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癸、琐相移谋购案

原文:

廿(二十)五年六月丙辰朔癸末,州陵守綰、丞越敢讞之:廼四月辛酉,校長癸、求盗上造柳、士伍轎、沃詣男子治等八人、女子二人,告羣盗盗殺人。治等曰:「羣盗盗殺人。」辟,未斷,未致購。到其甲子,沙羡守驩曰:「士五(伍)瑣等捕治等,移鼠予癸等。」癸曰:「【□□】治等羣盗盗殺人校長果部。州陵守綰令癸舆令佐士五(伍)行将柳等追。【□】迹行到沙羡界中,瑣等巳(已)捕。瑣等言治等四人邦亡,不智(知)它人何辠(罪)。癸等智(知),利得羣盗盗殺人購。癸、行請告瑣等曰:『瑣等弗能詣告,移鼠(予)癸等。癸等詣州陵,盡鼠(予)瑣等【死辠(罪)購。】』【瑣等利得死辠(罪)購,聽請相移。癸等券付死辠(罪)購,先以私錢二千】鼠(予)瑣等,以爲購錢數。得公購,備鼠(予)瑣等。行弗詣告,皆謀分購。未致購,得。」它如沙羡書。行、柳、轎、沃言如癸。士五(伍)瑣、渠、樂曰:「舆士五(伍)得、潘、沛戍。之山材,見治等,共捕。治等四人言秦人,邦亡,其它人不言所坐。得、潘、沛令瑣等將詣沙羡。沛等居亭,約得購分購錢。未到沙羡,實不智(知)治等何辠(罪),弗能告。有(又)不智(知)羣盗購多。利癸等約死辠(罪)購,聽請,券付死辠(罪)購,先受錢二千。未受公購錢,得。沛等不智(知)瑣等弗詣、相移受錢。」它如癸等。潘、沛、得言如瑣等。

五月甲辰,州陵守綰、丞越、史獲論令癸、瑣等各贖黥。癸、行戍衡山郡各三歲,以當灋(法);先備贖。不论沛等。盬御史康劾以爲:「不當,錢不處,當更論。更論及論失者言夬(决)。」綰等曰:「治等發,舆吏徙追。癸等弗身捕,瑣等捕,弗能告。請相移,給以求購。購未致,得。綰等以盗未有取吏貲灋(法)戍律令論癸、瑣等。口(?)令瑣等環(還)癸等錢。」它如癸等及劾。診、問:「死辠(罪)購四萬三百廿(二十);羣盗盗殺人購八【萬六百卌(四十)錢。……】□。」它如告、辤(辭)。治等别【論……。】鞫之:「癸、行、柳、轎、沃,羣盗治等盗殺人,利得其購,給瑣等約死辠(罪)購。瑣等弗能告,利得死羣(罪)購,聽請相移,給券付死辠(罪)購。先受私錢二千以為購,得公購備。行弗詣告,約分購。沛等弗詣,約分購,不智(知)弗詣、相移受錢。獄未斷,未致購,得。死辠(罪)購四萬三百廿(二十);羣盗盗殺人八萬六百卌(四十)錢。綰等以盗未有取吏貲灋(法)戍律令論癸、瑣等;不論【沛等……】」【審。】【疑癸、瑣、綰等羣(罪)。】【癸、瑣、綰】及它不(繋)。敢讞之。

吏議曰:「癸、瑣等論當(也);沛、綰等不當論。」或曰:「癸、瑣等當耐為侯(候),令瑣等環(還)癸等錢;綰等【……。】」廿(二十)五年七月丙戌朔乙未,南郡叚(假)守賈報州陵守綰、丞越:子讞:「校長癸等詣男子治等,告羣盗盗【殺人。沙羡曰:士五(伍)瑣捕治等,】移鼠(予)癸等。癸(?)曰:『治等殺人,癸舆佐行將徙追。』瑣等巳(已)捕,治等四人曰邦亡,不智(知)它人辠(罪)。癸等利得羣盗購,請瑣等鼠(予)癸等,癸等詣,盡鼠(予)瑣等死辠(罪)購。瑣等鼠(予)。癸先以私錢二千以為購數。行弗詣告,皆謀分購。未致購,得。疑癸、瑣、綰等辠(罪)。」讞固有審矣。癸等,其審請瑣等;所出購,以死辠(罪)購,備鼠(予)瑣等,有券。受人貨材(財)以枉律令,其所枉當貲以上,受者、貨者皆坐臧(贓)為盗,有律,不當讞。獲手,其貲綰、越、獲各一盾。它有律令。

译文: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六月丙辰朔癸未(二十八日),州陵縣居守綰、縣丞越冒昧請示如下:上个四月辛酉(初五),校長癸、求盗上造柳、士伍轎、(士伍)沃將男子治等八人、女子二人押送到官府,(並)控告為合夥行盗搶劫殺人。治等说:「(我們)合夥行盗搶劫殺人。」立案,(但)還没論斷,(也)没頒發獎賞。到了當月甲子(初八),沙羡縣居守驩(來信)稱:「士伍瑣等緝捕治等,交給癸等。」癸说:「【□□】治等在校長果的管轄區内合夥行盗搶劫殺人。州陵縣居守綰命令我跟令佐士伍行帶領柳等追捕。(我們)【□】迹走到沙羡縣境内,瑣等已捕獲(治等)。瑣等説,治等四人是逃出本國亡命的,不知道其他人(犯了)什麽罪。我們是知道的,貪圖拿到(破獲)合夥行盗搶劫殺人(案)的獎賞。我和行告訴並請求瑣等説:『你們不能送到官府告發,(把嫌疑犯)交給我們吧。我們押送到州陵縣,【把死罪的獎賞】全都給你們。』【瑣等貪圖死罪的獎賞,接受了(我們的)請求,(把治等)移交(给我們)。我們寫了契據支付死罪的獎賞,把個人的兩千錢先】給他們,充当獎金。(等)领到公家的獎賞(後),再把餘額補給他們。行没到官府告發,(但)都謀劃分取獎賞。還没頒發獎賞,(就)被察覺並捕住。」其他如同沙羡文書所述。行、柳、轎、沃所說如同癸所述。士伍瑣、渠、樂說:「(我們)跟士伍得、潘、沛守邊。去山中伐木材(時),看到治等,一起(把他們)捕獲。治等四人說(他們)是秦國人,逃出本國亡命的,其他人没說所犯罪名。得、潘、沛讓我們(把治等)解押到沙羡。沛等留在亭中,約定拿到獎賞(後)分取獎金。(我們没到沙羡,實際上也不知道治等(犯了)什麽罪,不能告發(他們)。又不知道合夥行盗的獎賞(比死罪)多。貪圖癸等所約定的死罪獎賞,(就)聽從了(他們的)請求,寫契據支付死罪的獎賞,先收取兩千錢。還没拿到公家的獎金,(就)被察覺並捕住。沛等不知道我們没有(把治等)押送到(沙羡)以及移交收錢的情况。」其他如同癸等所述。沛、潘、得所說如同瑣等所述。

五月甲辰(十八日),州陵居守綰,縣丞越、史獲判决並命令癸、瑣等各贖黥罪。癸和行在衡山郡守邊各三年,用來抵充法定(贖額);(瑣等)先全部贖清了。没有論處沛等。監御康舉劾,認爲:)「(判决)不合乎法律,錢(也)没處置,應該重新論處。重新論處了(癸、瑣等),並且論處了誤判官員(之後),將判决(内容)上報!」綰等說:「治等(的强盗案件)發生(後),我們組織了吏徙追捕。癸等没(能)自行捕獲,瑣等捕獲(治等),(但)未能告發。(癸等)請求(將治等)移交(給他們),來謀求騙取獎賞。獎賞還没頒發,就被察覺並捕住。我們按照盗賊未能拿到官方財物、抵法守邊的律令論處癸和瑣等。口頭命令瑣等還癸等錢。」其他如同癸等和(監察御史)舉劾文書所述。勘驗、查詢(結果如下):「(破獲)死罪(罪犯十個人)的獎賞爲四萬三百二十(錢);(破獲)合夥行盗搶劫殺人(罪犯十個人)的獎賞爲八【萬六百四十錢。……】□。」其他如同控告和被告人供述。治等另行【論處……。】審理(結果)如下:「就癸、行、柳、轎、沃而言,圑夥盗匪治等搶劫殺人,癸等追捕,(但)瑣、渠、樂、得、潘、沛已經一起捕獲了(治等)。沛等讓瑣等(把治等)押送到官府,約定分取獎賞,還没押送到。癸等知道治等合夥行盗搶劫殺人,貪圖相應獎賞,(就)矇騙瑣等約定死罪的獎賞。瑣等不能告發,貪圖死罪的獎賞,(就)接受(癸等的)請求,移交(嫌疑犯),(並)詐寫契據支付死罪的獎賞。先收了個人的兩千錢充當獎賞,(餘額等)拿到公家的獎賞(後再)補齊。行没到官府告發,(僅)約定分取獎賞。沛等没到官府,(也僅)約定分取獎賞,(並且他)不知道(瑣等)没到官府、移交(嫌疑犯)收錢(的事)。本案還没結案,還没頒發獎賞,(就)被察覺並捕住。死罪的獎賞爲四萬三百二十(錢);合夥行盗搶劫殺人(罪)的獎賞爲八萬六百四十錢。綰等按照盗賊未能拿到官方財物、抵法守邊的律令論處癸和瑣等。没有論處【沛等……。】」【(以上)確鑿無疑。】【不能確定癸、瑣、綰等的罪名】【癸、瑣、綰】和其他人(都)没拘押。冒昧請示如上。

(縣廷)擔當人判决意見如下:「癸和瑣等的判决符合法律;沛和綰等不應論處。」另有如下(判决意見):「癸和瑣等應處以耐刑並貶爲候,命令瑣等還癸等錢;綰等【……。】」(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二二二年)七月丙戌朔乙未(十日),南郡太守代理贾答覆州陵居守綰、縣丞越:閣下請示(如下):「校長癸等送來男子治等,控告爲合夥行盗搶劫【殺人。沙羡縣說:士伍瑣等緝捕治等,】交给癸等。癸(對瑣等)說:『治等殺人,癸跟佐行帶領兵卒追捕。』瑣(雖)已捕獲(嫌疑犯),(但只有)治等四人說逃出本國亡命,(瑣等)不知道其他人的罪。癸等貪圖拿到合夥行盗罪的獎賞,請求瑣等(將嫌疑犯)交給癸等,(約定)癸等(把他們)押送到官府,把死罪的獎賞全都給瑣等。瑣等(就將嫌疑犯)給(癸等)。癸先拿個人的二千錢給(瑣等),充當獎賞。行没到官府告發,(但)都謀劃分取獎賞。還没頒發獎賞,(就)被察覺並捕住。不能確定癸、瑣、綰等的罪名。」所請示的本來很清楚。就癸等而言,他們明明白白請求了瑣等;所支出的獎賞,是用死罪獎賞(爲標凖),全額給瑣等,有契據(爲証)。「收人所送財物,因而破壞法律,如果因破壞(法律)而所犯的罪在貲罪以上,收(錢)的人、送(錢)的人都按照贓款爲盗罪。」律中有明文規定,不應該請示。獲經手,將綰、越、獲各處以貲一盾。其他(事宜)有律令(可循)。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五 历一·欧阳修
  第四十七回 河北盗横行畿辅 山东贼毕命狼山·蔡东藩
  卷第一百二十·胡三省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杨士奇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新舞台之名角(一则曰板门模样再则曰其丑如鬼三则曰声如破锣四则曰终不开口)·李定夷
  二百三十一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第二九六札光绪十五年十一月九日一一七一三--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宗室传二·纪昀
  九四 辛亥革命三——范爱农·周作人
  王志传·张廷玉
  庞京周·佚名
  马承康·佚名
  严家驺·周诒春
  二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辨下卷·沈雄

    ○一剪梅周永年曰:一剪梅,惟易安作为善。刘後村换头亦用平字,於调未叶。若“云中谁寄锦书来”,与“此情无计可消除”,来字、除字不必用韵,似俱出韵。但“雁字回时,月满楼”,楼字上失一西字。刘

  • 卷十七·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七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松花坛茶宴联句 【元本不注名姓于联句下】几岁松花下,今来草色平。  衣冠游佛剎,鼓角望军城。  乱竹边溪暗,孤云向岭明。  遶坛烟树老,入殿雨花轻。  山磬人天界,风泉远近声。 

  • 巻四·郭奎

    ○七言律诗秋兴月下清砧响夜阑,征人不寐忆长安。雾迷南国游魂泣,草没中原战骨寒。直望明河临象阙,谁沾零露捧金盘。十年关塞无家别,仗策犹悲行路难。龙门疏凿禹时功,江汉滔滔亦汇东。万古山河今异域,百年礼乐旧同风。忽思鲈

  • 自序·蔡东藩

      古史之美且备者多矣,而元史独多缺憾,非史官之失职也,文献不足征耳。元起朔漠,本乏纪录,开国以后,即略有载籍,而语不雅驯,专属蒙文土语,搢绅先生难言之。逮世祖朝,始有实录,相沿至于宁宗,共十有三朝。然在世祖以前,仍多阙略,世祖

  • ○日本在长江下游的经济独占·陶希圣

    ◎一、引言“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规定扬子江下游为日支经济紧密结合地带。这个规定是去年五月汪日双方在东京已经确定下来的,因之去年十一月十二日汪日谈判便没有再加改变的余地。日本经营扬子江下游,时间已有一年多,公

  •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第十四·班固

    (淮南厉王刘长,衡山王刘赐,济北贞王刘勃)【原文】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赵王不敢内宫,为筑外宫舍之。及贯高等谋反事觉,并逮治王,尽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四·李之芳

    龙游遂安处州等处获捷疏 金衢处三郡捷功并复宣平疏(康熙十四年四月) 衢州龙游获捷疏 论卹殉节县丞徐喆疏(康熙十四年五月) 军中需用赏赉饷银疏 衢州南塘万青前岭捷功疏(康熙十四年闰五月) 请开销赏给官兵银两疏(康熙十四年六

  • 卷四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九庆祝三【图记七】内阁翰林院詹事府中书科榜文伏以一人有庆十方贺绕电之辰万寿无疆六合效呼嵩之戴推万有一千大衍之数共祝王春稽十有二万皇极

  • 卷三十四·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四宋 徐天麟 撰职官四【封建】封功臣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俊三年然後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廼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

  • 第十五章 30·辜鸿铭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辜讲有一次孔子说:“有一天我白天不吃,整宿不眠,满脑子思绪万千,却毫无结果。我发现最好还是通过阅读来增长知识。”

  • 卷八·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八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春官三小史奠系世辨昭穆瞽蒙世奠系鼓琴瑟【故书奠或为帝杜子春读为定其字为奠书亦或为奠】杜子春谓奠犹定也小史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系康成谓世之而定其繋书於世本

  • 卷十八·李钟伦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十八安溪李钟伦撰戎右掌戎车之兵革使【使色吏反】注使谓王使以兵有所诛斩也春秋曰战于殽晋莱驹为右襄公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训按戎仆掌倅车之政则不独革路而已五戎之政皆掌之戎右亦当然盖五

  • 四无所畏品第七·佚名

    宝女白佛。斯所可谓如来至尊。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又彼菩萨则以何行。致四无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世尊告曰:行菩萨道。未曾於法违失师命。了知是像。常以等心愍于众生。一切所有施而不吝。等奉行法观察所归。无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八·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佛说大孔雀明王经三卷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 慧琳  海龙王经四卷 玄应  大方等大云经六卷 玄应  大云请雨经一卷 玄应  大云轮请雨经二卷 玄应  大方等大云请雨经一卷 

  • 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太虚

    梵网经是佛教中一部奇特的经或一部奇特的大乘律,虽中国千数百年来已久为七众共受的菩萨戒本,公认为鸠摩罗什所译,持诵讲解,毫无疑义。但时至今日,仍不免有以此经非出鸠摩罗什译,而入之疑伪类的。然据冠此经首的僧肇序:故弘始

  • 解脱道论 第三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三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分别行品第六尔时依止阿阇梨。以数日观其行。其行相应行处应当教。于是行者十四行。欲行嗔恚行痴行信行意行觉行欲嗔恚行欲痴行嗔痴行等分行信意

  • 卷第二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六之四已辩烦恼诸受相应。今次复应辩随烦恼。颂曰。诸随烦恼中  嫉悔忿及恼害恨忧俱起  悭喜受相应谄诳及眠覆  通忧喜相应憍喜乐皆舍  

  • 无上内秘真藏经·佚名

    又称《真藏妙经》、《真藏经》。作者不详。唐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曾引该经,则至迟唐初已出。全书十卷,有显道品、辩三宝品、辩四真品、惠泽品、解脱品、辩相明部袠品、普明品、显功德品、显戒行品、妙德品、集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