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三礼图集注卷四

宋 聂崇义 撰

明堂      宫寝制

王城      九服

律吕      圆丘乐

方丘乐     禘祫乐

大宗子     小宗子

四等附庸    井田

沟洫      明堂【此秦法故重出】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贾释注云明堂者明政敎之堂又夏度以步殷度以寻周度以筵是王者相改也周堂高九尺殷三尺以相参之数而禹卑宫室则夏堂高一尺又上注云堂上为五室象五行以宗庙制如明堂明堂中有五天帝五人神之坐皆法五行以五行先起于东方故东北之室为木其实兼水矣东南火室兼木西南金室兼火西北水室兼金矣以中央太室有四堂四角之室亦皆有堂乃知义然也故贾释太史闰月下义云明堂路寝及宗庙皆有五室十二堂四门是也既四角之堂皆于太室外接四角为之则五室南北止有二筵东西各二筵有六尺乃得其度若听朔皆于时之堂不于木火等室若闰月则阖门左扉立其中而听朔焉故郑云于文王在门谓之闰【法夏制凡阶南面三三面各二】

旧图以此为王宫五门及王与后六寝之制今亦就改而定之孔义依周礼解王六寝路寝在前是为正寝五在后通名燕寝其一在东北王春居之一在西南王秋居之一在东南王夏居之一在西北王冬居之一在中央王季夏居之凡后妃已下更与次序而上御于王之五寝又案内命妇注云三夫人已下分居后之六宫其实三夫人如三公从容论妇礼不分居除三夫人外已下分居九嫔每宫各一人余有三人在二十七世妇每宫各三人余有九人在八十一御女每宫各九人余有二十七人在从后唯其所燕息焉以后不専居一宫须往即停故知从后所在而燕息也其次又上十五日而徧者此谓九嫔已下分居六宫皆三分之一分从后两分居宫五日一番假令月一日分从后至月五日从后者日满则右边三宫之中旧居宫者来替此从后日满者却入在右边三宫从后者至十日又满则左边三宫旧居宫者来替从后日满者亦却居左边三宫又至十五日即三番总徧矣先郑云后正寝在前五小寝在后若如此说可与左三宫右三宫之义互相明如王六寝其制自显

天子五门曰臯曰库曰雉曰应曰路【旧本只图此五门曰王宫五门而无名目今特添释之】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贾释注云营谓丈尺其大小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谓以甲乙丙丁等十日为母子丑寅夘等十二辰为子国中地中也城内经纬之涂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也乘车六尺六寸傍加七寸凡八尺九轨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矣王城面有三门门有三涂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车从中央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王宫当中经

周之王畿与九服共方万里故此九服除王畿之外每服而言又方以别之畿者限也树之封疆而限千里故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侯者候也为王斥候服者服事于王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甸田也为王治田出税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男者任也为王任其职理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采事也为王事民以供其上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蛮者縻也以政教縻之又蛮服大司马谓之要服要者以政要束为义于四要之内方七千里故王制注云周公复唐虞旧域分其五服为九其要服之内七千里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谓此一服在夷狄之中故以夷言之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此一服入夷狄又深故须镇守之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以其最在外为藩篱也

太师注云黄钟初九下生林钟之初六贾释云黄钟在子一阳爻生为初九林钟在未二隂爻生得为初六者以隂故退位在未故曰干贞于十一月子坤贞于六月未也林钟又上生太蔟之九二太蔟又下生南吕之六二南吕又上生姑洗之九三姑洗又下生应钟之六三应钟又上生蕤賔之九四蕤賔又上生大吕之六四大吕又下生夷则之九五夷则又上生夹钟之六五夹钟又下生无射之上九无射又上生仲吕之上六同位者象夫妇异位者象子母所谓律娶妻而吕生子也同位谓若黄钟之初九下生林钟之初六俱是初之第一夫妇一体是象夫妇也异位谓若林钟上生太蔟之九二二于第一为异位是象母子也但律所生者为夫妇吕所生者为母子十二律吕律所生者常同位吕所生者常异位故云律娶妻而吕生子也

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蔟为徴沽洗为羽靁鼓靁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至日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注云天神则主北辰先奏是乐以降其神礼之以苍璧周人禘喾而郊稷谓此祭天圜丘以喾配之圜钟夹钟也夹钟生于房心之气房心为大辰天帝之明堂疏引石氏星经天宫之注云房心为天帝之明堂布政之所出大火为大辰夹钟在夘位生于房心之气为大辰天出日之处为明堂故以夹钟为天之宫又注云以此三者用声类求之谓以天地人三宫各用声类求之若十二律相生终于六十即以黄钟为首终于南吕今此三者为宫各于本宫上相生为角徴羽麤细殊品或先生后用后生先用故云声类求之也注又云天宫夹钟隂声其相生从阳数者其夹钟与无射相配合之物夹钟是吕隂也无射是律阳也天是阳故宫后歴八相生还从阳数是从无射数也故下云其阳无射无射上生仲吕仲吕与地宫同位而不用地宫林钟也林钟自与蕤賔合但仲吕与林钟同在南方故云同位以天尊地卑故嫌同位而不用也仲吕上生黄钟黄钟为角也黄钟下生林钟林钟地宫又嫌不用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为徴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与无射同位又不用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为羽祭天四声足矣靁鼓靁鼗各八面孤竹竹特生者云和山名

凡乐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徴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至日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只皆出注云地只则主昆崘先奏是乐以致其神礼以黄琮函钟林钟也林钟生于未之气未坤之位或曰天社在东井舆鬼之外天社地神也疏引星经天社六星舆鬼之南是其舆鬼外也天社坤位皆是地神故以林钟为地宫也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为角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为羽先生后用也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为徴后生先用祭地四声足矣灵鼓灵鼗六面孙竹竹枝根之末生者案毛传云枚干也干即身也以其言孙若子孙然故知枚根末生者也空桑亦山名上言天神六变此地只言八变下人鬼言九变者皆据灵异而言但灵异大者易感小者难致故也

凡乐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蔟为徴应钟为羽路鼓路鼗隂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大防【音韶】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注云人鬼则主后稷先奏是乐以致其神而以圭瓉祼神也此谓秋祫知者但殷人祫以三时周礼唯用孟秋之月为之黄钟生于虚危之气虚危为宗庙贾释云黄钟在子子上有虚危是生于虚危之气也又星经云虚主宗庙是虚危为宗庙也故黄钟为人宫黄钟下生林钟林钟犯地宫避之不取也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为徴先生后用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与天宫之阳同位又避之亦不取也南吕上生姑洗姑洗南吕之合又避之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为羽应钟上生蕤賔蕤賔地宫之阳以林钟是地宫与蕤賔相配合故又避之蕤賔上生大吕大吕为角以丝多后生先用也祭人鬼四声足矣路鼓路鼗四面鼓隂竹生于山北者龙门亦山名

别子为祖此谓诸侯适子之弟别于正适故称别子为祖者谓此别子子孙为卿大夫者立此别子为始祖也注云谓之别子者公子不得祢先君也此决上庶子王今诸侯庶子乃谓之别子是别为始祖若其世子不立庶子公子得有祢先君之义今云别子明适子在故谓之别子者公子不得祢先君也又云继别为大宗此谓别子之世长子恒继别子与族人为百世不迁之大宗

继祢者为小宗祢谓别子之庶子其庶子所生长子继此庶子与兄弟为小宗故云继祢为小宗也谓之小宗者以其五世则迁比大宗为小也即下云有五世则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五世谓上从高祖下至孙之子即合迁徙不得与族人为宗也知此五世则迁之宗是继高祖之子者以其继高祖者之身未满五世而犹为宗记文略唯云继高祖者其实是继高祖者之子也

大司徒职注云凡诸侯为牧正帅长及有德者乃有附庸为其有禄者当取焉然则牧正帅长皆是诸侯有功者得有附庸为禄又诸侯有德者虽不为牧正帅长亦得取闲田为附庸以为禄也又注云公无附庸侯附庸九同伯附庸七同子附庸五同男附庸三同进则取焉退则归焉以天子畿方千里上公方五百里地极大故公无附庸侯附庸九同者谓侯有功进受公地但公五百里开方之百里者五五二十五侯四百里开方之四四十六加九同则为二十五同与公等故知侯附庸九同也伯附庸七同者伯地三百里三三而九加七同则为十六与侯等子本地四同有功进受伯地五同与伯等男有功进受子地男本一同加三同与子等进则取闲田为附庸退则归之闲田故云进则取焉退则归焉鲁虽侯爵以其是王子母弟得如上公受五百里之地与上公等又成王以周公之勲赐鲁以侯伯子男四等附庸下注附庸二十四是此四等附庸之数也

小司徒佐大司徒掌都鄙三等之采地而为井田故经云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役万民使营地事而贡军赋出车役又采地之中每一井之田出一夫之税以入于官但此都鄙是畿内之地小司徒并营其境界故孟子曰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此图一甸之田则县都之法亦可见矣

遂人职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注云十夫二邻之田百夫一鄼之田千夫二鄙之田万夫四县之田遂沟洫浍皆所以通水于川也遂广深各二尺沟倍之洫倍沟浍广二寻深二仭径畛涂道路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都之野涂与环涂同可也匠人环涂七轨万夫者方三十三里少半里九而方一同以南畮图之则遂从沟横洫从浍横九浍而川周其外焉贾释遂从者南北细分是一行隔为一夫十夫则于首为横沟十沟即百夫于东畔为南北之洫十洫则于南畔为横浍九浍则于四畔为大川此川亦人造虽无丈尺之数盖亦倍浍耳此川与匠人浍水所注川者异彼百里之间一川谓大川也案梁正计九而方一同积是一同则九万夫之田也图施于六遂则六乡之制亦明矣

此秦制改周法为九室三十六戸七十二牖十二阶今以月令是秦法故存其制图之于后

三礼图集注卷四

猜你喜欢
  大学衍义卷三十三·真德秀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二·胡广
  第十四章 33·辜鸿铭
  卷二十·沈廷芳
  卷目·康熙
  卷一百九十·秦蕙田
  左传折诸卷五·张尚瑗
  卷二百一十六·佚名
  卷十五·赞宁
  卷五·赞宁
  六、世尊拈花·慧开
  致铁禅法师书·太虚
  佛说尊上经·佚名
  卷五十四·佚名
  宗镜录卷第十一·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八十三·彭定求

        卷883_1 【晚霁登王六东阁】严维   试上江楼望,初逢山雨晴。连空青嶂合,向晚白云生。   俊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情来不可极,日暮水流清。   卷883_2 【曲龙山歌】顾况   曲龙丈人冠藕花,其颜色映光明

  • ◎序·谢榛

      四溟山人,眇一目,称“眇君子”,然其论诗真天人具眼,弇州《艺苑卮言》所不及也。诗之工,则有目者咸识之。全集中有《诗家直说》四卷校订而授之梓。惜未得善本补其残缺,又何敢嫌其繁冗,谬加删削为哉?山人之义心侠

  • 卷一·董康

      ○靑衫淚·雜劇   元馬致遠撰。謂白居易裴興奴江州相遇。其事不實。因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馬靑衫濕。故以爲名也。   劇云。白居易。太原人。唐憲宗時爲吏部侍郞。與元稹、賈島、孟浩然相契厚。長安名妓裴興奴

  • 卷四十三·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三目録故实类班婕妤题扇图【元戴表元】班姬图【元袁桷】团扇图【元袁桷】题班婕妤题扇图【元陈旅】班姬吟扇图【元吴师道二首】班姬题扇图【元钱惟善】题班婕妤题扇图【明姚广孝】

  • 卷一百六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孟浩然和张丞相春朝对雪迎气当春至【一作立】承恩喜雪来润从河汉下【一作落】花逼豓阳开不覩丰年瑞焉【一作安】知燮理才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羮梅和张明府登鹿门作【一作山】忽示登高作

  • 卷十八·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八 【起戊辰宋宁宗嘉定元年尽甲申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凡十七年 【戊辰】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春正月以史弥远知枢

  • 卷之一·佚名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之钟离东乡人也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其后有徙居句容者世为大族人号其里为朱家巷高祖德祖曾祖懿祖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隆庆元年春正月丁巳朔 上行拜 天礼于宫中恭祭 大行皇帝几筵以大丧免百官朝贺○免百官宴赐节钱钞锭○通政司言旧例自正旦至二十日以节假免奏事封本兹值 皇上御门听政励精万几之始请封奏如常从之

  • 卷之二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提要·徐勉之

    【臣】等谨案保越録一卷不着撰人名氏载元顺帝至正十九年明师攻绍兴事是时明将为胡大海御之者张士诚将吕珍也凡攻三月卒不能下乃还是録称士诚兵曰我军称珍曰公殆士诚未亡时绍兴人所纪其中称明为大军及太祖髙皇帝字则疑

  • 卷十一·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一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八 汉臣 张燕 张绣 张鲁【阎圃 刘雄鸣】 士燮【子徽 廞 燮弟壹 ? 武壹子匡】 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羣盗

  • 第五十八册 天聪六年八月至九月·佚名

    第五十八册 天聪六年八月至九月初二日,召达赖楚虎尔、阿喇纳诺木齐入内廷、椎一牛、二羊,治筵十五席,宴之。召王文奎、孙应时、江云三相公入内廷,赐肉食毕,问曰:&ldquo;此番出兵,与明议和,尔等之意如何?&rdquo;三相公退,各书已

  • 金佗续编卷三十·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三十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十四南劒州布衣上皇帝书    范澄之臣尝谓天下之人无愚与智皆能指之而为高者天也无远与近皆能指之而为明者日也夫天与日无愚智远近皆知其为高且明者以其临照之

  • 周汉卿传·张廷玉

    周汉卿,浙江松阳人,医生,内外科均治,其针疗尤为神奇。同乡蒋仲良左目为马所踢,眼珠突出如桃,其他医生都说眼神经已损坏,不可治。汉卿给他用神膏封贴,三日恢复如故。华州陈明远失明十年,汉卿诊视,认为可以针疗,把眼皮翻过来,刮去眼

  • 季氏篇·孔子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ldquo;季氏将有事于颛臾。&rdquo;孔子曰:&ldquo;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rdquo;冉有曰:&ldquo;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rd

  • 现忧惧品第九·佚名

    王愍太子愁,劝令行游观。始出宫城门,霍然日出雲。驾乘七宝车,众德相自严。所将从贵重,如月与众星。功德充满备,形容甚殊妙。都敕国邑里,并除老病死。穷冻困厄者,莫令现道侧。各各尽力严,若干幢幡盖。楼阁诸妇女,犹如天宫城。严

  • 落花生·许地山

    许地山散文是现代文学中的一方宝藏。《落花生:许地山散文菁华集》以他生前著作《空山灵雨》等为底稿,收集了许地山先生一生最菁华的散文、杂文创作,力图打造一本最具许地山风格的经典选本。他早年受佛教思想影响,文笔风

  • 望南山·杨朔

    中篇小说。杨朔著。1949年8月北平天下图书公司初版。这本小说虽篇幅较短,但在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下却生动地描写了察南护地队在大王疃(西大云疃)一带的斗争经历,歌颂了获得土地的农民遥望南山根据地,企盼第二次解放而坚持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