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卷二

敦睦

顺治十三年丙申八月丙子

上遣官宣慰科尔沁及诸国

敕曰尔等秉资忠直当

太祖

太宗开创之时即诚心效顺结为姻娅请为屏藩太祖

太宗嘉尔等勲劳崇以爵号赏赉有加恩至渥焉朝觐往来时令陛见教诲饮食异数有加凡有懐欲吐俱得奏陈情意和谐如同父子朕荷

祖宗鸿庥统一寰防恐于

祖宗徳意有违成宪未合恒用忧惕但初年朕在幼冲睿王摄政任意变更不遵旧制所行悖逆以致众怒羣怨使尔等夙夜望朕亲政长保恩恵如得复见

太祖

太宗乃朕自亲政以来六年于兹矣未得一见岂朕忘尔等哉盖因地广事烦万几少暇且痘疹流行尔等逺来之日朕复出廵幸是以相见甚疎然相见之疎固自有由而懐尔之诚时切朕念每思尔等效力年久战伐多功虽在寤寐未之有斁兹念尔等久不来见恐有诚意不得上通故特遣官赍敕赐尔等縀疋以谕朕意嗣后有欲奏闻之事即行奏请朕无不体恤行之朕方欲致天下于太平尔等心懐忠直母忘

太祖

太宗厯年恩宠我国家世世为天子尔等亦世世为王公享富贵于无穷垂芳名于不朽岂不休乎

顺治十四年丁酉三月丁卯定逺大将军世子济度班师还京时世子济度父和硕郑亲王母福金弟多罗敏郡王及世子福金俱已相继薨逝及至

上命议政大臣等迎于卢沟桥告之世子随诣灵柩前哭

泣尽哀然后还府

上亲临其第济度率官属出迎

上望见恻然堕泪稍前

上降舆执其手恸甚侍臣无不挥涕

上谓济度曰朕来初欲解慰及见尔恸不能已尔尚勉聴朕言少节悲哀为国自爱遂手赐茶酒复赐诸贝子公

大臣茶毕还宫

谕羣臣

顺治九年壬辰十二月丁卯

上宴内大臣大学士尚书侍卫于中和殿赐大学士洪承畴陈名夏陈之遴尚书髙尔俨胡世安金之俊李化熙张凤翔貂镶朝服各一袭

谕曰尔等皆朕倚任大臣若能洁已奉公属员自当效法倘贪黩相尚必致颠倒是非不但公论不容抑且国法难宥尔等其思之

顺治十年癸巳三月戊辰

上幸南台召三院大学士学士翰林官六部尚书都察院

左都御史从赐宴

上持弓顾谓诸臣曰我朝戡定天下皆弓矢之力也曩者每嵗出猎练习骑射今朕躬亲政事天下至大机务至繁一应章奏皆朕亲为裁决日无暇晷身虽无暇心常念兹不忘也诸臣奏曰

皇上此言诚欲措天下于太平居安思危真海内之福臣

等愿

皇上始终存此念耳

上曰卿等恐朕志不坚有违此言朕将自坚厥志卿等皆国之大臣亦当坚心辅朕务使天下乂安有备无患其谕大小臣工勉体朕懐

顺治十二年乙未正月戊戌

上谕诸王大臣等曰昔

皇考上賔朕方六歳正在幼冲当时诸王大臣同心推戴嗣绍丕基及定鼎京师奄有四海于时睿王摄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兵民之疾苦原未周知自朕亲政以来五年于兹焦心劳思以求化理夙夜祗惧不敢荒宁日望诸王大臣以嘉谟嘉猷入告匡救其失而辅其不逮乃疆圉未靖水旱频仍吏治惰污民生憔悴钱粮侵欠兵食不充教化未孚纪纲不立保邦致治之道迄今未得其要领朕思诸王大臣皆亲见

太祖

太宗创业垂统之艰难年来辟地绥民之不易必有长策以裨治安而未见有直言得失者岂朕聴之不聪而虚懐纳諌有未尽欤何相率而黙黙也以天下之大几务之繁责于一人而弗图励翼朕虽凉徳独不念

太祖

太宗培养之恩乎揆厥存心或以为奉命议事祗宜将顺而行否则缄口容身可保冨贵试熟思之天下未平富贵能长保乎以后凡养兵爱民兴利除害有关政治者居则深思进则敷奏各抒忠荩以慰朕懐至于当事诸臣因循积弊仅以簿书为务不肯精思职掌担大事发正言以图实济国计民生将何赖焉内外大小各官专为身谋罔念官守容容充位望缺希迁禄秩是营恩怨不化真心为国殆鲜其人前御史呉达谓满朝大小各官尽皆臃肿朕以为出言太过由今观之似不诬矣兹复开诚切谕务痛加省改有官守者必尽其职有言责者必尽其言弼徳塞违期臻郅治君臣上下俱有令闻岂不美哉

顺治十三年丙申闰五月丁丑宣大总督张悬锡陛辞

上谕曰卿到地方必勤慎供职毋使天下谓朕无知人之明此即卿之所以报朕也赐春夏衣各一袭又

谕曰卿服此衣如侍朕左右当勉尽厥职复赐鞍马一匹

求言

顺治十年癸巳正月辛未

上谕内三院曰近来言官条奏多系细务未见有规切朕躬者朕一日万几岂无未合

天意未顺人心之事良由诸臣畏惮忌讳不敢进諌耳朕虽不徳于古帝王纳言容直每懐欣慕朕躬如有过失诸臣须直谏无隠即偶有未合不妨再三开陈庶得省改力行正道希臻治平进言切当者必加旌奬言之过戆者亦不谴责尔等即谕大小诸臣俾咸悉朕意

七月辛亥

上谕内三院曰朝廷设立言官原为绳愆纠缪事关朕躬尚许直言无隠况诸司过失理当纠举其言果当宜虚心静聴即言有未当止宜分晰事理聴朕裁岂容私逞报复近见科臣言事该部回奏辄援引律文欲以箝制言官自匿已非若如此是使人不敢指摘任意所为而上无由知殊负朕任人求治之心向来未经申饬不谙规矩姑不深究以后断宜切戒至言官论亊亦须明白确指不得摭拾风影挟私妄讦着通行严饬

顺治十一年甲午二月丙寅

上谕台省诸臣曰朕惟言官耳目之司每期直言无隠欲闻天下之邪正贪亷大利大害以便发政施令立致太平故从前屡下明防属望至切孰意重违朕心纳交结党或有身被人言倩人报复者或有狥护同党代为报复者以故多有明知其恶畏其同党而不敢言每阅章奏实心为国者少附党行私者多朕图治方殷岂容比匪成奸但念秋霜肃杀莫若阳春化育嗣后须各涤肺肝捐旧图新实心为国凡天下邪正贪亷大利大害直言不讳则政理新而太平可臻尔等身家名誉亦与之俱永矣

三月戊申

上谕台省诸臣曰陈名夏奸恶尔等明知向来惧怯不言已属溺职及面加诘责皆云虽有风闻未得实据朕在深宫尚且洞悉尔等职司耳目何得懵无见闻明系知而不言相率欺蔽人臣为国为君忠爱之道岂宜如此今陈名夏已经正法尔等薄加降罚聊示惩戒嗣后务宜痛改前过从善去邪知无不言言无不实庶使憸壬屛迹中外肃清副朕求言图治之意

癸丑

上谕吏部曰

太祖

太宗创业开基收服诸国朕入关讨贼除暴救民平定中原统一四海悉赖满洲兵力建功最多劳苦实甚乃产薄差繁凡有征行马匹器械衣甲糇粮无不自备效力弥勤资生无防深可轸念十年以来章奏虽多未见言及于此者近览科臣林起龙所奏思虑周详条画有绪实心为国忠诚可嘉嗣后凡事关政治得失民生休戚大利大害应兴应革切实可行者言官俱宜悉心条奏直陈无隠如果为国抒诚有裨政事朕不靳懋赏尔部即行谕

四月癸酉

上谕都察院科道诸臣曰朕览近日言官纠叅章疏率皆牵连陈名夏或曰名夏亲戚或曰名夏党与似此纷纭举朝几无善类矣尔等言官既有真见何不言于名夏未发觉之前乃因其已经正法辄吹求无已成何政体殊非朕虚懐纳牖之意嗣后论人论事须指实直言不得再借名夏亲戚党与具奏违者治罪

顺治十二年乙未正月甲辰

上谕吏部都察院及科道诸臣曰三年以来水旱相仍干戈未息饥馑人民转徙沟壑满洲兵士困苦无聊灾变未弭时艰莫救其故安在意者朕躬有阙用人不当行政失宜以致是欤抑诸王贝勒大臣或有励翼未尽而然欤前曽有防命言官直陈时事无论当否槩予优容后乃分别是非间有谴谪致生疑畏之心章奏敷陈未免瞻顾兵民疾苦不得上闻今广开言路博询化理凡事闗朕躬者何令不信何政未修诸王贝勒办事诸臣旷职之愆丛弊之处及内外各司何害未除何利未兴各据见闻极言无隠须详明切实庶便览观一切啓迪朕躬匡弼国政者所言果是即与采用如有未当必不加罪

顺治十七年庚子五月己卯

上谕吏部等衙门曰朕统御寰区焦心图治前此屡有引咎省躬诏谕自今追思皆属具文虚邀名誉于政事未有实益且十二十三年间时有过举经言官指陈有即加处分者有优容寛宥而此心介介尚未全释者事有错误犹可改图居心未净政事之流弊必多今

上天示儆亢旱疠疫灾眚迭见寇盗未宁民生困瘁用是痛加克责实行省改向因建言得罪流徙降革等官吏部详察职名事迹开列具奏目今政务关系国计民生利害所在急当兴革者尔部院等衙门各据实条奏科道各官尤当尽言无隠即朕躬阙失亦直言勿讳朕不惟不加罪并不芥蔕于心共圗挽回

天意早跻升平

纳諌

顺治九年壬辰九月戊戌大学士洪承畴陈之遴奏言臣等阅钦天监奏云太白星与日争光流星入紫微宫窃思日者人君之象太白敢于争明紫微宫者人君之位流星敢于突入上天垂象诚宜警惕且今年南北旱涝歳饥宼警处处入告

宗社重大非

圣躬逺幸之时达赖喇嘛逺来遣一大臣迎之足矣何劳圣驾亲往为也天道深逺固非臣等所能测度但乘舆将驾而星变适彰此诚

上苍仁爱

陛下之意不可不深思而省戒也疏入

上谕承畴等曰卿等所諌甚是朕即停止以卿等贤能故擢赞宻勿嗣后国家一切机务及百姓疾苦之处如何始合民心如何不合民心卿等有所见闻即详明敷陈勿得隠讳朕生长深宫无由洞悉民隠凡有所奏可行即行纵不可行朕亦不尔责也

顺治十年癸巳七月戊戌和硕郑亲王等以今年雨涝异常奏请暂停宫殿工程以钱粮赈济军民

上曰王等所奏甚是宫殿及各项工桯俱令停止以休养军民各处田地速行踏勘赈济事宜勿得延缓自王以下至各官凡祭祀饮食槩宜从俭朕亦自圗节省

任官

顺治八年辛卯闰二月丙辰

上谕吏部曰迩来吏治敝壊不肖者朘削民财营求陞转不恤地方荒残民生疾苦稍知自爱爱民者因上官举荐不公不觉操守顿易至于不识文义之人益不胜任文移招详全凭幕友代笔转换上下与吏役通同作弊贻害百姓督抚不行纠叅大乖法纪嗣后应严行甄别有徳有才兼通文义者着保奏其不识文字聴信吏役害民者立行叅劾不得姑留地方如督抚徇情隐蔽不行纠叅即为溺职事发一并治罪至于铨选之时尔部考试文移告示等项优者选用劣者除名澄清吏治大端在此内外各官着遵谕实力举行

顺治十年癸巳三月己巳

上谕内三院曰朕稽往制每科考选庶吉士入馆读书厯陞编检讲读及学士等官不与外任所以谘求典故撰拟文章充是选者清华宠异过于常员然必品行端方文章卓越方为称职乃者翰林官不下百员其中通经学古与未尝学问者朕何由知今将亲加考试先阅其文继观其品再考其存心持已之实据务求真学备朕异日顾问自吏礼两部翰林侍郎及三院学士詹事府詹事以下各候朕防亲试分别髙下以昭朕慎重词臣之意

四月庚子

上谕吏部曰国家官人内外互用在内者习知纪纲法度则内可外在外者谙练土俗民情则外亦可内内外敭厯方见真才朕亲试词臣量为分别有照旧留任者有改授外任者其外任编检以上官照词臣外转旧例优与司道等缺如年衰病弱者聼其请告朕仍优遣之

顺治十二年乙未九月辛卯

上谕吏部曰国家官人原当内外互用以励羣材近见外官内转京官外任者多能称职宜再行互用除翰林官员朕自裁定其六部卿寺等官有才优经济堪任养民者着各堂官开列六科官员着吏科开列各道御史着都察院开列通送吏部防同都察院察核速奏其在外司道等官品行着闻政治卓越者确察实迹遇缺内转务使内外得人职事修举以副朕图治安民至意

己亥

上谕吏部曰翰林官员简擢中秘习知法度今用人孔亟必得文行兼优者以学问为经济庶能饬法恵民助登上理兹朕亲行裁定陈爌等十八人皆品行清端才猷赡裕信任既久图报必殷着各照外转应得职衔陞一级用遇缺即补各官须益矢忠勤兴利除弊副朕图治安民至意

顺治十三年丙申六月乙未陜西总督马之先陛辞

上谕曰以尔素望堪任斯职故行特简尔受事后务实心供职兴利除害陜西乃天下咽喉要地尔须较前任孟乔芳倍加勤慎方克有济毋使天下谓朕不知人也尔其勉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一 二李·欧阳修
  卷三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脱脱
  卷二十七·表第一·柯劭忞
  卷二百八十九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驾 祭兽吻江彬遭囚·蔡东藩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四·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六·朱国祯
  第六章 徽商的政治态度·佚名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司马迁
  谢让传·宋濂
  樊山政书卷三·樊增祥
  ●熙朝乐事·田汝成
  汉纪二十 起昭阳作噩,尽屠维单阏,凡七年。·司马光
  四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魏庭玉·唐圭璋

      庭玉字句滨,宛陵(今安徽宣城)人。嘉熙四年(1240)任吴县令。   水调歌头   饮芜湖雄观亭   璧月挂银汉,冷浸一江秋。天公付我清赏,仙籍桂香浮。极目江山如画,际晚云烟凝紫,秋色豁羁愁。颂看上雄观,波影动帘钩。   雁

  • 春秋别典叙·薛虞畿

    昔仲尼作经口授弟子左丘明惧其妄意失真乃推论本事作内传复采诸国名物作外传盖侈哉博乎其纪事也已观周篇尝载孔子将作春秋与丘明乗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作经丘明作传若是乎其于二百四十年之迹盖目覩而备言之也恶有所谓别

  • 卷五十五·宋·蒋一葵

    【徽宗佶】 〔道院上章,册帝为教主道君皇帝。〕 徽宗即位,下诏求直言,及上书与廷试直言者,俱得罪。京师有谑词云:“当初亲下求言诏,引得都来胡道。人人招是骆宾王,并洛阳年少。自讼监宫并岳庙,都教一

  • 卷之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日人炸死奉张之真因·刘以芬

    张作霖以绿林魁杰,受东督锡良招抚,与冯德麟、吴俊升同任东北旧巡防营统领,分驻各地。辛亥革命军起,继督赵尔巽恐新军有异志,欲借张以资牵制,乃调之入省。旋新军哗变,遂将巡防营改编为二十七、十八两师,升张任二十七师师长,冯任

  • 三 杂谈名人·许寿裳

    二十世纪初年,我国译界负盛名的有两人:曰严复,曰林纾。鲁迅受过这两人的影响,后来却都不大佩服了。有一天,我们谈到《天演论》,鲁迅有好几篇能够背诵,我呢,老实说,也有几篇能背的,于是二人忽然把第一篇《察变》背诵起来了&mdash

  • 张纙传·张廷玉

    张罛,字习之,四川潼川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改选做庶吉士,又改任当刑科给事中。期间告病还乡,起复后当了户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后,曾颁布诏书禁止地方向皇宫在定额外另搞什么进贡。第二年,中都镇守宦官张阳又来进贡新产的茶

  •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佚名

    【提要】 说话要善于诱导,迂回曲折、拐弯抹角的说话方式由于消除了人的抵抗心理,反而能够说服他人。这种引诱他人自己说出想听到的话语的语言技巧十分高明。 【原文】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

  • 论译书·梁启超

    兵家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谅哉言乎,中国见败之道有二,始焉不知敌之强而败,继焉不知敌之所以强而败。始焉之败,犹可言也。彼直未知耳,一旦情见势迫,幡然而悟,奋然而兴,不难也。昔日本是也,尊攘论起,闭关自大,既受俄

  • 卷六·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六景宗孝成康靖皇帝景宗皇帝讳贤字贤宁小字密结世宗子也穆宗既为帐下所弑诸臣迎帝即位上尊号天赞皇帝以南院枢密使知政事令高勲守政事令封秦王侍中萧守兴为尚书令封魏王每朝必命坐议

  • 卷三十八 论语二十·黎靖德

      ◎乡党篇   △总论   乡党记圣人动容周旋,无不中礼。〔泳〕   如乡党说圣人容色处,是以有事观圣人;如言'燕居申申、夭夭',是以无事时观圣人。学者於此,又知得圣人无时无处而不然。〔焘〕   乡党一篇,自"天命之

  • 卷七·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七宋 叶梦得 撰庄公三葬曹庄公夏公如齐逆女逆女大夫之事公亲之非礼也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入逆辞也庄公义不得娶于齐则夫人义不可见宗庙夫人之至为逆矣故不书至叶子曰诸侯十五而冠

  • 卷二十三·道世

    △惭愧灾第十四(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三世轮转,六道旋环。若有一片神明,无不经历多处。既其禀生无定,有智有愚;受性不同,为善为恶。为善故,有惭有愧;为恶故,无惭无愧。但凡夫之法,相感居怀。若未得治道断除,理应日夜励己策修。

  • 贤愚经卷第十·佚名

      (四五)阿难总持品第三十八(丹本为四十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咸皆生疑。贤者阿难。本造何行。获此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俱往佛所。而白佛言。贤者阿难。本兴何福。而得如

  • 卷第十·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语录卷第十嗣法门人德圣编录座元寮秉拂语录受法衣秉拂拈衣示众云个事由来彻底穷寻常懒得向人通今朝授受亲承旨千圣从教立下风下风且置个中事作么生宝印当空妙重重锦缝开披衣就

  • 西巡回銮始末记·佚名

    6卷。日人吉田良太郎、〔清〕八咏楼主人同撰。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仿泰西法石印本。是书卷1除首录上谕外,还记有《王公大臣受辱记》、《北塘炮台被攻记》、《保定失守记》、《庆王李相与瓦德问答》、《联军剿匪记》、

  • 春秋说·洪咨夔

    三十卷。洪咨夔撰。洪咨夔字舜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宋代文学家、经学家。嘉定进士,历官端明殿学士,刑部尚书,宋理宗初,洪氏为考功员外郎,因忤权臣史弥远,又言李全必为国患,乃被罢官家居七年。在此期间,他“杜门深省,有感于圣人

  • 淮南王书·胡适

    《淮南子》是汉高祖之孙准南王刘安与他门下的宾客们集体编写的一部大型哲学文综,其正式名称是《淮南鸿烈》,胡适则称之为“淮南王书”。胡适的《淮南王书》是他研究这部现在通称《淮南子》的书的哲学思想的一册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