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太祖平滇太祖洪武五年春正月癸丑,遣翰林院待制王衤韦赍诏谕云南。云南古滇池地,南控交趾,北接吐蕃,西拥渚甸,东以曲靖为门户,与蜀、黔错壤,丽江、松潘、乌蛮、沾益,如犬牙然。战国

  时,楚威王使将军庄乔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西至滇池,以兵威定,属楚。归报,会秦击楚,巴、黔道塞,遂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汉武帝元狩元年,彩云见南方,遣使迹之,起于洱河,因云南郡,谕滇王入朝。宣帝遣王褒求金马、碧鸡之神。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雍,斩之,封其那为部长,赐姓张氏,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诸部于是始有姓氏。隋开皇中,为史万岁所破。唐武德、贞观间,张氏弱,逊位蒙氏,号南诏。天宝七年,阁罗凤反,败节度使鲜于仲通西洱河。后段氏有其地。段氏之先,武威郡人,改国号大理。宋太祖立,王全斌下四川,请取大理,鉴唐之祸,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也。”由是云南不被兵,段氏得长世焉。元世祖自临洮过大渡河,经山谷二千里,至金沙江,乘革囊以济,获段兴智,灭其国,乃以其子忽哥出为云南王镇之,仍录段氏子姓守其王。忽哥死,封其子松山为梁王。至正时,把匝刺瓦尔密嗣位。明玉珍一攻之,不克。至是,上既平夏,乃遣使往谕之。

  六年冬十二月,诏使王衤韦被杀于云南。衤韦初至云南,见元梁王君臣,谕以奉版图、归职方。梁王不省,馆于别室。数日,又曰:“子将命远来,非为身谋。朝廷以云南百万生聚,不欲歼于锋刃。曾不闻元纲解纽,陈友谅据荆湖,张士诚据吴会,陈友定据闽关,明玉珍据巴蜀,天兵下征,不四五年,悉膏斧钺。惟尔元君北走以死,扩廓帖木儿之属或降或窜,曾无用武之地。当是时,先服者赏,后至者诛。乃今自料,勇悍强犷,孰与陈、张?土地甲兵,孰与中国?天之所废,谁能兴之!不然,皇上遣一将军,将龙骧百万,会战昆明池,尔犹鱼游■中,不亡何待!”梁君臣相顾骇服,颇有降意,改馆,厚待之。会元太子自立于沙漠,遣使脱脱自西番征粮云南,谋连兵拒我。脱脱觇知梁王有二心,欲迫杀朝使,以固其意。梁王持两可,不决,匿民间。脱脱闻之,诮梁王曰:“国家颠覆不能救,反欲附他人耶!”欲跃马去。梁王不得已,出与脱脱相见。脱脱欲屈,骂曰:“天命讫汝元,我朝实代之。爝火余烬,尚欲与日月争光乎!我将命使臣,岂为尔屈!”顾梁王曰:“尔朝杀我,大兵夕至矣。”竟被害,瘗地藏寺北。有王佐才,上尝语曰:“吾固知浙东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后子绅走云南求遗骸,赠翰林学士,谥文节。

  七年秋八月,遣元威顺王子伯伯赍诏往谕云南。八年秋九月,命湖广行省参政吴云使云南。上谕云曰:“今天下混一,四方宾服,独云南一隅未奉正朔。朕欲以兵取之,恐劳师费

  财,重伤吾民,卿能为朕作陆贾乎?”云对曰:“云南恃其险远,故阻声教。臣奉陛下威德,晓以祸福,彼必顺附。若冥顽不从,兴师未晚。”遂遣云行。时元梁王使其臣铁知院等二十余人使漠北,为徐达所获,送京师。上释之,命与云偕行。至云南之沙糖口,铁知院等谋曰:“吾属奉使不达,被执而还,罪必不免。”于是共逼云易服,诈为元使,更制书,以绐梁王。云不从,铁知院等知不可夺,遂杀之。

  十四年秋九月壬午,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副将军,帅师征云南。列侯曹震、王弼、金朝兴、都督郭英、张铨等皆从。上谕之曰:“云南自昔为西南夷,至汉置吏,臣属中国。今元之遗孽把匝刺瓦尔密等自恃险远,辄害使臣,在所必讨。尔等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形势,以窥进取。朕尝览舆图,咨询于众,得其扼塞。取之之计,当自永宁先遣骁将别率一军以向乌撒,大军继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并力于此,以抗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制胜,正在于此。既下曲靖,三将军以一人提兵向乌撒,应永宁之师,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使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宜分兵径趋大理,先声已振,势将瓦解。其余部落,可遣人招谕,不烦兵而下也。”师行,上饯于龙江,旌旗蔽江而上。丁未,傅友德师至湖广,分遣都督郭英、胡海洋、陈桓等帅兵五万,由四川永宁趋乌撒,友德等率大兵由辰、沅趋贵州。

  十二月辛酉,傅友德率蓝玉、沐英等进攻普定,克之,罗鬼、苗蛮、仡佬望风降。至普安,复攻下之,乃留兵戍守,进兵曲靖。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闻明师下普定,遣司徒平章达里麻将精兵十余万,屯曲靖以拒我师。右副将军沐英谓傅友德曰:“彼谓我师疲于深入,未有虞心。若倍道疾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上所谓‘出奇取胜’者此也。”友德是之,遂进师。丙寅,未至曲靖数里,忽大雾四塞。冲雾而行,阻水,则已临白石江矣。顷之,雾霁,达里麻望见,大惊,仓皇失措。友德即欲济师,英曰:“我军远来,形势既露,固利速战。然亟济,恐为所扼。”乃整师临流,势若欲渡。达里麻悉精锐扼水,英别遣数十人从下流潜渡,出其后,鸣金鼓,树旗帜。达里麻急撤众御之,阵动。英乃拔剑督师济江,以猛而善泅者先之。长刀蒙盾,破其前军。敌气索,退数里而阵。我师毕济,友德麾兵进薄之,矢石雨发,呼声动天地。战数合,英纵铁骑捣其中坚,敌众披靡,遂大败,生擒达里麻、横尸十余里,俘其众二万。友德悉抚而纵之,使各归业。蛮人见归者皆喜慰,军声益振。遂平曲靖,留兵镇其地。友德分遣蓝玉、沐英率师趋云南,而自以众数万向乌撒,为郭英等声援。壬申,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闻达里麻败,弃城走入罗佐山。其右丞鲁尔自曲靖驰归,谓曰:“事急矣,将奈何?”于是把匝刺瓦尔密挈妻子与左丞达的驴儿俱入普宁州忽纳砦,焚其龙衣,驱妻子俱赴滇池死。癸酉,蓝玉、沐英等师至云南之板桥,元右丞观甫保出降。明日,驻兵金马山,故梁王阉监也先帖木儿以金宝来献,诸父老焚香出迎。玉等整众入城,秋毫无犯,收梁王金印并宫府符信图籍,抚定其民。自九月朔出师,迄下云南,仅百余日。蓝玉别遣曹震、王弼、金朝兴等率兵二万,分道进取临安诸路,皆下之。沐英分兵趋乌撒,会友德。先是,都督郭英等出永宁,路多险阻,诸将欲深入。英曰:“破敌贵先声,攻取必自近始。舍近趋远,非策之上也。”遂以兵攻赤水河,去河二十里为营。时久雨,水暴涨,英曰:“贼恃水涨,不意吾济。”下令诸军斩木造筏,夜半济河。比晓,敌始觉,遂大惊溃,生擒阿客指蛮云南诸郡邑皆震。至是,友德自曲靖帅师循格孤山而南,直捣乌撒,元右丞实卜收兵屯赤水河拒郭英等。友德大军至,实卜遁。友德下令城乌撒,版筑方具,实卜引诸蛮复大集,友德据高冈严阵待之。诸将请战,友德故勿许,士争奋思致死。友德度其可用,下令曰:“我军深入,有进无退。彼既遁而复来,心必不一,并力与战,破之必矣。若使彼据险自固,未易克也。”遂进战。师既阵,芒部土酋帅众来援。实卜合势迎战,我师趋之。战数十合,渠长多中槊坠马死者。我师益奋,蛮众大溃,斩首三千级,获马六百匹,实卜率余众遁。遂城乌撒,得七星关以通毕节,又进至可渡河,于是东川、乌蒙、芒部诸蛮震聋,皆望风降附。

  十五年春正月辛巳朔,元威楚路平章阎乃马歹、参政列车不花等诣曹震营降。壬午,元曲靖宣慰司、行省枢密院同知怯列该、傅慰、高仁,廉访司副使孛罗海千及中庆、武定、征江三路,嵩盟、晋宁、昆阳、安宁、新兴、路南、建水七州,昆明、富民、宜良、南甸、河阳、阳宗六县达鲁花赤、答麻等官,皆诣蓝玉、沐英营降。丁亥,置贵州都指挥使司,命平凉侯费聚、汝南侯梅思祖署司事。甲午,遣使谕傅友德等曰:“比得报,知云南己克。然区画布置,尚烦计虑。前已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然去云南尚远。今必置都司于云南,以统诸军。既有土有民,又必置布政使司及府、州、县治之。其乌撒、乌蒙、东昌、芒部、建昌之地,更宜约束渠长,留兵守御,禁民勿挟兵刃。至于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亦难守也。”金朝兴兵略征江、临安、沅江、寻甸、楚雄、洱海俱下之。革宣慰司,立临安府及各府十四卫,置云南都指挥司,以都督谢熊、冯诚署司事。

  二月,置云南布政司,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命汝南侯梅思祖、平章潘原明署司事,以张紞等为参政、参议等官。闰二月,霭翠至京,赐衣帽及钞,遣还。

  蓝玉、沐英等进兵攻大理。大理城倚点苍山,西临洱海为固。土目段世闻明师且至,聚众扼下关以守。下关者,南诏皮罗阁所筑龙尾关是也,号为险要。玉等至品甸,遣定远侯,王弼以兵由洱水东趋上关,为犄角势,自率众抵下关,造攻具。夜半,遣都督胡海洋出石门,间道渡河,绕出点苍山后,攀木援崖而上,立旗帜。昧爽,大军抵关下,望之,踊跃讙噪,敌众惊乱。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没马腹,将士随之,莫敢后,遂斩关而入。山上军望见,亦下攻之。敌腹背受敌,大溃,拔其城,段世就擒。乃分兵取鹤庆,略丽江,破石门关,下金齿。于是车里、摩■、和泥、平缅等处相率降,云南悉平。

  三月,蓝玉遣兵攻拔三营万户砦,更定云南所属府五十二、州六十三、县五十四。傅友德遣使以故元威顺王之子伯伯及梁王家属三百一十八人送京师,并奏云:“云南自元世祖至今百有余年,屡经兵燹,图籍不存,兵数无从稽考,但当以今要害,量宜设卫戍守。其赋税则故元司徒平章达里麻等言:‘元末田土,多为豪右隐占。’今循元旧制,岁用不足,已督布政司覆诸卫所,以给军食。恐有不足,宜以今年所征粮,并故官院寺入官田与土官供输,盐商中纳,戍兵屯田所入,并给之。”上悉可其奏。未几,置云南盐课司以益军费。

  夏四月,乌撒、东川、芒部复叛,傅友德移檄沐英,合兵进讨。西堡蛮贼寇普定,贵州卫指挥同知顾成击败之。六月,置大渡河守御千户所,傅友德调从征千户吴中领兵守之,

  造舟以渡往来。上复遣使谕安陆侯吴复、平凉侯费聚,合征南三将军攻乌撒、乌蒙、东川、芒部、盘石、关索岭诸蛮。

  秋七月,沐英自大理还军滇池,会傅友德兵进攻乌撒,大败其众,斩首三万级,获马牛羊万计,余众遁去,复遣兵捕击,悉平之。乃以乌撒、乌蒙、芒部三府,地近四川,奏隶四川布政司。

  八月乙巳,遣使谕傅友德、沐英曰:“得报,知永昌侯驻兵建昌,大军七月二十八日己击破乌撒,次第搜捕林箐诸蛮。然此地山高道隘,慎勿轻动。人自七星关来者,又曰:‘芒部、乌撒蛮至夜举火,挈家入霭翠。’符至,可谕霭翠之民,缚送军前。其关索岭非古道,古道又在西北。可以大军蹂之,开此道以接普定,即芒部渠长可尽获,将军其熟图之。”已,复遣使谕曰:“云南士卒既艰食,不宜分屯。止于赤水、毕节、七星关各置一卫;黑张之南,瓦店之北,中置一卫。如此分守,则云南道路,往无碍矣。霭翠之地,必用十万众乃可定也。凡此者,朕所见大概耳。万里之外,岂能周知,将军便宜自处置。”

  九月,傅友德、沐英等分兵攻未服诸蛮,以指挥冯诚守云南。诸蛮见大军出,谓城守虚弱,遂相煽叛。土官杨苴尤杰黠,绐其下曰:“总兵领大军归矣,云南城可图也。”遂纠众至二十万,会于城下,合三十六营兵攻城。时城中乏食,士卒多病,仓猝闻寇至,颇以为忧。诚与指挥谢熊以孤军婴城拒守,备楼橹战具,多置强弓弩于城上。贼至,辄射之,多应弦而毙。伺贼少怠,出奇兵击之。贼不能攻,遂围城为久困计。时沐英驻师乌撒,闻之,选精骑万余来援。至曲靖,先遣人潜入城报知,为贼所得,绐之曰:“总兵官领大军三十万至矣。”贼相顾骇愕,拔营夜遁去,至安宁、罗次、邵甸、普宁、大祺、江川等处,据险树栅,欲图再举。英至,与冯诚等合兵剿捕之,斩首六万余级,生擒四千余人,诸部复定。诚,国用子也。

  十六年春二月,傅友德等遣人送故元云南右丞观音保、参政车里不花及渠长段世等一百六十人至京,各赐其家衣服。以观音保为金齿指挥使,赐姓名李观。时友德等平蒙化府、邓川州,破佛光砦,过金沙江,攻北胜府,擒其平章高生。复平丽江府、平津等州,蛮民降者数十万户。

  三月甲辰,上以云南平,命耿炳文往谕傅友德、蓝玉等班师,而副将军沐英以数万众留填之。云南麓川之外,有国曰缅;车里之外,有国曰八百媳妇,皆请内附。上复置大理指挥使司,命周能为指挥,统兵守之。

  五月,命六安侯王志、安庆侯仇成、凤翔侯张龙督兵往云南、寻甸等处,缮城池,立屯堡,安辑其人民。十七年三月,征南将军傅友德、左副将军蓝玉班师。友德平云

  南,上前后下玺书数十,悬断万里外,委曲皆中。友德奉行不敢失,因土俗,定租赋,兴学校,瘗战骨,广屯田,远迩畏悦,以是遂大定。夏四月壬午,论平云南功,进封傅友德颍国公。列侯蓝玉、仇成、王弼子孙世及。陈桓普定侯,胡海东川侯,郭英武定侯,张翼{宀隹}庆侯。将校■升有差。

  秋八月壬申,平缅宣慰使思伦发遣使献方物,上元所授宣慰司印。平缅在西南夷稍远,自大理越金齿至其地。有城郭宫室,其人皆楼居。地产象马,官民皆髡如僧,出入则乘象。自前代未尝通中国,元始遣使招谕,遂入贡。至是,大兵下金齿,与平缅壤地相接。思伦发闻之,惧,故遣使朝贡。

  冬十月乙酉,景川侯曹震奏言:“四川至建昌驿道,所经大渡河,往来之人多死于瘴疠。臣问诸父老,自眉州峨眉至建昌,有古驿道,平易可行,无瘴毒之患,而年久蔽塞,已令四川军士乘闲暇时开通其道,以温江至建昌各驿马移置峨眉新驿为便。”诏从之。

  十八年春正月,东兰州韦富乱,沐英讨平之。英在滇,仞方物,定贡额,视民数,均力役,云南民赖以安。分兵剪广西维摩余孽,通四川粮道。上喜曰:“英能如是,吾无南顾忧矣。”

  冬十二月,思伦发,率众寇景东,冯诚击之,失利,千户王升死之。十九年春二月,云南臻洞、西浦、摆金、摆榜诸蛮叛,命傅友德率师讨之。友德复移兵讨平越蛮麻哈、杨孟等,平之。

  秋九月庚申,沐英奏:“云南地广,宜置屯田,令军士开耕,以备储畜。”诏从之。二十年夏五月庚申,敕谕沐英等勿遣使往平缅,但葺垒金齿、楚雄、品甸及澜沧江中诸道,固守待之。英自楚雄至景东,每百里

  置一营,率兵屯种,以备蛮寇。已复命景川侯曹震选四川精兵驻云南寻甸,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总制云南诸军,驻定边、姚安、毕节、曲靖、越州诸处,立营屯种,候征讨。

  二十一年春正月,思伦发入寇,结砦于摩沙勒。沐英遣都指挥宁正击破之,斩首一千五百级。三月,思伦发悉其众号三十万,战象百余,复寇定边,欲报摩沙勒之役,势甚猖獗。沐英选骁骑三万,昼夜兼行,凡十五日抵贼营,隔垒而阵。遣都督冯诚先出轻骑三百挑之,贼以万人驱象三十余逆战。云南前卫指挥张因率骑卒五十余人为前锋,其渠帅跨巨象直前,我军注矢连发,矢中象左膝及胁,象仆地,渠长中矢走,追射杀之。诸军噪而前,杀贼数百人,获一象而还。英喜曰:“贼不足平也。”乃下令军中,置火铳神机箭三行,列阵中。俟象进,则前行,铳箭俱发;不退,则次行继之;又不退,则三行继之。诘旦,分军为三队,命冯诚领其前,宁正领其左,都指挥汤昭领其右,将士皆鼓勇而进。贼悉众出营,结阵以待。其渠帅把事招纲等皆乘象,象披甲,皆负战楼若栏,悬竹筒于两旁,置短槊其中,以备击刺。阵既交,群象突而前,我军击之,矢石俱发,声震山谷,象皆股栗走。指挥张因、千户张荣祖率骑士乘之,直捣其栅,遂纵火焚其寨,烟焰涨天。还,复以兵邀击之,杀伤甚众。贼党有昔刺者,亦骁勇,复率众殊死战。我左师小却,英登高望之,命左右取帅之首来。左帅遥见一人拔刀飞骑而下,率众更进。英督战益急,三军大呼而鏖。不移时,贼众大败,斩首三千级,俘万余人,生获象三十有七,余皆被矢如猬死。渠帅刁斯郎理各中百余矢,毙象背上,余贼溃,英帅师追袭之。贼连日不得食,死者相枕藉,思伦发遁去。

  夏六月,东川蛮叛,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陈桓为左、右副将军,曹震、叶升为左、右参将,率马■诸军讨之。八月壬寅,沐英遣都督宁正从傅友德讨东川。

  九月,越州土目阿资叛。阿资故种苦麻部。土师南征,沐英驻兵其地之汤池山,谕降之,至是叛。傅友德等将兵讨之,道过平彝,以其山势峭险,密迩阿资,遂迁其山民往居早上村,留神策卫千户刘成等驻兵,立栅其上,后以为平彝千户所。阿资等复帅众寇普安,烧府治,大掠。友德进击之,斩其渠满已青。

  二十二年春正月,阿资退屯普安,倚崖壁为砦。傅友德以精兵蹙之,蛮众皆缘壁攀崖,坠死者不可胜数,生擒一千三百余人,阿资遁还越州。沐英遣宁正从友德击阿资于越州,大败之,斩其党火头弄宗等五十余人。初,阿资之遁也,扬言曰:“国家有万军之勇,而我地有万山之险,岂能尽灭我辈!”英乃请置越州、马隆二卫,扼其冲要,分兵追捕之,阿资穷蹙降。甲午,曹震、叶升领兵分讨东川叛蛮,悉平之。

  冬十一月,思伦发遣把事招纲等来言,叛逆之谋,皆其下刁厮郎等为之。以象马白金入贡,愿输贡赋。百夷遂平。二十四年冬十二月,沐英以阿资叛服不常,请徙越州卫于陆凉

  镇之。阿资复叛,平羌将军何福督兵讨之。至越州,阿资援绝,降。福扼险置宁越堡。二十五年夏六月丁卯,西平侯沐英卒于云南。云南二十郡,左

  右分画,界以大江,东北曰金沙,西南曰兰沧,俱入海,幅员万里。英镇云南,简官僚,修惠政,剔奸蠹,兴学校,治水利,垦田一百一万二千亩,军食嬴足,恩威并著,教化大行,云南遂为乐土,尝入朝,赐宴奉天殿,赍黄金彩币。陛辞,上抚之曰:“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尔也。”既卒,追封黔宁昭靖王,命其子春袭封西平侯镇云南。

  二十八年春正月,阿资复叛,西平侯沐春、平羌将军何福擒斩之于越州。三十年春正月,置云南按察司。秋九月,平缅诸蛮刁干孟叛,逐宣慰使,思伦发奔诉京师。命

  西平侯沐春为征南大将军,都督何福、徐凯为左、右副将军,率云南、四川兵讨之。冬十二月乙巳,遣思伦发还云南,驻怒江。上命沐春令刁干孟归而主,母为不臣。

  三十一年春二月,刁干孟请入贡。夏五月,西平侯沐春进兵击平缅,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使人谕刁干孟,不从,乃遣左军都督何福、瞿能等将兵五千往讨之。

  福等跻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杀其渠刁名孟,斩获甚众。还兵击景罕寨,寨乘高据险,坚守不下,官军粮械俱尽,贼势益盛。福使告急于春,春率五百骑往救之,乘夜至怒江。诘旦径渡,令骑驰躏寨下,扬尘以警之。贼乘高望见尘起蔽天,不意大军卒至,惊惧,遂率众降。春乘胜复击崆峒寨,贼夜溃走。刁干孟乃遣人乞降,帝以其反复,不之许。寻春病卒,何福讨擒刁干孟,思伦发始得还,平缅悉定。

  谷应泰曰:梁王以故元宗室,裂土滇南,国亡君死,偷视蛮陲,此其势非同天水之坐大陇西,子阳之称尊白帝也。大义自裁,誓不反顾,则北地刘谌犹能殉汉,乌孙公主义不忘隋。瘗王于北寺,斩吴云于沙塘,死从余阙,生鬼危公,讨非得已,节斯烈矣。若以大命既去,新主有归,天子北门,已弃中原于敝屣,孤臣天末,难填沧海于丸泥,则子婴轵道,讵是亡秦,刘禅长安,无须思蜀。称臣归命,纳土入朝,颉利蒙留灞上,突利老死并州,我其臣仆之悲,亦明哲保身之智也。而乃犹豫两端,徘徊去就。旌旗舳舻,蔽江西上,乃始开阃平章,敛兵曲靖。不知乌撒之师,分出永宁,普定之兵,专攻曲靖,大军直捣云南,偏师还赴大理,堂陛有聚米之形,将帅成破竹之势,■中游魂,久己在太祖握中矣。仓皇闻败,六宫出走,龙衣焚于宝殿,阖门驱死滇池,鼠辈乃尔,何因倔强如是耶!或亦鲁连帝秦,愿蹈东海,田横入朝,道刎客舍之志与?

  而太祖之下云南也,运筹万里,料敌如神,山川险厄,俱似躬行,进退指挥,不爽尺寸。史称汉祖,止于百败不折,敌畏唐宗,不过身先诸将,方其雄略,瞠乎后矣。若夫曲靖之战,沐英决策,冒雾疾驱,兵临白石,宁我薄人,毋人薄我,此先轸所以克也;张帜展角,潜出敌背,此陈余所以擒也;临江结陈,退不能止,此苻融所以死也。甲高熊耳之山,马饮昆明之水,路俞万里,时才百日,耿功震祝阿,李靖风行突厥,颍川、黔宁,何多让焉。虽其后窃发时闻,不烦左顾,而军若惊飚,彼同败叶,遥传仁贵,咋舌称神,争识令公,望尘罗拜,沐氏父子所以威行万里也。

  夫武帝用事西南夷,夜郎、邛笮遂成荒服。唐复陷入吐蕃,宋乃割于西夏。元极兵威,始分桐叶。而黔宁永镇,三百年来,不独贝金象齿来自殊方,抑且金马碧鸡入参侍从,岂非春风所及,鹰眼能慈,泮水之林,鹗音速化,猗与盛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七 胡颖 徐度 杜棱 周铁武 程灵洗 沈恪 陆子隆 钱道戢 骆文牙 孙瑒 徐世谱 周敷 荀朗 周炅 鲁悉达 萧摩诃 任忠 樊毅·李延寿
  卷四十四·志第十一·柯劭忞
  卷二十四·王夫之
  第十八回 犯上兴兵一败涂地 诛叔纳妹只手瞒天·蔡东藩
  卷之七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九·祁韵士
  卷之五十四·祁韵士
  三国史记卷第七。·金富轼
  末帝本纪·薛居正
  雷德骧传·脱脱
  何实传·宋濂
  张溥传·张廷玉
  卷二百七十三·杨士奇
  卷一百二十·雍正
  李植楡·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台湾诗乘卷三·连横

    林爽文之役,用兵两载,诸将无功。高宗震怒,以大学士嘉勇侯福康安为大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帅师入台,连战皆捷,南北荡平。命于台湾府治建功臣祠,赋诗刻石,以志其事。碑高一丈有二尺,阔四尺,御书汉、满两文,上覆以亭。旁有

  • 白莲集卷三·齐己

    唐 释齐已 撰过陈陶处士旧居一室贮琴樽诗皆大雅言夜过秋竹寺醉打老僧门逺烧来篱下寒蔬簇石根闲庭除鹤迹半是杖头痕寄敬亭清越敬亭山色古庙与寺松连住此修行过春风四十年鼎尝天柱茗诗硾剡溪牋防目应思着终南北阙前湘

  • 卷四百八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李绅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为人短小精悍於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李錡辟掌书记錡抗命不为草表几见害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历中书

  • 在不知名的道旁·徐志摩

    (印度)什么无名的苦痛,悲悼的新鲜, 什么压迫,什么冤屈,什么烧烫 你体肤的伤,妇人,使你蒙着脸 在这昏夜,在这不知名的道旁, 任凭过往人停步,讶异的看你, 你只是不作声,黑绵绵的坐地? 还有蹲在你身旁悚动的一堆, 一双小黑眼闪荡着异样

  • 卷二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四·张廷玉

        马世奇 吴麟征 周凤翔 刘理顺 汪伟 吴甘来 王章 陈良谟 陈纯德 申佳允 成德 许直 金铉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祖濂,进士,桂林知府。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一年,帝遣

  • 第四十三回 立幼主高后垂帘 拜首相温公殉国·蔡东藩

      却说元丰八年正月,神宗不豫,命辅臣代祷景灵宫。及群臣分祷天地宗庙社稷,均不见效,反且加剧,辅臣等入宫问疾,就请立皇太子,并皇太后权同听政。神宗已无力答言,只略略点首罢了。查神宗本有十四子,长名佾,次名仅,三名俊,四名伸,

  • 卷五十七·宋·蒋一葵

    【高宗构】 〔徽宗第九子。母曰显仁皇后,韦氏。徽宗尝梦钱武肃王乞还两浙旧疆甚恳,且曰:“我当遣第三子居之。”觉而韦妃报诞,人以为钱鏐转世。钱王寿八十一,帝亦寿八十一。〕 高宗在潜邸,道人徐神翁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洪武三十年三月癸丑朔 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闻古之造理之士务欲助君志在行道受君之赐而民供之所以操此心固此志以待时机之来张君之德布君之仁补其不足而节有余妥苍生于市野于斯之士古至于今历代有之载之方册昭

  • 卷之九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传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袁粲传·李延寿

    袁粲字景倩,是袁洵弟弟的儿子。父亲袁濯,是扬州秀才,早死。袁粲幼年是孤儿,祖父可怜他,给他起名叫愍孙。伯伯叔叔都是当世的显要人物,而愍孙则饥寒贫困。母亲为琅笽王氏,是太尉长史王诞的女儿,从事纺织,来供给每天的花销。袁愍

  • 王廷相传·张廷玉

    王廷相,字子衡,河南仪封人。从小就有文名。考上弘治十五年(1502)榜进士后,选为庶吉士,授官兵科给事中。因回家守丧去职。正德初年,丧礼完结除丧服去到北京。刘瑾诬他有罪,贬为亳州判官,经考察转任高淳知县。后来征召回京为御

  • 卷二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十雍正二年五月上谕二十一道初二日谕户部朕惟漕运关系甚大经费本无不敷而运丁恣行不法者皆由官弁剥削所致如开兑之时粮道发给钱粮任意扣尅运丁所得十止八九而佥丁之都司监兑之通判

  •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吕思勉

    制度是随事实而变迁的。思想是事实的产物,而亦是事实之母。在某种环境之下,一定要生出某种思想。既有这种思想,一时虽未必实现,而积之久,总是要现于实的。此等情形,看魏、晋、南北朝的制度,很可明白。秦、汉时代的宰相,并非天

  • 转辞篇·邓析

    世间悲哀喜乐嗔怒忧愁,久惑于此,今转之在己。为哀在他,为悲在己。为乐在他,为喜在己。为嗔在他,为怒在己。为愁在他,为忧在己。若扶之与携,谢之与议。故之与右,诺之与己,相去千里也。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

  • 卷第十·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十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四禅处第三十三四禅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问曰。四禅有何性。答曰。五阴是性。此是禅性已种相身所有自然。说性已当说行。何以故说禅。禅有何义。为弃结故禅耶

  • 卷第十四·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七 【论】从大众围绕常随佛众之中从普贤菩萨至大自在天已来此四十一众义分为

  • 卷之二·密云圆悟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二 侍者 真启 编 西天祖师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摩竭陀国人。姓婆罗门。父号饮泽。母号香至。过去世为金师。值毗婆尸佛般涅盘。四众起塔。有贫女得金珠。恳金师为补塔中佛像金面缺处。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