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

选举考

辟举

宋理宗宝庆三年定广南东西路辟官法

凡通判幕职教授等官法未尝许辟者须於各官将满之前具阙如未有代者即聼申部出阙满三月无人注拟申省下本路通判以下京官阙从诸司奏辟选人阙从漕司定差作邑未满三年作倅未满二考不许预期奏辟他阙诸司属官不许辄自辟置或久阙正官许令次官暂摄待朝命方许奏辟

诏诸道检法官照条格差注宪司毋得妄辟

从右正言梁成大奏也

绍定三年诏县狱官须曾历二考有县令举主三员无过犯人许注毋得破格轻授或监司帅守辟置亦须吏部审实合格方许放行

四年诏诸道监司从正任属官外不得别令见任官入幕违者罪之

五年诏二广监司令後武臣非经公朝拔擢不许辟郡特科人不得辟入郡幕如遇阙守祗於邻郡差摄着为令

淳佑十一年中书省乞辟校勘检阅等官从之

时又以御史台言禁监司郡守辟亲戚为属吏又选人无考第举主不及三员及纳粟人虽有考第举主并不聼辟为令又诏诸道制总监司州郡不得缘堂除部注之阙搀越申辟纵元系辟阙若见任有人亦不许预辟下次违者将求辟人降罢其襄蜀两淮极边并新复州郡县及二广恶弱去处或遇阙官许令斟酌辟上

宝佑三年五月以监司州郡辟书冗滥诏申严禁止诸路监司帅阃不应辟而辄辟者辟主及受辟之官并与镌秩

景定二年诏有连年阙正官处许监司选辟

三年诏安丰六县陞为军令沿江制司选辟军使一次以道里迢遥边鄙险要故也

四年诏吏部具诸路见阙知县不拘常格限十日许人指射限满无人注者令监司郡守列衔奏辟一次度宗咸淳九年五月四川制司朱禩孙言所部诸县除正辟文臣外诸郡属邑读令本司不拘外县一体选辟文臣奏可

金太宗天会元年十月诏以空名宣头百道给西南西北两路都统完顔宗翰

谕之曰今寄尔以方面如当选授必待奏请恐致稽滞其以便宜从事次年二月又命都统完顔宗望凡东京留守及诸阙官择勲贤有人望者就注拟之具姓名官阶以闻

世宗大定元年勅从八品以下除授不须奏闻

二十九年二月【时章宗已即位】勅御史台自今监察令本台辟举任内不称职亦从奏罢

後章宗明昌三年复命尚书拟注每一阙则具三人或五人之名取旨授之至宣宗贞佑四年又命台官辟举以名申省定其可否

宣宗贞佑二年命河朔诸道宣抚司权拟七品以下官时播越流离官职多阙故有是命寻以所注吏部不知季放之阙多至重复罢之

三年三月诏河北州县官令文武五品以上辟举不聼以他事差占仍勒终任有劳绩者但陞遥领之职应降罚者亦止本处居住

以河北残毁吏治多苟且以求代易故着是令

元世祖初凡诸王分地与所受汤沐邑得自举其人以名闻於朝而後授其职

其後至元二十三年制诸王驸马并百官保送人员若曾仕者验资历於州县内相间用如无历仕从本投下自用成宗大德元年诏诸投下逹噜噶齐从七以下依例类选仁宗皇庆四年令凡投下郡邑自置逹噜噶齐其为副者罢之各投下有阙用人自於其投下选用不许冒用常选人延佑四年六月勅诸王驸马功臣分地仍旧制自辟逹噜噶齐

至元十九年十月诏两广福建五品以下官从行省就便铨法

二十六年六月诏云南行省地远州县官多阙六品以下许本省选辟以闻

陶安曰铨衡重守令之选而经历次之盖不轻以授人也自幕僚不辟於长官而命於朝得以均礼抗论彼可於上此否於下彼非於前此是於後准律而裁之当也据理而行之决也其责任岂易乎哉

又曰朝廷立制使士出而致用其目有三曰进士也曰学官也曰儒吏也州郡吏曹士或不屈从而进士拔十一於千百未易猝与宁受辟为学官耳【臣】等谨按是时不独诸投下及两广诸行省许自选辟其他幕僚亦多自辟如东平严实辟孟棋掌书记姚枢辟王惮为详议官董士选辟元明善为省掾严忠济辟商挺为经历又姚天福以才辟怀仁丞张孔孙以文学辟万户议事官皆是

明制凡内外大小官除授迁转皆吏部主之间有抚按官以地方多事奏请改调陞擢者亦下吏部覆议再奏允行无辟举之例

庄烈帝崇祯十七年令豫楚被?州县员缺不拘科目杂流士民聼抚按官选辟更置

时荐举纷纷徧天下皆授以残破郡县卒无大效此令尤一时皇遽权宜之计非常制也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十五

猜你喜欢
  卷五十九·黄以周
  卷七·佚名
  ●卷 八·曾布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九·李心传
  建康实録卷十六·许嵩
  客座赘语卷七·顾起元
  绥冦纪畧卷六·吴伟业
  第七卷 明清武进士·缪荃孙
  杨机传·李延寿
  薛大鼎传·刘昫
  刘伯林传(附刘黑马传)·宋濂
  黄绾传·张廷玉
  卷十九·黄训
  卷七十·佚名
  卷三·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齐贤·隋树森

    李齐贤(一二八七———一三六七), 字仲思,号益斋、栎翁。高丽庆州人。年未冠已有文名,大为忠宣王所器重。年二十八随忠宣王入大都,与诸名公游,如姚燧、赵孟頫、张养浩等,学大进。又尝奉使川蜀,所至题咏,脍

  •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七十·宋濂

        王守诚   王守诚,字君实,太原阳曲人。气宇和粹,性好学,从邓文原、虞集游,文辞日进。泰定元年,试礼部第一,廷对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郎。迁太常博士,续编《太常集礼》若干卷以进。转艺林库使,与着《经世大典》。

  • 東觀漢記卷六·多人

      傳一   光烈陰皇后〔一〕   有陰子公者,生子方,〔二〕方生幼公,公生君孟,名睦,〔三〕即后之父也。范曄後漢書卷一0光烈陰皇后紀李賢注   上微時,過新野,〔四〕聞后美,〔五〕心悅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歎曰:

  • 卷四 崇祯元年戊辰·计六奇

      思宗烈皇帝  思宗,光宗之子,熹宗之弟也。丁卯八月即位,戊辰,改元崇祯。自太祖戊申建元洪武,迄今戊辰,共二百六十载。帝在位十七年,甲申之变,以身殉国,宏光朝礼部尚书顾锡畴议谥庙号思宗烈皇帝,周皇后为孝节皇后。忻城伯赵

  • 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忧去世 贺拔岳被赚丧身·蔡东藩

      却说魏主修接阅欢表,见他词意诚恳,坚请辞去天柱名号,料知欢借鉴尔朱,不愿有此称呼,因即优诏允许。惟魏主恭尚幽居崇训寺,朗自河阳入都,受封为安定王。嗣主修势不相容,先议除恭,次议除朗。恭在寺中赋诗云:“朱门久可患,紫极

  • 第十一卷 宋·缪荃孙

    张公洞慎献残题名在宜兴拓本高一尺三寸五分,广七寸二分,正书二行。绍圣改元。慎献下缺崇明寺金刚经石刻在句容经凡十六石,石高一尺,广二尺九寸至六尺六寸不等。行数不计,行十二字。字径七分,正书。在城内圆照寺,即宋崇明寺宝

  • 史纠卷四·朱明镐

    (明)朱明镐 撰○新唐书髙祖纪突厥杀刘武周于白道欧宋新书以为在武徳之五年刘昫旧书以为在武徳之三年司马涑水弃新而取刘其必有所据矣武徳九年四月辛已废浮屠老子法按髙祖辛已诏不过沙汰僧尼禁增寺观非废法也且七年十月

  • 虎门条约·佚名

    案照前在江南省城经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议结两国万年和好,缮写成册,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在英国干华丽士船上书名画押;旋将和约二册分送两国君上御览,既奉恩

  • 卷七 释地第九·邢昺

    [疏]“释地第九”。○释曰:案《说文》云:“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白虎通》云:“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佼易、变化,含吐应节也。”《释名》云:“地,底也。其体在底下,载万物也。”《礼统》云:“

  • 请食品第六·佚名

    尔时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所说法已,心大欢喜。即语萨遮尼乾子言:大师仁慈不遗我国。今此旷野不可停止。愿降神德。将诸大众与我俱诣宫内寝息。何以故?我今心念。欲为大师及诸大众设於时供。萨遮尼乾子言:善哉善哉!善哉大王

  • 答王静山问·太虚

    问:物欲所蔽,气禀所拘,如何能改善?答:气禀所拘各自不同,如孔子言颜子之不迁怒,怒之起在自己未觉察时,则无法自制;待觉察后,则可以反观一下,究其自何而起,明其皆因缘和合而起,则可冰消瓦解。若未觉察,则不能用其功。若当不知不觉突然

  • 宗镜录卷第八十九·延寿

    夫诸佛唯一法身。云何说三身差别。答。约用分三。其体常一。识论云。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

  • 死亡飞出大礼帽·克莱顿·劳森

    《死亡飞出大礼帽》是一本推理小说,作者是克雷顿·劳森,包含两起密室杀人和一起不可能消失,一群魔术师们的聚会,tricks应接不暇,魔术心理无处不在,奇怪的尸体形状,诡异的纸片,缺页的书,截断的手帕,misdirection的大集合……

  • 宛陵集·梅尧臣

    又名《宛陵先生文集》、《宛陵先生集》。诗文别集。六十卷。《附录》一卷。宋梅尧臣(1002—1060)撰。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北宋文学家。仁宗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宋

  •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之际。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着录「洞玄灵宝变化空洞妙经」,当即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命真仙传授,言修习「变化空

  • 清尊录·廉布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廉布撰。 《说郛》本末附王东跋据《挥麈录》以为陆游作。一卷,有《说郛》本。本书原有七十三则,今仅存十余则,各则长短不一, 以记南宋遗闻为主,也间及北宋。有些片断故事性较强。有《香艳丛书

  • 维摩义记·慧远

    凡四卷或八卷。隋代慧远(523~592)撰。又称维摩义记、维摩诘所说经注、维摩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对于维摩经之文义作解释。初阐明声闻、菩萨二藏,并举出渐、顿二教之别,而判维摩经为菩萨藏顿教之法轮;次释维摩

  •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佚名

    一卷,失译。十诵律即萨婆多部之百一羯磨也。附宋录,属十诵。十诵虽云即萨婆多,实与萨婆多不全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