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九百七十五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四十年。乙未。正月。甲子。月食。  

○上临和静固伦公主第酹酒。  

○还宫。视皇贵妃疾。  

○幸圆明园。  

○谕、朕于二月初六日。举行经筵。所有应行典礼。着各该衙门照例豫备。  

○乙丑。上御正大光明殿。赐大学士尚书等宴。  

○谕军机大臣等、现在官兵进攻。距贼巢不远。急盼捷音。而各路进兵。惟阿桂一路。更为吃紧。自谷噶进兵以来。处处仰攻。屡获大胜。今自攻得日尔巴当噶等处后。兵皆从上压下。其势更顺。理应乘胜速成。何转至于棘手。虽贼人因离巢益近。死守益坚攻打原不甚易。阿桂等自当设法速攻。不应顿兵坐待。此时若能添兵分进。使贼人应接不暇。自属有济。但功逮垂成。无庸再为调发。而京兵相距尤远。更属鞭长莫及。因念贼势已极窘迫。未必复能逸出。扰我后路。今计各处守兵尚多。除大板昭一处。地关紧要。难于chou动。其旺保禄、长清、两处所属守兵内。择其无关紧要者。自可抽出千余。换至阿桂处守卡。即于现在守卡兵内。换出可用战兵千余。令丰昇额带领。另行觅路进攻。以掣贼势。或竟从功噶尔拉、当噶尔拉、择路前进。其地虽有零星贼匪。然防守不甚着意。若由此直进。攻其无备。亦是出奇之法。但丰昇额既进之后。又当为声援之策。须计能入能出。不可瞻前而不顾后。方为妥协。着即传谕阿桂、悉心妥酌。能否如此办理。于事果否得力一面筹办一面奏闻。  

○丙寅。谕、镶蓝旗蒙古副都统员缺。着瑚尼勒图补授。瑚尼勒图、现在军营。其副都统员缺。着嵩贵署理。  

○又谕、据博卿额参奏、署盖平县知县事。教授辛开一。于民人张会、被窃一案。将贼犯霍代周、跪炼压棍。以致重伤毙命。复不据实验详。更属欺朦。请旨革职等语。辛开一、着革职。交与德风、博卿额、提集案内应讯人犯一并严审究拟具奏。  

○谕军机大臣等、近日阅米芾墨迹其纸幅有勤有二字印记。未能悉其来历。及阅内府所藏旧板千家注杜诗。向称为宋椠者。卷后有皇庆壬子、余氏刊于勤有堂数字。皇庆为元仁宗年号。则其板是元非宋。继阅宋板古列女传。书末亦有建安余氏靖庵、刊于勤有堂字样。则宋时已有此堂。因考之宋岳珂相台家塾。论书板之精者。称建安余仁仲虽未刊有堂名可见闽中余板。在南宋久已着名但未知北宋时。即以勤有名堂否。又他书所载。明季余氏建板犹盛行。是其世业流传甚久。近日是否相沿。并其家刊书、始自北宋何年。及勤有堂名所自。询之闽人之官于朝者。罕知其详。若在本处查考。尚非难事。着传谕钟音、于建宁府所属。访查余氏子孙。现在是否尚习刊书之业。并建安余氏。自宋以来。刊印书板源流。及勤有堂昉于何代何年。今尚存否。或遗迹已无可考。仅存其名。并其家在宋时、曾否造纸、有无印记之处。或考之志乘。或徵之传闻。逐一查明。遇便覆奏。此系考订文墨旧闻。无关政治。钟音宜选派诚妥之员。善为询访。不得稍涉张皇。尤不得令胥役等、借端滋扰。将此随该督奏摺之便。谕令知之。寻奏、据余氏后人余廷勷等、呈出族谱。载其先世、自北宋迁建阳县之书林。即以刊书为业。彼时外省板少。余氏独于他处、购选纸料。印记勤有二字。纸板俱佳。是以建安书籍盛行。至勤有堂名。相沿已久。宋理宗时、有余文兴、号勤有居士。亦系袭旧有堂名为号。今余姓现行绍庆堂书集。据称即勤有堂故址。其年代已不可考。报闻  

○丁卯。御史色尔布、胡绍鼎奏、皇上祀坛之期。凡执事人员仆从。肆由午门乘马出入。甚属不合。请嗣后凡遇大祀。随从执事人员。祇准本身由午门前乘马。其家人马匹。不准由阙门牵入。得旨、所奏是。依议。  

○戊辰。谕曰、侍郎高朴、着同军机章京永保、驰驿前往山西。查办事务。  

○谕军机大臣等、据高晋奏、筹办濉河各工情形一摺。内有以备来年减洩异涨之语。似旧岁筹办时措辞。及检阅摺后月日。系本年正月初八日拜发。则来年当指丙申年而言。断无越过今年、豫计明年之理。此必摺稿于岁内办定。新正缮发时。不复检点。致有此误耶。虽其事无大干碍。但陈奏河务。关系年分情形。错此一字。于理即不通。高晋平日诸事细密。不应忽略若此。着传谕知之。至另摺所奏、收缴遗书内应毁各书。如查有书板、即行查销等语。此等应毁书籍。如有板片存留。着查明一并解京销毁。  

○己巳。谕、据杨景素奏、东省营伍中鸟枪一项。演习未能得法。现在需人训练。查各营出有参将等缺。或由他省补放。或由军营坐补。均未到任。请于火器、健锐、二营。应用游击、都司、守备内各拣选二员。饬发来东先令分署各缺。专司教演。遇有相当题选缺出。陆续题补等语。着照所请。派福隆安、扎拉丰阿、会同该部。于火器、健锐、二营内拣选。带领引见发往。  

○谕军机大臣等、明亮等奏、土兵进攻正地情形。虽亦歼贼十余。但系路遇夹坝之贼。为数无多。而于正地一带贼寨。并未能攻得尺寸。此路原止可为牵缀贼势之用。并非实有可进之机。今贼众既已知觉防范。尤不可复致力于此。徒劳无益。明亮等、自当就现驻之处。觅间进剿。不应株守坐待。看来各路军营光景。惟阿桂一路。较可设法进取。朕亦惟阿桂一路是恃。着传谕阿桂、务须实力上紧筹办。以副朕怀。  

○又谕、昨据山西民人孔传章、在阿思哈处控告。有山东逆匪王伦之侄、王老娲儿、带同四人、在汾阳县监生武接武家。当经呈报冀村镇蒋巡检。未经查办。继喊禀知县。将该犯等拏获。又复意存开脱。将四犯放走。止暂留王老娲儿、欲俟事久冷淡。再行省释等语。已派侍郎高朴、军机章京永保、驰驿前往查审矣。如所控劣监、窝藏逆党属实。自应严拏重究。若该巡检、果因与武锡命交好。徇情袒纵。其罪即无可宽。而该知县、如果有向孔传章、称伤人性命甚多。你自思何苦如此之语。则竟欲庇护反叛。情罪实为重大。即应一并革职拏问。但其间查案拏犯等事。应有地方大员。会同办理。巴延三、现派同常青、赴杀虎口会勘事件。如尚未起身。即先行驰赴汾阳县、会同高朴等查办。俟事竣后。再往杀虎口。如业经起程。即着按察使黄检前往。随同高朴等审办。其知县、巡检、如果应行拏问。及有应解京审讯要犯。即着该抚、或该司、派委妥员。沿途小心。隔别管押解京。若途中稍有疎虞。惟佥差之抚司是问。将此由四百里发往。并谕高朴、永保、知之。  

○庚午。谕、川省军营。大功指日告成。计节次所拨军需银两。已足敷用。至平定促浸以后。一切善后事宜。不无尚需经费。着于部库内、再拨银五百万两。即照上年户部奏准之例。令经由各省督抚、派员承管。递行转解。交川省藩库存贮备用。该部即遵谕行。  

○谕军机大臣等、昨据山西民人孔传章、在阿思哈处。控告逆匪王老娲儿一案。已派侍郎高朴、军机章京永保、前往会同巴延三查审矣。据所称另获四犯。听说内有寿张衙役两人。不知托何鬼名鬼姓。总之衣帽装饰。汉仗年纪。断不是良民样式。直待逆匪剿除之后。黄榜张示。于十一月初间。将四犯先行放走等语。虽未能逐一指实。据云寿张衙役两人。安知不即系未获之刘焕、冀盘佑、二犯。且四犯由晋省纵回山东。所有经由之直隶地方。及山东本籍。必有踪迹。可以尾查访缉。着传谕周元理、即于该犯等、由山西回籍、应行经过地方。严饬各州县、按站挨查。上年十一月初间。各犯经由情形。及有无逗留潜匿。逐一确查根究。并着杨景素、严饬地方官。于寿张临清等处。访查上年十一月内。有无自山西回籍之人。如经躧有形踪。立即拏获讯供。派委妥员。管押解京审讯。如高朴等到彼。讯得所遣四犯姓名籍贯。则查拏更易。即一面具奏。一面飞咨杨景素查拏。自更无漏网。将此由三百里发往。并令高朴等知之。  

○定西将军尚书阿桂、定边右副将军尚书公丰昇额、参赞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色布腾巴勒珠尔、都统海兰察、副都统额森特奏、康萨尔第一碉。屡经大炮轰摧。自应乘此进攻。随于初五日。派乌什哈达、海禄、带兵直扑碉根。贼番藏空穴中。施放箭石。死力拒守。据投出番人供称、是日碉内伤毙三十余人。至此数日内、贼番屡来侵扰。俱被歼戮。且一经官兵冲击。即行败逃。其非齐心抗拒。已可概见。谕军机大臣等、此次攻打康萨尔第一碉座。官兵等颇属奋勉。至番地气候。冬令多晴。入春即多雨雪。朕屡促将军等、上紧筹办。原虑因此或有阻滞耳。今甫交春令。即已大雪。恐愈迟愈多。不可不早为之计。况雨雪虽云冻滑。前此攻剿各处碉卡。于雪中雪后、得胜者甚多。可见事在人为。阿桂等、不宜以雨雪为辞。稍存自画之见。至康萨尔、及沿河一带地方。贼番因逼近窠巢。舍死坚守。实堪切齿。但阅投出番人克思嘉等供词。称贼人粮食。祇有苦荍圆根。其窘可知。并称火药将次用完。土司分付头人。每家要交一斤硝、二两磺等语。如此岂能经久。着传谕阿桂等、即当上紧筹度。设法竭力进攻。以期迅速蒇事。  

○办理粮饷浙江布政使郝硕奏、目下时届春初。天气和暖。运送军粮。更为便捷。查军营及头敌、现存米八千余石。自凯歌坪、达尔扎克、至雪山根、萨尔赤各站。现存米三千八百余石。梭洛柏古、大板昭、萨拉等站。共存米三万三千余石。似此源源运供。军储益加宽裕。至粮运经由道路。有因积雪渐消。途间不无积水泥泞。现在酌拨人夫。或改建高桥。或垫铺土石。俾得遄行无阻。得旨嘉奖。  

○辛未。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居畅春园。  

○谕、前因都统五福溘逝。曾谕部察例议恤。而部议以五福系革职留任之员。应得祭葬。不准赏给。固属照例核议。但念五福、久直内廷。恪勤素着。着加恩将伊革职之案。准予开复。仍着该部、照都统应得恤典。察例议给。以示优恤。  

○以侍讲学士金士松、充日讲起居注官。  

○壬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参赞大臣副都统富德奏、据驻守穆谷总兵刘辉祖、及派往穆当噶尔设伏之护军参领德克登额等、报称该处皆有贼番。前来窥窃。俱被击败窜走等语。番贼奸诡。现饬后路严为防范。俟有可乘之隙。即图洗剿。谕军机大臣等、阅富德此奏。并未深入。尚在坐守。未免过于慎重。据现在情形。成功在即。一切虽当筹画万全。亦应奋力前进。以图迅速蒇事。岂但云谨守。即有灭贼之理乎。况时届春令。番地雨雪方多。倘长此坐待。即再守数月。亦不过如是耳。富德独不计及乎。目下贼番情势。窘迫已极。尚数次潜出。侵扰营卡。我有大兵数千在彼。不能相机设法。歼戮贼众。岂不为贼众所笑。着传谕富德、但觅得路径。即速进攻。不宜坐待。又奏、据投出番人甲札、供称贼众粮食缺少。欲投天朝者甚多。因贼目查察严密。未能逸出。索诺木、又复传知百姓。称说绰窝斯甲遣回。必系招降我等。众百姓闻此。无不欢欣盼信等语。臣思将计就计。即缮写番字谕帖。饬令先后投出番民。前往各处传播。使贼众互生疑忌。谕军机大臣等、富德所奏、相机离间之法。止不过如治病偏方。贼番狡诡异常。未必肯为我反间所惑。断不可恃有此策。转致稍缓进攻。且贼番鬼蜮伎俩。无所不至。恐其因此将计就计。诈为杀酋乞降之说。暗藏叵测。切不宜轻率出营受降。万一误堕术中。实属不成事体。将军等当共知此意。现在各路官军。俱逼近贼巢。祇须一处得进。则他处自皆溃散。若仅驻兵看守。不使贼人轶出。而我兵亦无由得其尺寸之地。似此何时可以蒇事乎。看来各路进攻官兵。自当以阿桂一路。最为可望。至昨谕令明亮统兵。应往何路协剿有益。及令抽拨长清等各处兵丁。如何妥善之处。亦惟阿桂实心筹酌。着传谕阿桂、妥协办理。速行奏闻。  

○癸酉。谕、据明亮等奏、促浸贼人、差头人斯丹增具禀。将所留汉土官兵。及鸟枪。送至营门乞降。即给与回檄。将送来之兵丁鸟枪。俱交斯丹增带回等语。贼匪当此攻围紧急之时。指日即当殄灭。尚敢巧计尝试。殊堪切齿。明亮等、自应即将献出兵丁鸟枪等。俱行存留。并拘其头人斯丹增严加刑讯。究出实情。方为正办。乃率行给与回檄。又不留兵丁鸟枪。并将斯丹增、擅行纵归。所办甚属错谬。明亮、舒常、前此办理军务。尚能实心妥协。屡经奖谕优叙。今办理此事。错谬甚大。不可轻恕。俱着交部严加议处。  

○谕军机大臣等、昨日敦福奏到四摺。今早又据奏到六摺。俱当经批阅矣。朕以其连日进递奏章。必有他故。因令军机大臣、传讯赍摺差员。据该把总蒋万宁称、今年正月初一日。护巡抚敦福、同日拜发夹板二副。一填十二月二十日。交令正月十八日先进。一填十二月二十七日。交令正月二十四日续进把总因途次遇雨。于本月二十三日。方得到京。是以于二十四、五、两日内。分起投递等语。敦福所办。殊属非是。该护抚奏到各摺。既系同日拜发。即应令差员一并递进。或各摺有必须分日呈递者。即当分遣两人赍进。方为合理。今以同日所发之摺。填写先后月日。不免涉欺。若以应行分递之事。止差一人。以图节省路费。更属见小。二者皆非所宜。敦福初经任用。不应荒唐若此。着传旨申饬。  

○又谕、据敦福奏到、兵犯在配。并无脱逃一摺。系岁底应奏之件。川省溃兵。分发各省安插。节经降旨。令各督抚将有无脱逃之处。于年终汇奏一次。今已届正月二十五日。敦福而外。惟德保、熊学鹏、曾先后奏到。其余并无奏及者。办理殊属迟缓。着传谕各督抚、将因何不按期汇奏缘由。据实覆奏。仍将溃兵在配。有无脱逃之处。具摺奏闻。  

○又谕、昨据户兵二部、议驳西安将军福僧阿、奏请豁免由京移驻西安兵内、革退年老残疾三十七人。借支饷银一摺。朕以福僧阿办理非是。即交军机大臣等、核查八旗初派驻防报部册内。皆系遴选壮健。并无年老残疾之人。福僧阿、从前如何办理报部。实属朦混。着传旨申饬。并令明白回奏。  

○甲戌。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署湖广襄阳镇总兵官达色。自到川省军营。甚为奋勉出力。着加恩实授襄阳镇总兵。以示奖励。  

○定西将军尚书阿桂、定边右副将军尚书公丰昇额、参赞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色布腾巴勒珠尔、都统海兰察、副都统额森特奏、此次攻克康萨尔山梁。官兵各加奋勉。而头等侍卫扎勒丹巴图鲁佛伦泰、吉林佐领委署参领奇兰保、黑龙江副总管委署参领僧保、防御委署参领森保、吉林领催博布善等、尤为出力。可否酌量加恩。谕曰、佛伦泰、着加恩赏给副都统职衔。奇兰保、着赏给札爵木巴图鲁名号。僧保、着赏给札舒木巴图鲁名号。森保、着赏给衮爵木巴图鲁名号。并照例每人各赏银一百两。博布善等、着加恩俱升一等用。  

○又谕、据阿桂等奏到。攻克康萨尔山梁。占获碉寨木城石卡。并痛歼贼番情形一摺。据称贼番于康萨尔。守御不遗余力。因于本月十二日。分派将弁。带兵夤夜前进。拽开拦木。拔起鹿角。跃过重濠。抛掷火弹。贼人抵死距守。官兵一呼涌上。直登碉顶。杀死碉内外各贼。并将地窖石板踏塌。压毙多贼。随将地穴填塞。继又分两翼冲下。连夺大碉石卡木城。至山脊两旁。见系密箐。黑夜难以进攻。连夜拏栅。运炮轰摧。连日各兵勇气倍增。四面环攻。贼人无路可逃。俱从悬崖跳下。跌毙者又复甚众。所有山沟内水碉寨落。一齐抢占。三日内。共攻克大碉十座。木城四座。大石卡二十座。寨落七处。活拏二贼。歼毙二百余贼。夺获铜铁炮二尊。刀矛鸟枪毛毯糌粑甚多。再此处系进攻噶尔丹寺、及噶朗噶、勒乌围正路。现在察看情形。于两三日内。攻取勒吉尔博。以期迅抵贼巢等语。此次将弁兵丁。夺卡歼贼。勇往出力。甚属可嘉。所有出众超群之将领。经将军等另摺保奏者。业经分别加恩。赏给巴图鲁名号。及超擢升等赏翎。以示鼓励。其在事出力兵丁。并着查明。各赏一月钱粮。  

○又谕曰、桂林奏、按察使经历张鉴、自进剿金川以来。委管西南两路随营粮务。一切支放事宜。经理妥协。上年冬间。达尔图军粮。因长运乌拉迟缓。该员亦能实力催趱无误。又新捐从九品徐鼎、在军营缮办奏摺。兼管文案。实心经理。颇属勤劳。请旨加恩等语。张鉴、着以府属知州升用。徐鼎、着以县丞盐大使升用。交富勒浑文绶、遇有相当缺出题补。并令先换顶戴。以示奖励。  

○谕军机大臣等、迩日盼望军报甚切。而各路将军。连次所奏。俱未得手。烦闷实甚。览此深为欣慰。康萨尔、为贼番第一要隘。今既将该处山梁。尽行攻克。是官兵已得胜势。更可乘锐冞入。此实仰赖上苍嘉佑。阿桂等、尤当努力奋勉。速成大功。将军等、此次调度有方。幸获大胜。甚为可嘉。俟攻得勒乌围时。再行优叙。所有阵亡之巴西萨。甚为可惜。着与受伤之侍卫库尔德等、及阵亡弁兵。一并查明咨部。照例恤赏。其库尔德等、所受各伤。俱曾全愈否。亦着阿桂遇便覆奏。  

○乙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宫。视皇贵妃疾。  

○幸圆明园。  

○丙子。礼部题、朝鲜国王李昑、遣使表贺万寿、冬至、元旦、三大节。及进岁贡方物。赏赉筵宴如例。  

○丁丑。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皇贵妃薨。谕、本月二十九日。皇贵妃薨逝。着称令懿皇贵妃。依例辍朝五日。派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二子、皇十五子、皇孙绵德、绵亿、绵惠、九公主、额驸拉旺多尔济、扎兰泰、及丹巴多尔济、丰绅济伦、穿孝。并派皇六子、尚书永贵、总管内务府大臣金简、经理丧仪。所有应行典礼。着各该衙门察例具奏。  

○上至吉安所、令懿皇贵妃前奠酒。  

○还宫。  

○谕曰、皇贵妃薨逝。例应素服十日。今已择于二月初五日。移殡静安庄。所有初六日经筵典礼。仍照常举行。至初七、八、等日。适届恭祭社稷坛斋戒。其应行陪祀执事大臣官员。着于初七日起。即穿用常服朝珠。余仍穿足素服十日。  

○戊寅。上至吉安所、令懿皇贵妃金棺前奠酒。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是月。河东河道总督姚立德奏、东省运河。以汶泗为源。遇伏秋汛发。汶水铺灌闸河。所有各湖进水出水斗门。悉行筑坝严闭。现在南旺湖、存水四尺九寸。蜀山湖、存水八尺九寸。马踏湖、存水六尺九寸。马场湖、存水五尺八寸。以待重运经临。至下游之微山湖。自去冬开放江省黄河北岸潘家屯引渠后。源源灌输。现存水九尺七寸。俟桃汛届期。水势有长无消。足资济运。得旨嘉奖。  

○署云贵总督图思德奏、天马关一带。与缅匪接壤。边防最要。查张凤街之北、地名杉木笼。内通陇川。外达边境。向拨弩手二十名。在彼驻防。俱系犭□罢夷。难保无偷漏情弊。现于张凤街、陇川、二营内。各派千把总一员。兵四十名。分立堆卡。于山崖两边。严防边隘。又三台山外。查遮放地方。有小径通木邦。亦属沿边要口。即于三台山营内。派千总一员。兵二十名。设卡巡逻。使缅匪不敢潜窥内地。报闻。  

○云南巡抚李湖奏、滇省汤丹、碌碌、大水、茂麓、四厂。自乾隆三十七年、清厘之后。各厂领本办铜。并无堕欠。惟前督臣彰宝、奏开九渡等新厂。系初辟山箐。寻砂挖硐。工费较大。现在逐款清查。使无悬宕。并将衰竭之厂。停采封闭。以免亏堕。报闻。  

卷之九百七十五

猜你喜欢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班固
  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五十八·张廷玉
  卷三十二·毕沅
  第八回 遣师南下戡定荆湘 冒雪宵来商征巴蜀·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佚名
  吴逆取亡录·姜虬绿
  第二五四议覆光绪十三年四月二十日一一六○九--一·佚名
  卷十三·郝经
  三五一 军机大臣奏拟写刘宗周等文集只须删改不必焚毁谕旨进呈片·佚名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十一·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二·阿桂
  三国史记卷第三十六。·金富轼
  汪纲传·脱脱
  黄福传·张廷玉
  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须读书第十三·王骥德

      词曲虽小道哉,然非多读书,以博其见闻,发其旨趣,终非大雅。须自《国风》、《离骚》、古乐府及汉、魏、六朝三唐诸诗,下迨《花间》、《草堂》诸词,金、元杂剧诸曲,又至古今诸部类书,俱博搜精采,蓄之胸中,于抽毫时,掇取其神情标

  • 卷之九·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七言古体姑苏台金椎夜筑西山圡催作髙台贮●舞文身泽国构王基却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三·杨仲良

      哲宗皇帝   求直言   元丰八年三月,司马光入临毕,遂径归洛。太皇太后遣内侍梁惟简劳光,问所当先者,光乃上疏曰:『臣窃见近年以来,风俗颓弊,士大夫以偷合苟容为智,以危言正论为狂,是致下情蔽而不上通,上恩壅而不下达,闾阎

  • 班马异同卷七·倪思

    绛侯世家第二十七史记五十七汉书同张陈王传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以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强高祖 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郄敌攻丰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 萧复攻砀破

  • 卷四十七·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四十七乌喇地方伊拉理氏额礼恳      莽检阿山以上俱有传萨哈布右系附载叶赫地方伊拉理氏达哈那      亲达瑚萨尔都      都喀禅喀宁阿      哈尔哈库尔当

  • 司马消难传·令狐德棻

    司马消难字道融,河内温地人。父亲司马子如,是齐神武的辅佐大臣,官至尚书令。司马消难自幼聪明,读过一点经史,喜欢故意做作,以求名声。最初担任著作郎。司马子如是当朝权贵,司马消难也喜好结交宾客。邢子才、王元景、魏收、陆

  • 和跋传·李延寿

    和跋,代郡人。世代为部落首领,归附魏国称臣。到和跋时,他以有才识和善机变而著名。道武帝提拔他出任外朝大人,参预国家和军事上的重大谋略,很有智谋,赐封爵为日南公。跟从皇帝平定中原,因功晋位尚书,镇守邺郡。又因打败慕容德

  • 陆树德传·张廷玉

    陆树德,字与成,尚书陆树声的弟弟。嘉靖末年中进士,授职严州推官。按正常考核选官他当授给事中、御史职,正好树声做了侍郎,于是授职他刑部主事。隆庆四年(1570)陆树德改任礼科给事中。穆宗皇帝亲临朝廷商讨大事,却不发一语。

  • 卷十八·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十八礼六祭品崇德五年定春秋释奠祭品圣位俎三【犊一纯黑九体 羊一 豕一俱五体】登一【太羮】铏一【和羮】簠二【黍稷】簋二【稻粱】笾十【形盐 槀鱼 枣  栗  榛菱芡 鹿脯 白饼 

  • 第二章 论妇女之苦古今无救者·梁启超

      夫以男女皆为人类,同属天生,而压制女子,使不得仕宦,不得科举,不得为议员,不得为公民,不得为学者,乃至不得自立,不得自由,甚至不得出入、交接、宴会、游观,又甚至为囚,为刑,为奴,为私,为玩,不平至此,耗矣哀哉!损人权,轻天民,悖公理,失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一章 大国和小国·林语堂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 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语译人类能否和平共处,实

  • 佛藏经净法品第六·佚名

    佛告舍利弗。昔迦叶佛豫记我言:释迦牟尼佛多受供养故。法当疾灭。舍利弗。我法实以多供养故。後当疾灭。舍利弗。譬如贫人得大宝藏心则大乐。如是舍利弗。未来世中多有比丘。亲近白衣受其供养。渐相狎习而与执事。心便

  • 卷第二十三·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三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宗教答响三 吴观我太史问。广瀹於过去世。种少善根。得闻向上一路。无柰障缘深厚。念力粗浮。虽有疑情。不能相续。又恨病魔羁[马-(烈-列)+廾]

  • 陈司理请疏·佚名

    陈司理请疏伏以拍洪楼畔。重续鹫岭之辉。迎笑堂前。又听鲸钟之响。人天共快。瞻注同心。恭惟古雪大和尚百世津梁。五宗华岱。闲挥妙偈。一天华雨覆栴檀。静吐慈音。万壑松风摇几席。钟武夷之灵秀。宝筏渡尽迷津。膺天

  • 宦海升沉录·黄世仲

    又名《袁世凯》。章回小说。近代黄世仲著。二十二回。小说以袁世凯宦海升沉轨迹为主线,叙述了晚清诸多重大政治事件,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袁世凯出身于中兴功臣世家,承父荫投北洋大臣李鸿章,被荐为驻朝鲜商务委员。中日

  • 景善日记·景善

    景善为清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读、内阁侍读学士、户、工、礼、吏部侍郎。光绪二十年(1894)以“原品休致”,在京家居。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被其子推入井中溺死。日记始于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00年1月25日),止

  • 圣祖仁皇帝圣训·雍正

    全称《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60卷。雍正九年(1731)敕纂。分类汇辑玄烨治国的各种言论。雍正九年,在实录馆进呈刚修成的圣祖实录的同时,雍正皇帝又命令馆臣另修圣训一书

  • 大学古本说·李光地

    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余论一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札记二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清代理学家,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学博而精,尤深入《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