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各省外海战船总略

查各省设立外海战船,丈尺不同、名色各异;要皆随江海之险、合驾驶之宜,以供巡防操演之用也。

其修造定例,康熙二十九年题准:自新造之年为始,届三年准其小修,小修后三年大修。再届三年,如船只尚堪修理,仍令再次大修;如不堪修理,该督等题明拆造。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内,钦奉上谕:『阿尔泰奏:「登州镇南汛二、五两号战船及东汛七号艍船现届拆造之年,验明船板钉锔尚属坚固,毋庸拆造;应请大修一次」等语,甚得核实办公之道。向来各省修造船只,徒循大小修及拆造例限,初不问其实在应行修造与否;在承办者利于开销,而上官亦但知岁月相符,并不悉心查勘。此皆故套相沿,于公事视同膜外,最为恶习;前此已传谕各省矣。今阿尔泰能力破流弊,加意厘正,洵可为各省法式。着将此折抄寄各该督、抚、将军等,令其一体实力查验,照此办理;毋任稍有冒滥,致滋弊窦。仍令每次具折奏闻。钦此』。自钦奉谕旨之后,各省督、抚俱于各项船只届期修造之先,实力查勘。有届应修造而勘明船只尚属坚固缓修一年者,有拆造改为大修、大修改为小修者,并有应拆造、大小修而所用工料银两较题定之数节省者;均于未经题估之先专折奏报,年底造册报部汇总开单咨送军机处查核奏闻。

至修造限期,向例小修限三个月完工,大修、拆造限四个月完工。雍正六年,九卿议定:小修展限四个月、大修拆造展限六个月完工。乾隆二十四年,复经军机大臣等议定:仍照向例办理。

其修造船只需用工料银两,有部价、协贴之分。部价系动支司库正项钱粮,协贴则在于各州县耗羡银内派拨。从前并未报部有案,自雍正十年耗羡归公之后,始行定议,将协贴银两在于耗羡项下动支。内江苏、浙江二省,不论大小修、拆造,每部价一百两量加津贴,自一百二十五两至一百八十两不等。山东省,照正价加倍动给。广东省,小修每百两加四十两、大修加六十两、拆造加八十两。福建省,小修加十、大修加九、拆造加八;又于应加津贴之外,每百两另加银三十两。惟台厂远隔重洋,一应料物运送维艰;复于应加津贴并另加三分之外,再加运费银二分。所有各省报销册籍,俱照此例开造。

至分年修造之例,先于康熙五十七年定议:各省船只届应修、造之期,该督、抚一并题明先修一半,仍留置一半在汛巡防;俟前半完工到汛,即将后半续修。工完,一并题销。嗣因各省办理不能画一,于乾隆二十四年据江南提督王进泰奏请,仍照旧例先后分修;经军机大臣议覆准行,通行有船各省一体遵照在案。

惟是前项船只,各省标营设立年久,该督、抚等有以旧船丈尺、做法与配驾情形未能合宜,因拆造之时将长阔丈尺稍为更变,而名色、号数仍照从前编定者;有因配驾不同,将丈尺、做法、名色、号数从新更正者;又有原系分隶各营,而现在归并一处,并将此处船只改隶他营者;亦有船身丈尺较前稍增,所用银两按数扣算数目过多者;并有丈尺较前减少而声明成造坚固,兼之时价昂贵用价较前加增者:变更不一,斯章程难定。当于乾隆十三年,经工部奏请通行各省督、抚,将旧有各项船只以及续行改造船只,一体详查;按照船身丈尺、做法、需用工料价值,酌定成规,送部查核。嗣于乾隆二十六年二月内,吏部等部会议:贵州巡抚周人骥条奏,将有关成例案件,督率司员详细检查;如有应行增入之条,一并汇齐奏明,颁行各省一体遵循等因。随于本年七月内,于奏请纂辑各省物料价值则例案内,并请将战船成规详查更定。嗣于乾隆三十三年钦奉谕旨,令将应裁、应改之处,悉心筹议。随经奏明,将物料价值则例先行赶办,缮册进呈。其各省战船,行令各督、抚详查核议奏报到部,再行编缉成书,颁行各省遵照办理。

再查盛京金州水师旅顺营设有战船六只,例系浙、闽二省分造驾送。凡届大小修之期,所需物料、匠役由该将军核明银数,行文该二省办解拨送。其大小修年限,先于雍正五年议定:照内河战船办理。嗣于雍正十二年,据该将军以前项船只风涛冲击,易于朽坏,题准照外海战船之例办理。除工料银两按例造报外,并无外加津贴银两。合并声注。

福建省外海战船总略

查福建省额设外海战船三百二只,有赶缯、双篷艍哨等名目不同,丈尺亦异。就其各船长宽丈尺相若者分别列则,计赶缯船分为十八则、双篷艍哨各船分为十则,于福、泉、漳、台四厂并闽安协督标水师营分造;节经裁改赶僧船第十五则、第十八则,双篷艍哨等船第一则、第二则、第四则、第五则裁改无存。现存赶缯船十六则,计一百四十一只;双篷艍哨等船六则,计一百十七只;又有杉板头哨船八只甫经改造,未归入则:共大小□船二百六十六只。原送成规册内所用工料,俱以木植名色相同,汇款开列;并不按依造船应用各项料件名目次第分晰开载,亦不按依船身丈尺核用料物,并有同一料物名目所用匠工前后多寡互异之处,均难查核。今将各则船只,按依修、造用料,次第逐款开注;按料计工,分别厘定。所需料工银两有应行增减者,分晰核明,于逐款项下开注,以备考核。

所有各船名目、营分、号数,开列于后:

福建省外海赶缯船十六则

第一则船五只:水师提标后营「清」字八号,澎湖协标左营「绥」字十号,台湾协标右营「澄」字八号、「澄」字十号,淡水营「波」字四号。

第二则船二只:淡水营「波」字二号,澎湖协标右营「宁」字十号。

第三则船四只:台湾协标右营「澄」字九号,海坛镇标左营「永」字八号、十号,南澳镇标左营「南」字九号。

第四则船九只:澎湖协标右营「宁」字八号、九号,澎湖协标左营「绥」字八号,九号,台湾协标左营「定」字十号,台湾协标中营「平」字十号,南澳镇标左营「南」字八号,水师提标左营「国」字四号,海坛镇标右营「固」字十号。

第五则船十四只:水师提标左营「国」字七号,水师提标前营「年」字八号,台湾协标左营「定」字九号,澎湖协标左营「绥」字七号,澎湖协标右营「宁」字六号、七号,台湾协标右营「澄」字七号,铜山营「纪」字七号、八号,南澳镇标左营「南」字七号,闽安协标左营「安」字八号,闽安协标右营「澜」字八号,海坛镇标右营「固」字九号、十二号。

第六则船八只:铜山营「纪」字六号,水师提标左营「国」字三号、五号,水师提标中营「海」字五号,水师提标右营「万」字三号,海坛镇标左营「永」字九号,海坛镇标右营「固」字十一号,闽安协标右营「澜」字七号。

第七则船三只:水师提标中营「海」字七号、八号,水师提标后营「清」字五号。

第八则船七只:水师提标右营「万」字七号,水师提标前营「年」字六号,海坛镇标右营「固」字八号,金门镇标右营「汤」字三号,台湾协标中营「平」字七号,台湾协标左营「定」字五号,澎湖协标左营「绥」字六号。

第九则船二只:台湾协标中营「平」字五号、六号。

第十则船五十七只:台湾协标中营「平」字三号、四号,台湾协标左营「定」字三号、四号、六号,台湾协标右营「澄」字四号、五号,水师提标中营「海」字三号、四号、六号,水师提标右营「万」字四号、五号、六号,水师提标前营「年」字三号、四号、五号,水师提标后营「清」字三号、四号、六号、七号,金门镇标左营「金」字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八号,金门镇标右营「汤」字一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八号,澎湖协标左营「绥」字三号、四号、五号,澎湖协标右营「宁」字三号、四号,海坛镇标左营「永」字一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海坛镇标右营「固」字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闽安协标右营「澜」字四号、五号,闽安协标左营「安」字七号,水师旗营「为」字三号、四号,烽火营「庆」字六号,南澳镇标左营「南」字三号、□号,铜山营「纪」字四号。

第十一则船六只:水师提标左营「国」字二号,水师提标后营「清」字二号,南澳镇标左营「南」字五号,澎湖协标右营「宁」字五号,台湾协标中营「平」字九号,台湾协标右营「澄」字六号。

第十二则船六只:水师提标后营「清」字一号,水师提标左营「国」字一号,水师提标前营「年」字二号,铜山营「纪」字五号,闽安协标左营「安」字六号,台湾协标右营「澄」字三号。

第十三则船三只:闽安协标右营「澜」字六号,烽火营「庆」字八号,台湾协标左营「定」字二号。

第十四则船三只:台湾协标右营「澄」字二号,烽火营「庆」字五号,闽安协标左营「安」字二号。

第十六则船三只:台湾协标中营「平」字一号,台湾协标右营「澄」字一号,水师提标前营「年」字一号。

第十七则船九只:台湾协标左营「定」字一号,台湾协标中营「平」字二号,澎湖协标左营「绥」字一号、二号,澎湖协标右营「宁」字一号、二号,闽安协标左营「安」字四号,烽火营「庆」字一号,铜山营「纪」字二号。

外海双篷艍哨各船六则

第三则船二只:台湾协标中营「波」字七号,水师提标右营「万」字十二号。

第六则船十四只:金门镇标右营「汤」字十二号、十四号,水师提标左营「国」字十四号,南澳镇标左营「南」字十号、十五号,闽安协标左营「安」字十二号、十三号、十四号,闽安协标右营「澜」字十三号、十四号,督标水师营「靖」字一号、二号、三号、四号。

第七则船十四只:闽安协标右营「澜」字十二号,水师提标左营「国」字九号、十一号,水师提标右营「万」字十四号,水师提标后营「清」字九号、十号、十二号,水师提标前营「年」字十号,南澳镇标左营「南」字十一号、十四号,澎湖协标左营「绥」字十二号、十三号,烽火营「庆」字十号、十一号。

第八则船二十六只:水师提标中营「海」字九号、十号、十一号、十二号,水师提标左营「国」字十号,水师提标前营「年」字十二号、十三号,水师提标右营「万」字十一号,闽安协标左营「安」字十号、十一号,闽安协标右营「澜」字九号、十号、十一号,铜山营「纪」字十二号,烽火营「庆」字九号,海坛镇标左营「永」字十五号、十六号、十七号、十八号、十九号,海坛镇标右营「固」字十六号、十八号、十九号,台湾协标右营「澄」字十二号、十三号,澎湖协标右营「宁」字十二号。

第九则船二十只:铜山营「纪」字十一号、十三号、十四号,水师提标左营「国」字十二号,水师提标右营「万」字九号,金门镇标右营「汤」字十一号、十六号,金门镇标左营「金」字十二号、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台湾协标中营「平」字十三号,澎湖协标右营「宁」字十一号,澎湖协标右营「绥」字十八号,澎湖协标左营「绥」字十一号、十四号、十六号,海坛镇标右营「固」字十三号,烽火营「庆」字十三号。

第十则船四十一只:水师提标中营「海」字一号,水师提标右营「万」字一号、十号,水师提标前营「年」字九号,闽安协标左营「安」字一号、三号、九号,闽安协标右营「澜」字二号、三号,海坛镇标左营「永」字二号、三号、十三号,烽火营「庆」字二号、三号、四号、七号,台湾协标右营「澄」字十一号、十五号,台湾协标左营「定」字十三号、十四号、十六号,台湾协标中营「平」字十一号、十二号,澎湖协标左营「绥」字十五号、十七号,澎湖协标右营「宁」字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金门镇标右营「汤」字二号、九号、十号、十五号,金门镇标左营「金」字一号、十号、十一号,海坛镇标右营「固」字一号、二号,南澳镇标左营「南」字一号,铜山营「纪」字一号、三号、九号。

不入则

台协中、左、右三营「利」字号杉板头哨船八只。

以上各则船只,长、宽丈尺略有参差。查原送成规并节次准销成案所开工料,均属相同;今俱按则分别订定。届应拆造之年,按照各则一律造报。

又造送奉天金州水师营赶缯船三只。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司马迁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陈寿
  卷九 善谋上第九·刘向
  卷十九·朱熹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一·佚名
  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陈寿
  王献之传·房玄龄
  宗测传·萧子显
  刘延明传·李延寿
  卷一百八·宋敏求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徐冠南·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去非·唐圭璋

      宋人名或字以“去非”称者甚多。陈与义字去非。“全”有冯去非。诗渊有“宋实斋王去非”;其第十二册又有题紫霞洲之宋人“去非”。本辑又有徐去非。不知孰是。   满庭芳   龙角辉春,蛾春惊晓,梦阑金翠屏开。异芬

  • ●第二十一出 遣媒·孟称舜

    〔末院子持包袱上〕受命华堂上,投身驿路中。自家院子,受老员外的命,因为三官人到眉州舅爷家,将次半载,着我持书接他回来。一路奔驰,天色又早晚了。【一封罗】天涯子未旋,寄音书,忙向前。涉水登山日渐晚,摇曳旗亭酒望悬。群群飞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正统十三年二月丁巳朔释奠先师孔子遣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陈循行礼 敕谕哈密忠顺王倒瓦答失里及管事大头目人等曰昔我 皇曾祖君临大位尔祖之叔安克帖木儿首先率义来朝特封忠顺王锡以金印命管治哈密人民保御边境其后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万历七年正月丁未朔上御皇极殿百官行庆贺礼○辅臣张居正题今月恭遇元旦仰惟 圣母 皇上履端纳祐茂衍 宸禧臣忝首臣欣庆之私万倍恒品缘奉有前旨不敢随朝行礼谨于会极门叩头称贺<婠勶-釒>入报闻特赐烧割酒饭又赐三辅臣

  • 第六章 官制·吕思勉

    官制是政治制度中最繁复的一门。(一)历代设官既多,(二)而又时有变迁。(三)他的变迁又不是审察事实和制度不合而条理系统地改正的,而是听其迁流之所至。于是有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亦有有其实而无其名的。名实既不相符,循其名遂不

  • 卷二十六·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六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齐楚争盟表五霸之中仲尼独许齐桓然论者谓自桓伯而天下遂不复知有王吾谓春秋之世之趋于伯非自桓始也桓八年楚已合诸侯于沈鹿矣十一年屈瑕盟

  • 萧琮传·魏徵

    萧琮字温文,生性宽仁,待人大度,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学识渊博。 又善骑马又会射箭,令人伏在地上举起贴子,萧琮飞马而射,能十发十中,举贴的人也不害怕。 萧琮起初被封为东陽王,不久立为梁国太子。 到继承帝位时,隋文帝给萧琮玺书说:

  • 卷之六十八  蓬軒類記一(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蓬軒類記,四卷,未著撰人姓氏。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作「吳中黃暐日昇」撰,並載王鏊序一篇,誤。黃暐所撰為蓬牕類記,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四已著錄。朱本所載王序,即蓬牕類記序文,僅將「牕」字改作「軒」。又,北京圖書館所

  • 谓秦王·佚名

    【提要】 战国时代还没有受到君臣纲常的禁锢,所以君臣之间信息传播非常透明,大臣对君主的缺点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高层的决策非常的民主,广开言路、对最高层的言论监督可谓非常有力和有效,正因为对最高决策层的

  • 卷六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六十六雍正六年二月上谕三十五道初三日礼部题明朝鲜国补进贡物奉上谕朝鲜年贡之例每年贡米百石朕念该国路程遥远运送匪易着减去稻米三十石江米三十石每年进贡江米四十石便足供祭祀之

  • 蔡德高·周诒春

    蔡德高 字广田。年四十九岁。生于湖北广济。已婚。子四女三。初学于九江南伟烈大学。及山东登州文会馆。光緖二十七年。自费游美。入查理斯学校。习普通文科。光緖三十一年回国。任九江南伟烈大学教员。民国四年。任

  • 春秋集解卷七·苏辙

    宋 苏辙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遂之不氏因前也曰妇有姑之辞也或称妇姜或称妇姜氏文有详略非义之所在也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文十二年秦晋战于河曲秦人夜戒晋

  • 如幻品第二十九·佚名

    尔时诸天子意念。我等当云何从须菩提听受其教。尊者须菩提知诸天子意所念。语诸天子言:今诸会者观听我所说当如幻化人。所听受亦无所受。亦无所见亦不作证。诸天子言:云何须菩提众生为如幻化耶。来会者亦如幻化耶。须菩

  • 卷第四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三如前所辩六随眠中。由行有殊见分为五。名先已列。自体如何。颂曰。我我所断常  拨无劣谓胜非因道妄谓  是五见自体论曰。由因教力有诸

  • 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四家语录卷三)·百丈怀海

    百丈广录卷三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师云。你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

  • 卷之三十二·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三十二 诸方略纪(下) 大清(天下一统都顺天)。 世祖章皇帝(平定天下在位一十八年)。 甲申顺治元年。 冬十月能仁储和尚开堂国清。储入台。深入东掖山。三年迹不出。天台邑宰文可纪。请住国清景德寺。众恳

  • 梦粱录·吴自牧

    笔记。宋末元初吴自牧撰。二十卷。自牧,钱塘(今杭州市)人。因“缅怀往事,殆犹梦也”,故名曰《梦粱录》。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成书。在其前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此为合璧之作。所记部分材料源于淳祐、咸淳《临安志》,大

  • 春明梦余录·孙承泽

    七十卷。明清之际孙承泽 (详见《尚书集注》)撰。是编属杂记,所记只限于明代北京。分四个层次,首记建置、形胜、城池、畿甸;次记城防、宫阙、坛庙;再记官署;终记名迹、寺庙、石刻、岩麓、川渠、陵园共计十四门,但叙述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