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八十二

食货略二

田制下

顺治元年近畿百姓带地来投者甚多

上特命设为纳银庄头各给绳地【每四十二亩为一绳】其纳蜜苇棉靛等物附焉计立庄百三十有二不立庄者仍其户计二百八十有五分隶内务府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坐落顺天保定河间永平天津正定宣化等府州县其奉天山海关古北口喜峯口亦

命次第设立旋

谕户部清厘近京各州县无主民田及故明勲戚驸马公侯伯内监无主庄田分给诸王勲臣兵丁人等先行经理疆界令满汉分居于是顺天巡按柳寅东上言无主地与有主地犬牙相错势必满汉杂处不惟今日履亩之难亦恐日後争端互起莫若先按州县大小定用地多寡使满洲自住一方然後稽察无主与有主地亩互相更换庶经界分明疆理各正乃定圈拨之法以尚书英俄尔岱董其事越明年

上以民间田房听旗人指圈其间美恶不一恐官吏瞻徇

致居民偏累乃

谕户部务从公速拨其有不齐者均平补给之又命给事中四员御史四员户部司官八员分往各州县公同拨给凡民间坟墓在所圈地内者许其子孙随时祭扫所有应给满洲与应给民间地亩令地方官晓示无妨东作明年又定民田被圈者以各州县连界地亩拨补不愿他适者以未圈之民房地均分居住耕种至其授地分数初定王贝勒贝子公等于锦州各设庄一所盖州各设庄一所额外各庄均令退出嗣又定给王贝勒贝子公等大庄每所地四百二十亩至七百二十亩不等半庄每

所地二百四十至三百六十亩不等园每所地六十至二十亩不等其内务府总管给园地四十八亩亲王府管领给园地三十六亩郡王以下府管领给园地三十亩王以下各官所属壮丁亦给地三十六亩停支口粮各府给事人员给地各有差又定副都统以上官各给园地百八十亩地六十亩四年定参领以下官各给二名壮丁地【一名三十亩】凡官兵地以兹为额兵则增丁不加减丁不退官则陞迁不加已故革除不退五年酌定亲王给园十所郡王给园七所每所地一百八十亩六年定袭封王贝勒贝子公等其祖父所遗园地除拨给应得之数外余地仍留本家公侯伯各给园三百亩子二百四十亩男一百八十亩都统尚书轻车都尉各一百二十亩副都统侍郎骑都尉各六十亩一等侍卫护卫参领各四十二亩二等侍卫护卫各三十亩三等侍卫护卫云骑尉各二十四亩凡官员致仕者督抚布按总兵各给园地三十六亩道员副将参将各二十四亩府州县游守等官各八十亩新来壮丁每名给地三十亩凡加封王贝勒贝子公等园地悉照本爵拨给七年定给公主园地各三百六十亩郡主各百八十亩县主郡君县君各百五十亩又酌定给亲王园八所郡王五所贝勒四所贝子三所公二所【每所亦百八十亩】镇国将军二百四十亩辅国将军百八十亩奉国将军百二十亩奉恩将军六十亩嗣後凡初封王贝勒贝子公等俱照此为额其镇国将军以下已给园地者停给家口粮米又定八旗旧壮丁每名撤地六亩拨给新来壮丁十一年都察院言满洲兵丁出征必需随带之人虽有分土往往失耕一遇旱涝仍需部给口粮请查壮丁四名以下所得地土尽数撤出量加钱粮月米从之

康熙二年定新来佐领给地三十亩领催地十八亩寻又定守卫

陵寝官员内大臣给园地九十亩总管副管以下各有差

八年

谕户部将本年所圈房地悉还民间【按圈拨之令顺治年间已经停止嗣後有因旗下退出荒地复行圈补者有游牧等处投来人丁复行圈拨者有因圈补时复圈接壤民地者至是悉以给民】其无地旗人令於古北口边外空地拨给耕种寻以贝勒大臣议奏张家口杀虎口喜峯口古北口独石口山海关外旷土实多如宗室官员以下愿将壮丁地亩退出取口外闲地耕种者令都统给印文咨送按丁分给二十年定新满洲来京归旗者停给园地二十四年议定各处壮丁及新满洲应给地亩

令於上三旗内务府及八旗礼部光禄寺丈量余地拨给【此外又有部寺官庄分隶礼部光禄寺各衙门以给公用】毋指圈百姓垦荒地至於内务府庄地先是量地编为四等每庄壮丁十名立一人为庄头给田一百三十晌【每六亩为一晌】场

园马馆另给田四晌房舍牛具皆给焉至是设为粮庄每庄给地三百晌後又增壮丁为十五名其拨给庄头地土祗令於各属退输租地内匀拨禁指圈民地【按内务府官庄粮庄外有曰豆稭庄曰半分庄曰稻庄曰菜园曰爪圈曰果园又曰蜜户苇户棉靛户俱设壮丁庄头另给庄头地亩】

雍正二年以内务府交出余地及户部所收官地内拨新城县一百一十六顷固安县一百二十五顷八十亩制为井田选无业旗人满洲五十户蒙古十户汉军四十户每户授田百亩八百亩为私田百亩为公田余地设立村庄造庐舍四百间每户给银五十两为口粮牛种之用於八旗废官内各简选一人为领催五年以八旗满洲蒙古内欠粮及革退官兵无恒业者发往耕种井田令管理井田官严行约束其开户人犯法者给与井田中効力善良之旗人为佃丁後又于顺天府之霸州及永清县设立井田六年清查直隶旗地时以旗民杂处往往互相争占议令内务府宗人府八旗都统将旗庄圈赏投充各项地核明坐落四至造具清册一送户部一送直隶总督照式造册钤印发各州县存贮以便查察七年

谕旗人产业向例不准典卖与民相沿已久竟有私卖者从寛免究饬各旗一一清出请支内库银照原价赎出留在该旗限一年令原业主取赎如逾限不赎不论本旗别旗准其照价承买十二年以旗地坐落直隶各属片段错落无由知其确数议令八旗都统各委参领一人於农隙时会同直隶州县履亩清丈十三年

遣官清丈察哈尔东西四旗地亩又

谕旗人欺隐余地俱令自首免罪又清厘园头牲丁壮丁人等私卖当差地亩照内务府红册彻底清查本系官物均应撤回如属私业不应强撤

乾隆元年改井田为屯庄以试行十年未见成效

令地方官确查实力耕种者改为屯户每户给田百二十五亩禁其私典各屯户身故有子者准予顶补其无子及缘事归旗者原领田房撤出若守节之妇仍给养赡田四十亩二年

上以旗人生计贫乏者多

令王大臣将入官地亩立为公产收租息按旗分给以赡贫乏向例官用旗地在入官地内动拨今既立为公产未便再行动用议令直属有驻防旗人交出在京所受之地及各庄退出之地与八旗丈出余地絶户无人承业地凡一切当差官项应得地亩统於此项动拨又定凡工程所用旗地地方官於兴工日清厘亩数咨明补给三年

谕八旗入官地有原圈官地有旗人自置之地若以入官之後?定为公产不准民赎殊非轸念畿辅黎赤之本怀嗣後除原圈地外如系旗人置买民间者凖照价变卖将价银交各旗生息分给旗人四年八旗大臣议借库银於京城空地盖造房屋赏无房人居住将公产租息陆续补库其续收地租作何赏给别议具奏

上以此项地亩既赏还旗人仍留公官办不但所得地租分散之时势难均齐亦恐官收少於私收分赏衆人无济於事仍

令八旗官兵量力承买为业其承买价银即交部以补盖房之项着该部会同八旗大臣酌量等第别定价直详明议奏于是户部八旗都统分定等第估计价直令官兵承买其价银限五年交完有指俸抵买者亦限五年内坐扣其地价余银交地方官将民典旗地赎回报部

上谕户部曰民典旗地辗转相授閲年久远已成故业今遽赎回必於民间全无扰累始为妥协再贫乏兵丁食饷有限无从措价势必尽归富户则赎地一事恐未必於贫乏旗人有益着户部行文直隶总督详悉妥议越明年直隶总督议奏取赎旗地百姓不苦於得价还地实惧其夺田别佃应令赎地之时将见在佃户及见出租额造册备案嗣後无论何人承买仍令原佃承种至民间有在旗地造房立坟者只令丈明亩数照例输租不许勒令迁移又赎回民田与八旗公产及入官地不下数千万亩应详察八旗闲散人内有正户正身居家勤俭者令挈妻子下乡耕种按等分给初种之年官给牛种房舍之资又覆议耕种旗丁仍令简选当差初下乡屯种时每户给房四间每间折银十两每名给牛具籽种银百两如承买公产人等有愿令子弟耕种者亦照此办理厥後复屡定典卖公产之禁十一年议定取赎旗地以十年为率十年内给原价十年外减原价十之一以次按年递减至五十年以外均以半价令原业主取赎如原业主不愿回赎准各旗官兵照减价认买是时八旗公产有未经承买及存退余絶地计六千四百余顷原议酌留千顷为各案拨补之用每年官收租息为数既轻吏胥遂有包揽侵渔之弊议令履亩详勘量地肥瘠编设庄头地美者整庄照例给十八顷半庄给地九顷瘠薄者量增十八年定旗下奴仆及开户人典买旗地限一年内自首照民典旗地例分年限减价官为归赎如原主不能赎即交内务府作为公产赏给贫旗嗣後凡民典旗地俱交该旗作为公产归入此业赏给贫旗停止召买二十一年

谕八旗另记档案及养子开户人等出旗为民所有本身田产并许带往寻议旗人契买民地并开垦地亩系本身私业准其带往至於老圈并典买八旗地亩仍请动官帑归赎又以新满洲当差人员停止拨地照地给与租银【按嗣後於二十九年户部奏各旗远年得地之新满洲人等亦令退地领租】二十二年直隶督臣清出候赎旗地一万四千余顷户部因请先行发帑赎回交八旗都统照旗地旗租例收租归帑又以八旗存退余絶地照例仍留一千顷拨补官用余俱安放庄头二十三年

谕出旗为民之汉军所有旧承种井田屯田俱令带入民籍二十七年户部议八旗积存地亩仍请分设庄头

上以设庄不过三四千顷所余尚多此等皆系老圈旗地且发帑赎回者十居七八着交内务府派员经理俟原帑归清後即赏给八旗作为恒业其将来如何妥协办理之处着户部会同内务府八旗大臣悉心议奏寻定以三千顷安设庄头余俱赏给八旗越明年

上以此顷田产虽系旗人世业而佣佃农民耕种日久改归庄头未免失业遂停分设庄头之令三十六年定留京当差之新满洲官兵以旧拨地亩有照地管业者仍令自行收租其退地领租者仍照原定等次减半折给其折租地数如留京一年内陞转者以陞衔计一年外陞转者仍以原衔计此後再有陞降不另增减其租届期户部於直省徵解旗租内动欵交该旗散给四十四年

谕八旗赎回入官老圈地节经更定仍准官员兵丁分买今计亩浩繁其认买地亩若离京在数百里外必致纷纷告假取租不惟徒费资斧又启民人勒掯之端其地租未定能否全得反将所得钱粮先行坐扣地价於旗人生计全无禆益不如仍令官为取租解部分给八旗赏赉兵丁交户部八旗均匀分给

皇朝通志卷八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司马迁
  列传第二十五·魏徵
  卷三百八十六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第十六回 老佛爷安抵故乡·德龄
  卷之三百九十六·佚名
  第三卷 徭役·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纪昀
  史纠卷三·朱明镐
  卷五十二·班固
  隋纪·张居正
  历书第四·司马迁
  元褒传·李延寿
  卷三百四十四·杨士奇
  ●皇朝通典卷七十七·佚名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五·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七出 仇玉·李渔

    〖清平乐〗(小旦上)春来意绪,正在无聊处。一种闲愁天付与,无故收来情具。〔阮郎归〕蛾眉细小未知愁,凝妆独倚楼。无心人坠玉搔头,浑如有意丢。才戴却,又还抽,关心看不休。阿谁相赠阿谁收,此情深可仇。奴家范氏,小字淑芳。自从爹

  •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八刘长卿夏口送徐郎中归朝星象南宫远风流上客稀九重思晓奏万里见春归棹发空江响城孤落日晖离心与杨柳临水更依依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一作愁】楚

  • 第一百三十二回 警告频施使团作对 空言无补总统为难·蔡东藩

      却说奉、直战事愈迫愈紧的时候,其中最着急的,要算河南北数千万小百姓,因禁不住军队的搅扰摧残,少不得奔走呼号,求免兵燹之苦。此外便是大总统徐世昌,因自己地位关系,倒也确实有些着急。军阀政客之言和平者,大率类此。还

  • 卷之八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二十七·佚名

    光绪三十年。甲辰。二月。庚戌朔。上诣颐年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己卯皆如之。起居注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淮北盐务。售私积弊。固结难除。商民日困。请饬查究等语。着魏光焘按

  • 涌幢小品卷之十一·朱国祯

    韵均五帝之学曰成均。古无韵字。韵即均也。周人立太学。兼五帝二代之名。东学为东序。西学为瞽宗。北学为上庠。南学为成均。鹖冠子。五音不同均。可喜一也。太学、国学。汉晋时名也。隋大业中。更名国子监。入国朝因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四·纪昀

    列传元 【二十八】○元二十八唐仁祖 多尔济和尚【齐诺】刘容嘉鲁克鼐达实奇尔济苏巴勒丹 乌鲁斯多罗台 额森布哈伊奇哩 郑温唐仁祖多尔济和尚刘容嘉鲁克鼐达实奇尔济苏巴勒丹乌鲁斯多罗台额森布哈伊奇哩郑温△唐

  • 杨惟中传·宋濂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知书,有胆识谋略,为太宗所器重。二十岁时,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余国,宣扬蒙古国威,颁布蒙古政令,使各国官民户口皆归于蒙古,太宗准备大大重用他。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蒙古大军攻克枣阳、光化

  • 卷十六·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十六请崇典礼亲政务疏【正德十四年】 杨廷和臣窃惟大祀南郊乃人君敬天第一事皇上所以仰承眷命茂膺景福者端在于此今圣驾南征罪人既得实天佑我国家

  • 卷二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征榷考杂征敛 【泽津渡】宋宁宗嘉定二年十月减公私房廊白地钱什之三初南渡後杂征甚多孝宗淳熙九年言者谓有司理财一切用衰陋褊隘之策至於卖

  • 第一章 13·辜鸿铭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辜讲孔子的一个学生(有子)说:“如果在正确的范围内做出承诺,这样才能信守诺言。如果经过正确判断并在品性相投的范围内保持诚信,则不会轻易变得狼狈不堪

  • 卷四·刘敞

    <经部,春秋类,刘氏春秋传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传卷四宋 刘敞 撰庄公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詹郑詹者何郑大夫也执者曷为或称行人或不称行人称行人者执之以其所为使者也不称行人者执之不以其所为使及非行人者也夏齐人殱于遂

  • 哀公·哀公二十六年·左丘明

    【传】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孙舒帅师会越皋如、后庸、宋乐茷,纳卫侯。文子欲纳之,懿子曰:「君愎而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子矣。」师侵外州,大获。出御之,大败。掘褚师定子之墓,焚之于平庄之上。文子使王孙齐私于皋如,曰:「子将大

  • 佛说黑氏梵志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尼连江水边。在彼一月造十八变化。于迦叶兄弟三人及千弟子。转游行罗阅只城。止顿一年。教授国民。为其讲法。初成佛道竟二年已。乃到舍卫兴隆道化。开度天人世间人民。时香山

  • 卷第十九·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九 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感通篇 五代 二萧师传 萧公祖师。蜀人。生於残唐。师雪峰存和尚。行头陀行。久之。得悟而发通。於闽服。大着神异。闽人莫知其名。因称萧公祖师。古田有白蛇肆害。师

  • 水浒忠义志传·施耐庵

    简本《水浒传》,二十五卷,一百十五回。施耐庵编辑,明崇祯刘兴我刊本。全称《鼎镌全像水浒忠义志传》。此本是现存简本水浒中较完整的版本,但年代上并不算太早(然而,早期的要么是残本,要么比较不完善)。此本可以暂时作为简本水

  • 华学科学与哲学·胡兰成

    此书是胡兰成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书。1974年他受聘为中国文学学院终身教授,开门授课,其向来高谈汉文明或中国文明,此书即是他为授课而准备的一本书,记录了他在中国文化学院期间的思想精华。其书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性

  • 西藏度亡经·莲花生

    又名《中阴得度法》,本书是一部西藏佛学名著,依照佛教义详细介绍了人死以后每天“中阴”的变化情形。它蕴含着一套丰富的临终、死亡及死后世界的知识和图景。此外,基于《西藏度亡经》的藏传佛教“临终关怀”具有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