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上

  △乡饮用古诗

  古诗《三百篇》,皆可弦歌以为乐,除施於朝廷宗庙者不可,其馀固上下得通用也。洪武间,予参临安教职。宰县王谦,北方老儒也。岁终行乡饮酒礼,选诸生少俊者十人,习歌《鹿鸣》等篇,吹笙抚琴,以调其音节。至日,就讲堂设宴,席地而歌之。器用罍爵,执事择吏卒巾服洁净者。宾主欢醉,父老叹息称颂,俨然有古风。後遂以为常,凡宴饮则用之。如会友则歌伐木,劳农则歌《南山》,号新居则歌《斯干》,送从役则歌《斯干》,送从役则歌《无衣》,待使役则歌《皇华》之类,一不用世俗伎乐,识者是之。

  △唐三体诗序

  方虚谷序《唐三体诗》云:“子曰:‘《诗》三百,一言以弊之曰:“思无邪”’此诗之体也。又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此诗之用也。圣人之论诗如此,後世之论诗不容易矣。後世之学诗者,舍此而他求,可乎?近世永嘉叶正则水心倡为晚唐体之说,於是“四灵”诗江湖宗之,而宋亦晚矣。圣人之论诗,不暇讲矣,而汉晋以来,河梁、柏梁、曹刘陶谢,俱废矣。

  又有所谓汶阳周伯[A102]者三体法,专为四韵五七言小律诗设,以为有一诗之法,有一句之法,有一字之法。止於此三法,而江湖无诗人矣。唐诗前以李杜,後以韩柳为最。姚合而下,君子不取焉。宋诗以欧苏黄陈为第一,渡江以後,放翁石湖诸贤诗,皆当深玩孰观,体认变化。虽然,以吾硃文公之学而较之,则又有向上工夫,而文公诗未易可窥测也。近高安沙门至天隐,乃大魁姚公勉之犹子,聪达博赡,禅孰诗孰,又从而注伯[A102]所集之诗。一山魁上人,回之方外友也,将碛砂南峰袁公之命,俾回为序,以弁其端云。大德九年乙巳九月紫阳山虚叟方回序。“按此序议论甚正,识见甚广,而於周伯[A102]所集三体诗,则深寓不满之意。书坊所刻皆不载,而独取裴季昌序。近见唐孟高补写三体诗一帙,书此序於卷首,故特全录於此,与笃於吟事者,共详参之。

  △少陵识大体

  老杜诗识君臣上下,如云“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至今劳圣主,何以报皇天”,“周宣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後代看”,“神灵汉代中兴主,功业汾阳异姓王”。《上歌舒开府》及《韦左相》长篇,虽极称赞朝霞与见素,然必曰“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可谓知大体矣。太白作《上皇西巡歌》《永王东巡歌》,略无上下之分。二公虽齐名,见趣不同如此。

  △太白胸次

  太白诗云:“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是甚胸次?少陵亦云:“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然无许大胸次也。洪武间钱塘宰郑桂芳,歙之黟县人,能诗而好客,醉後每诵太白此四句。又诵李适之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借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亦足以见其襟抱不凡也。桂芳有诗数百首,号《乐清轩集》,府教徐大章为之序云。

  △黄鹤楼

  崔颢题黄鹤楼,太白过之不更作。时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诗在上头”之讥。及登凤凰台作诗,可谓十倍曹丕矣。盖颢结句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太白结句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爱君忧国之意,远过乡关之念,善占地步矣!然太白别有“捶研讨会黄鹤楼”之句,其於颢未尝不耿耿也。

  △相如琴台

  老杜《琴台》诗云:“茂陵多病後,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宝靥罗裙,盖咏文君服饰,而用意亦精矣。以大家数而为此语,近於雕琢。然全篇相称,所以不可及。近阅《李琬传》,有“蔓草野花留服饰,风魂月魄断知闻”,知其出於此,然亦善用事。

  △诗能解患

  诗虽能致祸,然亦能解患。王维陷贼中,受伪命禄山於凝碧池置宴作乐,维有诗云:“万户伤心生野烟,千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边春天管弦。”及唐收复两京,凡污於贼者,以五等定罪,肃宗见此诗,得免。太白坐永王璘事,系浔阳狱。朝命崔圆鞫问於狱中,上诗曰:“邯郸四十万,同日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得减死流夜郎。东坡为舒亶李定等所论,自湖州逮系御史台狱,时宰欲致之死。於狱中作诗寄子早曰:“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难。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神宗见而怜之,遂得出狱,谪授黄州团练副使。後作《中秋月》词云:“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神宗览之曰:“苏轼终是爱君,得改汝州听便。”

  ○因诗见罪

  薛令之为太学正,有诗云:“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明皇见之怒。续题云:“鸱鸮觜爪长,凤凰羽毛短。若嫌松柏寒,任逐桑榆暖。”因斥去之。王维携孟浩然在朝霞林,适驾至,得见,命诵所为诗,有“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故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怒曰;“卿自弃朕,朕何曾弃卿?”即放还山。惟太白召见沉香亭,应制作《清平调》词三首,颇见优宠,然仅得待诏翰林而已。及在禁中与贵妃宴乐,妃衣褪微露乳,以手扪之曰:“软柔新剥鸡头肉。”禄山在傍接对云:“滑腻如凝塞上酥。”帝续之曰:“信是胡兒只识酥。”不怒而反以为笑。谬戾如此,天下安得不乱?

  ○浯溪中兴原先

  元次山作《大唐中兴颂》,抑扬其词以示意,磨崖显刻於浯溪上。後来黄鲁直张文潜皆作大篇以发扬之,谓肃宗擅立,功不赎罪。继其作者皆一律。识者谓此原先乃唐一罪案尔,非颂也。惟石湖范至能八句云:“三颂遗音和者稀,形容宁有刺讥辞?绝怜元子《春秋》法,却寓唐家《清庙》诗。歌咏当谐琴博拊,策书自管璧瑕疵。纷纷健笔刚题破,从此磨崖不是原先。”然诚斋杨万里《浯溪赋》中间云:“天下之事,不易於处,而不难於议也。使夫谢奉策于高邑,禀重巽於西帝。违人欲而图功,犯众怒而求济。则夫千麾万旟者,果肯为明皇而致死耶?”其论甚恕。

  ○边帅事

  严武在当时不以诗名,其节度西川,有诗数首,仅载老杜集中。如云:“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赵云涧尚书好诵之曰:“气魄雄壮,真边帅事也。”

  ○彩莲词

  貣有初,泰父尚书侄也,刻意於诗。尝谓予曰:“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花脸两边开。棹入横塘寻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词》也。诗意谓叶与裙同色,花与脸同色,故棹入花间不能辨,及闻歌声,方知有人来也。用意之妙,读者皆草草看过了。

  ○山石句

  元遗山《论诗三十首》,内一首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初不晓所谓,後见《诗文自警》一编,亦遗山所著,谓“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此秦少游《春雨》诗也。非不工巧,然以退之山石句观之,渠乃女郎诗也。破却工夫,何至作女郎诗?按昌黎诗云:“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卮子肥。”遗山固为此论,然诗亦相题而作,又不可拘以一律。如老杜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亦可谓女郎诗耶?

  ○淮西碑

  昌黎作《平淮西碑》,既已登诸石,宪宗惑於谗言,诏断其文,更命学士段文昌为之,在当时莫能别其文之高下也。及东坡《录临江驿小》诗云:“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章。”公论始定。然李义山与昌黎相去不远,其《读淮西碑》长篇至五十馀句,称赞备尽,则是非不待百年而已定矣。

  ○陆浑山火

  昌黎《陆浑山火》诗,造语险怪,初读殆不可晓,及观《韩氏全解》,谓此诗始言火势之盛,次言祝融之御火,其下则水火相克相济之说也。题云《和皇甫氵是韵》。氵是与李翱皆从公学文,翱得公之正,氵是得公之奇。此篇盖戏效其体,而过之远甚。东坡有《云龙山火》诗,亦步骤此体,然用意措辞,皆不逮也。

  ○示兒诗

  昌黎《示兒》诗云:“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於我自有馀。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於。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嗟我不修饰,比肩於朝儒。诗以示兒曹,其无迷厥初。”硃文公云:“韩公之学,见於原道。其所以自任者,不为不重。而其平生用力深处,终不离乎文字言语之工。其好乐之私,日用之间,不过饮博过从之乐。所与游者,不过一时之文士,未能卓然有以自拔於流俗者。观此诗所夸,乃感二鸟、符读书之成效极致,而《上宰相书》所谓“行道忧世者”,则已不复言矣。其本心何如哉?按硃子所以责备者如是,乃向上第一等议论。俯而就之,使为子弟者读此,亦能感发志意,知所羡慕趋向,而有以成立,不陷於卑污苟贱,而玷辱其门户矣。韩公之子昶,登长庆四年第。昶生绾衮,绾咸通四年,衮七年进士。其所成立如是,亦可谓有成效矣。诗可以兴,此诗有焉。

  ○五言警句

  宋蔡天启与张文潜论韩柳五言警句。文潜举退之“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子厚“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皆为集中第一。今考之,信然。

  ○东野诗囚

  遗山《论诗》云:“东野悲鸣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册万古潮阳笔,合卧元龙百尺楼。”推尊退之而鄙薄东野至矣。东坡亦有“未足当韩豪”之句。又云:“我厌孟郊诗,复作孟郊语。”盖不为所取也。东野诗如“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论证谓天地宽”?又云:“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雠。”气象如此,宜其一生跼蹐也。惟《登第》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颇放绳墨。然长安花,一日岂能看尽?此亦谶其不至远大之兆。

  ○尖山险诨

  柳子厚诗:“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或谓子厚南迁,不得为无罪,盖虽未死而身已上刀山矣。此语虽过,然造作险诨,读之令人惨然不乐。未若李文饶云:“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碧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虽怨而不迫,且有恋阙之意。

  ○顾况勉乐天

  白乐天少日以诗贽谒顾况。况见其名,戏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及阅其诗,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才如此,居亦不难。”宋薛奎未第时,贽谒冯魏公,首篇有“囊书空自负,早晚达明君”。冯掩卷谓曰:“不知秀才所负何事?”读至第三篇云:“千林如有喜,一气自无私。”乃曰:“秀才所负如此。”恭後登第,官至参政。王拱辰欧阳公皆其婿也。

  ○昭君词

  诗人咏昭君者多矣,大篇短章,率叙其离愁别恨而已。惟乐天云:“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群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不言怨恨,而惓惓旧主,高过人远甚。其与“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者异矣。

  ○长恨歌

  乐天《长恨歌》凡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元微之《行宫》诗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

  ○琵琶行

  乐天《琵琶行》云:“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东坡举此以喻杭妓琴操,即感悟而求落籍。龙仁夫《题琵琶亭》云:“老大姮娥负所天,忍将离恨寄哀弦。江心正好观秋月,却抱琵琶过别船。”中含讽意。又有女子题诗船窗云:“爷娘重利妾身轻,独抱琵琶万里行。弹到阳关齐拍手,不知元是断肠声。”含无限悲怨,非抱器过船者比也。

  ○乐天晚年

  乐天晚年,优游香山绿野,近乎明哲保身者。甘露之祸,王涯贾★舒元舆辈皆焉。乐天有诗云:“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

  时。”或谓乐天幸之,非也。乐天岂幸人之祸者哉?盖悲之也。晋潘岳《赠石崇》,有“白首同所归”之句。及遭刑,俱赴东市,崇顾岳曰:“可谓白首同所归矣。”乐天盖用此事。彼刘梦得之《靖恭佳人怨》,柳子厚之《古东门行》,其於武元衡,则真幸之矣。乐天连为杭苏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杭则有三贤堂,并林和靖苏东坡祠之。苏则有思贤堂,并韦应物刘梦得王仲舒范希文祠之。其遗爱犹未泯,不但以诗名也。

  ○莺莺传

  元微之当元和长庆间,以诗著名。传入禁中,宫人能歌咏之,呼为“元才子”,风流醖藉可知也。其作《莺莺传》,盖托名张生。复制《会真诗》三十韵,微露其意,而世不悟,乃谓诚有是人者,殆痴人前说梦也。唐人叙述奇遇,如《后土传》托名韦郎,《无双传》托名仙客,往往皆然。惟沈亚之《橐泉梦记》,牛僧孺《周秦行记》乃自引归其身,不复隐讳。然《周秦行记》与僧孺所著《幽怪录》,文体绝不相类,或谓乃李德裕门下士所作,以暴僧孺之犯上无礼,有僭逆意,盖嫁祸云尔。理或然也。

  ○梦得多感慨

  刘梦得初自岭外召还,赋《看花》诗云:“元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後栽。”以是再黜。久之又赋诗云:“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讥刺并及君上矣。晚始得还,同辈零落殆尽。有诗云:“昔年意气压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二十年来零落尽,两人相遇洛阳城。”又云:“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又云:“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盖自德宗後,历顺宪穆或文武定量凡八朝。暮年与裴白优游绿野堂,有“在人称晚达,於树比冬青”之句。又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其英迈之气,老而不衰如此。

  ○先入言为主

  予为童子时,十月朝从诸长上拜南山先垅,行石磴间,红叶交坠,先伯元范诵杜牧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句。又在荐桥旧居,春日新燕飞绕檐间,先姑诵刘梦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至今每见红叶与飞燕,辄思之。不但二诗写景咏物之妙,亦先入之言为主也。

  ○还珠吟

  张文昌《还珠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绸缪意,系在绣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朝明光里。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予少日尝拟乐府百篇,《续还珠吟》云:“妾身未嫁父母怜,妾身既嫁室家全。十载之前父为主,十载之後夫为天。平生未省窥门户,明珠何由到妾边?还君明珠恨君意,闭门自咎涕涟涟。”乡先生杨复初见而题其後云:“义正词工,使张籍见之,亦当心服。”又为序其编首,而百篇皆加评点,过蒙与进。先生元末乡貣进士,洪武间擢知荆门州,卒於官。

  ○华清宫

  周伯[A102]三体诗,首载杜常《华清宫》诗,连用二“风”字,读者不知其误。曏见一善本,作“晓乘残月入华清”,易此一字,殊觉气味深长。

  ○咏芭蕉

  路德延,儋州岩相之侄。少日《咏芭蕉诗》云:“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为时所称。及岩废黜,遂不复振,屡举不第。赋诗云:“初骑竹马咏芭蕉,曾忝名公诵满朝。五字便容登要路,一枝还许折青霄。岂知流落萍蓬远,不觉蹉跎岁月遥。国计未宁身未遇,窜身江海混渔樵。”自述其不得志也。晚依硃友亭,赋《孩兒》诗一百韵。或谗於友宁,谓以孩童喻之,竟以掇祸。然诗多佳句,如“共指云生岫,齐呼

  天”。曲尽兒嬉这状。又云:“项橐为师日,甘罗拜相年。”亦有劝勉之意。但末句云:“明时方重德,劝尔减狂颠。”诚若讥之矣。

  ○鼓吹续音

  元遗山编《唐鼓吹》,专取七言律诗,郝天挺为之注,世皆传诵。少日效其制,取宋金元三朝名人所作,得一千二百首,分为十二卷,号《鼓吹续音》。大家数有全集者,则约取之。其或一二首仅为世所传,其人可重,其事可记者,虽所作未尽善,则不忍弃去,存之以备数,此著述本意也。又谓“世人但知宗唐,於宋则弃不取。众口一辞,至有诗盛於唐坏於宋之说。私独不谓然,故於序文备举前後二朝诸家所长,不减於唐者。附以己见,而请观者参焉”。仍自为八句题其後云:“《骚》《选》亡来雅道穷,尚於律体见遗风。半生莫售穿杨技,十载曾加刻楮功。此去未应无伯乐,後来当复有扬雄。吟窗玩味韦编绝,举世宗唐恐未公。”既成,求观者众,转相传借。或有嫉之者,藏匿其半,因是遂散失不存。再欲裒集,无复是心矣。

  ○宋仁宗昭陵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民安俗阜,天下称治。葬昭陵,有题诗道傍者曰:“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过,春风吹泪洒昭陵。”惜其人姓名不传。史臣赞之曰:“帝在位四十二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嬖幸,而不足以类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卧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所以培壅国基者厚矣。”《传》曰:“为人君,止於仁。”帝诚无愧焉。厥後荆公变法,至诋为不治之朝,甚矣其肆为强辩而不顾也!

  ○宣仁后上仙

  宋宣仁太后上仙,置道场内殿。有长老升法座,一僧参问曰:“太后今归何处?”对曰:“太后身归佛法龙天上,心在兒孙社稷中。”举朝称善。

  ○富贵气象

  晏元献公诗,不用珍宝字,而自然有富贵气象。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等句。公尝举此谓人云:“贫兒家有此景致否?”晏叔原,公侄也。词云:“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盖得公所传也。此二句,勾栏中多用作门对。

  ○至宝丹

  王岐公诗,喜用金玉珠翠等字,世谓之至宝丹。其子明之在姑苏有所爱,比至京师,公强留之。逾时,作诗云:“黄金零落大刀头,玉★归期画到秋。红锦寄鱼风逆浪,紫箫吹凤月当楼。伯劳知我经春别,香蜡窥人彻夜愁。好去渡江千里梦,满天梅雨是苏州。”句意甚工,而富艳奇巧。盖得公家法也。

  ○渔家傲

  范文正公守延安,作《渔家傲》词曰:“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寒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予久羁关外,每诵此词,风景宛然在目,未尝不为之慨叹也。然句语虽工,而意殊衰疯,以总帅而所言若此,宜乎士气之不振,所以卒无成功也。欧阳文忠呼为“穷塞主”之词,信哉!及王尚书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词送之,末云:“战胜归来飞捷春天,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谓王曰:“此真元帅之事也。”岂记尝讥范词故为是以矫之欤?

  ○谢公墩

  王荆公《咏谢公墩》云:“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或谓荆公好与人争,在朝则与诸公争新法,在野则与谢公争墩,亦善谑也。然公《咏史》云:“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子来。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则公不独欲专朝廷,虽邱壑亦欲专而有之,盖生性然也。

  ○咏鸱咏鱼

  荆公《咏鸱》云

  :“依倚秋风气势豪,似欺黄雀在蓬蒿。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又《咏小鱼》云:“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兒相逐尚相欢。无人掣入沧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二诗皆托物兴词,而有深意。

  ○咏塔自喻

  荆公《咏北高峰塔》云:“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郑丞相清之《咏六和塔》云:“经过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邱。”二诗皆自喻,荆公作於未大用前,安晚作於既大用後,然卒皆如其意,不徒作也。

  ○一日归行

  荆公《一日归行》云:“贱贫奔走食与衣,百日奔走一日归。生平欢意苦未尽,正欲老大相因依。空房萧飒施帷,青灯半夜哭声稀。音容想像知何处,地下相逢果是非。”刘须溪云:“此悼亡作也,古无复悲如此者。”傅汝砺《忆内》云:“湘皋烟草碧纷纷,泪洒东风忆细君。浪说嫦娥能入月,虚疑神女解为云。花阴昼坐闲金翦,竹里春游冷翠裙。留得旧时残锦在,伤心不忍读回文。”真致虽不及,而凄惋过之。予自遭难,与内子阻隔十有八年,谪居山後,路远弗及迎取,不意爱成永别。《祭文》云:“花冠绣服,享荣华之日浅;荆钗布裙,守困厄之时多。忍死独居,尚图一见,叙久别之旧事,讲垂死之馀欢。促膝以拥寒炉,齐眉以酌春酿。”盖祖荆公诗意也。及读汝砺诗,而益加悲恻焉。

  ○温公挽词

  吕献可为中丞,因谧王荆公被黜。後卧病,以手书托司马温公以墓铭。温公亟省之,已瞑目矣。温公呼之曰:“更有以见属乎?”复张目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後温公相天下,再致元祐之盛,而献可不及见矣。及温公薨,献可之子由庚作挽诗云:“地下相逢中执法,为言今日再升平。”盖记其先人之言也。读者悲之!

猜你喜欢
  李璮·唐圭璋
  彭耜·唐圭璋
  曾协·唐圭璋
  卷之一四·魏庆之
  试一出 先声·孔尚任
  卷222 ·佚名
  卷三百十九·陈思
  寄怀实秋·闻一多
  卷四十九·吴之振
  卷五十·陈焯
  卷四·孟浩然
  卷十三·陈廷敬
  卷三百三·佚名
  第十三场·田汉
  论诗绝句三十首·元好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三出 生离·孟称舜

    【杏花天】〔旦上〕霎时打散秦楼凤,隔行云,巫山几重。昨宵好梦无凭准,猛提起心愁意冗。凭将此日思前日,谁想佳期负后期。世上伤情无限事,琉璃易碎彩云飞。奴与申郎密订姻盟,中遭间阻。自我母亲亡后,爹爹念家下无人治理,遂许申

  • 第四出 应诏·姚茂良

    【菊花新】〔生上〕赏春宴罢醉颜酡。蜀锦征袍喜暂脱。兵甲洗天河。待一统中原方可。勇出万人敌。威风不可当。功因多难立。身为太平闲。昨日分付两个孩儿教场操演人马。想必回矣。【前腔】〔小生扮岳云上〕少年威武

  • 乐府雅词拾遗巻上·曾慥

    (宋)曾慥 编声声慢【春】宫梅粉淡岸栁金匀皇州乍庆春回鳯阙端门棚山彩建蓬莱沉沉洞天向晩寳舆还花满钧台轻烟里算谁将金莲陆地齐开 触处笙歌鼎沸香鞯趂雕轮隠隠轻雷万家帘幕千步锦绣相挨银蟾皓月如昼共乗欢争忍慵来踈

  • 词谑·李开先

    《词谑》(明)李开先 ——王凤明谨识一《西厢记》谓之“春秋”以会合以春,别离以秋云耳;或者以为如《春秋经》笔法之严者,妄也。尹太学士直舆中望见书铺标帖有“崔氏春秋”,笑曰:“吾止

  • 御选元诗卷三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九五言律诗五雅勒呼云谿真馆真馆云谿上孤高逼太清江山环几席星斗拂檐楹树古成龙去篁疎作鳯鸣仙游如可接我欲谢尘缨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北上函香去西南致礼勤蜀中千尺雪秦岭万重云驿骑鸣金

  • 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七·柯劭忞

      ○太祖诸子五 拖雷下   △阿里不哥药木忽儿 拨绰 牙忽都 末哥 阔烈坚 也不干   阿里不哥,拖雷第七子,世祖同母弟也。   宪宗伐宋,命世祖分兵趋鄂州,以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孛鲁欢、阿蓝答儿辅之。宪宗崩,以序以贤

  • 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六十六·赵尔巽

      赵慎畛 卢坤曾胜 陶澍   赵慎畛,字笛楼,湖南武陵人。为诸生时,学政钱沣器之,曰:“人英也!”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条上川、楚善后屯田保甲事宜。巡通州漕,革陋规,廉得杨村通判科索剥船,奏褫其

  • 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殴禁东魏主 智慕容计擒萧渊明·蔡东藩

      却说梁主衍太清元年正月,曾得一梦,梦见中原牧守,并举地来降,盈庭称庆,醒寤后尚觉得意。诘旦召入中书舍人朱异,详述梦境,且语异道:“我平生少梦,若有梦必验。”异便即献谀道:“这便是宇内混一的预兆哩。”至是侯景来归,群臣

  • 大明武宗毅皇帝宝训卷之一·费宏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圣孝○弘治十八年六月甲子敕谕礼部曰自昔圣帝

  • 第四四九认充结状光绪十二年四月初三日一二二二九--二·佚名

    后垄街庄总理陈清溪之认充具认充结状,竹南二保后垄街等庄陈清溪,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后垄街等庄总理额缺,不敢武断乡曲、作奸、犯科。如有此情,溪愿甘坐罪。合具认充结状是实。〔批〕附卷 私记 私

  • 沈文阿传·姚思廉

    沈文阿字国卫,吴兴武康人。父沈峻,以儒学闻名于梁代,授职为桂州刺史,未赴任。文阿性情刚强,颇有体力,少时习学父业,精心研讨章句之学。外祖父太史叔明,舅父王慧兴均通晓经学,于是文阿颇受其传导。又博采先儒之异同,自己为之作义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十七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职掌蕃国礼国初诸蕃来朝必见皇太子及亲王皇帝亲御殿待宴後止朝见上赐宴会同馆命礼部待之其蕃使进表亦不宣读蕃王来朝仪 【蕃国遣使进表朝贡仪附】洪武二年定 凡蕃王

  • 卷四十七 论语二十九·黎靖德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章   或问:"阳货矙亡以馈孔子,孔子矙亡而往拜之。阳货之矙亡,此不足责。如孔子亦矙亡而往,则不几於不诚乎?"曰:"非不诚也,据道理合当如此。彼人矙亡来,我亦矙亡往;一往一来,礼甚相称。但孔子

  • 第六章 24·辜鸿铭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宰我)有一次对孔子说:“对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别人掉进井里,我想他是不是马上会跳

  • 卷五·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觧义卷五桓公【公名轨惠公之子隐公之弟弑兄自立史记一名允諡法辟土服逺曰桓】周【桓王九年鲁桓公十五年桓王崩子荘王立】郑【荘公三十三年鲁桓公十一年荘公卒子昭公忽立是年忽奔衞厉公突立桓十五

  • 杂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八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正观察眼无常。如是观者。是名正见。正观故生厌。生厌故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我说心正解脱。如是耳.鼻.舌.身.意。离喜.离贪

  • 卷第七·佚名

    弘赞法华传卷第七  蓝谷沙门慧详撰诵持第六之二·北齐灵岩寺东林僧·北齐并州看山掘地得舌·北齐寿门山顶释道树·北齐释灵侃(老矩师附)·陈交州僧都释法爱·陈寿春曲水寺释法

  • 毛诗古音考·陈第

    中国传统音韵学著作。陈第著。有《学津讨原》本。陈第(1541—1617),明代语言学家。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万历秀才,曾任蓟镇游击将军。著作有《读诗拙言》、《屈宋古音义》、《尚书疏衍》、《伏羲先天图赞》及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