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

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戊寅朔冬至大祀 天子圜丘先期视牲命英国公张溶代告请 太祖配 帝及是日行礼俱命成国公朱希忠 设醮典于大高玄殿十二日停封禁刑屠如例 遣定国公徐延德长宁伯周大经玉田伯蒋荣分祭 七陵都督佥事沉至祭 景皇帝 哀冲太子惠安伯张镧祭 孝洁皇后中宫祭 恭让章皇后各陵坟

○己卯 冬至 上不御殿百官朝服诣奉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免庆成宴赐节钱钞 中宫免命妇朝贺

○壬午 恭让章皇后忌辰遣中官祭 陵寝 诏释革前职御史杨爵出狱爵前后系狱凡七年人无敢为言者是夜宫中大传诏急赐爵爵家富平归有大鸟集其舍爵曰吾殆将死乃自为墓志未几果卒爵性狷介清苦自甘勇于为义以忠谠得罪设齿无怨言隆庆初赠为光禄少卿

○癸未 琉球国中山王尚清遣陪臣陈赋等贡马及方物谢恩宴赉如例 圆明阁阳雷轩王成

○壬辰 升户部右侍郎韩士英为本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 升光禄寺卿彭黯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泰宁等三卫头目升合儿等来贺冬节贡马宴赉如例

○癸巳 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严嵩一品九年考满遣中官赉赐银币羊酒钞贯命兼华盖殿大学士赐敕奖励仍赐宴于礼部嵩辞 上优诏不允 升翰林院编修李玑为左春坊左中允管国子监司业事 升南京吏部郎中郑晓为南京尚宝司卿 佛郎机国夷人入掠福建漳州海道副使何乔御之遁去巡按御史金城以闻且劾浯屿指挥丁桐及去任海道副使姚翔凤受金黩货纵之入境乞正其罪诏以桐及翔凤令巡按御史执来京究治防禁事宜兵部详议以闻

○己未 孝惠皇后忌辰遣驸马谢诏祭 茂陵 皇后方氏崩 上即日发丧谕礼部曰皇后比救朕危奉 天济难冀同膺洪眷相朕始终不意遽游痛切朕情其以元后礼丧之 礼部上丧礼仪注一发丧日 上素冠服诣 大行皇后宫举哀设奠毕归丧次 东宫 裕王 景王 皇妃皇嫔公主等皆素服举哀设奠毕各归丧次次十九日二十日同二十一日 上素服诣 大行皇后宫举哀设奠大殓奉安 梓宫设几筵安神帛立铭旌 上具丧服 东宫以下皆成服行祭礼 上祭一坛 东宫一坛 裕王 景王共一坛 皇妃共一坛皇嫔共一坛六尚及宫人随祭公主共一坛泾简王妃一坛内官内使共一坛二十二日公侯驸马伯五府六部等衙门共祭一坛文武三品以上命妇共一坛每七及百日 上祭一坛 东宫以下各祭同一闻丧次日为始辍朝不鸣钟鼓文武百官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诣思善门桥南哭临毕退于金水桥南候 上素服御西角门百官行奉慰礼退于本衙门宿歇不饮酒食肉次日同一成服日为始 上黑冠素服十日十日后亦浅色服俱西角门视朝文武百官十日内俱布帽素服经带朝参十日后乌纱帽黑角带素服通前二十七日后 上常服奉天门视朝百官浅色衣鸣钟鼓鸣鞭如常朔望日暂免升殿俟 梓宫发引日百官常服一 上于奉先等殿行礼俱常服于 几筵祭则服其服服满日命中官代祭一 上祭仪内赞就位上香奠帛奠酒 上立以帛酒各授执事奠于灵前赞读祝读者立读毕赞举哀 上就位哭赞哀止焚祝帛礼毕一二十一日百官斩衰诣思善门桥南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声而止每日早哭临毕退易素服入金水桥南候西角门行奉慰礼凡衙门视事用布裹纱帽乘带素服腰经麻鞋退居即孝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一文武三品以上命妇麻布大袖圆领长衫麻布盖头清晨由西华门入思善门哭临三日而止不许戴金银首饰仍素服二十七日而除一在京闻丧为始诸寺观各声钟三万杵禁屠七日一翰林院撰祭文光禄寺备祭物一军民素服妇人素服不妆餙俱以闻丧日为始二十七日而除一外国四夷使臣行行哭临礼工部造与孝服随朝官哭临及行祭祀一听选办事官监生吏典僧道坊厢人等闻丧即易素服次日早至第三日皆清晨赴顺天府朝阙设香案哭临至第四日官各具斩衰监生人等素服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声而止仍各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一各王府南京浙江等十三布政司及直隶府分请敕本部差官讣告一在外诸王世子郡王及王妃郡主以下闻讣皆哭尽哀行五拜三叩头礼毕易素服第四日服衰服二十七日而除一在京文武官员人等闻讣日素服乌纱帽黑角带于本衙门宿歇不饮酒食肉次日各斩衰率寮属人等就本衙朝阙设香案朝夕哭临三日各十五声而止自是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一在外官员命妇闻丧素服举哀三日各十五声而止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军民男女止素服十三日一南京文职二品武职三品以上衙门在外中都留守司布政司按察司及总兵官差人进香其余衙门皆免议入诏如拟先是钦天监择小殓二十一日大殓成服二十三日 上曰四日成服礼不可易也仍如礼制行寻又专谕皇妃列太子后非礼妃皆诸母况父在上耶今无皇嫔其改正行 先是吏部尚书熊浃议令抚按官专举劾所属官而总督都御史及清军巡盐等差御史止得论列专职所属复候抚按奏论佥同始与议覆已复从言者令各官俱得举劾而部覆止及专属余仍案候会操江都御史及官巡茶御史胡彦等论劾所属不职等官既久而抚按奏报未至尚书闻渊因言各官既被指摘心不自安未免废问政事或愈肆贪渔宜速行甄别得旨各总督都御史并中差御史俱属宪职例得纠劾吏部查访相同宜即与查覆不必候抚按奏到奏内彼劾官便从公分别臧否定拟去留以闻于是渊等仍拟原任狭西副使今升卿纪资及通判王质等宜罢佥事蒲泽知县郝鸣阴葛桶宜行勘知府张存诚等宜调简诏蒲泽等不必查勘与纪资等俱革职闲住余如拟 监察御史吴相言武官子弟他日均有兵戎之寄而狃于世荫率多媮寙乞将边方内地应袭舍人十岁以上者悉送学官训读武经操习技艺其业成者许巡按兵备官保袭不能者照原职递降事下兵部部覆武官袭替已有旧制不可輙更而作餋之方则宜申饬诏从部议署掌南京翰林院事右中允吕怀奏先年 皇上从大学士杨一清言以 御制敬一箴并所注五箴刻石翰林院仍行两京国子监南北直隶十三省各儒学一体模刻南京翰林院失于题请未经建立乞行南京工部照翰林院规制建亭立石恭勒 圣制以垂不朽工部议覆从之

○丙申 礼部言 中宫崩故事闻丧后二日成服后三日有西角门奉慰礼 上曰朕疾旬余又值后逝卿等奉慰欲勉出视尚莫克支其免行礼己大学士夏言等表慰 上报曰卿等奏慰具悉忠爱后相朕扶危赞治佐化助奉玄修功劾诚敬可遽忘耶方痛朕心闻奏勉抑其各安心赞政庶不致繁扰朕躬

○丁酉 改太仆寺卿张忠为光禄寺卿升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赵汝廉为南京太仆寺卿 日本国王源义晴遣使周良等求贡故事倭夷十年一贡舡不过三人不过百良等以四船六百人先期而至欲泊待明春贡期守臣阻之以风为解至是闻 上曰倭夷不守贡期又挟带人船越数三司巡海等官不遵例阻回乃容潜住港外引起事端且往年宗设之叛尚未正法其令新巡抚官亟为处分及宋素卿曾决否一并查奏

○甲辰 发太仓银一万五千两于宣大犒赏调到巡绥保定防守官军

○乙巳 以 中宫丧遣官赍敕谕各王府及在外文武衙门闻丧哭临成服如礼俱免进香 礼部请慎选陵地择吉发引诏陵地不必复□预造已久今后与陈后一并启安各具仪以闻 尚宝司司丞程瑶九年考满升本司卿

○丙午 是岁都察院发大僻囚钦依决单误以狭西已奉旨辩释者二人矜疑发遣者三人列名其中巡按狭西御史盛唐以前后诏旨互异遵行不便陈状以请下刑部议谓当从先旨审辩从轻者因言今在外官司用意深刻每遇审录官会审罪囚偏执己见恶其翻异虽一时勉遵敕谕无敢阻挠及审过之后或重加棰楚或别生异议间有奏奉明旨饶死者减等者悉依成案问发或止据奉有决单经年监候者虽节经言官止陈本部题覆率应虚文无改苛政乞申饬各抚按官自今务逐一遵守以副朝廷钦恤至意得旨各犯悉依前旨宥免仍通谕各抚按官凡经今次审录官审过罪囚奏奉钦依饶死者即遵照释遣毋得仍执决单故行奏扰是时狭西已将各犯审释发遣矣原非有意必杀执决单为词者刑部以失在都察院不欲明言故支离其辞诿罪于外如此

○丁未 总督狭西三边侍郎曾铣同抚按官陈边务十八事曰恢复河套曰修筑边垣曰选择将材曰选练将士曰买补马羸曰进兵机宜曰转运粮饷曰申明赏罚曰兼备舟车曰多备火器曰招降用间曰审度时势曰防守河套曰营田储饷曰明职守曰息讹言曰宽文法曰处孳畜奏下兵部覆言铣经略甚详但事体重大请下其章于廷臣今各所见然后集议 上曰虏据河套为国家患朕轸怀宵旰有年矣念无任事之臣今铣前后所上方略卿等既看详即会众协忠定策以闻已而铣复上营阵图八曰立营总图曰遇虏驻战图曰选锋车战图曰骑兵逐战图曰步兵搏战图曰行营进攻图曰变营长驱图曰获功收兵图 上览而嘉之令所司一并议奏

猜你喜欢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范晔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范晔
  列传第十四·李延寿
  卷一九九 唐紀十五·司马光
  卷第六十三·徐鼒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佚名
  卷之九百三十九·佚名
  五十二 曹寅奏江宁上江雨水粮价摺·佚名
  一〇二 金石小品·周作人
  梁纪四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四年(乙未、515)·司马光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司马迁
  第一卷·冯梦龙
  三十五年·佚名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五·彭定求

        卷95_1 【芳树(一作宋之问)】沈佺期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卷95_2 【长安道(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秦地平如掌,层城

  • 四集卷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古今体一百三十七首【壬辰五】生夏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诗韵【有序】选旧题于长庆翻新亦既先秋踵正格于生春充类何妨及夏对时兴咏矧长养之当宣即事成吟信清和之可爱尔其律调中吕序肇南讹时

  • 石屏诗集巻一·戴复古

    宋 戴复古 撰古体求先人墨迹呈表兄黄季文我翁本诗仙游戏沧海上引手掣鲸鲵失脚堕尘网身穷道则腴年髙气弥壮平生无长物饮尽千斛酿传家古锦囊自作金玉想篇章乆零落人间眇余响搜求二十年痛泪湿黄壤君家图书府墨色照青嶂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脱脱

        兴宗一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讳宗真,字夷不堇,小字只骨。圣宗长子,母曰钦哀皇后萧氏。上始生,齐天皇后取养之。幼而聪明,长而魁伟,龙颜日角,豁达大度。善骑射,好儒术,通音律。三岁封梁王。太平元年,册为皇太子。

  • 卷三百二十九 元豐五年(壬戌,1082)·李焘

      起神宗元豐五年六月盡其月   八月庚戌朔,詔工部郎中范子奇與都水監同相度滑州天臺埽、衛州齊賈上埽,如浮梁壅遏水勢,權拆去以聞。工部言二埽危急故也。   封御侍武氏為才人。   詔吏部限三日選差團教保甲巡檢

  • 第三十五回 默啜汗悔婚入寇 狄梁公尽职归天·蔡东藩

      却说武氏用二张言,乃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等,召庐陵王哲至东都。庐陵王与韦妃诸子,一并诣阙,入朝武氏。武氏留居宫中,佯称为他疗疾。狄仁杰因事涉诡秘,尚觉怀忧,进入宫求见,武氏与语庐陵王事。仁杰道:“陛下既召还庐陵王,何

  •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洪武十六年八月壬申朔日有食之○甲戌 上谕佥都御史詹徽等曰民之休戚系于牧民者之贤否咨询得失激浊扬清则系乎风纪之职近来人情习于故常政事安于苟且上下相蒙彼此无惮乃至阖郡连岁不闻有所激劝或者乃云吏称民安岂知善

  • 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秋七月。己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起居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丁酉皆如之。起居  ○庚午。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薛福成、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称、接英国

  •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十五·徐紘

        (明)徐纮 撰    懐逺伯襄毅山公神道碑铭  王伟    书曰天惟纯佑命则商实诗曰维狱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是则上天眷佑人君必赉以非常之佐然后可以成莫大之功有若故特进荣禄大夫右军都督山公殆

  • 卷六·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六圣治二雍正三年乙巳三月丙寅上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大臣等之家人互相党比结为兄弟钻营请托之处甚多大臣等彼此和洽其请托固不待言如彼此不睦家人从中或

  • 卷七十八学堂一·冯煦

    讲武堂陆军讲武堂为将校研究武事之所。凡新军各标营官长,须轮班分派驻堂讲学,以资练习。所有学科编制、经费、员额列表如左。讲武堂学术分科表研究所甲班缓设研究所乙班学科术科无学科术科基本战术基本战术各种添练教授

  • 许翥世·周诒春

    许翥世 字凤石。年三十二岁。生于山东日照县。父竹林。兄建世。已婚。本籍住址。山东日照县固子街。初学于山东试办大学堂。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授贡生举人。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伊里诺爱大学。习经济科。宣统

  • 卷八三·邱濬

    ▲严旌别以示劝 《周书毕命》曰:旌别淑(善也)慝(恶也),表厥宅里,彰善瘅(病也)恶,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蔡沈曰:“旌善别恶,成周今日由俗革之政也。表异善人之居里,如后世旌表门闾之类,显其为善

  • 卷第十一·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一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毗卢遮那品第六 此品来意者。前品明此因之果。今辨前之因。答前因问。故次来也。因是果人之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雪关智訚

    門人成巒錄法孫開詗編尺牘答杭州黃海岸司理(附來書)博山缽袋子久付堂頭,今虎林大眾跂望法雨,正恐一腳踏破洞水逆流耳!無齒大蟲攔街打坐,應有不惜身命漢子奪卻項下金鈴也。萬象渴仰,惟飛錫蚤臨,莫道我無佛法與人便閉門打睡也

  • 康熙连城县志·杜士晋

    记载连城县的山川形胜、政事沿革、户籍赋役、风俗淳漓、人文盛衰以及先贤之范迹,物产之丰约,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是了解和研究连城县的重要文献。

  • 宿命智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称宿命智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系叙述释尊对阿难说,若有众生闻此宿命智陀罗尼,受持之,可灭极重罪业;终身不断受持者,可知七俱胝劫间之前生事。继之列举陀罗尼文。

  •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说十六大阿罗汉名,并眷属数目住处,及明末法之中,于三宝所种善根者,三会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