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蔡元定传

蔡元定字季通,宋建州建阳人,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好,八岁时即能做诗,写日记数千言。蔡元定的父亲名蔡发,号牧堂老人,是个博学多才的人。蔡发将程颢、程颐的《语录》,邵雍的《皇极经世》、张载的《正蒙》教授给蔡元定,并且说“:这些都是继承孔子、孟子之道的正统理论。”蔡元定深深理解其话的涵义。长大后,辨析理解能力更精强,蔡元定曾登上西山顶峰,并在那里忍饥食菜,潜心苦读。

蔡元定曾听说朱熹有名望,即前往拜师。朱熹在了解蔡元定已有的学识后,大惊曰:“这个人应该是我的老友,而不应该是我的弟子。”于是朱熹常与蔡元定研讨诸经的深奥义理,每每谈至深夜。朱熹要求从四方来求学的人,先从师于蔡元定,由此可见他是十分器重蔡元定的。当时的太常少卿尤袤、秘书少监杨万里两人联名将蔡元定举荐给朝廷,但是蔡元定对朝廷的召用,以有病为由,坚辞不就。他曾在西山建有一间房子,是为将来辞世所做的准备。

当时,韩..胄擅权专政,出于巩固权势的需要,韩..胄将道学诬为伪学并加以查禁,台谏受韩..胄的要挟与影响,专门从事一些打击排挤忠良之事。不过当时还没有直接倡言攻击朱熹,只是到了沈继祖、刘三杰担任谏官的时候,才开始连篇累牍地诋毁朱熹,并连及蔡元定。蔡元定致信学者刘砺说“:现在韩党已将道学定性为伪学,恐怕我罪名难逃了。”不久,蔡元定果然被贬谪道州。州县的官吏奉韩..胄的密令,急于逮捕蔡元定。元定听此消息后,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匆匆上路,准备出走。临行时,朱熹与从游者数百人在萧寺为蔡元定饯行。许多人长吁短叹,有人甚至流下了悲伤的眼泪。朱熹悄悄观察蔡元定,见他与平时一样平静,感叹说:“朋友之间的友情,元定不怕受挫的志气,我都得到了。”蔡元定当时赋诗说:“执手笑相别,无为儿女悲。”大家都嘱咐元定慢走并注意身体,蔡元定说:“如果得罪于天,难道能逃过恢恢天网吗?”蔡元定拄着拐杖带着儿子蔡沉步行近三千里,脚都走得流了血,面容憔悴,不成人形。

走到舂陵,远近的许多学子皆慕名前来求学,听蔡元定讲学。有位名士恃才傲慢,取笑那些前去向元定求学的人,后来也心悦诚服,拜蔡元定为师,并表现得十分恭敬。人们因之说:“初不敬,今纳命。”有些关心爱护蔡元定的人劝他辞谢前来求学的生徒,蔡元定说:“人家为求学而来,怎么好忍心拒绝呢?如果有祸患,你就是闭门不出也不能避免。”蔡元定赠书并训导诸学子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不要因为我有罪而放松了学习,失去了志向。”有一天,蔡元定对儿子蔡沉说“:可以辞谢客人的拜访,我想安静一下,将我身体还给造物主。”过三天辞世。后来,韩..胄被史弥远诛杀,蔡元定才得以在死后恢复名誉,被朝廷追赠为迪功郎,并被赐谥号“文节”。

蔡元定对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对图书、礼乐、典制,没有不精通的。有些古书词句及意思艰涩深奥,许多人弄不懂,但他一览便知晓。朱熹曾这样说“:许多人读易懂的书很困难,而蔡元定则是读难懂的书很容易。”朱熹在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做注疏和著《周易本义》、《诗集传》和《资治通鉴纲目》时,都是在与蔡元定反复商讨后下笔的,至于朱熹的《启蒙》一书,则由蔡元定起草。朱熹曾说:“天地、自然界奥妙无穷,只有精通义理的人才能认识它。我与蔡元定交谈总是十分投机。”到蔡元定下葬,写墓志铭说:“精深的见识,超凡的才干,不可屈折的志向,不可折服的辩才,不能再见到了啊!”许多学者都尊称蔡元定为“西山先生”。

蔡元定一生所做的学问及思想大多融汇在朱熹的论著中,他自己独著的书有《大衍详说》、《律吕新书》、《燕乐》、《原辩》、《皇极经世》、《太玄潜虚指要》、《洪范解》、《八阵图说》,朱熹为他所著的书都做过序。

蔡元定的两个儿子蔡渊、蔡沉一生皆自食其力,没有去做官,蔡渊著有《周易训解》。

猜你喜欢
  卷十六 本纪十六·赵尔巽
  卷三·胡思敬
  路史卷二十九·罗泌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誥授朝議大夫廣東廣州府知府高公家傳·高廷瑶
  一一 署理浙江巡抚熊学鹏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史记集解卷七·裴骃
  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范晔
  汉隐帝本纪·欧阳修
  郭宝玉传(附郭德海等传)·宋濂
  卷一百七十一·杨士奇
  卷三十二·佚名
  卷50·陈邦瞻
  卷七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康海

    (〔冲末拄杖上〕则俺杖藜老子的是也。俺逃名晦迹,在这深山里隐居,真个无是无非。每日间,到那溪边林下,闲步逍遥。只今暮秋天气,景致煞是佳也。只索倚杖散步一回者。〔末同狼上〕天那!着谁人救俺东郭先生也。呀!远远望见的小桥

  • 提要·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东莱诗集       别集类三【宋】提要【臣】等谨案东莱诗集二十卷宋吕本中撰本中字居仁尚书右丞好问长子绍兴中尝以排和议忤秦桧见摈于朝官至中书舍人故宋人称为吕紫薇又称东莱先生

  • 卷四百四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四十八鸳鸯类四言古赠秀才入军       【魏】嵇 康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盼俦侣俯仰慷慨优游容与酒防诗          嵇 康婉彼鸳鸯戢翼而

  •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五·柯劭忞

      王恽 逊志 高呜 王思廉荆玩恒 马绍 阎复 王倚 高克恭 夹谷之奇 臧梦解 燕公楠 白恪 李衎 张伯淳   王恽,字仲谋,卫辉汲县人。父天铎,金户部主事,着《易学集说》,为名儒。   恽好学,善属文。史天泽将兵过卫,一见接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秋七月壬申朔赵鼎奏淮东宣抚司提举官董旼赍亲笔诏至军前谕移屯事韩世忠拜诏感泣上曰卿可作书报张浚此事张浚亦必喜今日庙堂不比靖康间有妨功害能之人凡军旅事彼此议定然后行之 左宣奉大夫朱胜非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七·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三月己酉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兴安伯徐梦赐祭 陵寝○庚戌○荫吏部右侍郎张舜臣子承世为国子生以三年满也○调御史唐自化为大理寺许事自化催粮山东还荐按察司佥事周世远益都知县张鹏皆循谨称职俄而二臣为巡抚

  • 卷之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七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沿边招民垦荒章程·周树模

    谨拟黑龙江省沿边招民垦荒章程,敬缮清单,恭呈御览。计 开:第一章 招徕一、本省沿边兴垦情形,恐内地农民未及周知,拟俟此次章程奏奉允准之日,由本省刊印成册,并绘其荒段图说,咨行奉天、吉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

  • 郑孝穆传·令狐德棻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开封人,是魏国将作大匠郑浑的十一世孙。祖父郑敬叔,曾任魏国颍川、濮阳郡守,又任本州中正。父亲郑琼,任范阳郡守,追赠安东将军、青州刺史。郑孝穆自幼谨慎宽厚,以清和简约自守。不到二十岁时,就广泛阅读经史

  • 曾肇传·脱脱

    曾肇,字子开,考取进士后,调任黄岩县主簿,被推荐任郑州教授,升任崇文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有关文献残缺不全,先辈儒生各人都凭想象,无法核实。曾肇在职期间,纠正了前辈的不少错误。亲

  •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四·陆陇其

    许锺斗[许锺斗文集止五卷无甚关系文字]谓春秋战国时有道德家有杨墨家有阴阳家有法术家有纵横家家各为教而不可无孔孟之学汉唐宋以来有游侠有释老而上之所以罗士者又或以博学以宏词以诗赋以对策射策不尽以明经故不可无周

  • 书传会选卷二·刘三吾

    明 刘三吾等 撰夏书【夏禹有天下之号也书凡四篇禹贡作于虞时而系之夏书者禹之王以是功也】音释经【夏亥雅反】传【王于放反帝王世纪云禹受封于河南阳翟夹漈郑氏曰禹封陜州夏县未知孰是】禹贡【上之所取谓之赋下之所

  • 卷三 父母/ 父/ 母·司马光

    父子之间有礼有节【原文】陈亢向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

  • 叙·书玉

    沙弥律仪者。明事之典也。云栖要略者。显理之书也。事即戒相威仪。理即无作戒心。事无理不明。理无事不显。事理一如。戒心明矣。盖如来大慈。说是戒经。使出家者。无为无欲。清净自守。但经律深奥。义广难明。故大师

  • 序·应庵昙华

    续藏经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嗣法)守诠 等编 应庵和尚语录序 道不可以言传。不可以情解。不可以识识。夫如是则应庵语录。将何用哉。自昔古尊宿。未尝有无言者。如以黄叶止小儿啼。坐断中边。超脱三际。谓之参活句。

  • 阴符天机经·佚名

    阴符天机经,原不题撰人,盖为唐人所作。《通志•艺文略》着录《阴符天机经》一卷,即是书。今本收入《云笈七签》卷十五,又载《正统道藏》太清部。篇首叙文称:「圣人将欲施为,必先观天道之盈虚,后执而行之,举事应机,则无遗策。」

  • 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佚名

    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原题玄和子撰。此人疑即唐道士张太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言外丹火候,以十二消息卦与十二月、十二时辰相配。根据卦爻阴阳变化及寒暑推移,确定炼丹时间与火候进退。全篇分十二节,每节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