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奏议卷九

宋 赵汝愚 编

君道门

慈孝上

上英宗论谨始数事   司马光

臣愚窃惟先皇帝春秋未甚高以宗庙社稷之重昭然远览确然独断知陛下仁孝聦明可守大业擢於宗族之中建为嗣子授以天下其恩德隆厚踰於天地固非微臣所能称述今不幸奄弃万国陛下哀慕泣血以夜继昼过於礼制以至成疾中外闻者无不感泣知先皇帝能为天下得人治平之期企踵可待羣臣百姓不胜大幸今者圣体痊平初临大政四海之人拭目而视倾耳而听举措云为不可不谨易曰君子以作事谋始召诰曰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命夫为政之要在於用人赏善罚恶而已三者之得则远近翕然向风从化可以不劳而成无为而治三者之失则流闻四方莫不解体纲纪不立万事堕颓治乱之原安危之机尽在於是臣愿陛下难之谨之精心审虑如射之有的必万全取中然後可发也陛下思念先朝欲报之德奉事皇太后孝谨抚诸公主慈爱此诚仁孝之至过人远甚臣愿陛下虽天性得之复加圣心夙夜匪懈谨终如始以结亿兆之心刑四方之化则福禄流於子孙令问垂於无穷矣古者人君嗣位必踰年然後改元臣愿陛下一循典礼勿有变更於中年也三年之丧自天子达於庶人一也自汉氏以来始从权制以日易月臣愿陛下虽仰遵遗诏俯徇羣情二十七日而释服至於宫禁之中音乐游燕吉庆之事皆俟三年然後复常以尽慎终追远之义焉礼为人後者为之子故为所後服斩衰三年而为其父母齐衰不杖期为所後者之亲皆如子而为已之亲皆降一等盖以特重於大宗则宜降其小宗所以专志於所奉而不敢顾私亲也汉之宣帝自以为昭帝後终不敢加尊号於卫太子史皇孙光武起於布衣亲冒矢石以得天下自以为元帝後亦不敢加尊号於钜鹿都尉南顿君此皆徇大义明至公当时归美後世颂圣至於哀安桓灵或自旁亲入继大统皆追尊其祖父此不足为孝而适足犯义侵礼取讥当时见非後世臣愿陛下深以为监杜絶此议勿复听也凡此数者伏计陛下聦明皆素知之然臣复区区进言诚惧不幸有谄谀之臣不识大体妄有开说自求容媚陛下万一误加听从圣言一出布闻於外则足以伤陛下之义亏海内之望臣虽欲捐躯争之亦无及已是以不敢不先事而言庶几圣德纯粹全美不有秋毫之缺使一夫窃议於草莱者臣之志也轻冒宸严不胜悃欵惶悸之至【嘉佑八年四月上时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上英宗论两宫当相恃为安 司马光

臣闻天地交谓之泰天地不交谓之否天地者上下之象也施诸人事君仁而臣忠父慈而子孝兄爱而弟恭皆泰也君不仁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兄不爱弟不恭皆否也泰则上下之情通内外之志和国以之治家以之安否则上下之情塞内外之志乖国以之乱家以之危治乱安危之分不在於他在於审察否泰之端而已矣书曰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自古圣王治天下之道未有不自孝慈始者也恭惟先帝属籍之亲凡数百人独以天下之业传於圣明皇太后承顾命之际镇抚中外决定大策其恩德隆厚踰於天地何可胜言皇帝至性烝烝哀以执丧恭以致养夙夜忧劳以成疾疹其於慈孝之美可谓至矣然臣犹窃有所惧不可不过虑於万一先事而进言者臣闻金堤千里溃於蚁壤白璧之瑕易离难合况社稷之重非特金堤也骨肉之亲非特白璧也在於守之至谨执之至固全美无间然後福禄无疆也夫奸邪之人专闚上意苟有衅隙则因而乘之於是离间人君臣交鬬人父子使之上下相疾内外相疑然後得奋其诈谋以盗其大权私其重利自古以来丧国败家未有不由此者也今虽睿圣在上朝廷清明中外之臣咸怀忠良然祸福之原其来甚微举措听纳不可不谨臣愚窃惟今日之事皇帝非皇太后无以君天下皇太后非皇帝无以安天下两宫相恃犹头目之与心腹也皇帝圣体平宁之时奉事皇太后承顺顔色宜无不如礼若药石未效而定省温凊有不能周备者亦皇太后所宜容也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盖言诚信纯至表里着明而他人不能间也孟子曰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也盖言骨肉至亲止当以恩意相厚不当较锱铢之是非也臣愚伏望皇帝常思孔子之言皇太后无忘孟子之戒万一奸人欲有开说涉於离间者当立行诛戮以明示天下使咸知谗佞之徒不能欺惑圣明也方今天地鬼神羣臣百姓鸟兽草木皆恃两宫以为安若两宫懽忻於上则天地鬼神得以歆其禋祀鸟兽草木得以遂其生息况羣臣百姓孰不愿保首领以乐太平之化哉【嘉佑八年六月上时知谏院】

上慈圣皇后乞益加慈爱 司马光

臣闻圣人之德使四海之外编户之民皆辐凑而归之如孝子之奉父母其故何哉推仁爱恻怛之诚以加之也故诗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夫四海至远也编户至微也诚之至也犹可以为之父母况闺门之内血气之亲乎昔汉明帝马皇后无子明帝使养贾贵人之子炟以为太子且谓之曰人不必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后於是尽心抚育劳悴过於所生及明帝殂太子即位是为章帝章帝亦孝性纯笃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纎介之间前史载之以为美谈臣恭惟仁宗皇帝忧继嗣之不立念宗庙之至重以皇帝仁孝聦明选擢於宗室之中使承大统不幸践祚数日遽婴疾疹虽殿下抚视之慈无所不至然医工不精药石未效窃闻曏日疾势稍增举措言语不能自择左右之人一一上闻致殿下以此之故不能堪忍两宫之间微相责望羣心忧骇不寒而栗今仁宗新弃四海皇帝久疾未平天下之势危於累卵惟恃两宫和睦以自安如天覆而地载也岂可效常人之家争语言细故使有丝毫之隙以为宗庙社稷之忧哉臣是用日夜焦心陨涕侧足累息宁前死而尽言不敢幸生而塞嘿也伏以皇帝内则仁宗同堂兄之子外则殿下之外甥壻自童幼之岁殿下鞠育於宫中天下至亲何以过此又仁宗立以为皇子殿下岂可不以仁宗之故特加爱念包容其过失耶况皇帝在藩邸之时以至践祚之初孝谨温仁动由礼法此殿下所亲见而明知也苟非疾疹乱其本性安得有此过失哉夫心者神明之主也若其有疾则精爽迷乱冥然无知言语动作不自省记不识亲疎不择贵贱此乃有疾者之常不足怪也殿下聦明睿智天下之理无所不通岂可责有疾之人以无疾之礼耶今殿下虽日多忧劳徒自困苦终何所益以臣愚见莫若精择医工一二人以治皇帝之疾旬月之间察其进退有效则加之以重赏无效则威之以严刑未愈之间但当深戒左右谨於侍卫其举措语言有不合常度者皆不得以闻庶几不增殿下之忧愤殿下唯寛释圣虑和神养气以安靖国家纲纪海内俟天地垂佑圣躬痊复然後举治平之业以授之不亦美乎古之慈母有不孝之子犹能以至诚恻隐抚存爱养使之内愧知非革心为善况皇帝至孝之性禀之於天一旦疾愈清明复初其所以报答盛德岂云细哉臣之愚虑苦言尽此而已乞殿下更赐裁择【嘉佑八年十月上时知谏院】

上英宗乞益致孝谨   司马光

臣先於四月二十七日及六月二十三日皆曾上疏以陛下受仁宗皇帝之天下欲报之德当奉事皇太后孝谨抚诸公主慈爱勿使奸邪之人有所离间致两宫有隙以上贻宗庙之忧下为羣生之祸叩心沥胆极其恳恻未审臣言得达圣听或万几之繁未尝奏御也此乃成败之端安危之本不可不察臣闻汉章帝乃贾贵人之子明帝使明德马皇后母养之后尽心抚育劳悴过於所生皇帝亦孝性淳笃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纎介之间马氏三舅皆为卿校列侯贾贵人终不加尊号贾氏亲族无受宠荣者此前世美事今日所当法也诗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然则父母之恩不独以其生已也拊畜长育居其大半焉陛下自龆龀之年为皇太后所鞠育恩亦至矣又况今日为仁宗皇帝之嗣承四海之大业乎臣谓陛下宜夙兴夜寐昏定晨省亲奉甘旨承顺顔色无异於事濮王与夫人之时也近者道路之言颇异於是纷纷籍籍深可骇愕臣窃惟陛下孝恭之性着於平昔岂容一旦遽肯变更盖曏者圣体未安之时举动语言或有差失不能自省而外人讹传妄为增饰必无事实虽然此等议论岂可使天下闻之也周书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古人有言曰御寒莫如重裘弭谤莫如自修陛下疾疹未平固无如之何若既愈之後臣愚伏望陛下亲诣皇太后合克已自责以谢前失温恭朝夕侍养左右先意承志动无违礼使大孝之美纯粹光显过於未登大位之时如此则上下咸悦宗社永安今日道路妄传之言何能为损也古之至孝者虽有不慈之母犹能使之感悟驩悦回心易虑况皇太后圣善之德着闻四方自陛下有疾以来日夜泣涕祷於神祗忧劳困悴以冀陛下之安宁如耕者之望收涉者之求济陛下岂不思有以慰安之也臣不胜区区干冒以闻乞留神采择【嘉佑八年十一月上时知谏院】

上英宗乞上奉慈闱以全孝德

吕诲

臣闻置天下方乎置器者盖在君人者审乎安危之势所以有守成之难有持盈之戒者正谓是矣我太祖太宗造宋之艰难承五季之弊平诸夏以为一援生灵於涂炭安寰海於覆盂真宗以神武定二虏以文德绥万方荐功高厚着于金石仁宗在宥四十一年循持宪度何尝杀一不辜失一有罪惠泽下流有生毕遂可谓仁信之至集百年之昌期纂四圣之丕绪矣而褒豫鄂王相继不育意者天以陛下当其历数锡之休命席乎成业有以恢隆万世之基而又知先帝明哲拔陛下於公族授之以震器皇太后鞠养圣躬保护成德一旦恭宣玉几之命谋先辅弼之助陛下安步中外帖然功德为重矣恩德为厚矣陛下报之之道宜如何哉然自践祚三日之内亲决数事至明烛理人皆慰忭有望於治平矣属以圣候爽和婴仍于今窃闻所上汤剂未尝服饵太医诊脉而不敢言病内臣依违而不敢进药良以天威违拂震慴靡遑日度一日殊不知误天下之大矣且百金之子尚有倚衡之诫而万乘之贵殊无保邦之虑邪矧又闻流议腾沸谓陛下视朝之後燕适宫中言动无节嘻笑不常执丧之礼未至奉亲之道或阙以至晨昏省问旷絶者踰月亏损盛德莫大於此但外臣不知端倪果如是乃陛下重违天意不以继承为念忽先帝顾托之命轻万乘崇高之体忘圣母鞠育之恩违孝子承顔之道何以上奉宗庙率教於天下也臣重思违豫而来已逾半岁万几之事都无可否而赖皇太后处内大臣尽心中外循常理军民无怨言直以累圣恩德浃人之深尔尚恐旷日持久人心动摇变生於内将安寄处臣窃为陛下寒心也臣备员谏列既有所闻痛心疾首敢复缄默以谓圣帝明王好闻已过忠臣孝子不隐其情是以恳恳切言不避讳忌伏望宸聦循省既往不远而复起居必谨言动必思上奉慈闱克全孝德念先帝付托之重审置器安危之势知良药可以利病则勉勤服饵谓忠言可以利行则广其开纳流言自弭休声日至天下幸甚【嘉佑八年十一月上时同知谏院】

上慈圣皇后乞调治圣躬建立储副

吕 诲

臣窃以两汉而後诸侯王入继圣统者甚衆或以功或以贤或以亲或以党四者之继隆替之所系以功与亲贤者何尝不兴隆於宝绪繇党附而至者未有不基乎祸乱哀平桓灵之类是也千百载之下为之监戒今上生而敏睿天资英?先帝知其历数在躬又当近属实以亲而贤授之宝器及诞告于外讙声翕然殿下以积勲之後配德仁宗主宣阴教天下蒙福上自潜德之初殿下鞠育保护者三十年矣先皇厌代宣导遗旨掌握机柄佐佑圣嗣克安天下永我帝业丕功茂实固不待愚臣一二而谈矣上违豫而来重烦听断庶务允辑中外赖焉比闻流议喧传上疾未间言或荒忽承顔之礼时有所阙殿下几至不能容覆外臣罔测谓之然矣臣窃虑小人乘间幸两宫如是阴为交鬭以生他事殿下察其素履知其有疾故当责忠臣之辅助择太医之调理又闻上意自倦服药以致医工久无效验然病者苦其瞑眩斯亦常情诚恐奉御之人但能备礼不敢强以服饵积日之深其误不细惟殿下广乎容纳之度忌其惰慢之礼亲閲汤剂力为调治强之以严威抚之以恩爱如此人神和悦得不降佑上之起居必遂安适不然恩礼中阕慈孝两失人言不已其如天下何其如宗庙何其如先帝何三十年保育之功一朝而弃臣窃为殿下惜之臣重思疗治之法即如是言万世之计敢不为殿下陈论汉马皇后毕明帝世克全美德以至鞠养章帝劳悴过於所生母子慈爱始终无纎介之隙章帝终为贤圣之主其保助亦已明矣史册书美世远益光臣伏愿殿下循修以为法度念先帝之顾托体圣躬之忧危宫中间言不可不察方四海顒顒日期振治万几取决不可持疑虽神宇暂劳而宋祚安矣俟上躬平和还居清浄燕怡夀考岂不休哉况淮阳王及诸孙天资淳笃宜均抚育以尽爱慈继继承承本根为重储副之位安可暂虚殿下宜上承天意下顺人心谋及辅臣助成君德早议建立旁絶闚觎则庙社之福天下之幸【嘉佑八年十一月上时同知谏院】

上英宗乞奉养始终如礼  司马光

臣窃闻近日陛下圣体甚安奉事皇太后昏定晨省未尝废阙非独羣臣百姓之福乃宗庙社稷之福也陛下既为仁宗皇帝之後皇太后即陛下之母也今濮王既殁陛下平生孝养未尽之心不施之於皇太后将何所用哉臣闻君子受人一飰之恩犹不忍负之必思报荅况皇太后有莫大之德三陛下岂可斯须忘之先帝立陛下为嗣皇太后有居中之助一也及先帝晏驾之夜皇太后决定大策迎立圣明二也陛下践祚数日而得疾不省人事中外衆心惶惑失措皇太后为陛下摄理万几镇安中外以俟痊复三也有此一德者则陛下子子孙孙报之不尽况兼三德而有之陛下所以奉养之礼若有丝毫不备四海之人其谓陛下为如何天地鬼神其谓陛下为如何此不可以不留圣心也今陛下已能奉养如礼而臣复区区进言者诚欲陛下戒之谨之始终无倦外尽其恭内尽其爱使孝德日新令闻四达以叶天下之望保万世之禄而已若万一有无识小人以细末之事离间陛下母子不顾国家倾覆之忧而欲自营一身之利者愿陛下付之有司明正其罪使天下晓然皆知陛下圣明仁孝不负大恩而谗佞不能间也【治平元年三月上时知谏院】

上英宗乞谨奉养勤听断 司马光

臣累曾上言乞陛下加意奉养躬亲万几言辞澁讷未蒙采纳臣窃惟当今切务无大於此是敢不避斧钺重有敷陈至於奉亲之礼报德之义为君之职访善之道臣向来文字叙述已详不敢复烦圣听独以目前利害言之陛下诚详择焉窃以皇太后母也陛下子也皇太后母仪天下已三十年陛下新自藩邸入承大统若万一两宫有隙陛下以为谁逆谁顺谁得谁失又仁宗皇帝恩德在民藏於骨髓陛下受其大业而无以报之则何以慰天下之望若陛下上失皇太后之爱下失百姓之望则虽有大宝之位将何以自安凡人主所以保国家者以有威福之柄也故民畏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今陛下即位将近期年而朝廷政事除拜赏罚一切委之大臣未尝询访事之本末察其是非有所与夺臣恐上下之人皆以为常威福之柄寖有所移则虽有四海之业将何以自固位则不安业则不固於陛下果何所利乎陛下必以为事皇太后之礼止如是亦不失矣亲万几之务止如是亦无阙矣臣窃以为不可臣闻陛下昔在藩邸事濮王承顺顔色备尽孝道凡宫中之事濮王皆委陛下干之无不平允陛下事皇太后当一如濮王然後可视天下之政当一如宫中之事然後可况濮王之亲以恩皇太后之亲以义其奉养之谨非特有所加则无以取信也宫中之事小天下之事大其听断之勤非特有所加则无以致治也傥奉养极其谨听断极其勤则陛下仁孝之名流於万世英睿之德达於四表宗庙永安子孙蒙福於陛下有何所害而久不肯为哉凡此利害之明有如白黑取舍之易有如反掌陛下今日回意易虑犹未为晚若固守所见终无变更臣恐日月寖久衅隙愈深不可复合威权已去不可复收後虽悔之或无及已臣受国家累世大恩不敢爱死为陛下极陈社禝之计肝胆所蓄尽此而已伏望陛下少留意察之【治平元年三月上时知谏院】

上英宗乞谨奉养勤听断【系第二状】

司马光

臣近以私恳求乡便一州伏蒙圣恩令宰臣宣谕以臣曏所言事略皆施行令臣且在谏院供职未得求出臣以驽下之质生於盛明之世得备谏官为幸已大况陛下谦恭接下容受直言此乃愚臣千载一遇毕命报国之秋岂愿离去左右自弃於疎远之地诚以父母坟墓久不展省人子之心皇皇不安所以有此陈乞今忽奉圣旨宣谕如此臣惶恐惭悚无地自容夙夜循省进退维谷臣窃惟曏时所言欲陛下以事濮王之礼事皇太后又欲陛下延访羣臣躬亲政事今陛下虽奉事皇太后加於往日犹未及事濮王之时承顔顺意曲尽欢心也虽省览庶政犹未尝访问羣臣讲治乱之切务也陛下若以二者为止当如此则两宫之意无由和洽万几之务无由治辨祸乱之原尚在太平之期尚远臣虽日侍丹扆有何所益陛下若奉养之礼日增月益访求治道勤劳不倦使慈母欢忻於上百姓安乐於下则臣虽在远方犹在陛下之侧也臣闻为人子者事其亲而亲不悦不敢怨也退而自责曰我之爱不至欤爱至矣而犹不悦则曰我之礼不恭欤礼恭矣犹不悦则曰我之诚不尽欤诚既尽矣则大孝之名达於四海通於神明神明且犹助之而况人乎臣又闻为人君者视天下有一事不治以为已过有一民失所以为已忧天下已安已治矣犹复思将来之患而豫防之天下未尝无事也在人君思与不思而已矣思之则治安不思则乱危陛下傥能以此二者自勉则臣安敢废公家之急而徇私家之务乎【治平元年三月上时知谏院】

上英宗乞亲决政事而内尽子道

吕 诲

臣恭闻近日圣体平复中外均庆然万几之事未闻亲决议者谓陛下逊避有所待焉果如是恐未为顺敢不为陛下委曲而陈之且以两汉而下母后临朝者衆皆嗣君冲幼亲为辅翊并坐帘帷之下专其听断幼君既长有复辟之议今日之事有异於是先帝拔陛下於公族之中以贤且长付托之意正为今日也当陛下违豫之时非皇太后内辅则政无所寄大臣建策於国忠也然而陛下临朝御前殿百官朝罢两府大臣方至内东门是纲领柄权皆在於手陛下自未专决何所待也臣伏望宸衷感悟无以此为念唯内勤孝养率中宫尽礼则妇姑之情相接母子之爱益亲躬修政务操守威福日与近臣讲求治道事无过举体斯为顺自然皇太后慰安恩意无间燕适深宫优游清静含饴弄孙不复关政岂非皇太后之心耶臣区区罄于是矣【治平元年三月上时知谏院】宋名臣奏议卷九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七·列传第二百六·忠义二·脱脱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脱脱
  《说郛》所辑十二节·何法盛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卷二十九上·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纪昀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四·佚名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郑麟趾
  齐炀王宇文宪传·令狐德棻
  宋纪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年(丙午、466)·司马光
  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卷三十八·宋敏求
  王承祖·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三出 生离·孟称舜

    【杏花天】〔旦上〕霎时打散秦楼凤,隔行云,巫山几重。昨宵好梦无凭准,猛提起心愁意冗。凭将此日思前日,谁想佳期负后期。世上伤情无限事,琉璃易碎彩云飞。奴与申郎密订姻盟,中遭间阻。自我母亲亡后,爹爹念家下无人治理,遂许申

  • 第一折·佚名

    (正末同旦赵氏、搽旦萧娥、两俫儿上)(正末云)小生李荣祖。观为东平府都孔目。嫡亲的五口儿家属:大嫂赵氏,二嫂萧娥,他原是个中人,我替他礼案上除了名字,弃贱从良,就嫁我做个次妻。这孩儿叫做僧住,女儿叫做赛娘。今日是大嫂生

  • 卷六十七 夏录二·崔鸿

    赫连昌 赫连昌字还国一名折勃勃之第三子也凤翔元年封太原公为前将军镇潼闗后率众袭杀太子璝遂立为太子身长八尺魁岸美姿貌真兴七年秋八月勃勃死昌即伪位于永安殿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元承光[承

  •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梁启超

    “齐有侗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此太白咏史诗也。呜呼,吾于荆公见之矣!公少年尝有诗云:“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徐乾学

    宋纪一百四十【起昭阳大荒落四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一年有九月】理宗建道备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六年夏四月壬寅恭圣仁烈皇后于永茂陵金崔立以天子衮冕后服进于蘓布特又括在城金银搜索薫灌讯掠惨酷贵

  • ●卷三·毛奇龄

    〖景泰朝帝〗景皇后汪姓,顺天人,祖泉,金吾左卫指挥使,父瑛,中兵马指挥使,皆以后封故,进都督。正统十年八月,英宗选择王妃,得后而贤,册立之。十四年,英宗北狩,成阝王由监国即帝位,册为皇后。时京师新被卤,凡死事及老弱杀伤者,暴骨满

  • 二百七十四 管理淮安关务年希尧陈明接奉江宁织造曹(兆页)口传谕旨摺·佚名

    雍正五年三月初九日 内务府总管.管理淮安关务臣年希尧谨奏,为奏闻事。 臣自江西旋淮,于三月初二日前抵镇江,与江宁织造臣曹(兆页)相遇,蒙恩谕令曹(兆页)下臣俞旨。臣跪聆之下,仰见我皇上体恤微臣周详精当,虽纤微无不尽善,臣不胜感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九 宋纪十五·纪昀

    宋纪 【十五】度宗○度宗度宗皇帝讳禥父与芮嗣荣王理宗母弟也理宗在位岁久无子乃属意于帝初赐名孟启授贵州刺史厯庆远军节度使封益国公旋改 名孜进建安郡王宝佑元年立为皇子 【宋史作立为皇太子考理宗纪帝于宝佑元年

  • 史记集解卷五十·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五十楚元王世家第二十楚元王刘交者髙祖之同母【徐广曰一作父】少弟也字游髙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髙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賔客过巨嫂食【徐广曰汉书云丘嫂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羮尽栎釡賔客以故

  • 第37章 在天气很冷时脱下士兵棉衣·冯玉祥

    我从永川到内江,看这地方上的军队,这里的一旅人还算是好,我对他们讲了很多话,不外乎抗战救国的道理。这里的宪兵团长对我说,他们的宪兵近来逃走的太多了。他们的宪兵至少都是中学毕业的,他们愿意到前方作战,不愿意留在后方。

  • 卢损传·薛居正

    卢损,祖先为范阳人,近世在岭南任职。父亲卢颖,到京师游历做官。卢损少时学文,后梁开平初年,中进士,性情颇为刚强耿介,以宁静澹泊自得为乐。与任赞、刘昌素、薛钧、高总等人同一年同榜及第,而在一起时总是互相诋毁,当时人叫他们

  • 献书秦王·佚名

    【提要】 魏国在当时的地缘上处于中间地带,它的地缘特点决定了它必受到各国的保卫。充分考虑地缘因素是每一个国家施展外交活动的首要前提。 【原文】 (阙文)献书秦王曰:“昔窃闻大王之谋出事于梁,谋恐不出于计矣,愿大王

  • 卷十三下·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三下宋 魏了翁 撰僖公元年至四年【一】鲁僖闵公庶兄鲁世家僖公名申庄公之子闵公庶兄其母成风所生也惠王十八年即位是岁岁在鹑首【二】齐师救邢次聂北三传异义齐帅诸侯之师救邢次于聂北

  • 甚么是佛学·太虚

      一、佛学的本质   甲、觉者所知人生宇宙的实事真理   乙、觉者示我们从人至佛的方法 二、佛学的适应   甲 佛学与宗教及科学   乙、佛学与政治及社会   1 共和政治的人生观  

  • 观经正宗分散善义卷第四·善导

    唐沙门善导集记  从此已下次解三辈散善一门之义。就此义中即有其二。一明三福以为正因。二明九品以为正行。今言三福者。第一福即是世俗善根。曾来未闻佛法。但自行孝养仁义礼智信。故名世俗善也。第二福者此名戒善

  • 卷十八·聂先

    续指月录卷十八六祖下三十四世临济宗宁波天童密云圜悟禅师字觉初。宜兴蒋氏子。甫离襁褓。便喜兀坐。俨然若有所思者。八岁无师训。知念佛。长事耕获。偶得六祖坛经。释锄观之。始知有宗门向上事。遂快志参究。一日负

  • 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英国女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34年写的一部侦探推理小说。小说写比利时侦探波洛在乘坐从伊斯坦布尔到法国加莱横跨欧洲的东方快车时,遇到 一起谋杀案。他经过细致的调查和出色的分析推理,弄清了案情。原来5年前在美

  • 雪坡文集·姚勉

    诗文别集。宋姚勉(号雪坡)著,从子姚龙起编。五十卷。封事笺表七卷,讲义二卷,赋一卷,诗十一卷,杂文二十八卷,词一卷。篇首有方逢辰、文及翁序。传世有清佚名影宋本《姚舍人集》,藏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曾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