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全唐诗续拾卷十七

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松花坛茶宴联句 【元本不注名姓于联句下】

几岁松花下,今来草色平。  衣冠游佛剎,鼓角望军城。  乱竹边溪暗,孤云向岭明。  遶坛烟树老,入殿雨花轻。  山磬人天界,风泉远近声。  夜禅三世晤,朝梵一章清。  上砌莓苔遍,缘窗薜荔生。  焚香忘世虑,啜茗长幽情。  聚土何年置,修心此地成。  道缘云起灭,人世月亏盈。  蝉噪林当晓,虹生涧欲晴。  水流惊岁序,尘网悟簪缨。  池上莲无着,篱间槿自荣。  因知性不染,更识理常精。  从此应贪味,非惟悔近名。  山栖多自惬,林卧欲无营。已接追凉处,仍陪问法行。  赏心殊未遍,惆怅暮钟鸣。

寻法华寺西溪联句

贾弇  陈允初  吕渭  张叔政 【肃代间人,《全唐文》卷四三六存《对弃农判》一篇。】   鲍防  周颂 【京兆人,天宝进士,永泰中为慈溪令,官至大理寺司直。(据《元和姓纂》卷五、《太平广记》卷三八二、《登科记考》卷二七)】   □成用 【不详。】   郑(上既下木)  严维

常愿山水游,灵奇赏皆遍。 【贾弇。】 云端访潭洞,林下征茂彦。 【允初。】 枕石爱闲眠,寻源乐清宴。 【吕渭。】 探幽渐有趣,凭险恣流眄。 【张叔政。】 竹影思挂冠,湍声忘摇扇。 【鲍防。】 旁登樵子径,却望金人殿。 【周颂。】 萝叶朝架烟,松花暮飞霰。 【□成用。】 蝉声掩清管,云色缘素练。 【郑(上既下木)。】 从事暮澄清,看以得方便。 【严维。】 攀崖屡回互,绝迹无健羡。 【允初。】 野客归路逢,山僧入林见。 【贾弇。】 云林会独往,世道从交战。 【鲍防。】 塔庙年代深,云霞朝夕变。 【周颂。】 潜流注隈隩,触石乍践溅。 【□成用。】 逸兴发山林,道情忘贵贱。 【郑(上既下木)。】 临流日复夕,应接空无倦。 【严维。】

云门寺小溪茶宴怀院中诸公

严维  谢良弼 【谢良辅之昆仲,曾任中书舍人。(据顾况《礼部员外郎陶氏集序》)】   裴晃 【不详。】   吕渭  郑(上既下木)  陈允初  庾骙 【不详。】   贾肃 【不详。】

喜从林下会,还忆府中贤。 【严维。】 石门云路里,花宫玉笥前。 【谢良弼。】 日移侵岸竹,溪引出山泉。 【裴晃。】 猿饮无人处,琴听浅溜边。 【吕渭。】 黄粱谁共饭,香茗忆同煎。 【郑(上既下木)。】 暂与真僧对,遥知静者便。 【允初。】 清言皆亹亹,佳句又翩翩。 【庾骙。】 竟日怀君子,沉吟对暮天。 【贾肃。】

征镜湖故事

陈允初  吕渭  严维  谢良弼  贾肃  郑(上既下木)  庾骙  裴晃

将寻炼练 【从《纬略》卷十改,《剡录》卷六作「炼」】 药井,更逐卖樵风。 【允初。《剡录》误作「凡初」。】 刻石秦 【《剡录》作「泰」】 山上,探书禹穴中。 【吕渭。】 溪边寻五老,桥上觅双童。 【严维。】 梅市西陵近,兰亭上道通。 【谢良弼。】 雷门惊鹤去,射的验年丰。 【贾肃。】 古寺思王令,孤潭忆谢公。 【郑(上既下木)。】 帆开岩上石,剑出浦间铜。 【庾骙。】 兴里还寻戴,东山更向东。 【裴晃。《历代诗话》本《韵语阳秋》卷五引作「裴勉」,《类编》本作「裴冕」,均误。影宋本《韵语阳秋》及《剡录》均作「裴晃」,不误。】

自云门还泛若耶入镜湖寄院中诸公

谢良弼  吕渭  郑(上既下木)  严维  裴晃  陈允初  萧幼和 【不详。】

山中秋赏罢,溪上晚归时。 【谢良弼。】 出谷秦人望,经湖谢客期。 【吕渭。】 日斜愁路远,风横畏舟迟。 【郑(上既下木)。】 章句怀文友,途程问楫师。 【严维。】 浅沙游蚌蛤,危石起鸬鹚。 【裴晃。】 落叶飞孤戍,横塘向古祠。 【允初。】 行行多兴逸,无处不相思。 【萧幼和。】

秋日宴严长史宅

郑(上既下木)  裴晃  严维  徐嶷 【东海人。(《宋高僧传》卷十五)】   张着 【字处晦,常山人。鷟孙,任剡尉,着《翰林盛事》一卷。(据《直斋书录解题》卷五)】   范绛 【不详。】   刘全白  沈仲昌  阙名

北客来江外,秋山到越中。 【郑(上既下木)。】 故交多此见,清兴复能同。 【裴晃。】 落木秦山近,衡门镜水通。 【严维。】 檐前苔绕砌,篱下菊成丛。 【徐嶷。】 泫泫花承露,泠泠叶动风。 【郑(上既下木)。】 卷帘看彩翠,对酒命丝桐。 【张着。】 戊日辞巢燕,商天向浦鸿。 【范绛。】 骞开通细雨,笑语望秋空。 【刘全白。】 懒竹霜天绿,残花醉里红。 【仲昌。】 客游惊落叶,更使恨风蓬。 【阙名。】

严氏园林 【六言】

严维  郑(上既下木)  王纲 【大历九年以大理司直充昆山县令,首建县学。(据《玉峰志》卷上《学校》、卷中《名宦》)】   沈仲昌  贾全 【长乐人,弇弟。大历四年进士。历任咸阳县令、户部员外郎、常州刺史、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永贞元年卒。(据《柳河东集》卷十二《先友记》、《陆宣公翰苑集》卷四、《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十二、《会稽掇英总集》卷十八、《旧唐书宪宗纪》)】   段格 【不详。】   刘题 【不详。】

策杖山横绿野,乘舟水入衡门。 【严维。】 客来多从业县,僧去还指烟村。 【郑(上既下木)。】 春韭青青耐剪,香粳日日宜飧。 【王纲。】 自愧薄沾冠冕,何如乐在丘园。 【□仲昌。】 鸟散纷纷花落,人行处处苔痕。 【贾全。】 水池偏多白鹭,畦隔半是芳荪。 【段格。】 柳径共知归郭,暮云谁使当轩。 【刘题。】

柏梁体状云门山物 【并序】

秦瑀 【不详。】   鲍防  李聿 【玄宗时清漳令,迁尚书郎。(据《全唐文》卷四三五)】   李清  杜奕  袁邕  吕渭  崔泌 【不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博陵安平崔氏有刑部员外郎崔泌,为湜弟,时代稍早,非是。】   陈允初  郑(上既下木)  杜倚 【京兆人。淹玄孙,左卫将军。(据《元和姓纂》卷六)】

状,比也,与比释氏有药草谕品,诗家则六艺之一焉。义取睹物临事,君子早辩不当,有似是而非,采诗之官可得而补缺矣。无以小言默,无以细言弃,相尚佳句,题于层阁,古者称会必赋,其能阙乎。星郎主文,宾赋所以中隽也。

幡竿映水出蒲樯。 【秦瑀。】 榴花向阳临镜妆。 【鲍防。】 子规一声猿断肠。 【李聿。】 残云入户起炉香。 【李清。】 晴虹夭矫架危梁。 【杜奕。】 轻萝缥缈挂霓裳。 【袁邕。】 月临影殿玉毫光。 【吕渭。】 粉带新篁白简霜。 【崔泌。】 玲珑珠缀鱼网张。 【□允初。】 高枝反舌巧如簧。 【郑既木。】 风摇宝铎佩锵锵。 【秦瑀。】 古松拥肿悬如囊。 【杜倚。】 雨垂珠箔映回廊。 【□聿。】 蔷薇绿刺半缄长。 【鲍防。】 五粒松英大麦芒。 【李清。】 古藤蚴蟉毒龙骧。 【杜奕。】 深林怪石猛虎藏。 【袁邕。】 古碑勒字棋局方。 【吕渭。】 山僧行道鸿鴈行。 【崔泌。】 亭亭孤笋绿沉鎗。 【郑既木。】 蜂窠倒挂枯莲房。 【允初。】 燃灯幽殿星煌煌。 【杜倚。】

花岩寺松潭

张叔政  严维  吕渭  贾弇  周颂  郑(上既下木)  陈允初  □成用

山下花岩会,松间水积深。 【张叔政。】 晚荷交乱影,疏竹引轻阴。 【严维。】 云散千岩暮,风生万木吟。 【吕渭。】 循涯通妙理,步胜获幽寻。 【贾弇。】 望鸟知无迹,看猿欲学心。 【周颂。】 浮荣指西景,微尚寄东岑。 【郑(上既下木)。】 待月开山合,闻钟出石林。 【允初。】 波文摇翠壁,蝉响续幽琴。 【张叔政。】 永日陪霜简,通宵听梵音。 【贾弇。】 机闲任情性,道胜等浮沉。 【□成用。】 赏异方终古,佳游几度今。 【严维。】 自然轻执简,宁敢忘抽簪。 【允初。】 过见心皆妄,驱驰力未任。 【吕渭。】 从来谢公意,山水爱登临。 【周颂。】

入五云溪寄诸公联句 【从一字至九字】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

己酉岁,仆忝尚书郎司浙南之武。时府中无事,墨客自台省而下者凡十有一人,会云门济公之上方,以偈者,赞之流也,姑取于佛事云。

同人《护戒刀偈》

剖妄妄绝,决机机坏。彼坚钢刀,护身闻戒。

李聿《茗侣偈》

采采春渚,芳香天与。涤虑破烦,灵芝之侣。

杜奕《芭蕉偈》

幽山净土,生此芭蕉。无心起喻,觉路非遥。

缺名《山啄木偈》

尔禽啄木,恶蠹伤木。愈木无病,巢枝自足。

缺名《澡瓶偈》

【灵圆取相,尘垢是澡。定水清净,救彼热恼。】

郑(上既下木)《山石榴偈》

何方而有,天上人间。色空我性,对尔空山。

杜倚《漉水囊偈》

裂素成器,给我救彼。密净圆灵,护生絜水。

袁邕《藤偈》

得彼柔性,契兹佛乘。岂无众木,我喻垂藤。

崔泌《蔷薇偈》

护草木性,植彼蔷薇。眼根不染,见尔色非。

缺名《班竹杖偈》

护性维戒,扶身在杖。动必由道,心无来往。

任逵《题天章寺偈》

降伏心住,自在心住。有心且住,无心即住。

登法华寺最高顶忆院中诸公 【从一字至九字】

周颂  □成用  张叔政  贾弇  鲍防  严维  吕渭  郑(上既下木)  陈允初

身,心。 【周颂。】 城郭,山林。 【□成用。】 望处远,到时深。 【张叔政。】 云崖杳杳,烟树沉沉。 【贾弇。】 啸侣时停策,探幽或抚琴。鲍防得法小枝小叶,怀人如玉如金。 【严维。】 月色前庭清静观,梵声初夜海潮音。 【吕渭。】 思君子山深不可见,登高顶望远欲相寻。 【郑(上既下木)。】 何事归舟客兴棹不驶,君不见红莲绿荇沙禽。 【允初。】

猜你喜欢
  卷六百·彭定求
  卷中·张表臣
  第四出 应诏·姚茂良
  卷七十二·徐世昌
  初集卷二十四·乾隆
  惜香乐府卷一·赵长卿
  三体唐诗巻五·周弼
  双溪集补钞·管庭芬
  唐诗拾遗卷六·高棅
  卷六·乾隆
  游洞庭湖湘·张说
  俊夜叉·蒲松龄
  卷五·陈镒
  子渊诗集卷二·张仲深
  第二十九出 鸾凤和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梅顺淑·唐圭璋

      顺淑,宋宫人。   望江南   风渐软,暖气满天涯。莫道穷阴春不透,今朝楼上见桃花。花外碾香车。   围步帐,羯鼓杂琵琶。压酒燕姬骑细马,秋千高挂彩绳斜。知是阿谁家。

  • 范端臣·唐圭璋

      端臣字元卿,兰溪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隆兴二年(1164),太学录。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校书郎。淳熙四年(1177),礼部员外郎。五年(1178),起居舍人。又曾为中书舍人、韶州守。   念奴娇   寻常三五,问今夕何夕,婵娟都胜。天

  • 寇准·唐圭璋

      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省)人。生于建隆二年(961)。登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除巴东令。淳化五年,参知政事。真宗朝,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封莱国公。乾兴初,为丁谓所构,贬雷州司户,徙衡州司马。天

  • 第十二出 辞院·孔尚任

    ◎癸未十月〖西地锦〗(末扮杨文骢冠带上)锦绣东南列郡,英雄割据纷纷;而今还起周郎恨,江水向东奔。下官杨文骢,昨奉熊司马之命,托侯兄发书宁南,阻其北上,已遣柳敬亭连夜寄去。还怕投书未稳,一面奏闻朝廷,加他官爵,荫他子侄;又一面知

  • 希澹园诗集目録·虞堪

    巻一古体杂言巻二近体五言絶句六言巻三近体七言絶句

  • 卷三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一·脱脱

        朱胜非 吕颐浩 范宗尹 范致虚 吕好问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金人攻城,胜非逃去。会韩世忠部将杨进破敌,胜非复还视事。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

  • 卷一百八十八 嘉祐三年(戊戌,1058)·李焘

      起仁宗嘉祐三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九月己巳朔,詔河東經略使,西人議府州橫陽河界,恐麟州勢孤絕,其相度利害以聞。橫陽河為府州界,乃去年八月壬申。   辛未,以荊湖北路轉運使、兵部員外郎王綽為工部郎中,辰澧州體量盜

  • 卷二十四·沈德符

      ○畿辅【煤山梳妆台】今京师厚载门内逼紫禁城,俗所谓煤山者,本名万岁山,其高数十仞,众木森然。相传其下皆聚石炭,以备闭城不虞之用者。余初未之信,后见宋景濂手跋一画卷,载金台十二景,而万岁山居其一。云鞑靼初兴时,有山忽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之三·佚名

    宣德十年三月癸酉朔 上以造山陵及修殿宇匠夫勤劳人赐藁鱼二斤钞十锭<革翁>鞋一双○放朝鲜国妇女金黑等五十三人还其国金黑等自宣德初年取来久留京师 上悯其有乡土父母之念特遣中官送回且谕其国王悉遣还家勿致失所○中都

  • 卢循传·房玄龄

    卢循字于先,小名叫元龙,司空从事中郎卢谌的曾孙。双眸炯炯发亮,眼珠转动异常灵活,善于草书、隶书、下棋等技艺。和尚慧远善于评鉴人物,见了面对他说:“你虽然体质高妙简素,可是却存心不轨。”卢循娶孙恩的妹妹为妻。后来孙恩

  • 卷十四 康诰第十一·孔颖达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灭三监。以殷馀民封康叔,以三监之民国康叔为卫侯,周公惩其数叛,故使贤母弟主之。○数叛,上所角反,下亦作畔。作《康诰》、《酒诰》、《梓材》。康诰命康叔之诰。康,圻内国名。叔,封字。○梓音子。圻,具依反

  • 卷十六·陆陇其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十六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子路子路问政章总防 张彦陵曰无倦意已包在先劳内因子路请益故又抽出言之要之上下只是一意曰先必无一息之可后曰劳必无一息之可逸无倦云者非以益先劳也乃明所以

  • 仪礼小疏卷六·沈彤

    呉江沈彤撰士丧礼笺左何之扱领于带何负扱抆带复者之带谓复者左负衣而抆其领于带以固衣而升屋也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臯某复三降衣于前前东荣南方之东荣也中屋者履屋脊之中臯某复丧大记所谓号也三号者孔疏云上号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一品(亦名五字咒法)·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在毗卢遮那大会中。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说本五字陀罗尼。若有善男子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五·隐元

    嗣法門人性樂編住福州府長樂縣龍泉寺語錄弘光元年,大贊國馬公、大虞卿劉公、同春、元林正昇、陳天錫、陳光震、文學李光、祖暨僧印虛等,請師於三月念二日進院,至山門云:大智門開,七通八達,一任諸人去來。且道進門一句作麼生

  • 勤俭训·李文炤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 医方集宜·丁凤

    方书。明丁凤撰。十卷。凤字文瑞,又字竹溪,金陵 (今江苏南京) 人。世代为医,幼承家训,医术日精,名著金陵。将家中数世遗编,参以古方,并经临床运用体验,汇辑成帙,全书约二十万字。成书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取“医者

  • 竹叶亭杂记·姚元之

    史料笔记。八卷。清姚元之撰。初刊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姚元之,字伯昂,号廌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咸丰二年(1852年),安徽桐城人。嘉庆十年(1805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