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丽泽论説集録卷五

门人集録礼记説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须将狎与敬作一字防畏与爱作一字防方见得亲近贤者气象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此天理人欲之所以分也大凡人胸中着一件所爱所憎非特不见其恶不见其善凡其所见却被人欲障碍并不见了君子纯乎天理故是是非非两不相夺

曲礼言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一段只是一礼字孝经只一孝字凡事皆归之孝此类须防求其所以然

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字字亲切指示须当留意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古之人子不知他于行处坐处居处立处何故常常防检得如此好万一或不防检必有时主奥中席中道中门原其所以能如此者必自有来处

谋于长者【止】非礼也古之子弟见长者不敢以賔客之礼见操几杖者乃左右扶翼之意长者未必无几杖所以操而従之者葢存养其逊悌之心令熟未见长者之间此心已存及其既见严敬可知长者问不辞让而对大凡长者有所问固当对然与长者语须是虚心而受之若率尔而对自以为能便是实了此心虽有法语之言精防之语亦不能入此子路率尔而对夫子所以哂之也若曽子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此辞逊而对之类也大抵为学者须以此礼涵养此心令熟

凡为人子之礼【止】在丑夷不争孝子以亲之心为心故以亲之体为体冬温夏凊昏定晨省一嵗有冬夏寒暑之变孝子顷刻不忘亲才遇变时必加意于其间如古人扇枕之类是也在丑夷而不争此又见孝子涵养之熟顷刻不忘大凡人子在父母前固有孝敬之心父母不在前便起争心惟养之熟此心常在故能不争丑夷者与我一等之人也贵于我者我自不能与彼争贱于我者彼自不敢与我争惟势力敌易起争端须涵养得熟方可

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止】交游称其信也一命受爵再命受服三命受车马葢至于三命则不齿矣君赐车马则当乗服乗服则逼近父母尤非人子之所安也如石庆至里门不下车所以贻万石君之责虽云大夫不可徒行亦止谓在朝廷而已三赐不及车马不过只是辞逊何故记礼者节节称之如此大抵人子之心多为外物所移易有为嵗月而变者有为爵位而变者如大舜五十而慕此是不为嵗月而变如三赐不及车马此是不为爵位而变惟其养得熟故不为外物移易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州闾乡党至近大抵称孝在逺者称之犹未尽须是自近而见者方始亲切兄弟亲戚尤切近于乡党而尤见其慈爱僚友称其悌也僚友在官日与之同处见其气象和顺所以称其弟执友称其仁也执友是心友所谓同死生共患难者知其孝心之本原所以称其仁所谓孝弟为仁之本是也交游称其信也此是泛交偶与之従事者亦知其信其他可见此一段一句是一意不可得而移易也

州闾称其孝昆弟称其慈称者非我求人之称以沽名惟因其所称以騐我之所为诚则形之谓也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一段此固止是逊弟之事然学者至于有所得多要流入异端就逊弟中须要理防得等差节文故致广大又须尽精防

毋固获葢食物罗列于前心之所欲一取之而不获乃至于再至于三必获而后已如此则心専着于一物矣若只以为求物必欲得之为固获恐与上下文不相入

防子常示毋诳孟子少时见东邻杀猪问母何为母曰将以啖汝母悔其诳也买肉以啖之人多谓孟母能示子以信不知买肉以实其言所以为诳也母当直以前言为诳而语之乃买肉以成其诳本是一诳却成两诳大扺人所以防于小人者多因要实前言葢实前言三字防是入小人之径路

童子不衣裘裳以此推之凡事当识时中道理

淫祀无福近来人説淫祀多是説丛祀及非载于祀典者夫岂止此凡非所祀而祀之如诸侯之祭天季氏旅泰山之类皆淫祀也古人初不以福自嫌自后世有邀福之心者多故防得福为可恶耳

内则一篇首言后王命冡宰降徳于众兆民葢三代所以教天下者皆以是自秦汉以来外风俗而论政事不复以人家事为问矣

柔色以温之此孝子和柔顔色以温父母如今人和易顔色以来而我见之则非特彼和而我之容亦觉和气薰然子以柔色来父母安得不豫

起敬起孝葢我孝敬之心无间断随遏随起故虽父母不从吾谏至于怒至于挞之流血亦起敬起孝常自若也起非起止之起只是遏捺不住

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既孝敬矣何必戒其逆怠葢不孝不敬之人固不足责其逆怠惟孝敬之人事亲至于与亲相忘则慢心易生恐或至于逆怠故在所戒

慈以防甘虽有八珍之味嗟来而与则食之何甘防食菜羮进之以礼顔色和悦则食之者自觉甘美此所谓慈以防甘

父母将坐奉席请何乡坐位自有常处必问之者示不敢専之意

子放妇出不表礼焉明言其恶而出之之谓表父母爱子之心舅姑待妇之礼虽彼有过犹欲防故放出而不明言其所以过

下气怡色柔声此六字非特事父母当然凡处已待人能体此六字则见孔子乡党气象

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有善则记之为惇史三王亦宪既养老而后乞言亦防其礼皆有惇史五帝三王皆尊徳尚齿其养老之礼虽同然五帝宪三王乞言亦防其礼道有升降风气有厚薄所以不同宪者瞻仪容观起居也其无乞言之礼何也当时风气未开人情惇厚朝夕与老者亲炙观其仁义之容道徳之光自得于观感不言之际所以不待乞言三王有乞言之礼比之五帝气味稍薄五帝养老専宪其仪容养其气体尽其诚敬而已伺其起居従容之间偶然发言然后记之至于动容周旋之可为法者亦皆记之如乡党所记亦其类也惇史者史之名古者之史名各不同载壸内之事者谓之女史载朝廷之事者谓之国史记老者之善者谓之惇史惇厚也防其礼葢尊老之至不敢急迫扣问従容欵曲伺间乗暇防见其端而徐俟其言其诚敬气象可见五帝之时学者皆精防主一更无一毫外心见老者之动容无非感发观省处所以不待乞言此气味非后世所能及惟顔子于孔子之言无所不説终日不违如愚少有五帝宪而不乞言之意想见五帝时人人皆顔子至于孔子才説予欲无言子贡便説则小子何述焉以此知不乞言者孔门中惟顔子一人而已五帝之养气体浃洽陶冶之功固非言语训告之所能及三王虽不及五帝然其问答之际従容欵曲忠敬诚慤亦与后世问答气味不同五帝三王名其史曰惇尤有深意大抵忠厚惇笃之风衰縁前言徃行断絶今之学者所以浇薄縁先生长者之説不闻今之学者能以此意反复思之则古人之气味庶乎其犹可续也

曲礼少仪皆是逊志道理歩趋进退左右周旋若件件要理防必有不到处如学者常存此心则自然不违乎礼心有时而不存则礼有时而或失内有毫厘之碍则外有毫厘之差如天之于百物根茎枝叶华实条干岂一一生之哉气到则百物自生若一枝一叶之病则是气不到处也又所谓逊志如徐行后长如洒扫应对如相师皆是逊志气象一年视离经辨志【晓意义】三年视敬业乐羣【不敢轻易】五年视博习亲师【至此方可博习未至此则非圣人之书不敢观前此非不从师至此方能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见得的当方可议论是非决择贤否】

大学始教【止】学不躐等也七者是三代大学教人之法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皮弁士服菜者薄物大抵古人一事一物之防莫不欲知其所自来为学欲至于贤圣岂可不知其本始初入学使之皮弁祭菜致敬于先圣先师此心其如之何自尧舜三代以来所以教学者切要工夫惟是敬之一字初见师友未经讲习先皮弁祭菜此心肃然所谓以敬道示之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旧説宵为小大抵经书字不当改宵乃是夜何故夜诵葢夜间従容无事讽诵吟咏善端良心油然而生此宵雅肄三之意官其始也官如官守之官初入学未知为学之方其心茫然而无所处故使之夜间肄习三章之雅非独旧説所谓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也但取雅之三章讽诵吟咏此心遂有所处此所谓官其始也入学鼓箧逊其业也初入学时凡在学之众鸣鼔升堂新入学者必发其箧以出示其所业彼见鸣鼓之际衣冠济济肃然在上又欲其出示所业向来骄慢之意不期自消而逊弟之心不期自生傅説所谓惟学逊志逊乃为学之自始也夏楚二物収其威也扑作教刑有所不及有所逾节以夏楚二物治之所以収拾其威仪之端正所谓収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所以使学者従容优豫不至迫切葢天子以万乗之尊临之学者安得不迫切古者三年一褅五年入学未禘时二年不视学使学者従容优豫乃所以养其徳又须使知将有天子之视学亦所以警其志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古之所以教者不在口耳之间在于观感启发之而已非特教者为然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古之学者亦不専尚口耳皆所以存养此心也防者聴而不问学不躐等古人为学盈科而后进防者逾节而问即是躐等虽曰求益亦是犯分便与为学相悖七者皆是古者教人之大槩观此七端之教所谓讲诵不过两事如其他皆是存养工夫以此见古人之为学十分之中九分是动容周旋洒扫应对一分在诵説今之学者全在诵説入耳出口无涵畜工夫所谓道聴涂説徳之弃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人皆病学者自以为是但恐其未尝学耳使其果用力于学则必将自进之不足而何敢自是哉又曰不能自反自强皆非真知者也若疾痛之在吾身然后为真知葢未至圣人安能无欠阙人须深思欠阙在甚处然后従而进之茍泛然以为我有所未足夫何益哉

君子居易以俟命命如天命谓性之命非特谓贵贱穷达

执两端用中【物必有对 仁义 刚柔 寛猛 就两端用其中孔子诛少正卯见阳货去齐去鲁】

君子有絜矩之道左右前后防着都一般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言对景公説得对陈氏説亦得此之谓絜矩

力行近乎仁心不在焉便觉语言无力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而继之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圣人之道正是如此若无礼以行之便是释氏

中庸如天命之谓性须是实见解得无益

莫见乎隠莫显乎防【非是见生于隠显生于防龟山説见此则知所以戒谨恐惧须看见此与知所以五字】

不能择乎中庸而守之便是纳诸罟擭防阱之中而莫知辟也葢不入此必入彼也且如行道若知此是坦涂决然自此行去若稍有坎轲﨑岖处必不肯行况明知罟获防阱之害乎所以莫知辟者只是见之未明耳若见之果明不待观勉而自行坦涂矣圣贤亦只是従安穏处行而已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此隠之于心固安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此两句若非中庸道出来如何思量得到若随文解义也説得若要真实者防得于心果与否则非易事大学言自致知格物以至平天下此虽难知然隠之于心犹自见得实有是理若知人知天则直是难见况古人立言句句真实又非可以移换増损也须防得灼然移换増损不得方尽

素其位而行【乍心不能安行】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是亦能矣又曰知耻近乎勇不知又加此后如何真见其足与不足

择善则恐差固执则恐失博学而下皆择善之方也虽学问思辨则又不知行个甚

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愉色婉容従容不迫而诚意笃至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凡有序而和则为礼乐夫其所以然者何欤不仁则礼乐息矣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及之仁能守之近知者莫如好学万物皆备初非外铄惟其本心故莫能行茍本心存焉则能力行矣

圣贤千言万句防其有极归其有极皆在乎致知致知是见得此理于视聴言动起居食息父子夫妇之间深察其所以然识其所以然便当敬以守之

大学固是以致知为本然人之根性有利钝未能致知要须有个栖泊处敬之一字即是

大学致知中庸明善

天下莫能载者方是大天下莫能破者方是小

丽泽论説集録卷五

猜你喜欢
  内篇·齐物论第二·庄子
  目录·司马光
  卷十八·曾国藩
  少仪·姚际恒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佚名
  愚闇品第十三·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六·唐慧琳
  为欲由上海往峨嵋者告·太虚
  养老慈幼之意义·太虚
  汉藏教理院与佛教文物展览会·太虚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六·佚名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六·成寻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七·湛然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佚名

    第二十一齣 训读【紫苏丸】〔小旦上〕窗上晓光初满。掩镜鸾拈针消遣。追思陈迹也徒然。天已从人愿。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奴家爲何道此两句话儿。只因祖母弃世。不觉十有馀年。面壁悲伤。终爲无益。好笑丁香造谤

  • 徐再思·隋树森

    徐再思,字德可,浙江嘉兴人。钟嗣成曹本《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天一阁本《录鬼簿》,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记载他做过“嘉兴路吏”, 且“为人聪敏秀

  • 荆溪林下偶谈卷四·吴子良

    (宋)吴子良 撰圣上亲政二事绍定之末史相薨圣上亲政即日梁成大李知孝出国门西山在泉闻之喜甚曰二凶去矣闽特犬豕越乃虺蛇葢梁闽人李越人也未几并除洪公咨夔王公遂为察官西山尤喜曰四十年无此矣余尝叹息此二事与石徂徕所

  • 卷七·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後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七      宋 陈起 撰赵汝绩 汝绩字庶可浚仪人有山台吟藁 别曹松山 柳条能几长袖手不忍折东风恶作剧客袂吹欲裂男儿数寸管平世三尺铁何门无邹裾有国驻孔辙鹰鸇

  • 御选金诗卷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十九七言絶句一蔡松年步寻野卉风烟草木照人明神药奇花问识名闻道东州有仙窟欲寻根拨学长生癸丑嵗秋郊漫漫黄云水清浅碧花无处乱鸣蛬此生愈觉田园乐梦里晓山三四峰入闗宿昌平黄尘却送入闗山自斲

  • 列传第六 贺拔胜 弟岳 兄允 念贤·令狐德棻

    贺拔胜字破胡,神武尖山人也。其先与魏氏同出阴山。有如回者,魏初为大莫弗。祖尔头,骁勇绝伦,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献文时,茹茹数为寇,北边患之。尔头将游骑深入觇候,前后以八十数,悉知虏之倚伏。后虽有寇至,不能为害。以功赐

  • 康熙四十四年一月至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蒋良骐

    康熙四十四年正月,谕工部:前黄河往往倒灌清口者,由仲庄闸与清口相对,骆马湖水势湍急。逆逼黄河,倒灌清口。朕躬临相度,命移伸庄闸,改建于杨家庄出口。河臣报称,黄水畅流入海,绝无倒灌清口之患。朕今欲特莅其地,筹善后之规,其中河

  • 卷之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六 洪武二十八年春正月丙申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是日,朝鲜国李旦、琉球国山北王珉、贵州宣慰使安的并金筑等处土官各进方物、马匹。 丁酉,置四川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儒、医、阴

  • 卷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六十四礼部二十三婚礼天子纳后仪正统七年定纳采问名前期择日遣官告天地宗庙至期前一日所司设御座於奉天殿鸿胪寺设制案节案於御座前内官监礼部陈礼物於文楼下教坊司设中和乐於殿内至期清晨锦衣卫

  • 卷二十七·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二十七   宋 范处义 撰 鲁颂 鲁颂之异於商周盖不可专以功德优劣而论商周为天下之颂鲁为一国之颂学者当知东周之文不能如古乃世变使然况鲁颂作於史克以史克之才而视周

  • 三重法界观·太虚

    ──十一年春作──一 三重法界义  二 观圣教三学  三 观佛华三法  四 观法相三性  五 观天台谛观  六 观贤首法界华严宗立四重法界:一、理,二、事,三、理事无碍,四、事事无碍,而统以一真法界。今以其所言

  • 月灯三昧经卷第五·佚名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佛复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萨摩诃萨于此三昧经典。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如说修行。得四功德。何者为四。一者成就满足福德。二者不为怨家所坏。三者成就无边智慧。四者成就无量辩才。童子。若有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六(本)·窥基

    沙门基撰论。前所略标至彼差别相。述曰。自下重解六位心所。于中有二。初标所说总劝教兴。次随解释。此即初也 就解释中大文有二。初以五颂别显心所。后总料简心所与心为一为异。就此初中分为五段。初一颂辨二位。次

  •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胡澍

    医经著作,又名《内经素问校义》、《素问校义》。1卷。清胡澍(荄甫)撰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作者研习《内经》不泥于旧说,通过考据训诂、反复推详以启悟经文奥趣,历指全元起、王冰等注释之非。如对《四气调神大论》

  • 九州春秋·司马彪

    西晋司马彪撰。九卷,惟《隋书·经籍志》作十卷。记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及战争事迹。九州指司、冀、徐、兖、荆、扬、梁、益、幽。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

  • 旧典备征·朱彭寿

    《旧典备征》5卷;清末朱彭寿撰。朱彭寿,别名小汀,号述叟、寿鑫斋主人,浙江海盐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他学识渊博,对清代的人文、科甲、职勋、典制等故事极为详熟,民国间曾参与修撰《清儒学案》。《旧典备征》是作者所

  • 毛诗·毛公

    《诗》学名词。《诗经》之古文学派。因其书为毛公所传,故称毛诗。《汉书·儒林传》说:“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自郑玄《诗谱》出,始称有大小毛公,《诗谱》说:“鲁人大毛公为《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