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

废帝郕王附录第三十一

景泰三年二月乙丑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监察御史朱骥下狱骥初巡按直隶尝奏请徵巡抚右都御史李实回京命都察院俟骥至以闻及至至都察院劾其罪遂下狱

○丙寅

○给庆成王府镇国将军钟镈錂西河王府镇国将军钟定岁禄各一千石米钞兼支 命来归女直嘉河卫指挥同知牙失哈卜鲁兀卫指挥佥事伯羊哈仍旧职其余歹速等十人为头目俱送南京锦衣卫支俸给房屋居住

○丁卯

○释奠先师孔子命国子监祭酒刘铉行礼 上圣皇太后圣节免命妇朝贺 山东道监察御史刘孜奏广通王徽煠所封为总兵蒙能陈添仔李祥等尚遁藏苗峒若不设法擒捕恐诱苗贼出没遗患边方诏命总督军务右都御史王来总兵官保定伯梁瑶等榜谕苗山□冈今将蒙能等送出加赏劳若阳从阴叛观望不决听来等调军殄以靖地方 造驼房三十间于郑村埧

○戊辰 帝祭 太社 太稷 遣顺天府官祭先农之神 宁化懿简王长子镇国将军羙壤等奏先臣薨逝葬礼未备乞将臣兄弟六人岁禄全给本色米一岁以襄大事从之 户部奏岁例应差行人往陕西四川禁约私茶今二处兵荒相仍宜暂停止第令各布政使司委官禁约从之 太仆寺卿李实奏直隶真定等府山东河南所属府州县及在京金吾左直隶通州左等卫所牧马每牡马一匹配牝马四匹为一群每牝马一匹例当二年筭驹一匹间有不生驹者輙责马户买偿缘牡马十八岁以上牝马二十岁以上俱不生育若筭驹追赔未免困民宜敕兵部移文俵马内外官员会验马岁数免其筭驹内有倒死以皮肉易钞送官庶无赔偿之苦从之

○镇守河间卫署都指挥佥事董□□良为所部发其侵盗官木及占夺民人湖泊等罪命巡按御史逮鞫之

○贵州布政按察二司及山川社稷坛仓廒儒学为苗贼所毁有司诸修理从之

○己巳 命金吾右卫带俸都指挥佥事王瑀子显代为指挥使 命户部召商于独石马营中纳盐粮独石中淮盐者每引米豆四斗二升中浙盐者每引米豆三斗二升为营中者各增三升俱不次支给 守备万全右卫都督佥事江福坐娶所部军女为妾及挟私棰辱属官等罪诏命自陈福具状乃宥之

○庚午

○遣顺天府官祭宋丞相文天祥 升郎中王震为福建都转运盐使司以任满九载吏部推举也 升福建建宁府浦城县县丞何俊为本县知县俊任满六载军民千余人言俊莅政公勤能御强暴乞以为县正镇守尚书薛希琏又为之请故升之

○哈密使臣阿力癿辞归赐宴并彩币等物仍命赍敕及彩币等物归赐其王及头目有差

○绥军务右副都御史马恭奏臣所守延绥庆阳诸边多系内地调来官军其官员畏避守边多有全支岁俸而诈病回卫动经一岁之上乞敕各边今后调来官员称病者十日之外即今住俸养病别选精壮者代之待彼病痊仍行支俸守边从之

○镇守福建右建丞戴细保奏守备沙尢等县都指挥同知秦敏索部卒贿纵之歇役请治其罪命镇守尚书薛琏及福建三司堂上官会鞫之

○辛未

○升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江渊为吏部左侍郎国子监祭酒兼学士萧镃为户部右侍郎兼职任事如故 复除陕西右参议赵忠仍旧任福建右参议陈浩于四川布政司以亲丧服阕也升山东按察司佥事姜永为副使仍于永平山海等处赞理军机文书以任满九载也擢进士高明戚宁马文升周必兆洪弼夏顷白良辅李瓛伍善张玑俱为监察御史刘敷应钦为南京监察御史李惠和维李观刘子肃胡钦吴立俱为刑部主事升鸿月□户寺序班韩定王琼曹冕俱为中书舍人仍隶内阁中书办定琼冕俱以秩满援例乞恩升也 户部左侍郎张睿言自通州抵京一带桥路多低洼每岁运粮车辆驴骡皆倾陷失利宜令五城兵马及该管地方预先修理从之

○壬申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江渊奏近春以来京师雨雪连绵不已此盖恒寒之罚刘向曰凡阴雨也雪又雨之阴也出非其时迫近象也兹当仲春少阳用事之时而寒气胁之古占以为人君刑法暴滥之象近恒寒也伏惟 陛下中兴继统威届四夷恩覃天下凡一刑一罚未尝不曲从宽宥仁恩厚泽蔑以加矣而何 上天之示戒如此臣窃恐有司奉行有所未至刑狱冤滥不与辩理且向者朝廷下明诏于景泰二年税粮三分今复移文追徵则是朝廷自失大信于民怨气郁结之所致也况雪者澡涤瑕垢之谓伏望 陛下光降德音眚灾肆赦以助顺天和发生万类尤戒饬臣工各雪涤己过以匡弼庶政疏入诏曰狱情法司其即审究果有冤滥即与辩理毋得推避嫌疑税粮既诏宥三分有司何不追徵户部其明白奏处不可失信于民既而法司奏谳强盗以下疑狱宥死宽减者颇众

○癸酉

○蠲顺天府良乡县税粮一百二十余石绢一十六疋福建延平等府所属税课司局钞四万二千三百八十锭有奇以其被寇劫掠故也

○甲戌

○瓦剌同牟撒来王子遣使播端等来朝贡驼马赐宴及彩币等物有差 赏守备万全右卫官军江福等六百九十三人银彩币表里绢布有差以城西八里墩台杀贼功也 镇守松潘都指挥同知万广等奏各关堡守备官军四年之上未曾替换乞以四川都司照数点选精壮之人各带衣甲器械遣来更替庶劳逸适均从之 修山东东昌府城

○乙亥 命归来海西阿资河卫故指挥同知抄花子阿剌秃回回把把哈只迭儿必失忽儿答撤答撒答俱为头于锦衣卫安插月给米二石并房屋等物 兀者等卫女直指挥同知把哈差等九人先为瓦剌所虏至是随其使臣来朝贡愿内附及建州左卫女直莽苦等六人来归俱命仍旧职并为头目隶南京锦衣卫赐衣服钞币房屋器皿等物

○丙子 命南京中军都督佥事赵伦协同守备分督操练仍命都督同知李得署都督佥事 房显萧能锦衣卫指挥使张英指挥同知徐昇等更番守卫巡城刑科都给事中林聦奏 皇上宽仁大度启运中兴屡命法司钦恤刑狱然而为法司者奉行未至不惟下敛民怨亦且上孤 圣德且如谋及僧人赵才与之疎族能赵等一百余口律不当坐而法司概坐抄藉至京谋叛犯人王英之不知情况王<王扁>家口律不当逮俱配流所虽竟得宥免宁家然其桎梏拘系老稚冤痛持刑如是钦恤之意安在耶又如大理卿蔡锡巡抚湖广因劾副使刑端贪暴反为端所讦今锡既以禁锢经年而端犹领职如故锡之庸才固不足惜其于国体宁不有亏乎又如侍郎刘琏总督宣府边储其侵欺作弊不可谓无然方之都御史沈因之在大同侵盗粮价动以千数其弊孰多尚书周忱之在江南侵盗钱谷动以万计其罪孰重今琏系狱追征还官而沈因皆得引年致仕漏网苟免则亦不得谓之平也又如犯人徐南与其子中书舍人颐俱坐结交太监王振赂求官职当斩然刑部论南秋后处决都察院论颐原赦为民夫二人者情重罪既同而两法司所论特异质诸公道其无归一之论乎伏望 皇上戒饬法司务加详慎不独大辟重刑毋蹈前失至于笞杖轻典亦须留意仍乞逮刑端治其罪状周忱沈固二体追征徐而颐从公议拟则刑罚公平人心畏服其他积滞之狱累诉之冤法有可疑情有可矜者咸乞疏决以召和气疏奏诏忱固既已宥罪致仕不问琏其輙都察院问结南颐其令刑部查原犯以闻于是都察院论琏侵盗官银罪在赦前第坐枉法赃满贯律绞例充军且言琏原侵盗及枉法赃银计一千四百余两征尚未既诏琏在边岁久特宥其罪令致仕赃银征未既者悉免征刑部亦以南颐狱上谳诏并宥南死释为民又请下端于狱与锡办鞫从之

○丁丑

○提督怀来等处右参将都督佥事杨信乞赐璎珞凤翅明杯刀甲 帝以保贺军器非在外所宜用弗与

○戊寅

○云南剑州州民奏州治东南原有海子周围四十余里除立河泊所其余空地二千余亩岁为雨水泛溢不得田种乞发丁夫浚海尾浅水令民田种事下工部覆奏令云南布政司勘行从之

○己卯 敕广西左副总兵都督佥事武毅提督军务刑部右侍郎季棠令得尔奏梧州府及蔑名等县大藤峡炭山等处流贼生发杀伤兵款烧毁关厢城楼劫掠军民男女财物具悉已敕广东右副总兵都督董兴将官军一千五百人差官管领来听尔调仍命兴今秋统领大军来会尔腹背夹攻剿杀前贼敕至尔等务在同心协谋毋或互相矛盾及玩寇长奸以贻后悔 添设山东布按二司官各一员于辽东理边储山西布按二司官各一员于宣府理边储改万全迤西诸卫所仓隶保安州迤东诸卫所仓隶隆庆州辽东诸卫所仓隶山东布政使司俱从户部请奏也

○庚辰

○升鸿胪寺左寺丞张翔为本寺左少卿右寺丞齐政为右少卿司仪署署丞杨询为左寺丞序班赵瑄通政司知事王溢俱为右寺丞从掌寺事太子太保右都御史杨善奏保也 给安乡伯张宁峨禄米一千石 蠲直隶淮安府海州景泰元年被灾地亩秋粮二万三千七百八十石有奇草六万四千六百六十余包

○辛巳

○设置宁夏长流少沟并盐池脑西沙山墩台三坐以左参将都指挥使熊震请也 晓刻浓雾至巳不散

○壬午

○升户部署夏外郎事主事黄琛刑部署员外郎主事娄良各为本部郎中 命陕西宁夏卫带俸指挥使王勋署本都司都指挥佥事于参将熊震处听调 兵部言今积阴未除和气乖违正当宽恤以谨天戒宜将顺天府所属南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处在京各营锦衣卫官军名下倒死走失当追马骡并驹山东直隶大名府当追未补马驴候秋成后追补其太仆寺所差各处追马官俱令取回从之 瓦剌太师也先遣使赍奏来言其故父夺治阿鲁台部落以可汗虚位乃扶脱脱不花王立之也先姊为其正室有子不立为太子而欲以别妻之子立之也先言之不从乃起兵来攻也先中道而返于是也先追与之战败之脱脱不花王领其下十人遁也先尽收其妻妾太子人民遣人报喜并献马二匹命宴其使赐钞币等物有差 命五城兵马挨究但系口外开平独口云州李家庄雕鹗赤城等处原在京安插家口限三月内尽还原卫所仍令都督杨俊差人分领沿途给与口粮都知监左少监阮忠奏漕挽军民例该兼翰廒芦苇今河道残涩宜暂蠲除从之

○癸未

○礼部言昨者奉旨令稽輙朝事例今按诸司职掌公侯故輙朝三日都督至都督挥故輙朝二日公侯在外故輙一日灵衬到京仍輙三日其亲王公主郡主薨逝輙朝俱系特旨又永乐间伊王薨輙朝十日具素服西角门视事永安公主薨輙朝四日亦素服视事于西角门诏今后凡輙朝礼仪俱如永乐间例 提督辽东军务左都御史王翱奏开原鉄岭急缺边储请募军民有能于辽东城运米千石赴开原仓海州城运米千石赴鉄岭仓者俱赐以冠带俾荣身终从之 设湖广武冈州蓼溪石门紫阳三巡检司□□丙老人曾真邓琏总甲唐亮等三人俱为副巡检

○甲申 命故金吾左卫指挥使王忠子杰指挥同知马腾弟广指挥佥事石敬子刚张铎弟广金吾后卫指挥同知褚胜子得燕山右卫指挥佥事蔡顺子英俱袭职 给故黔国公沐斌子琮岁禄之半 瓦剌也先部下指挥同知哈只副千户哈只马黑麻及回回剌打希儿等五人福余卫达子速克皆来贡马命哈只及哈只马黑麻俱仍旧职藩剌打希儿等俱授头目并隶南京锦衣卫赐钞币衣服房屋器皿等物 韩府平利怀简王妃冯氏薨妃兵马副指挥春之女正统三年册封至是薨遣中官赐祭命有司茔葬

○乙酉 太上皇帝第五子见澍生生淑妃高氏出也 帝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等官上宣府万亿库所藏物数谕户部臣曰宣府自虏寇犯边人甚艰苦今官库所藏杂物悉令佥都御史李秉给散赈济务须均各及城藏有农器给与屯军 升锦衣卫副千户曹敬为指挥同知百户林福为指挥佥事俱理本卫事 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广衡录南京法司罪囚 命故毛怜卫指挥佥事克忒额子凡察袭职 指挥同知牙失哈指挥同知柏羊哈副千户打隆加头目伯的牙儿等三十四名来降命送南京锦衣卫安插月给米二石并房屋器皿等物

○丙戌

○升翰林院编修杨鼎为本院侍讲以任满九载考称也 先是岷府广通阳宗二王纵家人并乳母夫私通苗寨为叛至是右都御史李实请通行禁之 诏各王府内官内使家人小厮审其年貌乡贯造册付长史司凡有出入给与文凭执照各王世子郡主既长自能饮食乳母不许复入若军民人等投充家人影射差役将窝藏同正犯一体治罪 移文思院于上林院监空地

○丁亥 敕谕董卜韩胡宣慰司都指挥同知克罗俄监粲尔能敬顺天道尊事朝廷遣人远来朝贡具见忠诚今特升尔为都指挥使仍掌董卜朝胡宣慰司事以示嘉赏尔宜益励臣节保守境土仍将向者所抢杂谷并达思蛮人民地方退还各人令其照章管束庶几释憾取和永息争竞之风共享太平之福 召四川右布政使张惠驰驲诣京 兵部奏定福建延平府沙尤等县杀贼升赏其获功五十六次副千户蒋伯良一员不拘常例升三级赏获功十次至十九次官军人等八十员名升三级不赏民人快手十名俱与冠带荣身给赏获功回次至九次官军人等一千九百八十七员名升一级不赏致仕通判一员不升加赏获功一次至三次官民军快人等五千三百六十一员名给赏不升阵亡军职官舍人七员名升二级文职县丞主簿巡检三员俱与一子冠带无子者与同户父兄弟侄一人冠带俱仍给赏统领提督官军民快官十九员俱升一级给赏都督同知高礼病故应袭者升一级给赏儧运粮饷官二员给赏不升统领官军太监廖秀奉御马琳内使高敏尚书薛希琏等四员俱请 圣裁诏内臣并希琏已升者罢余如所拟

○戊子 赐晋王嫡子名奇源庶长子名奇渶 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金濂下狱先是诏免景泰二年民间税粮十分之三然秋粮例输米其间有折收银布者夏税例输麦其间有折收丝绢者濂移文有司止减米麦而银布丝绢不减有司承其意追征甚急民颇怨望至是以学士江渊言命户部查理濂奏税粮已遵明诏减免未尝移文追徵户科给事中李侃等奏渊言不虚而濂以未尝移文追粮请敕各处巡按监察御史追问有司奉何明文擅敛于民濂恐事败上疏曰米夏秋正税也臣已遵明诏免民三分惟丝绢银布之类明诏未载况今国家多事用度倍常若一概减免恐国计不足请敕巡按监察御史止问有司曾无全徵米麦至于丝绢银布不必究境于是御史给事中交章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又敢肆贡奸言以蔽聪明遂发其阴私数事 帝曰尔等言是濂姑宥其罪税粮悉依诏书减免侃与御史王允固争曰濂欺罔法不可纵遂下都察院狱 命故劄岭卫指挥佥事撒儿乞子苦失随满河卫指挥佥事木答忽子额失捏兀者卫所镇抚忽申拔子干冬奇卓里哈子木黑尚俱袭职 致仕河南左布政使李昌祺卒昌祺名祯江西卢陵县人少頴异以进士进为翰林院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号称传洽书成擢礼部主客司郎中廉慎效职宣德荐升广西左布政使以德化人溪洞诸蛮闻风敛迹不复为患未几以注误谪役房山已有宥还改河南左布政使亦有惠政及民寻丁内艰诏特起之正统中疏乞致仕从之至是卒家事萧然几不能歛其诗文敏赡流丽时辈称之 四川播州宣慰使司扬等湖广贵州所管辖臻剖五岔等处苗贼纠合本司所属草塘江渡苗羊□戊黄龙韦保等杀害官民流劫人财虽今招抚仍复叛逆乞调兵剿杀以除民患奉上命贵州总督总兵官等右都御史王来保定伯梁瑶等会同四川巡抚左佥都御史李匡等随宜招抚剿灭

○庚寅 命法司论断罪囚于京仓运米赴宣府宣德仓赎罪杂犯死罪四十五石三流并徒三年三十五石余四等递减五石杖 石十石余四等递减一石 协赞延缓军务右副都御史马恭奏守备高家堡都指挥佥事王信并旗军李驴儿等要功故杀被虏走回官军王指挥宜治其罪命锦衣卫指挥刘敬同监察御史一员往执信等鞫之

○辛卯

○升瓦剌正使都督佥事李端为都督同知都指挥佥事阿黑麻为都指挥同知副使卜儿罕忽力等四人俱为指挥佥事并给冠带 命都察院释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金濂 命修束镇所山神庙

○壬辰○调金濂为二部南书革去太子太保 朵颜卫头目赤兰伯建州卫女直都指挥佟来你赤等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及钞币等物有差 以提督辽东军务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翱在边年久还京命副都御史寇深往代之 命故辽东自在州达官指挥佥事若答纳子兀登哥卜勒克子牙失答卜乞答侄乞斗卫镇抚奴花奴子李贵俱袭职 总督边储参赞军务右佥都御史李秉劾奏提督怀来等处都督杨信违例私效官军信奉诏陈状特宥之 五军左掖管操中军留守司署都指挥佥事郑通坐不能钤束所部依期操赴兵兵部劾之下法司论赎杖还职从之 江西宜黄县大疫民死者四千六百余人

○癸巳

○河南都指挥佥事王荣老疾命其子杰代为指挥使 夜有流星二一大如杯一大如鸡弹色皆青白有光一出角宿北行至斗杓一出明堂西北行至轩辕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五·柯劭忞
  卷一百六十 慶曆七年(丁亥,1047)·李焘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一·王祎
  卷之七百一·佚名
  尚史卷七十四·李锴
  第八十四卷 文苑 一 一·缪荃孙
  卷二十七·鄂尔泰
  卷二·傅恒
  陈详传·姚思廉
  太平公主传·欧阳修
  李承勋传·张廷玉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佚名
  俸禄例·佚名
  第三十六章 龙潭之战·李宗仁
  蔡翔·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淑虎·唐圭璋

      淑虎,宣和间知清江,见清同治清江县志卷五。   西江月   门被五王德泽,家承七帝恩光。古今富贵迥无双。多少公卿将相。   久蕴腾空气宇,行看平步岩廊。更祈王母寿而康。真个人间天上。

  • 卷252 ·佚名

    梅尧臣 和王仲仪咏瘿二十韵 汝水出山险,汝民多病瘿。 或如鸡精满,或若猿嗛并。 女惭高掩襟,男大阔裁领。 饮水拟注壶,吐词侔有鲠。 樗里既已闻,杜预亦不幸。 秦人号智囊,吴瓠系狗颈。 傀儡

  • 卷十三·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三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二十五首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一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太平寰宇记白兆山在安州安陆县西三十里一统志白兆山在德安府城西三十里下有桃花岩及李太白读书堂

  • 卷八十七 扬雄传第五十七·班固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扬在河、汾之间,周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会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知伯弊。当是时,逼扬侯,扬侯逃于楚巫山,因家

  •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洪武二十年五月庚戌朔革四川成都府之保宁县以其地属威州○癸丑置龙山千户所○庚申遣使赍敕谕西平侯沐英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南安侯俞通源四川都指挥使甯正楚雄卫指挥袁义大理卫指挥郑祥品甸卫指挥赖镇金齿卫指挥李

  • 越陌度阡·胡兰成

    越陌度阡这次回到斯家,一住住了七八天。斯君怕我气闷,也陪我到村端溪边山边闲散。一日下午到山上看看玉蜀黍,正值范先生在,斯君与我说话,她却不兜搭,惟倚锄立在一株桐树下,俯首视地,楚楚可怜,但她其实是个亮烈人,从端正里出来温

  • 罗研传·李延寿

    罗研字深微,年轻时就有才干并善于言词。邓元起平定蜀地,征召他为主簿,后来作信安县令。当时有成规要设置观农谒者,丈量百姓家土地桑树,土地增一分,树围长一寸,都要加税,使百姓困苦不堪。罗研上奏朝廷。请求废除这种弊政,武帝同

  • 卷二百四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撰荒政殷王成汤为天子大旱七年太史占之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为请者民也若必以人祷吾请自当遂斋戒剪爪断髪素车白马身婴

  • 卷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四十四宾礼外藩亲王见宗室亲王之礼宾及门王府属官入告主人降阶迎宾辞主人升宾从宾入门而右西位东面主人入门而左东位西面各行二跪六叩礼毕即席序坐位如之宾之从官阶上二跪六叩兴入右门随坐

  • 第三节 南方诸国形势(中)·吕思勉

    王审知既袭兄位,梁开国,封为闽王。开平三年(909年),淮南遣使修好。使者倨慢,审知斩之,遂与淮南绝。而以女妻钱镠子传珦,贞明二年(916年)。又为子延钧娶刘岩之女,贞明三年(917年)。以是与近邻皆相安。审知起陇亩,每以节俭自处。选任

  • 周子抄释卷一·吕柟

    太极图解义新安朱子○此所谓无极而太极也所以动而阳静而隂之本体也然非有以离乎隂阳也即隂阳而指其本体不杂乎隂阳而为言耳□此○之动而阳静而隂也中○者其本体也□者阳之动也○之用所以行也□者隂之静也○之体所以立

  • 卷十五·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十五衍教所由生之义乐易豫【卦名】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盛也】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潘柄曰乐之爲用朝觐聘享祭祀各有所生惟郊祀上帝则大合古今众乐而奏

  • 卷第五十四(第九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五十四(第九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问上第四诵七法优波离问佛。若比丘白四羯磨受戒时。不说几事名。不名受具戒。答若不说四事名。不名受具戒。何等四。一和上。二众僧。三求受戒人。四羯磨。不说

  • 凡例(十条)·书玉

    凡例(十条)佛号题文。俱书顶格低一字者。乃是今解。所列科目。又低一字。一则尊敬佛法。二则作述分明。庶无紊乱其先后之次也集法之人。流通本遗失。饮水思源。乌可缺焉。故于释题之次。即便补出其名。恐日久渐湮以

  • 右台仙馆笔记·俞樾

    笔记。清人俞樾(1821—1907)撰。十六卷。 樾有《春在堂全书》已著录。是书为著者六十岁时所作。时夫人新逝,作者于其墓右筑屋三间以居,名之曰“右台仙馆”。仿《搜神记》、《述异记》笔法,集一时见闻成是书。六百余篇,约

  • 两军师隔江斗智·佚名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隔江斗智》。撰人姓名不详。旦本。剧写三国赤壁之战以后,荆襄九郡力刘备所得,详。剧写三国赤壁之战以后,荆襄九郡力刘备所得,孙权与刘备反目成仇。周瑜为夺回荆州,乃以孙刘结亲为名,拟乘送小姐孙安

  • 佛说四十二章经·佚名

    佛教经典 (以小大乘摄集而成)。相传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后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共译于汉明帝永平十年(67)。一卷。 据《高僧传》卷一、《出三藏记集》卷二等载,竺法兰、迦叶摩腾均为中印度人,永平十年应汉使邀请来到

  • 禅学指归·胡适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