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玉坡奏议五巻明张原撰原字士元三原人正徳甲戌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以疏论时事谪贵州新添驿丞嘉靖元年召复故官坎坷八年其志不挫益以慷慨直谏自许如正殷通等陞职世袭疏赵云陞命疏选近习疏请逐太监萧敬二疏论锦衣卫朱宸等罪状疏寝杨伦职命疏停国戚张鹤龄等恩典疏停司礼监乞请疏论国戚张延龄等罪状疏论内宦提督织造疏论张璁桂蕚疏皆力折权幸不避祸患言人所不能言今具载集中当其赐环之初赵汉与之同科赠之以诗有碧桃雨露空千树老竹风霜见一竿句又有回来龙剑星文在迟暮提擕得共看句今载汉渐斋诗稿中观于是集原可谓不愧斯言矣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司马迁
  列传第四十九 江淹 任昉 王僧孺·李延寿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七·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六十六·佚名
  卷之九十九·佚名
  一○四六 军机大臣奏将熊赐履着《学统》原书并存目提要进呈片·佚名
  敬乡录卷二·吴师道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阿桂
  世家卷第七 高丽史七·郑麟趾
  张琼传·李百药
  迦鲁纳答思传·宋濂
  卷三十二·佚名
  甲申核真略·杨士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顾鉴中·隋树森

    顾鉴中,生平、里籍均不详。《张小山小令选·附录》录其曲。注“元顾鉴中”。 小令 【正宫】醉太平 出浴图 荡春心火烧,沐天露油浇。侍儿扶起一团娇,掩双酥凤绡。杏花浅露胭脂萼,鸡头新剥珍珠宝,海堂微

  • 卷二百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观我轩集方信孺字孚若莆田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廕补番禺县尉韩侂冑举恢复之谋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时方有和议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

  • 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脱脱

        赵挺之 张商英刘正夫 何执中 郑居中 张康国 朱谔 刘逵 林摅 管师仁 侯蒙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进士上第。熙宁建学,选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哲宗即位,赐士卒缗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

  • ◎民政一·徐天麟

    ○户口自高祖讫于孝平,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地理志,师古曰,汉之户口,当元始二年最为殷盛,故志举之以为数。)京兆尹,(元始二年,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

  • 绎史卷九十五之二·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孔门诸子言行【二】史记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闲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家语闵损鲁人少孔子五十岁以徳行著名孔子称其孝焉】说苑闵子骞兄

  • 张绪传·李延寿

    张绪字思曼,是张岱哥哥的儿子。父亲张演,是宋朝的太子中舍人。张绪少年知名,清简寡欲,他的堂伯张敷和叔父张镜、堂叔张畅都认为他很高贵奇异。张镜把他比作乐广,张敷称“与我们是同一类人”。张畅向孝武帝推荐,任用他做尚书

  • 卷十三·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十三用人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一月庚戌上谕大学士等朕惟敷政之道用人为先辟门吁俊之典由来尚矣然知人则哲自古为难朕在藩邸不与朝臣往来所以内外大小官吏

  • 陈霆锐·佚名

    陈霆锐先生小传陈先生霆锐江苏吴县人其尊人为著名学者以是先生得能传薪焉清光绪三十一年投入苏州东吴大学肄业苦行励学力攻英文研读二年乃来沪复致力于外国文学曾于中华书局任编辑者数载无何梁启超先生创办大中华杂志

  • 王晓籁·佚名

    王晓籁先生小传王先生名孝赉字晓籁别署得天浙之嵊人也生时有异征识者即许为大器童年应县试辄冠其曹有神童之目年弱冠游学海上天性豪迈不愿为文字呫哔之书生愿为实业救国之志士乃弃儒而商初经理萧山通惠公纱厂及合义和

  • 卷十六·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十六   元 刘因 撰论语十二泰伯下八章【兴于诗】只是这一心更无他説兴于诗兴此心也立于礼立此心也成于乐成此心也【僩】○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圣人做出这一件物事使学者闻之自然欢喜

  • 卷第十六·道宣

      佛德篇第三之二   谢述佛法事书启(十四首)   梁简文寺刹像等铭(十首)   梁沈约等奉阿育王寺钱启濯简文臣讳言。臣闻八国同祈。事高于法本。七区皆蕴。理备于涌泉。故牙床白伞无因不睹。金瓶宝函有缘斯出。伏

  • 心忠长老尼塔铭并叙·太虚

    祥瑞法师,丁丑同度夏庐阜,出母心忠长老行状,乞铭其塔。余再三辞,不获、因按状叙之。长老姓杜,籍扬州江都,年十九归吴氏,于二十一岁育祥师之前后,亦每持斋念佛。迨年二十五,目击劙鱼之惨,遂弃吴家,入庵专意净修。数年后,抚其子在庵

  •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太虚

      一、人生佛教之层系  第一图的七个横线,是是表示人生佛教的七个层系。这种次第含有高度和广度的意义;高度者,是以其理性的高低浅深而言,亦可说为深度。广度即以其范围而言,亦即是示其量的大小。今逐层分说于下:  甲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六·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二释四无量心开为五。第一明次第。第二释名。第三明处所。第四明修证。第五明功德。第一释四无量心。所以次四禅后者。明行人。有二种。一者世间行人。二

  • 郑板桥集·郑板桥

    清代郑燮著。分诗词卷、题画卷、书信卷、杂著卷四个部分,系作者生前编定。作者的散文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家书部分。他推崇“沉着痛快”的美学风格,认为“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并举出“《左》、《史》、《庄》、《骚

  • 修真精义杂论·司马承祯

    修真精义杂论,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撰。本书原为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之一部分,即该书九篇中的后七篇。今《正统道藏》本分出单为一书,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本书七篇目次及内容为:〈导引论〉,言行气导引之法。 〈服药论〉,言服

  • 大同纪事·韩邦奇

    明韩邦奇撰。邦奇,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朝邑人。正德进士,历吏部员外郎、山西参议、南兵部尚书。著有《苑洛集》诸书。《千顷堂书目》卷五别史类著录是书。

  • 议练民兵守淮疏·辛弃疾

    辛弃疾所写关于练兵抗金的奏疏。主要阐述抗金收复中原的主张。在奏疏中,他提出了建立和训练民兵的积极建议,认为“养兵必以民”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反侵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