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今再综合上述加以回顾,中国历代政府,西周不论,两汉以下,几乎无不注意国家公立教育之建树。然惟两汉太学最为持久,并有成绩。明代国子监已不能相比。其他如唐、宋两代,虽亦曾尽力提倡,而国立教育之被重视,实仅昙花之一现。外此率皆有名无实,未见绩效。在中国教育史上,其真实具影响力者,多在社会私家讲学之一途。战国诸子乃及宋、元、明三代之理学,声光最显,绩效亦大。即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时代之门第与佛门寺院教育,亦不能谓无贡献,此其一。

而且公私教育,常成对立之势。若论中文化渊源,先有周公,后有孔子,此两人厥功最伟。然周公在上,先秦所谓官学,由其创始。孔子在下,先秦百家私学,承其轨辙。两汉太学,以六艺为教,此则作于周公,传之孔子,故汉人并尊周、孔,公私融会,而周公当尤在孔子之上。故《论语》仅列于小学,五经始得立博士,入大学。是即官尊于私之意,直至唐代犹然。自宋以下,周、孔乃改称孔、孟,又以《四书》上驾五经。元、明、清三代取士,均先《四书》,后五经,是为私家学上驾王官学一确切之明证。此其二。

中国人常称政统与道统。尊政统则主以政治领导学术,尊道统则主以学术领导政治。自东汉之衰,以政治领导学术之信心破毁无存。下及南北朝之宋代,其时国立太学,分玄、史、文、儒四学,玄居最先,儒列最后,则周、孔经学已屈在老庄道家言之下。此实已见道统尊于政统之意向,盖其时视老庄为得道统之正,而周、孔则似居政统之列。唐代兼崇道佛,佛教东来,本有沙门不拜王者之说。唐代帝王则奉僧侣为国师,帝王转拜沙门。太学所讲虽是儒学,然儒属政,佛属道,儒不如佛,已成一时公见。唐人考试,本分经义与诗赋两项,然明经出身远不如进士。进士考诗赋,则时人之视诗文学亦犹占儒学之上。唐人又崇老子,与汉人不同。汉人崇黄老,其着眼点在政治。魏、晋以下崇老庄玄学,其着眼点不在政治,纯在玄学论道,其价值乃超出儒家周、孔经学崇政之上。唐人承此意而来。是则此一时期已成为道统高出政统之时期。道、释出世法被视为乃道统所在。周、孔经学,乃入世法,仅当领导政治,不能为人生作领导。故其时僧人道士皆得称师,而儒家转不敢自称师。韩愈在太学掌教,则仅是一学官。乃为《师说》,挺身以师道自任,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然韩愈亦仅为一古文师。其自称:"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斯则韩愈亦未脱当时人重视《文选》之意见,乃提倡古文,仍欲导人由文入道。又为《原道篇》,竭论道在周、孔,不在老、释。此论乃上承旧传,下开宋、元理学之先声。要之,唐人群认老、释始是道,文、儒则皆出其下。考试以文为准,学校以儒为教,此则皆在政统一边,而政统则居道统下。故韩愈之论,实际终不得大行于世。此其三。

宋代理学家兴起,乃重尊孔、孟为道统。老、释不言政事,政统屈居道统下,相互间事可无争。孔、孟论道亦兼论政。果将以学术领导政治,则两者间终不免有争。北宋曾禁洛学,南宋亦禁朱学。阳明在明代,亦屡受政府压制。而东林则在政府间掀起大争端。清代压抑学人更甚,学者竞逃入故纸堆中,其治经仅为考古,不敢侵议政事。然而道统高出政统已成社会公见,清廷亦无奈之何。朱子在南宋,亲受伪学之禁。而在清代,则备受朝廷崇奉。学者乃以训诂、考据反朱,其意端在反朝廷科举之功令。以历史大趋势言,在野讲学,其势力常超过政府所提倡,而政府亦不得不屈意以从。先秦诸子尤其著例。两汉博士今文经学,终为民间古文经学所替代。唐代考试重文选,韩、柳古文运动,亦崛起代之。清廷以理学家《四书》义取士,终不敌在野之汉学。此皆其荦荦大者。然则就中国文化史言,学术教育命脉,常在下,不在上,此其四。

惟中国历史传统,虽上下皆知重教育,乃从未有坚稳之学校基础。大率言之,尤其在社会之下层,除却地方乡里小学外,可称为有师长,有学徒,而可无学校。学徒亦多属成年人。主要乃在有大师之讲学。有其师,则四方学徒响应雾集。主要在获得一项为学方针,归而自学。师道殒落,则学亦中绝。此其五。

以上罗举数项特征,若问其所以然,则在此等特征之背后,正可见中国民族性,中国文化传统,乃及中国历史大趋势,具有一番精神力量,有以使然。其间自不能无长短得失。然今日从事新教育者,则于此诸项,不能不知,庶可释回增美,使当前之新教育,不至与自己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历史大趋势脱节,或甚至于违背乖离,此则今日从事教育事业者,所当共同勉力以赴。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七 李灵崔鉴·魏收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赵尔巽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六·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双槐岁钞卷第四·黄瑜
  第一八八详光绪十四年十月八日一一四○五—四七·佚名
  第九牌示天运(实则光绪)十五年十月十日一一一○七-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纪昀
  第八节 罗马共和国之建设及其灭亡·梁启超
  自序·钱穆
  卷一百二十二·雍正
  卷二十一·赵汝愚
  歴代建元考卷七·钟渊映
  158.马嵬驿兵变·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内篇 论赞第九·刘知几

      《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二《传》云公羊子、穀梁子,《史记》云太史公。既而班固曰赞,荀悦曰论,《东观》曰序,谢承曰诠,陈寿曰评,王隐曰议,何法盛曰述,常璩曰撰,刘昺曰奏,袁宏、裴子野自显姓名,皇甫谧、葛洪列其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正统十年夏四月甲辰朔日食○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乙巳升礼部精膳司主事顾谦为祠祭司郎中以任满九载也○除山西太原府阳曲县屯留县主坟地税粮四石有奇○浙江福建各银场先有诏罢之后遣户部右侍郎焦宏往勘宏言银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佚名

    天启二年四月丙寅朔孟夏&

  • 卷四·黄震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纪要卷四宋 黄震 撰三国唐虞禅夏后殷周继汉则因天下已乱而定之世变虽有不齐君徳虽或不类要皆明白洞达无媿辞者也王莽欺伪始以贼夺而盗名唐虞之禅识者已为之痛哭矣曹操本有过人之材适当艰难之会不能

  • 卷四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四十三雍正四年四月上谕二十道初二日户部等衙门议奏原任直隶总督李维钧侵蚀俸工银十四万八千余两勒限追赔奉上谕九卿议将李维钧侵蚀俸工银两勒限五年追完若限满不完或不足数照侵蚀例

  • 卷八十九·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八十九   宋 程公说 撰四夷附録第二狄        长狄赤狄       白狄狄北狄地之广絶蒲子北屈左右庄公传二十八年晋骊姬赂外嬖梁五与东闗嬖五使言于公曰【献公】若使大子主曲

  • 卷二十·刘瑾

    <经部,诗类,诗传通释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二十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鲁颂四之四鲁少皥之墟在禹贡徐州防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长子伯禽今袭庆东平府沂密海等州即其地也【愚按袭庆府令兖州路东平府今东平路海州今寜海

  • 大学·朱熹

    大学〈大旧音泰今读如字〉 宋 朱子 章句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作新

  • 卷九·佚名

    释初品中现普身【经】尔时,世尊在师子座上坐,于三千大千世界中其德特尊,光明色像威德巍巍,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譬如须弥山王,光色殊特,众山无能及者。【论】问曰:佛以何力故,于一切众生中,其德特尊,光明威德巍巍,乃

  • 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澄观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稽首归命普法界  离垢清净解脱轮  充遍法界十佛身  海会教主诸圣众  我住缚地悕大法  唯愿加哀令增智  今开略颂益自他  愿生大解渡痴海  此经八十卷  四万

  • 卷第三十·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故放身坐卧脱脚床学处第十八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具寿邬波难陀至彼众多少年苾刍处劝喻曰。汝等共我人间游行。必当降伏他宗自获名称。汝等若欲

  • 卷第二十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九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六门第四子摄之余明佛从天下等事尔时佛在室罗伐城。既现大神通降伏诸外道。利益无量众随类悉归依。一切人天咸令欢喜。远近城邑婆罗门等及工巧人。并皆来集

  • 卷第二十·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开示偈(六) 刘和鹤居士赴试春官以草履送之。兼示四偈 曾闻赤脚下桐城。居士今朝恁么行。草履紧包双指露。管教平地听雷声。 桂花香处露真机。正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二·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上堂唐孝廉祈遠居士請師烏鎮圓義庵上堂,師陞座云:靈機未動,十方剎海冷沉沉;智境纔彰,覿面當陽明歷歷。寸絲不挂,何妨戒定慧以薰修;不立一塵,豈礙萬象森羅而依附孤迥,迥穿過鐵壁銀山峭巍巍,透徹金輪

  •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一·弘储

    嗣法门人济玑等编住常州夫山祥符寺语到寺升座举临济大师初住镇州一日谓普化克符二上座曰我欲于此建立黄檗宗旨汝二人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三日后普化上来问和尚三日前道什么济便打三日后克符上来问和尚三日前为什么打普

  • 耳食录·乐钧

    文言小说集。清乐钧撰。初编十二卷,续编八卷,坊刻石印本五卷(残帙)。钧原名宫谱,字元淑,号莲裳,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嘉庆举人,翁方纲弟子。工诗,有才名,书法家。《清史稿》及《清史列传》有传。著有《青芝山馆诗文集》。

  • 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陆修静

    《灵宝中盟经目》第四十一种著录《灵宝众简文》,为六朝灵宝经。陆修静撰。述受灵宝真文之投简科仪。

  • 长江集·贾岛

    十卷。唐贾岛撰。贾岛,字阆仙,又一字浪仙,号碣石山人,范阳 (河北涿县)人。早年屡次应考进士不第,遂削发为僧,法名无本。据何光远《鉴戒录》载,贾岛在长安曾为韩愈赏识,授以文法,并令其还俗。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被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