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五十四

宰相四

进拜四

章得象兼枢密使制庆历二年七月戊午

朕祗绍丕图。勤求至治。永惟皇王之道。爰立辅相之官。镇抚四夷。宰制群类。而兹疆场之事。乃专枢宥之司。非通筦于冢卿。曷统一于机务。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特进、行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京兆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章得象。懿文华国。深识达神。宽裕表于性情。诚明彰于术业。矧夫密勿之地。本总绥于四夷。弼谐之臣。固倚平于万事。宜正使名之重。以符邦体之隆。实赋爰田。并申褒异。于戏。政有未乂。允咨黄发之谋。知无不为。更励素丝之节。往服休命。勿忘钦哉。可特授依前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吕夷简罢判密院除兼枢密使制庆历二年九月

门下。朕以建置二府。分掌万机。体貌所加。等威宜峻。其有台庭元老。王国荩臣。适畴总领之能。遂颁崇拜之典。累辞涣汗之渥。益谅由衷之言。冲逊弥高。褒显惟允。具官吕夷简。器怀端实。识虑渊深。自参赞于朝权。皆练达于世务。夙契股肱之咏。克副师尹之瞻。今以疆场未宁。屯戍犹广。矧居首相之位。克副基命之司。膺此宠名。示于优待。安石庙堂之量。镇靖攸先。山涛帷幄之筹。祗勤匪懈。能崇廉逊之节。更增简注之怀。曲狗乃诚。特颁恩制。列于枢府。改赐使名。内辑朝猷以夔龙之道。外严边琐以良平之谋。克念远图。方俟成绩。于戏。军国之要。展经济者藉宏材。富贵之崇。畏盛满者向多福。著美当代。弼予一人。可特授依前行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许国公、功臣、散官、勋、食邑、实封、如故。

吕夷简守司空加恩军国大事与中书门下密院同议制庆历三年三月戊子

朕览前史之载。见大臣之为。进而尽忠。靡不流利泽之益。老而谢事。亦足厉廉耻之风。维时上宰之贤。式符高谊之举。推忠协谋经邦同德守正亮节佐理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一万七千六百户、食实封六千九百户吕夷简。器识沈雅。风猷隽明。一登治朝。三贯台席。间属疆场之用武。兼总枢机而制谋。劳于夙宵。婴此疹疾。遣上医而加视。赐优告以就宁。封章继来。诚请弥确。虽闵劳以官职之务。且不敢忘故旧之臣。俾命上公。以宪百辟。于戏。委远时柄。既遂冲高之怀。赞襄国猷。尚图忠益之补。勉绥福履。用副宠光。可特授守司空、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改赐推诚保德翊戴亮节宣忠崇仁协恭守正功臣。每有军国大事。与中书门下、枢密院同议以闻。

章得象进首相制庆历三年三月戊子

朕听览万机。维御群品。询谋辅弼。和同天人。矧登冠于百寮。方审图于一德。爰诹刚日。以告治廷。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特进、行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京兆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户章得象。学洞精微。性资沉密。居然廊庙之器。职在钧衡之司。励精力以缉朝纲。稽猷训以经世务。清浊不可以澄挠。重轻不可以低昂。向以敌人犯边。王师在野。爰兼枢筦。以会兵机。旋陈宏济之词。居多暗合之论。兹用擢首台铉。进都冬卿。文馆之华。爰田之赋。并兹命数。式是注怀。于戏。若涉川。尔为舟楫之济。若作室。尔为垣墉之茨。勉恢盛猷。勿替前烈。可特授行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昭文馆大学士、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晏殊拜集贤相制同上

古之有天下者。曷尝不畴之庶工。审求良弼。剸属时柄。协宣化风。朕承三圣之休。总万机之要。爰立作相。必惟其人。推忠佐理功臣、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行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临淄郡开国公、食邑九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七百户晏殊。文经朝猷。器适时用。夙事圣考。见知冲人。向以储禁之师臣。委知枢密之武事。忠劳形于夙夜。谋略制于边陲。宜正台铉之司。尚参兵幄之议。益升华于书殿。更衍食于真封。虽倚大谋。且旌旧德。于戏。百官各称其位。万物各得其宜。是谓天子之毗。非曰宰相之任。勉图丕绩。式副群瞻。可特授依前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杜衍集贤相制庆历四年九月甲申

朕绍膺圣图。迄兹二纪。惟贤是择。阅相攸难。曷尝不审其材猷。察其识望。其责任也重。其注意也深。庶几得人。辅予不逮。推忠协谋佐理功臣、枢密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傅、行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京兆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杜衍。道大而正。德简而廉。感会亨辰。便蕃膴仕。昌言可以赞道。清节可以服人。久在内枢。实济丕务。宜参谋于鼎路。仍总画于机庭。夫外恢经武之方。内擅富民之术。倚乃元老。辑于显庸。既兼书殿之荣。迨疏公爵之贵。参之功效。增以户封。并为孚号之华。式副礼贤之举。于戏。法天之象。以正位于三阶。秉国之钧。以财宜于万物。往体厚遇。益宣盛猷。可特授依前行尚书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进封开国公、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贾昌朝拜集贤相制庆历五年正月丙子

国家致理兴化。欲侔三代之隆。选众举贤。审求四辅之望。适登庸于骏德。宜诞告于治廷。推忠协谋佐理功臣、枢密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傅、行尚书工部侍郎、上柱国、常山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贾昌朝。学际几微。行归纯直。露门劝讲。每陈道义之言。紫掖下书。多摹训告之体。乃尹神圻之剧。乃专宪府之严。曾未累年。复更二府。矧定谋于枚卜。特正命于中阶。进兼书殿之华。尚筦枢庭之务。用人之速。近岁罕阶。于戏。仰法乾台。以运四时之化。坐司宰席。以裁万物之宜。无使邴魏姚宋专美于前世也。可特授依前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

贾昌朝拜昭文相制庆历五年四月戊申

朕奉若天命。抚宁中枢。眷惟神务之难。实重台衡之寄。其有左右一德。表仪群伦。宜敷告于治廷。庸冠升于宰路。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常山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贾昌朝。方严迪志。亮肃存诚。学贯变通之源。辞搴质文之粹。早逢昌会。寖陟要涂。进不越于数年。位已更于二府。魏相之总众职。辑其大经。巫咸之乂王家。孚以纯德。方仰成于鸿业。俾进践于台司。肆临褒拜之辰。并举便蕃之数。于戏。阴阳未豫。实繄邦论之和。股肱惟良。乃起帝歌之载。勉恢闳略。终致丕平。可特授依前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陈执中拜集贤相制同前

朕统御幅员。靖绥生齿。眷言调燮之任。实赖谟明之良。爰择隽髦。用登衡弼。推忠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上柱国、颍川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三百户陈执中。材资鲠亮。德范纯深。推忠先帝之朝。进服冲人之御。清规表乎百辟。厚望镇于一时。总临边琐之冲。参贰政涂之访。有金石之为操。无毫厘之近私。宜升四辅之班。式应具瞻之望。况枢廷之憺威武。书殿之萃艺文。虽属兼材。盖昭殊渥。于戏。如堂远地。亦既隆人主之尊。若舟涉川。岂不赖丞相之济。往服兹训。茂经迺成。可特授依前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进封开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陈执中进昭文相制庆历七年二月乙未

朕若古先王。旁求硕辅。以托四海之重。以寄万机之繁。眷倚既殊。授受匪易。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陈执中。器怀沉特。材用敏长。绍名臣之世家。为先帝之策士。一言诒万世之福。直道贯三代之行。肆朕纂临。遂参显用。如国宝玉。能庇患灾。若时元龟。坐判凝结。固朝廷之风采。实方夏之表仪。向者擢自近司。进联宰席。万事不理。繄胡广之能言。四夷未宁。藉陈平之多知。宜冠阶符之贵。且仍卿贰之崇。陪赋褒功。并隆徽数。于戏。王业之重。非贤士无以共承。国论之难。非独见之所能尽。朕用丞相。不在兹乎。可特授依前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守正佐理功臣。

文彦博拜集贤相制庆历八年闰正月戊申

膺重任者。必励许国之忠。建奇功者。必峻登贤之赏。其有早毗大政。夙负伟才。自奋临戎之行。遂成荡寇之略。宜揭显命。以告大廷。推忠佐理功臣、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上轻车都尉、平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文彦博。器业异伦。智谋适用。有强明果断之才。而济之以温裕。有周通敏洽之识。而辅之以端方。自班政涂。浸发贤蕴。向以与政之地。深念择人之难。采西南之治声。陪左右之几论。属凶徒构孽。孤垒偷生。巢幕之势虽危。拒辙之狂尚肆。始定恢于圣策。往即殄于妖氛。赏而缓功。庸何以劝。宜升台席之贵。更陟中台之荣。兼书殿之美资。行辕田之真赋。褒功驭贵。并示优崇。于戏。舍爵策勋。已奉谋于太室。代天理化。终济治于王家。其懋乃猷。用祗攸训。可特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开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猜你喜欢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范晔
  列传第六十六 崔邓魏卫李韩卢高·欧阳修
  卷三·谷应泰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七·李心传
  第一百五十四回 养交涉遗误佛郎案 巧解释轻回战将心·蔡东藩
  东汉会要卷九·徐天麟
  一一四七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承询校勘衔名欵式事致阿哥中堂函·佚名
  外集卷十六·宋名臣言行录
  绎史卷一百二·马骕
  卷一百二十四·张守节
  卷二十七 中下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下·班固
  鹤庆土司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六·佚名
  卷75·陈邦瞻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子寰·唐圭璋

      子寰字圻父,号篁栗,建阳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居麻沙。早登朱熹之门,刘克庄序其诗。   昼锦堂   思纵步,时自驻篮舆,策杖荒郊。为有柔荑可坐,野菜时挑。思忆家山行乐处,片心时逐野云飘。歌长铗、遥寄故人,归路赋隐辞

  • 罗愿·唐圭璋

      愿字端良,号存斋,歙县人。生于绍兴六年(1136)。以荫补承务郎监临安新城税。乾道二年(1166),登进士第。任赣州通判。秩满,差知南剑州,改知鄂州。淳熙十一年(1184)卒,年四十九。所蓍有尔雅翼及鄂州小集。   水调歌头   中秋

  • 第二十五回 历山河已到京华地·佚名

    诗曰:潭边一蓆危而安何故心仍未帖然夫壻全家寃不白京华奚敢裹不前且说兰英梦月二人,在玉悔家中住着,一日向蒋夫人玉梅言明,即要起程赴京,只见那,唱:蒋夫人闻得小姐要起程,二目中不由滚滚泪珠倾。我有心再留你来住几日,又恐怕躭

  • 卷四百二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二十五锦鸡类七言古锦鸡          【元】周 权已山灵鸟初离羣葳蕤丽组云锦文羽翎新刷爪距利彩色胜似沙头鸳晴暾入戸烂相射嗉中有物垂红碧绶光若若花盘绦出示山童有矜

  • 卷十二·谷应泰

      ○太祖平滇太祖洪武五年春正月癸丑,遣翰林院待制王衤韦赍诏谕云南。云南古滇池地,南控交趾,北接吐蕃,西拥渚甸,东以曲靖为门户,与蜀、黔错壤,丽江、松潘、乌蛮、沾益,如犬牙然。战国   时,楚威王使将军庄乔将兵循江上,

  • 第九回 二世篡位咸阳宫 始皇归葬骊山墓·黄士衡

    话说赵高同着李斯、胡亥,密议篡立之策。先将始皇赐与扶苏玺书烧毁,假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别作一书,赐与扶苏、蒙恬,说:他二人带兵数十万,在边已久,士卒多死,不能立功。扶苏反敢时常上书诽谤,都因未奉命令,不得归为太子,所以

  • 卷之四百四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五月。丁未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子皆如之。  ○上奉皇太后御仪鸾殿。日本国使臣矢野文雄。觐见呈递日本国主后恭送两宫宝星。  ○谕内阁、端郡

  • 七、我来台后二十四快事·林语堂

    金圣叹批《西厢》,拷红一折,有三十三个"不亦快哉"。这是他与朋友斫山赌说人生快意之事,二十年后想起这事,写成这段妙文。此三十三"不亦快哉"我曾译成英文,列入《生活的艺术》书中,引起多少西方人士的来信,特别嘉许。也有一位

  • 卷三十一·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辛丑(一六六一)、大清顺治十八年(永明王永历十五年、鲁王监国十六年)春正月辛亥朔永明王在缅甸,鲁王在金门。二月辛巳朔二十八日(戊申)白文选密遣缅民賷奏至行朝,内云:『不敢速进者,恐惊万乘;必得缅人护

  • 卷一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三礼部六十二精膳清吏司诸司职掌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国牲豆酒膳办其品数膳羞一诸司职掌一凡遇正旦圣节冬至或吉庆筵宴所用诸品膳羞酒醴并须提调光禄司供办若管待诸番国朝贡等使客并外夷来降土

  • 士翼原序·崔铣

    铣也退处相台之十祀非圣人之志不存非翼经之文不阅省已履事准古验今道虽晚闻愚有一得守之既确居之亦安已乃札记所明稍修章句发挥性道训订经史或申正理或驳陂见名曰士翼盖以辅彛典也自愧穷居拟博问而躬行犹未能云尔嘉靖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九   聽者.謂說法師說正法要安處聽者令住恭敬無倒聽聞。問.何故安處。答.謂或由一   因.或乃至十。一因者所謂恭敬聽聞正法現證利益及安樂故.此中或

  • 華嚴經十地品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六本。(一)梵文本十地經. 〈缺各地文末重頌〉 校註略稱梵本。(二)西晉竺   法護譯漸備一切智德經.略稱法護本。(三)姚秦鳩摩羅什譯十住經.略稱秦本。   (四)東晉佛陀跋

  • 卷第一·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一七佛天竺祖师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天竺一十五祖(内一祖旁出无录)第一祖摩诃迦叶第二祖阿难(旁出末田底迦)第三祖商那和修第四祖优波

  • 卷三十四·佚名

    释初品中信持【经】“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所说法,已说、今说、当说;闻已,欲一切信持,自行亦为人说,当学般若波罗蜜!”【论】问曰:上已说十方诸佛所说,欲忆持不忘,当学般若,今何以复说信持三世佛法?答曰:上说

  • 卷第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八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摄可得相应  成不得舍退顿渐灭依定  此章愿具说十想。谓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死想。不净想。厌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 正宗心印后续联芳·佚名

    僧果增法号秀冈。是闽中方氏子也。髫年出家。性有聪慧。学不加思。待众以恭。事师有礼。一日师见。问曰。前日你病。大众说将死。你意下如何。答曰。本来无生。岂有死耶。师曰。既知无生。从何处来。(果增)扬声念佛。

  • 16.说根谛品·佛音

    慧地之四——释二十二根其次在界之后,举示二十二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