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康熙勤政

世祖顺治十八年,春正月,圣祖即位,时年八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遵遗诏辅政,首罢十三衙门,停止各省巡按差,定司道及河工官员久任之法,豁免山东临街房屋税及各省田赋,增加饷练,蠲逋赋,禁非刑,中外翕然称颂。 夏五月,杀江苏秀才倪用宾等十八人。初江苏吴县知县任维初贪酷,用宾等于世祖遗诏到苏,巡抚等官哭临之时,聚哭于文庙,并至府堂进竭贴。巡抚朱国治等指为震惊先帝之灵,聚众倡乱,摇动人心,请严加诘处。朝命侍郎叶尼等往勘,皆定为不分首从处斩。

圣祖康熙二年,秋八月,诏乡会试停止八股文,改用策论表判。头场策五篇,二场论二篇,表一篇,判五道,以明年甲申辰科为始,未几仍复旧例。 复行满洲、蒙古、汉军翻译乡试。 福建延平等处土匪王铁佛作乱,讨平之。 冬十二月,广西陇纳山民阿仲作乱,讨平之。

三年,春正月,裁会试副榜。 夏四月,辅臣鳌拜矫杀内大臣飞扬古。鳌拜与飞扬古有隙,既坐其子倭赫等以擅乘御马诸罪弃市,并坐飞扬古守陵怨望。其子尼侃、萨哈连俱坐绞。 五月,以旱,禁直省繋囚,毋用非刑苛虐。 秋九月,江南地震,其声自南而北。 冬十月,彗星见,经五十馀日,历一十三宿。 十一月,金星生白气,长三丈馀。

四年,春正月,水西蛮酋安坤作乱,吴三桂讨擒之。 彗星见女宿度。 三月,金星画见。 夏六月,云南省城迤东土酋王耀祖据新兴,僭号大庆,吴三桂破擒之。 冬十月,江南献玉玺。溧阳县民顾起龙捞获玉玺,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字,总督郎廷佐以献,命贮内库。

五年,春正月,云南土酋禄昌贤作乱,吴三贵讨平之。 十二月,鳌拜矫诏绞杀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鳌拜与苏克萨哈不协,鳌拜隶镶黄旗,苏克萨哈隶正白旗,乃以私意倡互相圈换之议,苏纳海等言其不便,疏入,鳌拜大怒,欲置三人于死,帝不允,鳌拜矫旨行之。

六年,春二月,吴三桂进征乌撒女酋陇氏,讨擒之。 秋七月,帝亲政,御太和殿受贺,颁诏赦。 鳌拜矫杀太子太堡内大臣苏克萨哈。苏克萨哈既与鳌拜不合,奏求守陵,鳌拜必欲置之死,奏言其有异心,列其二十四大罪,应置极典。帝悉其情,持不下,鳌拜攘臂强奏。累日,竟予绞决,并灭其族。 九月,诏停本年秋决。

七年,春二月,诏访求精通天文占候者。 三月,命科道缺出,即就有司内举贤能素著者,行取来京,听候选用。 停叩阍例,有冤抑者准赴通政使司,登闻鼓衙门告理。 夏五月,金星见午位,色微暗。 浙江嘉善民郁之章有罪,流徙尚阳堡,子郁褒、郁广争请代,特并宥之。 六月,以亢旱、地震,饬廷臣修职业,诏内外清理刑狱。 革职漕运总督吴惟华。密疏请征各州县镇市房号银两,及江南三十馀州,令民纳价耕种。帝恶其害民敛财,交刑部议。 六月,金星画见,山东地大震,栖霞山震,沂水陷穴,广数丈,民间井倾,仄不可汲,楼台南北易向。 秋八月,命刑部酌定见行则例进览。 九月,金星画见,停止边外巡幸。帝欲出边畋猎,内秘书院侍读学士熊赐履疏谏,言星变叠见,水旱频仍,不宜轻出,以致民兵困苦。给事中赵之中亦请收回成命,遂命停罢。

八年,夏四月癸亥朔,日食。 帝幸太学。 五月,鳌拜有罪,下狱。鳌拜骄恣日甚,帝患之,召吏部右侍郎索额图入谋。索额图乃请解侍郎任,为内廷一等侍卫,日选小侍卫十馀人,教之习布库戏〈(译言撩脚戏。皆十馀龄小童徒手相搏,而专赌脚力胜败,以仆地为定)〉。鳌拜或入奏事,并不之避,益以朝廷弱而好弄,更无复顾及。是日入内,忽为习布库者所擒,十数小儿,立执之付诏狱,廷勘罪状三十款,令免死,拘禁之。初,熊赐履条奏时政,有曰:“内臣者,外臣之表也。”又曰:“辅臣急功喜事,但知趋目前尺寸之利,以便私图。”鳌拜恶其侵己,曰:“劾我也!”遂请治以妄言之罪,并请申禁言官,不得上书陈奏。帝弗许,曰:“彼自陈国家事,何与尔等耶?” 秋七月,以旱,命清理刑狱。 九月,京师地震。 冬十二月,复举人拣选知县例。 云南阿戎作乱,讨平之。 金星画见。

九年,夏四月,河决归仁堤。 秋八月,命改内三院为内阁。 帝奉太皇太后、皇太后谒孝陵,寻还京师。 九月,命礼部于官学生内,每旗选取十名,交钦天监分科学习,有精通者,以满汉博士用。 冬十月,改内三院大学士衔,以图海、巴泰为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索额图、李霨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杜立德、魏裔介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对哈纳为文华殿大学士,管刑部事务。

十年,春正月,罢各部院及各省衙门通事。 夏四月,命截留漕粮六万石并各仓米四万石赈济淮扬饥民。先是,户部议发银六万两赈饥,帝曰:“饥民待食甚迫,予银无益也。” 五月,御史赵璟奏请加增外官薪俸,报闻,疏内略称:“外官薪俸太簿,总督每年支俸五百五十两,巡抚百三十两,至知县止四十五两,每月三两零,不足五六日之费。不取百姓,势必饥寒。若督抚势必取之下属,所以惩贪而愈贪也。” 六月,金星画见,江南旱。 秋七月,禁止百姓保留降调人员,从御史徐旭请也。 九月,帝奉太皇太后、皇太后诣盛京谒陵。 冬十一月,还京师。

十一年,夏四月,召原任大学士卫周祚来京,命入阁办事。 六月,颁圣谕十六条。

十二年,夏六月,金星画见。 冬十二月,民人杨起隆诈称朱三太子,改元广德,约满洲各官奴将于元旦起事,匿降将周全斌家,为镶黄旗监生郎延枢首告,督统图海等捕之。起隆逸去,擒其党李株等数百人,磔于市。

十三年,秋九月,京师地震。

十四年,夏四月,命信郡王鄂札为抚远大将军,大学士图海副之,率师讨蒙古察哈尔,平之。察哈尔,元裔也,崇德时来归,编旗安置义州,忽拥众叛。图海将军至,连破之,擒斩其王子布尔尼,察哈尔平。 冬十一月,太白画见。

十五年,夏五月,壬午朔,日食。 是月,有星陨于江南青浦之瓢湖滨,堕地有声,掘之得黑石,按之尚热,重凡十九斤。 秋七月,大学士熊赐履免归,以阁臣索额图劾之也。

十六年,正月朔,闻雷。 九月,帝猎于边外。 冬十月,还京师。 十二月,太白画见。

十八年,秋七月,京师地连震,诏群臣各言得失。时帝画夜坐武帐中,宪臣魏象枢直入奏曰:天变若此,乃辅臣植党市权,引用佥壬,以剥蒸黎之应。帝不答。

十九年,秋八月,大学士索额图以疾求罢,命于内大臣处上朝。 十月,彗星见于翼。 十一月,彗星见西方。 冬十二月,磔杨起隆于市。大将军图海解送陕西起事之朱三太子即杨起隆来京,及与前监禁之杨起隆妻马氏,及其党郑得胜质对,皆不识,部议为显系起隆之党借名造反,罪应磔,从之。

二十年,春正月,命兵部右侍郎温代疏浚通州运河。 二月,诏开海界。先是,滨海居民私饷台湾郑氏,顺治十八年遂下令迁界,民多荡析离居,满兵复奴其老稚,菙楚不忍闻。闽督姚启圣屡奏旗兵不服水土,康王体尊亦不宜久暴露,宜撤归。疏三上,始命班师,兵归者犹驱子女北行。至是,启圣又与抚臣吴兴祚奏请开边界,复民业,从之。 颁发帑银二十万两赈山西饥民。 三月,河南地震。 秋八月,辛巳朔,日食。 九月,幸畿甸,自后以肄习水围、循视河堤,岁常举行。

二十一年,春二月,杀楚人朱方旦等。方旦,荆州人,刊刻秘书,其徒顾齐宏、陆光旭等为之标榜,时有宣圣复生之称。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驻荆州时,书赠至人里圣人堂匾额,巡抚张朝珍尝为题圣教帝师匾额。方旦等既伏法,帝以勒尔锦见在羁禁,朝珍已病故,俱予免议。 三月,帝猎于乌喇。时卤簿待发,宪臣徐元文率言官三十人入谏,帝曰:“方春省耕,不出旬日回,非游牧也。”遂启行。 夏五月,还京师。 秋七月,彗星见井宿度,尾丈二尺馀。

二十二年,春二月,帝幸五台山。终帝之世,凡幸五台山者五,不备纪。 三月,还京师。 夏四月,命边疆提镇官有应入觐者,奏闻。时边陲将士,不习国家法度,帝尝降敕广西将军马承胤军中,承胤跪受,诸将惊曰:“我将军亦跪人耶?!”至是宪臣禧佛疏称:“海内大定,宜令提镇次第入觐。”帝因语群臣曰:“提镇久握兵权,心意骄纵,故每致生乱。常来朝见,则心生敬畏,如吴三桂辈亦不令来朝,始至于此也。”群下皆拜服。 六月,帝奉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自是每年五六月出口,不备纪。 秋七月,还京师。

二十三年,九月,帝东巡。先是,词臣曹禾以帝功德日盛,奏靖封禅,科臣王承祖奏请巡狩,并付廷议。工科给事中任辰旦独上疏谏,言:“封禅之说,惟秦始皇、汉武帝、宗真宗诸君行之,固猥陋无足道矣。若夫巡狩,载《舜典》、《王制》诸书,古诸侯各君其国,天子巡所守,以协同议礼制度。今天下一家,巡狩之礼亦不可举。”疏入不报,寻部臣议上,虞舜东巡至岱宗,燔柴致祭,汉高祖遇鲁,以太牢事孔子。今皇上盛德神功,同符尧舜,仿古之制,爰事东巡,经过泰山阙里,亦应致祭。至是启銮东巡,幸山东,登泰山,渡黄河、杨子江,幸镇江、江苏、江宁,还经泗水东境,幸曲阜,谒孔陵,始回銮。自是南巡凡六次[1]。 冬十一月,还京师。 是年,直隶、河南饥。

二十四年,秋九月,《赋役全书》成。 淮扬饥。 冬十一月,癸卯朔,日食,丁巳望,月食。

二十五年,春二月,诏嗣后武官照文职例丁忧,从四川提臣何传请也。先是,下廷议时,帝语阁臣曰:“武官不宜久任,在昔唐室藩镇,骄蹇跋扈,皆由久典兵权耳。乃丁忧之例既定,自不致任久矣。” 夏四月,诏访求遗书。帝欲统一天下之言论思想,飭令直隶巡抚、学道,购收民间藏书秘录,务期搜访罄尽,送部进呈,以免异端诐说流播民间云。 闰月,江苏巡抚汤斌奏毁苏州城上方山五通淫洞,同时闽督郭世隆亦檄毁五显庙。 秋七月,帝猎于边外,自后每岁能秋冬农隙讲武之时,出边行猎,不备纪。 八月,还京师。 冬十二月,发遣兵部侍郎蔡毓荣于黑龙江,因前在云南隐匿吴三桂家口也。毓荣前官绥远将军,平三桂大有功,诸满帅忌之甚,相与构陷,遂获罪。

二十七年,春二月,琉球遣子弟梁成楫等三人入监读书。 大学士明珠、李之芳、余国柱,尚书佛伦、熊一洒、科尔坤同日罢,因言官郭琦劾诸人背公营私也。先是二十二年,天久不雨,命庶常德格勒筮之,遇夬卦,曰:“泽上于天,将降矣!而卦义五阳决一阴,小人居鼎铉,故天屯其膏,决去之即雨。”帝愕然,曰:“安有是?”德遂以明珠对,帝默不应。 夏四月朔,日食。 六月,武昌兵变,推夏违龙为首。事闻,督统瓦岱往讨,平之。

二十八年,秋七月,勒令原任少詹事高士奇、左都御史王鸿绪、编修陈元龙休致,因左都御史郭琇劾诸人植党营私也。 冬十月,降副都御史许三礼二级调用,以疏劾原任刑部尚书徐干学潜住京师招摇,及其子树谷违例考御史事。部议座以诬罔也。

二十九年,夏四月,《大清会典》成。 五月,大学士徐元文等荐举麻城知县赵仓壁、清苑知县邵嗣尧、三河知县彭鹏、灵寿知县陆陇其。俱著行取。 八月,己未朔,日食。

三十年,春二月,丁巳朔,日食。

三十一年,春正月,辛亥朔,日食。钦天监占,主有大臣黜,近臣有忧。帝责其附会,严斥之。

三十二年,冬十二月,严禁顺、永、保、河诸府造酒。时以畿辅米价腾踊故也。

三十三年,夏五月,命提督顺天学政兵部右侍郎李光地解任,回京守制。光地闻母丧,仅乞假数日治丧,仍视事,言官沈恺曾、杨敬儒交章论劾,给事中彭鹏疏诋光地为忘亲贪位。帝大怒,严旨诘问。鹏执奏愈力,并言臣与光地皆闽产,今若此,人人切齿,桑梓汗颜。帝不得已,因令光地解任,在京守制。

三十四年,夏四月,山西平阳地震,压毙人民甚众,诏曰:“迺者,畿辅郡县,灾伤叠告。而山西平阳府属,复有地震之异,朕心祗惕,谓必政事之失宜,方致阴阳之有感。反躬循省,深儆予辜。” 六月,以京师久雨,诏廷臣言事。

三十五年,春正月,京师地震。 夏六月,东南滨海飓大作,海啸。 秋七月,复大风,坏民居卢舍。 九月,京师地震。 冬十二月,京师地震。

三十六年,春闰三月,辛巳朔,日食。 冬十一月,京师地震。

三十七年,秋七月,京师地震,江南滨海大风,水猝至,平地丈馀。帝奉太后出山海关谒陵。 冬十一月,还京师。

三十八年,冬十一月,逮顺天乡试正副考官修撰李蟠,编修姜宸英下狱,因御史鹿祐疏参是科考试不公,后集中式举人于内廷覆试,去留有差。蟠遣戍,宸英座于狱。时满朝臣僚皆知是狱之冤,王士禛亦有:“我为刑官,令西溟以非罪死,何以谢天下”之语。西溟,宸英字也。

三十九年,春二月,贵州省城地震。

四十年,冬十二月,连人傜人作乱,讨平之。

四十一年,夏五月,东南海啸。 六月,火星入南斗。

四十二年,秋九月,湖南镇箪红苗作乱,讨平之。 冬十月,帝巡太原。 十二月,还京师。

四十三年,夏四月,革直隶巡抚李光地职,仍留任。先是,给事中黄鼎楫、汤右曾、许志进、朱骏业、王原等,合疏劾光地去岁报灾二十馀处,光地身为抚臣,漫无经理,疏内所称民沾实惠俱属空言。疏下,李光地回奏,光地引咎请落职,命留任。 冬十一月,丁酉朔,日食。

四十四年,秋八月,京师地震。

四十五年,春二月,京师地震。 江宁知府陈鹏年落职,命来京在修书处效力。初,江督阿山以帝将复南巡,召属吏议加赋,鹏年力争不可,阿山衔之。四十四年,帝至江南,使鹏年办龙潭行宫差,近侍索贿不与,窃置蚯蚓粪于箪席间。帝召鹏年诘问,将加罪,以致仕大学士张英、织造使曹寅力谏,得免死。驾幸金山,罚鹏年叠石、挽舟诸苦工以辱之。民趋助役,至是阿山劾其受盐典商年规,蚀龙江关税,落职,下之狱,命漕督桑额、河督张鹏翮会谳,民皆罢市,揭帛鸣钲,环制府问太守见劾之由。有司械系数人,争就系。句容八邑生童方京试,哗曰:“读书何为也?!”皆火其卷去。谳者以三木讯商人,商人曰:“岁馈,自督抚至州县皆有之,惟太守不受一钱耳。”既捃摭无所得,则以鹏年尝遂倡,建亭其地,月朔宣讲圣论,为大不敬,狱成论斩。大学士李光地入谏,得解,几复授苏州府知府,复忤总督噶礼下狱,指所作游虎邱诗为怨望。帝仍令免罪,入武英殿修书,后终河道总督。 夏四月,戊子朔,日食。 冬十二月,命各省建育婴堂,从言官周清源请也。

四十六年,春正月,杀云南民李天极、王枝叶等。天极,广通县诸生,与临安府诸生朱六非等,以枝叶本朱姓,为明永历之孙,奉为主,称桂王文兴三年。潜期先取广南,次取开化,由蒙自袭省城。督臣贝和诺得标兵首报,发兵擒斩之。 秋八月,贵州普安州三江苗人黄柱汉等作乱,讨平之。

四十八年,冬十月,杀编修熊本。本,孝感人,为故阁臣熊赐履从子。赐履卒于江宁寓室,贫无以殓,本为之治丧事尽礼。人高其义,及遗疏入,中有荐本语。帝疑其伪,命督臣噶礼确察。噶礼取疏草进,无本名,本落职论死。或曰噶礼迎合忮忌,所呈疏草未可据。

四十九年,春正月,朔,虹见东方。 夏五月,南方霪雨,大水。 秋八月,革福建提督蓝理职。理奏永春、德化间有陈五显等,聚众二千馀行劫,臣令参将尚之瑨统兵往缉两次,杀贼八十馀,中伤脱逃者不计其数,附近贼巢仍不废耕织,照常安业。帝谓数千人为盗,保得谓百姓不失业,此系掩饰己过,希图卸罪,命严议,至落职。

五十一年,夏六月朔,日食。 冬十月,革江南总督噶礼职。噶礼与江南乡试副考官赵晋通关节,事发,抚臣张伯行劾之。礼亦讦伯行不出洋捕贼诸疑款,命俱解任,交钦使张鹏翮等杂治。时鹏翮之子懋诚任怀宁令,故于噶礼多瞻顾,奏晋与新科举人陈元奎、吴泌贿通关节,拟罪如律。噶礼劾伯行不能清理案件属实,馀系苛求,应降留,伯行劾噶礼索金事全虚,应夺职发徒,复命尚书穆和伦等覆讯。奏如前,帝以伯行为天下清官第一,责诸臣变乱是非,命伯行复任,黜噶礼职。 十一月,籍没福建革职提督蓝理,调入旗。初,理在提督任内,好干预民事,或曰:“此有司职也,非所宜问”,理曰:“天下官管天下百姓,腐儒何足以知之。”妒之者因刻匿名帖,绘一虎以比之,多列罪状。督臣范时崇、抚臣满保所以参奏,命侍郎和托等往按。左右不承,理曰:“吾大臣,何必办?”举笔署曰,皆实,议立斩,追赃八万,籍其产,特旨免死入旗。 帝出关谒陵。 十二月,回京师。

五十三年,春二月,以旱,诏廷臣言事。 夏六月,诏刑部宽恤狱囚。

五十四年,春二月,革江苏巡抚张伯行职。伯行劾布政使牟钦元藏匿通洋匪棍张令涛。令涛旧为噶礼幕客,故伯行必欲死之。命尚书张鹏翮往勘,寻奏令涛良民,伯行诬劾拟斩,帝不允,命来京,入直尚书房,旋擢仓场总督。 夏四月,丙寅朔,日食;望庚辰,月食。 秋七月,东南各省骤风暴作。 冬十月,山西太原府知府赵凤诏以受赃十七万有奇,伏法。凤诏,尚书赵申乔子,申乔自请罢斥,命仍在任供职。

五十五年,春二月,定民间买卖地亩,其丁随地输课,从言官董之燧请也。 夏六月,旱。

五十六年,夏四月,严禁天主教在各省立堂传教。天主教来自西洋,康熙八年有旨严禁,至是广东碣石镇总兵陈昂疏言广州城内外教堂布满,乞饬早为禁绝,部议从之。

五十七年,夏四月,磔河南民袁进,即朱复业等于市。初,兰阳县有郭英者,自称前明勋裔,以同邑幼童朱复业为明周王之孙,抚养家中,诡名袁进,欲效郭子兴抚太祖故事,勾结白莲教首李雪臣、兴邦父子,匿邑诸生李山义家,潜谋举事,为县令侦知捕获。抚臣张圣佐以闻,命尚书张廷枢察审,论如法。 五月,既望,有群蚁自海入江南之吴松江,风浪冲击,团结不散,有大至径寸者。 秋七月,陕西平凉巩昌府属地震。 八月,杀镶蓝旗逃棍孟光祖。光祖称奉诚王府差遣,往各省诓骗财物,枭于市,江南巡抚佟国勷、四川巡抚年羹尧,不将光祖拿获,反接受物件,馈送礼物, 国勷革职,羹尧革职留任。

五十八年,春正月,甲戍朔,日食。 命截留漕米四十三万,贮苏州、镇江、江宁、淮安、安庆赈荒。

五十九年,春正月,王大臣等以帝明年御极六十年,请预定庆贺典礼,不许,谕曰:“见在西陲用兵,军民劳苦。去岁正月朔日食,今年七月朔又值日食。海洋飓风,飘没官兵船只。山左东三府不发被淹,黎民饥馑。淮黄大水,仅能抢护。人心风俗未尽醇,官箴政事未尽理。此正君臣孜孜求治之时,庆贺之事,著停止。” 夏六月,禁商船以军器出洋。

六十年,春三月,会试副考官副都御史李绂夺职,发往永定河工效力。是科会试榜发,下第举子拥绂邸舍喧嚷,为言官舒庠等所劾,免官发遣。 夏五月,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福建、浙江饥。 六月,安徽大旱。 秋九月,河决河南、山东、直隶等处。 冬十月,台湾风灾。

六十一年,春正月,召满汉文武诸臣及至仕退斥人员,年六十五以上六百八十人,宴于乾清宫前,名千叟宴。 夏四月,福建驻防将军黄秉钺夺职,因防兵哗饷也。 帝在热河,语王大臣等曰:“前有以朕每年出口行园,劳苦军士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不修武备?如前噶尔丹、策妄呵、喇布坦等梗命,朕两次扫平漠北,救民水火,此皆朕平日不忘武备,勤于练兵之所致也。若前惑于人言,惮劳苦而不加训练,又何能远至万里之外,灭贼立功耶?”  秋七月,夜有大流星入斗垣。 九月,帝还京师。 冬十一月,帝崩,寿六十有九,四子胤禛嗣立,谥帝曰仁,庙号圣祖,葬遵化州孝陵东马兰峪,号景陵。

[1] 详第十三卷治河篇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四·刘昫
  卷一百一 天聖元年(癸亥,1023)·李焘
  ◎职官八·徐天麟
  提要·张九成
  尚史卷五十三·李锴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七·阿桂
  卷三·傅恒
  南唐书卷二十二·马令
  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 第九·班固
  王俭传·萧子显
  樊山政书卷一·樊增祥
  操演全图·佚名
  卷之八十一  菽園雜記九(明) 陸容 撰·邓士龙
  卷十五·佚名
  史记集解序·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林正大·唐圭璋

      正大字敬之,号随庵,永嘉人。开禧中,为严州学官。著有风雅遗音。   杜工部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   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   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   轲,名垂

  • 第一折·佚名

    (冲末、孛老儿上,云)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汉是这深州饶阳县人氏,姓刘,是刘太公。我有个兄弟是折拆驴。我那兄弟有些膂力,前年去泰安神州争交赌筹去了,一向不曾来家。我有个孩儿

  • 卷十七·沈德潜

    ☆孙致弥字恺似,江南嘉定人。康熙戊辰进士,官侍读学士。有《秋左堂诗》。○松坪未第时尝为副使,采诗朝鲜等国,极韵事也。馆选后,与赵文饶同罹岸狱,几濒于危矣,卒以非辜得雪。后圣祖巡幸时,以献赋复官翰林,至学士。诗筋力于唐人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洪武三十年三月癸丑朔 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闻古之造理之士务欲助君志在行道受君之赐而民供之所以操此心固此志以待时机之来张君之德布君之仁补其不足而节有余妥苍生于市野于斯之士古至于今历代有之载之方册昭

  • 卷之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八卷 星野晷度(二)·缪荃孙

    1.各县晷度表上元县(旧隶江宁府)北极高度三十二度零四分偏东二度十八分节气日出时日入时旦时中星昏时中星冬至小寒大雪大寒小雪立春立冬雨水霜降惊蛰寒露春分秋分清明白露谷雨处暑立夏立秋小满大暑芒种小暑夏至辰初初

  • 七一九 军机大臣奏各省送到违碍各书开具清单缴进销毁片·佚名

    七一九 军机大臣奏各省送到违碍各书开具清单缴进销毁片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查各省送到违碍各书,业将必应销毁及抽毁之本节次开单进呈在案。兹据各该督抚等将查出应毁重本陆续解到,谨开具清单,装成一百三十箱缴进销

  • 卷三十九 张瑴归宋·李有棠

    天祚帝保大二年夏六月,萧德妃称制于南京,遣锡凌阿知平州,以代张彀。彀,平州义丰人。初为辽兴军节度副使,民推彀领州事。彀知国必亡,练丁蓄马,籍丁壮为备。至是锡凌阿至,拒弗纳。金帅尼雅满入燕,首问平州事于康公弼,曰:“彀狂妄寡

  • 滅國上第七·苏舆

       王者,民之所往。君者,不失其群者也。故能使萬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無敵於天下。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小國德薄,不朝聘大國,不與諸侯會聚,孤特不相守,獨居不同群,遭難莫之救,所以亡也。非獨公侯

  • 第七章 32·辜鸿铭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辜讲孔子说:“在文字和艺术学识上,我或许可以和别人对比。但是在日常个人行为上所展现出的内在聪明和高尚方面,这是我目前还没有做好的地方。”

  • 佛说十地经卷第四·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难胜地第五  菩萨闻此胜地行  于法解悟心欢喜  空中雨花赞叹言  善哉大士金刚藏  自在天王与天众  闻法踊跃住虚空  普放种种妙光云  供养如来喜充遍  

  • 第六則  雲門十五日·胡兰成

    第六則雲門十五日舉:雲門垂語云:十五日以前不問汝,十五日以後道將一句來。自代云:日日是好日。此言是不問過去,也不問未來,而只問今天。日日是好日也不是已沒有了火氣的人過的納福的日子,而是天天都在於死生成敗的出邊出沿。

  •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二·道忞

    門人真樸編次奏對機緣九月十七日至天津,天使入奏,上命備車馬迎師。二十二日午刻進萬善殿,駕隨到,召師進見,傳諭免禮賜坐。師云:「山林野逸,特蒙寵召,夙生何幸,得睹天顏。」上慰勞畢,乃問師年臘,得法元由,師詳敘始末。復云:「老和尚

  • 王荆公诗注·李璧

    诗文注。南宋李壁撰。五十卷。壁有《临川先生文集》已着录。此集乃壁谪居临川时所作,注古诗二十一卷,律诗二十九卷。文中大字单行为王安石诗,小字双行为壁注。末有补遗,收古今体诗五首。壁注王诗,搜集原始资料、认真

  • 八阵总述·马隆

    治兵以信,求圣以奇。 信不可易,战无常规。 可握则握,可施则施。 千变万化,敌莫能知。

  • 西圃词说·田同之

    清田同之撰,1卷。田氏论词之流变,宗王世贞正宗、变体之说,但他认为填词应各见性情,婉约是本色,豪放亦非不是本色,这就显得比较灵活了。他认为词中有诗人之词,有文人之词,有词人之词,有英雄之词,语多中肯。田氏对词的音律,也很重

  • 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佚名

    具名,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二卷,赵宋法贤译。备说理观之仪。

  •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慧沼

    汉传因明著作,唐慧沼著。该著是对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要义诠释的汇集,对《因明入正理论》解题目在《大疏》五解的第三解下更助二解。对“能破定非似立、似破”、“本欲成法依有法,不欲成有法依法”、“显因同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