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汉中志

  汉中郡,本附庸国,属蜀。周赧王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也。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禹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始源曰沔,故曰“汉沔”。在《诗》曰:“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其应上昭于天。又曰:“惟天有汉”。其分野与巴、蜀同占。其地东接南郡,南接广汉,西接陇巴、阴平,北接秦川。厥壤沃美,赋贡所出,略侔三蜀。

  六国时,楚强盛,略有其地,后为秦,恒成争地。汉高帝既克秦,获子婴,项羽封高帝为汉王。王巴蜀三十一县。帝不悦。丞相萧何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且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屈于一人之下,则伸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愿大王王汉中,抚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帝从之,都南郑。及项籍弑义帝,高帝东伐,萧何常居守汉中,足食足兵。既定三秦,萧何镇关中,资其众,卒平天下。以田叔为汉中守。属县十二,去洛一千九十一里。叔既馈以军饷,又致名材立宫室,帝嘉之。后为鲁相。然以帝业所兴,不封藩王。

  自叔之后,世修文教,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邓公抗言于孝景之朝,以明忠枉之情。张骞特以蒙险远,为孝武帝开缘边之地,宾沙越之国,致大宛之马,入南海之象,而车渠、玛瑙、珊瑚、琳碧、罽宝、明珠、玳瑁、虎魄、水晶、琉璃、火浣之布、蒲桃之酒、筇竹、蒟酱,殊方奇玩,盈于市朝,振扬威灵,被于幽裔。遂登九列,杖节绣衣,剖符博望。谷口子真秉箕颍之操,湛然岳立,不营不求,德声迈流。杨王孙应至人之概。

  自建武以后,群儒修业,开按图纬,汉之宰相当出坤乡。于是司徒李公屡登七政,太尉子坚弈世论道。其珪璋瑚琏之器则陈伯台、李季子、陈申伯之徒,文秀玮晔。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莽时,公孙述据蜀,跨有汉中,当秦、陇之径,每罹于其害。

  安帝永初二年,阴平、武都羌反,入汉中,杀太守董炳,没略吏民。四年,羌复来。太守郑廑出屯褒中,欲与羌战。主簿段崇陈谏,以为但可坚守,来虏乘胜,其锋不可当。廑不从,战,败绩。崇与门下史王宗、原展及崇子勃、兄子伯生力战捍廑,并命。功曹程信素居守,驰来赴难,冒寇殡殓廑。虏遂大盛。天子乃拜巴郡陈禅为汉中太守。虏素惮禅,更来盘结。禅知攻守未可卒下,而年荒民困,乃矫诏赦之,大小咸服。既诛其乱首,天子善之,徙禅左冯翊太守。程信怨耻,乃结故吏冠盖子弟严孳、李容、姜济、陈巴、曹廉、勾矩、刘旌等二十五人,誓志报羌,各募壮士,预结同死以待寇。太守邓成命信为五官,孳等门下官属。元初二年,羌复来,巴郡板楯救之。信等将其士卒力奋讨,大破之。信被八创,二十五人战死。自是后羌不敢南向。五年,天子下诏褒叹信、崇等,赐其家谷各千斛,宗、展、孳等家谷各五百斛,列画东观。每新太守到,必先存问其家。以羌畏服陈禅,拜禅子澄汉中太守。

  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业。衡死,子鲁传其业。鲁字公祺,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鲁母有少容,往来焉家。初平中,以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谷道。鲁既至,行宽惠,以鬼道教。立义舍,置义米、义肉其中,行者取之,量腹而已,不得过。过多云鬼病之。其市肆贾平亦然。犯法者三原而后行刑。学道未信者谓之“鬼卒”,后乃为“祭酒”。巴、汉夷民多便之。其供道限出五斗米,故世谓之“米道”。

  扶风苏固为汉中太守,鲁遣其党张修攻固。成固人陈调素游侠,学毙蕤,固以为门下掾。说固守捍御寇之术,固不能用,逾墙走,投南郑赵嵩,嵩将俱逃。贼盛,固遣嵩求隐避处。嵩未还,固又令铃下侦贼。贼得钤下,遂得杀固。嵩痛愤,杖剑直入。调亦聚其宾客百馀人攻修,战死。鲁遂有汉中。数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

  至刘焉子璋为牧时,鲁益骄恣,璋怒。建安五年,杀鲁母、弟。鲁说巴夷杜濩、朴胡、袁约等叛为雠敌。鲁时使使汉朝,亦慢骄。帝室以乱,不能征,就拜镇民中郎将,汉宁太守。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璋数遣庞羲、李思等讨之,不能克。而巴夷日叛,乃以羲为巴西太守;又遣杨怀、高沛守关头。请刘先主讨鲁。先主更袭取璋。

  二十年,魏武帝西征鲁,鲁走巴中。先主将迎之,而鲁功曹巴西阎圃说鲁北降归魏武:“赞以大事,宜附讬;不然,西结刘备以归之。”鲁勃然曰:“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遂委质魏武。武帝拜鲁镇南将军,封襄平侯,又封其五子皆列侯。

  时先主东下公安,巴汉稽服。魏武以巴夷王杜濩、朴胡、袁约为三巴太守;留征西将军夏侯渊及张郃、益州刺史赵颙等守汉中,迁其民于关陇。

  二十四年春,先主进军攻汉中,至定军。渊、郃、颙来战,大为先主所破,将军黄忠斩渊、颙首。魏武帝复西征先主。先主曰:“孟德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先主遂为汉中王。将还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中,众皆以必张飞,张飞心亦自许。先主乃以牙门义阳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汉中,卿居之若何?”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若偏将十万而来,请为大王吞之。”众壮其言。

  初,魏武之留渊、郃也,以鸡肋示外,外人莫察,惟主簿杨修知之,故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也。”

  是后处蜀、魏界,固险重守,自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皆镇汉中。

  蜀平,梁州治沔阳。太康中,晋武帝孙汉王迪受封,更曰汉国。郡但六县。

  南郑县郡治。周贞王十八年秦厉公城之。有池水,从旱山来入沔。大姓李、郑、赵氏。

  沔阳县州治。有铁官。又有度水,水有二源,一曰清检,二曰浊检。有鱼穴,清水出,浊水出鲋,常以二月、八月取。蜀丞相诸葛亮葬定军山。

  褒中县孝昭帝元凤六年置,本都尉治也。山名扶木。有唐公房祠也。

  成固县蜀时以沔阳为汉城,成固为乐城。

  蒲池县

  西乡县

  魏兴郡,本汉中西城县。哀、平之世,县民锡光字长冲为交州刺史,徙交阯太守。王莽篡位,据郡不附。莽方有事海内,未以为意。寻值所在兵起,遂自守。更始即祚,正其本官。世祖嘉其忠节,徵拜为大将军、朝侯祭酒,封盐水侯。后汉中数寇乱,县土独存。汉季世别为郡。

  建安二十四年,刘先主命宜都太守孟达从姊归北伐房陵、上庸;又遣副军中郎将刘封乘沔水会达上庸。以申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达、耽降魏。黄初二年,文帝转仪为魏兴太守,封郧乡侯。蜀平,遂治西城。属县六,户万,去洛一千七百里。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中郡同。

  西城县郡治。元康元年封越骑校尉蜀郡何攀为公国也。

  喂蓉

  安康县

  兴晋县晋置。

  郧乡县本名长利县,县有郧乡。

  洵阳县洵水所出。

  上庸郡,故庸国,楚与巴、秦所共灭者也。秦时属蜀,后属汉中。汉末为上庸郡。建安二十四年,孟达、刘封征上庸,上庸太守申耽稽服,遣子弟及宗族诣成都。先主拜耽征北将军,封郧乡侯,仍郡如故。黄初中降魏,文帝拜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省上庸,并新城。孟达诛后复为郡。属县六,户七千,去洛一千七百里。

  上庸县郡治。

  北巫县

  安乐县咸熙元年为公国,封刘后主也。

  武陵县

  安富县

  微阳县

  新城郡,本汉中房陵县也,秦始皇徙吕不韦舍人万家于房陵,以其隘地也。汉时宗族大臣有罪,亦多徙此县。汉末以为房陵郡。

  建安二十四年,孟达征房陵,杀太守蒯祺,进平三郡。与刘封不和,封夺达鼓吹。关羽围樊城,求助于封、达,封、达以新据山郡、未可扰动为辞。羽为吴所破杀。达既忿封,又惧先主见责,遂拜书先主,告叛降魏。魏文帝善达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袭刘封,封败走,达据房陵。文帝合三郡为新城郡,以达为太守。后蜀丞相诸葛亮将北伐,招达为外援,故贻书曰:“嗟乎孟子度!迩者刘封侵凌足下,以伤先帝待士之望,慨然永叹。每存足下平素之志,岂虚讬名荣者哉!”都护李严亦与书曰:“吾与孔明并受遗诏,思得良伴。”吴主孙权亦招之。达遂背魏通吴、蜀,表请马弩于文帝。抚军司马宣王以为不可许。帝曰:“吾为天下主,义不先负人,当使吴、蜀知吾心。”乃多与之,过其所求。

  明帝太和初,达叛魏归蜀。时宣王屯宛,知其情,乃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达乃以书与亮曰:“宛去洛八百,去此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閒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辨。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剿愦,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起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亮以其数反覆,亦不救,遂为宣王所诛灭。宣王分为三郡。新城属县四,户二万,去洛一千六百里。

  房陵县郡治。有维山,维水所出,东入沔。

  沶乡县

  昌魏县

  绥阳县

  右三郡,汉中所分也。在汉中之东,故蜀汉谓之“东三郡”。蜀时为魏,属荆州,晋元康六年始还梁州。山水艰阻,有黄金、子午,马聪、建鼓之阻。又有作道——九君抟土作人处。而其记及《汉中记》不载,又不为李雄所据,璩识其大梗概,未能详其小委曲也。

  梓潼郡,本广汉属县也。建安十八年,刘先主自葭萌南攻州牧刘璋,留中郎将南郡霍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城守。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也!”帛退。刘璋将向存、扶禁由巴阆水攻峻,岁馀不能克。峻众才八百人,存众万计,更为峻所破败,退走。成都既定,先主嘉峻功。二十二年,分广汉置梓潼郡,以峻为太守。属县五,户万,去洛二千八百三十八里。东接巴西,南接广汉,西接阴平,北接汉中。土地出金、银、丹、漆、药、蜜也。世有隽彦,人侔于巴、蜀。

  梓潼县郡治。有五妇山,故蜀五丁士所拽蛇崩山处也。有善板祠,一曰恶子,民岁上雷杼十枚,岁尽不复见,云雷取去。四姓:文、景、雍、邓者也。

  涪县去成都三百五十里,水通于巴。于蜀为东北之要,蜀时大将军镇之。有山原田,本稻田。孱水出孱山,其源出金银矿,洗取,火融合之为金银。阳泉出石丹。大司马蒋琬葬此。大姓杨、杜、李,人士多见《耆旧传》也。

  晋寿县本葭萌城,刘氏更曰汉寿。水通于巴西,又入汉川。有金银矿,民今岁岁取洗之。蜀亦大将军镇之。漆、药、蜜所出也。大将军费祎葬此山,大姓葬此者多。

  白水县有关尉,故州牧刘璋将杨怀、高沛守也。

  汉德县有剑阁道三十里,至险,有阁尉,桑下兵民也。

  武都郡,本广汉西部都尉治也,元鼎六年别为郡。属县九,户万,去洛一千八百七十八里。东接汉中,南接梓潼,北接天水,西接阴平。土地险阻,有麻田,氐傁,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出名马、牛、羊、漆、蜜。有瞿堆百顷险势,氐傁常依之为叛。汉世数征讨之,分徙其羌远至酒泉、敦煌。其攻战垒戍处所亦多。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遣将军雷同、吴兰平之,为魏将曹洪所破杀。魏益州刺史天水杨阜治此郡。阜以滨蜀境,移其氐傁于汧、雍及天水略阳。建兴七年,丞相诸葛亮遣护军陈戒伐之,遂平武都、阴平二郡,还属益州。魏将夏侯渊、张郃、徐晃征伐常由此郡;而蜀丞相亮及魏延、姜维等多从此出秦川,遂荒无留民。其氐傁杨濮属魏,魏遥置其郡。蜀平,属雍州。元康六年还梁州。

  八年,氐傁齐万年反,郡罹其寇,晋民流徙入蜀及梁州。永嘉初,天水氐傁杨茂搜率种人为寇,保据其郡,贡献长安。愍帝以胡寇方盛,欲怀来戎翟,拜骠骑将军、左贤王。刘曜破长安,丞相平昌公上陇据天水。茂搜数馈平昌公,拜茂搜长子难敌征南将军,少子坚头龙骧将军。种众彊盛,东破梁州,南连李雄,威服羌戎。时平昌公为刘曜所破,陈安作贼,于时并氐傁如一国。茂搜死,敌、坚代为主。数岁,刘曜自攻武都,敌、坚南奔雄。至晋寿,遣子为质;又厚赂雄兄子晋寿守将稚。曜不获敌、坚,腋晒,敌、坚还武都。恃险骄慢,攻走雄阴平太守罗演。演,稚舅也。稚鞭恚,白兄含与雄,求征之。雄使含、稚将数千人攻之。时敌妻死,葬于阴平。含、稚径至下辨,入武街城,以深入无继,尽为氐傁所破杀。敌、坚死,子盘、毅复代为王。咸康四年,敌从弟初杀盘、毅兄弟,代为主,迄今。自茂搜父子之结据也,通晋家及李雄、刘曜、石勒、石虎、张骏,皆称臣奉贡,受其官号,所向用其官及其年号。

  下辨县郡治。一曰武街。

  武都县东汉水所出。有天池泽。

  上禄县

  故道县

  河池县泉街水入沮合汉也。

  沮县沮水所出端闱谷也。

  平乐县

  修城县

  嘉陵县

  阴平郡,本广汉北部都尉。永平后,羌虏数反,遂置为郡。属县四,户万,去洛二千三百四十四里。东接汉中,南接梓潼,西接陇西,北接酒泉。土地山险,人民刚勇。多氐傁,有黑、白水羌、紫羌,胡虏风俗、所出与武都略同。

  汉安帝永初二年,羌反,烧郡城,郡人退住白水。会汉阳诸羌反,溢入汉,杀太守。汉阳杜琦自称将军,叛乱广汉郡,屯葭萌。汉使侍御史唐喜讨琦,进讨羌,经年不下,诏赐死。更遣中郎将尹就讨羌,亦无功。诸郡太守皆屯涪。元初五年,巴郡板楯军救汉中,汉中大破羌,羌乃退。郡复治,置助郡都尉。

  刘先主之入汉中也,争二郡不得。建兴七年,诸葛亮始命陈戒平之。魏亦遥置其郡,属雍州。元康六年,还属梁州。

  永嘉末,太守王鉴粗暴,郡民毛深、左腾等逐出之,相率降李雄。晋民尽出蜀,氐、羌为杨茂搜所占有。

  阴平县郡治,汉曰阴平道也。

  甸氐县有白水,出徼外,入汉。

  平武县有关尉。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左儋出涪,邓艾伐蜀道也。刘主时,置义守,号关尉。

  刚氐县涪水所出,有金银矿。

  右梁州。

  撰曰:汉沔彪炳,灵光上照。在天鉴为云汉,于地画为梁州。而皇刘应之,洪祚悠长。萧公之云,不亦宜乎!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九·汪楫
  卷一百五十九·毕沅
  第四十一回又谋世袭内府藏名 恋私财外交启衅·蔡东藩
  客座赘语卷八·顾起元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二百五十四 内务府奏请严催李煦曹(兆页)送交售参银两摺·佚名
  通志卷四十七·郑樵
  钱塘先贤传赞·袁韶
  文帝纪·令狐德棻
  王亻必传·欧阳修
  巻二十八·乾隆
  卷二百十五之一·雍正
  卷一百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十四·彭定求

        卷584_1 【观山灯献徐尚书】段成式   风杪影凌乱,露轻光陆离。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因山成众像,不复藉蟠螭。   涌出多宝塔,往来飞锡僧。分明三五月,传照百千灯。   驯狖移

  • ●卷二十·丁绍仪

    ○柴才与张鸿卓词集句始自傅咸集十经诗,明以来遂有专集唐诗杜诗者。竹太史乃效东坡居士集古人语为词,蕃锦一编,众皆敛手。至钱塘柴次山茂才[才]百一草堂词,咸集旧句成篇。近日华亭张啸峰广文[鸿卓]更专意集词,组织之工,几欲突

  • 唐诗镜卷三十八·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八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十 韩愈【字退之南阳人少孤随兄官岭表兄卒愈自知刻苦学儒比长通六经百家贞元八年擢进士累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论宫闱贬阳山令元和初擢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改

  • 古潭的声音·田汉

    登场人物:诗人老母背景:幽静朴素的卧室。卧榻上帐子微开,绣衾乱拥。塌下有高跟女履,使人想象有人娇卧未起。榻头有小几,红灯未息,洋书自展。左侧有书橱,有钢琴,琴在乱堆书籍乐谱。右内方为登楼之梯门。正面花帘外为露台,树木蓊

  • 卷三 杂事第三·刘向

    梁惠王谓孟子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曰:“王诚好色,于王何有?”王曰:“若之何?好色可以王?”孟子曰:“大王好色。诗曰:‘古公?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相宇。’大王爱厥妃,出入必与之偕。当是时,内无怨

  • 第二十六回 暗杀党骈诛湖北 讨袁军竖帜江西·蔡东藩

      却说国会成立以后,就是大借款案、张镇芳案接连发生,并不见政府有何答复,少慰人意;他如戕宋一案,亦延宕过去,要犯赵秉钧、洪述祖等,逍遥法外,都未曾到案听审。京内外的国民党,统是愤不可遏,跃跃欲动,恨不得将袁政府,即日推倒

  • 卷之三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权会传·李延寿

    权会字正理,河间莫阝人。志向崇尚沉稳高雅,举动遵循礼节法度。小时候学习郑玄《易》,曲尽其幽微奥妙。《诗》、《书》、《三礼》文义精审博识,兼擅风角之术,善观天象。仕于齐朝,开始的时候任四门博士。仆射崔暹引荐为门客,对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三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九年七月初六日原任河东总督【臣】田文镜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伏读 上谕以直隶山东河南雨泽愆期

  • 管子补注卷十五·刘绩

      势第四十二        短语十六  战而惧水此谓澹灭【方战之时惧致水祸此必为水所澹而防亡也】小事不从大亊不吉【茍惧水祸则事无小大未见其福也】战而惧险此谓迷中【方战之时惧有险碍进退莫知所従故曰迷中

  • 卷八一·邱濬

    ▲谨好尚以率民 《尚书君陈》篇:王若曰:“尔惟风,下民惟草。” 蔡沈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君陈克由周公之训,则商民亦由君陈之训矣。” 臣按:此成王命君陈代周公尹东郊策命之辞,

  • 颜氏學記卷四·戴望

    恕谷一 學正李先生塨李先生塨,字剛主,别字恕谷。其先世本小興州人,明初有進忠者徙保定府之蠡縣,遂爲蠡人。父明性,有學行,高隱不仕,學者稱爲孝慤先生。同時習齋颜先生倡明聖學,孝慤命先生師事之,因從學禮,又學琴於張而素,

  • 卷二百八十六·佚名

    △初分赞清净品第三十五之二舍利子,布施波罗蜜多毕竟净故。说是清净无生无显。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毕竟净故。说是清净无生无显。舍利子,内空毕竟净故。说是清净无生无显。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十·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显庆三年正月随车驾自洛还西京至麟德元年二月玉华宫舍化显庆三年正月。驾自东都还西京。法师亦随还。秋七月再有 敕。法师徙居西明寺。寺以元年秋八月戊子十九日造。先有 敕曰。以延康坊[泳-

  • 易斋集·刘璟

    二卷。明刘璟撰。刘璟字仲璟,浙江青田人,诚意伯刘基之次子,生年不详。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太祖命其袭承父爵。刘璟让于其兄子廌,乃特设阁门使授之,以性格刚直著称。不久为谷王府左长史。燕王朱棣起兵,随谷王归京师,

  • 深衣考误·江永

    清江永辨析历代关于深衣误注的著作。1卷。深衣之制,见于《仪礼》及郑注孔疏。其上衣下裳相连,“被体深邃” ,故谓之深衣。其制始于春秋。后世注家众说纷纭,多不得要领。江永认为郑注于裳衽之制、裁布之法,与 “续衽钩边”

  • 苏子瞻醉写赤壁赋·佚名

    简名《赤壁赋》。杂 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末本。本 事出宋苏轼《赤壁赋》而虚构其前后事迹。剧写 宰相王安石尝有诗题扇曰:“庭前昨夜西风起, 吹落黄花满地金。”大学士苏轼续之曰:“秋花 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

  • 请缨日记·唐景崧

    清唐景崧撰。十卷。唐氏于光绪八年(1882)七月,以吏部候补主事上书言越南被法侵略事。后赴越南,协助刘永福抗法。中法战后,往云南赞襄中越划界事宜,后任台湾道。是书起于光绪八年七月,止于十二年九月,所记偏重于越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