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二十五

宋 徐天麟 撰

学校上

大学

高祖尚有干戈平定四海未遑庠序之事【儒林传序】

武帝兴大学【本赞臣天麟按三辅黄图云太学在长安西北七里有市有狱】

董仲舒对策曰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大学大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愿陛下兴大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武帝立学校之官皆自仲舒发之【本传】

元朔五年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义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予博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厉贤材焉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繇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阙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其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臣谨按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弗能究宣亡以明布谕下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着功令他如律令制曰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大学弟子少於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儒林传序】

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讫於元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衆至千余人【儒林传赞】

元帝初元五年罢博士弟子毋置员以广学者永光三年冬复博士弟子员【纪】

辟痈

武帝封泰山还儿寛上夀曰间者圣统废絶陛下发愤祖立明堂辟痈【儿寛传师古曰祖始也】

河间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景十三王传应劭曰辟痈明堂灵台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

成帝时犍为郡於水滨得古磬十六枚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痈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逊之容以风化天下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痈案行长安城南营表未作遭成帝崩羣臣引以定諡及王莽为宰衡欲耀衆庶遂兴辟痈因以簒位世祖中兴乃营立明堂辟痈显宗即位躬行其礼养三老五更於辟痈威仪既盛美矣【礼乐志臣天麟按三辅黄图汉辟痈在长安西北七里河间献王来朝献雅乐武帝对之三雍宫即此】平帝元始五年刘歆孔永孙迁平晏四人使治明堂辟痈得万国驩心侯各千户【恩泽侯表】

郡国学

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齎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宫於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合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於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循吏传】

元帝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儒林序】

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纪】何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武传】

图书上

汉兴改秦之敝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悯焉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於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术数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具篇目撮其指意録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於是总羣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艺文志下同】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絶汉兴田何传之迄於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於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於尧下迄於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讫孝宣世有欧阳大小夏侯氏立於学宫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入往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於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孔子後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於学宫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书者古之号令号令於衆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暁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於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凡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礼古经者出於鲁淹中及孔氏学七十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隂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瘉仓等推士礼而致於天子之说

凡乐六家百六十五篇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记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寖以益微

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与左丘明观鲁史记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丘明论本事而作传及末世有公羊谷梁邹夹之传四家之中公羊谷梁立於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後而行於世

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凡小学十家四十五篇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兴萧何草律亦着其法曰太吏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作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召天下通小学以百数各令记字於庭中杨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杨雄作十二章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羣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召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

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

 

西汉会要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卷一 本纪一·赵尔巽
  卷十九 吴语·左丘明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九·乾隆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九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卷六十六上下·郝经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二·阿桂
  一九一一年一月卅日至十月卅日·胡适
  靖海纪略卷之一·曹履泰
  向雄传·房玄龄
  王思礼传·刘昫
  杜时升传·脱脱
  周经传·张廷玉
  卷二百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出 糊鹞·李渔

    〖吴小四〗(副净带末上)跨金鞍,佩玉环,豪华第一班。掷色斗牌赢不惯,每日输钱常论万,当家后,一总还。小子名唤戚施,家君原在藩司,做官不清不浊,挣个本等家私,只养区区一个,并无同气连枝。没挞煞受人妻子之托,甚来由养个赵氏孤儿,与我

  • 韵语阳秋自序·葛立方

    懒真子既上宜春之印,归休于吴兴,泛金溪,上我先人之弊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快捷方式,湛然胷次,不挂一丝。而多生习气,尚牵蠹简,虽不能如毛苌、郑康成泥虫鱼之注,又不能如虞卿、李德裕着穷愁之书。未谙王氏之青箱,懒问董生之朱墨,独

  • 卷九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龟山集【下】岳阳书事洞庭水落洲渚出叠翠疏峰逺烟没重楼百尺压高城画栋沉沉倚天阙湖光上下天水融中以日月分西东气凌云梦吞八九欲与溟渤争雌雄澄澜无风

  • 卷之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懦夫快举·李定夷

    奇异之事,无过于割势。有清宫监,均罹斯苦。自国体变更,此项灭理损德之稗政,早经革除已久矣。讵知苏州金阊繁华之地,乃发生割势离奇之事,亦社会上所罕闻者。阊门外之三六湾,有居民陈志远者,素为商业中人。平日有季常之惧,琴瑟之

  • 八六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考证王羲之兼衔情形片·佚名

    八六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考证王羲之兼衔情形片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初十日臣等遵旨交四库馆查晋王羲之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考晋《职官志》,郡置太守,诸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当时会稽有王封,故以太守为内史,其加右军将军,乃晋

  • 卷十一·杨大雅

    <史部,史钞类,两汉博闻钦定四库全书两汉博闻卷十一宋 杨侃 辑封禅【光武纪】中元元年幸鲁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禅梁父注云岱宗太山也梁父太山下小山也封谓聚土为坛墠谓除地而祭改墠为禅神之也续汉志曰时上御辇升山即位

  • 陶潜传·沈约

    陶潜字渊明,有人说渊明字元亮,是寻陽柴桑人。他的曾祖陶侃,是晋代的大司马。陶潜青年时期便有非常高雅的志向,曾经写过《五柳先生传》自述,文章说:不知先生是哪里人,更不知姓甚名谁,他家旁边有五棵柳树,于是便以五柳先生作自己

  • 张缅传·李延寿

    张缅字元长,几岁的时候,外祖父中山刘仲德就认为他很不一般,说:“这孩子不是平凡人,不只是张家的宝贝,还会名扬海内。”齐朝永元末年梁武帝起兵,其父张弘策跟随武帝进兵建康,把张缅留在襄陽,当时才十岁,每听到军队有胜负消息,忧喜

  • 吕本中传·脱脱

    吕本中字居仁,元..年间宰相吕公著的曾孙、吕好问的儿子。年幼时聪明敏悟,吕公著十分喜爱他。吕公著去世时,宣仁太后和哲宗亲临祭奠,众多孩童立于庭下,宣仁太后独自让吕本中进见,抚摸着他的头说“:孝于亲,忠于君,孩儿当以此自勉

  • 崔彧传·宋濂

    崔彧字文卿,小字拜帖木儿,弘州人。为人自负有才,刚直敢言,深受世祖的器重。至元十六年(1279),奉诏与牙纳木到江南访求阴阳占卜之人。第二年从江南回京,向朝廷报告使臣忽都带儿追索原宋朝的财货,烦扰百姓等情形。世祖尚不能判

  • 卷六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理宗时丁大全擅国柄以言为讳尚左郎官兼右司谏陈宗礼陛对言愿为宗社大计毋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

  • 提要·史伯璿

    【臣】等谨按管窥外篇二卷元史伯璿撰伯璿字文玑温州平阳人其书成于至正丁未元于是嵗遂亡计其人当已入明故杨士竒称所作四书管窥在倪士毅四书辑释后也四书管窥凡五卷朱彛尊经义考注曰未见黄俞邰千顷堂书目载之称其辑诸

  • ·致其良知··王守仁

    此信为阳明先生与聂文蔚的第二封论学书信。 此书于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写于广西,为王阳明的绝笔书信。【原文】得书,见近来所学之骤进,喜慰不可言。谛视数过,其间虽亦有一二未莹彻处,却是致良知之功尚未纯熟,到纯熟时自无此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佚名

    夫遍知委照浑真俗于心源深慈普洽演半满于言派(云云)所言夫者。发语之端绪也。绪者蚕口总丝曰绪。此总因总而有故。又总者头绪之义。能成疋帛以蔽寒热满人所愿也。言遍知者。谓凡夫迷闇都名不知。二乘虽知知有分齐。起

  • 准提净业卷之三·谢于教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如来一代圣教。不出显密两门。於显教中。虽五教不同。而华严一经最尊最妙。是诸佛之髓。菩萨之心。具包三藏。总含五教(五教者。小始终顿圆也。而华严为圆教。义理广

  • 未曾有经·佚名

    十二部经之一。梵名阿浮陀达磨Adbhutadharma记佛菩萨现种种神力不思议事之经文也。华严疏钞二十一曰:‘阿浮陀达磨,此云未曾有,亦云希法。’四分饰宗记三本曰:‘阿浮陀达磨,此云希法,旧名未曾有。’法华玄义曰:‘佛现种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