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翰苑羣书卷五

宋 洪遵 编

翰林学士院旧规【按阁下本作李愚唐志并崇文总目作杨钜今以史为正】初入儤直例

诸行尚书三十五左右丞侍郎四十常侍谏议给事舍人四十五诸官知制诰五十如谏议知郎四十五太常少卿诸行郎中五十五诸行员外起居侍御史六十殿中补阙六十五监察拾遗太常博士七十五四赤令杂人入一百未升朝一百二十白身一百四十前资各加五直初入转官三十直已后每转一直改服色一直初知制诰三直已上遇本直更儤一日每新人入五儤三直一防自后两直一防两人齐入即无防初入亦须酌量都儤直数足三直多少

草麻例

新入学士须见旧学士草麻了方合当制已后即据草制逺处即当制草第一第三【更有堆此】并以命官髙卑不次不系学士官位如当制日遇将相名姓与私讳同者即请同直替草逺讳不在此限

草书诏例

唐天复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学士栁璨准宣于思政殿对便令到院宣示待诏自今后写勅书后面不得留空纸

号簿例

不得有行坐人字及诸凶恶文字及庙讳官讳事

承防厯

并先贤生状若干道遣书诏事休上厯及署名并记官位次第不得记私事应入内草文书只言某乙准宣入内不得言所草文书仍须直书并州府去处以防宣索

判公廨例

在院最小学士判

书诏様

凡外藩奏事专使若是都押衙都虞即言都押衙都虞某乙至其余一例言军将某乙若是幕府官即一例言判官某乙至如是步奏官即言奏事官某乙至若是进奏官即空言省所奏如是自奏事回书即言具悉若因人奏事赐书诏即不言具悉诏内呼卿后定故兹诏示想宜知悉【急诏便言故兹急诏密诏便言故兹密诏】已下语及时待诏院有例书内呼汝后言故兹示谕如赐诸蕃镇将校及内外八镇将校书则书头具本职名赐诸王诏如是兄叔不呼名卿处改为王赐国舅诏官敕某官舅呼卿处改呼舅如是国舅驸马不系官位髙卑并赐诏近准中书记事国舅诏内舍族呼名诸王新妇只言某国夫人某氏若中书覆状内有云中书门下行敕处分其诏语不得与覆状词同末云余从别敕处分或命官宣示亦云今授某官已后从别敕处分赐节度使及三军将士敕书云敕某乙【三两联便云】将士等【及奨将士三故具言】宣慰事意其除授节使或发兵尾云专遣某乙【若赐官告即云专官使告使例云等徃彼宣赐下云】便令慰谕想宜知悉时卿与将士各得平安好参佐官僧道耆夀百姓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非节察不同参佐出师在外不问僧道已下

祠祭祈赛例

南郊维年月日嗣天子臣【署】敢昭告于昊天上帝之灵北郊嗣天子臣【署】敢昭告于

五帝嗣天子臣【署】敢昭告于青帝之灵诸帝各依方色太庙称孝子孝孙皇帝臣【署】敢昭告于【云云】及庙号【并依前项亦云敢昭告于】

太社太稷各一本称天子【署】敢昭告于太社之灵已上后尾并云伏惟尚飨

五岳维年月日皇帝【署】遣某官某乙致祭于祈祷即云告赛谢即云昭赛于某王尾只云尚飨【自新朝署各应例不署】东岳天齐王 中岳中天王 西岳金天王 南岳司天王 北岳安天王

四渎惟不御署其余并同五岳

江渎广源公 河渎灵源公 淮渎广润公 济渎清源公

九宫贵神

太一 天一 摄提 咸池 轩辕 招揺 天符青龙 太隂

已上并云年月朔嗣天子不称臣谨遣某官某祭于某贵神之灵尚飨

风师 雷师 雨师 诸星帝

北郊岳镇海渎【惟此一处皇祭其余并同一板风神已下只云皇帝遣某致祭某之神尚飨】已上并是旧例为水旱灾异祈祷处其诸色神祠特救赛而临临时酌量轻重发遣

道门青词例

维某年月嵗次某月朔某日辰嗣皇帝臣【署】谨差某衔威仪某大师赐紫某处奉依科仪修建某道场几日谨稽首上啓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清众圣十极灵仙天地水三官五岳众官三十六部众经三界官属宫中大法师一切众灵臣闻云云尾云谨词

天皇大帝表【亦使表纸】

维某年嵗次某月朔某日嗣天子【署】谨醮告于天皇大帝伏以

北极尊神已下醮下【使白纸者】

维年月同正嗣皇帝【署】谨致醮于北极尊神及日月七耀二十八宿诸位星辰等伏以【云云】尾尚飨

祭诸色神只文【使白纸与北极文同时发遣】

维年月日皇帝遣隂阳官某乙致祭于五岳四渎天曺地府诸龙等【称朕云云】尾尚飨

祭本命元神

维年月日皇帝遣隂阳官某乙致祭于本命元神【称朕云云】尚飨

恩赐近例【不録】

皇帝迁归西都应岳镇海渎名山大川及州府灵迹封崇神祠祭告

中岳嵩山中天王 东岳岱山天齐王兖州界 西岳华山金天王在华州 北岳恒山安天王在定州界南岳衡山司天王在衡州界

北镇医无闾山广宁公在营州界 西镇吴山感徳公在陇州界 东镇沂山东安公在沂州界 南镇会稽山永兴公在越州界 东海广徳王在莱州界 西海广润王在河中界 南海宁邦王在广州界 北海广泽王在孟州界 东渎大淮广润公在泌州界 西渎大河灵源公在河府界 北渎大济清源公在孟州界南渎大江广源公在广都府界

右前件一十七处准中书覆状録到勘同

待诏院当院伏见旧例答蕃书并使纸及宝函等事例

新罗渤海书头云勅某国云王着姓名尾云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使五色金花白背纸次宝函封使印黠戛斯书使纸并宝函与新罗一般书头云勅黠戛斯着姓名尾云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使印回鹘天睦可汗书头云皇帝舅敬问回鹘天睦可汗外甥尾云想宜知悉时候卿比平安好将相及部族男女兼存问之【下同前使印如册可汗即首云勅某王子外甥尾云问部族男女等】契丹书头云勅契丹王阿保机尾云想宜知悉时卿比平安好【下同黠戛斯也】旧使黄麻纸平使印自为朝宣令使五色牋纸并使印及次宝钿函封【自僭称神号奏事多系军机所赐中书内改例从权院中无様】防牱书头云勅防牱着姓名尾云想宜知悉时卿比好否遣书不多及五色牋纸不使印退浑党项蕃使首领书头云勅与防牱一般使黄麻纸不使印赐国舅诏【着姓名呼卿新例不着姓名】诸州刺史书呼汝南诏骠信书头云皇帝舅敬问骠信外甥尾与回鹘书一般至不多及后具四相衔名书勅一般此一件是故待诏李部云僖宗在西川日曽行此书使白纸亦使印

光院例

承防尚书左丞知制诰陆扆撰词牓于玉堂贵调金戛解视草之烦劳出拥碧幢释援毫之羇束固人臣之极致亦翰墨之殊荣至于察风俗于一方掌货泉于三使其为书也抑又次焉各率金钱以光玉署列之如右

将相各三百千使相五百千

观察使三百千度支使二百千

盐铁二百千 户部一百千【制下一日送入院充公用】

对见仪

大殿对蕃客承防殿下祝圣徳蹈舞讫唤上殿各奏事如其日中候舞讫便出行例如初入上殿更曲谢殿上并不蹈舞先于殿西北隅立候客省奏某乙等到殿上云唤客省使递声云唤即鞠躬髙唱喏趋至庭前立即拜拜即说承防致词又拜拜讫舞蹈舞蹈讫又拜如中谢便于本立处拜及舞蹈更不归行小殿中谢并不唤上便出如赐服色却唤宣了拜且出服讫却入致词谢非时诏及楼上只候并拜了称圣躬万福便止不别致词五月一日及大殿称庆贺正至立仗准台牒外赴班即立于中书相公之后左省班前自为一班如有使相后进并同两省回于中书见宰相【憇止并在客人院内】应正至五月一日如不坐并齐入院进名奉贺具衔防衔某乙等奉贺五月一日云起居大忌并齐入奉进名奉慰

沿革

大顺二年十月宣每进画诏书别録小字本首留内承为定式干宁三年加阶爵止于进状不中谢

旧例宰相及使相官告并使五色背绫金花纸节度使并使白绫金花纸命妇即金花罗纸干宁二年十月李鋋自黔南节相改授京兆尹两度谘报中书使白绫纸十一月渤海国王大璋谐勅书院中称加官合是中书意谘报中书干宁三年承防牓子凡中书覆状奉钱物如赐诏徴促但畧言色额其数目不在言但云并从别勅处分中书覆状如云中书门下行勅其诏语不得与覆状语同每降制抄小字録一本送枢密院

学士请假

应学士请假七日一度奏经三奏即自奏即自进章表陈某乙

干宁四年二月十四日册皇太子出就班贺礼毕又上表贺并上皇太子牋【云某等叩头伏承某伏惟殿下云云谨奉牋陈贺某等叩头谨牋年月日承防衔某等上牋封题云具衔某等上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八 孝友 李密 盛彦 夏方 王裒 许孜 庾衮 孙晷 颜含 刘殷 王延 王谈桑虞 何琦 吴逵·房玄龄
  ●崇禎長編卷之十八·汪楫
  卷二十九·毕沅
  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齐王毕命 中诈降计李特败亡·蔡东藩
  卷七·昭梿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一·佚名
  ◎皖系何以失败·刘以芬
  绎史卷四十三·马骕
  第十四章 正月十二日·冯玉祥
  卷五十四 蜀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陈寿
  简仁瑞传·张廷玉
  ●庸吏庸言下卷·刘衡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佚名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一章 眞君驱邪·屠隆

    【高阳台引】〔外扮许旌阳眞君带将吏金童玉女上〕奉道明王。授书谌姆。净明忠孝为则。绾授旌阳。符箓神丹施德。救灾恤苦苏黔首。渐三千八百崇积。斩蛟螭手握靑蛇。大江波赤。【前腔】叨蒙上帝金册。拜高明太史。上淸

  • 卷三百五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瓜庐诗薛师石字景石永嘉人敷文待制弼之曽孙也磊落有大志多读书通八阵八门之变善楷法尤工篆筑庐防昌湖西题曰瓜庐与朋好日举文防于世味澹无所羡年五

  • 歳时杂咏巻四十三 ·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正月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杜 甫野外堂依竹篱邉水向城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药许邻人劚书从稚子擎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正月三日闲行白居易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氷欲销【黄鹂坊名乌鹊河名】緑

  • 卷七十六·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七十六明 高棅 编五言排律六羽翼李颀宿香山寺石楼夜宿翠微半高楼闻暗泉渔舟带逺火山磬发孤烟衣拂云松外门清河汉邉峰峦依枕席世界接人天霭霭花出雾辉辉星映川东林曙莺满惆怅欲言还题少府监李

  • ●卷二·司马光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邪?”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

  • 宋季三朝政要卷三·佚名

    ○理宗己未开庆元年春正月朔戒中外奉公行实政铸开庆钱三月辛酉雨土修筑江塘赈滁州水灾四月上试进士赐周震炎等及第出身有差时公主方选尚丁大全欲用新进士为驸马因命考官私寘震炎为第一倡太平状元之说以媚上震炎草茅士

  • 八四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遵旨将张照事迹补入《松江府志》并《一统志》纂办情形折·佚名

    八四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遵旨将张照事迹补入《松江府志》并《一统志》纂办情形折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十七日*臣和珅、臣曹文埴谨奏:窃臣等纂办《一统志》,钦奉谕旨:将原任刑部尚书张照事迹补入《松江府志》,其各省志书内有

  • 宣宗本纪·欧阳修

    宣宗,名忱,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母亲是孝明皇太后郑氏。宣宗起初被封为光王。性格严肃寡言。宫中有人认为他没有恩情。会昌六年(846),武宗病危,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元贽立光王李忱为皇太叔。三月二十三日,宣宗在武宗灵柩前

  • 张·宋濂

    张珪字公端,张弘范之子。年少时能挽强弓,百发百中。有一次,与其父打猎于林中,遇猛虎。珪抽箭往前,虎如人一样站起来扑向张珪,珪一箭射穿虎喉,全军无不为之欢腾,其勇敢如此。至元十六年(1279),弘范平定广东海南,宋礼部侍郎邓光荐

  • 卷一百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郊社考【十三】告祭【臣】等谨按马端临立告祭门於郊社考而告宗庙者亦附载又於後略述告陵及告岳渎山川宫观神祠之仪盖告祭云者因事而告其举

  • 卷十二·戴锡章

    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景宗元昊子也。小字宁令哥,国语谓欢喜为宁令。两岔,河名也,母曰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从元昊出猎,至此而生谅祚,遂名焉。以天授礼法延祚十年二月六日生,十一年春正月方期岁(《宋史·夏国传》:谅诈,景宗长于也。

  • 议练民兵守淮疏·辛弃疾

    臣闻事不前定不可以应猝、兵不预谋不可以制胜。臣谓两淮裂为三镇,形格势禁,足以待敌矣,然守城必以兵,养兵必以民,使万人为兵,立于城上,闭门拒守,财用之所资给,衣食之所办具,其下非有万家不能供也。往时虏人南寇,两淮之民常望风奔

  • 奇怪篇第十五·王充

    【题解】本篇是在驳斥各种天生圣人的奇谈怪论,故篇名曰“奇怪”。汉儒认为帝王、圣人不是人的后代,而是神奇古怪之类的龙、燕卵与人交配,薏苡、大人迹之类感于人而产生出来的。王充认为这些都是没有根据

  • 卷五十三·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尔时普贤菩萨。在彼圣王宝宫殿上。於虚空中而告之言:大王当知。佛兴於世。今在普光明妙法音幢菩提树下。时彼众生。见普贤菩萨相好严身无量光明。闻妙音声。欢喜无量发如是愿。令我等所作善根。

  • 宗镜录卷第五十四·延寿

    夫意言分别。万有俱空。则名义无性。一切众生。于见闻中。应不成颠倒。以名中无义。义中无名。俱是客故。答。万法本空。熏习成有。于本空中。起诸情执颠倒。宝性论云。问。名中无义。义中无名。二俱客者。若人执名异

  • 卷第二十八·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二十八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宗洞青原下六世云居膺禅师法嗣洪州凤栖山同安丕禅师僧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吽吽。曰如何是塔中人。师曰。

  • 玉室经·佚名

    玉室经,原题「德州草浑李成之述」。其生平不详。从经文内容看,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以卦象论内丹,分禁戒、炉鼎、日月、四象、长黄芽、论日月、风雨、戊己、祸福、乾坤、入室、通玄,凡十三章。各

  • 佛祖历代通载·念常

    简称《佛祖通载》。元临济宗沙门念常撰。原二十二卷,明北藏分作三十六卷,内容依旧,后多从之。是一部编年体佛教史书。清代《四库提要》有著录。明《北藏》、《嘉兴藏》、清 《龙藏》、《频伽藏》 及 《续藏》 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