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

万寿盛典初集卷七

圣德三保泰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十九日己巳

上以礼臣疏请会议

六旬万寿应行典礼

特颁谕旨宣示中外臣民共体孜孜惕厉至意勉尽职

业永保昇平其庆祝虚文槩不准行

七月十一日礼部尚书【臣】赫硕色等谨

题为请

旨事康熙五十二年恭遇

皇上六旬大庆【臣】等钦惟我

皇上抚绥寰宇五十余年仁泽广布声教覃敷四方万国咸乐昇平无不优游於尧天舜日之下是以

上天垂佑景福骈臻

万寿无疆福德兼隆诚亘古所未有也今中外臣民沾

深恩沦肌浃髓感戴

大德刻骨镂心明岁恭遇

圣主六旬大庆莫不欲各罄葵忱其尊亲颂祝之至愿万不能已【臣】等职司礼曹凡应行典礼自应预拟奉

闻但此非常之庆普天率土莫大鸿庥非寻常典礼可比【臣】等未敢轻拟应请会同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详议具题可也【臣】等未敢擅便谨

题请

旨十月十九日奉

旨朕御极以来惟欲万国乂安上则敬

天法

祖下则垂令名於後世孜孜然以致须发尽白心血耗散历尽忧勤荡平险阻自古帝王在位不久享年不遐者论者往往归於别故而未谅帝王实不胜其难实不堪其劳忧惧所迫以致短祚也朕反覆思维帝尧固辞华封之祝必似朕临莅年久之君方能知圣人言之有实也余则断不能知矣朕本凉德惟赖

考得国之正积福之深在位五十余年寿届六十今忧劳倍增血气渐惫惟恐愈久而力不支愿不遂以至不全终始一世勤瘁俱属徒然朕惟惕厉而已竝未留心祈求甲子之周也览礼部请旨之奏悉系虚文无有实际朕惟愿臣清子孝兄友弟爱人人皆读正书勉尽职业国安民治盗贼宁息各以血诚实意为朕六袠庆祝朕即嘉纳此外仪文朕无所嗜亦无所好这所奏不准行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初二日己卯

上以直省臣民耆老云集京师建立经坛彩棚庆祝圣寿者不计其数

特颁谕旨宣示中外凡有祝延者必求雨阳时若万邦

咸宁仰副夙夜匪懈不自满假至意

上谕王贝勒大臣九卿詹事科道曰朕昨进京见各处为朕六十寿庆贺保安祈福祝延者不计其数朕实凉德自觉愧汗从来帝王之治天下罔不以民生为念若为一己之私即不能扩而充之矣朕若先知必令止之今已成矣难毁衆志夜来思之达旦朕所以为天下万国苍生之主者万姓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若能祈祷雨阳时若家给人足则朕安寝饱食可以却病延年此朕之求福非有妄想也传之各处凡有祝延者必求雨阳时若万邦咸宁为先朕已老矣有若无实若虚夙夜匪懈履薄临深之念与日俱增岂敢自有满假乎

三月初四日和硕显亲王【臣】衍潢等谨

题为恭聆

圣训臣庶欢腾事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初二日

上谕谕王贝勒大臣九卿詹事科道朕昨进京见各处爲朕六十寿庆贺保安祈福祝延者不计其数朕实凉德自觉愧汗从来帝王之治天下罔不以民生为念若为一己之私即不能扩而充之矣朕若先知必令止之今已成矣难毁衆志夜来思之达旦朕所以爲天下万国苍生之主者万姓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若能祈祷雨阳时若家给人足则朕安寝饱食可以却病延年此朕之求福非有妄想也传之各处凡有祝延者必求雨阳时若万邦咸宁为先朕已老矣有若无实若虚夙夜匪懈履薄临深之念与日俱增岂敢自有满假乎钦此【臣】等跪听之下不胜

欢忭悦服钦惟我

皇上仁竝覆帱恩深雨露四海万国各遂生成优悠於

尧天舜日之下中外臣民感佩

圣恩刻骨镂心匪朝伊夕兹遇

皇上六旬大庆各抒诚悃?祝

万寿无疆者此不过少申爱戴之微忱至各省绅衿士

庶以及耆老云集京师叩祝

圣寿不可计数亦皆发於至情不能自己总由深仁厚泽浃髓沦肌是以鼓舞欢欣趋跄恐後我皇上秉德谦冲虚怀若谷

圣不自圣安愈求安

特颁

圣旨晓谕臣工

天语煌煌意旨深远总之念念敬

天刻刻勤民不尚一已之安逸期致万国之咸宁虽古帝

王典谟训诰不能及也盖

皇上此心即是

天心伫见

天眷我

皇雨阳时若年谷丰稔家给人足万邦安宁

圣寿与

天同久

景福如日方升普天率土永享昇平於无既矣【臣】等无

任欢跃之至为此谨

题初六日奉

旨知道了

十月初九日癸未

万寿科

殿试天下贡士

钦定策题询以儆戒无虞制治保邦之道

是岁

特开恩科

临轩策士阁臣以策问请

上钦定制策首以儆戒无虞制治保邦爲询有曰朕自御极以来翼翼兢兢五十余年如一日至於大小臣工无时不以国尔忘家以人事君之义相为告戒焉边疆虽靖尤加意於武备之修凡以立国之道德威不可偏废古帝王所以深根固本杜渐防微是朕之所夙夜而不敢康者也书曰儆戒无虞又曰制治未乱保邦未危今国家承平日久文恬武嬉朕惟唐虞成周之隆君臣所以动色咨警者岂过虑欤无亦察於天命人心之理而无荒无怠期以长凝上天之眷而永底蒸民之生也其何以使中外臣僚悉喻朕意欤【全载第三十三卷开科条中】

【臣】等伏读前後

诏旨仰见我

皇上忧盛危明保邦制治之心抑何有加而无己也皇上躬承鸿业手致太平自南定三孽北扫朔漠以来内修政事而安民察吏措置极其周详外尽怀柔而奋武揆文德威无不宣播因之天不爱道而风雨以时地不爱宝而嘉祥屡见海外宾服域中晏如措天下於磐石之安致社稷若苞桑之固世运之泰至此极矣

皇上处丰亨豫大之世存朝乾夕惕之心事事切於諴民时时期於阜物上諟天命下顾民碞夙夜孜孜不遑暇逸今恭逢

万寿天下臣民云集都城共申庆祝正与民同乐之时

也乃

圣心靡宁

谕旨谆切一则曰惟愿臣清子孝兄友弟爱读正书勉职业国安民治盗贼宁息再则曰万姓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履薄临深之念与日俱增至於

临轩策士又三致意焉大哉

王言虽谟典所载未有若是之深切着明者然而皇上之忧勤惕厉非自今日始也前此康熙十年十月上谓讲官熊赐履等曰人主势位崇高何求不得但须有一段敬畏之意自不至於差错即有差错尚可省改若任意率行漫不加谨鲜有不失之纵佚者朕每念及此未尝一刻敢暇逸也

皇上之不恃崇高而心存敬畏未尝稍自暇逸也如此

康熙二十八年夏旱

皇上深宫斋戒

圣容清减旣而各省得雨羣臣以劳瘁过甚请

临幸畅春园颐养

圣躬

上曰朕可与他人比耶先人而忧後人而乐理固宜然今近省固已得雨北边蒙古盛京乌喇宁古塔诸处更切於怀因此忧劳以致癯弱人或可欺天亦可欺耶倘荷天之泽皆得沾澍朕自出行也康熙三十四

年六月霪雨连绵

上曰雨太多虑伤禾稼朕思天时与人事恒相感召未可谓灾沴为天时适然之数全不关於人事也明日传九卿詹事科道集议政事有宜兴宜革者令各抒所见奏闻时廷臣以时方盛暑乞少纾

圣虑

上复曰尧舜之时犹有都俞吁咈盖已治而益求其治已安而益求其安古之圣人兢兢业业始终如一朕朝夕以此警惕於衷三十余年以来未尝一日少自寛假亦有请间日理事者朕不以为然惟存恒久之心时时乾惕耳朕思地方间有荒歉正可动人警戒之心古人所谓遇灾而知惧也夫水旱灾荒时所恒

皇上不以为偶然之事而恐惧修省也如此康熙四十

五年三月

上以三冬少雪入春不雨

谕大学士九卿等曰朕总理几务甚久年岁日益乾惕滋深自去冬无雪及今春深尚未得雨地气熯燥不和又云色多细缕状此非仅无雨且恐别有变异与其有变而後讲求不如君臣於未事之先将政事得失任为己责竭诚摅忠详加计议之为当也但数语颂扬虚辞省改未可即以塞责夫民为邦本食为民命朕自东作以至收获廑念靡宁迨秋成以後岁果丰登然後此心少释若有歉收之处即别为筹画尔等俱系大臣或司言职事有阙失各宜直陈

皇上未事绸缪而念切民依也又如此总之

皇上不狃一时之安而必欲贻万世以安不尚一已之逸而必欲予天下以逸不恃一事之得而必欲事事之皆得故持盈保泰有顷刻无间於中者夫自古所称郅隆之世莫如尧舜当日上有钦明濬哲之主下有亮采惠畴之臣亦云盛矣而君臣之交相儆者不曰无教逸欲无旷庶官即曰克艰厥后克艰厥臣甚至赓歌扬拜犹怀丛脞之虞圣人之用心大槩如是然尧舜之世洪水方割黎民阻饥非若

今日之淮黄底定百室盈宁也尧舜之世草昧初开

文明渐启非若

今日之渐摩已久亲逊成风也乃运会之盛过於唐虞而儆戒之心勤於尧舜从来盈虚消息天道之自然惟圣人能持其盈以留其有余故可以久安而长治古圣人之作易也於大有之後次之以谦次之以豫孔子序卦传曰有大而能谦必豫明乎有而不矜其有是以豫也以古圣人之书合之

圣天子之心不诚与之同揆也哉盖由

万几之暇精硏经史凡千古帝王政治之得失圣贤理道之精微靡不兼综条贯於中故德愈崇而心愈谨治弥隆而惕弥深载见之诗曰以介眉寿永言保之又曰俾缉熙於纯嘏其我

皇上孜孜保治之谓欤

万寿盛典初集卷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陈骞子舆 裴秀子頠 秀从弟楷 楷子宪·房玄龄
  卷二·常璩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大义觉迷录》一书的确是觉世道之·雍正
  卷一百六十九·杨士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三九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暨《大义觉迷录》折·佚名
  卷十四·鄂尔泰
  卷七十二·班固
  卷二十二·班固
  殷孝祖传·沈约
  叶淇传·张廷玉
  第四章 空位期:中国三头执政·辜鸿铭
  卷四十·佚名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一·彭定求

        卷211_1 【铜雀妓】高適   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卷211_2 【塞下曲】高適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

  • 巧对录卷之四·梁章钜

    《金陵琐事》云:顾东桥巡抚湖广,时衙斋菊开,邀数门生赏之。一狂生拣好花摘两三枝戴于头。东桥不悦,因出一对云:&ldquo;赏菊客来,两手擘残彭泽景。&rdquo;张太岳对云:&ldquo;卖花人过,一肩挑尽洛阳春。&rdquo;东桥曰:&ldquo;此

  • 第一齣~第十齣·朱鼎

    第一齣 开场【燕台春】〔末上〕时序变迁。沧桑翻覆。乾坤几见纷更。唐虞世远。人驰蝇利蜗名。营营虚度浮生。赖扶植纲常。维持名敎。中流砥柱。眼底谁能。古今词传。纷纷迭出。雕锼矫揉。虫技轰轰。更有朱絃囊锦莺簧

  • 巻三·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三宋 邵浩 编东坡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风浪忽如此我行欲安归挂帆却西迈此计未为非洪泽三十里安流去如飞居民见我还劳问亦依依携酒就船卖此意厚莫违醒来夜已半岸木声向微明日淮隂市白鱼能许

  • 明诗平论二集卷十一·朱隗

    五律三舒忠谠十四首 华 淑四首陈函辉二首卢世二首黄景昉九首郑元勋一首阎尔梅三首陈名夏十五首方以智四首万寿褀一首陈子龙十四首 顾梦游三首吴伟业三首单 恂三首周 鼒二首吕 阳一首朱 灏二首陆彦龙二首曾异撰

  • 卷九·龙衮

      汪台符 胡无龟 张翊 刘洞 林仁肇   汪台符者,歙郡人。少好学,博贯经籍,善为文章,不逐浮末,有王佐榷霸之才。见唐末天下苦于兵战,遂居乡里,执耒力于田穑。先主辅政,移镇金陵,遂诣上书陈民间利害之说,有《九患书》上,为

  • 后汉孝和皇帝纪下卷第十四·袁宏

      九年(丁酉、九七)  春三月癸巳,济南王康薨,谥曰安王。   康不修法度,通宾客。人有上书告康使中郎将张阳、董臣招来州 郡奸猾颜忠、刘子产等,案图书,谋议不轨。有司举奏,明帝以至亲不忍穷竟,削祝阿、隰阴、东〔朝〕(胡)阳

  • 读礼通考卷六十八·徐乾学

    丧仪节三十一国恤三汉大丧仪后汉书礼仪志不豫太医令丞将医入就进所宜药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药过量十二公卿朝臣问起居无间太尉告请南郊司徒司空告请宗庙告五岳四渎羣祀并祷求福疾病公卿复如礼登遐皇后诏三公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佚名

    天启六年十二月己亥朔○东厂太监魏忠贤汇奏三年缉获功荫弟侄一人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杨寰孙云鹤加太子太保锦衣卫堂上佥书理刑如故嗣是田尔耕许显纯崔应元许浩然亦以三年类奏尔耕荫一子本卫指挥佥事显纯加太子太保应元升

  • 卷之二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七十八·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八宋 宋敏求 编典礼追尊祖先追尊玄元皇帝制追尊先天太皇德明兴圣皇帝等制上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号并五圣加諡制加諡祖宗諡议顺宗加諡至德弘道大圣太安孝皇帝议宪宗加諡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

  • 选举一四·徐松

    举士十六新科明法【宋会要】神宗熙宁四年二月,罢明经诸科。其后有诏许曾于熙宁五年以前应明经及诸科举人,依法官例试法,为新科明法科。 六年四月二十六日,诏:「比许应明法举人止愿依法官条试断案大义者听。如合格,仍编排在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一·高晋

    蠲除【臣】等谨按史册所载蠲除之制一曰给复徭役一曰除其赋税一曰所赈贷勿收非时而行行之而不必遍及至若省耕省敛补助必周畿甸豫游盛推夏谚西汉制为近古然如登泰山幸中都所除逋赋赐田租者不过五县三县而止迨东汉车驾所

  • 谈罪恶·梁漱溟

    一切罪恶,都不在个人,而在社会。其故有二:(一)武力统治者不以理性待人;(二)财产私有,生存竞争,人民生活,在社会中没有整个的安排。此两原因,实为一切罪恶之总因。罗素以为:罪恶是人的生命冲动得不到正当的出路而使然,有如水流受了妨

  • 论寺庙不能拨用或借用问题·太虚

    ──三十五年在上海作──上海市参议会通过“拨用寺庙”,致上海市僧众请愿覆议撤销事,太虚近养病中,且上海事件可由佛教分会请求市参议会、市政府贤明诸公了之,故未预问。读二十一日贵──申──报“寺庙僧众何必误会”社

  • 起世经卷第九·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劫住品第十诸比丘。世间别有三种中劫。何等为三。一者刀兵。二者饥馑。三者疾疫。云何名为刀兵中劫。诸比丘。刀兵劫者。尔时众人。无有正行。不如法说。邪见颠倒。具足同行十不善业。是时众生

  • 菩萨地持经 第二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二卷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菩萨地持方便处真实义品之余◎复次菩萨从久远来入无我法智。离言语自性。一切法如实知已。无有一法可起妄想随事取。随如取。不如是念。是事是如。但行其义。行

  • 第二 受相应·佚名

    第一 有偈品[一]第一 三昧※三&ldquo;诸比丘!此等之三者,是受。何者为三?乃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是。诸比丘!此等三者是受。四(一)得安定,有正知,有正念之佛弟子,亦知受,亦知诸受之出生。(二)亦知此等诸受之所灭,达于灭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