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士翼原序

铣也退处相台之十祀非圣人之志不存非翼经之文不阅省已履事准古验今道虽晚闻愚有一得守之既确居之亦安已乃札记所明稍修章句发挥性道训订经史或申正理或驳陂见名曰士翼盖以辅彛典也自愧穷居拟博问而躬行犹未能云尔嘉靖甲午嘉平节崔铣仲凫序

猜你喜欢
  文公(元年~十八年)·谷梁赤
  卷六八·邱濬
  经说卷六·熊朋来
  四如讲稿卷六·黄仲元
  卷二十四·孔颖达
  卷三十六·康熙
  逢遇篇第一·王充
  离娄上·孟子
  卷四·盛世佐
  卷六十·王与之
  卷三·王昭禹
  卷二十五·王志长
  刻指月录发愿偈(有述)·瞿汝稷
  广度品第十九·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三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洪皓·唐圭璋

      皓字光弼,鄱阳人。元祐三年(1088)生。政和五年(1115)进士。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不屈,被留十五年始还。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忤秦桧,谪濠州团练副使,寻谪英州,徙袁州,卒。桧死,复官

  • 卷十六 漢紀八·司马光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盡上章困敦(庚子),凡十四年。   孝景皇帝前三年(丁亥、前一五四年)   冬,十月,梁王來朝。時上未置太子,與梁王宴飲,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詹事竇嬰引卮酒

  • 内篇 序传第三十二·刘知几

      盖作者自叙,其流出于中古乎?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迹,实基于此。降及司马相如,始以自叙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至马迁又征三闾

  • 校訂三國遺事敘、例言·一然

      校訂三國遺事敘三國遺事。繼金氏史記而作。收錄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遺聞逸事者。高麗忠烈王時。僧一然所撰也。書凡五卷。分為九門。初無序跋。冠以三國年表。所紀神異靈妙。專主崇佛弘法。論者謂荒誕不經。不足取

  • 第二十二回 攻三镇悍帅生谋 失两川权臣碎首·蔡东藩

      却说唐主养子李从珂,屡立战功,就是唐主得国,亦亏他引兵先至,才得号召各军,从珂未免自恃,与安重诲势不相下。一日重诲宴饮,彼此争夸功绩,究竟从珂是武夫,数语不合,即起座用武,欲殴重诲。幸重诲自知不敌,急忙走匿,方免老拳。越

  • 卷之一百八  後鑒錄中(明)謝蕡 撰·邓士龙

    (後鑒錄,三卷,明謝蕡撰。謝蕡,字維盛,福建福州人。正德十六年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該錄成於嘉靖二年。) 後鑒錄中 一名劉瑾,年六十歲,係陝西西安村興平縣人。原任司禮監,今降奉御。自幼淨身,景泰年間選入皇城乾清官答應。歷陞內

  • 代序四 狂狷嘲世一教主·李宗吾

    许倬云  李宗吾一生,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厚黑教主”,以为他提倡做人要“面厚心黑”,却也有人深知“厚黑学”里寓针砭于嘲讽人类社会,不论在哪一文化体系,其实都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圣哲们为我们界定了善恶是非

  • 存学编卷四·颜元

    性理评程子曰:“古人虽胎教与保傅之教,犹胜今日庠序、乡党之教。古人自幼学,耳目游处所见皆善,至长而不见异物,故易以成就。今日自少所见皆不善,才能言便习秽恶,日日铄销,更有甚天理!  既知少时缺习善之功,长时又习于秽

  • 皇言定声录卷一·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乐记曰夫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又曰乐必发之于声音不于声求乐而求之器术此羲和备数纪一衍万之学所从兴而乐因以亡攷史志引书有五声六律七始九歌而春秋论乐则又有五声六律七音九则夫五声六律世所共晓也而

  • 凯风·佚名

    --永恒的母爱亲情【原文】凯风自南①,吹彼棘心②。棘心夭夭③,母氏劬劳④。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⑤。爰有寒泉,在浚之下③。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晛睆黄鸟⑦,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注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六(疏第七余)·智周

    沙门智周撰论。庄严论许心似二现等者。按隋所译论第五云。能取.及所取此二唯心光。贪光.及信光二光无二法 释曰。求唯识人应知能取.所取此之二种唯是心光。如是贪等烦恼光.及信等善法光。如是二光亦无染.净二法。何以故。

  • 卷第五十六(第十诵之一)·佚名

    十诵律卷第五十六(第十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比丘诵佛在王舍城。语诸比丘。十种明具足戒。何等十。佛世尊自然无师得具足戒。五比丘得道即得具足戒。长老摩诃迦叶自誓即得具足戒。苏陀随顺答佛论故得具足戒

  • 卷第二十六·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六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宗说等锡上 示金庭蔡坦如居士 居士欲成办个事。於祖师门下。当发深信。速了生死。再有一法。过於此法者。无有是处。此一句话头。是换骨灵丹。

  • 白石山房逸稿·张孟兼

    明代诗文别集。张孟兼著。孟兼名丁,以字行,故其集子有的署名“张丁”。据《明史·艺文志》载,孟兼文集6卷,焦竑《国史·经籍志》所载亦同。其本久已散佚。到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能见到的张集有两种,一为五卷

  • 书史·米芾

    又名《米海岳书史》。一卷。史传。宋代米芾撰。芾(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称襄阳居士,襄阳人。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官至礼部员外郎,知淮南军。书画家,能诗文,精鉴裁。徽宗召为书画家博士。世

  • 圣济总录纂要·程林

    二十六卷。宋徽宗敕编,清程林删定。程林,字云来,休宁 (今属安徽)人。原书 《圣济总录》卷帙浩繁,久而脱佚,程林购求得到三本残卷,加以整理补充,删汰繁冗,辑成此书。与原书相比,此书更为精要、科学。原书中有些关于烹

  •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贾仲明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菩萨蛮》或《萧淑兰》。贾仲明撰。旦本。此剧虽为四折,但篇幅较短小,情节亦较简单。主要写萧淑兰热恋张世英,两寄《菩萨蛮》,始遭拒绝,终于如愿的故事。 此剧表现萧淑兰为追求书生张世英,百折不回,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