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前言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前言

为了向国内外学术界提供比较系统、完整的清代文化史基本史料,我馆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决定编辑一套「清代档案史料」,按专题分册陆续出版,这部《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即是该丛书的一种。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卷帙最多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它沿用唐代四库的名称,以经、史、子、集为四大部,共收录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保存了清代乾隆朝以前的很多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纪昀等人编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对书中收录以及不予收录而存其目的全部古籍,总计一万零二百二十三种,都简要地作了介绍和评论,「凡六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罔不抉奥提纲,溯源彻委」(阮元《揅经室三集 纪文达公集序》),在图书目录学和古籍的整理、编纂、校勘、考证、版本、辑佚等方面,都较前代有了新的发展。此外,精美的《四库全书》写本与其装帧,以及「武英殿聚珍版书」印本,也都显示了十八世纪我国古代图书印制出版事业的生产水平和高超技艺。

《四库全书》的纂修,经历了一个相当繁复的过程。从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正月乾隆帝谕令各地征集遗书开始,于翌年二月设立四库全书馆,直至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十二月第一份《全书》缮竣,贮于紫禁城文渊阁,历时十年。其后,第二、三、四份《全书》相继于乾隆四十七、八、九年缮竣,分贮于盛京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以上是为北四阁《全书》。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七月,乾隆帝又谕令续缮《全书》三份,分贮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迨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告竣,历时七年。以上是为南三阁《全书》。在各份《全书》完竣之后,根据乾隆帝的谕旨又进行了全面覆校、审阅,其间迭有「添改抽挖」。至于各份《全书》缮竣后的空函书籍,在乾隆帝的督催下,虽然一直在赶办之中,然终乾隆帝去世,仍未完成。如文渊阁之空函书籍,直至嘉庆八年(一八○三)十二月方告蒇事,而于翌年二月归架。在纂修《四库全书》期间,乾隆帝先后任命过总裁以下的编校人员约四百名,集中了当时的大批名流学者,如纪昀、陆锡熊、戴震、邵晋涵、程晋芳、朱筠、翁方纲、姚鼐、王念孙等,为《四库全书》的问世作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每一份《全书》就有三万六千余册之多,需要抄成七份(不包括翰林院所存底本),仅前后参与抄缮的人员就几近四千人。我国古代的图书典籍,几经战乱和社会动荡之后,损坏散佚严重,清政府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搜集全国图书,辑录已佚典籍,纂成《四库全书》,确是我国古代图书编纂史、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四库全书》在乾隆年闻编纂问世,不是偶然的。清王朝入关之后,经过一百余年的恢复和发展,迨乾隆中期,社会经济呈现繁荣,国家政权比较巩固,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为《四库全书》的纂修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充裕的物质条件。同时,清初的几代君主,为了维持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都十分重视学习并利用汉族的传统文化,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和地方绅衿,加强对全国人民的思想控制。一方面,竭力标榜「稽古右文,崇儒兴学」,在实行科举取士、提倡尊孔读经的同时,大举编纂、注释经书古籍,除出版了一批所谓「御注」、「御纂」或「钦定」的图书外,还编纂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积累了丰富的整理、注释,编纂古籍的经验。另一方面,又强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之狱」,深文周纳,罗织罪状,以消弭人民中的反清思想。乾隆帝继承乃祖乃父的文化政策,对《四库全书》的修纂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从采访遗籍,开馆修书,到编纂体例、收书标准的确定,乃至《全书》缮竣后的审阅定稿,无不亲与筹划,最后裁定。诚如《钦定四库全书 凡例》所言:「是书卷帙浩博,为亘古所无。然每进一编,必经亲览,宏纲巨目,悉秉天裁。」

乾隆帝曾经宜称:「前经降旨博访遗编,汇为《四库全书》,用昭石渠美备,并以嘉惠艺林。……所有进到各书,并交总裁等同《永乐大典》内现有各种详加核勘,分别刊钞。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枣,以广流传,余则选派誊录,汇缮成编,陈之册府。其中有俚浅讹谬者,止存书名,汇为总目,以彰右文之盛。此采择《四库全书》本旨也。」(见本书第七四件)显然,通过对所进书籍进行筛选和「净化」,用「钦定」的《四库全书》模板作为思想武器,正人心而厚风俗,维系封建统洽秩序,固是乾隆帝纂修《四库全书》的本旨之一。但还有另一个目的,即「寓禁于征」,以采访遗籍、开馆修书为名,对全国书籍进行一次彻底清查,把所谓「悖逆」、「违碍」书籍,或全部销毁,或部分「删改抽撤」。在此期间,文字狱也空前增多,大大超过了康、雍两朝。因此,在肯定清政府纂修《四库全书》,使历史上的大量古籍得以保存的同时,对其实行的「寓禁于征」,大规模禁毁、删改古籍的劣行,及其在学术界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

《四库全书》是一部大型官修书,其纂修经过,私家绝少记载。迨本世纪三十年代,北平图书馆出版了陈垣先生所辑《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一书,对此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惟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辑档案仍有很多缺漏,尚不足以反映纂修《四库全书》的全过程。为此,现将我馆所藏有关档案史料编辑出版,以供学术界研究参考。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乾隆帝为纂修《四库全书》及禁毁书籍所颁发的谕旨,以及嘉庆帝为办理空函书籍所颁发的谕旨;(二)军机大臣及四库全书馆总裁、总纂等官员关于编纂、审阅、覆校《全书》情形及对各级纂校人员进行考核、议叙奖赏、记过罚俸和缮写舛误情形的奏折、奏片、信函、清单;(三)各地督抚及学政、盐政等有关征缴、查禁书籍等情形的奏折、奏片、咨呈、书目清单;(四)办理《四库全书》空函书籍的奏折等。此外,还附录了同治、光绪年间有关抖晒、清查文津阁全书的奏折和书目清单,以及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名单等。这些档案多系首次公布,从各个侧面如实地反映了《四库全书》的纂修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主编为张书才,责任编辑为吕坚,谭令仰参加了选材和少量编辑加工工作。由于水平所限,难免有错误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一九八七年七月

猜你喜欢
  卷八·本纪第八·世祖五·宋濂
  卷四·谷应泰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五十八·佚名
  卷之三·佚名
  一○六三 军机大臣奏拟写议叙谕旨内写入「从优」字样缘由片·佚名
  卷四·朱轼
  志卷第十一 高丽史五十七·郑麟趾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四·佚名
  二二 曾祖母·周作人
  牛存节传·薛居正
  胡宿传·脱脱
  张献忠传·张廷玉
  卷之七十二  彭文憲公筆記(明)彭時 撰·邓士龙
  卷十五·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出 仗侠·叶宪祖

    【唐多令】〔净赵母上〕苦守未亡年。贫居祇自怜。幸然有女正芳姸。〔旦上〕喜得萱亲身健在。相依傍。免忧煎。 〔净〕老身赵氏之母。孀居无子。止生这一个女儿。喜得长成。才容双美。已曾许配杜羔秀才为妻。一向好事

  • 我是个无依无伴的小孩·徐志摩

    我是个无依无伴的小孩,无意地来到生疏的人间;我忘了我的生年与生地,只记从来处的草青日丽;青草里满汜我活泼的童心,好鸟常伴我在艳阳中游戏;我爱啜野花上的白露清鲜,爱去流涧边照弄我的童颜;我爱与初生的小鹿儿竞赛,爱聚砂砾仿

  • 古城黄昏·林徽因

    我见到古城在斜阳中凝神;城楼望着城楼,锁起一座一座剥落的殿门!钟声沉下,市声里失去;车马不断扬起年代的尘土,虫蚁一样有无数行人。无数坛庙寂寞与荒凉,我见到古城在黄昏中凝神;我听到古城在薄暮中独语;忘却中间一片黄金的殿顶

  • 三集目录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总目卷九辛巳元旦元旦试笔新正瀛台即景宝月楼题句紫光阁写功臣像及诸战图毕集讌落成爰赋六韵仍叠四章紫光阁落成锡宴即席得句紫光阁落成锡宴联句尊藏得胜灵纛於紫光

  • 提要·林同

    (臣)等谨案孝诗一巻宋林同撰同字子真号空斋福清人祖瑑直宝章阁父公遇字养正荫补宁化尉以不忍违亲乞奉祠服阕调户曺不就自营精舎以居扁曰寒斋同其长子也与弟合字子常俱有隠操后元兵至福州抗节死之林希逸鬳斋续集中与其兄

  • 卷四·贡奎

    ●钦定四库全书云林集卷四(元)贡奎 撰雨中陋巷雨连日思家心惘然故交归欲尽薄宦愧犹牵窗暗炉烟绕檐低树色连黄花近时节采采向人姸瘦马朝倦出空斋闲展书古人三叹远旧业十年疎白水坐垂钓青山归荷锄樵渔应亦笑久客意何如题

  •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三一四红白禀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日一二一○四--三·佚名

    新竹县为修葺考棚,拟动支明忠书院学租,禀请巡抚、布政司、臬道及台北府批示在任候补直隶州、本任台湾县、调署台北府新竹县知县范○○谨禀大人阁下。敬禀者,案据卑邑经理考棚绅董林汝梅、郑如兰、李

  • 一○三六 军机大臣为历代帝王祀典议准后增入《大清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方略馆交片·佚名

    一○三六 军机大臣为历代帝王祀典议准后增入《大清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方略馆交片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十六日交武英殿、方略馆:现在遵旨另议历代帝王庙祀典,将来议定奏准后,应增入《大清会典》、《通礼》、《日下旧闻考》

  • 二五五 山西道监察御史戈源奏请将誊录计字议叙不拘年限折·佚名

    二五五 山西道监察御史戈源奏请将誊录计字议叙不拘年限折乾隆四十年四月初二日山西道监察御史臣戈源谨奏,为敬陈管见,仰祈圣裁事。恭惟我皇上稽古右文,爰命儒臣详考旧籍,纂为四库全书,除刊刻流布外,并令校写秘本,以昭垂万世

  • 卷十三·佚名

    王喜治河图略原序臣窃谓水之在天下,有自然之利,亦有自然之害,顺而导之者易为力,逆而遏之者难为功。犹人之一身,血流通则无病,血壅滞则病生。审而治之,宣其壅滞,使之流通,则病自去。治水之道,亦当如此。窃见

  • 尧君素传·李延寿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隋炀帝做晋王的时候,尧君素在炀帝身边供职。炀帝继位,逐步升迁至鹰扬郎将。大业末年,跟随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在河东抗拒义军。很快,屈突通带领兵马南逃,留置尧君素代领河东通守。义军派遣将军吕绍宗、韦义

  • 卷一百三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三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朝礼礼记玉藻天子元端而听朔于南门之外【注端当为冕字之误也元衣而冕冕服之下 疏知端当为冕者凡衣服皮弁尊次以诸侯之朝服次以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三本。(一)梵文本入楞伽經.校註略稱梵本。(二)元魏菩提流支譯入   楞伽經.略稱魏本。(三)唐實叉難陀譯大乘入楞伽經.略稱唐本。以上三種並舉   則稱三本。

  • 卷七·佚名

    教外别传卷七南岳下二世天王道悟禅师(马祖一法嗣)天王道悟禅师。渚宫崔氏。汉子玉之胤。十五出家。二十三受戒。三十谒石头。频沐指示而不契。次谒忠国师。三十四。与国师侍者应真。南还谒马祖。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十卷·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十卷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菩萨所集偈品首尊者优婆夷。谟以水道步。寻往作尺蠖行。乃至入有想三昧。更不复见缘能因缘灭有想无想。彼问世尊曰我独流无量不依不能度与我说

  • 卷第四·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四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四波罗夷法之四(杀戒)佛住毗舍离。时毗舍离有一病比丘。婴患经久治不时差。看病比丘心生疲厌。便语病比丘言。长老我看病。久不得奉侍和上阿阇梨。亦不得受经诵经思

  • 箧中集·元结

    诗集。唐人元结(719—772)编选。一卷。结有《元次山集》已著录。此集成于乾元三年(760)。皆录其亲友沈千远、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七人之诗二十四首成帙。自序谓“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阻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