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六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三

经籍考

史【杂史】

【臣】等谨案杂史之名肇於隋志马端临通考因之惟陈振孙书録解题则立别史一门以处上不至於正史下不至於杂史者义例诚为最善然马氏杂史类既列宋三朝志杂史部卷总数於前复列宋中兴志别史部卷总数於後又目内所载如东观汉记及高峻小史苏辙古史之类亦即可列於别史则其书尚属相近今沿马氏之例杂史别史仍彚为一门云

宋史艺文志别史类一百二十三部二千二百八十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杂史类二百十七部二千二百四十四卷宗

李纲建炎时政记三卷

纲字伯纪邵武人政和进士官至太常少卿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南渡後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御史所劾罢为观文殿大学士

赵希弁曰所编自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至八月十八日事

陈东靖炎两朝见闻録二卷

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钦宗时贡入太学上书请去蔡京王黼而用李纲高宗即位召至行在又劾黄潜善汪伯彦为二人所构论死後追赠承信郎又加赠朝奉郎秘阁修撰

赵子砥燕云録一卷

子砥宗室子官鸿胪寺丞靖康丁未随二帝北行建炎戊申遁还高宗命为故官

王绘绍兴甲寅通和録一卷

绘里贯无考

【臣】等谨案是书乃高宗绍兴四年以和议未成遣魏良如金绘副之使还备録其事

员兴宗采石战胜録一卷

兴宗字显道仁寿人自号九华山人以荐除敎授召试擢着作郎国史编修实録院检讨乾道中奉祠去侨居润州以终

王栐燕翼诒谋録五卷

栐字叔永晋阳人寓居山隂号求志老叟尝官淮北未详何职

【臣】等谨案栐自序谓考之国史实録宝训圣政等书上起建隆下迄嘉佑所采凡一百六十二条皆祖宗良法美政可为世守者栐之出处不概见於他书今考书中所称云云知之

罗泌路史四十七卷

泌字长源庐陵人乾道中书成行世

叶隆礼契丹国志二十七卷

隆礼号源林嘉兴人淳佑进士历官秘书丞

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四十卷

懋昭淮西人自金归宋改授承事郎工部架阁端平元年书成表上

郭允蹈蜀监十卷

允蹈资州人

【臣】等谨案是书旧本题曰不着撰人名氏前有方孝孺序称宋端平中李文子作然文子所作序云俾资中郭允蹈辑为一编则文子特总其事耳今订为允蹈所撰

吕中大事记讲义二十三卷

中字时可泉州晋江人淳佑进士迁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书徙肇庆敎授

【臣】等谨案是书皆记北宋时事间有论断足补宋史所未备亦多异同之处可资参证乃中平日讲论稿本而叶适等为之编次者前有兴国军教授刘实甫序

倪思重明节馆伴语録【无卷数】

思字正甫归安人乾道进士历官宝文阁学士諡文节

张棣正隆事迹记一卷

棣始未无考书中但称归正官盖自金入宋者

程卓使金録一卷

卓字从元休宁人大昌从子淳熙进士历官同知枢密院事赠特进资政殿大学士諡正惠

赵万年襄阳守城録一卷

万年里贯未详

张革之诛吴録一卷

革之字西仲潼川人

郭士宁平叛録一卷

士宁里贯未详

赵与?辛巳泣蕲録一卷

与?宗室子官蕲州司理权通判事

邹伸之使北日録一卷

伸之里贯未详

陈仲微广王卫王本末一卷

仲微字致广高安人嘉泰进士咸淳中为兵部侍郎宋亡从二王入广厓山败後遁入安南而殁

南渡録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窃愤録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御侮録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咸淳遗事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宋史艺文志不载是书惟见明文渊阁书目永乐大典中所辑止於咸淳八年今四库全书厘订其文编为二卷

三朝野史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平巢事蹟考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碧溪丛书八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是编所载凡八种如蔡绦北狩行録洪皓松漠纪闻之类皆删节之本耳名曰丛书实为史家之流别故附於此

王鼎焚椒録一卷

鼎字虚中涿州人清宁进士官至观文殿学士王士祯居易録曰契丹国志后妃传道宗萧后本传云性恬澹寡欲鲁王宗元之乱道宗同猎未知音耗后勒兵镇帖中外甚有声称崩葬祖州云云而已焚椒録所记絶无一字及之又録称后为南院枢密使惠之少女而志云赠同平章事显然之女志言勒兵似娴武略者而録言幼能诵诗旁及经子所载射虎应制诸诗及回心院词皆极工而无一语及武事且本纪道宗在位四十七年改元者三清宁咸雍寿昌初无太康之号而録载乙辛密奏太康元年十月云云皆抵牾不合按辽史宣懿皇后传虽略而与焚椒録所纪同盖契丹志之踈耳

大金吊伐録四卷

不着撰人名氏

焬王江上録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是书所载皆金事因有焬王之称知为金人所撰也

郝经续後汉书九十卷

经字伯常陵川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赠昭文馆大学士追封冀国公諡文忠

经自序曰晋平阳侯相陈寿故汉吏也汉亡事晋作三国志以曹氏继汉而不与昭烈称之曰蜀鄙为偏覇僭伪於是统体不正大义不明紊其纲维故称号议论皆失其正哀帝时荥阳太守习凿齿着汉晋春秋谓三国蜀以宗室为正魏虽受汉禅尚为簒晋平蜀而汉始亡上疏请越魏继汉以正统体不用宗元嘉中文帝诏中书侍郎裴松之采三国异同凡数十家以注寿书补其缺漏辨其舛错积力虽勤而亦不能更正统体历南北隋唐五季百有余岁列诸三史之後不复议为也宋丞相司马光作通监始更蜀曰汉仍以魏纪事而昭烈为僭伪至晦庵先生朱熹为通监作纲目黜魏而以昭烈章武之元年继汉统体始正矣然而本史正文犹用寿书经尝闻缙绅先生余论谓寿书必当改作窃有志焉中统元年诏经持节使宋告登宝位通好弭兵宋人馆留仪真不令进退乃破稿发凡起汉终晋以更夀书作表纪传録诸序议赞十二年夏五月借书於两淮制使殷应雷得二汉三国晋书遂作正史以裴注之异同通监之去取纲目之义例参校刋定归於详实以昭烈纂承正统魏吴为僭伪十三年十月书成年表一卷帝纪二卷列传七十九卷録八卷共九十卷号曰续後汉书奋昭烈之幽光揭孔明之盛心祛操丕之鬼蜮破懿昭之城府千载之蔽一旦廓然矣

吴师道战国策校注十卷

师道字正传兰溪人至治进士官至国子博士致仕後授礼部郎中事蹟具元史儒学傅

【臣】等谨案汉艺文志战国策与史记为一类历代史志因之晁公武读书志始改入子部纵横家马考因之考战国策乃刘向裒合诸记并为一编既非一家之言当为史类师道是书补正鲍彪之注为多今从四库全书之例载入史类余并仿此

赵居信蜀汉本末三卷

居信字季明许州人至治中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朱彛尊跋曰明乎陈寿不忘蜀汉之本心而後可更作蜀汉之史若信都赵氏蜀汉本末一书其持论谓寿进魏於正统抑昭烈为僭国视之与孙权同科是於三国志未尝絜其长短测其用意之深徒因纲目书法而作者也试取寿之书法一一表出之则不予魏以正统昭烈非僭国蜀与孙权殊科灼然见矣

王鹗汝南遗事四卷

鹗字伯翼东明人金正大进士为左右司员外郎金亡归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刘一清钱塘遗事十卷

一清临安人

谢朱胜南宋补遗【无卷数】

朱胜里贯始末俱未详

【臣】等谨案是书称南宋中有宋末之语当为元人所作

东南纪闻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刘敏中平宋録三卷

敏中章邱人至元中监察御史劾权贵不报辞职归後起历集贤学士上疏陈十事迁翰林学士承旨卒諡文简

【臣】等谨案是书旧题杭州路司狱燕山平庆安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以为刘敏中作今考卷首周明序称平庆安梓行则此书实为敏中所撰也

皇元圣武亲征録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虞集平猺记一卷

集字伯生号道园崇仁人仕至翰林学士兼国子祭酒

世宗大狩龙飞録二卷

明世宗肃皇帝御撰

权衡庚申外史二卷

衡字以制号葛溪吉安人元末避乱居彰德黄华山明初归江西寓居临川以终

刘基洪武圣政记二卷 国初礼贤録一卷

基字伯温青田人元进士明初聘入礼贤馆参预机密拜御史中承论佐命功封诚意伯正德九年追諡文成

别本洪武圣政记十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平蜀记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北平録一卷 别本北平録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张紞云南机务钞黄一卷

紞字季昭富平人洪武初以通经举历官云南左布政使召为礼部尚书

明高皇后传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宁王权汉唐秘史二卷

权自号臞仙太祖第十七子封宁王

刘辰国初事蹟一卷

辰字伯静金华人官刑部侍郎

【臣】等谨案本传称永乐初李景隆言辰知国初事召至预修太祖实録此即修实録时所进事略草本也

奉天靖难记四卷

不着撰人名氏

金幼孜北征録一卷 後北征録一卷

幼孜本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时举人授户科给事中靖难後改翰林检讨官至大学士卒赠太保諡文靖

【臣】等谨案本传称成祖重幼孜文学所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又称所撰有北征前後二録即此书也

杨荣後北征记一卷

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人建文进士除翰林院编修靖难後官至大学士卒赠太师諡文敏

【臣】等谨案荣以永乐二十二年四月扈从北征记其往还始末乃着此书编排日月纪述颇详

小史摘钞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李贤天顺日録一卷

贤字原德邓州人宣德进士官至大学士諡文逹

刘定之否泰録一卷

定之见经类

倪谦朝鲜记事一卷

谦字克让钱塘人正统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諡文僖

张瑄南征録一卷

瑄字延玺江浦人正统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李实出使録一卷【一名使北録】

实字孟城合州人正统进士官至右都御史以居乡暴横斥为民

张瓒东征纪行録一卷

瓒字宗器孝感人正统进士官至总督漕运左副都御史

马文升三纪三卷

文升见奏议类

杨瑄复辟録一卷

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

王轼平蛮録一卷

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諡襄简

袁彬北征事蹟一卷

彬字文质江西新昌人以锦衣校尉从英宗北狩扈跸而归官至掌锦衣卫都督佥事

杨铭正统临戎録一卷

铭本名哈铭蒙古人幼从其父为通事英宗北狩铭与袁彬俱随侍及英宗还始赐姓杨

李东阳燕对録二卷

东阳字宾之茶陵人四岁举神童又顺进士官至大学士諡文正

许进平番始末一卷

进字季升灵宝人成化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諡襄毅

吴寛平吴録一卷

寛字原博长洲人成化壬辰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諡文定事蹟具明史文苑传

【臣】等谨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别载有黄标平吴録一卷其书见陆楫古今说海中与此同名而详略各异盖截然二书也附识於此

王鏊史余一卷

鏊字济之吴县人成化进士官至大学士諡文恪

娄性明政要二十卷

性上饶人成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武库司郎中

杨循吉苏州府纂修识略六卷

循吉字君谦吴县人成化进士官礼部主事明史文苑传附见徐祯卿傅中

秦金安楚録十卷

金字国声无锡人弘治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諡端敏

刘昭东征忠义録【无卷数】

昭字仲贤庐陵人弘治进士官至嘉兴府知府

陈洪谟治世余闻二卷 继世纪闻五卷

洪谟字宗禹武陵人弘治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

革除编年【无卷数】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浙江通志载是书为嘉善袁仁撰而朱彝尊又称陈洪谟有革除编年一书明史艺文志俱无之未知孰是今附识备考

都穆壬午功臣爵赏録一卷 壬午功臣别録一卷穆字元敬吴县人弘治进士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加太仆寺少卿

李时南城召对一卷

时字宗易任邱人弘治进士官至大学士諡文康

陆深南廵日録一卷 北还録一卷

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卒諡文裕事蹟具明史文苑传

姜清秘史一卷

清字源甫弋阳人正德进士官至尚宝少卿

朱彛尊跋曰纪逊国事者大约惑於齐东野人之语尤甚者从亡遗笔致身録也弋阳姜清撰秘史稽之故牒以证其非幸书成於致身録未出之前顾犹信程济为有其人则亦非信史矣

霍韬明良集十二卷

韬见诏令类

许相卿革朝志十卷

相卿见正史类

陈沂维桢録一卷附録一卷

沂字鲁南鄞县人正德进士官至太仆寺卿

童承叙平汉録一卷

承叙字汉臣沔阳人正德进士官至左庶子

朱纨戌边纪事一卷

纨字子纯长洲人正德进士官至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右副都御史

黄佐革除遗事节本六卷

佐见经类

廖道南楚纪六十卷

道南字鸣吾蒲圻人正德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谪徽州府通判?复旧职

王洙宗史质一百卷

洙字一江临海人正德进士

【臣】等谨案洙是书因宋史而重编之自以臆见别创义例荒唐悖谬偻指难穷今四库全书列为存目以其自明以来印本已多恐或存於世荧无识者之听为世道人心之害故辞而辟之云

李贽藏书六十八卷 续藏书二十七卷

贽见经类

【臣】等谨案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藏书则排击孔子别立褒贬是非颠倒实为小人无忌惮之尤今四库全书特存其目盖以深暴其罪焉总之其书可焚其板可斧当与王洙之书并加诛斥者也故附於此

哈密事蹟一卷附赵全谳牍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是编本不题书名前载正德中吐鲁番侵扰哈密及经略彭泽与王琼构衅事後载嘉靖间刑部议谳煽诱谙达叛人赵全等九人奏牍盖明人杂抄之残帙也

柯维骐宋史新编二百卷

维骐字奇纯莆田人嘉靖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未任事而归事蹟具明史文苑传

郑晓今言四卷 徵吾録二卷 逊国君记钞一卷臣事钞一卷

晓见经类

孙允中云中纪变一卷

允中鲁府仪卫司人嘉靖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为总督刘源清所恶効罢寻复原官致仕

【臣】等谨案嘉靖时有两孙允中其一太原人嘉靖进士官至应天府丞其一即此孙允中所记嘉靖十二年兵变事盖其官山西时也

陈士元荒史六卷

士元见经类

邓元锡函史上编八十一卷下编二十一卷 明书四十五卷

元锡见经类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一百卷

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事蹟见明史文苑传

徐学谟世庙识余二十六卷

学谟见经类

田汝成炎徼纪闻四卷 行边纪闻一卷 辽记一卷龙凭纪略一卷

汝成字叔禾钱塘人嘉靖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右参议事蹟具明史文苑传

朱睦?圣典二十四卷 革除逸史二卷

睦?见经类

【臣】等谨案明史艺文志载睦?逊国记二卷殆即此书之别名也

俞大猷洗海近事二卷

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嘉靖中举武进士累官右都督諡武襄

袁褧奉天刑赏録一卷

褧吴县人

【臣】等谨案是书旧题懒生袁子不着其名以黄虞稷干顷堂书目考之盖袁褧所撰也其书皆纪成祖靖难时爵赏诛戮之事

唐顺之广右战功録一卷

顺之见奏议类

建文事迹备録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自序称嘉靖辛卯太岳山人书於水竹村居

钱德洪平濠记一卷

德洪本名寛以字行余姚人嘉靖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事蹟具明史儒林传

尹耕南泰纪略一卷

耕字子莘蔚州人嘉靖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司佥事

李恺处苖近事一卷

恺字克谐惠安人嘉靖进士官至辰沅兵备副使

方民悦交黎抚剿事略五卷

民悦麻城人嘉靖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司副使

符验革除遗事十六卷

验字大充黄岩人嘉靖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司佥事

郭世霖使琉球録二卷

世霖永丰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

高拱伏戎纪事一卷 靖夷纪事一卷 绥广记事一卷 防边纪事一卷

拱见经类

平倭録【无卷数】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是书纪任环平倭事蹟不知何人所作以其为嘉靖癸丑年事故列於此

郭应聘西南纪事六卷

应聘字若宾莆田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諡襄靖

高岱鸿猷録十六卷

岱字伯宗京山人嘉靖进士官至景王府长史

申时行召对録一卷

时行见经类

焦希程平夷功次録一卷

希程榜姓周象山人嘉靖进士官至贵州兵备副使

张文爟战国策谈棷十卷

文爟字维昇仁和人

穆文熙七雄策纂八卷

文熙字敬止东明人嘉靖进士官吏部员外郎

黄俣卿倭患考原二卷

俣卿闽人

嘉靖倭乱备抄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瀛艖谈苑十二卷

旧本题钓鳌子撰不着名氏

平黔三纪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以上三书不知何人所作其书皆记嘉靖间事故并载之

郑汝璧明帝后纪略一卷

汝璧缙云人隆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总督宣大

萧崇业谢杰使琉球録二卷

崇业云南临安人隆庆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杰长乐人万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总督仓塲

朱谋?邃古记八卷

谋?见经类

李化龙平播全书十五卷

化龙见奏议类

郭子章平播始末二卷

子章里贯未详万历间巡抚贵州被命与李化龙同讨平播州

范守已肃皇外史一卷

守已字介儒洧川人万历进士官至按察司佥事

屠叔方建文朝野彚编二十卷

叔方秀水人万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余继登典故纪闻十八卷

继登字世用交河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諡文恪

余寅乙未私志一卷

寅本字君房改字僧杲鄞县人万历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臣】等谨案明有两余寅其一字仲房歙县人尝入胡宗宪幕中非此余寅也

茅国缙晋史删四十卷

国缙字荐卿归安人万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王士骐驭倭録九卷

士骐字冏伯太仓人世贞子万历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明史文苑传附载世贞传末

钱士升南宗书六十卷 逊国逸书七卷

士升见经类

韩爌阉党逆案一卷

爌字象云蒲州人万历进士官至大学士

朱鹭建文书法拟五卷

鹭字白民吴县人

【臣】等谨案是书作於万历乙未诏复革除年号之时

吴瑞登绳武编三十四卷

瑞登见编年类

北楼日记【无卷数】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是书盖记万历间宁夏事北搂者宁夏镇城楼也

陈邦瞻宋史记事本末十卷 元史纪事本末四卷邦瞻字德远高安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

陈治本吕允昌朱锦明宝训四十卷

治本官南京礼部郎中允昌官工部郎中锦官礼部主事三人里贯俱未详

张鼐吴淞甲乙倭变志二卷

鼐字世调华亭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谢陛季汉书五十六卷

陛字少连歙县人

蒋之翘晋书别本一百三十卷

之翘字楚穉秀水人

朱彛尊静志居诗话曰之翘居射襄城详对楚词晋书韩柳文集镂版以行又辑檇李诗乘搜録乡党先正诗无遗晚年无子书籍散佚诗乘亦亡

郭之奇稽古编年五十五卷

之奇掲阳人崇祯进士

高斗枢守麋纪略一卷

斗枢字象先鄞县人崇祯进士官至湖广按察使

孙慤唐纪【无卷数】

慤字士元华容人

唐大章书系十六卷

大章字士一仙游人天启中贡生

刘振识大録【无卷数】

振字自成宣城人

李泽长从龙谱【无卷数】

泽长无锡人

诸葛元声两朝平攘録五卷

元声会稽人

陆梦龙挺击始末一卷

梦龙见经类

虐政集一卷 邪氛集一卷 倒戈集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杨惟休泰昌日録一卷

惟休字叔度丰城人天启中监生

陈继儒建文史待【无卷数】

继儒字仲醇松江华亭人事蹟具明史隐逸传

戴笠永陵传信録六卷

笠字耕野吴江人

沈謏事辞辑余【无卷数】

謏归安人

曹参芳逊国正气纪二卷

参芳里贯未详

茅元仪嘉靖大政类编二卷 平巢事蹟考一卷元仪字止生归安人崇祯时以荐授翰林院待诏?参孙承宗军务改授副总兵官以兵譁下狱遣戍漳浦而卒

赵元祉定保録【无卷数】

元祉无锡人

苟廷诏蜀国春秋十八卷

廷诏字宣子成都人崇祯时举人

文秉先拨志始二卷

秉字荪符吴县人大学士震孟子

李光壂守汴日志一卷

光壂祥符人崇祯十五年以守城功由贡生议叙知县

【臣】等谨案是编纪崇祯癸未李自成攻开封事分日编叙所载颇详

蒋平阶束林始末一卷

平阶字大鸿华亭人

高庙纪事本末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谈往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明代纪载之书莫多於靖难革除以及北狩复辟时事今所编録均依撰人年代为次而不序其事之先後且杂史一门兼包衆体本难条析是以不复类分焉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三

猜你喜欢
  本纪第十一 代宗·刘昫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陈厚耀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九·佚名
  ◎总统寿辰祝嘏记·李定夷
  西汉年纪卷十一·王益之
  第一三八提讯名单(堂谕)光绪十三年三月二十日一一三一九—一·佚名
  翰苑羣书卷五·洪遵
  唐纪七十三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下光启三年(丁未、887)·司马光
  卷三十四·佚名
  152.张说不做伪证·林汉达
  卷24·陈邦瞻
  黄文骏·周诒春
  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一·彭定求

        卷781_1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赵铎   圣主今司契,神功格上玄。岂唯求傅野,更有叶钧天。   审梦西山下,焚香北阙前。道光尊圣日,福应集灵年。   咫尺真容近,巍峨大象悬。觞从百寮献,形为万方传。   

  • 李壁·唐圭璋

      壁字季章、号雁湖,李焘之子,眉州丹棱人。绍兴二十九年(1159)生举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权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拜参加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嘉定十五年(1222)卒,年六十四。壁嗜学,为文综练,有雁湖集一百卷,今佚

  • 卷一百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十六草木桐赋           【宋】袁 淑越众木之薫徇胜杂树之藻缛信爽干以弱枝实里素而表緑若乃根荑条茂迹旷心冲贞观于曾山之阳抽景于少泽之东被籍兮烟霞怀佩兮星虹仪丹丘之

  • 卷五十二·黄以周

      钦宗   △靖康元年(丙午,一一二六)   1、正月丁卯朔,(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靖康元年正月丁卯乃朔日也,原本脱写“朔”字,今据增。) 金人犯濬州,(案: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斡离不陷濬州系於正月二日戊辰。王偁《东都事

  • 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胁君 篡帝祚高洋窃国·蔡东藩

      却说湘东王绎为梁主衍开丧,已是隔年,时梁主梓宫,已奉葬修陵,追尊为武皇帝,庙号高祖。嗣主纲改元大宝,颁诏国中,独绎仍称太清四年,刻檀为高祖像,供设厅堂,每事必先启像前,然后施行。捣甚么鬼?一面移檄远近,申讨侯景。景将侯子

  • 宣宗章皇帝实录序·杨士奇

    自实录序至目录据礼王府本补朕惟我国家列圣相承创守之功道德仁义之实咸登方册以传万世我皇考宣宗皇帝天德夙成圣学日熙昔在皇曾祖太宗皇帝时风采闻于天下皇祖仁宗皇帝统御之初正位东朝参理庶政天下被其泽及登太宝钦承

  •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高琼传·脱脱

    高琼,家族世代为燕州人。祖父高霸,父亲高乾。五代时,李景割据江南,暗中勾结契丹,每年派遣一使者单独往返。高霸奉契丹之命,带着高乾随同出使李景。当到达江左时,间谍侦查到有北方使者与中国为敌,将兴起战争,于是杀了高霸,而将高

  • 卷三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四十二八旗大臣题名四各省总兵梁 武【汉军正蓝旗人顺治七年任直隶天津镇总兵】管効忠【汉军镶黄旗人顺治八年四月任直隶天津镇总兵九年三月革】甘应祥【汉军正蓝旗人顺治九年三月任直

  •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司马迁

    管叔鲜、【正义】:音仙。括地志云:“郑州管城县,今州外城即管国城也,是叔鲜所封国也。”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正义】:国语云:“杞、缯二国,姒姓,夏禹之後,太姒之家。太姒,文王之妃,武王之

  • 卷十九·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十九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九><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九><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九>天子佩【白玉玄組綬】諸侯佩【山玄玉朱組綬】大夫佩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觀照品第三之四   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宿住隨念   智證通。佛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宿住隨念智證通能如實念十方各如殑伽沙界  

  • 中国之佛教·太虚

    一 佛教原来之性质 甲 理论 1. 因缘生果 2. 本性空寂 3. 名相假立 4. 中道真实 乙 事行 1. 神秘倾信 2.&

  • 周易爻变义蕴·陈应润

    元陈应润撰。四卷。《四库全书》本。此书以古占法“之卦”爻变之例解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义蕴,各爻颇引史事以为证。并力破陈抟所传之学,于宋、元《易》家中独树一帜。《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大旨,谓义理玄妙

  • 还丹至药篇·赝图

    还丹至药篇,原题“悟玄子贤芝膺图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据篇首作者序文,自称名膺图,字贤芝,号悟玄子。修炼五金八石二十余载而无成,后遇至人授以秘诀,始见神功。本篇中收录其七律诗十首,述修道之辛勤,叹真诀之难

  • 鬼子母经·佚名

    全一卷。全称佛说鬼子母经。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鬼子母食人之子,佛藏其爱子以度化之,使拥护三宝。然此经所述较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一所说疏略。

  • 天台菩萨戒疏·明旷

    亦称《菩萨戒义疏删补》。律学著述。唐明旷删补。三卷。系隋智述、灌顶记的《菩萨戒义疏》的删补,是对《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作进一步注释之书。明旷自称,本书“不违先见”,“以天台为宗骨”。注释分作七门: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