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索隐】:六国,魏、韩、赵、楚、燕、齐,并秦凡七国,号曰“七雄”。

太史公读秦记,

【索隐】:即秦国之史记也,故下云“秦烧诗书,诸侯史记尤甚。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是也。

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後仁义,位在籓臣而胪於郊祀,

【索隐】:案:胪字训陈也,出尔雅文。以言秦是诸侯而陈天子郊祀,实僭也,犹季氏旅於泰山然。【正义】:“胪”,音旅,祭名。又旅,陈也。

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脩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後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於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於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於戎翟,至献公之後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彊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故禹兴於西羌,

【集解】:皇甫谧曰:“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生自西羌’是也。”【正义】:禹生於茂州汶川县,本厓駹国,皆西羌。

汤起於亳,

【集解】: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

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

【索隐】:以言人君制法,当随时代之异而变易其政,则其成功大。

传曰“法後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

【正义】:易,以豉反。後王,近代之王。法与己连接世俗之变及相类也,故议卑浅而易识行耳。

学者牵於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

【索隐】:举犹皆也。

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索隐】:案:言俗学浅识,举而笑秦,此犹耳食不能知味也。

悲夫!

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後,起周元王,

【索隐】:案:此表起周元王元年,春秋迄元王八年。

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後有君子,以览观焉。

(表略)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班固
  卷十四 简文帝·王夫之
  第六十三回 罪仇鸾剖棺正法 劾严嵩拚死留名·蔡东藩
  卷第二百三十三·胡三省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倭变事略·采九德
  二百八十一 江宁织造曹(兆页)进物单·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纪昀
  卷二十七下之下·班固
  读例存疑卷二十九·薛允升
  苏孝慈传·魏徵
  第七节 千八百四十八年之革命·梁启超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六·佚名
  卷十五户籍·冯煦
  丁玲女士被捕·沈从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出--第三十出·张凤翼

    第十六出君后授衣【霜天晓角】〔生持锄上〕雨巾风帽。零泪知多少。家国深雠难保。漫劳辗转通宵。山月晓仍在。山风凉不绝。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我王立在此。今日也是灌园。明日也是灌园。不知何日是了。 【太师

  • 台阳杂兴三十首(原注)·佚名

    台阳杂兴三十首(原注)侯官马清枢子翊着群山东耸水西流,星野终当属女牛(「诸罗志」谓台湾为翼九度者,非)。险隘人难踰沪尾,长城我欲筑埤头;连窑煅蛎芦灰暖,万灶煎饧蔗叶稠。三获尚忧粳稻贵,屯田谁为借前筹?山势龙盘起木冈,我朝文教

  • 列传第七十六 隐逸·李延寿

    眭夸 冯亮 郑修 崔廓 子赜 徐则 张文诩盖兼济独善,显晦之殊,其事不同,由来久矣。昔夷、齐获全于周武,华矞不容于太公,何哉?求其心者,许以激贪之用;督其迹者,矫以教义之风。而肥遁不归,代有其人矣。故《易》称“遁世无闷”,“不事

  • 卷七·龙衮

      陈省躬 周彬 孙鲂 邓洵美 李家明   颖川陈省躬者,南昌人。少负辞学。与徐铉兄弟友善。先主辅政,射策入仕。累官至庐陵永新令。在任明察体理,吏不敢欺。敏于判部,部民交讼,不下吏议,面讯其由。省躬情素,立分当否,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八月癸巳朔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凌云奏称本年四月十九日有台山游兵船一只送回董伯起随为官兵阻于黄岐海道副使韩仲雍驰至小埕召倭目明石道友通事高子羙等译审之其长岐一岛彼名为肥前州岛酋村山等安我呼为桃

  • 南唐书卷二·陆游

    宋 陆游 撰元宗本纪第二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名璟字伯玉烈祖长子母曰宋皇后初名景通风度高秀幼工属文起家驾部郎中累进诸卫大将军烈祖为齐王立为王太子固让升元初烈祖受禅封呉王徙齐王四年八月立为皇太子复固让

  • 童贯传(附方腊传)·脱脱

    童贯,少年时在宦官李宪门下。性情乖巧,从做给事宫掖时起,就善于揣度皇上的意旨,预先做出顺承的事。徽宗即位,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开始和蔡京交往。蔡京进京任官,得力于童贯。蔡京任相后,赞成攻取青唐,并

  • 卷44·陈邦瞻

    ○宣仁之诬神宗元丰八年春正月戊戌,帝不豫。二月癸巳,帝疾甚,三省枢密院入见,请立皇太子及请皇太后高氏权同听政。许之。三月甲午朔,立延安郡王佣为皇太子,赐名煦。先是,岐王颢、嘉王

  • 南史识小录卷二·沈名荪

    钦定四库全书南史识小録卷二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后妃列传佩于阗玉【永明元年有司奏贵妃淑妃并加金章紫绶丨丨丨丨】椒阃【不建丨丨○以上叙】每就上求钱帛【文元袁后母家贫薄丨丨丨丨丨丨以赡之上性俭所

  • 卷三·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三明 孙防 编尚书帝命騐贲居曰帝王之兴自有运命五德终始录图更承皆先革之于天象错之以地文是故皇帝王伯春夏秋冬望气前知占瑞逆见未有运世无本而得崛起在位矣河不图凤不至孔子以不王而命騐钟汉

  • 卷二十三·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十三【丙簡王子元年】六年【晉景十五年齊頃十四年衛定四年蔡景七年鄭悼二年曹宣十年陳成十四年杞桓五十二年宋共四年秦桓二十年楚共六年吳子夀夢元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集說【汪氏克

  • 卷九十·佚名

    △优波离会第二十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五十万人。尔时世尊,如龙象王顾视观察。告诸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等谁能於後末世护持正法。摄受如来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

  • 大雲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馀·佚名

    佛言:善男子,勿作是语。如来常所化众生身。是名化身。世尊,其义云何。世尊,佛所说住是三昧则得法身。云何复言是变化身。如来法身。若为教化作杂食身。云何此身虚妄耶。真法身者,云何复作杂食之身。若作食身是义不然。佛言

  • 卷第四十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四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四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不分别我及以我所不分别佛及以佛法不

  • 大休珠禪師語錄目錄·佚名

    序目錄卷第一(住曹溪南華禪寺目次)上堂晚參示眾法語卷第二(住檇李白蓮禪寺目次)上堂晚參示眾法語卷第三(住檇李定隱禪寺目次)上堂晚參示眾行實卷第四(住大覺妙濟禪寺目次)上堂晚參示眾法語機緣(附諸剎)卷第五(住湖州

  • 医述·程文囿

    综合性医书。16卷。清·程文囿辑。刊于1826年(道光6年)。程氏通儒业医,工于诗文。他以“医书浩繁,学者苦难遍阅,乃积数十年之心血,上自《灵枢》、《素问》,下至近代名家,综贯众说”本着“采其精华,遗其糟粕”的宗旨,

  • 孟子字义疏证·戴震

    中国清代哲学著作。戴震著。初稿题为《绪言》,修改稿为《孟子私淑录》,1777年定稿为《孟子字义疏证》。1778年左右,曲阜孔继涵曾选辑若干种刻为《戴氏遗书》,收入《微波榭丛书》。此后主要版本有清光绪《端溪丛书》本

  • 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佚名

    一卷,唐金刚智译。与不空译之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同本。初礼西方本尊,乃至末后常念本尊,无有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