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司勋部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国官人之勋级

   勋级

    文勋

凡文职官员一品至五品应合授勋者照依散官定拟奏闻给授

正一品 【 左柱国右柱国】  从一品 【 柱国】 

正二品 【 正治上卿】  从二品 【 正治卿】 

正三品 【 资治尹】  从三品 【 资治少尹】 

正四品 【 赞治尹】  从四品 【 赞治少尹】 

正五品 【 修正庶尹】  从五品 【 协正庶尹】 

    武勋

凡武职官员一品至六品应合授勋者照依散官定拟奏闻给授

正一品 【 左柱国右柱国】  从一品 【 柱国】 

正二品 【 上护军】  从二品 【 护军】 

正三品 【 上轻车都尉】  从三品 【 轻车都尉】 

正四品 【 上骑都尉】  从四品 【 骑都尉】 

正五品 【 骁骑尉】  从五品 【 飞骑尉】 

正六品 【 云骑尉】  从六品 【 武骑尉】 

   资格

    官

正一品

宗人府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宗人

正二品

六部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袭封衍圣公 真人

从二品 左右布政仗

正三品

六部侍郎 左右副都御史 通政使

大理寺卿 太常司卿 应天府尹 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司卿 太仆寺卿 盐运使

布政司左右参政 宣慰使

正四品

左右佥都御史 太理寺少卿 左右通政

太常司少卿 太仆寺少卿 应天府丞

宣慰司同知 按察司副使 各府知府

从四品

国子监祭酒 中都国子监祭酒

布政司左右参议 盐运司同知

宣慰司副使 宣抚司宣抚

正五品

翰林院学士 左右春坊大学士 尚宝司卿

华盖殿大学士 六部郎中 应天府治中

武英殿大学士 钦天监回回监正 左右春坊左右庶子

大渊阁大学士 通政司左右参议 光禄司少卿

东阁大学士 太医院使 大理寺左右寺丞

文华殿大学士 五军都督府断事官 各府同知

王府长史司左右长史 宗人府经历

按察司佥事 宣慰司佥事 宣抚司同知

从五品

五军都督府经历 左右断事官

左右春坊左右谕德 六部员外郎

尚宝司少卿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司经局洗马 各州知州 盐运副使

盐课提举司提举 招讨司招讨

宣抚司副使 安抚司安抚

正六品

尚宝司丞 六部主事 太常司丞

钦天监回回监副 太仆寺丞 京县知县

太医院判 阁门使 兵马司指挥

王府审理正 翰林院侍读侍讲 国子监司业

中都国子监司业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正

大理寺左右寺正 左右春坊左右中允

都察院经历 神乐观提点

僧录司左右善世 道录司左右正一

中都留守司经历 断事 各府通判

都司经历 断事 长官司长官 副招讨

宣抚司佥事 安抚司同知 应天府通判

从六品

大理寺左右寺副 左右春坊左右赞善

左右春坊左右司直郎 翰林修撰

光禄司丞 应天府推官 光禄司各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 道录司左右演法

盐运司判官 布政司经历 理问所理问

各州同知 盐课提举司同提举

安抚司副使 长官司副长官

正七品

五军都督府都事 监察御史

太常司博士 典簿 京县丞 通政司经历

大理寺左右评事 兵马副指挥 都察院都事

营缮所正 翰林院编修 按察司经历

五军断事官五司 稽仁 稽义 稽礼 稽智 稽信

王府审理副 煎盐提举司提举 都司都事

都司副断事 各府推官 各县知县

中都留守司都事 副断事 安抚司佥事

蛮夷官司长官

从七品

中书舍人 太仆寺主簿 应天府经历

光禄司典簿 各署丞 翰林院检讨

太常司各处祠祭等署奉祀 各州判官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灵台郎 盐运司经历

盐课提举司副提举 布政司都事

宣慰司经历 理问所副理问

蛮夷官司副司官

正八品

六科都给事中 各卫知事 通政司知事

京县主簿 国子监丞 户刑部照磨

中都国子监丞 宝钞龙江提举司提举

钦天监回回监主簿 五官保章正

太常司协律郎 典牧所提领 太医院御医

僧录司左右讲经 道录司左右至灵

翰林院五经博士 煎盐提举司同提举

王府典宝正 奉祠正 良医正 典膳正 纪善

元符宫崇真宫灵官 营缮所副 各府经历

各县丞 按察司知事 宣慰司都事

从八品

六科左右给事中 盐运司并应天府知事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挈壶正 光禄司录事

各署监事 仪礼司正 翰林院典籍

神乐观知观 僧录司左右觉义

道录司左右玄义

王府典膳副 奉祠副 典宝副 良医副

国子监助教 典簿 博士 宣抚司经历

太常司各祠祭等署 祀丞 布政司照磨

崇真宫副灵官

正九品

六科给事中 仪礼司左右司副 左右司丞

太常司赞礼郎 各府知事 各县主簿

国子监学正 行人司正 户刑部检校

司经局校书 典牧所大使 各牧监正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司历 龙江宝钞提举司副提举

王府长史司典簿 典仪正 奉祠所典乐

会同馆大使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监候

茶盐马司大使 承运库大使 翰林侍书

宝钞广惠广积赃罚甲乙丙丁戊字库大使

皮作鞍辔宝源颜料局大使 应天府织染局大使

文思院大使 煎盐提举司副提举

教坊司奉銮 宣抚司安抚司知事

营缮所丞

从九品

都税司大使 国子监学录 典籍

司经局正字 钦天监五官司辰 漏刻博士

各牧监副 仪礼司鸣赞 序班

军储仓大使 茶盐马司副使

宝钞广惠广积赃罚甲乙丙丁戊字库副使

宣课司大使 太常司乐 典牧所副使

府学教授 行人司副 会同馆副使

府仓大使 各府税课司大使 军器局大使

布政司库宝泉杂造织染军器局大使

王府典仪副 司牲司大使 承运库副使

皮作鞍辔宝源局副使 各府织染杂造局大使

翰林院待诏 观察使 文思院副使

承天门待诏 太医院吏目 各州吏目

五军断事官提控案牍 巡检 司狱

千户所吏目 阴阳学正术 医学正科

僧纲司都纲 道纪司都纪 盐课提举司吏目

太平门税课司大使 教坊司左右韶舞

左右司乐 应天府织染局大使

杭州府城南税课司大使

未入流

司务 阜民司大使 副使 递运所大使

河泊所官 关大使 副使 各州学正

各县典史 教谕 闸坝官 行人司行人

驿丞 群长 国子监掌馔

军储仓副使 牧监录事 府仓副使

州县卫仓大使 副使 税课司副使

税课分司大使 副使 医学典科 训科

阴阳学典术 训术 翰林院孔目

王府引礼舍人 僧纲司副都纲 道纪司副都纪

僧正司僧正 道正司道正 僧会司僧会

道会司道会 断事司吏目 司牲司副使

都税司副使 宣课司副使

茶盐课司大使 副使

盐运司卫所州库大使

布政司宝泉军器织染杂造局副使

广西庆远裕民司大使 副使

布政司理问所提控案牍

茶盐批验所大使 副使

长史司仓库大使 副使

巾帽针工局大使 副使

布政司库副使 司竹局大使

兵马指挥司吏目 铁冶所大使

各府织染杂造局副使 长官司吏目

太平门税课司副使 京卫仓副使

河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税课司大使

工部军器局副使 辽阳税课司大使

杨州府邵伯洲税课司大使 副使

青州府乐安税课司大使

杭州府城南税课司副使

盐仓大使 副使 税课局大使 副使

抄纸局大使 副使 印钞局大使 副使

铸印局大使 副使 抽分竹木局大使 副使

生药库大使 副使 惠民局大使 副使

银场局大使 副使

    吏

在京

未入流品衙门吏攒满日于九品衙门吏员内用

九品衙门吏攒满日于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内用

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七品衙门书吏六品衙门典吏内用

七品衙门书吏满日于五品衙门司吏内用

六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五品衙门司吏内用

五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五品衙门司吏四品衙门典吏内用

五品衙门司吏满日于四品衙门司吏三品衙门典吏内用

四品衙门典吏满日于四品衙门司吏三品衙门典吏内用

四品衙门司吏满日于三品衙门令史胥史二品衙门典吏内用

三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三品衙门令史胥史二品衙门典吏内用

三品衙令史胥史满日于二品衙门令史一品衙门典吏内用

二品衙典史满日于二品衙门令史一品衙门典吏内用

二品衙门令史满日于一品衙门掾史对品衙门都吏内用都吏满日于一品衙门提控内用

一品衙门典吏满日于对品衙门掾史内用掾史满日于对品衙门提控内用在外大小衙门吏典不许升转三十六月考满给由赴京听用

   贴黄

凡除授过官员开写年籍乡贯住址脚色贴黄通类具奏赴内府用宝附贴如有升调改降官员续附转贴及本部选部考功付并各衙门开到官员事故明白下落缘由通类具奏开揭如无的确下落行移该问及原任衙门照勘明白以凭施行

   实写

凡事故官员照依揭下贴黄于事故册内类姓开写年籍脚色乡贯住址历仕俸月过名及事故下落缘由以凭存照

   丁忧

凡内外官吏人等例合丁忧者务要经由本部京官具奏关给内府孝字号勘合吏典人等札付应天府给引照回在外官吏人等移文知会所在官司给引回还除祖父母父母承重丁忧外期年丧服不许守制及移文原籍官司体勘明白开写是否承重祖父母及嫡亲父母取具官吏里邻人等结罪文状回报如有诈冒就便解部仍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许闰二十七月服满起复若有过期不行移文催取到部果无事故在家迁延者咨送法司问罪

   致仕

凡官员年七十以上若果精神昏倦许令亲身赴京面奏如准本部查照相同方许去官离职

   侍亲

凡官员父母年七十之上许令移亲就禄侍养如果父母老疾去官路远户内别无以次人丁者方许亲身赴京面奏揭籍定夺及吏员人等父母年老别无人丁者务要经由本部移文体勘是实明白奏准方令离役俱候亲终服满起复赴部听用

   更名复姓

凡官吏人等或年幼过房乞养欲复本姓者经由本部移文原籍官司体勘是实及官幼名改讳具奏改正贴黄仍行知会移咨户部改附籍册吏员人等幼名改讳者移文本部准改

   杂行

    官吏俸给

凡本部官吏人等俸给每月初间明白立案及带支衙门将实支官吏姓名同该支米数造册赴部札付该部官员放支仍将实支米数回呈立案

印色

凡本部合用印色支销尽绝移咨工部转行该库放支

纸札

凡本部合用纸札移咨刑部于赃罚钞内关支价钞买用明白立案开销以凭稽考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徐梦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一·杨仲良
  第二十八回 萧耨斤挟权弑主母 赵元昊僭号寇边疆·蔡东藩
  第四卷 坛庙一·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八十一·郑樵
  通志卷三十四·郑樵
  一一九九 承办四库全书事务处为抬运书籍用苏拉文·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五·杜大珪
  卷八 魏书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陈寿
  杨侃传·李延寿
  赵纆传·张廷玉
  职官四二"·徐松
  卷五·孔毓圻
  奏谳书九·佚名
  二十三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刘君锡

    (正末引卜儿、灵兆、凤毛、行钱上)(卜儿云)居士,想你昔日之间,多行善事,广积阴功,久后俺子母每也有个好处么?(正末云)婆婆,你说的差了也。便好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十人上山,各自努力。盛世难逢,佛法难遇。若是既逢既遇呵,南无

  • 第四折·李唐宾

    (牛尚书同夫人上,云)姻缘姻缘,事非偶然。当朝有文武状元游街,教金哥女孩儿抛绣球,接丝鞭。先打着文状元,踌躇一回,把鞭梢挡住绣球;第二打着武状元,接了丝鞭,成其佳配。有义女云英,对老夫言道,文状元与他男儿一般模样。这状元觑着

  • 列传第一 后妃·魏徵

    夫阴阳肇分,乾坤定位,君臣之道斯着,夫妇之义存焉。阴阳和则裁成万物,家道正则化行天下 ,由近及远,自家刑国,配天作合,不亦大乎!兴亡是系,不亦重乎!是以先王慎之,正其本而严其防。后之继体,靡克聿修,甘心柔曼之容,罔念幽闲之操。成败

  • 太祖纪六·薛居正

    开平四年十月乙亥,东京博王友文入觐,召之也。己卯,以新修天骥院开宴落成,内外并献马,而魏博进绢四万匹为驵价。壬午,以冬设禁军,幸兴安鞠场,召文武百官宴。幸开化,大阅军实。十一月丁亥朔,幸广王第作乐。辛卯,宴文武四品已上于宣

  • 卷六·连横

    职官志连横曰:台湾为荒服之地,中古未入版图。草衣木食之民,自生自养,老死不相往来,固不知所谓政治也。及隋、唐之际,避遯之民,群聚澎湖,推年大者为长,畋渔为业,牧羊山谷间,各赡其食,毋相凭陵,故无讼狱之事,又不需所谓政治也。蒙古倔

  • 第十九回 郭从谦突门弑主 李嗣源据国登基·蔡东藩

      却说李嗣源正在惶急,帐下有人献议,请嗣源速决大计。这人为谁?乃是左射军使石敬瑭。敬瑭沙陀人,父名臬捩鸡,从李克用转战有功,官至洺州刺史。臬捩鸡殁,子敬瑭得随嗣源麾下,所向无前,得署左射军使。敬瑭为后晋开国主,故世系

  • 一○三三 军机大臣奏《资政要览》后序诸臣衔名开单进呈请旨等事片(附单)·佚名

    一○三三 军机大臣奏《资政要览》后序诸臣衔名开单进呈请旨等事片(附单)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初九日蒙发下《内则衍义》一书,臣等寄京查懋勤殿、武英殿、御书房,存有《内则衍义》刻本,内并无编纂臣工衔名。又恭查《实录》,亦无

  • 东明闻见录·瞿共美

    丁亥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清顺治四年)。春正月,帝幸桂林。清师薄广城且急,辅臣瞿式耜请视师督战士,驻峡口,而清师复据广城。司礼王坤,趋上西避之。耜夜棹小舟留驾,曰:我兵水路凫至三水,可上下搤也。争之不得,请身留肇。宗人府朱

  • 杜僧明传·李延寿

    杜僧明字弘照,是广陵临泽人。他形体矮小,却很有胆量,善于骑射。梁朝大同年间(535~546),卢安兴任新州刺史、南江督护,杜僧明和他的哥哥杜天合以及周文育一起被卢安兴奏请朝廷,同往赴任。杜僧明因为连续征讨俚、獠人而立有战功

  • 八年·佚名

    (乙亥)八年大明萬曆三年春正月1月2日○初二日壬寅,懿聖王大妃薨。上謚曰仁順王后。后方嚴守禮,閫範甚飭,輔導今上,正始之助弘多。上誠孝尊奉,未嘗違忤。及薨,哀毁盡禮,中外感動焉。○王子鎭國生,淑儀金氏出也。後名珒,卽臨海君。

  • 卷十七·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七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序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大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也笺乐得贤者与共立于朝相燕乐也音义【自此至菁菁者莪六篇幷

  • 卷五百九·佚名

    △第三分陀罗尼品第十三之二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佛涅槃已後时後分後五百岁法欲灭时。於东北方当有几许安住大乘善男子等。得闻般若波罗蜜多。深心信乐复能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佛告舍利子,我涅槃已後时後分

  • 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十一善现,养育者清净即五眼清净。五眼清净即养育者清净。何以故?是养育者清净与五眼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养育者清净即六神通清净。六神通清净即养育者清净。何以故?是养育者清净与六神

  • 攝大乘論本卷第三·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彼修差別分第六   如是已說彼入因果.彼修差別云何可見。由菩薩十地。何等爲十。一極喜地.二離垢地.   三發光地.四焰[二]慧地.五極難勝地.六現前地.七遠行地.八

  • 平定准噶尔方略·傅恒

    一百七十一卷。清傅恒等撰。傅恒,字春和,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高宗孝贤皇后弟。初为侍卫,后官至军机大臣,参与清廷机要政务二十余年,颇为高宗所倚任。他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后期,积极为清廷出谋划策,并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

  • 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佚名

    一卷。作者署名“七弦河上钓叟”,真实姓名不详。是书卷尾有作者自叙。记事起自道光十三年(1833年),与英国议和,许兵费银两千一百万元,定和约五年而一易始,至咸丰九年 (1859年),叶名琛在孟喀喇大里恩寺地方花园楼上病

  • 诃利帝母真言经·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鬼子母之修法。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十卷尼陀那目得迦中之本颂别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