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准葛尔及西藏之兵事

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夏六月,以准噶尔部噶尔丹犯边,下诏亲征。噶尔丹,厄鲁特蒙古人。厄鲁特地在天山北,故元代牧场,称为四卫拉特,译言四大部也。元衰,其臣猛可帖木儿据为部落,明时极强盛,由卫拉特音转而讹为瓦剌,谓之瓦剌。自其汗也先死,其势中衰,其地分为四部,一曰和硕特,居乌鲁木齐附近;一曰准噶尔,居伊犁;一曰杜尔伯特,居厄尔齐斯河域;一曰土尔扈特,塔尔巴哈台附近,部谓之厄鲁特蒙古。噶尔丹为准噶尔部长僧格同母弟,僧格为其异母兄车臣及卓特巴巴图所弑。噶尔丹时在西藏为喇嘛,归而讨杀车臣、卓特巴巴图等,遂自立为准噶尔汗,兼有四部,复引兵平定南路喀什噶尔内乱,而有其领地,于是噶尔丹统一天山南北及科布多、青海等地。又欲东并喀尔喀,适喀尔喀汗土谢图、车臣、扎萨克图等因隙内讧,噶尔丹引兵入其地,悉击走之。三汗部众数十万,皆来奔。帝假科尔沁水草地,使游牧,至是噶尔丹以追逐喀尔喀为名,悉锐东犯,侵及索岳尔济山附近之乌珠穆沁部。时尚书阿喇尼驻军乌尔会山,合蒙古兵袭击之,战不利而退。 秋七月,准兵深入乌珠穆沁境,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胤禔副之,出古北口,召阿尔尼帅所部会福全军,又调盛京、吉林及科尔沁兵助战,帝复亲往塞外誓师。长宁军遇敌乌珠穆沁境,战亦不利,噶尔丹遂乘胜渡西喇木伦河,至乌兰布通,去京师仅七百里。时福全军屯乌兰布通三十里外,诏常宁引兵会之。 八月,福全等与噶尔丹激战于乌兰布通,敌军死伤甚众,噶尔丹乘夜遁。翌日,达赖使者喇嘛济隆诣军前,代为乞和以缓追师,阅六日,福全悟,始发轻骑追之,已不及矣,乃班师。

三十四年,冬十一月,复议亲征准噶尔,令将军萨布素引满洲军会科尔沁所部出其东,大将军费扬古驰赴归化城,调陕甘兵出宁夏,自翁金河出其西。帝自将禁军出独石口为中路,克期夹攻。

三十五年,春三月,帝帅中路军出边,以沙碛不宜车,乃留大炮,驮子母炮而行。 夏五月,帝渡瀚海,近逼敌境。时东西两军以道阻未至,复传言俄罗斯有助战之说,大学士伊桑阿力请班师。帝怒不许,帅兵疾趋兑鲁伦河,遣使往谕噶尔丹。噶尔丹不虞帝至,以为大将军诳我,及登高,望见军容,大惊,拔营霄遁,比帝至河,北岸已无敌人踪迹矣。循河追之,三日,至托拉山,不及而返。噶尔丹遁至土拉河上流东岸之昭莫多,遇西路军。费扬古等列阵以待,遣前锋营佯败以诱敌至,两军激战,自日中至暮,不决。费扬古以奇兵出敌阵后,袭其辎重,敌始溃,其可敦阿弩毙于炮。可敦者,准噶尔部称其汗之妃也,颀晰敢战,至是亦毙于炮。噶尔丹以数十骑遁去。西路军捷奏至,帝命费扬古留防漠北,遣陕甘军凯旋,而亲撰铭察罕托拉山及昭莫多之山而还。时因粮尽,欲引还,恐为敌所袭。适噶尔丹使人格叠沽英在军人,帝遣之还,语之曰:‘归语而主,速来降,限七十日还报,逾期,朕即进兵!’语至此,包衣人违都虎进曰:‘军用米将尽矣!’帝怒曰:‘违都虎摇惑军心,可斩也!粮虽尽,朕必啮雪穷追,誓不回师!’诸军皆不喻。既遣格叠沽英,使人随之出二十里外,乃传令班师,众始大悦。

三十六年,春二月,亲征准噶尔,师次昌平州。时噶尔丹之伊犁根据地为其兄僧格子策妄阿喇布坦所并,回部青海亦相继叛去,所属部众不及千人,皆老羸,穷蹙日甚。 三月,帝次宁夏,时噶尔丹遣子塞卜腾巴尔珠尔征粮哈密,回人执以来献。 闰三月,噶尔丹饮药死,噶尔丹左右亲信相帅引去。有纳款军门请为向导者,噶尔丹欲返伊犁,虑策妄阿喇布坦贪功,擒献,投西藏,则西路留屯军,已绝其通路,穷无复之,遂自杀。

四十五年,冬十二月,西藏拉藏汗执送假达赖喇嘛入京。西藏,古三危地,其种人曰唐古特族,亦称土伯特,即唐时之吐蕃也。在贞观中,自印度迎僧侣入国都拉萨布教。僧侣称喇嘛,受王室保护,有特权。元世祖时,喇嘛八斯巴者有道术,世祖欲表示其信仰,尊为国师,封法王,使领藏地,居后藏扎伦布附近,明代尤敬礼有加。其法王衣冠皆赤,永乐初有宗喀巴喇嘛者出,以宗教改革自任,别创新派,自服黄衣黄冠,谓之黄教,而名旧教喇嘛曰红教。黄教盛行于前藏,其势力不亚于法王。宗喀巴圆寂后,其徒二,一曰达赖喇嘛,一曰班禅喇嘛,并居拉萨,为黄教宗主。其教禁娶妻,其嗣续法谓达赖、班禅两喇嘛不死,惟为呼毕尔罕,译言转世也。达赖一世曰敦根珠巴,二世曰敦根坚错,三世曰锁南坚错,四世曰云丹坚错,至五世罗卜藏坚错于顺治九年来朝,世祖封为西天自在大善佛,康熙二十一年脱缁〈(藏言死也)〉 ,其第巴〈(藏言政务官也)〉桑结秘不发丧,一切矫命行之。噶尔丹在藏时,颇受桑结优待,故君临准噶尔后,凡百听其驱策。桑结构使之与和硕特、喀什噶尔、喀尔喀诸汗相仇杀,及喀什喀三汗内附,帝命达赖遣使喻噶尔丹罢兵,桑结私嘱所遣喇嘛济隆,阴嗾噶尔丹南侵,及噶尔丹败于乌兰布通,身几不免,济隆又伪为讲款,以迟追师。三十三年复假达赖名,为己乞封,诏封为土伯特王,而桑结遂以为中国可欺,遂嗾令噶尔丹入犯。三十五年,策妄阿喇布坦奉诏协擒噶尔丹,桑结复使人要诸逮,阻其出师,又阴使青海诸部修战备。会噶尔丹穷蹙自杀,其气始沮。帝于乌兰布通之役,擒讯准噶尔溃兵,具得其状,手诏切责桑结,并令执济隆以献。而桑结遣使输诚密奏,谓:‘达赖五世殁已十六年,今转生又十五年矣,当以今年十月宣告内外,乞暂为秘之。’且言济隆得罪中国,已窜诸喀木,并籍没其家藏,当徐致之献京师。时帝欲利用其势力以结欢蒙藏,因其陈情而置之,至四十四年,桑结因和硕特部达延汗之孙拉藏汗嗣立于拉萨,恐其干涉藏事,谋暗杀之,不成,复欲以兵力逐之。拉藏汗乃集众讨诛之,因奏废桑结所立假达赖,而新立达赖伊西坚错为六世,并揭发桑结以前诈欺中国种种罪状。帝命护军统领席桂、学士舒兰为使,往拉萨,册封拉藏为翼法恭顺汗,使镇守藏地,令掬执假达赖送京,至是遣人解至。

五十四年,夏四月,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侵掠哈密。命富宁安带兵前往,又征外蕃兵集归化城,以右卫将军费扬固〈(费扬古弟)〉总理军务。初,策妄阿喇布坦助剿噶尔丹有功,帝命尽阿尔泰山以西,至伊犁,指俾游收,复成西域一大部落。会拉藏汗新立之达赖六世,青海诸蒙古皆以为假,自奉里塘之噶尔藏坚错为真达赖,迎居青海,请赐册印。帝虑两部构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五 袁 昂子君正·姚思廉
  前汉孝武皇帝纪一卷第十·荀悦
  卷五户政·郑观应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三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九·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纪昀
  二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搜访书目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一·阿桂
  唐史论断卷中·孙甫
  永昌·周绍良
  孟怀玉传·沈约
  卷九·叶隆礼
  四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五·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五目录禽类次韵三司蔡襄芦鴈【宋赵忭】和杨龙图芦鴈屏【宋蔡襄】惠崇芦鴈【宋苏轼】濮王宗汉作芦鴈有佳思赠以诗【宋米芾二首】戏题大年防御芦鴈【宋黄庭坚】题芦鴈屏【宋朱松】观

  • 曾觌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曾觌(1109-1180)字纯甫,号海野老农,汴(今河南开封)人。以父任补官。孝宗受禅,除权知阁门事兼傒办皇城司。又常侍宴应制,其应制诸词,见《乾淳起居注》。觌与知阁门事龙大渊怙宠依势,世号“曾龙”,为大臣所劾。乾道初,出为

  • 卷六·姚合

    钦定四库全书姚少监诗集卷六唐 姚合 撰闲适时序风月六十二首庄居即事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因寻岳寺荤辛断自到王城礼数生斜月照牀新睡觉窻风半夜鹤来声亲仁里居三年赁舍亲仁

  • 卷四百八十五·列传第二百四十四·外国一·脱脱

        ◎外国一   ○夏国上   昔唐承隋后,隋承周、齐,上溯元魏,故西北之疆有汉、晋正朔所不逮者,然亦不过使介之相通、贡聘之时至而已。唐德既衰,荒服不至,五季迭兴,纲纪自紊,远人慕义,无所适从。宋祖受命,诸国削

  • 卷六十三 景德三年(丙午,1006)·李焘

      起真宗景德三年五月盡是年八月   五月壬寅朔,司天言日當食,上避正殿,不視事,百官各守其司。既而陰翳不見,上語宰相曰:「此非朕德所致,但喜分野之民不被其醔耳。」   司天奏周伯星見,羣臣上表稱賀。知雜御史王濟乘間言

  • 卷五十·佚名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初四日(丁卯),上谕内阁曰:上年台湾办理军务,漳、泉等府属应付浙、闽满汉官兵及四川、湖南、贵州各兵,兼之粮饷、军装、铅药等项络绎过境,差务甚繁,资用民力之处最多。兹届春祺普锡之时,大功即日告竣,自宜特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三·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十一景泰七年二月庚子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敕谕赤斤蒙古卫都督阿速曰得甘肃镇守总兵官奏尔将逃判指挥可儿加等送出到边令带驼马赴京进贡询知可儿加等曩随达贼也先人马往迤北居往近因也先被杀仍复走回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梁本)·佚名

    五月甲寅朔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北镇抚司刘侨以宽汪文言削籍许显纯代之工部员外郎马明瑞窃官镪窖地被盗亡何获盗所搜官镪俱郡县鑴识者因削籍何如宠为礼部左侍郎礼部主客司添注主事毕自肃言贡夷宜择贡约宜明贡道宜清贡限宜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校雠略·纪昀

    校雠略(臣)等谨案校雠之要在于正部分考原委部分者犹星垣之次舍也原委者犹山川之支脉也谈天者必明次舍度地者必寻支脉编 书者必循部分原委书各自为类因其类而类之此部分也于各自为类之中而复有异同焉有先后焉此原委也昔

  • 卷四十三·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四十三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师古曰食音异其音基】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郑氏曰魄

  • 三国史记卷第三十二。·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三二卷志一零零零零杂志第一。祭祀乐。三二卷志一祭祀零零祭祀。三二卷志一祭祀零一○

  • 卷二百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二象纬考天变【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历代天变详载其占讫於宋宁宗开禧元年略无渗漏顾悬象着明感召固由人事而占验易涉矫诬前史五行志每多傅会未

  • 大学衍义卷七·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一明道术天理人伦之正【帝王事亲之孝】尧典曰有鳏在下田虞舜【鳏无妻之名在下谓卑贱也虞氏舜名】父顽【父瞽瞍心不则徳义之经为顽】母嚚【母瞽瞍后妻舜继母也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象傲【象舜后母弟名傲慢

  • 卷三 致知·张伯行

    此卷论致知,而所谓致知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然穷理之方,程子谓,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接物而处其当皆是。故其工夫实未易尽,而尤莫大于读书。学者由四书而递及五经,又会通乎濂洛关闽之指归,以与经书从事

  • 无得无说分第七·朱棣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僧若讷曰】空生领解佛旨。乃云第一义中。无有定实

  • 卷十九·佚名

    释初品中三十七品【经】&ldquo;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不生故应具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rdquo;【论】问曰:三十七品是声闻、辟支佛道,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何以

  • 地理辨惑·马泰清

    堪舆之之术,自古迄今,代出名师,研究推测,既精且详,可谓极矣,而名师间世而出,不得尝遇,即有口传心授,世又不获多闻,其假托名师,妄称秘诀者,遂滋蔓焉。所以敢为伪术以欺世者,不过以枯骨无言,纳棺入土,即受谢而去,至於祸发之速,近者期年半

  •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纳兰性德

    八十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编。相传其稿出自陆元辅,性德死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才取性德的名字。性德原作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官至乾清门侍卫。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