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五七
朝贺按此门内容,前「朝会」门中全有,实为复文。
【宋会要】
〔天圣〕七年十月,御史台言:「冬至御殿旧仪,公卿自殿门外叙班以入。今缘文班三品、四品以上并阙,又左右金吾上将军、大将军各二员,将军各四员,分左右立班,今同判左金吾张斌久病在假,南班见止二员,并望差官充摄。」诏枢密直学士李谘、知制诰李仲容摄公卿,左千牛卫将军符承煦与西京左藏库副使石孝孙等七人分摄左右金吾。
庆历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管句西驿所言:「夏国进奉人未经正月一日御殿称贺,未审赴班否。」诏首领等赴,习仪称贺。
嘉佑元年正月朔,御大庆殿受朝。前一夕,殿庭设仗卫既具,而大雨雪,至压宫架折。帝于禁中跣而告天,至是日虽开霁,然帝暴感风眩,促行礼而罢。
英宗治平四年正月朔,诏罢元会,只受册尊号。先是,诏会朝上册尊号,英宗不豫,遂罢会。
神宗熙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诏罢五月一日御大庆殿受朝,太常礼院今后无复申请。
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上御大庆殿受朝。是日宰臣、文武百官又诣内东门贺太皇太后、皇太后。
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右谏议大夫宋敏求言:「淳化二年,诏来年正月一日御殿,皇帝更衣再坐,执圭,候太尉进酒,差官受圭。第四盏毕,却进圭。后来有司失于奏请,再坐上寿,遂不执圭。今欲乞并依旧仪。又正冬御殿,朝(廷)[臣]自太子中舍、洗马而上并摄南班官,皆得赴座赐酒,惟皇亲大将军以上至率府副率独不与坐,亦无侍立明文,当赐酒之时,徘徊陛阶,班列不肃。又缘其日宗室正任以上亦皆赴坐,今欲乞令将军以上并赴坐,其率府副率以下随班上寿讫,先退。」并从之。
九年七月二十一日,诏合门,近许上寿赴坐宗室,大庆殿朝会亦令与。
元丰元年十一月十九日,诏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修国史宋敏求,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蔡确,西上合门使、枢密副都承旨张诚一,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直舍人院、权同判太常寺李清臣,详定正旦御殿仪注。
哲宗即位,礼部言:「冬至、正旦在谅闇,当罢朝贺,欲令群臣于东上合门、内东门表贺。」从之。
宣和六年正月一日,皇帝御大庆殿受朝贺,次诣明堂布政,还大庆殿上寿。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朝贺 二
朝贺二按此门内容为冬至朝贺,除末二条外,前「朝会」门中亦全有。
【宋会要】
太祖建隆元年十一月冬至,帝亲征扬州,不受朝,( )[宰]臣率百官诣行宫拜表称贺。自是凡正、冬及五月朔皆太常礼院奏请,其无事而罢会者不录。
二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昭宪皇太后始祔庙故也。
四年十一月冬至,行郊祀之礼, 臣诣斋宫拜表称贺。自后凡冬至日值行礼者,皆拜表贺。
干德二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王师在蜀故也。
三年十一月冬至,受朝贺于文明殿。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余如元会之仪。
四年十一月冬至,御干元殿,退御文明殿,群臣上寿,始用雅乐登歌、二舞,赐群臣酒,五行而罢。
开宝七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八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皆以出师江南故也。
九年太宗即位未改元。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太(宗)祖梓宫在殡故也。
太平兴国二年十一月冬至,御朝元殿受朝贺,退御文明殿上寿,复用教坊乐。
淳化三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许王薨日近故也。
五年十一月冬至,诏以剑南用兵,罢朝会。
真宗至道三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丧制中故也。
咸平三年十一月冬至,御朝元殿受朝贺,群臣上寿,又诣万安宫进名贺皇太后。时宰臣张齐贤已下检详建隆二年正月朔受朝贺仗退,百僚诣皇太后宫称庆故事,又诏礼官详定而行之。
干兴元年十一月仁宗即位未改元。冬至,不受朝,以丧制故也。自是至天圣二年皆然。
天圣七年十月,御史台言:「冬至御
殿,旧仪公卿自殿门外叙班以入。今缘文班三品、四品以上并阙,又左右金吾上将军、大将军各二员,将军各四员,分左右立班,今同判左金吾张斌久病在假,南班见止二员,并望差官充摄。」诏枢密直学士李谘、知制诰李仲容摄公卿,左千牛卫将军符承煦与西京左藏库副使石孝孙等七人分摄左右金吾。
神宗熙宁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上御大庆殿受朝。是日,宰臣、文武百官又诣内东门贺太皇太后、皇太后。
元丰二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慈圣光献皇后丧制故也。
八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丧制故也。哲宗即位,礼部言:「冬至、正旦在谅闇,当罢朝贺,欲令群臣于东上合门、内东门表贺。」从之。
元佑八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宣仁圣烈皇后丧故也。自是至绍圣二年皆然。
元符二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丧制故也。
徽宗崇宁元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钦成皇后丧故也。
大观二年十一月冬至大观:原无,据前「朝会」门同条补。显恭皇后卒于大观二年,见《宋史 后妃传》。,不受朝,以显恭皇后丧故也。
政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冬至,受圭于大庆殿。
三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昭怀皇后丧故也。
宣和三年十一月冬至,不受朝,以明节皇后丧故也。
高宗绍兴十二年十月十六日,臣僚言:「窃以元正一岁之首,冬至一阳之复,圣人重之,制为朝贺之礼焉。自上世以来,未之有改也。主上临御十有六年,正、至朝贺,初未尝讲。兹者太母还宫,国家大庆,四方来贺,亶惟其时。望自今冬至、元正举行朝会之礼。
依国朝故事,冬至、正旦,有司前两月申请,取旨排办。昨自艰难之际,权寝未行,欲依所请检举,依议设黄麾大仗、车辂、逍遥、平辇、法物、乐舞等,百僚服朝服,再拜上寿拜:原作「坐」,据《宋史》卷一一六《礼志》一九改。,宣公王等升殿,间饮三周。」诏依,仍自来年正旦举行。建炎之初,銮舆南幸,庶事未备,而朝会之仪未暇举焉。正、至但循例,宰臣率文武百官拜表称贺而已。绍兴改元,以道君皇帝、渊圣皇帝北狩,权宜皇帝躬率百僚遥拜毕,次御常御殿,朝参官起居。至是臣僚建言,诏命有司举行之。
十一月三十日,礼部侍郎王赏言:「朝会之制,正旦、冬至及大庆贺受朝,系御大庆殿与文德、紫宸、垂拱殿,礼制不同。月朔视朝则御文德殿,谓之前殿正衙,仍设黄麾半仗。其余紫辰、垂拱,皆系别殿,不设仪仗。今来举行朝会之仪,缘元正在近,所有大庆殿之礼,事务至多,窃恐排办不及,欲乞先举行文德殿视朝之制。其大朝会合服朝服,并设乐、上寿、间饮、祥瑞表案等,并乞候来年冬至前别行取旨。」从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上寿 德寿宫太上皇帝庆寿
上寿
德寿宫太上皇帝庆寿
淳熙二年十月六日,诏以十二月十七日立春行庆寿礼。
十一月十三日,执政进呈礼部尚书赵雄、太常少卿颜度奏:「恭奉诏旨,太上皇帝圣寿无疆,新岁七十,立春日行庆寿礼,依大礼庆成上寿,百官常服、簪花、用乐。缘上件典礼,稽诸载籍,亘古未有,自非礼文致美,无以彰盛典。」上曰:「朕当如何 此正老莱子斑衣之意。」龚茂良等奏云:「礼以义起,兹甚合宜,但至尊服御当令有司讨论。」既而礼官言:「圣节大宴,皇帝再坐簪花。今事体尤重,欲乞是日皇帝自内服靴袍,至德寿宫大次簪花,行庆寿礼。」从之。
二十四日,御史台、合门、太常寺言:「十二月十七日立春,行庆寿礼。是日皇太子及从驾文武百僚、应奉官、禁卫等,并德寿宫官,并常服簪花。皇太子及从驾官、禁卫等,并簪花从驾往回,余悉如天申圣节之仪。不从驾官并常服簪花,先赴德寿宫门外迎驾起居讫,以俟立班。」从之。
二十六日,礼部、太常寺言:「故事,车驾出,奏乐。缘上件庆典亘古未有,非礼仪详备无以副中外欢愉庆忭之心。欲是日车驾往回并用乐。」从之。
十二月四日,诏庆寿行礼,受盘醆奉酒,参知政事龚茂良。复受盘醆,参知政事李彦颖。承旨宣制,签书枢密院事王淮。奏礼毕,户部尚书韩彦直。殿中监,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赵雄。殿中少监,权吏部尚书蔡沈。前(道)[导]太常卿,太常少卿颜度。赞引太常卿太常博士。太常博士兼权仓部郎官许苍舒。十三年元日,庆寿行礼官同。
十三日,诏立春诣德寿宫庆寿,从驾臣僚、禁卫等往回并簪花外,其百司及从人等亦许令簪花,仍并依郊祀大礼毕恭谢回体例。淳熙十三年庆寿同。
十七日立春,行庆寿礼。前一日,有司设大次于德寿宫门内,南向,小次于殿东廊,西向。设皇帝褥位二:一于太上皇帝御座之东,西向;一于御座之南,北向。尚酝设御酒尊酒器于御座之东,又设御茶 于御座之西稍北。其日皇帝服靴袍,升辇,至德寿宫。从驾应奉官禁卫等并簪花,不从驾官径赴德寿宫,并簪花,以俟迎驾起居。前导太常卿、合门官、太常博士、礼直官及管军、御带、环卫官诣大次前分班于左右,文武百僚诣德寿宫殿下,东西相向立。皇帝至大次,降辇入次,簪花,服靴袍。皇太子以下应从驾官入诣德寿殿下,东西相向立。前导官导皇帝入小次。太上皇帝升御座,前导官导皇帝升殿东阶,诣折槛前北向褥位立,奏请皇帝再拜,躬奏圣躬万福,又再拜。前导官导皇帝诣太上皇帝御座之东褥位西向立,皇太子及文武百僚北向立。舍人赞皇太子以下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躬。班首奏圣躬
万福,又再拜,分东西相向立。礼直官引奉盘醆参知政事
、受盘醆参知政事、承旨宣答签书枢密院事及奏礼毕户部尚书、殿中监、殿中少监升殿。内侍进御茶 ,尚酝典御以盘醆酒注授殿中监、殿中少监讫,礼直官引奉盘醆参知政事诣酒尊所,北向搢笏立。殿中监以盘醆授奉盘醆参知政事,捧盘醆西向立。殿中监启醆,殿中少监以酒注于醆,奉盘醆参知政事奉酒诣皇帝前北向,礼直官引受盘醆参知政事诣太上皇帝御座前西向立,皇太子及文武百僚北向立。奉盘醆参知政事躬进皇帝,皇帝奉酒,礼直官前导皇帝诣太上皇帝御座前躬进。受盘醆参知政事躬接盘讫,复受奉盘醆参知政事奉盘于皇帝褥位之北,西向立。礼直官等前导皇帝诣太上皇帝御座前褥位,北向,俛伏,跪,皇太子及文武百僚躬。皇帝致词称贺太上皇帝:「皇帝臣稽首言:天佑君亲,锡兹难老,维春之吉,年德加新。臣与群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毕,兴,皇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礼直官引签书枢密院事诣太上皇帝御座前稍东北向,躬承旨,诣皇帝褥位之北西向立,皇帝躬,皇太子及文武百僚躬。签书枢密院事承太上皇帝圣旨宣答曰:「酌此春醪,介予眉寿,家邦盛事,允惬慈怀,与皇帝并百僚内外同庆。」退复位。皇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讫,分东西(相向)[相向]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今月十七日立春庆寿礼成,谨帅文武百僚拜笺称贺者。寿祉兼隆,天人合契。徽章迭举,欢声雷动于九重;宝册对扬, 气云蒸于四裔。臣茂良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恭惟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殿下仁如太姒, 立。礼直官前导皇帝诣太上皇帝御座东,西向立,奉盘醆参知政事以盘北向躬进皇帝讫,奉盘醆参知政事复位,皇帝捧盘诣太上皇帝御座东,西向立,乐作。太上皇帝饮酒讫,皇帝躬接醆,乐止。受盘醆参知政事躬受,以授殿中监,殿中监以授尚酝典御,各复位,皇太子及文武百僚北向立。前导官导皇帝诣褥位北向,奏请皇帝再拜,在位皆再拜讫,前导官导皇帝诣太上皇帝御座之东褥位西向立,皇太子以下躬。典仪曰拜,在位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内侍举御茶 ,礼直官引户部尚书诣太上皇帝御座前北向跪,奏礼毕,退复位。典仪曰拜,在位官皆再拜。太上皇帝驾兴,皇帝从入宫,文武百僚、前导应奉官等以次退。皇帝、皇太子入贺太上皇后,如宫中之仪。执政率文武百僚再诣德寿宫,上太上皇后笺。笺文曰:「臣茂良等言:恭(导)[道]备有莘,执慈宝以躬行,俪皇明而下照。周旋三纪,规范六宫。逮兹燕翼之安,寖阅隆平之久。虽尝讲未央之大典,修长乐之上仪,犹未侈于鸿称,以丕崇
于圣孝。爰当朔旦,茂履一阳,测圭之景为舒,镂玉之文偕上。纵心而不踰矩,修龄方衍于天皇;有德而必得名,介福具臻于王母。庆超邃古,美冠来今。臣等叨预近司,欣逢盛旦。想内庭之班贺,喜极怡愉;拜列辟之笺辞,举同抃蹈。」驾兴,从驾官及应奉官、禁卫等并簪花,从驾还内。赦文曰:「太极之功不宰,其可赞者两仪之生;大明之照无疆,所能推者千岁之至。钦惟圣父,诞保我家。二百余载而中天,定神器于欹侧艰虞之始;三十六年而宅位,授朕师于康强暇豫之时。上穹绵有永之年,下土洽无为之化。兴言菲质,日侍慈颜,竭幅员之富而未足伸至养之诚,极尊美之称而未足表难名之德。兹载新于岁律,庸展庆于耆龄。前殿奉 ,企高皇以踵武;大安进(缮)[膳],迈贞观之弥文。锵金奏以充庭,俨臣工而在列,和气遄周于宇宙,盛容创见于古今。仍内奉于母仪,庸备殚于子道。为酒以介眉寿,具膺纯嘏之常;立春而下宽书,更广庶民之福。可大赦天下。」
二十一日,执政率文武百僚诣文德殿上皇帝表。表文曰:「臣茂良等上表:今月十七日立春庆寿礼成,谨帅文武百僚拜表称贺者。纵心物表,璇穹介以修龄;展庆亲闱,缛典肇于今日。恩涵发育,贶懋延洪。臣茂良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窃以黄帝二十推而授筴无穷,鸿名孰衍;放勋七十载而在位弥永,盛礼宁间。仰惟协帝之华,备事亲之道。恭以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德隆兼爱,业济中兴。谓逸乐必始于忧勤,坐致垂裳之始;而崇高莫大乎富贵,视犹脱屣之轻。宜安乐以延年,益优游而弥性。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安行慈宝,密赞圣谟,蔼任姒之徽音,率循礼法;及唐虞之盛际,共享尊荣。恭〔以〕皇帝陛下躬受丕基,日严至养,镂玉方迎于朔至,奉 式谨于王春。太极生两仪,虽巧历而莫计;君子有三乐,非至诚其孰能。事既非常,礼多创见。小兴庆、大安之故事,揜未央、长乐之前闻。条风应而霈泽流, 气符而颂声作。臣等恭陪近列,欣颂荣观。敛福锡民,固已赖一人之庆;因亲教爱,又将形四海之风。」
二十五日,庆寿赦:「应历事太上皇帝、曾任执政侍从官,可特与转一官,内年七十以上转两官,碍止法人依条回授。仍令州县长吏致礼存问。缘武臣亦有曾任将帅、历事太上皇帝之人,令吏部将曾任三卫及都统制人,依前项赦文一体推恩。」
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诏元日行庆贺礼。
三十日,诏来岁太上皇帝寿登八十,庆典既行,可令天下寺观自元日为始启建祝寿道场五日,仍禁屠宰,务要严洁。
十二月十七日,御史台、合门、太常寺言:「已降指挥,元日行太上皇帝庆寿礼。是日皇太子、文武百僚先赴大庆殿立班,称贺正旦礼毕,
其从驾官以俟常服簪花,从驾诣德寿宫;不系从驾官,俟称贺立班讫,并常服簪花,先赴德寿宫门外迎驾起居讫,以俟立班。皇太子并从驾禁卫等并簪花,从驾往回。应合趁赴迎驾、起〔居〕官赴幕次,去花,常服,以俟迎驾。」从之。
十三年正月一日,行庆寿礼。仪注与二年庆寿同。礼毕,宰执(师)[帅]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 文武百僚再诣德寿宫,上太上皇后笺。笺文曰:「臣淮等言:恭(列)[烈]日而广照临之运。迎东郊二气之始,占南极一星之明。欢浃禁中,尊临太上。爰率后宫之属 太上皇帝,今月一日庆寿礼成,谨帅文武百僚拜笺称贺者。玉皇衍庆,金母齐休。礼式讲于庭闱,贺荐伸于宫壸。臣淮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恭惟寿圣齐明广慈备德太上皇后殿下,发祥渭涘,协德河洲。地承天而成覆载之功,月按以下乃后宫贺寿之辞,非臣僚贺笺所应有,疑中有脱文。,来从前殿之朝。瞻蓂荚之初开,指幡桃之将实。玉 双举,虔修子妇之恭;铜狄屡摩,并致舅姑之祝。益严温凊,忻奉晨昏。臣等深(功)[切]荣怀,岂胜抃舞!宜大夫庶士,载赓燕喜之章;拜天子万年,愿续扬休之雅。」
同日,文武百僚赴文德殿簪花听赦。赦文曰:「圣人得宁亲之道,大四表之欢心;君子推锡类之仁,永万年之景命。朕懋遵(否)[丕]训,绍阐令图。维慈皇德盛于中兴,肆上帝休申于多佑。对昌期之舄奕,登鸿筭之延长。且尊归于父者子之诚,若美报其上者下之谊。俶涓嘉旦,祗讲弥文。备物典策之仪,遹敷于光藻;蕃祉老寿之祝,益迓于善祥。载临献岁之元,乃衍修龄之帙。诏警跸于严驾,班会朝于显庭。欢腾汉殿之呼,敬协竟封之请。荷神明之右序,获贶施之宣臻。五福之曰寿康「五福」上当脱一字。,亶骈膺于备顺;祝亿载之为父母,忻并奉于亨嘉。眷言比屋之民,兴播康衢之颂。逢熙圣运,介美春祺。新日新而又新,将继扬于懿铄;老吾老以及老,宜均赉于群黎。矧振古之难逢,实丕天之大庆。特超彝制,用锡丰章。可大赦天下。于戏!尊明号而同三皇,弥厚方增之祉;广德教而加百姓,务先博爱之恩。顾迩遐夙被于休风,在耋艾久沾于润泽。会声文之交畅,谅鼓舞之咸和。尚服隆宽,共彰荣治。」
同日,宰执先入内殿奏事,上曰:「昨早风雪大作,及晚便获晴霁,可喜。」王淮等奏:「自去岁每遇庆事,无有不晴,此皆陛下诚敬格天所致。」上曰:「昨日遣人谕北使,云来日欲为太上庆寿八十,可早起朝贺。使者云:皇帝孝治,庆太上皇帝圣寿,古今罕有,载之典(删)[册],煞是好。」
四日,宰执(师)[帅]文武百僚诣文德殿上皇帝表。表文曰:「臣王淮等上表:今月初一日庆寿礼成,谨帅文武百僚拜表称贺者。皇增睿筭,方隆有秩之期;吉 新元,式展无疆之庆。冠帝王而称盛,合华夏以交忻。臣淮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窃以位在九五
而事父母于一堂,年登八十而阅子孙于四世,此国家之创见,而今昔之罕闻。矧当累治之时,诞举希逢之典。涓辰而陈宝册,既上鸿名;献岁而奉玉 ,式介眉寿。冕旒焜彩衣之色,警跸严嵩呼之声。于是宣大号于路朝,霈旷恩于寰宇。宫花倍锡,湛燕庭绅;帑积分颁,溥沾禁旅。老老广及人之惠,亲亲推爱物之仁。嘉与臣民,共为喜乐。恭惟皇帝陛下法舜业业,诵尧巍巍,精微自得于心传,久大斯存于目击。跨陶唐、有虞之懿,并祝于两宫;广干道、淳熙之仪,迭行于千载。修龄未艾,缛礼弥嘉。臣等和气激于鸢飞,欢声均于鳌抃。天之经,地之义,曾莫赞于圣谟;炽而昌,寿而臧,第愿陈于嘉颂。」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上寿 太上皇后庆寿
太上皇后庆寿
淳熙十年九月十七日,上谓辅臣曰:「太上皇后新岁七十,欲行庆礼,卿等可具来。」
十二月六日,左丞相王淮等言:「面奉圣训,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新岁七十,将以立春日诣德寿宫行庆贺礼。臣等恭惟皇帝陛下日奉亲欢,与天同久。属者太上皇帝尝行庆典,今兹太上皇后复举盛仪,介福万年,旷古未有。臣等不胜抃蹈,欲躬帅百僚拜表笺称贺,以彰圣朝尊养之永,以效臣(之)[工]颂祝之诚。」从之。
九日,礼部尚书兼侍读张大经等言:「参照淳熙二年太上皇帝庆寿典礼,车驾诣德寿宫行礼,往回并用乐。是日,俟皇帝入宫行庆贺礼,次宰执帅文武百僚诣德寿殿下拜表称贺皇帝,
移班拜笺称贺太上皇后。合用表笺,乞下礼部修撰。」从之。
十日,左丞相王淮等言:「臣等欲备上寿礼物,诣德寿宫投进,使相亦乞令进奉。」诏恭奉太上皇帝圣旨,免投进。
十六日,皇帝诣德寿宫行庆寿礼。诏:「朕荷太上之燕谋,承至尊之休德。顺稽帝道,丕迪重华之徽;寅赖母仪,胥洽二《南》之化。惟天纯佑,侈国多祥。皇年方衍于万春,甲历曩登于七帙。奉 介寿,尝祗阐于闳休;含饴保和,兹继符于昌筭。繄我家之累盛,轶联册之前闻。爰举旷文,躬伸庆礼。上南山之祝,永偕慈极之隆;首东轶之辰,肆推凯泽之被,式敦及老之义,并彰锡类之仁。迭庆庭闱,茂对欢嘉之旦;均恩方夏,亶形爱敬之风。咨尔庶邦,体予至意。」
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无疆之寿,新岁七十,皇帝就宫中行庆贺礼,臣等谨帅文武百僚拜表称贺者。礼崇金母,七帙介祥;喜溢玉皇,万年偕老。惟宸极备全于至养,乃慈闱迭请于庆仪。臣淮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窃以燕处大庭,外心形而自德;坐临少广,内根本以固存。率探妙道之微,皆享长生之乐。配乾坤而悠久,齐日月以照临。粤若今兹,敻无前比。恭惟光尧 同日,宰执帅文武百僚诣德寿宫上太上皇帝表。表文曰:「臣淮等言:恭
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陛下,凝真物表,玩意极先,德远迈于唐虞,化久形于(仁)[任]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无疆之寿,新岁七十,皇帝就宫中行庆贺礼,臣等谨帅文武百僚拜笺称贺者。玉 介寿,敬奉一双;金箧赐龄,忻逢七十。导至和于穹壤,彰盛美于邦家。臣淮 姒。夫夫妇妇,居圣域以并优;子子孙孙,巩皇图而益固。臣等与观盛事,冞切贺鉴。爱敬事亲,敢赞扬于舜德;富寿祝圣,同歌颂于尧封。臣等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次移班上太上皇后笺。笺文曰:「臣淮等言:恭(言)[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窃以《语》述纵心,《礼》严二膳。二首六身之数,盖振古之所稀;万有千岁之期,将自今而以始。恭惟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殿下,母仪万国,子视群生。立配慈皇,夙咸推于内助;坐朝圣子,兹并举于弥文。臣等深切荣怀,敬陈善祷。置未央之酒,群臣共喜于三呼;侍长乐之朝,十载行观于再议。谨奉笺称贺以闻。
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无疆之寿,新岁七十,车驾诣德寿宫行庆贺礼,臣等谨帅文武百僚拜表称贺者。尊俪慈皇,共适纵心之乐;庆崇寿母,益彰养志之诚。祥辑宫闱,欢均区 。臣淮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窃以爰及姜女,古公俾立室家;思齐大任,文王以受方国。辅成大业,积累丕图。圣德萃于一家,备福光于四海。恭惟皇帝陛下茂隆宝绪,寅奉燕谋。明有尊而有亲,广教敬而教爱。比既行于盛典,兹复讲于彝仪。天仗肆陈,陋东朝之数跸;春醪交酌,跨前殿之奉 。臣等祗帅群工,幸逢嘉会。事父孝,事母孝,迭观缛礼之成;与臣言,与子言,咸听颂声之作。臣等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次移班上皇后笺。笺文曰:「臣淮等言: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无疆之寿,新岁七十,车驾诣德寿宫行庆贺礼,臣等谨帅文武百僚拜笺称贺。寿启七旬,祥开千岁。爰展双亲之庆,诞申多祉之祈。介万乘以云行,率六宫而星集。盖文母备康宁之福,则虞嫔偕燕喜之私。事冠古今,贺均中外。臣淮等诚欢诚抃、顿首顿首。恭惟皇后殿下德凝坤载,道配干元。以任姒妇姑之贤,见勋华父子之盛。辅成孝治,嗣续徽音。臣等猥列庭绅,荣观邦典。光动钩铃之色,永诏流芳;仰瞻箕翼之躔,并伸善颂。谨奉笺称贺以闻。」 十七日,宰执帅文武百僚诣文德殿上皇帝表。表文曰:「臣淮等言:恭
十八日,左丞相王淮等奏:「前日行庆寿礼,天气甚好。」上曰:「中外欢悦,二亲和气,不可形容,所以回晚。」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上寿 慈福宫庆寿
慈福宫庆寿
绍熙四年八月十七日,诏:「寿圣皇太后圣寿无疆,来岁八十,用新岁元日行庆寿礼。」
十一月二十六日,诏:「将来慈福宫行庆寿礼,就用十一月二十日上尊号,所赐花朵
止令宫中应奉,礼毕更不簪戴。」
十二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已降指挥,元日行庆寿礼。是日皇帝服靴袍,至重华宫,率文武百僚朝贺至尊寿皇圣帝正旦。礼毕,皇帝入诣慈福宫,簪花,行庆寿礼如宫中之仪。应入慈福宫应奉官等,并簪花应奉。礼毕,至尊寿皇圣帝、寿成皇后诣慈福宫贺寿圣隆慈备福皇太后,皇帝就宫中贺至尊寿皇圣帝、寿成皇后毕,皇帝贺寿圣隆慈备福皇太后、寿成皇后正旦礼,并如宫中之仪。」从之。
五年正月一日,皇帝诣慈福宫行庆寿礼。诏曰:「坤元之德光大,夙推厚载之无疆;禹畴之福寿康,首谨彝伦之攸叙。朕祗承熙运,获侍重闱。天地介祥,金箧方增于洪筭;子孙集佑,彩衣并洽于欢心。曩涓阳复之期,预上号荣之册。言其纯备,既崇文母之思齐;俾尔炽昌,更迈鲁邦之燕喜。肆元日「肆」下脱一字,疑是「涓」。,载蒇令仪。诏清跸以亲行,祝繁禧而弥衍。声呼万岁,密连北内之尊;养饬常珍,高视东朝之乐。惟当今之旷典,示及老之均恩。爰广邦条,益彰孝治。有福事则庆贺,共侈逢辰之休;感人心而和平,永孚锡类之谊。尚咨尔众,克体予怀。」
四日,为庆寿礼毕,宰执率文武百僚诣文德殿拜表称贺。
六日,诏寿圣隆慈备福皇太后庆寿八十,亲属并本殿官吏各转一官。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上寿 会庆节上寿
会庆节上寿
绍熙元年十月二十二日,会庆圣节,皇帝帅文武百僚诣重华宫上寿。前期,仪鸾司设御座于重华宫殿上当中,南向;设大次于重华宫门内,南向;小次于殿东廊,西向。设皇帝褥位二:一于御座之东,西向;一于御座之南,北向。尚酝设御酒 酒器于御座之东,设御茶 于御座之西,俱稍北。其日,文武百僚内不系从驾者,并先赴重华宫门外,以俟迎驾起居。质明,后殿皇帝服靴袍出,即御座,从驾臣僚、禁卫起居如常仪。皇帝降御座,乘辇,将至重华宫,文武百僚迎驾两拜起居讫,如值雨沾湿,(衣)[依]元降指挥免起居。前导官、太常卿、合门官、太常博士、礼直官诣大次前分左右立定,俟皇帝至重华宫大次,降辇入次,御史台、合门、太常寺分引文武百僚入诣(庭)[殿]庭,东西相向立定。前导皇帝入小次,帘降,管军、知合、前导官、御带、环卫官、诸司应奉官等阶下面北,俟迎至尊寿皇圣帝,四拜起居。御史台、合门、太常寺引文武百僚并横行北向立。俟至尊寿皇圣帝出官升御座,鸣鞭,前导官起居讫,小次帘卷。前导官导皇帝升殿东阶,诣殿上折槛前北向褥位再拜讫,躬奏圣躬万福,又再拜。前导皇帝诣至尊寿皇圣帝御座之东褥位西向立。前导官于殿上随地之宜立。次舍人揖班首以下躬,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躬身。班首不离位,奏圣躬万福讫,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直身立,分东
西相向立。礼直官引奉盘盏官、受盘盏官、承旨宣答官、奏礼毕官、殿中监、少监升殿东阶,奉盘盏官、受盘盏官、殿中监、少监诣酒 所西稍北,南向立,承旨宣荅并奏礼毕官诣折槛东西向立。舍人通乐人姓名以下四拜起居。看盏人稍前谢上殿,赞拜,两拜。赞上殿,祗候内侍进御茶 ,殿侍酹酒讫,尚酝典御以盘盏、酒注授殿中监、少监。次礼直官引奉盘盏官诣酒 所,北向搢笏。殿中监奉盘盏授奉盘盏官,捧盘盏西向立,殿中监启盏,殿中少监以酒注于盏,奉盘盏官奉酒诣皇帝前,南向。礼直宫引受盘盏官诣至尊寿皇圣帝御座前,西向立。御史台、合门、太常寺分引文武百僚横行北向立。奉盘盏官躬进皇帝,皇帝奉酒,前导官导皇帝诣至尊寿皇圣帝御座前躬进讫,少后,以盘授受盘盏官,复授奉盘盏官,奉盘盏南向立定。前导官导皇帝诣御座前褥位,北向俛伏跪,殿下百僚躬身。皇帝奏:「臣御名谨率文武百僚稽首言,会庆令节,臣御名与百僚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奏讫,〔俯〕伏,兴,再拜。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直身立。礼直官引承旨宣答官诣御座前稍东北向躬承旨,诣皇帝褥位北东壁西向立,皇帝躬身,殿下百僚并躬身,承旨宣答官宣曰:「得皇帝寿酒,与皇帝并百僚内外同庆。」承旨宣答官退复位,皇帝再拜,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直身立,分东西相向立。前导官导皇帝诣御座东,西向立,奉盘盏官以盘南向躬进皇帝讫,奉盘盏官复位立。皇帝捧盘指御座东,西向立,乐作。俟至尊寿皇圣帝饮酒讫,皇帝躬接盏讫,皇帝少后,以盘盏授受盘盏官,受盘盏官躬受讫,以授殿中监,殿中监以授尚酝典御,各复位立。御史台、合门、太常寺分引文武百僚横行北向立,前导官导皇帝诣褥位北向。皇帝再拜,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直身立。前导官导皇帝诣御座之东褥位西向立,揖班首以下躬,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讫,直身立。内侍举御茶 ,礼直官引奏礼毕官诣御座前,北向俛伏跪奏:「具官臣某言,礼毕。」奏讫,〔俯〕伏兴,退复位。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直身立,分东西相向立。次舍人赞乐人谢祗应,两拜讫,至尊寿皇圣帝驾兴,皇帝从入,文武百僚、前导应奉官等以次退。每岁皆如此仪。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上寿 寿成皇后生辰
寿成皇后生辰
绍(兴)[熙]元年二月二十七日,以寿成皇后生辰前,皇帝诣重华宫起居进香。恭承至尊寿皇圣帝圣旨,免到宫。二年、三年、四年、五年亦如之。
三月六日,寿成皇后生辰,皇帝诣重华宫上寿。二年如之。三年、四年、五年,恭承至尊寿皇圣帝圣旨,免到宫。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上寿 重明节上寿
重明节上寿
绍熙五年重明节,上诣寿康宫起居,宰
臣、文武诣宫拜表贺。时以孝宗服制免上寿。庆元元年亦如之。
庆元二年重明节,上率文武百僚诣寿康宫起居上寿。是日恭承太上皇后圣旨,为太上皇帝圣体未甚痊安,特免。
三年重明节,太上皇帝圣旨,为脏腑此句当有脱文。,皇帝免到宫。是日,宰臣率文武百僚诣寿康宫拜表贺。
四年重明节,太上皇帝诏皇帝免到宫。是日,宰臣率文武百僚诣寿康宫拜表贺。
五年重明节,上诣寿康宫起居上寿,如宫中之仪。宰臣、文武百僚诣宫拜表贺。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上寿 太上皇后生辰
太上皇后生辰
庆元元年九月十三日,太上皇后生辰,车驾诣寿康宫进香。
二十二日,太上皇后生辰,车驾诣寿康宫起居上寿。
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寿仁太上皇后生辰,恭承寿仁太上皇后圣旨,车驾免到宫上寿。三年、四年、五年亦如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诞圣节
诞圣节
【宋会要】
国朝诞圣节日,皇帝先垂拱殿座,内侍都知已下、翰林、仪鸾、御厨使、带御器械一班常起居。笏,带御器械窄衣。 内侍都知已下,仪鸾、御厨使并公服系 ,翰林使内殿起居班绝,至行门指挥使起居讫,舍人引枢密院已下大班(人)[入],学士、待制、应内殿起居朝臣、管军防御使已下更不起居,并赴紫宸殿班。立定。通事舍人平身通某姓名已下应诺,喝拜,常起居讫,枢密使已下及三司使转于殿下面西立,余官并退。客省使一员呈进日,合门使一员,奏臣僚进寿酒。并升殿西向立。不祗应客省已下至合门祗候,并殿下侍立。次舍人通教坊使姓名已下拜,再拜讫,奏圣躬万福。又喝拜,再拜,随拜万岁,喝各祗候。次(着)[看]盏二人进近前,舍人喝拜,再拜,随拜万岁,喝上殿祗候,分立。次舍人引亲王班入常起居讫,北向立。舍人引上寿金器、散马从西边入,(刻)[列]于亲王后,酒器在马前,文武官奏圣躬万福如常仪。殿上内侍进御茶 ,殿下内侍酹酒讫,合门使殿上当御座前鞠躬,奏某姓名已下进寿酒。亲王、王亲上奏名。舍人揖躬喝拜,再拜,随拜万岁。喝各祗候,翰林使二员捧御 及执盘盏近前,引亲王二人同升殿,一棒盘,一捧酒。跪进寿酒讫,各以酒 及盘授翰林使讫,降阶归位。又喝拜,再拜,随拜万岁,搢笏跪,各出进奉上寿表,客省使进至御座东,读进目。舍人殿下接表讫,亲王俛伏兴俛伏:原作「悦服」,据《宋史》卷一一二《礼志》卷一五改。。又喝拜,再拜,随拜万岁。再引班首升殿,于御座东捧盘侧立,诸王殿下分班东西序立。上寿酒器依旧,余人马并分立,东西相向。皇帝听乐,饮寿酒讫,亲王跪受盏,以授翰林使讫,却引降阶,诸王横行。喝拜,再拜,随拜万岁,且鞠躬。客省使殿上喝进奉收,应喏,又喝拜,再拜,搢笏舞蹈,三拜。喝各祗候,卷班西出,人马却当殿立。客省使殿上喝进奉出,天武(宫)[官]应喏,进奉物并员僚引出。教坊使喝送御酒,(人)[又]再拜,随拜万岁。近前进御讫,退。次引枢密使已下及三司使当殿北向立,合门使殿上当御座前鞠躬,奏某姓名已下进寿酒。除班首一员升殿,余并如亲王仪。谢收进奉讫,并揖升殿侍立。次使相入,次管军节度、留后、观察使入,次节度、留后、观察使入,已上逐班起居进寿酒,除班首一员升殿,余并同亲王仪立殿下。逐班并舍人赞引,殿上并合门使接引。候班绝,舍人喝教坊已下拜,再拜,随拜万岁。合门使近前侧立,奏无事,皇帝降座还内,枢密、三司使赴紫宸殿侍立。亲王以下及不管军节度使以下,并赴紫宸殿立班,三司副使垂拱殿起居,盖亦赴紫宸殿立班。三司副使不座,如契丹人使缀班上寿,或曾假官即座。垂拱殿上寿将退,御史退,催班于紫宸殿庭,分班立定。
枢密、三司、内客省使殿上侍立,合门进班齐牌,皇帝座,呜鞭,通事舍人喝东西班殿侍再拜后,奏圣躬万福,又喝班,随拜万岁,喝各祗候。通事舍人引中书门下、文武百僚并横行,典仪曰再拜,在位官俱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起居讫,又再拜,分班东西序立。教坊使已(以)[下]入见如常仪讫,少顷,中书门下、文武百僚并横行,典仪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随拜三呼万岁。通事舍人引太尉自东阶升,诣酒 所北向,(而)[尚]食奉御酌御酒一爵授太尉,搢笏执爵,跪进。皇帝执爵,太尉执笏,俛伏兴,少退,跪奏,称「文武百官摄太尉具官臣某等稽首言:诞圣令节,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俛伏兴,退复阶下位。典仪曰再拜,在位官俱再拜,随拜三呼万岁。宣徽使承旨退,临阶西向宣曰:「得公等寿酒,与公等内外同庆。」典仪曰再拜,在位官俱再拜,随拜三呼万岁。中书门下分班东西序立,太尉升殿侍立,皇帝举酒,奏乐。俟饮讫,太尉受虚爵复于坫,降阶复位横行。典仪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宣徽使承旨退,临阶西向宣曰:「群官升殿。」典仪曰再拜,群官随拜,三呼万岁。通事舍人引中书门下并一品致仕官、旧授平章已上及翰林学士、文武二品、尚书省三品、四品、两省常侍已下、舍人已上、御史中丞诣东西阶升,群臣各就席后立。尚食奉御进酒,殿中监省酒已进,皇帝举酒,奏乐。饮讫,殿中监受虚爵,中书门下横行,通事舍人曰各赐酒,典仪曰再拜,上下群官随拜,三呼万岁。通事舍人曰各就座,太官令行 官酒,太官令以常主酒近臣充。 官搢笏受酒,乐送巡周。殿中监进皇帝第三爵,群官立于席后,(奉)[奏]乐。饮讫,殿中监受虚爵。通事舍人曰各就座,群臣皆座,太官令又行群官酒,乐送巡周。殿中监进皇帝第四爵,如第三爵之仪。太官令又行群官酒,乐送巡周。通事舍人曰可起,群官立于席后。侍中进御座前跪奏,称「摄(事)[侍]中具官臣某言,礼毕」,俛伏兴。 官俱降,立于殿庭,北向立班。典仪曰再拜, 臣皆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讫,相次退。皇帝降座还内。
国初上寿,大乐今设登歌于殿上,二舞立于悬南。第一爵奏《禧安之乐》,第二爵奏《神龟之乐》,群臣授酒,《正安之乐》作。尚食奉御进食于御座,又设 官食讫,太乐丞引《元德升闻之舞》入,作三变。皇帝第三爵奏《甘露之乐》,群官授酒,《正安之乐》作。尚食奉御进食于御座,又设群官食,太乐丞又引《元德升闻之舞》,作三变。皇帝第四爵,登歌奏《紫芝之乐》,群官授酒如第二爵之仪。尚食奉御进酒,又设群官食,太乐丞引《天下大定之舞》入,作三变。皇帝第五爵,奏《嘉禾之乐》,群官授酒、进食,并如第四爵之仪。第六爵,登歌奏《玉免之乐》,群官授酒亦如第四爵之仪。后
止用教坊乐。
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十七日,宰臣范质等上言,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群臣上寿,百司休暇如式。从之。
二月长春节,(率)[摄]太尉、宰臣范质率文武百官诣广政殿上寿,赐群臣衣各一袭。
十九日,大宴广政殿,中书门下,端明、翰林、枢密直学士,文武常参官,见任、前任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诸军将校,诸道进奉使,外国藩客皆预,酒九行而罢。
二年二月长春节,群臣诣万春殿上寿,复召至广政殿赐酒,教坊作乐,三行而罢。文武近臣、〔藩〕镇皆有贡献。
二十日,大宴广政殿。
三年二月长春节,群臣诣广政殿上寿,赐酒、锡宴如仪。四年、干德三年上寿赐宴并如仪。
〔干德〕二年二月长春节,群臣上寿如仪。二十日,大宴广政殿,以孝明皇后在殡孝:原作「考」,据《宋史》卷二四二《孝明王皇后传》改。,不举乐。
四年二月长春节,群臣上寿于崇德殿。二十八日,大宴大明殿。五年、六年、开宝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上寿赐宴并如仪。
开宝二年二月长春节,群臣上寿如仪,以车驾北征罢宴。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十四日,宰臣薛居正等上言,请以十月七日为干明节,从之。
十月干明节,群臣诣崇德殿上寿如仪,不举乐,罢宴。
三年十月干明节,群臣上寿如仪,以郊祀近罢宴。
四年十月干明节,群臣诣长寿殿上寿如仪。次御崇德殿,延群臣,赐酒三行。二十日,大宴大明殿。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雍熙二年、三年、四年、端拱元年、二年、淳化二年、三年、四年、五年、至道元年、二年,上寿锡宴并如仪。
淳化元年正月二日,诏改干明节为寿宁节。十月寿宁节,群臣上寿如仪,以魏国公主丧罢宴。
至道三年八月八日,真宗已即位未改元。宰臣吕端等上言,请以十二月二日为承天节,从之。十二月承天节,群臣诣崇德殿上寿,不举乐,罢宴。
真宗咸平元年,上寿如仪。
咸平二年十二月承天节,群臣上寿如仪。十二日,大宴含光殿。四年、五年、六年、景德四年、大中祥符元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天禧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上寿锡宴并如仪。
景德元年十二月承天节,车驾驻澶州,群臣上寿于行宫,罢宴。
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契丹国母遣使来贺承天节,入见,宴于长春殿,酒五行而罢。十二月承天节,群臣上寿如仪。郓王丧,不举乐。
五日,宴尚书省五品、诸军都指挥使以上、契丹使于崇德殿,不举乐。时契丹初来贺承天节,择膳夫五人赍本国异味,就尚食局造食。诏赐膳夫衣膳膳:疑当作「服」。、银带、器帛,以明德太后丧制故也。
三年十二月承天节,群臣上寿如仪,以将朝陵罢宴。
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承天节,诏以晋国大长公主丧罢上寿,群臣诣阁拜表称贺,行香斋会如仪。
三年十二月承天节,群臣上寿如仪,以将祀汾阴罢宴。
干
兴元年仁宗已即位未改元。二月二十六日,宰臣丁谓等上言,请以四月十四日为干元节,从之。四月干元节,诏以大行皇帝梓宫在殡,罢上寿,百官诣合拜表称贺,退诣大相国寺行香散道场。
十一月九日,诏以正月八日皇太后降诞日为长宁节。
仁宗天圣元年正月长宁节,群臣诣内东门拜表奉贺,赐衣服有差。枢密使率三司使副、学士、内职,宰臣率百官,各就相国寺,罢道场,会于锡庆院。二年亦如之。
四月干元节,亲王、枢密使已下诣长春殿,宰臣、文武百官、契丹使诣崇德殿上寿,赐酒三行止,赐御筵于锡庆院。后三日,复赐筵于锡庆院。二年上寿赐宴如仪。
三年正月长宁节,皇太后御崇政殿垂帘,宰臣、枢密、三司使、学士、知制诰、待制、节度使、留后、观察使、契丹使班于殿庭,摄太尉王钦若于帘外进酒上寿,内臣宣答如礼。宣宰臣已下升殿,赐酒三行。尚书右丞马亮率百官诣内东门拜表称贺,群臣并诣大相国寺行香,罢散道场,赴锡庆院斋筵。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上寿赐酒锡宴皆如仪。
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如仪。十六日,大宴会庆殿。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景佑三年、四年、五年、(开)宝〔元〕二年、康定元年、二年、庆历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皇佑元年、二年、三年、四年、至和元年、嘉佑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上寿锡宴如仪。
明道二年正月八日长宁节,皇太后御集英殿,中书门下率百官并契丹国信使上寿,作乐。诏群臣就座,酒三行罢,仍集相国寺,罢道场,遂宴于锡庆院。
四月干元节,以章献明肃皇太后丧罢上寿,百官诣紫宸殿门谢赐衣,集相国寺,罢道场,赐契丹使宴于都亭驿。
景佑元年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宴赐如明道二年之仪。以章献明肃皇太后丧未再期,罢大宴。二年亦如之。
庆历四年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如仪。以翌日燕王葬罢垂拱殿置酒燕王:原作「宴王」,据《长编》卷一四八改。,十七日以雨宴罢。
皇佑五年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如仪,以雨罢宴。
至和二年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如仪,祀不举乐此句疑有脱文。,罢宴。
三年四月干元节,群臣上寿如仪,以帝初康复罢宴。
嘉佑八年英宗即位未改元。八月二十三日,宰臣韩琦等上言,请以正月三日为寿圣节。从之。
英宗治平元年正月寿圣节,亲王、枢密使、管军、驸马、诸司使副诣垂拱殿,宰臣、文武百官、大辽国使诣紫宸殿上寿,只献一觞罢,复赐酒,不作乐。
二年正月寿圣节,群臣上寿如仪,复命座,赐酒三行,不作乐。
三年正月寿圣节,群臣上寿如仪。六日,大宴于集英殿。
四年正月寿节,帝不豫,群臣诣合拜表称贺。
神宗治平四年已即位未改元。二月十一日,宰臣韩琦等上言,请以四月十日为同天节,从之。四月同
天节,罢上寿,群臣拜表称贺。
熙宁元年四月同天节,亲王、枢密使、管军驸马、诸司使副诣垂拱殿,宰臣、文武百官、大辽国使诣紫宸殿上寿,复命坐,赐酒三行,不作乐。
二年四月同天节,以灾变罢上寿,彻乐。
三年四月同天节,群臣及辽使上寿如仪。十三日,宴集英殿。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十年、元丰元年、二年、五年、六年,上寿赐宴如仪。
九年四月同天节,以大辽国母卒,特辍上寿,罢宴赐会如仪。
元丰三年四月同天节,宰臣率百官及辽使诣合门拜表贺,以慈圣光献皇后丧罢宴。四年亦如之。
元丰七年四月同天节,群臣及大辽使上寿如仪。宰臣言赐辽使御筵于都亭驿,以莘国公主薨辍朝故也。
八年五月五日,时哲宗已即位。宰臣王珪等上言,请以十二月八日为兴龙节。从之。上寔七日生,以避僖祖改焉。
十二月兴龙节,群臣及辽国、高丽、于阗使副诣东上合门拜表称贺,罢上寿及宴。
哲宗元佑元年十二月兴龙节,群臣及辽使诣东上合门拜表称贺,罢上寿,赐宴,不作乐。
二年十二月兴龙节,群臣及辽(安)[使]诣紫宸殿上寿如仪。十一日,大宴集英殿。四年、五年、六年、七年、绍圣二年、三年、四年、元符元年、二年同。
八年十二月兴龙节,群臣诣东上合门拜表称贺,罢上寿并宴,以宣仁圣烈皇后丧服故也。绍圣元年亦如之。
徽宗元符三年四月十一日,尚书左仆射章惇等请以十月十日为天宁节。从之。时已即位未改元。十月天宁节,群臣及辽、夏使上寿于垂拱殿,以谅闇赐辽使宴于都亭驿。建中靖国元年、崇宁元年亦如之。崇宁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大观元年、二年、三年、政和三年、四年、五年,并阙。
大观四年十月天宁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宣和二年、四年宴并阙。
政和元年十月天宁节,群臣、辽、夏国使上寿于紫宸殿。十二日,大宴。六年同。
二年十月天宁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十二日,大宴。宣和元年、五年并同。
七年十月天宁节,十二日大宴。上寿仪阙。
八年十月天宁节, 臣及辽使上寿于紫宸殿。十二日,大宴。
宣和三年十月天宁节,群臣及辽使上寿于紫宸殿。阙宴。
六年十月天宁节,群臣及高丽、夏国使副上寿于紫宸殿。十二日,大宴。
七年十月天宁节,群臣及金国使副上寿于紫宸殿。十二日,大宴。
钦宗靖康元年二月二十六日,宰臣吴敏率文武百僚上表,请以四月十三日为干龙节,从之。四月十三日干龙节,百官上寿,赐宴于紫宸殿。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六日,宰臣等上言,请以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从之。五月天申节,群臣诣东上合门拜表称贺。先是,有诏曰:「朕承祖宗遗泽,复托士民之上,求所以扶危持颠之道,未知攸济。念二圣之鸾舆在远,万民失业,将
士暴露,百官有司靡所底宁,夙夜痛悼,几废寝食。倘可以复二圣而保生灵,朕不爱身,其敢自丰殖以重国祸 况以眇躬之故闻乐饮酒以自为乐乎 非惟深拂朕志,寔增感于朕心。所有将来天申节百官上寿常礼,可令寝罢。当体朕意,毋复有请。」至是止就佛寺启散祝寿道场,诣阙、合门或后殿拜表称贺而已。二年、三年、四年、绍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一年、十二年,并如仪。
绍兴元年五月天申节,群臣拜表称贺如仪,启散道场祝香。以隆佑皇太后初崩,不举乐。
十年五月天申节,群臣拜表称贺如仪,启散道场祝香。以遣使迎护徽宗皇帝、显肃皇后梓宫,不举乐。
十三年五月天申节,枢密已下诣垂拱殿,次宰臣率百僚诣紫宸殿上寿,赐酒三行,退。次赴明庆寺满散道场,赐斋筵于尚书省。后二日,大宴集英殿。先是,臣僚上言:「陛下图济中兴,而诞圣盛仪,其可不举行之 望许有司一遵旧制,百官得以捧万年之觞,寔天下幸甚。」诏令礼部、太常寺讨论,故从其请,至是始复上寿之礼。
十四年五月天申节,宰臣率文武百僚、金国使副并诣紫宸殿,上寿、赐酒、斋筵、锡宴并如前仪。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并如仪。斋筵徙于贡院,人使就驿赐晏,以两府押伴。
二十(五)[八]年五月天申节,文武百僚、金国使副上寿如仪。
二十九年,上寿、赐酒、斋筵如仪。锡宴并以雨改垂拱殿。
三十年五月天申节,文武百僚、金国使副上寿如仪。以显仁皇后服制中,罢斋筵、锡宴,就驿赐人使御筵,开启满散,不举乐。
三十一年五月天申节,以钦宗皇帝讣音,免上寿拜表,罢斋筵、锡宴,就驿赐人使御筵,开启满散,不举乐。三十二年以钦宗皇帝小祥,并如此制。
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已即位未改元。八月二十六日,宰臣陈康伯等上言,请以十月二十二日为会庆节。从之。十月会庆节,百官赴文德殿拜表称贺,以车驾诣德寿宫起居,时以钦宗服制免上寿。
隆兴元年十月会庆节,亲王、枢密使已下赴垂拱殿,宰臣以下赴紫宸殿,上寿、赐酒并如仪。权不作乐,免排宴。二年同。上寿仪注已具《中兴会要》。
干道元年十月会〔庆〕节,皇太子、亲王、枢密使已下上寿垂拱殿,宰臣以下及金国贺生辰使副上寿紫宸殿,作乐如仪。二十六日,大宴集英殿。自是至九年皆同,惟三年以会庆节在郊祀大礼散斋之内,上寿权免作乐。时已有旨,二十四日赐宴,以使人病不能赴,改用二十六日。自二年至九年,仍用二十四日。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
节
【宋会要】
绍熙五年重明节,上诣寿康宫起居,宰臣、文武诣宫拜表贺。时以孝宗服制免上寿。庆元元年亦如之。
庆元二年重明节,上率文武百寮诣寿康宫起居上寿。是日恭承太上皇后圣旨,为太上皇帝圣体未甚痊安,特免。
三年重明节,太上皇帝圣旨,为脏腑,皇帝免到宫。是日,宰臣率文武百僚诣寿康宫拜表贺。
四年重明节,太上皇帝圣旨,皇帝免到宫。是日,宰臣率文武百僚诣寿康宫拜表贺。
五年重明节,上诣寿康宫起居上寿,如宫中之仪。宰臣、文武百僚诣宫拜表贺。
绍熙五年七月六日,礼部、太常寺言:「重明圣节以至尊寿皇〔圣〕帝丧制,乞依典故,三省、枢密院官依旧分日开启满散道场,常服黑带立班,不用乐。」从之。
八日,礼部、太常寺言:「重明圣节,依礼例止合开启满散道场,即不合排宴作乐。乞令有司下诸路州军等处施行。」从之。
二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已降指挥,禫除后每遇朔望,(郡)[群]臣并朝临奉慰。将来重明圣节内,枢密院官于八月一日赴明庆寺开启,至九月一日满散,即有相妨。乞改用七月二十八日开启,至八月二十八日满散。」从之。
八月二十五日,礼部、太常寺言:「重明圣节上寿,以大行至尊寿皇〔圣〕帝梓宫在殡,依典礼免上寿,宰执率文武百僚常服黑带,诣泰安宫拜表称贺。」诏恭依。
庆元二年二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将来重明圣节,皇帝率文武百僚诣寿康宫上寿,乞用九月一日行上寿之礼。」从之。
四月六日,礼部、太常寺言:「已降指挥,重明圣节皇帝率文武百僚诣寿康宫,用乐、上寿,权用九月七日,上寿仪乞令御史台、阁门、太常寺参照修定施行。」从之。
七月二十四日,诏重明圣节后二日礼例,就寿康殿排设大宴,恭承太上皇帝圣旨权免。三年亦如之。
八月二十七日,殿中侍御史兼侍讲姚愈言:「窃见宰执率文武百僚文德殿拜表,请皇帝自九月七日因重明圣节诣寿康宫上寿举乐,此盖仰体陛下事亲尽孝之心,俯竭臣子尊君敬上之义,国家典礼之至大者也。后准省札,文武臣权用九月六日赐斋筵于贡院。臣检照向来天申圣节五月二十一日上寿,至二十二日赐御筵于贡院;会庆圣节十月二十二日上寿,至二十三日赐御筵于贡院。皆用上寿之次日,方始赐宴。今来重明圣节系是用乐之始,九月六日太上皇帝、皇帝陛下犹未听乐,若于是日先赐宴用乐,至初七日方始上寿,则臣下听乐乃在君父之先,其于礼仪实为未便,臣子之心,局蹐不安。乞将赐御筵日分照旧来体例,改用上寿之次日。」从之。
三年五月十八日,礼部、太常寺言:「重明圣节,依礼例合用乐,开启满散道场及排宴,乞
令有司下诸路州军等处,依此施行。」从之。
八月二十三日,诏寿康宫上寿,受盘盏奉酒右丞相京镗,复受盘盏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谢深甫,承旨宣制参知政事何澹,奏礼毕签书枢密院事叶翥,殿中监吏部尚书兼给事中许及之,殿中少监兵部尚书刘德秀。
四年七月十三日,礼部、太常寺言:「重明圣节系在宪圣慈烈皇后服制之内,是日皇帝诣寿康宫起居,如宫中之仪。次宰臣率文武百僚拜表称贺。」从之。
淳熙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宰臣等上言,请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从之。
五月十二日,诏今年重明圣节,并乞依会庆圣节礼例,诸路州军止开启满散道场,不许排宴,亦未合用乐。自来年以后用乐。
六月二十六日,诏重明节依条宰臣、执政官等合该进马,并该进奉上寿(合)[金]酒器、银香合、马臣僚,并与权免今岁进奉。绍熙元年至四年同。
七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已降指挥,九月二日至五日并系不御前殿日分,今乞用九月一日行上寿之礼。」从之。
八月二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照得自来圣节使人到阙上寿,系于集英殿作大宴,今来重明圣节,合于集英殿作大宴,权不用乐、簪花。」从之。
九月四日重明圣节,枢密使以下上寿垂拱殿,宰臣以下及金国贺生辰使副上寿紫宸殿,作乐如仪。十一日,大宴集英殿。绍熙元年、二年,以值雨改宴垂拱殿。
绍熙元年七月二十一日,诏重明节斋筵今年权免,三省官满散改用九月六日,今后准此。
八月七日,太常寺言:「九月十日季秋祀上帝,依礼例前三日致斋,皇帝不游幸,不作乐。所有九月七日重明圣节上寿,系在祠官致斋之内,有妨作乐。」诏依治平二年典故作乐。
十月一日,诏臣僚等每遇会庆圣节,可依格与合得恩赐,其重明节更不给赐。
绍熙五年九月十七日,学士院改撰圣节名曰瑞庆。从之。先是,宰臣请以天佑为名,至是诏改焉。
绍(兴)[熙]五年八月二十三日,枢密使赵汝愚言:十月十九日天佑圣节,是日系不御前殿日分,乞用十八日行上寿之礼。依礼例,前一日三省、枢密院官分日诣明庆寺启建道场,不作斋筵及不作乐。」从之。
十月十八日,诏:应系诸州军进瑞庆圣节功德疏、香合,并权免进奉。
嘉泰二年七月三日,礼部、太常寺言:「今岁瑞庆圣节,诸路州军等处依例止合开启满散作道场,即不合排宴,亦不合作乐。」从之。以光宗皇帝大祥内故也。嘉定元年,以成肃皇后大祥,亦如之。
八月二十六日,诏将来金国贺瑞庆节使人到阙,以光宗皇帝禫祭之内,国乐未举,殿幄陈设等颜色,照嘉泰元年体例排办。
二十八日,礼部、太常寺言:「瑞庆圣节
上寿,乞权免大宴,就驿赐人使御筵,不用乐。」诏依,仍免上寿。依典故文武百僚及使人并诣文德殿拜表。
九月十四日,诏:瑞庆节,宰臣、执政官等合该进奉上寿金酒器、银香合、马臣僚,并与权免今岁进奉。
三年十月七日,礼部、太常寺言:「瑞庆圣节,三省官赴紫宸殿上寿。茶酒毕,赴明庆寺满散,次赴贡院斋筵。乞依天申圣节体例,改就十月十九日赐御筵于贡院。」从之。
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礼部尚书萧逵、礼部侍郎李壁言:「伏见瑞庆圣节赐宴,伶工读致语至皇帝陛下处,群臣列坐自如,直至口号,方各起立,揆之礼分,深所未安。乞今后圣节及贺正等锡宴,遇读致语至皇帝陛下处,群臣并端笏起立。」从之。
开禧二年十月十四日,诏:「朕惟方此隆冬,将士边陲暴露,有恻于心,宁忍宴乐 所有瑞庆节集英殿宴,权免一次。」
嘉定十一年十一月四日,臣僚言:「恭以瑞庆圣节赐宴百官于贡院,臣备数检察,如厅上合赴坐正任西班,除枢密外,全成虚设;廊庑之间,卿监郎曹以下多不预。大庭御筵虽止及正任武臣、郎官以上,而其间复有托故者,其何以侈君赐而重君恩 乞下臣此章,昭示百官,凡今后遇有庆宴,不得无故托疾,求便己私,以尽臣子爱敬之诚,以全尊君亲上之义。」从之。
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臣僚言:「窃惟华封祝尧,天保报上,此殆臣子之至情,而非君上之所容心也。庆节兹临,善颂四起,薄海内外,瞻望南极,歌咏南山,特其沐浴膏泽,仰答洪施,而欲效蝼蚁之(才)[寸]诚耳。当是之时,州县之间,寿典毕举,岁有常仪,费有常额,无非取办于公家。迩年以来,州县胥吏上罔其官,下欺其民,类多假借庆寿隆名,乘时射利,移文给引,滋彰多事。有鳌山固所当建,而乃追逮樵斧之微;道场固所当启,而乃扰遍缁黄之众;放生本以示德,而渔弋者或苦于诛求;锡宴本以寓礼,而工技者或病于纠率。百色科抑,无一获免,殊失臣下归报之美意。欲望警饬州县,严行禁戢,毋纵胥吏掊敛,(兹)[滋]扰细民,而于圣朝敛福锡民之道不为无补。」从之。
十四年十月十八日,诏瑞庆圣节集英殿御宴,令南班宗室大将军、将军赴座,所有上寿茶酒,今后令正副率府率以上并赴座。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兴龙节
节二
兴龙节
【宋会要】
元丰八年六月八日,诏:「兴龙节诸处合试童行,拨放并依旧例。坤成节以大行皇帝梓宫在殡,惟开封府度僧道,比兴龙节减三之二,仍禁屠、决大辟罪。余依元丰令。」时哲宗即位未改元。
十二月,诏(龙兴)[兴龙]节以谅闇,宜罢上寿。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天宁节
天宁节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未改元。正月十四日,诏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并依嘉佑、治平故事。三省检会嘉佑、治平故事,皇太后不御殿,百司不奏事,不立生辰节名,不遣使契丹。诏恭依。
八月十五日,诏天宁节上寿赐晏,并不作乐,在京臣僚、内外命妇等进奉并权罢,僧尼、道士、女冠功德疏,许令入递通进。候三年开乐,即并仍旧。诸道州、府、军、监进贡银、绢、马等,建置道场、行香依旧。
十月八日,三省、枢密院奏:「夏国贺天宁节回赐银绢,依例于答诏中豫降赐目,诞辰所颁在岁赐二十五万数中,夏主生日礼物乃在数外。」诏如故事。
建中靖国元年九月一日,礼部、太常寺状:「天宁节系在钦圣宪肃皇后小祥之内,检会元丰三年同天节在慈圣光献皇后小祥内,其上寿赐宴并内外臣僚及命妇僧道等进奉并罢,诸道州、府、军、监银绢马等进贡及在京在外僧道等功德疏文,并听依例投进。」诏依故事施行。右仆射曾布言:「去岁哲宗小祥,已上寿赐宴,北使皆赴座。如不上寿,北使问何以与去年不同,将何以对复 」诏上寿赐宴如去年故事。
崇宁三年九月十六日,广南东路提举司申:「乞依监司例,每年天宁节用常平司头(于)[子]钱收买银,随表疏上进。」诏除常平息、免役宽剩钱不得支用外,并于本司诸色钱内支充,候到京,于元丰库送纳,自来年为始。
大观元年四月二十一日,臣僚上言:「天宁节禁屠,缘赐宴群臣理难菲薄,可于节后增禁屠宰二日。」从之。
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臣僚上言:「伏见天宁节日,京府军县镇城寨并赐御筵,烹宰野味,不可胜计。窃见春秋并圣节集英殿大宴,上自玉食以及所赐食味,皆系羊食。伏望圣慈使天下州军等处并依大宴体例,如此则所减物命无虑十万数,上广陛下好生之德,下安臣子虔祝之诚。」诏依所奏。
十月四日,太常寺言:「有旨,天宁节上寿在大行皇后未释服内,可罢。按元丰三年三月慈圣光献皇后祔庙,四月十日同天节,许臣僚拜表上寿,退赐宴于尚书省,不作乐。余乞悉依元丰三年故事。」从之。
政和四年十一月十四日,臣僚上言:「窃按政和《断狱令》,诸罪人遇天宁节并壬戌日,杖以下情轻者听免,稍重者听赎。伏闻四方之吏奉法不虔,是日例正停决,则反致留狱矣。伏望申严法令,故违者寘以
违制之罪。」诏依。
五年六月十四日,诏天宁节应罪人在禁量久饮食,徒罪以下散禁一日。
六年四月二十五日,臣僚上言:「窃见祠部格令,大礼恭谢毕及上元、清明节,并开寺观,放士庶烧香,以答福佑,而天宁节乃圣诞之辰,壬戌为本命之日,独未着甲令,事若有阙。欲乞前件节辰,并许开宫观三日,以听士庶烧香,仰祝君父无疆之寿。其外州县在城宫观依此施行。」从之。
七年八月三十日,尚书祠部员外郎李杨言:「每岁天宁节,内外臣僚各有祝圣寿道场,多(谊)[诣]僧寺开建,礼非所宜。欲望圣慈许诣神霄玉清万寿宫道观开建。」诏除宰臣、枢密已下依例大相国寺外,余并诣道观,违者以违御笔论。
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中书省言:「欲遇天宁节日,民间不许丧葬哭泣,衰绖之人自启建道场至罢散日,并不得至启建道场观寺。」从之。
宣和元年十月七日,诏天宁节道场,诸路无道士宫观去处,许于德士宫观开启。
五年十二月七日,中书省言:「提举道录院状,伏见天下宫观等处道官投进功德疏,欲乞睿旨许道录院收接,类聚进呈。仍乞依在京例,与度牒一道回赐,以彰荣遇。」从之。
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诏左右街道录院每年天宁节赐度牒不得过五百道,紫衣不得过一百道,师号不得过五十道,立为定制。
七年八月十七日,诏:「宰辅、百僚(此)[比]岁遇天宁节,例于宫观斋设道众,祝厘归福,诚虽报上,然不经而近谀,岂朕意哉 可并罢。」
九月一日,〔诏〕外路州军遇天宁节,监司及提总之官并合趍赴,不得以本司钱别行排辨。如违,计赃计庸定罪。
重和元年十一月一日,礼部奏:「太常丞梁修祖言:窃惟壬戌日天下并设祝圣醮筵,行礼之际,其在州郡尚或未同。欲乞着为定制,颁之四方。」下太常寺修立到仪注:壬戌前七日,郡守率在城官诣天宁万寿观殿下北向,班首稍前,余官重行,以东为上。再拜讫,班首升殿上香,候开启讫降阶复位,再拜讫退。如监司在本处亦赴。以后每日轮知、通已下至掾官一员,诣本观烧香,壬戌日郡首赴。并如上仪讫退。次至壬戌日晚,郡守率在城官诣天宁万寿观殿下北向再拜讫,班首升殿上香,降阶复位,并拜讫权退。次至请圣、至读青词,次至亚献上香,次至终献上香,次至遍启毕,(群)[郡]守已下并复位,北向立。次至焚词毕,在位官皆再拜。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干龙节
干龙节
钦宗靖康元年三月十三日,诏:「道君皇帝圣节、本命等道场,并依道君圣旨,干龙节、本命等并依祖宗法。」
四月一日,诏:「朕祗奉慈训,获承至尊,战战兢兢,惧不克任。属者道君皇帝南幸,朕未获躬晨昏之养,干龙上寿,诚不遑安。卿等乃力贡封章,请如故事。上皇还阙有日,谊无以辞。载惟忠勤,良
用嘉孍。请祝圣寿,有愧尧仁;谨举君觞,姑从汉制。所请宜允。」以宰臣徐处仁率文武百僚诣东上合门上表,故有是诏也。
七月五日,礼部、太常寺言:「讨论到天宁节仪注,在京于前一日,文武臣僚就神霄玉清万寿宫建置道场,至初九日满散,更不作斋筵。外路道场、进奉、宴设并罢。至皇帝率百官诣龙德宫上寿毕,就本宫赐侍从官以上宴。道君皇帝坐以申福殿北之中,皇帝坐于稍东,并南向。用金茶 、龙椅。其合用仪注,乞令御史台、合门、太常寺修定以闻。中外于节日禁屠宰及禁决流以上罪。」诏并从之。内上寿日惟道〔君〕皇帝用龙 。
绍兴元年二月十九日,太常寺言:「四月十三日干龙节,依巡幸驻(驿)[跸]礼例,前一月宰臣率百僚诣佛寺开启道场,至干龙节日拜表满散,更不作斋筵。其表不入词礼部收掌词:疑当作「祠」,此句谓其表不入祠部、礼部收掌。下文同。,候问安使行日附行。」从之。
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诏干龙节开启满散,枢密院官已下各前二日、三省官已下至日趁赴。内三衙只就临安府宝莲寺起建道场,其神武五军统制官并免赴天竺寺开启满散。今后遇圣节开启满散依此。
三月六日,太常寺言:「四月十三日干龙节日,枢密院官已下满散日,并系在昭慈献烈皇后小祥前禁乐日内,依礼例令所属设乐不作。大祥依此。」从之。
四月十一日,知临安府宋辉言:「宰执百官并赴天竺寺满散干龙节道场,所有新及第状元以下,未审合与不合趁赴。」诏虽祗受出身 牒,尚未注官,未曾朝谢,不合趁赴。
绍兴五年三月九日,尚书左仆射赵鼎言:「今月十一日,枢密院开启干龙节道场,是日既为渊圣皇后祝寿开启,恐当崇重其礼,欲权免常参、六参官起居。将来开启满散天宁节道场,亦乞依此。」从之。
六年八月二十日,太常寺言:「遇圣节开启满散道场,集应见任、寄居待阙文武百僚集:疑当作「乞」。,更不分日,并赴明庆寺立班行(者)[香]。」从之。
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太常寺言:「二月二十七日,车驾进发,巡幸至建康,遇三月十三日干龙节启建道场。至日宰执率应扈从文武百僚诣寺观开启,至节日拜表满散,不作斋筵。其表不入词礼部收掌,候问安使行日附进。如来至建康府,沿路止就所至州军寺院依此启建满散。依礼例并合作乐,缘在道君皇帝、宁德皇后禁乐之内,更不施设。」从之。
三月五日,行宫太常寺言:「四月十三日干龙节,(徐)[除]作乐系在禁乐之内更不施设外,礼例前一月,行宫留守率应行宫文武百僚诣明庆寺开建道场,至拜表讫满散,仍作休务假一日。」从之。
九年三月三日,太常寺言:「三月十一日、十三日,干龙节启建,系徽宗皇帝、显肃皇后(禅)[禫]制之内,不合作乐外,所有四月十一日、十三日满散日,合行作乐。又缘已遣使迎护徽宗皇帝、显肃皇后梓
宫在途,欲乞权不作乐。」从之。
干德五年天头原批:「此条在上元节下。」,诏:「朝廷无事,区宇咸宁,况年谷之屡丰,宜士民之纵乐。上元可更增两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自后十六日,开封府以旧例奏请照放两夜。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上元节
上元节
【宋会要】
干德五年,诏:「朝廷无事,区宇咸宁,况年谷屡丰,宜士民之纵乐。上元可更增十七、八两夜。」《东京梦华录》云此句以下原作大字,今改为小字。: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正对宣德楼,悉以彩结山沓,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彩山置灯数万盏。正月十四日,驾幸五岳观,至晚还内。次驾入灯山,辇前喝随竿媚求。御辇团转一遭,倒行观灯山,谓之鹁鸽旋。十六日,御座临轩,宣万姓先到者得瞻见天表。至三 ,车驾还内,楼外击鞭一声,则山楼上下灯烛数十万盏一时灭矣。至十九日收灯,五夜城闉不禁。余详元字、夜字、宵字。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天庆节
天庆节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诏以正月三日天书降日为天庆节,休假五日,两京诸路州、府、军、监前七日选道流于长吏廨宇或择宫观建道场设醮,所须之物并从官给,仍令三司降例。其身已断屠宰,更不处分「其身」二句疑有脱误。。节日臣僚士庶特令宴乐,其夕京师燃灯。着在令式。
十二月五日,诏宣政使李神福、内侍副都知窦神宝管勾天庆节道场。前七日,于上清宫起建,罢散日一如承天节例。赐文武官御筵,并令条例以闻。开启道场日,仍令教坊第一部祗应。中书、枢密院早赴行香讫,赐斋筵。其开封府准敕所设斋醮,令就寿宁宫排设,一依三司定例支给。旧制断屠日,御厨皆供蔬食,诸宫洎内侍皆肉食,是节令亦备素膳。
二年正月天庆节,百官行香于上清宫,又行香于大相国寺,退赐中书、亲王、枢密、百官、诸司使副、诸军都虞候以上宴于锡庆院。又命知制诰周起宴契丹贺正使于都亭驿。
四月二十六日,诏太常礼院详定诸州天庆节道场斋醮仪式颁下。
五月八日,诏:「六月六日天书降泰山日,令兖州长吏前七日诣天贶殿建道场设醮,永为定式。」
二十二日,诏:自今遇天庆节,五日内不得用刑。
二十八日,左右街道录院上新定天庆节诸州设道场仪,命崇文院摹印颁下。
六月六日,诏曰:「去岁将封岱岳,荐降元符,当展礼之有期,荷储祥于是日。况熏风溥畅,朱夏清和,宜推休务之恩,用庆自天之贶。其六月六日,在京百司及诸路并赐休假一日。」前一日,遣中使诣宰臣王旦第,特令中外赐假。是日,赐中书、枢密院、翰林及侍读、侍讲、枢密直学士、知制诰已上宴于中书,殿前都指挥使洎诸司使已下酒食。
七月十一日,枢密直学士刘琮言:「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望令诸司皆设醮。」从之。
八月十四日,太常礼院言:「六月六日诸州设醮,望令道录院详定科仪颁下。」诏如天庆节,
其青词委逐州选文学官修撰。
二年四月十五日,诏每岁天庆节及天书再降日,令兖州会真宫建道场三昼夜。
六月四日,权知开封府周起言:「天书降泰山日,本府欲不行刑。」诏是日京师诸司皆无得行刑。
十一月十九日,诏天庆节虽禁屠宰,其内外筵(设任)[任设]肉食。
二年五月十四日,诏天庆、(节)[先]天、降圣节奉上寿及宴会并停,其道场醮(余)[除]、药苗供养及官吏行香外,自来禁刑屠七日者止五日,五日者止三日。 依旧用名山茶水、时
六月十六日,开封府言:「天庆、先天、降圣节,徒流笞杖罪正节日权住行刑一日外,其大辟罪即仍旧权住五日。」从之。
十月八日,知审刑院滕涉言:「先诏天庆、先天、降圣、干元、长宁节,前后共十一日住奏大辟公案,自余公案住奏二日。今请大辟公案前后共三日,自余只正节一日住奏。」从之。
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中书门下言:「天庆等节,上清宫道场宰臣已下并赴斋宿,此乃初降灵文,未修宫观,权立此制。至后来宫观道场,宫使亲诣逐处开启罢散,其上清宫今取进止。」
七年十月十八日,诏天庆等四节,有司勿进刑杀文字。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天祺节
天祺节
天禧元年正月二十三〔日〕,诏曰:「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一日,天书再降内中功德阁,其建为天祯节祯:原作「祺」,据《长编》卷八九改。下条同。,一如天贶之例。」干兴元年二月,礼仪院上言,四月一日,诏以天祺节为名。详见祺字。
五年四月十五日,御史中丞李虚己言:「天祯节,宗室、近臣准例并赴上清宫行香,昨自宰臣已下止十一日预会,望申戒饬。」诏宫观副使遇斋醮留一员,余悉(起)[赴]会。
干兴元年仁宗即位未改元。二月二十三日,礼仪院言:「四月一日天书降日节名下一字与御名同。」诏改天祺。
三月三日礼仪院言:「天祺、干元、天贶、先天、降圣节,除起建道场及赴行香并干元节进奉仍旧外,其臣僚宴乐并先天等节进奉带缕香合、诸节公主上寿,并请权罢。」从之。
十月十四日,中书门下言:「十七日,中书、枢密院并赴上清宫宿斋,开启道场,缘次日五更往板楼奉迎神主,望差学士已下官两员上清宫宿斋行礼,其十八日已后仍旧番宿。」诏差翰林学士刘筠、龙图阁直学士冯元。
熏蜡烛之类,并令减省。 天圣元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封者言天庆、天祺、天贶、先天、降圣五节费用尤广,而礼仪院亦言:「每岁醮纸散配民间甚扰,逐节诸宫观同时开启三清、玉皇,一日开祠者五七,又岁设醮四十有九,颇为烦渎。欲自今五节并四季三元,轮定宫观设醮,岁可省醮二十有七。」诏旧醮皆二千四百分,今减其半,余并依奏。官吏宿斋,所有酒时汾州人上言,天庆节醮纸多以故麻屦捣造,
是不洁净。又江阴军道士许自然上言:「《(皇)[黄]帝内传》云:黄帝时,西(皇)[王]母降于帝宫,帝为母设食,王母止之曰:吾之仙众不饮不食,岂欲人间饮食之馔乎 若以人间饮食向神仙者,如将世间不净之物置于宝器之中,即招大咎。今请天庆等节醮只备香灯、花果、名山泉水、本产药苗,以致肃洁。」礼院言:「望自今设醮州军,除共三十一处作旧修设,自余州军更不设醮,止以香灯、花果、山泉、药苗供养,僻小处仍不用供养。节日臣僚更不宴乐。」诏新定设醮州军依旧锡宴外,余如奏,悉罢之。
五月二十二日,太常礼院言:先天、降圣节,延寿带、续命缕,欲望并住进奉及宣赐。」从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天贶节
天贶节
大中祥符元年六月六日,天书降兖州泰山醴泉亭亭:原作「县」,据《长编》卷六九改。。二年五月八日,诏曰:「其六月六日天书降泰山日,宜令设醮,在京、诸州并赐休假一日。」
四年正月,诏六月六日为天贶节,在京禁屠宰。九日,诏诸路并禁,从欧阳彪之请也。
六月六日,诏天贶节日,宰臣、亲王于上清宫行香赐会。参知政事一员开宝寺塔行香毕,却复上清宫筵设。其后谏舍、卿监、观察使以上宗室悉会。
九日,诏天贶节日,诸路并禁屠宰,从殿中丞欧阳彪之请也。
五年三月二十六日,诏:自今两京诸路每遇天庆节七日,天贶节一日,毋得行刑。帝曰:「今后天庆等节并依天(祺)[祯]、天贶节例,辅臣至日往彼烧香、宿斋,文武百官亦不立班,其逐节道场即依旧开建。」
三月二日,诏:「兖州奉符县干元观,每年天贶节道场,皆知州行礼,往来颇涉劳扰,自今依奉符县会真宫例,只令知县行礼。」
八年六月天贶节,令玉清(照)[昭]应宫太初殿建黄箓道场一月,本宫使、副使代拜。其上清宫道场仍旧排设,宰臣、亲王、枢密使至待制并赴。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先天节
先天节
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八日天头原批:「寄案:《大典》卷四千四百五十四作『一日』。」今按《长编》卷七九亦系于闰十月八日壬申。,诏以七月一日圣祖下降日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降延恩殿日为降圣节延:原作「筵」,据《宋史》卷一一二《礼志》一五改。,并休假五日,诸州、府、军前七日选道流于长吏廨宇或择宫观建道场设醮,所须之物并从官给。假内不得行刑,仍禁屠宰,节日并听宴乐。着为定式。
十二月二十三日,诏:「天贶、先天、降圣、承天节,权止行刑。如闻所在辄以轻系例亦留禁,自令节日,杖以下情轻者释之,情重及须证左者责保知在,假开日区断。」
六年六月十一日,诏:「先天节、降圣节日,除休假、斋醮、断屠宰、禁刑罚一依定式,令天下以延寿带、续命缕、保生酒更相赠遗,着于令式。」先是,内出带、缕样示宰臣等,言金银罗缯为之,饰以彩缯,涂金缀珠。复以(尽)[画]本付有司,并榜坊市,令人模
(模)造。王旦等曰:「陛下制此美事,非惟昭示崇奉,盖欲福及万民也。」
十五日,中书、枢密院上表,请以先天、降圣节日,许 臣行上寿保生酒之仪。批答宜允。时翰林学士晁迥率近臣,兵部侍郎赵安仁率百官,并上表请献寿,皆优诏答之。
二十六日,中书、亲王、节度使以先天节,并进金缕延寿带、金丝续命缕各一两,制知开封府、直馆阁、三司判官、文武百官及刺史已上并进金缕银延寿带、银丝续命缕各一副,以银合。
二十八日,诏诸司公宇自今每遇天庆、先天、降圣节建道场,未禁刑日即权从他所,令左官监断。
二十九日,诏先天、降圣、天庆节前后一日并不视事天:原作「节」,据《长编》卷八一改。。
七月先天节,宰臣率百官诣上清宫行香,罢散道场,亲王、枢密使、副使、三司使、殿前都指挥使已上至驸马都尉,各先诣长春殿进奉金缕延寿带、金丝续命缕,上保生寿酒毕,改御崇德殿,宰臣、百官上保生酒,遂赐饮如诞节仪。又以金缕延寿带、金涂银结续命缕、绯罗绿罗延寿带、彩线续命缕分赐百官。前一日赐百官,是日戴以入。复赐百官会于锡庆院院:原作「元」,据《宋史》卷一一二《礼志》一五改。。
九月二十九日,提举校勘道藏王钦若言:「天庆、先天、降圣节,请令诸州军长吏已下,前七日依大祠散斋例建置道场。前三日,应行事、陪位官并宿斋于长贰厅。天贶节斋一宿罢散。」从之。
十月七日,诏:「如闻诸州应缘庆节宴会,先一月召集乐工按习于司理院者,颇妨推劾。自今止得前七日按阅,违者当寘其罪。」从供奉官邓雅之奏。
十一月八日,礼仪院言:「诸节所禁刑罚,今请(已)[以]前后诏旨类例颁下。应大辟罪,遇天庆、先天、降圣、承天节前七日后三日,天贶、天(祺)[祯]节一日,并权住决断。其徒流已下犯在节前四日内,公廨开建道场则权移他所,遣官断决。节前三日内犯者,并过节次日施行。节日杖已下许本处裁量,情轻者特放。」从之。
天禧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天禧:原无。按据《长编》卷九五,寇准罢相为太子太傅在天佑四年六月十六日丙申,则此条之四年乃天禧四年,据补。,合门言:「新除太子太傅寇准先天节所赐筵寿带缕,望依仆射例颁赐。」从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天应节
天应节
徽宗政和四年正月二十九日,诏曰:「朕修祀事,荷帝溥临,旌旗、辇辂、冠(仗服)[服仗]卫见于云际,万众咸睹。可以十一月五日为天应节。」
六月九日,礼部、太常寺言:「天应节内中排办表文章,合依天庆节内乐局令文施行。所有建置道场朝拜,今欲比附天庆节,藩府节镇于天宁万寿观,余州军于天庆观建置道场,长吏率在城官吏朝拜。仍依天祺、天贶节,作休务假一日。」从之。
五年三月二十一日,试刑部尚书慕容彦逢等奏:「天应节开道场,率百官朝谒,并不决大辟,并已依天庆、先天节外,欲望申诏禁屠宰。」从之。
五月七日,礼部奏,乞诸禁屠宰,天庆、先天、降圣、天应节及壬戌日各一日,
天宁节五日。从之。
六月二十七日,起复朝请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李偃言:「应天下州、府、军、监不如建立天宁观去处不如:「如」字似衍。,凡遇壬戌日,即于所在天庆观三清殿,并依节镇例修设大醮,崇奉壬戌本命之辰,仍许监司、守臣率在职官僚开启罢散如礼。」从之。
六年闰正月十四日,诏:天应节应县镇有天庆观三清殿去处,依州、府、军、监例建置道场设醮外,其县镇壬戌日设醮,难以更令监司、守臣前去。诏逐处长吏率余官开启罢散,余依已降指挥。
三月十六日,尚书刑部员外〔郎〕何安中奏:「臣伏观陛下宸翰所纪天真示现及夏祭神应之事,以仲冬五日为天应节,仍禁屠宰,用端命于上帝。而地示来享,彰表未加。夫天地合祭,其来久矣,陛下奋然破群议于数千百年之后,断而行之,故虽当盛暑,衮冕执圭,俨若冬服,而坛场、时日、牲牢、器币靡不从类,此方泽之灵所(有)[以]呈露、幽秘羽卫咸觌者也。臣愿陛下依仿天应名节之义,复下明诏,以仲夏十一日制为美名,其有所禁,如天应焉。」诏以五月十二日为宁贶节。
五月十三日,诏断屠宰诸节上一日,依已得指挥,天宁节依旧三日。
七年六月十八日,诏天下州军道场,可依旁通立定格法,三京帅府处一年三十一次三十一次:按下文次数与此总数不符,又无天宁万岁观,当有脱误。:天庆〔观〕五次;天庆节、天祺节、天宁节、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壬戌日。神霄玉清万寿宫十五次,天应节、宁贶节、元成节、每月上七。节镇每处一年十四次:天庆观三次;天庆节、天祺节、天贶节。天宁万岁观八次,真元节、天宁节、壬戌日。神霄玉清万寿宫三次,天应节、宁贶节、元成节。上州并监司州军、辅州每州军一年十一次:天庆观两次,先天节、降圣节。天宁万寿观七次,天宁节、壬戌日。神霄玉清万寿宫两次;天应节、元成节。中州、望紧州、雄州、下州、同下州每州一年四次:天庆观一次,降圣节。天宁万岁观一次,天宁节。神霄玉清万寿宫两次。宁贶节、元成节。
八月十三日,诏诸路天庆、天祺、天贶、先天、降圣等通作八节,建置道场设醮,令学士院立式行下诸州军,依式修写,添入守臣名衔。
宣和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翰林(院)学士、朝散郎、知制诰、兼侍读王安中言:「闻日者孟冬癸卯,屈万乘之尊,以玉清神霄华琼室禁经秘箓传受成赐开度,又以仲冬乙卯开宝箓大陈法会。欲望以其日依天宁、天贶例,制名纪节。」诏以其日为天符节。
二年四月十九日,太常寺言:「应天府鸿庆宫系圣朝兴王之地,乞将每年正月四日,依降圣等节体例立一节名。」诏以开基节为名,在京合于景灵宫皇武殿、州军于有太祖皇帝神御处烧
香。
七月十一日,臣僚上言:「臣闻辟以止辟,刑期于无刑。顷岁议者建明,天庆节等日前后各一日停囚止决,轻刑宪此句疑有脱文。,指日而为之,惠奸长恶,莫此之甚。伏望圣慈特诏有司,天宁及天庆、先天、降圣、天应、宁贶、天符、天贶、天祺节并元日等,应不行决、情轻放免等事,并遵仿元丰旧制,余日及应续降申明更不施行,庶几使之无讼。」从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长春节
长春节「长春节」上原有「宋」字,依前后文例删。
建隆元年正月十七日,宰臣、文武百官于大相国寺开建道场祝圣寿。
二月十五日,习上寿仪。长春节日上寿,退赴寺行香,赐会,遣中(赐)[使]以香奁、上樽酒、时果、教坊乐赐之。
二年二月十日,开封府上言:「准旧制,左右街僧道合帘前赐紫衣、师号者一十人。」从之。其日僧录引所奏僧入内,赐斋馔于合门,遂赐敕牒或命紫服。
三月十三日,诏常参官、诸司使副、见任前任节度行军副使并致仕官、僧道、百姓等,今后长春节及诸庆贺,毋得进奉。
开宝三年二月长春节,上寿退,对知制诰卢多逊于长春殿,面赐金紫。先是,每诞节皆命中书舍人一员摄殿中监进酒,多赐章服,后罢此例。
五年二月四日,诏长春节自今更不谈经,只斋在京僧道官以下,等第支赐。
十五日,亲王、枢密使、翰林学士、诸节度使、诸司使、副使诣大相国寺行香,罢道场讫,斋会如仪。先是,中书、枢密院同设道场,至是始分焉。驸马都尉、内侍三班亦各预别设道场。是节,帝先御长春殿上寿,次御崇德殿,其后又定长春殿。初坐,诸王上寿,次枢密使、〔宣〕徽使、三司使,次使相,次管军节度使、两使留后、观察使,次节度使、两使留后、观察使,次皇亲任观察使以下者,各上寿酒。仍以金酒器、银、马、袖表为献。既毕,并赴崇德殿侍立叙班。
八年十月十四日,赐中书、枢密院人吏、翰林待诏缗钱有差。二十日,内出钱五十万赐文武百僚,并以修斋祝圣寿故也。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干明节
干明节
太平兴国二年十月干明节,亲王、宰臣、文武两班、诸司使副同设道场于相国寺,其后复如开宝五年之制。
七年十月二十四日,中书门下言:「干明节选二十三日大宴。二十日夜,参知政事窦捻卒捻:原作「你」,据《宋史》卷二六三《窦捻传》改。,翌日皇亲幸其第临丧,恸哭设奠,还宫,即命罢宴。伏以有司告备,六乐在悬,睿圣至仁,闻哀而罢,足以显君父爱慈之道,励臣子忠孝之心。伏请宣付(司)[史]馆,以彰圣德。」从之。至十一月十六日始宴。
九年十月干明节,崇德殿上寿,次延群官赐酒。帝顾御史中丞滕中正曰:「三爵之仪,是为常礼,朕与臣僚更饮一杯,可乎 」中正奏曰:「陛下圣恩隆厚,臣僚幸甚。」即命取巨杯,帝饮讫,以虚爵示群
臣。
十二日,诏干明节大明殿赐五台僧净业已下斋会。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寿宁节
寿宁节
淳化四年正月二十二日,诏寿宁节宴,直官京官并令赴座直官:疑有误。。
至道二年十月寿宁节,诏皇太子赴佛寺宴饮。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承天节
承天节
咸平元年十二月承天节,百僚上寿,退行香,赐宴。帝谓合门副使潘惟正曰:「两廊将校酒行多不 ,所司自今切宜检校。」
景德二年十二月承天节,群臣上寿,契丹国信使预,班在上将军之下,大将军之上。旧制,中书门下、枢密院、文武百僚、内职既上寿,诣大相国寺行香,设会于资圣阁。至是,枢密使而下前一日罢道场赴会。是日,枢密与学士、三司使副复集,遂以为常。
国家以天庆节日不禁刑罚禁烹宰,窃惟诞庆之日,动植欢心,虽均宴乐之私,未颁恻隐之令。伏见唐武德、开元以来诏令,皆节日不行刑,禁屠钓,庆成、庆阳、寿昌等节皆禁烹宰。欲望承天节日准天庆节例,前后禁屠宰,辍刑罚,着于甲令,用为例程。」从之。 三年二月九日,三司使丁谓上言:「伏
大中祥符八年十月二十九日,宰臣王旦等言:「每岁中书建承天节道场,相国寺行香毕,就锡庆院会食,左右丞、侍郎、舍人不及十员,欲自今只就行香院赐会。」从之。
十一月五日,注辇使娑里三文等以承天节,诣启圣禅院会僧祝寿。
天禧二年九月二十二日,诏京城诸司赛神毋用十月七日,以太宗诞辰故也。
四年十月十七日,秘书郎、馆阁校勘王举正等言:「上诞圣节及诸庆节日,望许依京官检讨、校理例进奉上寿。」从之。
五年一月十四日,中书门下请凡庆会,并皇太子押班,奉觞上寿,望令礼官别定仪注。其日亲王、枢密使已下、内职,并随皇太子赴崇政殿立班,其长春殿更不设。从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干元节
干元节
干兴元年仁宗即位未改元。三月八日,礼仪院上言:「今月十三日,百官起干元节道场,缘尚在禫制之中,望许其日权以吉服行香。」从之。
四月干元节,诏以大行梓宫在殡,惟译经院献经、开封府僧道,余悉罢之。是月诏干元节前后各一日禁丧葬、屠宰、哭泣,权止行刑七日。杖罪已下情轻,特与免放;如情理重,并知在,候假开日施行。
天圣元年三月八日,礼仪院言:「自来圣节,亲王、枢密使已上长春殿上寿,宰臣率百僚崇德殿上寿。今干元节尚在谅阴之内,欲望其日宰臣、亲王、枢密并只就崇德殿上寿,余俟服满。」从之。
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枢密院言:「今年干元节后赐宴,欲依
去年例,就锡庆(元)[院]赐,不作乐,不赐花。」从之。
四月干元节,赐宴,百官方入,将就班,值大雨,诏罢宴,中书、枢密、两制、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使)[史]等各赐酒食,文武百官于朝堂赐酒食,诸军副指挥使已上许取便请食。命枢密副使张士逊赴都亭驿押(拌止)[伴北]朝人使、御筵,用教坊乐。
六月二十八日,荆湖北路(展)[转]运使孙冲言:「承天节禁屠七日,其斋筵任设肉食,即不得于假内宰杀。干元节正在孟夏,南地稍热,虑成损恶。」礼仪院言:「干元节御厨肉食并于十二日宰杀,望令荆湖、江浙、淮南、福建、广南路于圣节前一日预办肉食。」从之。
六年正月十四日,诏每岁诞节,西川进奉织成功德,其悉罢之。
二月六日,诏干元、长宁节禁决大辟前〔后〕各二日,余罪唯正节日权停。
景佑元年三月十七日,客省言:「先奉诏,应诸处宫观寺院,今后香合山仪更不得进奉,其功德疏许逐处收接入递附进者。据五台山僧正广踵等下到进奉干元节银香合功德疏、山仪物色,未敢收接。」诏令客省依旧例收接,内东门司进奉者不得为例。
二十二日,诏诸处宫观、寺院,干元节进奉山仪并香合等,更不令进,功德疏入递进纳。从之「从之」二字疑衍。。
四月十三日,侍御史蒋堂言:「敕差江东(展)[转]运使,未曾朝辞,遇干元(即)[节]乞随班上寿。」诏许令陪位上寿,应授差遣未辞谢人准此例。
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干元节听休务三日。
十一月一日,诏曰:「国家每因诞节,遍锡宴私,式均需食之恩,用答华封之祝。如闻州郡,广事炮燔,在犒饫而或宜,于暴殄而为甚。宜申戒饬,用儆过差。当隐恤于含灵,无穷极于厚味。体我好生之德,协兹示惠之方。宜令三京及诸路州、府、军、监等,今后每遇干元节,依敕命禁断屠事,所有节前宴设,即许量事烹炮,不得广杀生命。」
宝元二年四月九日,大宗正司言:「右卫率府率克修遇干元节乞上寿,更不赴锡庆院。」从之。仍令大宗正司相(庆)[度],率者,不许缀班此句似有讹误。。
庆历元年正月十九日,诏干元及天庆、天祺、天贶、先天、降圣节,自今惟正节日禁刑外,干元节仍前后各一日停断大辟罪。
二年五月十二日,诏干元节减回赐皇后以下进奉物之半,皇亲并外命妇并权罢,候边事宁日取旨。
四年三月七日,帝谓宰臣章(德)[得]象等曰:「每岁干元节,宫中先习新曲,以备上寿。今以亲王在殡,令更不习新曲,上寿日(正)[止]用旧药。」
四月七日,诏御史台:「臣僚言替未见,已授差遣、辞与未辞在京待阙者,今后如遇干元节,并许随班上寿。」
五年二月二十七日,诏干元节合奏僧道紫衣、师号人数,自今听如旧。
皇佑元年四月十二日,诏驸马都尉李玮垂拱殿上寿,次杨景宗已下别班上寿毕,却赴百官班。玮起复云麾将军、濮州团练使,景宗建宁军节度使观察留
后。
三年三月二十六日,诏以齐国献穆大长公主薨,罢(元干)[干元]节作乐。
二十七日,中书门下上表请听乐,诏答曰:「故齐国献穆大长公主,先帝同体,为朕诸姑,宗党所严,尊亲莫贰,奄(损)[捐]外馆,增悼予衷。属诞节之迩期,有称觞之彝制,俾毋举乐,用以称情。乃援降服之文,请御在庭之奏。义之所厚,情固难胜。所请宜不允。」表再上,始从之,犹诏辍契丹使见日作乐。
至和元年二月二十四日,诏干元节度僧尼,自今两浙、江南、福建、淮南、益、梓、利、夔等路,率限僧百人度一人,尼五十人度一人,京师及他路僧尼率五十人度一人。道士、女冠不以路分,率二十人度一人。
是月,诏京畿(展)[转]运使,自今遇干元节许上寿,仍岁终一人奏事。
嘉佑元年四月,合门言:「垂拱殿上寿,旧皇亲郡王、使相、枢密使副、宣徽使、三司使至管军驸马都尉共六班,今权请合为四班,仍令减拜。」从之。
五年四月十二日,诏合门,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张茂实干元节上寿,依王德用例进酒,只六拜。
六年四月十三日,太子少傅致仕田况言:干元节乞依致仕庞籍、王子融例,于内东门投进功德疏。从之。
七年三月十三日,管勾斋筵所言:「干元节锡庆院十三日、十四日斋筵,文武百官并契丹人使立班谢恩,如遇阴雨立班不得,即乞放谢恩,便令赴坐。」从之。
四月八日,太子太保致仕庞籍言,干元节乞陪班上寿,不赴习仪。从之。
十四日,枢密使张 言:「干元节上寿,臣为患右臂颤弱,不敢进酒。」诏令以次进酒。
八年四月十日,契丹贺干元节使(那)[耶]律谷等进书奠梓宫,见帝于东阶。时英宗即位未改元。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寿圣节
寿圣节
英宗治平元年正月七日,诏减寿圣节所赐师号、紫衣、祠部牒。故事,圣节所赐三百道,而妃、修仪、公主犹别请,至是减为二百,而别请者在数中。
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太常礼院言:「正月六日上辛祀昊天上帝,致斋之内不作乐。缘正月三日寿圣节在上辛致斋之内,若依嘉佑七年正旦御殿受贺例,改用正月十六日,旧例诣慈孝寺朝谒作乐,各有妨碍。参详每遇元旦御殿、圣节上寿,虽在正月上辛祠官致斋日内,并当用乐。其大宴即乞移日,或就赐。」从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长宁节
长宁节
【宋会要】
干兴元年十一月九日,诏长宁节中书、枢密不得以金酒器为献,诸州亦罢贡奉,及不得奏请赐僧道紫衣、师名。三京诸州比试童行,比干元节,与度三分之一。中书门下上言,请前一月文武官各就大相国寺起道场,罢散日锡庆院赐会。前三日,内外命妇各进香合,至日入内上寿。在京禁刑罚、屠宰共七日。从之。其命妇进奉上寿、锡庆院赐会,并候丧制三年毕施行。
十一日,礼仪院言:「准诏,干元等节并在服内,在京进奉长宁节上寿并权罢,俟服满开乐仍旧者。按至道三年太宗皇帝十一月三日祔庙毕,至十二月二日承天节,臣僚上寿,惟不作乐。此来皇太后虽示谦德,皇帝方切孝思,其如契丹使来,如无上寿之仪,深恐礼容不便。况有旧例,亦合遵行。其长宁节、干元节,望许在京臣僚进奉及上寿,长宁节亦望许令中书、枢密院臣僚及命妇进奉。节日命妇入内上寿,逐节并就锡庆院赐宴,并不作乐。」诏干元节许臣僚上寿,不作乐。长宁节上寿权停,两节进奉权罢,惟于锡庆院赐会。礼仪院复请长宁节 臣诣内东门拜表称贺,命妇进表,从之。
十二月,太常礼院撰定长宁节上寿仪注。其日,皇太后垂帘,中书、枢密、学士、三司使、节度使、观察留后,契丹使分班立。宰臣已下进奉上寿,合门使于殿上帘外序立。宰臣升殿,跪进酒于帘外,内臣跪接以入。宰臣跪奏曰:「长宁节,臣等不胜欢忭,谨上千万岁寿。」复位,再拜,三呼万岁。内臣承旨宣曰:「得公等寿酒,与公等同喜。」咸再拜。宰臣升殿,立于帘外。俟饮讫,内臣出帘外跪授虚盏,班首跪接,复位,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内臣承旨宣升殿,酌酒三行。余如干元节之仪。其日百官诣内东门拜表称贺。内取高者一人为班首。其外命妇旧入内者即入内上寿,不入内者进表。其日前殿百官退,内臣先引内命妇上寿,次引外命妇,如百官仪。从之。
天圣三年正月五日天圣:原无,据《长编》卷一○三补。,契丹遣使萧从顺、韩绍芳来贺长宁节,见于崇政殿崇政殿:原作「崇德殿」,据《长编》卷一○三改。。
十二日,开封府言,长宁节请如干元节,度僧道三百八十人。诏止度三百人。
四月六日,殿前都指挥使王守斌言:「圣节合进寿觞,以臣在假多时,万难拜跪,今欲随班起居后,却令马军副指挥使杨崇勋代臣上寿,庶免失仪。」从之。
十二月,诏长宁节皇亲、臣僚家命妇入内上寿者,并前一日入内。
八年九月一日,诏长宁节赐 臣衣及天下州郡上庆作乐,并准干元节例,准进奉章表附驿以闻。先是,有上言者论其事,内刊去姓名付中书门下。至是宰臣等奉而行之。
十二月十六日,诏长宁节百官上寿于崇政殿。初,帝(论)[谕]辅臣曰:「昨郊礼毕,朕尝率 臣贺皇太后于会庆殿。明年长宁
节,宜定百官上寿仪。」下太常礼院议,而请御会庆殿上寿,皇太后不欲御会庆殿,故降是诏。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七 节二 坤成节
坤成节
【宋会要】
元佑元年六月十六日,礼部言:「坤成节用干兴年故事,权罢上寿;其在京并诸州军依故事依:原作「旅」,据《长编》卷三八○改。,赐宴不作乐。」从之,兴龙节亦如之。
二年五月八日,诏坤成节听臣僚进奉,如兴龙节例。
二十四日,开封府言:「坤成节请依长宁节故事度僧道,共三百人为额。」从之。
六月十二日,诏开启坤成节道场斋筵,许依例用乐。
十八日,诏坤成节依天圣三年长宁节故事,文武百官、诸军将校于崇政殿上寿,及许臣僚进奉,内外命妇前三日各进香合,至日入内上寿。
七月二十三日,诏还坤成节臣僚所进金酒器。
三年六月二十二日,诏坤成节崇政殿上寿,皇亲团练使以上并赴,百官表贺于内东门。
十二月七日,诏宗室在式假,兴龙节许易带上寿。
四年正月十八日,诏坤成节进奉物色,准天圣八年九月故事留本处,止奉表附驿以闻。
绍圣元年九月十三日,诏兴龙节上寿并进奉尚书省斋筵并罢,开启日仍不作乐,其辽国使人就驿赐筵。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八 谥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八·李延寿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脱脱 第二十九回 贪功得祸郦生就烹 数罪陈言汉王中箭·蔡东藩 第三十一回 讨叛镇行宫遣将 纳叔母嗣主乱伦·蔡东藩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杨士奇 蜀碧卷一·彭遵泗 卷之八百四十一·佚名 一一九九 承办四库全书事务处为抬运书籍用苏拉文·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下·袁枢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李叔同 阎立德传·欧阳修 杨戬传·脱脱 陈抟传·脱脱 卷九十三·佚名 卷七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