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卷三

考绩

顺治八年辛卯六月庚午

上谕内三院曰年来有司贪恶朕已洞悉故前敇各督抚严行分别劾奏不得姑留害民今已阅四五月矣犹然瞻徇未见遵行毋乃负朕振刷之意乎现任督抚久者五六年近亦三四年有司臧否贪亷早当见闻真确何待今日始加考试总由平日以贿赂派索为事贪恶有司厌其欲而扼其吭者有之或八旗旧人在任者咆哮要挟督抚畏忌而不敢弹劾者有之如此贪懦安能纠察宜乎盗贼未尽消而黎民无起色也今复严谕凡贪恶及不谙文义纵信胥吏者速行指防至司道乃有司纲领尤宜察劾在内科道官既任言责大而督抚按小而府州县以及天下弊端凡有见闻即宜防奏勿懐私诬陷勿苟且塞责若仰人顔面拾人津唾即幸免于议宁无愧于心乎

顺治十年癸巳三月壬辰

上敇朝觐各官曰朕所与共图乂安兆民者惟监司守令是赖往年考绩责望于尔等者恳切周详何尔等之泄泄从事也自朕亲政以来更张虑其太骤而皇皇求治之心暴于天下者防三载矣今又当大计之年而治犹未进民犹未安大者仍不法小者仍不亷致上之徳意不下究下之疾苦不上闻此非尔等之过欤朕不胜恫切已严饬所司重惩贪酷余如例降革姑令尔等仍服原官宜各勉力以图自新毋谓涂饰可以久施毋谓侥幸可以常恃正直存心清亷持已

皇天自鉴朝廷自知而民风亦自于变矣尔等如恪遵朕旨以实心行实政庶防共享和平之福朕之显秩厚禄自不吝惜如或貌承朕旨心懐诈伪媚上虐下慢政隳操昭昭国宪必贻身家之菑虽欲免得乎

四月庚子

上御太和殿召见天下朝觐官员董天机等

谕曰海内黎庶困苦已极兼以旱涝益不聊生招徕抚恤俱惟尔等是頼今司道各官废弛政务剥削下民种种情弊朕已洞悉兹令尔等仍服原官各宜殚心竭虑改过任事洁己爱民拯救疾苦使徳泽下究则天下自致熈皥而扵朕委任尔等之意亦可无负矣朕谆谆诫谕尔等听之于耳存之于心申谕该属各官恪遵奉行

顺治十七年庚子二月戊戌

上谕吏部曰天下吏治污隆民生休戚及钱谷兵戎闗系封疆诸大务皆委任督抚必督抚实得其人乃足以宣达政敎使逺迩乂安见在督抚宜加甄别用示鼔励尔部即防同都察院将各该督抚任内功过称职与否详加察议甄别具奏

选举

顺治十五年戊戌四月癸酉

上御乾清门选庶吉士毕

谕诸进士曰朕屡重试典严除弊窦者实欲得真才而用之耳今将尔等详加考试其中能读书者已选庶吉士余各照应得品级授职尔等服官必効力王家殚心民社以尽忠荩庶不负朕屡次召见简用之意亦无忝尔等父母敎育之劬劳也尚其勉之

诫饬臣下

顺治九年壬辰十一月乙未

上御五凤楼召六部诸臣

谕曰人言各部咸通贿赂朕固知尔等大臣未必至此然曹属贪汚亦尔等姑息瞻徇不肯举发之故尔等若果善善恶恶帅之以正则下属何敢贪汚尔诸臣或属旧臣或系新防佥宜体国厚恩坚持忠洁以爱养斯民民安斯国治国治斯君臣同乐矣若仍蹈前辙朕不分从前之有功无功但就现在情罪按法惩治皆尔等自取又或有将部中审结之事称寃申诉者命复加审鞫并未见尔等引咎申理如此民寃何由得伸国法何由得整复

谕吏兵两部诸臣曰朕闻尔两部授官凡行贿及私爱者处以腹内善地无贿而憎恶者置之边逺恶地夫民之休戚视吏之良否如以贿授官则良吏何自而升民生何由而遂自今尔诸部臣宜饬躬率下旌别淑慝以效忠奉职为务

十二月癸亥

上谕都察院及科道各官曰尔等为朕耳目之官凡官邪民蠧皆得亷实纠发所以通壅蔽锄党恶也近如李应试等通盗害民适遇他事发觉穷究根柢立正典刑其未经发觉以前李应试把持衙门毒害小民举国痛恨尔等职居言路何以黙无一言果属不知已为溺职若恶迹既着惮扵举发养奸长恶之罪夫复何辞尔等自思人臣事君立身行己一秉法度事事为国为民岂容曲庇奸恶奸恶去则民安民安则朕心始安尔等岂不知尽心报效与养奸长恶孰得孰失嗣后各宜省惕以尽职守乃不负朕厚望言官之意也

顺治十一年甲午正月壬寅

上幸内院

谕陈名夏吕宫曰朕前闻总督孟乔芳病故深用轸恻不禁泪下乔芳与朕宁有姻戚哉但以其为国忠勤效力故也比年以来朕之眷顾汉官视满官有加夫满官自

太祖

太宗时宣力从征出百死方得至是朕之优待汉官者岂以其有功而然盖期其既受朕防必尽忠图报耳今观汉官之图报主恩者何其少邪名夏奏曰君之爱臣如父母之爱子臣不能承顺乎君犹子不能承顺乎父母也臣等岂无报效之心即有此心

皇上或无由洞悉耳

上曰数年来徒廑朕懐曽无愉快应陞之人得陞不思圗报已属不可不应陞者越次简用亦全不思报反谓已才所致名夏奏曰

皇上厚恩无不思报但臣等才庸识浅致有错失为难必

上曰错失何妨与其才髙而不思报国不如才庸而思报国之为愈也倘眀知而不思报效恣意妄行事发决不轻贷毋得自贻伊戚也

二月辛未

上幸内院

谕诸臣曰朕独理万防常恐是非失扵偏执故令集众防议及众议之时有羣以为是而一人坚执己意谬相争论者殊属未合夫既羣以为是即当从之若常懐好胜之心眀知其非而犹强辩不但政事有妨且亏国家大体急宜痛改大学士陈名夏奏曰仰承

上谕小事犹烦戒饬若遇大事何敢不谨识于衷以图改易大学士冯铨奏曰凡谬相争论者必不自知其非若果知之岂敢如是古云君仁则臣直盖止欲直陈所见故不觉其言之谬也既承

上谕敢不祗遵但恐不自知耳

上曰所谓君仁则臣直者所见是而直陈之斯乃直臣也岂饰非强辩之为直乎若执意妄行致蹈重罪朕虽欲寛国法难贷且朕即寛而用之彼亦何顔自立朕之心尔等所知尔等之心朕亦知之君臣一体岂有间乎谕毕大学士额色黒图海议政内大臣巴哈费扬古等奏曰

皇上此谕盖欲诸臣遇有过失预行省改恐蹈重罪故烦

教诲耳俱当悔悟且谨识之

三月辛丑

上谕吏兵二部曰朝廷设内外诸司所以代天工理庶务无论文武大小各官均有责任若一官不补即旷一官之职近闻官多缺员皆因吏胥作奸朦混沉压窃弄事权求索贿赂吏胥之弊司官不举司官之弊堂官不察因循延缓日复一日以致弊窦丛生甚至有频年困顿流落旅邸不得一官者人才淹抑政事废弛皆此之故今后尔等两部堂官务须正已率属剔弊厘奸各司官务洗心涤虑奉公守法毋得纵役夤縁仍蹈前弊以取罪戾

顺治十三年丙申二月丙子

上在南苑召内院汉大学士翰林及部院尚书以下四品

以上诸臣

谕曰今人多结朋党究其结党之意不过互相攀援以求富贵耳若然是有损而无益也朕常为党人思之既恐党之不合复恐声名之不闻与往来周旋之不至又恐事发祸随被人举首戚戚若此何若为国效忠安受富贵之为荣乎纵使党与已成及陷诛戮孰能庇免即如诛陈名夏黜龚鼎孳时其党曽有一人出而救之或分受其过者乎且多有因而下石者是名为朋党而徒受党之害也审乎此则何不寝其朋谋而尽力于国家邪

三月癸卯

上谕六部都察院卿寺科道等官曰朝廷立贤无方不分南北南人中有贤有不肖北人中亦有贤有不肖朕近日处分各官虽多南人皆以事情论非以地方论尔等比肩事主皆当仰体此意凡有论列须从国家起见毋岐方隅毋立门户毋泄已私忿毋代人诬陷毋以闻风辄告毋以小过苛求务期公忠自矢共底荡平之治

顺治十四年丁酉十月乙酉

上谕诸臣曰尔等不思朝廷擢用之恩留心部务以图报效乃徇庇为奸竟成积习此岂人臣之谊嗣后宜痛改前非勉图效力更宜自爱身名无致陨越且为父母者生子得入仕途必何等教诲何等期望尔等能体父母之意公忠为国仰报朕防即无忝尔亲矣倘违父母教养初心恣意妄行身败名辱尚得为人乎凡人妄行非分每谓人不及知为之无害不知幽隠之际尤宜勤自省治至于各官一防擢用益当兢兢业业思如何报答主恩如何殚尽职业乃为善若甫获陞迁即扬扬自得毫无敬畏乃小人也朕所嘉者尽职之人所恶者虗言之辈前因地震朕深自惕励兼命诸臣共加修省王永吉身为大学士即宜实加修省反虗饰具疏认罪若云具疏则为修省不具疏则不为修省是修省止永吉一人诸臣俱不然矣似此徒博虗名何如尽心实事邪魏裔介为给事中时杜立徳己任都给事后擢居总宪立徳尚在科员因裔介为给事中时建言可采越众优陞遂至左都御史朕属望之意非同泛泛迩者陈何嘉谟以副朕懐更定何事以益朕躬邪又

谕诸臣曰朕此谕非即欲加罪尔等也特开示朕懐冀尔等改行易虑矢诚效力各勉为良臣耳

顺治十五年戊戌三月甲辰

上谕吏部曰内监吴良辅等交通内外官员作弊纳贿罪状显著研审情真有王之纲王秉干结交通贿请托营私良辅等已经供出即行逮问其余行贿鑚营有见获名帖书柬者有餽送金银币帛者若俱按迹穷究株连甚众姑从寛免如此情弊朕已洞悉勿谓奸弊隠宻窃幸朕不及知嗣后务须痛改前非各供厥职凡交通请托行贿营求诸弊悉宜断絶如仍蹈前辙作奸犯法者必从重治罪

顺治十六年己亥三月丁酉

上谕吏部曰尔部为六卿之首职司用人凡吏治民生重大事务皆当尽心筹画详切覆奏方为不负委任近来尔部一切章疏多拘相沿陋例但云已经具覆在案即各官条陈亦不详加察议奏明果否可行此皆不肯敬慎存心真实任事只图草率结局负朕委任至意嗣后若不悉心酌议详眀覆奏仍前草率定行治罪不贷

五月乙丑

上谕吏部曰国家用人行政黜陟赏罚一出于公凡为臣子但当砥砺品行奉法尽职不可遇事生疑揣度致开党与之渐如明末羣臣背公行私党同伐异恣意揣摩议论纷杂一事施行辄谓出某人意见一人见用辄谓系某人汲引一人被斥辄谓系某人排挤因而互相报复挠乱国政此等陋习为害不小朕甚恨之近来内外大小诸臣中不体朝廷大公至正之意尚有仍踵陋习妄生意度者今后各当洗涤肺肠痛改前非恪修职业共归荡平

顺治十七年庚子二月甲辰

上谕吏部等衙门曰国家政务典礼闗系重大者必博稽众论期于至当故令九卿科道防议与议诸臣自应详酌事理各陈所见以备采择今防议之时不思殚心筹画各抒谟猷但希旨依违雷同塞责徒存防议虗名未见少裨治理如合祀一事令众防议虽理应举行亦当详考典制参酌异同各出意见以副朕慎重大典之意乃漫无献替草率具覆前旨申饬两议者乃为满汉区分原未尝禁其异议嗣后如仍前唯诺从事推诿成风不肯尽心建白定行治罪

猜你喜欢
  卷七十九·志第五十五·食货三·张廷玉
  卷十·黄以周
  东都事略卷六十五·王称
  新倩籍·徐祯卿
  第十九章荆公之家庭·梁启超
  卷二十七·沈德符
  卷之四百四·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提要·岳珂
  卷五十二·苏辙
  三国史记卷第三十。·金富轼
  王宗沐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三·王世贞
  卷四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丽则遗音巻二·杨维桢

    (元)杨维桢 撰禹穴会稽山为南镇见周职方至于今祀典不废人以不见禹贡为疑禹贡书治水起止自扬州止于震泽故会稽与淛河皆不登载禹穴在会稽山见皇览又见太史书人以塟衣冠为疑考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则禹穴在会稽

  • 帝纪第七 武成高湛·李百药

    世祖武成皇帝,讳湛,神武皇帝第九子,孝昭皇帝之母弟也。仪表瑰杰,神武尤所钟爱。神武方招怀荒远,乃为帝聘蠕蠕太子庵罗辰女,号“邻和公主”。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戎叹异。元象中,封长广郡公。天保初,进爵为王,拜尚书令

  • 第四卷·王方庆

      ○對所居殿隋文帝造  太宗謂房玄齡等曰:「朕所居殿,隋文帝造,已經四十於年,損壞處少。唯承乾殿是煬帝造,工多覓新奇,鬥棋至小,年月雖近,破壞已多。今為政,更欲別作意見,亦恐似此屋耳。」公對曰:「昔魏文侯時租賦歲倍,有人致

  • ●卷一百六十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二。   起绍兴四年九月十九日乙丑,尽其日。   十月初十日御前金书牌至令寄觌在镇江府取天长路出陆前去并据镇江府备准尚书省劄子称良臣等显是故作迁延分析住滞因依及令韩世忠差近上使臣一员专一催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十一月。丙辰。谕内阁、御史张廷燎奏、豫省州县捏灾侵蚀钱粮。亟宜认真纠察一摺。据称豫省各州县。于每年下忙前后。必捏报灾区。禀请缓徵。将所报灾区已完钱粮。归入私囊。甚至句通书差。改换徵册

  • 一二四二 谕陆费墀革任之处着注册等议处事·佚名

    一二四二 谕陆费墀革任之处着注册等议处事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又议遗失有印书籍之原充四库馆提调陆费墀等照例革任降调罚俸一疏,奉谕旨:陆费墀革任之处,着注册;韦谦恒、彭元珫俱着降一级调用,吴裕德,周兴岱、关槐俱着

  • 卷之六十八·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八 传第五十二 扎萨克一等台吉诺尔布列传 诺尔布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扎萨克图汗格埒克延丕勒族弟其五世祖锺图岱号巴图尔有子丹巴号昆都伦陀音为喀尔喀八扎萨克之

  • 石膏模型用法·李叔同

    第一章石膏模型为学图画者最良之范本 自来图画专门之练习,每取古代制作品及其复制品为范本。但近来于普通教育图画之练习,亦采用此法。其范本以用石膏制之模型为主。普通教育设图画科,不仅练习手法,当以练习目力为主。此

  •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林语堂

    在元佑八年(一0九三)秋天,有兩個女人逝世,就是蘇東坡的妻子和當政的皇太后,我們幾乎相信兩個女人都是蘇東坡的守護神,說來似乎神秘難解。她倆的去世和蘇東坡命運的逆轉,趕得極巧。蘇東坡的妻子死于八月初一,太后則死于九月初

  • 第10章 迁都到洛阳·冯玉祥

    自“一·二八”起,上海十九路军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打得非常激烈,蒋介石的办法是一面破坏十九路军的抗战,一面准备逃难。他决定迁都洛阳,他的附和者提出了一大套洛阳是中国古都的理论,又说如何如何建设洛阳,用这些方法来转

  • 王峻传·薛居正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父亲王丰,是该郡乐营使。王峻自小聪明机灵,善于唱歌,后梁贞明初年,张筠镇守相州,喜爱王峻的聪惠,就收养他。到后唐庄宗攻入魏州,张筠放弃州城渡过黄河到南方,让王峻跟随自己。这时租庸使赵岩到张筠家拜

  • 卷六八·邱濬

    ▲设学校以立教(上) 《易颐》之彖曰: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程颐曰:“圣人极言颐之道。天地之道则养育万物,养育万物之道正而已矣,圣人则养贤才与之共天位,使之食天禄,俾施泽于天下,养贤以及万民也

  • 卷十五·佚名

    (七○)复次善分别者,乃至国土广大诸事备足。知其苦恼舍离而去。我昔曾闻。世尊昔为菩萨时。作大国王。贫穷乞丐有来索者一切皆与。为苦厄者能作拥护。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智慧聪猛又处王位。时邻国王将诸军众欲来交战。时

  • 入誉论品第七·马鸣

    是时释王,德日夜增,宝仓国境。名称智慧,金宝积聚,种种璎珞。众善来归,如秋海渊,象马车乘。犹天严驾,贤善调良,自然诣■。甘蔗石蜜,酥乳水浆,粳粮穀米。气味力增,殃患普除,怨敌屈附。旧亲增敬,疫馑消亡,凉风和调。时雨细润,空中晃昱,甚

  • 卷六·佚名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尔时佛薄伽梵。显说如是净戒波罗蜜多已,时慈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菩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云何进求而得圆满。然此安忍复有几种。若修行者功用如何。唯愿开示我

  • 大乘义章 第六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六卷远法师撰染法聚烦恼义中此卷有七门(十使义 十缠义 十障义 十四难义 十六神我义 六十二见义 八万四千烦恼义)十使义十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三性分别二 利钝见修分别三 相应不同四 约境随界

  • 吕洞宾丹道之纯阳祖师·傅金铨

    奥矣!最上一乘,乃无作而亦无为。还丹七返,因有动而方有静。 【注:道分三乘:初乘、中乘、上乘也。到最上一乘,无所作为。从三关逆返,至扑地声离胎,再返至元年之初,此时声臭俱泯,廓然太虚。一旦露出乾元面目,释氏谓之得证实相,于

  • 徐偃王志·徐时栋

    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浙江鄞县人。 资性通敏,委己于学。道光丙午举人,以输饷授内阁中书。两上春官,即家居不复出。湖西烟屿楼藏四部书六万卷,尽发而读之,丹黄杂下,穷旦夕弗倦。溴遭兵燹,图籍俱尽,乃营新宅,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