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六十九

永乐十三年冬十月乙丑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交阯叛寇陈月湖伏诛初月湖紏合清化磊江蛮人作乱自称月湖王适英国公张辅至交阯进兵剿之贼败走追至大关镇赤土县擒月湖械送京师诛之其党郭元庆等相继就戮余寇遂平  夜太白犯南斗魁弟三星

○丙寅

○行太仆寺卿杨砥言北京所属郡县土民养马者免粮之家五户一马不免粮七户一马比年有充军事故者宜令户部兵部计议于编发为民种田人户内选殷实之家助养从之遂下令郡县凡迁发种田者能用心牧养悉除其罪俾为良民

○戊辰

○霸州言大城县大水伤民田稼百一十七顷有奇命行在户部免其租

○己巳  敕开平备御成安侯郭亮等曰秋高马肥正胡虏出没之际朕将巡边尔其整兵以俟

○庚午

○修朝天宫

○辛未

○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林衡劾奏荆州左卫指挥佥事邓义等为擅毁湘府山川坛庙逮问而掌卫事都指挥使李英佥事王刚擅引恩例释义等还职乞皆罪之命都察院悉谪戍边  夜荧惑犯左执法

○壬申

○降两淮盐运使岳福为浙江布政司右参议

○乙亥

○塞关外晏磨峪大水峪小水峪大峪长水峪小姑将峪大姑将峪胜先峪石涧跳梢峪水峪白瀑董家小陵峪常峪西石阳白石阳隘口一十六处以军士十人守之

○丁丑

○通城王孟灿妃程氏薨讣闻遣官赐祭命有司治丧葬

○庚辰

○夜有星如盏大赤色有光出室宿西北行至近浊

○癸未

○古里柯枝喃渤利甘巴里满剌加麻林忽鲁谟斯苏门答剌诸番国使臣辞归悉赐钞币及永乐通宝钱有差

○甲申  上猎近郊经白河之上顾侍臣曰朕昔靖难时尝冬月欲度此击敌甫至河而冰合遂济师胜敌当时亦岂计有今日然神明之相未尝忘也遂亲为文遣都督谈广以特牲祭河  都指挥佥事田真卒真兖州府鱼台县人幼习骑射从军为总旗守居庸关从征山后转攻七渡河至浑河多效劳勚  上举兵靖难真从诸将克东河升百户大战灵壁真提槊冲阵敌为披靡累升隆庆卫指挥佥事以平交阯功升都指挥佥事至是卒子昇袭指挥使时有马俊者滨州人与真同立战功累官金吾左卫指挥佥事从平胡升本卫指挥同知卒人尤称其勇敢云

○庚寅

○弗提卫奏举女直野人头目沙板等至京授指挥千百户赐诰命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

○辛卯

○考郎兀卫指挥同知恼纳等来朝置忽鲁爱渚冬河札真兀思哈里四卫升恼纳为忽鲁爱卫指挥使脱赤为指挥同知苦出脱干等四十人为指挥佥事长家为渚冬河卫指挥同知吉当哈为札真卫指挥同知忽答思为兀思哈里卫指挥同知忽秃等七十一人为千百户卫所镇抚赐诰印袭衣及钞币有差

○壬辰

○法司奏冒支官粮者  上怒命戮之刑科覆奏  上曰此朕一时之怒过矣其依律自今犯死罪皆五覆奏著为令  古里河卫女直牙失答奏愿居辽东东宁卫命为指挥佥事赐予如例

○癸巳  敕开平备御成安侯郭亮都指挥齐安等曰得辽东谍报阿鲁台遣人徵朵颜等卫兵言瓦剌人马已到阿忽马吉之境宜昼夜谨备不可怠忽  中官李达吏部员外郎陈诚等使西域还西域诸国哈烈撒马儿罕火州土鲁番失剌思俺都淮等处各遣使贡文豹西马方物诚上使西域记所历凡十七国山川风俗物产悉备焉哈烈一名黑鲁在撒马儿罕西南去狭西肃州嘉峪关万一千一百里其地四面多山中有河西流城近东北山下方十余里国主居城东北隅垒石为屋平方若高台不用栋梁陶瓦中敞虚室数十间窗牖门扉雕花纹绘以金碧地铺毡无君臣上下男女相聚皆席地跌坐国主衣窄袖衣及贯头衫戴小罩剌帽以白布缠头辫发后髢服制与国人同但尊称之曰锁鲁檀盖华言君至也上下相呼皆称名相见惟稍屈身初相识行大礼则屈一足三跪男女皆然饮食不设匕筯酿酒多用卜萄饮则坐于地大宴会则设小几案尊者饮下人皆跪酒行则陈币帛次进珍宝又次进金银钱布之坐上余者撒坐间左右执事者竞拾之諠哗大笑名曰喜钱市中交易用银钱大三等下人私造无禁造成输税于国主用印记无印者禁不用市易诸物皆有征税什取其二以资国用不置斗斛惟用权衡不设官府惟设管事者称之曰刀完国主与管事者凡有事施行用纸直书其事各以花押为记花押之制以金银为戒指上鑴其名国无法律不施刑罚伤人命亦止于罚钱婚姻以姊妹为妻妾同居男女相混男子髡首缠以白布妇女亦白布蒙首略露双眸丧则易以青黑居丧止百日葬不用木棺以布囊裹尸瘗之常于坟墓设祭家不祀祖宗亦不祀鬼神惟重拜天之礼凡拜天若聚会则择日行之无月朔甲子择日每七日为一转周而复始聚拜之所筑大土屋众皆班列其中一人大呼则皆拜每岁二月十月为把斋月昼不饮食至暮乃食周月始食荤则聚众射葫芦其制植长竿高数丈竿末悬葫芦中藏白鸽一双跃马射之以破葫芦鸽飞者为得采国人有通回回教经者众称曰满剌为国主所尊敬城中置大土室中设一铜器周围数丈上刻文字如古鼎状游学子弟皆聚此若中国大学然有善步走者日可行三二百里盖自幼习步有急务令持箭走报其俗侈靡用度无礼节其土沃饶气候多暖少雨土产有白盐铜铁琉璃金银珊瑚琥珀珠翠之属多育蚕善为纨绮木有桑榆柳槐松桧白杨果有桃杏梨李葡萄石榴谷有麻豆菽麦粟兽有狮豹良马牛羊鸡犬狮子生于阿木河芦林中云初生时目闭七日始开土人恒于目闭时取之调习其性稍长大则不可驯驭云撒马儿罕在哈烈东北去狭西肃州卫嘉峪关九千七百余里去哈烈二千八百余里地宽平土壤膏腴有大溪绕城东北流城广十余里开六门其北有子城国主居之城中居室稠密西南诸番百货多聚此交易用银钱本国自造其俗禁酒屠牛羊者瘗其血城东北隅有土屋为拜天之所规制甚精柱皆青石雕镂花纹设讲经之所以泥金书经裹以羊皮人物秀美工巧过于哈烈而风俗土产与哈烈同俺都淮在哈烈东北去撒马儿罕千三百六十里城居太村周十余里人民繁庶风土物产同哈烈今为哈烈属国八答商一名八里在俺都淮东北城周十余里居平川地广无险要其南近山食物丰饶西南诸番人亦聚此市货今哈烈沙哈鲁遣其子守之迭里迷在撒马儿罕西南去哈烈二千余里城在阿木河东岸城内外居民数百家孳畜蕃息河多鱼河西多芦林狮子所产处也沙鹿海牙在撒马儿罕东五百余里城在小岗上广数里西北临河河名火站水势冲急架浮梁以渡亦有小舟南近山居人依崖谷多园林西行过一大川二百余里无水间有水多咸地生臭草茎高尺余枝叶如盖煮其液成膏即阿魏又有小草高一二尺枝丛生棘剌叶细如蓝秋深露凝结枝上如珠食之味甘如饧采煮为糖名达郎古宾塞蓝在达失千之东去撒马儿罕千三十里城周二三里四面平旷居人稠密树木深蔚五谷蕃殖秋夏间草中生黑蜘蛛甚小噬人遍体皆痛治之法以薄苛枝扫痛处又以羊肝擦之诵经一昼夜痛方息而遍体皮肤皆蜕六畜被伤者多死凡止宿必择近水之地可以避之渴石在撒马儿罕西南约二百六十里城居大村周十余里环城多水田南北近山西行十数里俱小山多苾思檀果树又西行三百余里有大山屹立中有石峡高数十丈如斧截齐峡口有门名鉄门关路通东西养夷在塞蓝之东三百六十里城居乱山间东北有大溪西流入大川行百里荒城盖其地界乎别失八里蒙古部落之间别失八里沙漠之地也今马哈麻王子主之马哈麻者元之余裔袭封居此无城郭宫室随水草畜牧居则设帐铺毡寒暑坐卧于地其王戴小罩剌帽簪鹚鵅翎衣秃袖衫削发贯耳妇女以白布裹首缠项衣窄袖衣饮食惟肉酪间食米面不酿酒惟饮乳汁间种穄麦及织毛布为衣地有松桧榆柳细叶梧桐六畜羊马最广多雪霜风气极寒深山大谷六月亦飞雪人性犷戾君臣上下无体统询其国人云故疆东连哈密西至撒马儿罕后为帖木儿驸马侵夺今西至脱忽麻北与瓦剌相接东南抵于阗阿端于阗有河河中产玉又有哈石之地亦产宝石金银云火州在柳城西七十里城北近山其地多热山青红若火故名火州城方十余里僧寺多而居民少东有荒城盖古高昌国治也汉西域长史戊己校尉亦居此今隶别失八里柳城古柳中县在火州东去哈密千余里经一大川至其国地皆沙碛无水草道傍多骸骨土人相传有鬼魅行旅或早暮失侣多迷死出大川度流沙河有山青红如火焰山下城屹然广二三里即鲁陈城四面多田园流水环绕树木阴翳土宜穄麦豆麻桃杏小枣瓜胡芦之属而葡萄最多小而甘无核者名锁子葡萄畜有牛羊马驼气候和暖人皆醇朴男子椎髻妇人蒙皂布垂髻于额俱衣胡服男子削发戴小罩剌帽号回回妆妇女白布褁头号畏兀儿妆方音皆畏兀之语风俗大略与火州同土鲁番在火州之西百里即古交河县之安乐城城方一二里地平气候多暖少雨雪土宜麻麦有桃李枣杏葡萄畜多羊马城中有屋舍居人信佛法多建僧寺故老云其国在汉为车师唐为伊西节度之地城西二十里有小城名崖儿城中有断崖其下二水交流倚崖为城故名城广仅二里居民百余家相传故交河县治所又云古车师国王居此今其地并入土鲁番矣盐泽在崖儿城西南去土鲁番城三十余里城居平川广二里居民百家城北有矮山产石盐坚白可琢为器盛肉菜食之不必和盐故名盐泽哈密居平川城州三四里开二门东有溪西北流地咸卤间有揪杏农耕须粪壤所种惟豌豆二麦其北有山与瓦剌相界其西接火州等城故哈密为西北诸胡往来要路人性犷悍与蒙古回回杂处礼俗各异达失千在塞蓝之西去撒马儿罕七百余里城周二里居平原四外多园林果树土宜五谷居民稠密负戴则任车牛卜花儿在撒马儿罕西北七百余里城周十余里居平川民富庶户以万计地卑下气候温和冬月亦食鲜菜土产五谷桑麻丝绵布牛羊鱼天鹅鸡兔皆有之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司马迁
  卷五·吴兢
  提要·周羽翀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八·乾隆
  卷十九·六朝(北魏)·蒋一葵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佚名
  卷之八·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八百十三·佚名
  卷十五·司马迁
  良政传序·萧子显
  游明根传·魏收
  欧阳澈传·脱脱
  周纪四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司马光
  卷一百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逃禅词【四库版】·扬无咎

    【臣】等谨案逃禅词一巻宋扬无咎撰无咎字补之自号逃禅老人清江人诸书扬或作杨按图绘寳鉴称无咎祖汉子云其书姓从才不从朩则作杨误也髙宗时秦桧擅权无咎耻于依附遂屡征不起其人品甚髙所画墨梅厯代寳重遂以技艺掩其文章

  • 第三出 毒饵·李渔

    (净僧帽、艳服,作油腔上)空门寄迹十余年,不靠弥陀不靠天;单靠一双识货眼,贱收骨董卖湖边。自家乃是西湖边上一个卖骨董的和尚,法名叫做是空。原是京师里面一个有名的光棍,只因做桩脱空的事,犯了大罪,逃走出京。恐怕人识认出来,只

  • 第一折·孔文卿

    (正末带枷上,开)自宣某到于阙下,不引见官里,有秦桧将某送下大理寺问罪。陛下信奸臣贼子,将俺功臣亏损。“太平不用旧将军”,信有之!(唱) 【仙吕】【点绛唇】立国安邦,列着虎贲郎将。沙场上,卧雪眠霜,争与恁百二山河掌。 【混江

  • 提要·蓝智

    臣等谨案蓝涧集六巻明蓝智撰其字诸书皆作明之而永乐大典独题性之当时去明初未逺必有所据疑作明之者悞也明史文苑传附载陶宗仪传末称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着廉声志乗均失载其事迹集中有书懐诗十首乃在粤时所作

  • 卷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六五言律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韩愈教其为文遂举进士诗思人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不之觉也】忆江上吴处士【荀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着是者也晋书天文志少微四

  • 卷一百三十六 志一百十一·赵尔巽

      ◎兵七   △海军   中国初无海军,自道光年筹海防,始有购舰外洋以辅水军之议。同治初,曾国藩、左宗棠诸臣建议设船厂、铁厂。沈葆桢兴船政于闽海,李鸿章筑船坞于旅顺,练北洋海军,是为有海军之始。而甲申马江,甲午东海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六·佚名

    万历三十六年五月丙戌朔礼部言朝鲜嗣位事在彼国难以遥断似当行勘以求确据允之○革平虏堡游击李腾霄任仍行查勘以欺瞒失事军情也○云南巡按苏茂相请动节存备赈银两赈恤并请豁免税徵贡金以延民命俱不报○礼部仪制清吏司

  •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中·吴伟业

    ◎唐王明唐王聿键,小字长寿,太祖九世孙也。喜读书,好任侠;袭爵后,坐杀两叔以复父仇,废锢凤阳,弘光僭号,赦出。金陵破,随郑鸿逵入闽,抚臣张肯堂、按臣吴春枝等与郑氏拥而立之,以乙酉六月望日僭号,改元隆武。封弟聿钅粤为唐王,郑芝龙

  • 孝行传序·李延寿

    《孝经》说:“孝是天的经纬,地的义理,人的行为。”《论语》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吕览》说:“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的事情,是万事万物的大纲要领。掌握一种方法

  • 职官六五·徐松

    黜降官二【宋会要】仁宗庆历七年正月八日,降三司盐铁副使、礼部员外郎刘湜知沂州,度支副使、吏部员外郎陈洎知濠州濠:原作「豪」,据《长编》卷一六○改。,户部副使、户部员外郎梅贽知海州。旧制,紫宸殿燕契丹使,三司副使当座

  • 卷三六·邱濬

    △明礼乐 ▲总论礼乐之道(上) 《舜典》:同律度量,衡修五礼。 朱熹曰:“律谓十二律,黄钟、太蔟(千候反)、姑洗(苏典反)、蕤宾、夷则、无射(音亦)、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也,六为律、六为吕。以之

  • 卷三十三·盛世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三十三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士虞礼第十四之二记虞沐浴不栉注曰沐浴者将祭自洁清不栉未在于饰也唯三年之丧不栉期以下栉可也今文曰沐浴敖氏曰本云沐浴而郑注乃云今文曰沐浴则是郑氏但从古文元无沐

  • 卷十之中·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十之中 明 何楷 撰 生民郊祀后稷以祈谷也礼启蛰之月上辛之日祈谷於上帝以后稷配为田功所自始也【夏小正云正月啓蛰月令云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左

  • 通志堂集·纳兰性德

    诗文别集。二十卷,其中诗四卷。清纳兰性德撰。性德享寿虽短(仅三十一岁),但其生前已刊刻有《饮水诗集》二卷、《饮水词集》三卷,为顾贞观所选定。此本未标明刊刻年月,而贞观自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离京返乡不复出

  • 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

    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种古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系战国时期的韩国诸公孙,将《内经》一书加以改编,重新整理为20篇,称为 《黄帝太素》(据《七略》),此本流传至唐初,又经杨上

  • 孙真人海上方·孙思邈

    又名《海上方》、《海上于方》、《海上名方》。方书。托名唐孙思邈撰。一卷。约四千字。思邈有《备急千金要方》已著录。书中列治暑月伤热、伤寒咳嗽、鱼脐疮等百二十一病方,多为单、验方。包括临床各科病证,均编以七

  • 致身录·史仲彬

    《致身录》是建文传说中出亡一节的重要文本,此书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前后流传于吴中,作者史仲彬,自陈为建文帝时翰林学士.其书以第一人称讲述靖难间作者亲历,亲见之事.依其述,史仲彬于洪武时为惩治贪官事告御状,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