植后来为辅威将军,封武邑侯。耿宿为代郡太守,封遂乡侯。耿讠斤为赤眉将军,封著武侯,跟从邓禹西征,战死于云陽。宗族中被封为列侯的有四人,关内侯的三人,为二千石的共九人。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张廷玉
  卷一百五十七·毕沅
  卷一百九十八 嘉祐八年(癸卯,1063)·李焘
  卷五十一 咸平五年(壬寅,1002)·李焘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三、著述《格物集》的刘先·雍正
  第五十四回 李重进涉水扫千军 赵匡胤斩关擒二将·蔡东藩
  御题许嵩建康实録·许嵩
  ●奇女子传卷之二·吴震元
  第一九○副详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一一四○五—五二、五三·佚名
  第十七册 天聪三年七月至十月·佚名
  戴法兴传·沈约
  卷三百三十五·杨士奇
  八·钱穆
  卷三十五·雍正
  卷三十九·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一  宋 郭知达 编古诗杜鹃【华阳风俗録见上杜鹃行注识者谓此诗上四句非诗乃题下甫自注尔后人误写一説谓上皇幸蜀还肃宗用李辅国谋迁之西内上皇悒悒而崩此诗感是而作】西川有杜鹃东川

  • 卷二十四·佚名

    台湾诗钞卷二十四李黄海陈梅峰陈月樵杨尔村李黄海黄海,字汉如,一字耐侬;澎湖人。曾寓天津。送倪少昶归台湾元夜疏星剌剌风,故人相送意何穷!归心动似春前笋,离恨遥如寨北鸿。金台寄南强、铁生、呈禄、培火狱中(三首)瀛台寒柏吐

  • 卷五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五十七易重易重字鼎臣宜春人会昌五年进士第官至大理评事诗一首寄宜阳兄弟六年雁序恨分离诏下今朝遇已知上国皇风初喜日御堦恩渥属身时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奬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

  • 志第一 礼上·萧子显

    礼仪繁博,与天地而为量。纪国立君,人伦攸始。三代遗文,略在经诰,盖秦余所亡逸也。汉初叔孙通制汉礼,而班固之志不载。及至东京,太尉胡广撰《旧仪》,左中郎蔡邕造《独断》,应劭、蔡质咸缀识时事,而司马彪之书不取。魏氏籍汉末大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八月辛未朔礼部尚书谢克家参知政事克家首言吕颐浩老成练事去岁勤王有大功时方艰难强敌内逼望留行在以备咨访敌自渡江以来官司图籍散佚遂命百司省记条制行之凡所予夺悉出胥吏至是始令条具申尚书省

  • 王文恪公笔记·王鏊

    ○宋学士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

  •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洪武十年九月丙子朔太平府言繁昌县荻港镇贾所集户部委官收课岁计米八百九十余石宜于其地置税课局从之○免浙西民尝被水者今年田租敕曰去年浙西尝被水灾民人缺食朕尝遣官验户赈济今虽时和岁丰念去岁小民贷息必重既偿之

  • 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西汉年纪卷十五·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武帝元鼎元年【考异曰通鉴考异云武纪此年云得鼎汾水上按封禅书栾大封乐通侯之歳其六月汾隂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得鼎武纪四年六月得鼎后土祠旁侯表四年四月乙巳栾大封侯然则得鼎应在四年葢本纪因今年

  • 卷四·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四      宋 王当 撰庄公 晋士蔿 士蔿字子轝晋大夫也刘累之後在周爲杜氏宣王杀杜伯杜伯之子阳奔晋生蔿为士故以士为氏初桓庄之族偪献公患之蔿曰去富子则羣公子可

  • 敬乡录卷十四·吴师道

    元 吴师道 撰李诚之字茂钦东阳人吕成公门人乡荐第一成公与学者书云茂钦作魁大可喜使世俗知本分为学者不与科举相妨后入太学舍选第一庆元初释褐为国子录佐江西福建帅幕嘉定中知蕲州増陴浚隍缮楼橹修器械作惠民仓真文

  •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范晔

    (高诩、包咸、魏应、伏恭、任末、景鸾、薛汉、杜抚、召驯、杨仁、赵晔、卫宏、董钧、丁抱、周泽、钟兴、甄宇、楼望、程曾、张玄、李育、何休、服虔、颍容、谢该、许慎、蔡玄)《前书》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作训诂,叫做《

  • 侯調传·姚思廉

    侯調字伯玉,巴西充国人。父亲侯弘远,世代为西蜀首领豪杰。蜀的叛贼张文萼占据白崖山,有人马一万,梁朝益州刺史、鄱陽王萧范命令侯弘远讨伐他。侯弘远战死,侯調坚持请求替父亲报仇,每次作战都在前冲锋陷阵,于是杀了张文萼,因此

  • 天官冢宰第一·佚名

    惟王建宫以捂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知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

  • 言法华·惠洪

    言法华者。莫知其所从来。初见之于景德寺。七俱胝院。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相传言。诵法华经。故以为名。时独语笑。多行市里。褰裳而趋。或举手画空。伫立良久。从屠沽游。饮啖无所择。道俗共目为

  •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佚名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法界藏殿诸佛所会无边道场。与大比丘众菩萨摩诃萨俱。时此道场有一夫人。名曰功德庄严开敷花。合掌向佛退坐一面。  尔时夫人白佛言。若有初修行菩萨。何等之人非善知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四(本)·窥基

    沙门基撰次下第二以五教十理证有本识。于中有三。初问。次答。第三至第四卷云别有此识教理显然下。总结劝信。论。云何应知至有别自体。述曰。此即外问。不言阿赖耶言第八识者。此言通故。不退菩萨。三乘无学。皆得有

  • 卷第二十二(第四诵之二)·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十二(第四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布萨法第二佛在王舍城。是时世尊。未听诸比丘布萨。未听布萨羯磨。未听说波罗提木叉。未听会坐。尔时异道梵志问诸比丘。汝有布萨布萨羯磨说波罗提木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