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譬喻经(支娄迦谶译)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和上告白。已得频来。二果未通。问之。已得频来碍何等事不至真人。答曰。欲睹弥勒佛时三会二百八十亿人得真人时。及诸菩萨不可限载。弥勒如来巨身至尊长百六十丈。其土人民皆桃华色。人民皆寿八万四千岁。土地平正衣食自然。阎浮土地广长各三十万里。意欲见此不取真人。弥勒佛时二尊弟子。一曰杂施。二曰数数。复欲见之。知何如我弟子复问。从何闻此。和上答曰。从佛经闻。弟子白曰。生死勤苦。弥勒设有异法当往待之乎。答曰无异。六度四等四恩四谛宁有异乎。答曰不也。设使一等彼此无异。何为复待。今受佛恩反归弥勒。亦可取度不须待彼。和上言止。卿且出去。吾当思惟。弟子适出未到户外。已成真人。弟子还曰。何乎。师曰。已成真人。弟子礼曰。咄叱之顷已成果证。

(二)

昔有比丘得定意时。野火烧不烧。人见之谓是鬼。便斫之刀折不入。用心一故不入。柔软故不烧。有人得定者。弟子呼之饭不觉。因前牵其臂。臂申长丈余。弟子怖便取结之。意恐结不可复解之。师禅寤苦臂痛。问弟子。白如是。师言。汝不解寤我折我臂。人得定意柔软如绵。在母腹中亦尔。

(三)

昔罽宾国有一菩萨。始生堕地地有大动。父母皆惊。时有真人。低头面礼华盖供散。后长出家明哲辩慧。然多荡泆乃无法度。所说闻者辄令得道。时有二人共为比丘。精舍守戒清白积年。意不开解。天神语之。彼国有比丘多所化度。二人即往故远归请。时此比丘彼国有比丘与淫女通。二人求现。一人先入礼敬却坐。淫女故卧端正极世。专心听经无他异念。便得道迹。稽首还。复使一前礼调讯坐听。见卧淫女心念此人秽辱不良。唐苦远来便弃出外。比丘曰何愁乃尔。知有邪见。曰乃误我曹。涉旷辛苦。师此污浊有是荡行。曰卿为大非学士法。但当正心听受慧解。焉讥是非自生恶念令无所得。更自端心共入听经。复得道迹。一得应真师为设宾便还本国。师后典寺大用僧物通淫戏乐过度。众僧议逐。有真人曰。且莫摈弃。虽用僧物能多化度。便止不逐。亲亲诣曰。卿前弟子可往从乞备众人物。即到彼国大得众宝还倍偿僧。

(四)

昔有贤者奉法精进。得病奄亡。妻子嗥恋无聊有生。火葬收骨埋去既讫。废忘经道香灯不设。家财饶富月旦晦朔烹杀馔啜上冢集会。相哭哀摧悲悼断绝。亡者戒德终乃升天。天眼遥见愍其笑之愚痴之至。便作小儿于边牧牛。牛便卒死儿便嗥哭。刈草著前晓喻令食。复打呼起对泣自传。如此终日。众人怪笑共往呵问。汝谁家子。牛死当归语家。嗥哭何益。牛死岂知乎。曰我不愚也。牛死尚在犹可有望。汝父早死。设百种食共向嗥哭。焦骨何知。众闻霍解曰。吾本汝父蒙佛生天故来释卿。因还复天身。欲得如我加进道供已忽不现。妻子内外便还精进。戒德布施拯济一切不复忧愁。皆得道迹同时生天。

(五)

海中有一国名私诃叠。中多出珍宝唯无石蜜。时有贾人。持五百余车石蜜。往念欲上王。所得赏报必胜市卖。便以石蜜置王宫门。作事自陈。如是月日之中无有问者。恚曰。彼王亦是人。我亦是人。眼耳鼻口四大俱尔。乃不可得一见与言语也。何则王福德胜人故也。吾亦当作功德。当令王不觉来归我。时遂行作沙门。以蜜供养三尊。求一静处思惟苦空非身。使其未半。意解无缚得六通道。诸能一处不移成罗汉者。地为震动。帝释诸天应来慰问。于是天帝诸天人皆下作礼助其欢喜。比丘问天帝。卿等天上尽何所为。答曰。天上有四戏观园。三处是五欲处。一处是道德。在中或论佛贵典。或时论天下四辈精进持法者。比丘曰。论持者为一等也。为有深浅乎。天帝曰。普论善人耳。佛泥曰以来有三人诸天持论未曾废舍。比丘曰。斯何人也。天得与我一一说之。天帝言。波罗柰国有一人作沙门。自誓言。当经行仿佯不得应真终不卧息。于是昼夜经行。足坏流血百鸟逐啄。三年得道。诸天称察无不奉承矣。有一人在罗阅只国亦作沙门。布草为蓐坐其上。自誓曰。不得道终不起。而荫盖来但欲睡眠。使人作锥长八寸。睡来时便刺两髀。以疮痛不睡。一年之中得应真道。天亦叹未曾有也。复有一人在拘睒尼国亦作沙门。在山石室峻险。卒无能得往来者。时魔波旬见其精进。便化作水牛。在比丘前鸣鼻角目。以欲触之。比丘甚畏而思曰。此间牛所不能得至。何以有此。得无是魔所为也。即[口*戒]言。汝是弊魔所为耶。魔谓已知便服本形。比丘语魔。卿恐我何求。魔言。见道人精勤恐出我界去。故来相恐矣。比丘说言。我所以作沙门者求度世间。佛有相好欲见之耳。佛以去世无能见者。闻魔能变作佛身为吾现之。吾便不复精进也。魔其当然即化为佛在前立。思惟即得应真。诸天空中称善无量。魔悔愁毒即时灭去。天帝语比丘。是三人诸天所叹于今未休。比丘语天帝。此三人者。明识苦空是以朽身。吾本无意为人所轻。遂行求道得出三界。亦复奇妙亦得应真。诸天报曰。今还天上以道人上头第一。于是诸天作礼而去。于是国王闻石蜜主勤行得道。即往稽首叩头谢过。遂为国师。兴隆三宝国致太平。得福得度不可复计。

(六)

昔有一病人。众医不能治差。径来投国王。王名萨和檀。以身归大王。慈愿治我病。王即付诸师。敕令为治病。诸医启王。此药不可得。王问诸师曰。其药名何等。世无五毒人其肉中作汤。服此便得差。何等为五毒。一者无贪淫心。二者无嗔恚心。三者无愚痴心。四者无妒嫉心。五者无克虐心。若有此人者其病便愈。王告诸师曰。此人来归我。唯我无此毒。即割身上肉与之令合汤。病者服愈便发摩诃衍。

(七)

昔有迦罗越。常愿见文殊师利。迦罗越便大布施并设高座讫。便有一老翁甚大丑恶。眼中眵出鼻中洟出口中唾出。迦罗越见在高座上便起意。我今日施高座。高尚沙门当在其上。汝是何等人。便牵著地布施讫。迦罗越便然灯烧香。著佛寺中言。持是功德现世见文殊师利便自还归家疲极卧。梦有人语言。汝欲见文殊师利。见之不识。近前高座上老翁正是文殊师利。汝便牵著地。如是前后七反见之。不识当那得见文殊师利。若人求菩萨道。一切当等心于人。求菩萨道者。文殊师利便往试之。当觉是意。

(八)

为无常家说譬喻。有一大树其果如二升瓶。其果垂熟。有乌飞来住树枝上方住。果落乌头杀。树神见此。而作偈言。

乌来不求死果堕不为乌

果熟乌应死因缘会使尔

人在世间罪福会迟速合无有前却。黠人得罪不怨得福不喜。尔乃为谛信佛言受持不离。三界之中有九十六种道。世人各奉其所事冀神有益。此诸小道未晓为福。岂能执德。所以尔者。不识三尊之上明。不执五戒之清真。无有八正之深见。岂能祐济于人乎。是以名之薄田耳。

(九)

有能敬佛三尊。监通三世。明天堂之福。审太山之罪。至信三宝以塞三涂。强智慧之力以消三界痴冥。修六净神水以荡六患之秽。故能轻财损身口分。行等之施。以树来世之本。施一万报疾若响应。故言大道三界之良田也。何以明之。昔阿育王曾作小儿时。道遇佛不胜欢喜。以少沙土至心奉佛。由此之福故得为圣王。典主四十万里十六大国。以此明之。佛最为良田。昔佛弟难陀。乃往昔惟卫佛时人。一洗众僧之福。功德自追生在释种。身佩五六之相。神容晃昱金色。乘前世之福。与佛同世研精道场便得六通。古人施一犹有弘报。况今檀越能多行者乎。普等之行必逮尊号。加增欢喜广度一切。

(一○)

法言。染神亿劫不朽煎熬生死。得道乃止。昔佛泥曰后五百十年。有一国王。精进勇猛世所希有。供养六万沙门三月一时。甘香肴膳极世之味。最上座道人博综群籍探古达今得应真。去此国东四百八十里有一国王。供养五百婆罗门。亦尽世之美。作百种幢幡装校缯彩绵洁金宝杂物。一幢直五百两金。以此伎乐而娱乐之。其有能作此技艺者。便以与之。诸国贫人闻彼国王有此宝物。各各四面云集合五百人。路由精舍。各习技艺欲取彼宝。粮食乏尽不能得达。便诣上座前求作沙门。上座即观之。乃惟卫佛时贤者家奴客。曾为道人作食饮。又闻法言。从是以来天上人中受福自然。福今始尽法言故存。此等可度。便下须发授以戒法。将入宫食还大欢喜。师知其意为说此饭不可妄食。人无至诚而食此饭者。当累劫为王作牛马奴婢。五百新学比丘。闻此恐怖厉志精进。九十日皆得应真。比丘已得道。欲自说本末。便大走行唤入王门共相扑来。三毒十二因缘五阴六衰我皆扑之。谁能与我对者。众坐愕然。此何言也。比丘曰吾等本习技艺取彼宝利养。为沙门自致罗汉。三界众邪吾等已扑灭之。蒙大师恩快乐无极。

(一一)

昔者兄弟二人居。大势富贵资财无量。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谊弟爱家业。官爵俸禄贪世荣色。居近波利弗。鸡鸣精舍去之不远。兄专行学咨受经道不预家计。其弟见兄不亲家事恒嫌恨之。共为兄弟。父母早终。勤苦念生活。反弃家业追逐沙门听受佛经。沙门岂能与汝衣财宝耶。家转贫狭财物日耗人所蚩笑。谓之懈废门户绝灭。凡为人子当立功效。继续父母功勋不废。乃为孝子耳。兄报之曰。五戒十善供养三宝行六度。坐禅念定以道化亲。乃为孝耳。道俗相反自然之数。道之所乐俗之所恶。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智愚不同谋犹明冥。不可共处是故慧人去冥就明以致道真。卿今所乐苦恼之我。一切空无虚伪不真。迷谬计有岂知苦辛。其弟含恚俾头不信。兄见如是便谓曰。卿贪家事以财为贵。吾好经道以慧为珍。今欲舍家归命福田。计命寄世忽若飞尘。无常卒至为罪所缠。是故舍世避危就安。弟见兄意志趣道谊寂然无报。兄则去家行作沙门。夙夜精进诵经念道一心坐禅。分别思惟未曾休息懈怠。即具根力三十七品。行合经法成道果证。往到弟所劝令奉法。五戒十善生天之本。布施学问道慧之基。弟闻此言嗔恚更盛。即答兄曰。卿自应废不亲家业毁坏门户。可独为此勿复教我。疾出门去莫预我事。兄便舍去。弟贪家业汲汲不休。未曾以法而住其心。然后寿终堕牛中肥盛甚大。贾客买取载盐贩之。往返有数。牛遂羸顿不能复前。上坂困顿躄卧不起。贾人策挝摇头才动。时兄游行飞在虚空。遥见如是。即时思惟。知从何来。观见其本本是其弟。便谓之曰。弟汝所居舍宅田地汲汲所乐。今为所在。而自投身堕牛畜中。即以威神照示本命。即自识知泪出。自责本行不善悭贪嫉妒。不信佛法轻慢圣众。快心恣意不信兄语。违戾圣教抵突自用故堕牛中。疲顿困劣悔当何逮。兄知心念怆然哀伤。即为牛主说其本末。事状如是。本是我弟。不信三尊背真向伪。悭妒自恣贪求不施。堕牛中羸瘦困劣甚可愍伤。今已老极疲不中用。幸以惠我济其残命。贾人闻之便以施与。即将牛去还至寺中。使念三宝饭食随时。其命终尽得生忉利。时众贾客各自念言。我等勤治生无厌。不能施与又不奉法不识道谊。死亦恐然不免此类。便共出舍。捐其妻子弃所珍玩。行作沙门精进不懈。皆亦得道。由是观之。世间财宝不益于人。奉敬三尊修身学慧博闻行道世世获安。

(一二)

昔者舍卫国有一贫家。庭中有蒲桃树。上有数穗。念欲即施道人。时国王先前请食一月。是贫家力势不如。王正玄许一月。乃得一道人便持施之。语道人言。念欲施来一月。今乃得愿。道人语优婆夷。以一月中施矣。优婆夷言。我但一穗蒲桃施耳。那得一月施。道人言。但一月中念欲施。则为一月也。

有十八事。人于世间甚大难。一者值佛世难。二者正使值佛。成得为人难。三者正使得成为人。在中国生难。四者正使在中国生。种姓家难。五者正使在种姓家。四支六情完具难。六者正使四支六情完具。财产难。七者正使得财产。善知识难。八者正使得善知识。智慧难。九者正使得智慧。善心难。十者正使得善心。能布施难。十一者正使能布施。欲得贤善有德人难。十二者正使得贤善有德人。往至其所难。十三者正至其所。得宜适难。十四者正使得宜适。受听问讯说中正难。十六者正使得中正。解智慧难。十七者正使得解智慧。能受深经种种难。是为十八事。

杂譬喻经

猜你喜欢
  入楞伽经卷第三·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四·欧阳竟无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上·道宣
  太 虚 宣 言·太虚
  卷第二十一·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中观论疏卷第三(本)·吉藏
  卷第二·佚名
  維摩詰所說經品目·欧阳竟无
  卷四十五·彭绍升
  中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三卷·佚名
  佛说安宅陀罗尼咒经·佚名
  佛说力士移山经·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薛仁贵荣归故里·臧懋循

    薛仁贵荣归故里杂剧(元)张国宾撰●薛仁贵荣归故里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徐茂功比射辕门 正名 薛仁贵荣归故里楔子〔正末扮孛老同卜儿旦儿上

  • 提要·裘万顷

    臣等谨案竹斋诗集三巻附录一巻宋裘万顷撰万顷字元量新建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厯官大理司直请外任添差江西抚干杨简志其墓以黙识称之陈宏绪寒夜录称万顷在当时与胡桐原万澹庵徐竹堂往来倡和号为四杰今三人俱已湮没惟万顷集

  • 卷八十二·志第四十九·柯劭忞

      ○礼二   △郊祀中   坛壝:地在丽正门外丙位,凡三百八亩有奇。坛三成,每成高八尺一寸,上成纵横五丈,中成十丈,下成十五丈。四陛午贯地子午卿酉四位陛十有二级。外设二壝。内壝去坛二十五步,外壝去内壝五十四步。壝

  • 序·刘健

    皇考孝宗敬皇帝宝训凡十卷总若干条盖取诸实录所纪宸谟圣政之深切著明者汇次成编以示继述之大于戏惟我皇考御天下十有八年德配天地而功赞化育凡礼乐法度纪纲文物巍然焕然著在天下被之臣民固有目者所共睹有耳者所共闻也

  • 元史续编卷十一·胡粹中

    【庚午】至顺元年春正月命赵世延等纂脩经世大典○以巴延特穆尔为辽阳左丞相○云南诸王圗沁叛攻中庆路陷之【圗沁及万户布呼阿哈集赛等叛陷中庆杀亷访司官执右丞锡都等】以萨敦知枢宻院蔡文渊和尚并中书参政○二月壬午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三十八·徐乾学

    宋纪三十八【起着雍执徐正月尽屠维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六年春正月己酉罢两川乾元节嵗贡织佛 先是南郊赏赐军士而汾州广勇军所得帛不逮他军一军大噪捽守佐堂下刼之约予

  • 卷之三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三经籍考经【易】元郑滁孙大易法象通赞七卷滁孙字景欧处州人宋景定进士累官礼部郎入元以荐召授集贤直学士事蹟具元史儒学传许衡读易私言一卷衡字平仲号鲁斋河内人至元中累官集贤

  • 卷第卅六·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卅六〈起寶龜十一年正月、盡天應元年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天宗高紹天皇十一年春正月丁夘朔。廢朝。雨也。宴五位已上於内裏。宴訖賜被。。天皇御大極殿

  • 第七章 32·辜鸿铭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辜讲孔子说:“在文字和艺术学识上,我或许可以和别人对比。但是在日常个人行为上所展现出的内在聪明和高尚方面,这是我目前还没有做好的地方。”

  • 十八性品第三·佚名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十八性。菩萨摩诃萨方便正观十八性。作是念。眼性眼性中不可得。是眼性无我无我所。无常无坚自性空故。眼性中眼性不可得故。眼性虚妄无所有。从忆想分别起。眼性无有决定相。虚空性是眼性。

  • 卷九十一·佚名

    △初分求般若品第二十七之三憍尸迦。非离八解脱如来可得。非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如来可得。非离八解脱真如如来可得。非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真如如来可得。非离八解脱法性如来可得。非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法

  • 复陆心梵居士书·太虚

    心梵居士鉴:由雪窦转来惠书,藉悉一是。一、应望僧尼日善而不必望其日增,以斯浊土中增则势难善故。二、僧尼负住持佛法之责,佛慈悲广大普度众生之旨,不在皆令出家,在令信佛法僧,持五戒,行十善,以及发菩提心而修六度、四摄。三、

  • 卷第七十八·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一 【论】将释此品约立四门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释如来放光加文殊普

  • 八窍珠·佚名

    亦称《五义图》。长篇评话。故事述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结党专权,残害忠良。吏部尚书祝成山愤而辞官归故乡杭州,不久病故。其子祝贤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一日路遇任奎之妻崇月娥因婆婆卧病,无钱请医,不得已出售传家之宝八窍

  • 阅世编·叶梦珠

    史料笔记。十卷。约15万余字。清初叶梦珠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年代末或四十年代初。叶梦珠,字滨江,号梅亭,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生卒年不详。只知其生于明末,死于清朝康熙中叶稍后。他博学多闻,关心世务,著述除本书

  • 先正读书诀·周永年

    《先正读书诀》采摘唐宋以来著名儒家学者的读书经验,汇编成的一本小册子,采集前辈儒家学者著作46部,分为192条,内容广泛,编排随意。涉及名人30位,如荀卿、朱熹、韩愈、欧阳修、张载、苏东坡、程端礼、黄庭坚、范仲淹、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