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八十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一

舆地考【十三】

湖南省

【臣】等谨按禹贡荆州先之以江汉朝宗而即继之九江孔殷水经谓九江在长沙下隽县西北楚地记谓巴陵潇湘之渊在九江之间至宋儒胡旦及朱子等皆以为即洞庭湖盖长江为四渎之长古称天堑实当今之湖北境洞庭为五湖之长古称天险实当今之湖南境必九江治而後荆之全境始底於作乂湖南与湖北之并为要地也久矣汉时荆州刺史治汉夀即在湖南常德府刘宋以後湘州与荆郢诸州往往分治至唐广德初於荆南节度之外分置湖南观察使以领诸州嗣後宋分湖南北为两路元分湖南北为两道明代虽总隶於湖广布政使司而万历年间仍别置偏沅巡抚至

本朝康熙三年遂定湖南与湖北为两省盖荆楚之间幅员最广画疆而理固抚驭之道然也抑又论之禹贡荆州以衡阳为南界其时衡山左右错处诸蛮已非内地王制所谓南不尽衡山者也殷周之时荆蛮渐为边患屡加征伐逮楚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之地秦昭王伐楚略定蛮夷置黔中郡此湖南之始通欤汉兴稍增置州郡而长沙五溪诸蛮时起为寇唐宋以後若猺若獠之属犹未能使之尽遵约束我

朝德敎流行若永顺一府及乾州永绥凤凰营诸厅并以生苗内附列於郡县斯固古昔盛王所鄙为化外之民甚且以为是膺惩者今且俗易风移无不共归休养

圣化之覃敷又宁有涯量哉

湖南明湖广布政使司共领府十五州二其长沙岳州常德衡州永州宝庆辰州七府靖郴二州为今湖南省地又置都指挥使司领长沙等卫澧州等千户所及各宣慰宣抚等司万历二十八年始置偏沅巡抚治偏桥镇

本朝初为湖广省康熙三年分湖广右布政使司驻长沙又增置按察使司并移偏沅巡抚驻长沙府分领长沙岳州等七府及郴靖二州六年改右布政为湖南布政使司雍正二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七年改永顺土司为永顺府升澧州为直隶州八年升沅州为直隶州十年升桂阳州为直隶州乾隆元年升沅州为府凡领府九直隶州四各卫所以次裁并入州县其存者专司漕运不治民事东西距一千四百二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五十里东至江西南昌府宁州界二百八十五里西至贵州铜仁府铜仁县界一千一百三十五里南至广东连州界七百六十五里北至湖北荆州府监利县界三百八十五里东南至广东韶州府仁化县界七百九十里西南至广西平乐府恭城县界九百五十五里东北至湖北武昌府通城县界六百四十里西北至四川酉阳州界九百里在

京师西南四千五百五十里

长沙府为省治东西距一千里南北距五百九十里东至江西袁州府宜春县界三百五十里西至常德府沅江县界六百五十里南至衡州府衡山县界二百三十里北至岳州府巴陵县界三百六十里东南至江西吉安府永新县界五百三十里西南至宝庆府新化县界三百八十里东北至江西南昌府宁州界二百八十里西北至常德府沅江县界二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五百五十里明初改为潭州府洪武五年改为长沙府

本朝初属湖广省康熙三年分为湖南省移偏沅巡抚驻此雍正二年改为湖南巡抚凡领州一县十一长沙县【附郭治府西北境】

善化县【附郭治府东南境】

湘潭县【在府西南一百里】

湘隂县【在府北一百二十里】

湘乡县【在府西南二百十里】

宁乡县【在府西一百里】

益阳县【在府西二百里】

浏阳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

安化县【在府西北二百六十里】

醴陵县【在府东南二百九十里】

攸县【在府南二百八十里】

茶陵州【在府东南四百八十里】

岳州府在省治东北三百二十里东西距三百八十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东至湖北武昌府通城县界二百里西至澧州安乡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长沙府浏阳县界二百九十里北至湖北荆州府监利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江西南昌府宁州界三百六十里西南至常德府龙阳县界三百十五里东北至武昌府嘉鱼县界二百十里西北至荆州府石首县界二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二百五十里明洪武二年为岳州府旋降为州十四年复为府共领州一县七

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南省雍正七年升澧州为直隶州分安乡石门慈利三县往属今领县四巴陵县【附郭】

临湘县【在府东北九十里】

平江县【在府东南二百四十里】

华容县【在府西一百八十里】

常德府在省治西北六百七十里东西距四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十里东至长沙府益阳县界一百六十里西至辰州府沅陵县界二百六十里南至长沙府安化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澧州界九十里东南至长沙府益阳县界一百三十五里西南至沅陵县治三百八十里东北至岳州府治四百五里西北至澧州府石门县治二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九百八十里明为常德府

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南省凡领县四

武陵县【附郭】

桃源县【在府西八十里】

龙阳县【在府东八十里】

沅江县【在府东南二百七十一里】

衡州府在省治南三百六十里东西距四百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东至江西吉安府永宁县界二百八十里西至宝庆府邵阳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桂阳州界一百六十里北至长沙府湘潭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郴州治三百里西南至永州府治三百五十里东北至吉安府治八百七十里西北至长沙府湘乡县界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二百二里明为衡州府共领州一县九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南省雍正七年升桂阳州为直隶州分临武蓝山嘉禾三县往属乾隆二十年增置清泉县今领县七

衡阳县【附郭】

清泉县【附郭本衡阳县地 本朝乾隆二十一年折置清泉县与衡阳县并为府治】衡山县【在府北一百里】

耒阳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

常宁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安仁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

酃县【在府东三百里】

永州府在省治西南六百六十里东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五百九十里东至衡州府常宁县界二百里西至广西桂林府全州界一百四十里南至广西平乐府富川县界四百二十里北至宝庆府邵阳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桂阳州治三百五十里西南至平乐府治六百三十里东北至衡州府治三百五十里西北至宝庆府治三百八里自府治至

京师六千八百八十里明为永州府降道州为属州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南省凡领州一县七零陵县【附郭】

祁阳县【在府东北一百里】

东安县【在府西九十里】

道州【在府南一百五十里】

宁远县【在府东南一百八十里】

永明县【在府西南二百二十五里】

江华县【在府南二百二十里】

新田县【在府东少南二百八十里】

宝庆府在省治西南四百八十里东西距四百四十里南北距三百九十里东至衡州府衡阳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靖州绥宁县界三百二十里南至永州府东安县界一百十里北至辰州府溆浦县界二百八十里东南至永州府治三百里西南至广西桂林府全州治四百二十里东北至长沙府治四百五十里西北至辰州府治二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五千里明为宝庆府降武冈州为属州

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南省凡领州一县四邵阳县【附郭】

新化县【在府北一百八十里】

城步县【在府西南四百二十里】

武冈州【在府西南二百八十里】

新宁县【在府西南三百十里】

辰州府在省治西六百里东西距四百八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里东至常德府桃源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沅州府麻阳县界三百四十里南至宝庆府武冈州界二百五十里北至永顺府永顺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宝庆府新化县界三百四十里西南至沅州府治二百三十里东北至岳州府慈利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永顺府永顺县界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六千三百四十里明为辰州府共领州一县六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南省康熙四十三年开置乾州厅及凤凰营厅雍正八年开置永绥厅又升沅州为直隶州分黔阳麻阳二县往属乾隆元年升沅州为府今辰州府凡领县四厅三

沅陵县【附郭】

泸溪县【在府南一百十里旧卢溪县 本朝改为泸溪】

辰溪县【在府南一百七十里】

溆浦县【在府南二百七十里】

乾州厅【在府西南二百八十里本草边红苗地本朝康熙四十三年以生苗向化置同知治其地】

凤凰营厅【在府西南二百八十里本草边红苗地本朝康熙四十三年以生苗向化置通判治其地】

永绥厅【在府西三百里本六里红苗地 本朝雍正八年以生苗向化置同知治其地】沅州府在省治西六百七十里东西距五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四十二里东至辰州府溆浦县界三百二十里西至贵州镇远府界二百四十里南至靖州会同县界一百九十里北至辰州府凤凰厅界一百五十二里东南至宝庆府武冈州界二百四十里西南至贵州镇远府天柱县八十里东北至辰州府泸溪县界一百二里西北至贵州思州府玉屏县界一百三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六百十里明洪武初为沅州府八年降为沅州以卢阳县省入属辰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八年升为直隶州以黔阳麻阳二县来属乾隆元年升为府又增置芷江县凡领县三

芷江县【附郭宋置卢阳县明初省入沅州 本朝乾隆元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黔阳县【在府东九十里】

麻阳县【在府西一百三十里初属辰州府雍正八年分属沅州乾隆元年属府】永顺府在省治西北六百里东西距五百里南北距六百五十里东至辰州府沅陵县界二百里西至四川酉阳州界三百里南至辰州府乾州厅界三百里北至湖北宜昌府鹤峰州界三百五十里东南至辰州府沅陵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辰州府永绥厅界二百三十里东北至澧州安福县界三百里西北至湖北施南府来凤县界三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八十里明洪武六年为永顺等处军民慰司属湖广都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七年以苗人向化愿设流官比於内地改为永顺凡领县四

永顺县【附郭明为永顺宣慰司治 本朝雍正七年改置县为府治】

龙山县【在府西一百二十里明白崖洞长官司治 本朝雍正七年改置龙山县】保靖县【在府南一百四十里明保靖宣慰司地 本朝雍正七年改置县】

桑植县【在府北一百二十里明桑植安抚司地 本朝雍正七年改置县】

靖州在省治西南一千二百里东西距四百五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七十里东至宝庆府武冈州界二百六十里西至贵州黎平府永从县界一百九十五里南至广西柳州府融县界一百九十里北至沅州府黔阳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城步县治二百五十里西南至黎平府开泰县界八十五里东北至黔阳县界二百九十里西北至黎平府天柱县界三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里东界绥宁县西界开泰县南界通道县北界会同县自州治至

京师六千里明洪武三年升靖州府九年改为直隶州以州治永平县省入万历二十五年增置天柱县

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南省雍正四年以天柱县改属贵州镇远府今领县三

绥宁县【在州东一百十里】

通道县【在州南八十里】

会同县【在州北九十里】

澧州在省治西北七百十里东西距四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五里东至岳州府华容县界一百二十五里西至永顺府永顺县界三百二十里南至常德府武陵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湖北荆州府公安县界八十五里东南至常德府沅江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常德府桃源县界二百五十五里东北至公安县界八十里西北至荆州府枝江县治三百六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五里东界安乡县西界石门县南界武陵县北界公安县自州治至

京师三千四百七十八里明洪武初为澧州府二十九年降为州以州治澧阳县省入属常德府明年改属岳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七年升为直隶州以安乡石门慈利三县来属又增置安福县十三年又增置永定县凡领县五

安乡县【在州东八十里初属岳州府雍正七年分属澧州】

石门县【在州西六十里初属岳州府雍正七年分属澧州】

慈利县【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初属州府雍正七年分属澧州】

安福县【在州西南一百七十里明置九溪永定二卫 本朝雍正七年改置安福县】永定县【在州西二百里明时为永定卫地 本朝雍正七年为安福县地十三年析置永定县】

郴州在省治东南六百八十里东西距三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四十五里东至江西吉安府龙泉县界二百九十里西至桂阳州界四十五里南至广东韶州府乳源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衡州府安仁县界一百二十五里东南至江西南安府治三百里西南至广东连州治二百五十里东北至吉安府永宁县界四百里西北至衡州府治三百里本州境东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九十五里东界兴宁县西界桂阳州南界宜章县北界永兴县自州治至

京师四千一百十二里明洪武初为郴州府九年降为直隶州以州治郴阳县省入

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南省凡领县五

永兴县【在州北八十里】

宜章县【在州南九十里】

兴宁县【在州东六十里】

桂阳县【在州东南一百八十五里】

桂东县【在州东二百七十里】

桂阳州在省治东南六百三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七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东至郴州界三十里西至永州府江华县界一百九十七里南至广东连州界一百八十里北至衡州府来阳县界七十里东南至郴州宜章县治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永州府新田县界八十里东北至郴州永兴县界六十里西北至衡州府常宁县界一百里本州境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十里东界郴州西界蓝山县南界临武县北界常宁县自州治至

京师四千四百七十二里明洪武九年为桂阳州以州治平阳县省入属衡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年升为直隶州以临武蓝山嘉禾县来属凡领县三

临武县【在州南一百四十里初属衡州府雍正十年分属桂阳州】

蓝山县【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初属衡州府雍正十年分属桂阳州】

嘉禾县【在州西南一百十里初属衡州府雍正十年分属桂阳州】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一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一·表第二十二·脱脱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张廷玉
  卷五百四 列传二百九十一·赵尔巽
  卷四十九上·朱熹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四·佚名
  卷之八百二十二·佚名
  一一二八 署江西巡抚舒常奏覆本年并无呈缴《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佚名
  卷八十·傅恒
  苏秦列传第九·司马迁
  汪直传·张廷玉
  张介福传·张廷玉
  卷八十五·佚名
  卷十九下·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幕·老舍

    第一场时间 前幕数日后,晚间。地点 天顺园后台。人物 已见前幕者:破风筝 方太太 孟小樵 白花蛇 向三元丁副官另外有:周巡长 检场的老赵 男女艺人数人〔幕启:后台相当的大,可是设备简陋。墙上新贴上了红纸的祖师神

  • 第二折·佚名

    (正旦同俫儿上)(正旦云)自从俺相公上任之后,差夫马到那权家店上迎取俺们到官。在这后花园中居住,好是幽静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我生长在大院深宅,便烧个灰骨儿断不了我这幽闲体态,尽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

  • 附录·宋无

    鲸背吟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旧本题元朱晞颜撰前有自序署其字曰名世末又有自跋序称至元辛卯泛海至燕京舟中成七言絶句三十余首诗尾各以古句足之其末章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名鲸背吟曹学佺编入十二代诗选

  • 卷五百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六明 曹学佺 撰明诗次集一百四十章羽士【名志宗号逍遥子】坐驰坐驰夫如何心与物俱往主人已离舍客气日侵长门户生荆棘白日游魍魉精神斵丧尽灵府无资养经营四海间何日回轮鞅至人至人尚

  • 68.白居易感伤诗:霓裳羽衣歌·施蜇存

    白居易的诗文集名为《白氏长庆集》,前集五十卷,长庆四年元稹为他编定,并写了序文。因为当年正月,穆宗皇帝逝世,长庆尽于四年,故元稹给白居易题其集名为《长庆集》,表示这五十卷中的诗文皆作于长庆以前。后集二十卷,大和二年白

  • 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丽 魏主焘攻克姑臧·蔡东藩

      却说燕主冯弘,为后燕中卫将军冯跋弟。跋尝得罪后燕,亡命山泽。后燕主慕容熙即慕容宝之叔。氵㸒荒失德,跋即乘势作乱,推慕容氏即慕容宝。养子高云为主,弑慕容熙。云自称天王,寻复遇弑,由跋代定国乱,继为燕主,定都龙城,史家

  • 卷十上·杨士奇

    洪武三十五年秋七月壬午朔告祀 天地于南郊其祝文曰嗣天子臣棣敢昭告于 昊天上帝 厚土皇地祇昔我 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季之乱平定群雄受 天明命奄有天下海内又安三十余年允炆嗣登大位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

  •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顺治十六年。己亥。三月。壬辰朔。予故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永吉祭十三次立碑谥文通。遣官护其丧归葬  ○癸巳。吏部议奏旧制各省分守道系参政参议衔。分巡道系副使佥事衔今不必拘地方坐定职衔。守道缺出

  • ◎黄花岗上哭英雄(魂兮归来看取人间何世)·李定夷

    民国五年,为滇军及各界人士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主祭者则为军长李协和,朱省长等分立左右陪祭,状至肃雍。各滇军将士,且皆臂缠黑纱。计赴会男女,不下十数万人。不特东沙马路为之壅堵,即惠爱街一带亦然。盖因政军警学报商工

  • 卷十八·苏辙

    <史部,别史类,古史>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十八       宋 苏辙 撰郑世家第十一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宣王庻弟也宣王二十三年初封于郑幽王八年为周司徒幽王以褒姒故王室多邪诸侯叛之桓公惧及其难问于史伯吾何所可

  • 卷二·汪越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序〕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義,頗著文焉。〇徐孚遠曰:惟董生所作,推明春秋之指,其餘雖沿其名,自別記事,不屬春秋也。〔周平王十七年〕〔陳〕陳文公圉元年,生桓公鮑、厲公他。他母蔡女。〇按厲公名躍,非他。〔周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六 洪武十七年冬十月乙丑朔,享太庙。 丙寅,册广武卫指挥佥事李杰女为淑妃。册曰:“妃嫔之立,所以助皇后奉宗庙,理内治也,非淑德贤行,曷膺兹选?朕自后崩之后,欲得贤淑之女助朕奉祀宗庙,乃卜诸功臣

  • 七年·佚名

    (辛巳)七年大明天順五年春正月1月1日○壬寅朔,上御勤政殿,受朝賀,御思政殿,召侍衛諸將及承旨等設酌。1月2日○癸卯,命義禁府,保放掌令李墀,又放其妻子,以盜佛像不知情故也。1月3日○甲辰,前錄事李宗衍昵愛妾妓待重來,疎薄其妻,數歐

  • 论语序说·朱熹

     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

  • 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太虚

    亲教太虚大师为佛教新运动之领袖,二十年来倡办僧教育不遗余力,若武昌、闽南等佛学院,皆大师一手造成。大师并以文字般若会通科哲诸学,发为刊物,作宣传佛化之工具,海内外学佛徒众,因此皈心佛乘者不可以算数计。今竖大法幢,宏化

  • 月亮下去了·约翰·斯坦贝克

    本书是斯坦贝克出版于1942年的一部长篇佳作。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占领北欧某国(暗指挪威)为历史背景,描写了某小市镇以奥顿市长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反抗纳粹占领军的故事。 与一般的反法西斯主义作品不一样的是,在

  • 逸周书·佚名

    这是一部记载周时诰、誓、命的汇编书,共有71篇,作者不详。原名《周史记》、《周书》、《逸周书》。司马迁、班固、许慎、马融、郑玄、郭璞等在编写史书的过程中均引证过此书所记载的材料,晋太康二年(218年),《汲冢书》发

  • 献贼纪事略·佚名

    作者无名氏。不分卷。本书主要记述明末陕西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事迹,对其起义始末记述较为完整,是研究明末农民起义大西军的重要资料。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整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