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八 云南巡抚李湖奏滇省向鲜著作仅得书四种呈进折
一一八 云南巡抚李湖奏滇省向鲜著作仅得书四种呈进折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初一日
云南巡抚臣李湖跪奏,为遵旨覆奏事。
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六日准礼部咨,三月二十八日奉上谕:前经降旨,令各该督抚等访求遗书,汇登册府,俾古今图籍,荟萃无遗,永昭艺林盛轨。乃各省奏到书单,寥寥无几,且不过近人解经、论学、诗文、私集数种,聊以塞白。其实系唐宋以来名家著作,或旧板仅存,或副稿略具,卓然可传者,竟不概见。当此文治光昭之日,名山藏弆,何可使之隐而弗彰?此必督抚等视为具文,地方官亦第奉行故事,所谓上以实求,而下以名应,殊失体朕殷殷谘访之意。民间所有藏书,无论刻本、写本,皆官为借抄,仍将原本给还,毫无所损。卽或字义触碍,如南北史之互相诋毁,此乃前人偏见,与近时无涉。各省聚书最富者,原不尽皆本地之人,撰着祇论其书有可采,更不必计其非其地产,则搜辑之途益宽,方不致多有遗逸。着再传谕各督抚等,予以半年之限,卽遵朕旨,实力速为妥办。俟得有若干部,卽陆续奏报,不必先行检阅。若再似从前之因循搪塞,惟该督抚是问。将此一并通谕中外知之。钦此。移咨前来。
窃臣前奉谕旨,搜辑遗书,当经咨会学臣,并行司道,通饬悉心购访。嗣据各属覆称:查无旧存典籍,名人著作。等情。臣以滇省虽属边远夷疆,当兹国家重熙累洽,文治光昭,何致竟无一书上应明诏?又经严饬加意搜罗,先将查办缘由,恭折奏明在案。
兹准学臣郭元漋咨覆,并据布政使王太岳详据各道府厅州县申称:遵照续奉谕旨,恺切晓示,俾咸知圣主稽古右文,广罗遗编,不罪违碍字句,以期搜辑无遗。并于仕滇各员内,或有携带旧本,一并购借。又经数月,始据陆续呈到,仅得书四种,呈送采择。等情到臣。臣覆查滇省天末边隅,蛮倮杂处,椎鲁寡文,向鲜著作。卽间有名臣,如明代杨一清、杨慎辈,文学功业,卓荦可称,或以出仕迁居他省,或以谪徙,绝少流传。至本境绅士,见闻孤陋,不特陈编故册,家无藏弆,即坊肆所售举业时文,尚多缺略。臣巡历所至,亲加采访,实所深知。因复令于现任各员内,如有携带古籍及名编专集堪备采取者,不拘本省外境,饬令一并呈送。兹据各属陆续呈到书籍四部,计共二十七套,查系我朝及宋明儒臣纂订遗编。此外,委属无可采择。总缘边圉荒鄙,难以购求,并非奉行不力,致有遗逸。
理合会同督臣彰宝,据实覆奏,敬缮书目清单,恭呈圣主睿鉴。
再,滇省略遥,若俟奉取再呈,恐致稽迟。除径将所呈各书咨送礼部,转移总理处查收,以备采择外,【真按:此不当断句,一气连读「除...外...」,方知咨送礼部者,云南督抚也。转移总理处查收者,礼部也。若断句,则反疑督抚来转移了。】合并陈明。谨奏。
朱批: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國語卷第五·韦昭 ●滿洲實錄卷二·佚名 卷第二百三·胡三省 第三节 郑成功之初生及其幼年·陈匪石 卷之二百五十八·佚名 志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六十八·郑麟趾 弁言·佚名 泰戈尔在我家做客——兼忆志摩·陆小曼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司马迁 民国五年(1916)四月十八日至七月廿一日·胡适 刘沔传·欧阳修 王恕传·张廷玉 户口例·佚名 卷八·陈骙 龚礼南·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