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集解序

裴骃

【索隐】骃字龙驹,河东闻喜人。宋中郎外兵曹参军。父松之字世期,太中太夫,注《三国志》。《宋书》父子同传。【正义】裴骃採九经诸史并《汉书音义》及众书之目,而解《史记》,故题《史记集解序》。序,绪也。孙炎去:谓端绪也,孔子作《易序卦》,子夏作《诗序》,序之义其来尚矣。【考证】诸本裴骃上有宋中郎外兵曹参军七字。游王本止署裴骃二字,今从之。钱大昕曰:索隐序称外兵参军,后序称外兵郎,互有不同。考《隋书·经籍志》:《史记》八十卷,宋南中郎外兵参军骃撰,又《宋书》、《南史》本传俱云“南中郎参军”。盖龙驹为南中郎府之外兵参军。宋齐之世,四中郎将,皆以皇子为之,得开府置官属,外兵其一曹也。南中郎者,所仕府之名。外兵者,所署曹之名。参军则其职也。中郎之上,当有南字。索隐后序,称外兵郎,则误甚矣。

班固有言曰。

【索隐】固撰《汉书》,作司马迁传,评其作《史记》所採之书,兼论其得失,故裴骃此序,先引之为说也。案固字孟坚,扶风人。后汉明帝时,仕至中护军,祖穉广川太守,父彪徐令,续太史公书也。

司马迁

【正义】字子长,左冯翊人。汉武帝时,为太史令,撰《史记》百三十篇。父谈亦为太史令。

据左氏、国语,

【索隐】仲尼作春秋经,鲁史左丘明作传,合三十篇,故曰《左氏传》。《国语》亦丘明所撰,上起周穆五,下讫敬王,其诸侯之事,起鲁庄公,迄春秋末,凡二十一篇。

采世本、战国策,

【索隐】刘向云:《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之所记也,录黄帝已来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系谥名号,凡十五篇也。《战国策》,高诱云:六国时纵横之说也,一曰短长书,亦曰《国事》。刘向撰为三十三篇,名曰《战国策》。案此是班固取其后名而书之,非迁时已名《战国策》也。

述楚汉春秋,

【索隐】汉太中大夫楚人陆贾所撰,记项氏与汉高祖初起,及说惠文间事。

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索隐】武帝年号,言太史公所记,讫至武帝天汉之年也。

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

【索隐】案字书,摭,拾也,音之赤反。

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捂。

【索隐】抵,音丁礼反。捂,音吾故反。抵者触也,捂亦斜相抵触之名。案今屋梁上斜柱曰柱捂,是也。直触横触皆曰抵,余触谓之捂,下触谓之抵。抵捂,言其参差也。以言彼此二文同出一家,而自相乖舛也。

亦其所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已勤矣。

【正义】言作史记,採经传百家之事,上下二千余年,此其甚勤于撰录也。

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

【索隐】圣人,谓周公孔子也,言周也之教,皆宗儒尚德,今太史公乃先黄老崇势利,是谬于圣人也。【正义】太史公《史记》,各显六家之宗。黄老、道家之宗,六经,儒家之首。序游侠则退处士,远货殖则崇势利。处士贱贫,原憲非病,夫作史之体,务涉多时,有国之规,备陈臧否,天人地理,咸使该通,而迁天纵之才,述作无滞,故异周孔之道。班固诋之,裴骃引序,亦通人之蔽也。而固作《汉书》,与《史记》同者五十余卷,谨写史记,少加异者,不弱即劣,何更非剥《史记》?乃是后士妄非前贤,又《史记》五十二万六千五百言,叙二千四百一十年事,《汉书》八十一万言,叙二百二十五年事。司马迁引父致意,班固父修而蔽之,优劣可知矣。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正义】大道者,皆禀乎自然,不可称道也,道在天地之前,先天地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黄帝老子,遵崇斯道,故太史公论大道,须先黄老而后六经。

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

【索隐】游侠,谓轻死重义如荆轲豫让之辈也。游,从也行也。侠,挟也持也。言能相从游行挟持之事。又曰:同是非曰侠也。【正义】奸雄,奸猾雄豪之人。

述货殖,

【正义】殖,生也。言货物滋生也。

则崇执利

【正义】趋利之人。

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

【正义】此三者是司马迁不达理也。【考证】冯班曰:“游侠货殖之传,词旨激扬,有为而言之,其志有可伤者。孟坚之言,未免深文,至于先黄老后六经,自是史谈所论,谈当文景之后,尚黄、老者随时也,至迁则不然矣。老子与韩非同传,仲尼为世家,自序言礼以节人云云,止言六经,不及黄、老,父子自不同。班孟坚、杨子云,言无分别,盖未审耳。”

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索隐】俚,音里。刘德曰:俚即鄙也。崔浩云“世有鄙俚之语,则俚亦野也俗也。不俚,谓词不鄙樸也。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考证】以上《汉书·司马迁传》賛。

骃以为固之所言,世称其当。

【正义】骃,音因。当,音西浪反。裴骃以班固所论司马迁《史记》是非,世人称班固之言。

虽时有纰缪,

【索隐】纰,音匹之反。纰犹错也,亦作悂。字书云:织者两丝同齿曰悂。缪亦与谬同。

实勒成一家。

【正义】虽有小纰缪,实编勒成一家之书矣。

总其大较,

【索隐】较,音角,较犹略也,则大较犹言大略也。【正义】较,犹明也。

信命世之宏才也。

【索隐】案《孟子》云:五百年之间,必有名世者。赵岐曰: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此言命者名也,言贤人有名于世也,宏才、大才,谓史迁也。

考较此书,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辩其实。而世之惑者,定彼从此,是非相贸,真伪舛杂。

【正义】贸,音茂。舛,音昌转反。言之迷惑浅识之人,或定彼从此本,更相贸易,真伪杂乱,不能辩其是非。

故中散大夫东莞徐广,研核众本,为作音义。

【正义】作音义十三卷,裴骃为注,散入百三十篇。

具列异同,兼述训解,

【正义】徐作音义,具列异同之本,兼述训解释也。

麤有所发明。而殊恨省略。

【索隐】殊,绝也。《左传》曰:斩其木不殊。言绝恨其所撰大省略也。【正义】省,音山景反。【考证】王鸣盛曰:考《宋书》五十五卷徐广本传云,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云云。此传叙述颇详,并不言广注《史记》。《晋书》八十二卷本传、《南史》三十三卷本传并同,盖偶然漏略。

聊以愚管

【索隐】案东方朔云,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皆喻小也,然此语本出庄子文,今云愚管者是骃谦言已愚陋管见,所诚不能远大也。

增演徐氏。

【正义】演,音羊善反。增,益也。言裴骃更增益演徐氏之说。

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

【正义】采,取也。或取传说,採诸子百家,兼取先儒之义,先儒谓孔安国、郑玄、服虔、贾逵等是也,言百家,广其非一。

豫是有益,悉皆抄内,

【正义】竝採经传之说,有裨益《史记》,尽抄内其中。抄,音楚交反。

删其游辞,取其要实。

【正义】删,音师颜反。删,除也。去经传诸家浮游之辞,取其精要之实。

或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

【正义】数家之说不同,各有道理,致生疑惑,不敢偏弃,故皆兼列。

汉书音义,称臣瓒者,莫知氏姓。

【索隐】案即傅瓒,而刘孝标以为于瓒,非也。据何法盛《晋书》,于瓒以穆帝时为大将军诛死,不言有注《汉书》之事,又其注《汉书》,有引禄秩令及茂陵书,然彼二书亡于西晋,非于所见也。必知是傅瓒者,案《穆天子传》目录云:傅瓒为校书郎,与荀勗同校定《穆天子传》,即当西晋之朝,在于之前,尚见茂陵等书。又称臣者,以其职典祕书故也。瓒,音残岸反。【考证】洪颐煊曰:臣瓒刘昭续《汉志》补注,刘孝标《类苑》,《杜氏通典》,俱作于瓒。《史记索隐》李善文选注,俱作傅瓒。郦道元《水经注》又作薛瓒,颜氏《汉书叙例》,不载薛瓒之说。

今直云瓒曰。又都无姓名者,但云汉书音义。

【正义】《汉书音义》中有全无姓名者,裴氏注《史记》直云《汉书音义》,案大颜以为无名义,今有六卷,题云孟康,或云服虔,盖后所加,皆非其实,未详指归也。

时见微意,有所裨补。

【正义】见,音贤见反。裨,音卑,又音频移反。裨,益也。裴氏云,时见己之微意,亦有所补益也。

譬嘒星之继朝阳,

【索隐】嘒,微小貌也。《诗》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言众无名微小之星,各随三心五噣,出在东方,亦能继朝阳之光。嘒,音火慧反。朝阳,晶也。嘒星继朝阳,喻己浅薄而注《史记》也。

飞尘之集华嶽。

【正义】西岳华山,极高大。裴氏自喻才藻轻小,如飞尘之集华岳,亦能成其高大。《管子》云: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华,亦胡化反,又如字。【考证】二句谦辞,《正义》亦能成其高大六字可削。

以徐为本。

【正义】徐广《音义》,辨诸家异同,故以徐为本也。

号曰集解。未详则阙弗敢臆说。

【正义】有未详审之处,则阙而不论,不敢以胷臆之中而妄解说也。

人心不同,

【正义】言人心既不同,所见亦殊别也。

闻见异辞。

【正义】耳闻目见,心意既乖,其辞所以各异也。

班氏所谓疏略抵捂者,依违悉辩也。

【正义】耳闻止见,心意既乖,其辞所以各异也。

班氏所谓疏略抵捂者,依违悉辩也。

【索隐】裴氏言今或依违不敢复更辩明之也。案周公世家叙传曰:依之违之,周公绥之也。

愧非胥臣之多闻,

【索隐】晋大夫曰季,名曰胥臣,案《国语》称晋文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又胥臣对文公,黄帝二十五子,及屯豫皆八等事,是多闻也。

子产之博物。

【索隐】郑卿公孙侨字子产,案《左氏传》,子产聘晋,言晋侯之疾,非实沈台駘之祟,乃说饮食哀乐,及内官司不及同姓则能生疾。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妄言末学,芜秽旧史。岂足以关诸畜德。庶贤无所用心而已。【索隐】关,预也。畜德,谓积德多学之人也。裴氏谦言已,今此《集解》,岂足关预于积学多识之士乎?正是冀望圣暴风骤雨,胜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愈于论语不有博弈者乎之人耳。【考证】庶,几也,言区区编摩,亦胜群居终晶无所用以之人耳,索隐聩聩。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十九·表第十·脱脱
  卷四十六·志第十三·柯劭忞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九·李心传
  第六十七回 巾帼英雄桴鼓助战 须眉豪气舞剑吟词·蔡东藩
  进实录表·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九·佚名
  ◎曲粉皮袍人心收买·宣南吏隐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阿桂
  第四部分:宁渝旧梦·喻血轮
  王僧虔传·李延寿
  柳氵中传·欧阳修
  王老志传·脱脱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司马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二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七元稹酬卢秘书【并序】予自唐归京之岁秘书郎卢拱作喜遇白赞善学士诗二十韵兼以见贻白诗酬和先出予草蹙末暇皇【一作卢】频有致师之挑故篇末不无愤辞其次用本韵习然也偶有冲天气都无处世

  • 卷一百八十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起仁宗至和二年六月盡是年八月   六月戊子朔,趙抃入對,又言:「臣竊以宰相之任,賞罰二柄,出乎其手,能禍人,能福人,當世庸常之人,既懼禍,又邀福,誰不附會而迎承之。宰相有罪惡彰露,跡狀狼籍,諫官不論列,御史不糾彈【一】,天子不

  • ●卷二百三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三十一。   起绍兴三十一年八月十四日甲寅,尽九月二十七日丙申。   十四日甲寅李宝以舟船下海至东海县伪知县高敞及前知县支邦荣降。   刘宝为镇江驻劄都统制李宝为游奕军统官後辟为後军统制杨

  • 本语卷五·高拱

    孔子宪章文武盖时王之法不可不守也今言治者正不可妄意纷更只将祖宗之法求其夲意所在而实心奉行之纵有时异势殊当调停者亦只就中调停处得其当便是不可轻出法度之外启乱端也此不惟分所宜然祖宗聪明睿知既迈伦夷而又艰难

  • 卷第四十九·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四十二忠义(一)何刚 任民育(曲从直、王缵爵、周志畏、罗伏龙、杨振熙等、高孝缵等)文震亨(顾所受、殷献臣、苏州儒士等)陆培 王道焜顾咸建(兄咸正、弟咸受)唐

  • ◎赛会之惨剧·李定夷

    广东顺德陈村,向例每十年举行大醮会一次。前三届未举行,四年适值会期,好事者竭力提倡,遂又规复古制,阳历二月廿六廿七廿八三日为会期。当事者因经费难筹,亦已力从节俭,外间不察,谓此会已不举行四十年,布置定佳,遂如蚁之附膻。联

  • 第一四七夹单禀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五日一一三二三—四·佚名

    新竹知县方,将站兵吴瑞启之口供,禀送邮政总局并请示敬禀者,窃案准北右营翁游击移开:「本年四月初四日,据城汛把总郑飞熊禀称:(云云照移叙至)须至移者」等由,计移送兵丁吴瑞启一名到县。准此,卑职当经饬差,协

  • 一五一四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酌议续办四库全书事宜情形折·佚名

    一五一四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酌议续办四库全书事宜情形折嘉庆八年四月二十日臣庆桂等跪奏,为酌议续办书籍大概事宜,先行具奏,仰祈圣鉴事。窃照本月初二日钦奉谕旨,以高宗纯皇帝圣制诗四集以后、文自二集以后及钦定续办各书

  • 卷三·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词林典故卷三职掌【附詹事府】官有职职有掌各守尔典以供王事焉翰林地号储材异日将践更衆职然方其备员侍从制诰文章而外不以他职系之唐宋已来制略相等明并秘书着作之任统归翰林皇朝既贵其官使益重所掌载笔

  • 李知孝传·脱脱

    李知孝,字孝章,参知政事李光的孙子。嘉定四年(1211)考中进士。曾经为右丞相府主管文字,不以为耻。差充干办诸司审计司,拜任为监察御史。宝庆元年(1225)八月,上疏说:“士大夫努力追求好的名声,为国效劳有作为的少,而附和偏激的

  • 卷之三十二  野記二(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野記,四卷,明祝允明撰。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五年舉人,官至應天通判。以書法、詩文稱世。明史卷二八六有傳。) 野記二 聞之故老言,洪武紀年之末庚辰前後,人間道不拾遺。有見遺鈔於塗,拾起一視,恐污踐,更置階圮高潔地

  • 卷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二十一典礼五【养老四】礼部尚书赫硕色等先後题明钦奉恩诏请给百岁以上老人建坊银两八旗直省及喀尔喀所属共三十有三人康熙五十二年五月理藩院尚书阿灵阿咨送喀尔喀多罗郡王和硕额驸端多布

  • 进新唐书纠谬原表·吴缜

    臣缜言︰准尚书省札子节文,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守吏部尚书兼侍读胡宗愈奏,“昨蒙恩命,侍读迩英。窃虑将来当次读《唐书》。按,《新唐书》乃欧阳脩、宋祁据旧史所撰,脩与祁皆当世名儒,所撰《唐书》,亦杂采诸家异说,脩撰

  • 卷99·陈邦瞻

    ○蒙古诸帝之立(太宗、定宗、宪宗、世祖)理宗宝庆三年七月,蒙古主铁木真卒于六盘山,在位二十二年,庙号太祖。凡六子:长曰术赤,性卞急而善战,早死。二曰察合台。三曰窝阔台。四曰拖雷。至是,拖雷监国。绍定二年八月,蒙古主窝阔台

  • 卷九·曾巩

    吴廷祚,字庆之,太原人。在周为枢密使,宋兴,加中书门下三品,以父名璋故也。建隆初,为建雄军节度使,改京兆尹。卒,赠侍中。子:元辅、元载、元扆。太祖征李筠,尝询廷祚,以为‘筠无谋恃勇,离巢穴出战,擒之必矣!’卒如所料。元

  • 卷一 道体·张伯行

    此卷论道体,黄勉斋所谓「无物不在,无时不然,流行发用,无少间断」者是也。学者溯本原而穷其究竟,则学问之纲领在是矣。朱子曰:这道体浩浩无穷。朱子曰:道体浑然,无所不具,而浑然无不具之中。精粗本末、宾主内外,有不可以毫发差者

  • 卷五百四十·佚名

    △第四分供养窣堵波品第三之二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奇希有。能调菩萨摩诃萨众。令离高心回向所求一切智智。尔时佛告天帝释言:云何般若波罗蜜多甚奇希有。能调菩萨摩诃萨众。令离高心回向所求一切智

  • 卷三十·佚名

    释初品中善根供养【经】“欲以诸善根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随意成就,当学般若波罗蜜!”【论】菩萨既得不离诸佛,当应供养。若得值佛而无供具,甚为不悦!如须摩提菩萨(此言妙意)见燃灯佛,无供养具,周旋求索。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