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六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六

雍正九年五月

上谕十二道

初二日奉

上谕今岁命往陕西西安驻防兵丁?出直隶张家口营兵一百八十余名闻各兵家口支领钱粮而该管武弁等以各兵应有钱粮俱给与新募之兵支领无可给发以致各兵家口三月未曾领饷日食不敷四路奔诉凡兵丁拨?他往者如马兵一名原领月饷二两则以九钱付本兵爲途中盐菜之用以一两一钱爲养赡家口之资所有兵米亦仍令其家口支领若有新募兵丁则另行给与月饷并无以本兵钱粮付新募兵丁之事何以张家口官弁等错悞迟延以致各兵家属餬口无资着该督该提鎭即速查明照例给发并将如何迟悞之处据实参奏

又奉

上谕据山西巡抚石麟奏称太原驻防兵丁五百名内?出三百名前往宁夏所有留营兵丁不敷差委之用据各旗闲散丁壮塞尔泰等呈称自祖父以来受国家豢养之恩情愿不领钱粮当差効力臣随选得年力精壮技艺可观者一百名照伊等所请不给钱粮令其承应差使俟有兵丁缺出拣选顶补等语太原各旗闲散兵丁等虽称不领钱粮情愿効力但既令当差学习行走亦当酌加恩泽以示鼔励着每名月给银一两米三斗以资其食用该抚石麟时加敎训务令勤谨効力黾勉向上若有名粮缺出即将伊等拣选顶补以副朕敎养兵丁之至意

初七日

谕八旗都统等八旗所设钱局倘定价太贱则射利之徒贱买贵卖就中取利反生弊端今比民间价値每两酌贱十数文逐渐减至每两换大制钱一千文止如此则钱价自平於民生实有裨益其随时减价之处八旗务须画一一办理并知会步军统领及察旗侍卫参领等留心察访尔等亦不时稽查一

初九日奉

上谕用兵以筹饷爲先而挽运以得人爲要果得其人则民力不致烦劳国帑不致糜费而兵食饶裕士饱马腾其裨益於公事良非浅鲜也年来西北两路用兵筹饷事宜朕心甚费区画北路军粮范毓馪承领运送诸事谙练措置得宜能爲国家节省钱粮而彼身亦未尝不沾利益实公私两便之道朕深嘉奖已加优叙西路军粮向来俱系官运今行之日久难保无侵帑累民之处因思通政使赵之垣副将马龙乃三秦世族且官至大员於本地土俗民情素所熟悉若照范毓馪之例领取帑银转输挽运似属可行之事朕昨将此询问赵之垣据称情愿効力查内地军粮运送巴尔库尔军营者年来经理已有头绪但自军营进剿之粮尚无转运之善策着赵之垣前赴军营与马龙公同商酌如何运送之法听其自行定议酌量举行每石运价若干朕悉照数给与不令丝毫赔垫只用其力不用其财但无浮冒侵蚀之弊便是伊等之功总与地方有司毫无干涉其间迟速机宜及道途防护等情则与大将军该督抚等计议而行俟赵之垣到彼与马龙商酌定议果能承领办理具奏到日给与钦差关防

十一日奉

上谕朕以江南苏松等处积欠钱粮甚多弊端百出官民并受其害特令大臣等率领多员前往清查分别官侵史蚀民欠务期至确至当以清积弊以除民累前闻各员奉行不善转致闾阎有追呼之扰大负朕之初意已降旨严行申饬禁止催徵後又闻有司以民欠逼令认爲役蚀如父子兄弟异户即爲包侵又因别名立户即加以包侵之罪此朕得之传闻实不信有此事昨据清查太仓州钱粮之温而逊奏称有一种愚民於造册之始将自欠田粮混首侵蚀及究其所侵何人名下钱粮竟有以父子兄弟揑作被侵花户者於是逐户覆核根寻实系自田自欠立即更改注册并出示通晓许令据实禀改一面严饬各员实力查办凡系有与有受质问明白毫无疑议者然後列入侵蚀之项如田产契劵历年完票有据实系自欠田粮虽误首侵蚀仍即改入民欠项下等语以朕所闻合之温而逊所奏是民欠之中竟有揑称侵蚀者温而逊彻底清查据实更改办理甚是伹太仓一处如此其各员分办之处亦必有似此假揑蒙混者着差往各员照此办理详细确查有应行更改之处即行更改务使分晰清楚毫无疑窦以副朕厘奸剔弊嘉惠元元至意

又奉

上谕据总督鄂尔泰奏称乌蒙逆贼悖乱将士忠勇忘身不三旬而复郡治不七旬而收全土今渠魁就擒并无漏网云贵土兵已通檄全撤等语乌蒙改设府治之初诸事尚未就绪又値刘起元不善抚驭激成事端逆党勾连几有猝难收拾之势而将弁军士奋勇争先旬月之闲削平寇乱此皆总督鄂尔泰平时节制封疆以公忠表率官僚以义勇训练将士而临机应敌又复调度有方用能迅奏肤功永安苖境论功行赏当以鄂尔泰爲先但念该督自闻贼变以来时时以先事疎防引过自责今军事告竣不肯自居荡寇之功屡次陈奏情词恳切朕只得曲从其情以成其谦抑之素志若以功过而论则一时疎略之微瑕岂能掩其多年敎养之善绩耶特将朕意宣谕中外共知之所有阵亡带伤及奋勇官兵着该督查明送部从优议叙赏恤

十三日奉

上谕据署河北总兵官范毓?奏称捐资买补营马一千一十一匹以足营伍等语朕办理两路军需事事皆取给於公帑不准臣工丝毫捐助况弁员身在本营而令出资以济公用尤非朕意若允范毓?之请将来官弁等必有勉强仿效者范毓?所买马匹着照数给价於司库支领

又奉

上谕乌蒙猓贼悖乱竟敢伤害总兵官弁荼毒民人且煽惑各处苗蛮勾通盘结叛逆之罪实无可逃赖总督鄂尔泰平日训练有素临时调度合宜用能鼓励弁兵争先効命数旬之内迅奏肤功俾逆党悉除苗疆永靖朕心慰悦屡经降旨褒嘉但思远近猓夷种类不一各有倡乱之人各有胁从之辈除临阵斩杀及擒讯枭示各犯外现在解省审拟之逆目要犯四百余名衆犯家属共一千余名口其中渠魁巨恶若不即正典刑恐时日迁延渐至病毙无以昭明国法即应行减等之犯亦当即爲安插该督公正明逹身在地方面加审讯其情罪重轻必能分别确当无丝毫枉滥之处即交法司核拟亦不能出乎该督奏谳之外此案内应行正法及充发迁徙诸犯着该督审明定拟一面奏闻一面归结若重犯内有律应立决而情尚有一綫可原者着暂监候另行请旨

十六日奉

上谕据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奏称普洱府添设新鎭额兵二千四百名内除原收普威营兵一千四百名及新募补额外其余调拨之兵俱有家口在各标营一时无力搬移未免分心两地且景蒙营原拨普威营兵二百名时因鎭威江坝等处屡有军务家口尚在景蒙地方今又改归新鎭亦应令其搬移居住共计未搬家口兵丁八百名相应仰恳圣恩赏给路费俾得成家立业又黔省拨往古州清江等处各鎭协营兵丁及滇省乌蒙鎭新增兵丁二千五百名内有道途搬移之费者应否一体赏给以广皇仁等语数年以来滇黔两省兵丁踊跃急公甚属効力朕已屡加恩泽奖赏勤劳兹所派往普洱及古州清江乌蒙等处之兵俱从他处搬移应加恩恤该督陈奏甚是着照所请给与迁移之资於公用银两内即行支给以副朕惠养兵丁之至意

十八日奉

上谕从前因凖噶尔肆虐土鲁番回民畏其侵陵有情愿移居内地者谕令地方有司善爲安插抚绥使之寛裕从容各得其所顷闻在肃州居住之回民等田瘠水少收成歉薄所有牲畜亦不敷用生计未免艰难此皆经管之员办理疎忽而该省大臣失於觉察之所致也着署总督查郎阿将从前办理不善之员查出题参其有应行加恩抚恤之处亦着查郎阿酌定请旨即将此晓谕土鲁番移住内地之回民知之

二十一日奉

上谕朕视天下兵丁皆爲一体莫不冀其生计有赖俯仰从容然养育於平时者自有经常画一之道而加思於格外者则不得不由近及远次第举行量国用之盈绌而爲之若必欲一槩施恩不分远近先後将因经费不敷而稽迟膏泽之下逮矣如恩赏兵丁生息银两一事

首先及於在京之八旗次则推广於外省驻防及督抚提督标下又次推广於各省鎭标皆令将军副都统督抚提鎭大臣会同经理以爲长久之计数年来固有料理得宜可济兵丁之缓急者而措置未协啓人议论者亦往往有之则此事经画之难可知矣至於各省协标兵丁同列行伍朕岂不欲一体加恩但各兵分防之处与督抚提鎭相隔遥远若偶遇缓急必须文移往来多延时日始得领此数金岂能济其一时之用若照例给发则现今督抚提鎭大臣办理此事尚觉繁难未能妥贴协鎭以下等官岂可交办此事恐徒贻累於弁员而无裨於兵丁之实用况天下兵丁衆多国家经费通盘计算其势难以普及此亦一定之情理近闻各省恊标兵丁有谓督抚提鎭等不爲代请而生怨望之心者不知国家之施恩并无偏向戎行之沐泽自有後先将来西陲军务告竣国用充饶朕自徐思周徧加恩之策若伊等不察事势此时遽欲均沾妄生冀幸是因朕逾格之恩而啓非分之望则朕唯有将现行之恩赏悉令撤回然後可以画一岂不因数人之无知而阻衆人受恩之路乎思之思之

二十六日奉

上谕据广西巡抚金鉷奏称敎职一官无可展施纵有才能莫由显着请将年力强壮应对明白才品可观可以练习吏治之员容臣题明咨送督臣分派云贵两省遇有州县及佐贰等缺酌量试用题补并请照此通行他省等语夫训士理民均关紧要封疆学政各有专司定例昭然彼此不得干预若将敎官之优者悉改膺民社之寄是以理民爲重而以训士爲轻凡留司铎之任者皆上司所弃而不取之人势必使天下敎职莫不希冀陞迁日萌鑚营幸进之念孰肯专心训课爲国家长养人材乎况督抚不可干预学臣之事亦如学臣不可干预督抚之事也今金鉷妄爲此奏岂非欲兼揽学政之权且沽敎官之称誉乎即据称敎职一官无可展施其才能莫由显着既如此则又如何知其可办吏事而选用之乎若以语言应对之间定人品之优劣分才具之短长恐鉴衡之失实者不少矣至於教官之贤者督抚原可随时保举而大计之年又可列爲卓异并非不得与於荐扬之选者金鉷乃爲此悖理之奏不知其出於何心着将原本掷还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六

猜你喜欢
  臧榮緒晉書卷一·汤球
  ●卷七·陈康祺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六·佚名
  卷之九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八十六·佚名
  第四六六谕光绪十四年九月初十日一二二三八--一·佚名
  一三三九 兵部尚书彭元瑞等为奉旨查取陆费墀用事供事姓名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卷五十一·鄂尔泰
  世家卷第八 高丽史八·郑麟趾
  北梦录·瞿宣颖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三 订立密约以后·溥仪
  胡松年传·脱脱
  镇王竑传·脱脱
  卢翾传·张廷玉
  卷二百二上·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两月余。地点 保安——宣府所属。人物 贾 石(农民,生) 赵 四(农民,二花脸)〔贾石持锄上。贾石 (唱)每日田间忙耕种,不知朝中大事情。(锄地)〔赵四上。赵四 (念)城中去探亲,消息动人心!贾石 赵四弟,你回来了?城中有

  • 卷三百三十三·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五十三 郑真【字干之鄞县人】 平陵东 王莽簒汉翟义起义兵莽杀义其门人歌以怨之 平陵东翟义死东海翻寃莫洗汉贼已成汉鼎

  •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

  • 列传第二十五 萧明 萧祗 萧退 萧放 徐之才·李百药

    萧明,兰陵人,梁武帝长兄长沙王懿之子。在其本朝,甚为梁武所亲爱。少历显职,封浈阳侯。太清中,以为豫州刺史。梁主既纳侯景,诏明率水陆诸军趋彭城,大图进取。又命兖州刺史南康嗣王会理总驭□帅,指授方略。明渡淮未几,官军破之,尽

  • 卷三·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三 【起戊戍宋真宗咸平元年尽壬戍宋真宗乾兴元年】凡二十五年 【戊戌】真宗皇帝咸平元年春正月彗星见诏求直言【彗出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佚名

    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戊寅朔冬至大祀 天子圜丘先期视牲命英国公张溶代告请 太祖配 帝及是日行礼俱命成国公朱希忠 设醮典于大高玄殿十二日停封禁刑屠如例 遣定国公徐延德长宁伯周大经玉田伯蒋荣分祭 七陵都督佥事沉至祭

  • 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九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一·纪昀

    列传辽 【五】○辽五耶律仁先【托卜嘉】 耶律义先【信先】耶律罕巴 萧珠展【药师努】耶律玦耶 律布勒图萧布达耶律浩善耶律图丹 萧乌页萧迪里萧页噜萧托辉 萧罕扎萧阿噜岱 耶律纳延耶律辰嘉努萧苏色【穆喇斡

  • 卷十一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一上 朱批陈时夏奏摺 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河南开归道仍带广西道监察御史【臣】陈时夏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蒙 皇上擢【臣】河

  • 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三十七人物志一百十七循吏传二【汉军正白旗 汉军正红旗】汉军正白旗外任官闵三元闵三元汉军正白旗人世居奉天锦州府顺治初始居京师五年以贡士选

  • 李灿基·周诒春

    李灿基 字伯曜。年四十岁。生于上海。叔福畴。未婚。初学于香港拔萃书室。皇仁书院。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任广州英文学校英文教员。三水凤冈高等小学数学教员。粤汉铁路副工程师。光緖三十年。以官费游美。入麻省工

  • 卷十六·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十六明 黄道周 撰乙亥仲冬刘赓穆兄弟卜筑天治之巅张朂之杨元实同予至天治赓美方以选贡至未谒客亦从山中防归已过初旬之期乃以十六日集于榕坛某以讲论二年大防只为明善致知听闻已狎声实未综恐

  • 诸天女问四大品第二·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广说如是大记莂经时。佉罗堤耶山六种震动。一切音乐不鼓自鸣。雨众宝华。一切大众皆悉战栗生希有想尔时功德天女。功德乐天女。妙音声天女。坚固地神天。未曾有天。大光明天。如是等天以为上首。与一万

  •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五·佚名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  三法品第十二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得此三昧。世尊即告不空见言。菩萨若能具足三法。得此诸佛所说三昧。何者为三。所谓不贪不嗔不痴。如此善根。若是菩

  •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灌顶

    门人灌顶撰大师讳智顗。字德安。俗姓陈氏。颖川人也。高宗茂绩盛传于谱史矣。暨晋世迁都。家随南出寓居江汉。因止荆州之华容县。父起祖学通经传谈吐绝伦。而武策运筹偏多勇决。梁湘东王萧绎之荆州。列为宾客。奉教入

  • 龟巢稿·谢应芳

    元代诗文别集。谢应芳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龟巢稿》版本较多,而且卷数也不一致,有17卷、15卷、20卷、10卷等版本,另有选本《龟巢摘稿》3卷。以17卷本较常见,《四库全书》底本也是1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