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职官八

○使外国

孝武建元中,月氐怨匈奴,汉乃募能使者,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氐。(张骞传。)元封五年,诏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使绝国者。(本纪。)

天汉元年,遣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邛莋愿为内臣妾,孝武乃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副使者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驰四乘之传,以赂西南夷,至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司马相如传。)

天子闻张骞之言,欲从蜀求大夏道,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数道并出,出龙,出莋,出徙,(音斯。)邛,出僰。(张骞传,师古曰,闲使者求闲隙而行,又蒯通传注,闲使谓使人伺闲隙而单行。)

孝昭始元六年,栘中监苏武前使匈奴,留十九岁乃还,奉使全节,以武为典属国。(本纪。)宣帝时,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使行诸羌。(赵充国传。)

元康元年,上令群臣举可使西域者,前将军韩增,举上党冯奉世,以卫侯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冯奉世传。)元帝初元五年,卫司马谷吉使匈奴不还。(本纪。)

建昭三年,使护西域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矫发戊巳校尉田屯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单于,斩其首,传诣京师。(本纪。)

萧育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师古曰,时令校尉为使于匈奴,而育为之副,故授副校尉。)后复为中郎将,使匈奴,萧咸为中郎将,使匈奴,萧由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萧望之传。)

金参使匈奴匈奴中郎将。(金日磾传。)○行水灾流民

孝武元狩三年,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

元鼎二年九月,诏方今水潦移于江南,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毋令重困吏民,有赈救饥民免其厄者,具举以闻。(并本纪。)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终军奏偃矫制颛行,非奉使体。(终军传。)孝昭始元二年三月,遣使者赈贷贫民毋种食者。

孝宣本始四年正月,诏曰,今岁不登,已遣使者赈贷困乏。

孝成建始三年九月,诏乃者郡国被水灾,流杀人民,遣谏大夫林等循行天下。

河平四年三月,遣光禄大夫博士嘉等下一人,行举濒河之郡,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发财赈贷,避水它郡国,所在冗食之,举惇厚有行能直言之士。(并本纪。)

平当行流民幽州,奉使者十一人为最。(本传。)

阳朔二年秋,关东大水,流民欲入关者,勿苛留,遣谏大夫博士分行视,九月,奉使者不称。

鸿嘉四年正月,诏水旱为灾,关东流冗者众,已遣使者循行郡国,被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三万,勿出租赋,逋贷未入皆勿收,流民欲入关,辄籍内。

孝哀初即位,诏乃者河南颍川郡水出,流杀人民,坏庐舍,已遣光禄大夫循行举籍,赐死者棺钱人三千。(并本纪。)○举贤观风

孝武元狩六年,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亡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召诣行在所,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郡国有所以为便者,上丞相御史以闻。

孝昭始元元年,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节行郡国,举贤良,问民所疾苦冤失职者。

孝宣元康四年,遣太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治得失,举茂材异伦之士。本始元年,遣使者持节,诏郡国二千石谨牧养民,而风德化。

孝元初元元年,诏方田作时,朕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延登贤俊,招显侧陋,因览风俗之化。

建昭四年,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乏困失职之人,举茂材特立之士。

孝成永始三年正月,日有蚀之,诏临遣太中大夫嘉等,循行天下,存问耆老民所疾苦,其与部刺史举惇朴谦逊有行义者,各一人。

孝平元始四年,遣太仆王恽等八人,又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以上并本纪。)○举冤狱治狱使者内谒者令郭穰。(宣纪。)

孝宣五凤四年四月,日有蚀之,诏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本纪。)

孝成鸿嘉元年,诏曰,方生长时,临遣谏大夫理等,举三辅三河宏农冤狱。(本纪。)

成帝初即位,孔光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赈赡流民,奉使称旨。(本传。)○杂遣使

吴楚反,以爰盎为太常,奉宗庙使吴王,吴王弟子德侯为宗正,辅亲戚使。(吴王濞传。)宣帝时,蔡癸以好农,使劝郡国,至大官。(食货志。)

稻田使者燕仓。(昭纪。)地节中,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沟洫志。)李寻以骑都尉使护河堤。(李寻传。)成帝时,河决馆陶,河堤使者王延世使塞。(沟洫志下同。)

鸿嘉四年,河堤都尉许商,与丞相史孙禁行视图方略,冯野王以故二千石使行河堤。(冯野王传。)平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为骑都尉,领河堤。(平当传。)

河平三年,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

孝平元始元年,遣谏大夫行三辅,举籍吏民,以元寿二年仓卒时横赋敛者偿其直。元始二年,使谒者大司马掾四十四人,持节行边兵。

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遣使者捕蝗。(并本纪。)○奉使矫制(上)

武帝即位,汲黯为谒者,东粤相攻,上使黯往视之,至吴而还报曰,粤人相攻固其俗,不足以辱天子使者,河内失火,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臣过河内,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内仓粟以赈贫民,请归节伏矫制罪,上贤而释之。(本传。)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终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颛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故春秋王者无外,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正二国废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盐铁,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邪,将势宜有余而吏不能也,何以言之,偃矫制而鼓铸者,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今鲁国之鼓,当先具其备,至秋乃能举火,此言与实反者非,偃已前三奏无诏,不惟所为不许,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枉尺直寻,孟子称其不可,今所犯罪重,所就者小,偃自予必死而为之邪,将幸诛不加欲以采名也,偃穷诎服罪当死,军奏偃矫制颛行,非奉使体,请下御史征偃即罪,奏可,上善其诘,有诏示御史大夫。(终军传。)

浩侯王恢,坐使酒泉矫制害当死赎罪免。(功臣表。)

宣帝元康元年,上令群臣举可使西域者,前将军韩增,举上党冯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修城,会故莎车王弟呼屠征与旁国共杀其王万年,及汉使者奚充国,自立为王,时匈奴又发兵攻车师城,不能下而去,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与歃盟畔汉,从鄯善以西皆绝不通,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意皆在北道诸国间,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更立它昆弟子为莎车王,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奉世乃罢兵以闻,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奉世遂西至大宛,大宛闻其斩莎车王,敬之异于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上甚说,议封奉世丞相将军,皆以为可,独少府萧望之,以为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渐不可长,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议,以奉世为光禄大夫。(冯奉世及西域传。)

猜你喜欢
  武帝纪第一·陈寿
  卷三百六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二·赵尔巽
  第五十六回 战邙山宇文泰败溃 幸佛寺梁主衍舍身·蔡东藩
  卷第二百六十六·胡三省
  鸿猷录卷二·高岱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九十三·佚名
  卷十五·郝经
  卷三·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纪昀
  第一节 债权之物体·佚名
  五一三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续获应禁各书解京销毁折·佚名
  卷十七 食货志三·黄遵宪
  保靖·沈从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二十四·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七蒋德璟 曾樱 路振飞(子泽溥)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谏、曾世衮)熊开元(林增志、方以智) 徐人龙(子咸清)蒋德璟曾樱路振飞(子泽溥)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

  • 卷八史四·何良俊

    徐谦斋作相,终始孝庙一朝。当时治教熙洽,可以比隆三代。盖一时正人如王端毅、马端肃、刘忠宣、倪文毅、张东白、杨文懿、张庄简、韩贯道诸人,布列六曹。戴简肃掌都察院事,章枫山、谢方石为两京祭酒,百僚师师,真可谓朝无幸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九月甲午朔应天巡抚赵可怀叚价不敷乞原题户部关税米布草折等银暂行那用章下户部○乙未 圣母孝安皇后梓宫发引到 山陵内官监太监卢宠复掩土尚膳监太监黄恩复题兵部给飞骑驰报○兵部题升山西参将周一乾为

  • 第一八一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一一四○三—五·佚名

    新竹县斗级郑升,具领光绪九年秋冬两季工食银具领状台下斗级郑升,今当大老爷台前,承领得光绪九年分秋、冬两季工食银壹拾贰两肆钱,除扣减平外,实应领银壹拾壹两陆钱伍分陆厘,中间不敢冒领。合具领状是实

  • 第六册 天命三年正月至闰四月·佚名

    第六册 天命三年正月至闰四月戊午年,大英明汗六十岁。正月十六日。清晨,月将落时,有黄光贯月中,其光宽若布幅,月之上长约二竿,月之下长约一竿馀。是岁新年既过,汗曰:“诸贝勒、大臣,尔等勿怠,吾意已决。今岁吾必兴兵征讨,

  • 一一一一 谕内阁着四库馆总裁将《河防述言》一书录入四库全书·佚名

    一一一一 谕内阁着四库馆总裁将《河防述言》一书录入四库全书乾隆五十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五十年九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前命阿弥达前往青海迤上穷溯河源,旋京具图呈览,随御制河源诗文,并令馆臣编辑《河源纪略》,录入四库

  • 卷十七 立政第二十一·孔颖达

    周公作《立政》。周公既致政成王,恐其怠忽,故以君臣立政为戒。立政言用臣当共立政,故以名篇。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顺古道尽礼致敬,告成王,言:“嗣天子,今已为王矣,不可不慎。”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

  • 景公问古者君民用国不危弱晏子对以文王第二十三·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古者君民而不危,用国而不弱,恶乎失之?”晏子对曰:“婴闻之,以邪莅国,以暴和民者危;修道以要利,得求而返邪者弱。古者文王修德,不以要利,灭暴不以顺纣,干崇侯之暴,而礼梅伯之醢,是以诸侯明乎其行,百姓通乎其德,故君民而

  • 晁错第八·桓宽

    大夫曰:“《春秋》之法,君亲无将,将而必诛。故臣罪莫重于弑君,子罪莫重于弑父。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招四方游士,山东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着书数十篇。然卒于背义不臣,使谋叛逆,诛及宗族。晁错变法易常,不用制度,迫

  • 第一章 人生之苦·梁启超

      投胎之苦:太古之野人,甫离兽身,狉狉榛榛,全地如一,而无等差,茹血衣皮,穴处巢居。自圣智日出,文明日舒,宫室服食、礼乐文章;上立帝王,下设虏奴;贫为乞丐,富为陶朱;尊男卑女,贵人贱狙,华族寒门,别若鸟鱼,蛮獠都士,绝出智愚,灿然列级,天

  •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八·陆世仪

    人道类熙先问性与命是一物是二物曰在天为命在物为性二物也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一物也分看亦得合看亦得一而二二而一在天为命在物为性此自是正训然此但说字义耳孟子口之于味一章性也有命焉命也有性焉便说到圣贤一眼看

  • 卷十七·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七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诗小雅甫田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一序疏故笺先言仓廪则言政烦赋重也【则当后字误】一章倬彼节笺以丈夫税田也【丈监本误又】上地谷亩一钟【钟误钟下并同】音义甫之言丈

  • 卷十二·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十二宋 蔡卞 集解释虫萤  蟋蟀 蛣蜣  阜螽  蟦蛴蛾  蠁  蝶   莎鸡  蜩螟蛉 蜴  蝤蛴  熠燿  蜉蝣萤夜飞腹下有火故字从荧省萤小火也月令季夏曰腐草爲萤不言化者不

  • 卷四·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内则衍义卷四大学士傅以渐恭纂教之道教子内则曰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夫使人日再问之作而自问之妻不敢见使姆衣服而对至于子生夫复使人日再问之夫齐则不入侧室之门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大夫之子有食母士

  • 遗教经论一卷·佚名

        天亲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顶礼三世尊  无上功德海  哀愍度众生  是故我归命  清净深法藏  增长修行者  世及出世间  我等皆南无  我所建立论  解释佛经义  为彼诸菩萨  令知方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一·澄观

    第三厌分。论云下。问答生起先举论。二不乐下。疏释论。先释厌名。其无量下通妨。以是厌果非厌分故。通意可知疏。经文下。科释为七相。约义不同。束为三者顺文分段疏。今初此菩萨下。释修行中三。一正释文。二引瑜伽

  • 译文序跋集·鲁迅

    鲁迅著。收入《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卷。本书收集了鲁迅为自己翻译的和与别人合译的各书的序跋,连同单篇译文在报刊上发表时所写的“译者附记”等,共115篇。还有3篇序已被鲁迅编入它集,本书未再收入。

  • 墨子闲诂·孙诒让

    注释书。清孙诒让撰。15卷。汉晋以降,墨学地位日下, 《墨子》一书,无人研究整理,传诵既少,注释亦稀,阙文错简,无可校正,衍夺误,沿袭不改,古言古字,更不可晓,墨学几成绝学。至清代,学者毕沅等始为之校注。清末,孙诒让用明吴宽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