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百十六

宋大诏令集卷第一百十六

典礼一

封禅上

宰相等表乞封太山答诏太平兴国九年四月甲申

朕常乙夜观书。鉴前王之事迹多矣。若乃至圣同尧。大功超舜。底绩类于伯禹。敷佑比于成汤。然后可以高蹈介丘。遐登日观。告成功于上帝。祈景福于下民。历万代以流光。冠百王而擅美者也。其或功亏治定。德谢钦明。道未洽于黎甿。信未孚于<宀禹>县。安可告成天地。展礼云亭。朕自缵丕图。若涉渊水。方思日慎。以答天休。止期粗洽于小康。焉敢辄言于大礼。卿等忠于事主。善则称君。诚虽可嘉。事则未暇。省览数四。愧畏良深。所请宜不允。

宰相三上表答诏四月甲午

朕闻在昔帝王。虔膺命历。罔不登封于岱岳。降禅于云亭。所以昭大业于寰区。告成功于穹昊。远则轩皇舜后。禋燔之迹可寻。近则汉武玄宗。铭记之文斯在。国家承百王之轨统。抚万国之蒸民。属唐梁离乱之余。接汉晋衰微之后。四方文轨。尚未混同。万里土疆。犹多僭伪。肆予小子。嗣守丕基。九域之中。既恢于禹迹。八纮之内。悉奉于周正。帝业于是会昌。人寰以之再造。加之俗无疵疠。岁有丰穰。盖上帝之储休。匪冲人之所及。方思日慎一日。安夫难安。粗答天休。敢言时迈。而宰衡庶尹。方岳大臣。蕃夷酋长之徒。耆艾缁黄之辈。共排阊阖。三贡表章。谓为治定功成。可以继三五之迹。升中肆觐。可以副亿兆之心。其辞确然。无以逊避。且欲致孝以伸昭祀。祈福以庇苍生。勉顺群情。良深愧畏。朕以今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有事于太山。咨尔执事之臣。暨于司礼之士。各扬其职。用副予怀。永惟对越上元。要在诚意。侈靡之饰。何所用焉。况仗卫素严。文物昭备。宜遵典故。勿致烦劳。诸路藩镇。不得以修贡助祭为名。辄有率敛。庶从简俭。以洽灵心。凡尔臣僚。当体兹意。

罢封禅十一月二十一日有事南郊诏太平兴国九年六月壬寅

朕以眇躬。嗣守丕构。涉道犹浅。布政未孚。中心惕然。常所祗惧。昊天垂祐。黔首小康。丰年屡臻。四鄙不耸。岂敢暇逸。自怀宴安。昨者文武群臣。洎乎耆耋。盈庭抗疏。连袂扣阍。谓当治平之时。请举升中之礼。顾惟凉德。岂所克堪。而陈请再三。因以俞允。载惟盛礼。终觉愧怀。况封禅之仪。废之已久。百司祗奉。办集尤劳。万姓供输。劳扰斯甚。且令停罢。更俟后期。国门之南。圆丘素备。宜辍登封之礼。聿修柴燎之诚。朕以十一月二十一日有事于南郊。凡尔臣僚。当体朕意。

先有发掘前代石检隳坏古之坛墠修完诏雍熙二年十二月甲子

瞻彼泰岳。奠乎鲁郊。升中告成。历代之仪斯在。泥金检玉。前圣之迹犹存。所宜肃恭。常加营护。先有发掘前代石检。隳壤古之坛墠。并令修完如故。州县常谨视之。

答知兖州邵煜请东封诏大中祥符元年三月

乔岱群岳之宗。登封盛德之事。非道格穹壤。运属隆平。在于告成。岂可轻议。而东土黎老。阙里诸生。咸倾望幸之心。请举升中之礼。汝典司郡政。允迪舆情。爰奉奏章。罄述忠恳。以为五兵载戢。多稼屡登。嘉瑞荐臻。祥符昭锡。合遵旧典。告谢上穹。顾惟眇躬。祗荷丕构。焦劳庶政。勤恤下民。惧理道之或愆。方夙夜而祗畏。矧敢追踪列圣。纪号崇山。深谅乃诚。未遑斯举。所请且不允。

答宰相等乞封禅第一表诏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壬午

历观列辟。遐睹哲王。农轩已来。唐汉而上。非鸿勋格于穹昊。厚福浸于黎元。宪度著明。休应昭晰。则何以肃祗严祀。益厚以增高。告厥成功。封峦而禅社。顾以眇质。嗣兹庆基。荷三灵之眷怀。绍二圣之休烈。夕惕若厉。旰食靡遑。幸<宀禹>县之小康。且干弋之载戢。四时大顺。五谷荐登。斯盖祖宗之顾怀。神灵之协赞。方思日慎。以答天休。而公卿大夫。岳牧庶尹。将校缁黄之众。蕃夷耆艾之伦。佥以时洽治平。物无疵疠。宝符肇降。鸿贶孔昭。适当偃革之期。愿举升中之礼。备稽典故。共拜封章。虽简册以具存。岂凉薄之能享。披观之际。循省增惭。徒谅众诚。固难轻议。

答宰臣等请封禅第二表诏大中祥符元年三月癸未

古之王者。膺期御历。必举登封之礼。式昭元命之符。所以让德于皇穹。推功于厚载。非有鸿烈。畴能当之。朕以冲眇之躯。托于亿兆之上。钦承丕训。寅绍宝图。念守位之惟艰。惧涉道之犹浅。忧勤听断。一纪于兹。至于尉候无虞。仓箱流衍。政清讼息。俗阜人和。上则荷霄昊眷佑之仁。下则赖文武叶宣之力。汔臻大定。敢曰予功。眷言封岱之仪。实为盛德之事。在于往圣。犹罕遽行。何中外之勤诚。奉表章而继至。冀追踪于三五。将纪号于云亭。览之惕然。弥用增愧。难从众恳。已谕至怀。载念倾虔。但深嘉尚。所请宜不允。

答宰相等请登封第三表诏大中祥符元年三月甲申

夫封峦蒇事。所以对越高明。刻石纪功。所以仪炳今昔。自开元之后。垂三百年。岂无令王。尚阙斯礼。诚以典章久废。非可遽行。德泽未孚。不欲轻议。肆朕寡昧。获膺运历。承累洽之庆。介纯嘏之休。方隅甫宁。黎献从乂。万枢粗治。九县汔康。而厖鸿之恩。未浃于品庶。中和之颂。未畅于风声。金土之价未均。徽纆之刑未措。踵武前哲。良用恧焉。矧敢举帝王之上仪。涉天孙之乔岳。备物辑瑞。考四巡之旧规。建号勒功。为百王之称首。兹事体大。宁所克堪。当悉予怀。即断来表。

答宰相等请登封第四表诏大中祥符元年三月丙戌

夫升中告成。帝王之盛礼。时巡展义。三五之令猷。自非膏泽浸于群黎。至德敷于九有。休烈浃洽。福应昭明。然后俯叶舆情。畴兹故实。就此发生之序。肃祗崇报之仪。顾予冲人。获缵鸿业。每淩兢于驭朽。敢逸豫以图安。居常内思。惧弗克荷。矧以政治犹郁。德教未孚。讵可继踵于前王。奉荷于岱岳。谅非饰让。难徇众怀。所请宜不允。

答宰相等请封禅第五表诏大中祥符元年四月甲午

朕博考简编。遐观往昔。若乃诞膺帝箓。抚有中区。华夏底宁。珍符沓至。曷尝不陟降东岱。对越上穹。益厚增高。让德而崇化。昭姓考瑞。建号以飞声。由无怀已来。略可概举。逮开元之后。因而旷废。我国家诞膺骏命。肇启丕图。太祖以神武济三才。太宗以至仁绥六合。丰功美利。累洽重熙。盖五十年于兹矣。肆朕凉薄。获承基构。惧德弗类。因时而惕。励精以求治。虚己以纳善。案节以展义。洁粢以事神。仰畏高明。不遑中昃。赖宗祊之储祉。荷灵祗之顾怀。鉴兹小心。介以景福。五兵载戢。百谷屡丰。<宀禹>县谧清。王猷允穆。而又真官预告。秘检下临。示卜世之休期。表自天之眷命。恭承景祐。靡敢遑宁。期以大享明堂。聿脩郊礼。备伸昭事。以达至诚。不谓鲁国诸生。东山黎老。来自千里。同竭一心。连袂荐臻。扣阍有请。罄陈徯望之恳。愿举升中之仪。而宰衡官师、岳牧庶尹、缁黄将校、酋长耆年、不谋而同。奉疏来上。叙天人之交感。述方册之前闻。以为登岱勒封。古之盛典。奉符行事。今也其时。五表继陈。众愿弥确。荐加敦谕。难夺倾输。若以荷无疆之休。当盛德之事。发挥茂实。丕显成功。益用愧怀。非所宜请。止于报谢天地。备物而告虔。升配祖宗。尊亲而致孝。式扬先烈。以耀大猷。是为素心。何敢崇让。朕以今年十月内。式遵典礼。有事于太山。咨尔百执之臣。掌礼之士。各扬乃职。勿旷攸司。朕之是行。昭答神贶。匪求仙而邀福。在报本以洁诚。至乃圭币所须。牲牷攸给。并资丰备。以格神明。其有司供帐之规。乘舆服御之物。悉从节减。勿致烦劳。式尽严恭。务遵简俭。凡百费用。并支官物。一路止增修馆舍。就建行宫。经由州县。所用什物。亦以官物置办。不得差扰辄借及有科率。诸司须索。非敕命。州县不得供给。所在驰道。勿差丁夫广有修葺。其香台画瓮。青绳阑干。亦不须设。诸路长吏。无得擅离本任。来赴行在。仍勿以修贡助祭为名。辄有率敛。起居章表。附驿以闻。

猜你喜欢
  ●卷十八。题名四·梁章钜
  卷二十三·朱熹
  名山藏卷之五十五·何乔远
  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七·佚名
  卷之二百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平闽纪后序·杨捷
  一百九十五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一 忠义传四·纪昀
  清穆宗实录选辑·佚名
  一四六一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历书第四·司马迁
  卷三十七·佚名
  张承哲·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世忠·唐圭璋

      世忠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延安人。生于元祐四年(1089)。南渡,历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北诸路招讨使。秦桧收三大将权,拜枢密使。连疏秘骸,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改封咸安郡王。绍兴二十一年(1151)卒,年六十三。

  • ●玉玦记目录·郑若庸

    第一齣 标题第二齣 赏春第三齣 博弈第四齣 送行第五齣 接诏第六齣 访友第七齣 忆夫第八齣 入院第九齣 行刺第十齣 祝寿第十一齣 报信第十二齣 赏花第十三齣 设誓第十四齣 掳掠第十五齣 定计第十六齣 

  • 武溪集补钞·管庭芬

    武溪集补钞余靖送灵谷山人万树秋风一路蝉,渡头重舣木兰船。自惭蹙頞非奇骨,拟问清朝跃马年。游韶石世务常喧嚣,物外有真赏。结友探胜概,放情谐素想。韶山南国镇,灵踪传自囊。双阙倚天秀,一径寻云上。长江速萦带,众峦疑负襁。

  • 外集卷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二言志幽通赋          【汉】班 固系高顼之?冑兮氏中叶之炳灵飖凯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飏声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巨滔天而泯夏兮老遘愍以行謡终保已而贻则兮里上仁之

  •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神宗二·张廷玉

        ◎神宗二   二十五年春正月丙辰,朝鲜使来请援。二月丙寅,复议征倭。丙子,前都督同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南北诸军。三月乙巳,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己未,兵部侍郎邢玠为尚书,总督蓟、辽、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四·杨仲良

      太宗皇帝   圣德   太平兴国七年五月,上尝谓赵普曰:『朕每读书,见古帝王多自尊大,深拱严凝,谁敢犯颜言事?若不降情接纳,乃是自蔽聪明。或喜赏怒刑,岂能归天下之心哉?』普曰:『帝王若赏罚无私,内外无间,上求其理,下竭其诚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序·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一三三○ 军机大臣奏查韦谦恒革职缘由片·佚名

    一三三○ 军机大臣奏查韦谦恒革职缘由片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日查韦谦恒于四十年在贵州布政使 护理巡抚任内,因镇远府知府苏墧浮收税银,婪赃累累等款,经督臣图思德委员访查,苏墧转将该省上司袒庇劣员席缵等词,由驿通揭

  • 李杲传·宋濂

    李杲字明之,出身镇之富豪家。幼好医学,曾捐千金就学于燕赵名医易人张元素,数年就学到了张元素的医术。因家境富裕,不愿以行医为业,只作为业余爱好,所以人们不敢称他为医生。士大夫也怕他禀性清高正直,很少圆通,如非危急之症,也

  • 太学衍义卷二十·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二辨人材憸邪罔上之情【奸臣】元载在肃宗朝因李辅国荐擢平章事【李辅国宦官之用事者事见后】后肃宗濳诛辅国载预其谋代宗即位载权益盛又以货结内侍董秀使主书卓英倩濳与往来上意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防意

  • 第9章·老子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1)。揣而锐之,不可长保(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3)。富贵而骄,自遗其咎(4)。功成身退,天之道(5)。【题解】这里表达了老子对待社会、对待生活的消极态度,这对社会、对个人都极端

  •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五〈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護法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如何不與色等諸境而相關涉名作見耶。若遣斯難此不勞言.由斯識體自現形相   雖無色等而境得成.此前已說夢獄瞖等爲能喻事.隨其所應廣陳比量。從此生憶   念者不待外

  • 利益存亡·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

  •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六(本)·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香台品 方便品下八品。明二利行。此之一品。明二利果。令于果德爱乐希求。故此一品。明菩提处。或上八品。别明二利。此之一品。总明二利。香台佛号。一佛果德寄一佛标胜。令下位以希求。标佛号以为

  • 尚絅斋集·童冀

    五卷。明童冀撰。童冀,字中州,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九年 (1376) 征入书馆,后为浙江湖州府教授。调北平(今北京),坐罪死。著有《尚絅斋集》。其集不知何人所编,原分诗文为二集,体例杂糅。就其编目考之,原目当为

  • 风尘四杰·王度庐

    民国初年,北京天桥恶霸崔大爷霸占了贫家美貌女子胡丽仙。胡的父亲双镖太岁及其徒弟刘宝成成将崔打伤,在一女伶和崔的外室的协助下,终于救出丽仙。作品中的正面人物敢作敢为,舍己为人,故称之为“风尘四杰”。故都风貌、天桥

  • 台湾兵备手抄·佚名

    本书不分卷,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抄本编印。按清代台湾兵备掌于台湾镇挂印总兵官之手,「台湾兵备字抄」,即为台湾总兵掌理兵备随时应用之手册。据考,此一「手抄」为同治十一年至十二年间台湾总兵林宜华所用。经整理后

  • 兀庵普宁禅师语录·兀庵普宁

    凡三卷。又作宗觉禅师语录、兀庵宁和尚语录、兀庵和尚语录、兀庵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净韶等编,南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初刊。内容收录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语录、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语录、法语、佛祖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