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代的殉葬制度

——“美德组成的黄金世界”之一斑

明天顺八年(1464)正月英宗大渐,遗诏罢宫妃殉葬。[144]这是明史上一件大事。在此以前,宫妃殉葬是明代的成例。毛奇龄《彤史拾遗记》说:“初太祖……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唯宫人十数人。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建文帝以张凤……十一人由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舍人、带刀舍人进为本所千百户,其官皆世袭,以诸人皆西宫殉葬宫人父兄,世所称朝天女户者也。成祖……十六妃葬长陵,中有殉者。仁宗殉五妃,其余三妃以年终别葬金山。宣宗殉十妃。嗣后皆无殉,自英宗始。唯景泰帝尚以唐妃殉,则天顺元年事在遗诏前。”[145]不但是皇帝,即诸王亦有殉葬例。《明史·周王传》:“有燉正统四年薨,无子。帝(英宗)赐书有爝曰:周王在日,尝奏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既而妃鞏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诏谥妃贞烈,六夫人贞顺。”帝王之薨,由群臣议殉葬,一经指定,立即执行。《彤史拾遗记·唐妃传》:“郕王薨,群臣议殉葬及妃,妃无言,遂殉之,葬金山。”

殉葬时的情形,《朝鲜李朝世宗实录》有一段记载:“六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十月戊午登极,使臣礼部郎中李琦,通政司参议彭璟言,前后选献韩氏等女皆殉大行皇帝。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韩氏临死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仍与崔氏俱死。诸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亲入辞诀。”[146]韩妃、崔妃俱朝鲜人,金黑为韩妃乳母。

宫妃殉葬后,除优恤其家人外,例加死者谥号,《明英宗实录》卷三记:“宣德十年(1435)三月庚子,赠皇庶母惠妃何氏为贵妃,谥端肃。赵氏为贤妃,谥纯肃。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诸氏为恭妃,谥贞靖。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谥册有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而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景泰帝之崩,殉葬宫人除唐妃外,当时并曾提及汪皇后,幸为李贤所救免。《明史·景帝废后汪氏传》:“景帝崩,英宗以其后宫唐氏等殉,议及后。李贤曰:妃已幽废,况两女幼,尤可悯。帝乃已。”

从英宗以后,明代帝王不再有殉葬的定例,可是,在另一方面,自任为名教代表的仕宦阶级,却仍拥护节烈,提倡殉夫,死节。举一个例子,黄宗羲《南雷文案·唐烈妇曹氏墓志铭》:“烈妇曹氏年十九归同邑唐之坦,之坦疾革,谓其夫曰:‘君死我不独生……’除夕得间,取其七尺之余布,自经夫柩之旁,年二十五,许邑侯诣庐祭之,聚观者数千人,莫不为叹息泣下。”

原载《大公报·史地周刊》第十七期1935年1月11日

猜你喜欢
  耿弇列传第九·范晔
  列传第二十一 房杜·欧阳修
  卷二百二十八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第三十八回 诛首恶太子兴兵 狎文臣上官恃宠·蔡东藩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二·佚名
  中兴小纪二十七·熊克
  第二六七呈同治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一一七○一--六·佚名
  一二○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校勘文津阁全书匠役不敷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二六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解缴续收应毁书籍版片并堪采遗书折(附清单一)·佚名
  冯子琮传·李延寿
  曹彦约传·脱脱
  叶伯巨传·张廷玉
  杨荫樾·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振祖·唐圭璋

      振祖字起翁,号中山。闽县(今福州)人。嘉定四年(1211)生,宝祐四年(1256)登第。   浪淘沙   春在画桥西。画舫轻移。粉香何处度涟漪。认得一船杨柳外,帘影垂垂。   谁倚碧阑低。酒晕双眉。鸳鸯并浴燕交飞。一片闲情春

  • 聂冠卿·唐圭璋

      冠卿字长孺,新安(今安徽歙县)人。端拱元年(988)生。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以荐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预撰景祐广乐记。庆历元年(1441),以兵部郎中知制造拜翰林学士。二年(1042)卒,年五十五。有蕲春集,今不传。   多丽   

  • 甲集前编第十一·钱谦益

    吴待制志淳一十一首【儿牧牛】儿牧牛,丰林清润纵尔游。长鞭短策莫轻举,从渠饮啮饱即休。老幼年年仰衣食,耕种田园藉牛力。早夜单衣自饭之,只恐春来或牛瘠。日日丁宁语牧儿,老翁饷尔当及时。笼禽吹笛任

  • 卷三百四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四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海陵稿宋伯仁【二】简吴荆溪薄宦从来错宁容着意求自惭千里梦空作【去声】一畨愁笑我人如昨知心两未休荆溪清彻底愿泊钓鱼舟学馆闲题据见定时俱是足

  • 第四十一回 倒剌沙奉宝出降 泰定后别州安置·蔡东藩

      却说燕帖木儿得撒敦来文,报言古北口复陷,心中大愤,即日召集各军,出京北去。途次又接紫荆关急报,苦难分身,只得遣快足至辽东,飞调脱脱木儿西援。看官!你道陷古北口及紫荆关的兵马,从何而来?原来就是秃满迭儿,及忽剌台、阿剌

  • 七○二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查出悖谬书籍分别办理折·佚名

    七○二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查出悖谬书籍分别办理折乾隆四十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安徽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恭缴悖谬各书,仰祈圣鉴事。窃查明末野史暨国初人所著悖谬各书,钦奉谕旨,展限二年,实力搜查,并令明白晓谕,及早呈缴,如限满后

  • 锦里耆旧传卷二·句延庆

    【起武成三年尽同光四年春】(宋)勾延 庆撰三年大梁遣使通聘书曰夫唐虞致治遵禅让之明文汤武开基允神人之至愿必有神器是膺皇图况古今迭代之期英豪兴隆之数莫不上开天命下顺人心启王覇之宏机为子孙之大计咸遵轨辙并载简

  • 前废帝本纪·沈约

    前废帝号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元嘉二十六年(449)正月十四日出生。世祖镇守寻陽,子业留在京城。三十年(453),世祖讨伐元凶,子业被拘留在侍中下省,几次差点被害,最终无恙。世祖即皇位后,立子业为皇太子。大明二年(458),住

  • 卷之八十  菽園雜記八(明) 陸容 撰·邓士龙

    (菽園雜記,十一卷,明太倉陸容撰。容(一四三六──一四九四),字文量,號式齋。成化二年進士。陸容少有文名,學識淵博。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另著有式齋集三十八卷。傳見明史文苑傳。此書通行者為十五卷本,如明嘉靖間毛仲良刻本,清

  • 卷一百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六乐乐歌明洪武三年定朝贺乐章升殿奏飞龙引之曲千载中华生圣主王气成龙虎提剑起淮西将勇师雄百战收强虏 驱驰鞍马经寒暑将士同甘苦次第静风

  • 卷十八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八目録诗经不解于位民之攸塈编修【臣】林枝春监察御史【臣】彭肇洙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监察御史【臣】卫廷璞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泂酌彼行潦挹彼注

  • 大府/职币·佚名

    大府负责协助大宰掌管九贡、九赋、九功,以收取交纳的财物,并把财物分拨给负责收藏以待用的各府。凡王朝各官府和王畿内采邑的官吏以及暂时执行某项任务的官吏,帮可[按照规定来大府]领取所需财物。凡分拨财物,都按照制度授

  • 大唐内典录卷第十·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middot;历代众经有目阙本录第五&middot;历代道俗述作注解录第六&middot;历代诸经支流陈化录第七&middot;历代所出疑伪经论录第八&middot;历代众经录目终始序第九&middot;历代众经应感兴敬录第十历代

  • 卷第六·佚名

    镡津文集卷第六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论原 问兵 客以论兵问。而叟愀然曰。何是问之相属也。叟野人也。安知兵乎。客曰。谓子其学兼儒。儒之道具于文武。兵也者武之效也。不知兵孰谓之道。曰道也者何真兵亦仁义而

  • 四种爱·C. S.路易斯

    《四种爱》堪称爱的经典,是路易斯晚年在遍尝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之后创作的,对每一种爱的论述都反映了他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书中,他谈到情爱由彼此相处熟悉中产生,是一种最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共同的兴趣将朋友们连结

  • 全真坐钵捷法·佚名

    全真坐钵捷法,撰入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金元全真道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所言「坐钵」,为全真派道士静坐习定之法。其法于每年冬季集体静坐百日,每日数次,皆有规定时辰,故需计算时刻。作者认为当时所

  • 礼书纲目·江永

    八十五卷。清江永(1681-1762)撰。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为未完成之作,后人续修亦未完成。江永广摘博讨群经,以《周礼》原秩列纲目,为《礼书纲目》,自称“欲完成朱熹未竟之志,成《礼》、《乐》之完书。”此书仿《仪礼经传通解

  • 大乘起信论义疏·慧远

    凡四卷。隋代慧远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又称起信论义疏、起信论疏、净影疏。为大乘起信论三大疏之一。解释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而成。于文前,先分判声闻、菩萨二藏,与修多罗、毗尼、毗昙三藏,而将起信论摄属二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