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

万寿盛典初集卷二十五

恩赉二【加恩外藩二】

闰五月二十七日癸酉以

万寿覃恩颁诏朝鲜

特宣别旨存问国王李焞以昭异数

七月二十八日朝鲜国王【臣】李焞上

言康熙五十二年闰五月二十七日皇华远临既

颁同庆之

诏又宣别

旨圣谕若曰尔等至朝鲜时谕国王自王嗣国历有年岁而略无事端坐享太平可谓甚少想王之顔貌亦必少减於昔须髪亦必渐白矣朕此处亦无些事故顷因庆朕六十寿礼仪特遣大臣齎诏往颁朕乃统御天下之大君惟以致普天下之人民於太平安乐为心耳余无他愿尔等以此谕王可也等因【臣】窃伏念【臣】幸逢

圣世叨守先业疆域粗安莫非

帝力感戴之忱恒切於中今又

特降玉音念及贱质

恩私勤挚迥出寻常【臣】俯伏恭听不胜感泪之交颐谨

表称

谢者【臣】焞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伏以

盛泽旁流匝方域而懽忭

优诏别降命使华而临宣袛承

德音惟有感涕伏念【臣】僻处奥壤蒙受大球数千里粗

安农桑实荷

覆帱累十载叨守基绪每怀忧兢不料疎逖之微躯猥

烦慰抚之

睿念轸蒲柳之衰谢

特加垂怜际海宇之昇平嘉与同乐瞻聆俱耸含戢靡

穷兹盖伏遇

皇帝陛下

统御寰区

涵育氓庶

得位得寿享

宝祚於灵长无迩无遐囿羣品於熙洽爰推异数亦及

外藩【臣】敢不仰佩

训词俯激衷悃年龄虽暮敢忘星拱之忱

福禄弥增第深冈祝之愿【臣】瞻

天仰

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为此具本谨具奏

闻十月十七日奉

旨览王奏谢知道了该部知道

十一月初八日

上以朝鲜国王李焞先後所进谢

恩礼物存凖年贡仍

诏嗣後谢

恩照常进表不必别有贡献

十一月初五日礼部尚书【臣】赫硕色等谨

题为恭进谢

恩礼物事照得朝鲜国王李焞差陪臣陵昌君李焜议

政府左参赞权尚游等为

万寿颁

诏进贺礼物

御前黄细苎布三十疋白细苎布三十疋黄细绵紬二十疋紫细绵紬二十疋白细绵紬三十疋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一十五张满花席一十五张杂彩花席一十五张白绵纸二千卷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陛下红细苎布一十疋白细苎布一十疋白细绵紬二十疋满花席一十张杂彩花席一十张为

钦差勅使颁

诏进到谢

恩礼物

御前黄细苎布三十疋白细苎布三十疋黄细绵紬二十疋紫细绵紬二十疋白细绵紬三十疋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一十五张满花席一十五张离彩花席一十五张白绵纸二千卷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陛下红细苎布一十疋白细苎布一十疋白细绵紬二十疋满花席一十张杂彩花席一十张为

钦差勅使颁

诏又宣别

旨进到谢

恩礼物

御前黄细苎布三十疋白细苎布三十疋黄细绵紬二十疋紫细绵紬二十疋白细绵紬三十疋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一十五张满花席一十五张杂彩花席一十五张白绵纸二千卷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陛下红细苎布一十疋白细苎布一十疋白细绵紬二十疋满花席一十张杂彩花席一十张为

特赐书册进到谢

恩礼物

御前黄细苎布三十疋白细苎布三十疋黄细绵紬二十疋紫细绵紬二十疋白细绵紬三十疋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一十五张满花席一十五张杂彩花席一十五张白绵纸二千卷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陛下红细苎布一十疋白细苎布一十疋白细绵紬二十疋满花席一十张杂彩花席一十张为所进方物存凖年

贡进到谢

恩礼物

御前黄细苎布三十疋白细苎布三十疋黄细绵紬二十疋紫细绵紬二十疋白细绵紬三十疋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一十五张满花席一十五张杂彩花席一十五张白绵纸二千卷

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陛下红细苎布一十疋白细苎布一十疋白细绵紬二十疋满花席一十张杂彩花席一十张等因到部查康熙四十八年朝鲜国王李焞为颁

诏进贺礼物及为

钦差勅使颁

诏所进谢

恩礼物【臣】部具题交送总管内务府在案又查康熙二十五年朝鲜国王李焞为引罪罚银进到谢

恩礼物【臣】部议得俱交送总管内务府照数查收等因

具题奉

旨这所进谢恩陈奏礼物俱应不收即行发还念道里遥远往返为劳准作年贡及冬至等三次进贡礼物

有不足数目着於正朝入贺时补进嗣後此等引罪谢恩进献礼物着令停止钦此钦遵交送总管内务府又二十六年朝鲜国王李焞为进到谢

恩礼物不收准作年

贡及为使臣勘罪从寛进到谢

恩礼物【臣】部议得应准作年

贡等因具题交送总管内务府又五十一年正月内

朝鲜国王李焞为钦奉

恩命拟勘罪囚进到谢

恩礼物【臣】部议得一应获罪进到谢

恩礼物俱经奉

旨停其收受现今引罪进到礼物亦应停其收受交与

来使带囘等因具题奉

旨依议续据来使李枋等呈恳存留方物准作年贡其不足之数照例进纳等因【臣】部议得准作年

贡交送总管内务府又五十一年五月内朝鲜国王

李焞为免年

贡内银两豹皮并修葺沿途馆舍进到谢

恩礼物【臣】部议得交送总管内务府等因具题奉旨朝鲜国王李焞为谢恩贡献礼物着不必收续据来

使朴弼成等呈恳准作本年之

贡等因【臣】部议得准作年

贡其不足之数令其补进等因具题交送总管内务府又五十二年正月内朝鲜国王李焞为免其查议及进到谢

恩方物存准年

贡免其谢

恩进到豹皮审定境界进到谢

恩礼物【臣】部议得此等事件进到谢

恩礼物俱经奉

旨停其收受亦应停其收受令其带囘但去年不曾收

受礼物

皇上轸念伊等难以带囘俱令存留准作年

贡亦应存留准作年

贡等因具题交送总管内务府俱已在案该臣等议得朝鲜国王李焞差陪臣临昌君李焜议政府左参赞权尚游等为

万寿颁

诏进贺礼物为

钦差勅使颁

诏进谢

恩礼物为

钦差勅使颁

诏又宣别

旨进谢

恩礼物为

特赐书册进谢

恩礼物为进到谢

恩方物存准年

贡进谢

恩礼物恭进到部查朝鲜国王李焞为

万寿颁

诏进贺礼物为

钦差勅使颁

诏进到谢

恩礼物数目俱与例相符相应交送总管内务府照数

查收又查朝鲜国屡蒙

皇上殊恩寛减年

贡内银两等物且又将不曾收受谢

恩礼物

轸念伊等难以带囘存留准作年

贡诚

圣恩高厚之至矣应将为

钦差勅使颁

诏又宣别

旨及

特赐书册并进到谢

恩方物存准年

贡所进谢

恩礼物俱停其收受亦存留准作年

贡交送总管内务府其不足之数仍令照例补进嗣後朝鲜国每年一定应进之冬至正朝

万寿圣节及年

贡礼物令其照例进献如遇颁

诏进贺礼及为

钦差?使颁

诏所进谢

恩礼物亦令照例进献此外一应事件进到谢

恩礼物

皇上俱令停其收受其谢

恩照常进

表不必进献礼物将此晓谕朝鲜国进

贡来使李焜等俟

命下之日知会朝鲜国王李焞可也【臣】等未敢擅便谨

题请

旨本月初八日奉

旨依议

右【臣】等撰次盛典至加恩外藩窃叹我

国家德威之广超越三古而

皇上深仁厚泽弥纶无外如天之无不覆如地之无不

载固宜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而

鸿庥宝历绵於无穷也昔成周之初越裳氏以三象重译来献白雉称天无烈风时无苦雨海不扬波者三年意中国有圣人是以来朝周公谓德泽不加君子不飨其质政令不施君子不臣其人言虽谦让然当时政令实不之及也粤稽周礼职方氏辨九服之邦国五服而外极於藩服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迎之达之以节治其委积馆舍饮食其礼意可谓隆洽然不过九畿之衆也

国家龙兴之始德威遐畅雷动大随朝鲜率先归附蒙古四十八部落东西数千里以次臣服尽入版图

皇上缵承鸿绪克光前烈扩乾坤之量沛雨露之恩眷念远人尤加轸恤使问稠叠锡予骈蕃或口外水潦冰雪寒冻饥馑赈贷不遗余力康熙三十五年喀尔喀为厄鲁特所侵逼则赫然震怒三策六飞荡平凶逆使藩封式固若登衽席朝鲜年贡累蒙裁减五十年复

诏礼部曰朕统御寰区抚绥万国中外一体保育维殷朝鲜国王李焞慎守封圻恪循仪度岁时贡献方物四十余年未尝少懈朕深为嘉美尝曲示恩谊自海洋运米赈其饥馑又屡减贡献以至甚轻但其国小地隘贡物内有白金一千两红豹皮一百四十二张犹恐艰於备办嗣後将二项永停进贡又闻贡道馆舍倾圯朝贡人员甚为劳瘁其令所在修葺坚固副朕嘉惠远人至意大哉

王言一哉

王心岂惟藩服感恩普天率土实共闻之矣五十二年

恭逢

万寿六旬正诞蒙古五十旗集金二十万建寺庆祝王

以下台吉他布囊以上自献岁诣

阙即留止京师至

万寿礼成然後返国

皇上既悯物力之艰减建寺之费念淹宿之久厚饩牵

之供又

亲临西苑颁赐逾涯使尚方珍异震耀於遐陬文物衣

冠光华於絶域而

覃恩颁诏之时别降

温旨存问朝鲜

天语蔼然有若家人父子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太和流於四时春风被乎万里东连鯷长西极冉駹南接雕题北周穷髪奉冠带祀春秋者孰不庆生逢明盛涵煦於生成之德乎昔汉元帝时呼韩邪内附其困乏也诏云中五原郡转谷二万斛给焉唐贞观中新罗百济竝集京师咸遣子入侍陪臣子弟得肄业太学恩德之隆当时称为仅见比观於

今日九边而外要荒万里侯王君长累百十国莫不禀正朔奉教令朝贡以时岁事不懈黜陟定於

天家庆让同於内地盖自五帝三王以来未之有也自

皇上仁至义尽湛恩汪濊物靡不得其所亦乌能使大一统之规独隆於千古也哉【臣】等才识短浅无能铺张盛美辄纪其实以立怀柔之极则焉

万寿盛典初集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 熙寧五年(壬子,1072)·李焘
  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义 董搏霄河北捐躯·蔡东藩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张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一十九·佚名
  今言序·郑晓
  六十二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自兖至宁一路闻见事宜摺·佚名
  卷九十上·郝经
  第四十八卷清道光(一)·缪荃孙
  蔡凝传·姚思廉
  赵[日巨火]传·魏徵
  第十六节 意奥战争及加富尔之辞职·梁启超
  卷十八·佚名
  卷一百七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希声诗话 全文·李錞

      一、唐诗一诗传为两人例   唐人诗流传讹谬,有一诗传为两人者。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既曰王维,又曰李嘉祐,以全篇考之,摩诘诗也。①又:"楚乡寒食梅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谷燕差池",既

  • 第一折·马致远

    (冲末扮白乐天同外扮贾浪仙、孟浩然上)(白诗云)宴游饮食渐无味,杯酒管弦徒绕身。宾客欢从童仆喜,始知官职为他人。小生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太原人氏。现任吏部侍郎。这二位老兄,一位是贾浪仙,一位是孟浩然。他都是翰林院编

  • 卷73 ·佚名

    杜范 和宗司法与郑府判韵 毫端收尽九秋清,凡目容窥巨海惊。 别驾锦囊夸李贺,参军石鼎续弥明。 珠玑错落交辉映,金石铿锵迭奏成。 迷道原君相指似,敢辞驽钝策孤征。 杜范 和宗司法与郑府判韵

  • 卷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寇莱公集荆南秋望西风吹户牖独自客荆蛮积水浮秋汉防阳淡逺山蝉稀疎叶尽雨歇片云闲何日忘簮绂深居石室间江上送别浪叠春江逺树防落花风雨共凄凄愁人此际肠

  • 我要回来·闻一多

    我要回来, 乘你的拳头像兰花未放, 乘你的柔发和柔丝一样, 乘你的眼睛里燃着灵光, 我要回来。我没回来, 乘你的脚步像风中荡桨, 乘你的心灵像痴蝇打窗, 乘你笑声里有银的铃铛, 我没回来。我该回来, 乘你的眼睛里一阵昏迷, 乘一口

  • 卷一·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一明 文洪 撰涞水诗集墅村杂咏五首避地心方定耽诗癖渐増闭门防俗客下榻待高僧逺志虽云骥生涯尚雪灯圣恩原旷荡潦倒愧无能其二春雨朝初霁居南似锦沙野猿窥落果林蝶恋残花引水斜疏沼编篱密护

  • 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三十一·赵尔巽

      赵开心杨义林起龙朱克简成性王命岳   李森先李呈祥魏琯李裀季开生弟振宜张煊   赵开心,字灵伯,湖南长沙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顺治元年,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是岁有自称故明皇太子者,令故明贵妃袁氏及故东

  • 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十八·赵尔巽

      佟养性孙国瑶 李永芳 石廷柱 马光远弟光辉 李思忠子荫祖荫祖子鈵 金玉和子维城 王一屏 一屏子国光 国光子永誉 孙得功张士彦 士彦子朝璘 金砺   佟养性,辽东人。先世本满洲,居佟佳,以地为氏。有达尔哈齐者,入明边为

  • 第九十六卷 文苑 二 三·缪荃孙

    扬 州 府 四 清(下)陈燮 潘世求 葛维煦陈燮,字理堂。嘉庆三年举人。少负隽才,综览典籍。壮游京师,声华籍甚。毕尚书沅督陕时,延为上客,梓其诗吴会英才集中。晚年官邳州学正。以修江宁府志殁于旅次。著有忆园诗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七·佚名

    庄子庄子之道【荆公 鲁直 颍濵】杨墨杨墨之道【昌黎 黄垍 荆公 郑獬】孟子孟子之道【皮日休 昌黎 鲁直 颍濵】孟子养浩然之气【颍濵】以佚道使民以生道杀民【东坡】辟杨墨【昌黎】孟子言不嗜杀人【颍濵】孟子

  • 七一 下宿的情形·周作人

    我最初来到东京,住在伏见馆下宿屋里。伏见馆在东京的本乡区汤岛二丁目,是中下等的下宿,——我这样说也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只是凭我的估计罢了。本来下宿是按月计算房饭钱,与按日计算的旅馆不同,这是最大的区别,至于下宿本身的

  • 三国史记卷第十七。·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零零零零高句丽国本纪第五。[东川王][中川王][西川王][烽上王][美

  • 裴安祖传·李延寿

    裴安祖,少年时就很聪慧。八九岁时听老师讲《诗经》,对兄长们说:“鹿得到吃的还鸣叫着呼唤同类,更何况人呢!”从此,他不单独吃东西。二十岁那年,州府征辟他任主簿。有兄弟两个人争夺财产,到州里打官司。裴安祖召见他们兄弟,用兄

  • 全绍淸·周诒春

    全绍淸 字希伯。年三十三岁。生于直隶通州。父耀东。任教员。永久通信处。北京大佛寺街五十号。已婚。子一。女一。初学于北洋大学。通州协和文学堂。毕业于天津北洋医学堂。得医学士学位。历任驻藏大臣随行医官。北

  • ○奢摩他颂第四·玄觉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夫念非忘尘。而不息尘。非息念而不忘尘。忘则息念而忘。念息则忘尘而息。忘尘而息。息无能息。息念而忘。忘无所忘。忘无所忘。尘遗非对。息无能息。念灭非知。

  • 重修台湾县志·王必昌

    清鲁鼎梅主修,王必昌总辑。乾隆十七年(1752)书成刊刻。十五卷。分疆域、山水、建置、赋役、学校、祠宇、礼仪、武卫、职官、选举、人物、风土、艺文十三志,每志一卷,惟艺文两卷,外加杂记一卷。本书舆图较旧志简略,山川、风

  • 白石道人年谱·佚名

    年谱。近人陈思编撰。谱前有夏承焘所撰序文,序称此谱考张平甫、萧千岩、张思顺诸人行实,定杭州庐舍毁于嘉泰四年(1204),客游浙东在开禧年间等等,皆前人所未发,自来考姜夔遗事者,必以此编为首举。此谱定姜夔生于宋绍兴二十八

  • 大同书·康有为

    康有为撰。1885年(光绪十一年)康有为写成《人类公理》;是年至1892年间写成《实理公法全书》。在此基础上于1901年至1902年旅居印度期间,基本完成《大同书》。此后仍不时修改。共分十部,1913年在《不忍》杂志刊载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