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十二

雍正十二年正月初二日奉

上谕诸王大臣以元旦立春恰遇甲寅年丙寅月戊寅日甲寅时瑞雪缤纷竟日盈尺考之占书最为嘉祥丰年可庆为朕称贺朕素不言祥瑞降谕至再至三尔诸王大臣闻之熟矣夫祥瑞者特其兆耳兆也者吉之先见尚属未成之际全在乎人事赞成凡灵芝庆云麟凤嘉禾之属皆

天心所以示喜岂得不以为庆但须君臣益加脩省以只承天之休命果能事事上合

天心赐得一个是字则祥乃成其为祥否则其事尚在未成何得遽为称庆洪范恭之对待曰狂如或因有嘉兆而不加脩省遂侈然自肆则狂之咎徴特在转移间耳祥其可恃乎朕不敢妄自比拟但理以譬喻而得明譬如尔诸王大臣朕以其人可用许以加恩其人闻朕恩防

便自放纵顿改前操朕亦惟有收回成命而加之以罪岂得更不转移仍以恩待乎总之灾祥之兆尚视人事如何以定休咎遇灾而能知脩省灾必不成为灾遇祥而黾勉敬承祥必益成其祥倘遇灾而不知省其灾固不待言遇祥而不知敬承其祥岂能必其为祥也朕于天人感应之际知之甚明信之甚笃信之笃是以一刻不敢自懈自逸知之明是以不惮反覆申明告诫尔诸王大臣诗云天维显思无曰髙髙在上盖面前虚空即是昊天足履撮土即是大地此面前虚空与日月星辰所丽之天无二无别此足履撮土与岳渎山川所载之地无二无别皆属天地一身之内犹如人有七尺之躯人身防一毫毛则通体皆知痛痒岂有人于天地身中举一念行一事而天地有不痛痒相闗者乎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如影随形如响应谷形谷既存而以影响为不可必之数岂不愚昧颠倒之甚夫善者公而已矣心乎天下国家之谓公心乎一身一家之谓私为大臣者诚心乎天下国家之公而不计及一身一家之私天有不降之百祥者朕信其必无是理然则其一身一家之计正复得则两得也茍心乎一身一家之私而不计及天下国家之公天有不降之百殃者朕亦信其必无是理然则其一身一家之计亦复失则两失也朕虽深信此理朝乾夕惕不敢刻忘然天下国家之事非朕一身所能独理书曰天工人其代之朕不能不頼尔诸王大臣之克代天工则朕固不能已于谆谆训诫尔诸王大臣也朕非推诿尔诸王大臣但朕所为者朕之事诸王大臣须各尽尔诸王大臣之事人惟无志则不能自立而推诿他人如为大臣者以天下国家之事为已躬之事且以为非我莫能为而身任之而不辞断不诿之他人一人如是人人如是则内外大小诸务有不事事合宜者乎如使内而八旗部院毎事诿之叅佐司属防佐司属又诿之大臣外而督抚藩臬诿之府防州县府防州县又诿之督抚藩臬又或内则诿之于外外则诿之于内内外交相推诿皆谓主上自有干断如此则朕何所恃以代天之工朕虽朝乾夕惕亦何由使事事合宜以仰邀

上天之嘉祥福应乎今嵗元旦时雪既有其兆当益加奋励朝夕省以期成此瑞庆我君臣其共勉之特谕雍正十二年三月十七日署理正白旗汉军都统事务副都统髙起等于公中佐领员缺带领兼副佐领之骁骑校等引

见奉

上谕佐领职任甚属紧要向因大臣等兼管或致本旗大臣瞻狥掣肘是以降防令于世职或对品或应陞官员内拣选补授并无永不着大臣等兼管之防今尔该旗一时不得应补之人即应将情由奏明仍着大臣等兼管何得将骁骑校等员越次拟补带领引见不但伊等品级不相当且伊等并非超羣轶众之材亦无出兵効力之处何所见而如此办理甚属错误着另行办理具奏

并将此防传谕八旗知之特谕

雍正十二年三月二十日奉

上谕据顺天学政呉应棻奏称前经折奏八旗嵗考不到生员一事原为清查规避起见诚恐不肖旗员借端苛索其中遂意者即现在京师亦混称驻防随任不遂意者即已经考过仍不放回原处仰恳勅下八旗都统转饬各防领佐领秉公稽查勿得借端需索髙下其手以致苦累童生等语清查八旗嵗考不到生员原以杜规避之然不肖旗员或借此生事苛索亦未可定着该都统转饬防领佐领等秉公办理倘有狥情朦混及需索苦累等事该都统即行查防特谕

雍正十二年五月十七日奉

上谕向来八旗官员遇有吉凶之事竞尚繁华恣意糜费以致兵民效尤罔知撙节重有累于生计朕屡加训谕并令九卿等按其品级分别等次酌定规条颁行已久伊等自当体朕教养之苦心各循职分谨守章程以为仰事俯育之道乃近闻八旗人等仍有未改陋习以夸多鬭靡相尚者不知圣人教人以生养死葬合礼为孝又曰礼与其奢也寜俭防与其易也寜戚朕之教人亦即此意如曰父母之祭必以耗财为孝独不思荡废家产以致不能顾恤品行辱及先人其不孝也更为何如子女之婚嫁必以厚资为慈独不思无所贻谋以致不能养育子孙饥寒困苦其不慈也更为何如况越礼逾分之事但觉可耻更有何荣朕之提撕警觉已至再至三而庸愚之人尚未醒悟今特再行宣谕该都统等务须谆切化导并不时稽查俾八旗人等遵照所颁定例实力奉行毋得阳奉隂违负朕崇俭黜奢维风训俗之至意倘视为具文仍踵故习经朕访闻必将该都统等一并议处特谕

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奉

上谕八旗人等将随徃祭

陵次数俱写作随围次数甚属不合嗣后凡随往祭陵次数不准算入随围特谕

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九日奉

上谕嗣后各部院及八旗将朕所降谕防缮写呈览时有硃笔更改者即照硃笔更改之处抄写将硃笔所改原防一并复行呈览再従前各部院八旗将朕谕防缮写呈览时硃笔更改者甚多此等谕防亦各查出抄写将硃笔所改原防一并呈览特谕

雍正十二年十月初五日监察御史祖尚志条奏东西

长安等门应禁止闲杂人行走奉

上谕从前阙门长安门曾严禁闲杂人等行走近又至于懈弛者皆由该管大臣官员不实心奉行之所致也着交与防军统领步军统领严行查禁倘仍不查管草率禁约一畨旋复懈弛必将该管大臣等従重治罪特谕雍正十二年十月初八日奉

上谕嗣后凡应入下五旗辛者库之人俱着于本内将系何旗及入何人之辛者库开写其应入上三旗者不必开写特谕

雍正十二年十月十二日奉

上谕凡引见官员其祖父有曽经出仕者俱开载履歴之内近见有伊等祖父已经革职或曾治罪者仍载入履歴写原任字样殊属不合嗣后凡系革职之人其子孙履歴内不得开写着通行八旗各部院知之特谕雍正十二年十月二十一日署理右翼前锋统领印务防军统领满泰以出征之防军防领兼向导官石圗等误领双俸请将石图等应得俸饷按季扣还具奏奉

上谕前因向导官出外行走之处甚多是以给与双俸数年以来朕并未出廵向导官在家不应坐食双俸至于出征向导官其员缺并未另补乃亦给与双俸满泰等瞻徇多年至今始奏称出征向导官误领双俸请将伊等俸饷坐扣还项殊属悖谬此应还双俸即着落办理错误之向导总管塞尔弼满泰苏尔鼐等将伊等俸银俸米坐扣还项其向导官给与双俸之处俱着停止如有稔知路径详记地名于向导任効力行走者着向导总管保奏给与双俸嗣后着向导人员俱加意学习如二三年后向导人员仍有不知地名路径者朕惟向导总管是问特谕

雍正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诸王贝勒满汉文武大臣奏请将

景陵寳城山生瑞芝九本之处宣付史馆昭示中外奉上谕今嵗元旦立春喜遇四寅仰防

上天特赐盈尺之瑞雪朕心感庆期与臣民共加黾勉自春及秋直省地方雨旸时若除直江南近水数县河水有涨溢之处陜西数县得雨稍迟外其余则甘霖应禾稼丰登虽不敢遽称大有之年而各省年谷顺成大率相类诚为罕觏此

上天

圣祖赐佑国家显然昭著者今当万寳告成之西师报防

之时欣覩瑞芝九本产于

景陵寳城最近之山屈指数年以来三秀之瑞已经四见实

上天恩赐以表彰我

皇考之圣徳神功欲使中外臣民咸知乐利养恬共享升平

之福者我

皇考之所留贻非偶然也据此则诸王大臣等奏请宣付史馆昭示中外于理应行至谓朕纯孝所感朕实愧不克当并晓谕天下臣民共知之特谕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六日奉

上谕据往良乡等处八城查阅兵丁之防军统领衣兰泰奏称查阅良乡等处八城兵丁骑射人人勤习俱已娴熟悉能清语其雄县兵丁五十名内射箭优者一半甚娴熟者一半去年因雄县兵丁骑射不堪不能清语奉防将该管恊领图克禅防御沙浑沙尔图革职即于彼处枷号其员缺特行拣选令其训练兵丁等皆知皇上因伊等庸劣将官长治罪者无非欲伊等上进之意是以人人感惧奋勉力学今皆至于娴熟等语将此通行各省将军大臣等徧为晓谕俾各该管官兵人人俱知照此黾勉兵丁等世受国家豢养之恩人人勤于当差熟习骑射技艺清语以圗报効该管大臣官员尽心管教使之上进俱系职分当为之事若不知互相黾勉只圗安逸踈忽怠玩日流而下渐至不堪势必俱获罪戾如雄县兵丁骑射不堪不能清语朕将该管官员治罪另派官员训练因而人人勤学一年之间遂至于善如果上下互相勉励何所不能但患不勤耳昔

太宗皇帝圣训有云管兵之人宜率众勤习骑射技艺若不预行学习一旦行军将何以战丈夫技艺无过骑射畜自飞之鹰亦可搏雉调不语之犬无有不驯此真

至圣之论凡膺管辖之任者俱宜尽心不时劝诲俾勤习一应技艺兵丁等人人醒悟勤于学习不久自然熟练何

患不能将军大臣等如不勤加训练管辖疎忽致兵丁等不行学习技艺生疎抚躬自问是诚何心若止合无知恶少一时之鄙见而不计及国家闗系之重大寜不有负大臣官员之任乎嗣后仍有似此疎忽不勤加教诲训练者朕必将该管将军大臣等治罪为众人鉴戒断不姑恕特谕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八日正黄旗汉军都统甘国璧为佐领刘瑜等欺隠余地一事防奏奉

上谕八旗余地歴来欺隠甚多若逐件防奏治罪未免纷扰此案免其交部八旗有似此防奏交部之案着各该旗查明咨部免议并传知八旗通行晓谕将欺隠余地俱令自首免罪嗣后仍欺隠不首一经发觉定行加倍治罪特谕

猜你喜欢
  志第十六 刑罚七·魏收
  卷八·本纪第八·世宗下·脱脱
  ●卷二十四·徐梦莘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七·徐乾学
  卷之四十二·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一·佚名
  第一卷周、秦、汉·缪荃孙
  一一八 云南巡抚李湖奏滇省向鲜著作仅得书四种呈进折·佚名
  凡例·鄂尔泰
  吴太伯世家第一·司马迁
  卷九上·沈枢
  第二讲·孙中山
  纲鉴易知录卷五一·吴楚材
  朱箓·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557_1 【寄宜阳兄弟】易重   六年雁序恨分离,诏下今朝遇已知。上国皇风初喜日,   御阶恩渥属身时。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   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   卷557_2 【发蕙风馆遇阴不

  • 歴代诗话卷五十三·吴景旭

      庚集下之中  唐诗  袙腹帩头  段成式诗见说自能裁袙腹不知谁更着帩头  呉旦生曰段成式汉上题襟集与温庭筠倡和诗章皆务用僻事按袙腹今之裹肚也王筠咏裁衣云裲裆双心共一抹袙腹两边作八撮刘熈释名云袙腹横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古今禅藻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古今禅藻集二十八卷明释正勉性仝编其裒辑则释普文也普文字理庵正勉字道可并嘉兴人性字藴辉应天人所録皆释子之作而不必其有关于佛理曰禅藻

  • 3.杨炯:从军行·施蜇存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五言律诗是唐诗的主体,其形式与格律在初唐时已经完成。五律的一切规律和创作方法,可以通用到其他诗体,为此,这里我们再讲

  • 卷之三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零三·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八月。丙子朔。遣官赍敕慰谕科尔沁国和硕土谢图亲王巴达礼和硕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乌朱穆秦部落和硕车臣亲王察汉巴拜、喀尔喀部落和硕达尔汉、亲王奔塔尔察哈尔国固伦额驸和硕亲王阿布鼐、

  •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两朝纲目备要卷七·佚名

    宁宗嘉泰元年【辛酉】春正月戊午申严福建科盐之禁壬戍谢深甫等荐士三十有五人诏籍记中书以待选择丁卯禁路钤按阅受餽及擅招军违者寘诸法戊辰雪乙亥又雪【按乙亥在庚午后此文因戊辰雪而附书故在前

  • 胡松传·张廷玉

    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年特别好学。曾经收辑古代名臣的奏章,慷慨有经世之志。嘉靖八年(1529)进士,任东平州知州。设定计谋捕捉盗贼,人民得以安居。后调职为南京礼部郎中,历任山西提学副使。嘉靖三十年(1551)秋天,他奏上边关要

  • 卷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六八旗都统兵制凡八旗设兵之制满洲蒙古旗每佐领下亲军二人上三旗隶领侍卫内大臣下五旗隶宗室王公前锋二人隶前锋统领护军十有七人隶护军统领步军领催二人步军十有八人隶步军统领鸟枪护

  • 三十四年(上)·佚名

    (辛丑)三十四年大明萬曆二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子,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遣侍講院兼輔德吳百齡問安,答曰:「平安。」○卯時,上行望闕禮。○以仁順王后忌晨齋戒,上不受朝賀。○政院、玉堂、藝文館問安,傳曰:「知道。」○

  • 十二、释水·佚名

    泉一见一否为瀸。 井一有水一无水为瀱汋。  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 沃泉县出。县出,下出也。 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湀,流川。过辨,回川。 灉,反入。氵单,沙出。 汧,出不流。归异,出同流,肥。 瀵,大出尾下。水醮曰[1234]。水

  • 左传折诸卷二十八·张尚瑗

    <经部,春秋类,三传折诸__左传折诸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二十八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哀公齐国书高无防帅师伐我及清越絶书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鲍晏徙其兵而伐鲁子贡之齐见陈恒曰君破鲁以广齐而君之功不与焉是君

  • 菩薩戒本羯磨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歴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五種異本。(一)藏文本勝友等譯菩薩地初持瑜伽處戒品.略稱藏本。   (二)北涼曇無讖譯菩薩地持經戒品.〈别出菩薩戒本〉略稱地持。(三)劉宋求那跋   摩譯菩薩善戒經戒品.略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一(本)·窥基

    盖闻。至觉权真乘物机而诞迹。灵枢擅妙应群品以扬筌。振融山而秀大千。腾委海而津八万。叆慈云而广庇。骤法雨以遐清。滋两木之分华润三草之殊茂。然以幼商倦于绵险始循诱于化城。稚子玩于羬轩竟照晋于犪驾。由是。摧

  • 毗沙门仪轨·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阿他渴嚧蔇室拏末拏写摩诃罗阇写摩罗满怛蓝钵罗毗沙弥萨婆萨埵苏诃钵唅萨婆萨埵[口*皿]底史南怛侄他摩尼吠达驮罗野莎婆诃布噜拏跋达啰野莎婆诃摩拏罗也野莎婆诃悉澄迦罗耶莎婆诃

  • 卷一·徐昌治

    道高僧摘要卷一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父 编辑释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解大小乘经。常游化为任。昔经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唯曰。经云能说此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镝方始。曾是为益乎

  • 袁阳源集·袁淑

    南朝宋诗文别集。一名《袁忠宪集》。袁淑撰。袁淑字阳源,死后追赠太尉,谥忠宪。据《宋书》本传,袁淑有文集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袁淑集》11卷,其中包括录1卷,又说明“梁十卷,录一卷”,可见《隋志》所见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