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四·志第十四·历象志下

    ◎历象志下

  ○朔考

  古者太史掌正岁年以叙事,国史以事系日,以日、月、时系年。时月不正,则叙事不一。故二史合为一官,颁历授时,必大一统。辽、汉、周、宋,俱行夏时,各自为历。国史闰朔,颇有异同。辽初用《乙未元历》,本何承天《元嘉历》法,后用《大明历》,本祖冲之《甲子元历》法。承天日食晦朏,一章必七闰;冲之日食必朔,或四年一闰。用《乙未历》,汉、周多同;用《大明历》,则间与宋异。 国史叙事,甲子不殊,闰朔多异,以此故也。耶律俨《纪》以《大明》法追正《乙未》月朔,又与陈大任《纪》时或抵牾。稽古君子,往往惑之。

  用《五代职方考》志契丹州军例,作《朔考》。法殊曰“异”,传讹曰“误”;辽史不书国,俨、大任偏见并见各名;他史以国冠朔。并见注于后。

  (表略)

  宋元丰元年十二月,诏司天监考辽及高丽、日本国历与《奉元历》同异。辽己未岁气朔与《宣明历》合,日本戊午岁与辽历相近,高丽戊午年朔与《奉元历》合,气有不同。戊午,辽大康四年,己未,五年也。当辽、宋之世,二国司天固相参考矣。

  高丽所进《大辽事迹》载诸王册文,颇见月朔,因附入。

  象

  孟子有言:“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甚哉,圣人之用心,可谓广大精微,至矣尽矣!

  日有晷景,月有明魄,斗有建除,星有昏旦。观天之变而制器以候之,八尺之表,六尺之筒,百刻之漏,日月星辰示诸掌上。运行即察,度分即审,于是像天圜以显运行,置地柜以验出入,浑象是作。天道之常,寻尺之中可以俯窥,陶唐之象是矣。设三仪以明度分,管一衡以正辰极,浑仪是作。天文之变,六合之表可以仰观,有虞之玑是矣。体莫固于金,用莫利于水。范金走水,不出户而知天道,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也。

  历代仪象表漏,各具于志。太宗大同元年,得晋历象、刻漏、浑象。后唐清泰二年已称损折不可施用,其至中京者概可知矣。古之炼铜,黑黄白青之气尽,然后用之,故可施久远。唐沙门一行铸浑天仪,时称精妙,未几铜铁渐涩,不能自转,置不复用。金质不精,水性不行,况移之沍寒之地乎!

  刻漏

  晋天福三年造。《周官》契壶氏,悬壶必爨之以火。地虽沍寒,盖可施也。

  官星

  古者官星万余名。遭秦焚灭图籍,世秘不传。汉收散亡,得甘德、石申、巫咸三家图经。经纬合千余官,仅存什一。分为三垣、四宫、二十八宿,枢以二极,建以北斗,纬以五星,日月代明,贵而太一,贱逮屎糠。占决之用,亦云备矣。司马迁《天官书》既以具录,后世保章守候,无出三家官星之外者。天象昭垂,历代不易,而汉、晋、隋、唐之书累志天文,近于衍矣。且天象禨祥,律格有禁,书于胜国之史,诖误学者,不宜书。其日食、星变、风云、震雪之祥,具载《帝纪》,不复书。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脱脱
  ●靖康稗史序·确庵耐庵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五·乾隆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五·佚名
  附录·尹直
  西汉年纪卷十九·王益之
  卷十六·傅恒
  ●崇祯记闻录卷一·佚名
  十国春秋卷四十七·吴任臣
  汲郑列传第六十·司马迁
  陈后主张贵妃传·李延寿
  施师点传·脱脱
  缪大亨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四·唐圭璋

    【舒逊:词作5首】○临江仙偶成银烛光摇秋夜永,一天凉侵诗脾。鸣虫唧唧漏迟迟。半生春梦里,彷佛是耶非。万事破除惟有酒,当歌不饮何如。人生七十古来稀。休争强与弱,行乐是便宜。○感皇恩述怀疏雨滴清秋,洗

  • 卷二百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十七坐具类四言古牀几铭         【汉】李 尤虚左致贤设坐来宾筵牀对几盛养巳陈殽仁饭义枕典席文道可醉饱何必清醇西伯善养二老来臻赋席          【吴】张

  • 卷三百一十五·列传第七十四·脱脱

        韩亿 韩绛 韩维 韩缜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真宗尝欲召试,

  •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一月庚子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大学士等朕每日听政、必于辰刻中御门闻部院奏事大臣每日于黎明时齐集午门外久候、方始入奏迨奏毕、复各归署理事无乃过劳朕观大臣内有年及六旬者

  • 皇王大纪卷四十一·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襄王元年春正月丁丑宋公薨諡曰桓公兹父嗣卫国风七篇曰河广二章章四句宋襄公母归于衞思而不止故作是诗也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杭渡也】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逺曾不崇朝邶国风十四篇

  • 卷二百五十二·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水利宋哲宗时左谏议大夫刘安世论大河利害状曰右臣伏见南宫埽口今年以未有堤备涨水在近权住闭塞直候将来堤防成立物料齐足方谋兴工虽目下苟安未敢轻议然询考舆议

  • 卷九·徐自明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宋宰辅编年录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九   宋 徐自明 着哲宗元丰八年【乙丑】五月庚戌左仆射王珪卒珪自熙宁九年十月拜相至是年五月以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岐国公薨于

  • 卷四 释训第三·邢昺

    [疏]释曰:案《释诂》云:“训,道也。”《周礼·地官》有土训、诵训。郑司农注云:“谓以远方土地所生异物以告道王也。”后郑云:“玄谓能训说土地善恶之势,诵训能训说四方所诵习,及人所作为,及时事。”然则此篇以物之事、义、形

  • 读书续録卷一·薛瑄

    往年因读张子心中有所开即便劄记不思则还塞之矣之言遂于读书心中有所开时随即劄记有一条一二句者有一条三五句者有一条数十句者积二十余年乃成一集名曰读书録盖以备不思还塞如张子所云者近年又于读书时日记所得者积久

  • 卷四十二·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四十二    元 郑玉 撰 十有一年春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萧以叛 夏四月 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 宋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入于萧以叛秋乐大心从

  • 说林下·韩非

    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相与之简子厩观马。一人举踶马。其一人从后而循之,三抚其尻而马不踢。此自以为失相。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踢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子巧于相踢马拙于任肿膝

  • 内容提要·马叙伦

    本书主要是阐述原著的意义,也兼及文字的注释。在述义、注释方面,作者列举自汉以来各家的意见,加以考订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作者根据庄子本文,提出了庄子哲学是受印度哲学影响的意见,文中多处是以佛学理论来释证的

  • 赞叹品第二十三·佚名

    尔时佛告诸比丘,时净居天子以天妙香花遍散佛上。如佛世尊真实功德。以偈赞曰:众生烦恼暗,智慧能销除。如来所以出,为世光明者,降伏诸魔军,功德皆圆满。当雨大法雨,以普洽群生。世间最胜人,智力无逾者,处世无染著,犹如净莲华。众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十之一·智旭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将出家与叔氏言别】【一笔句】【乙丑飜一笔句】【结制】【解制】【丙寅季夏先慈捐世赋四念处以写哀】【解制自吊示诸友】【戊辰春刺舌端血畱别诸友八偈之二】【寿兄得广参博访阄赋赠】【和归一筹兄

  • 卷第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三问未来世中有等无间缘不。设尔何失。若有者未来诸法应次第住。修正加行应成无用。所以者何。若法在此无间而住。彼法从此无

  • 大乘义章 第十二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二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三十一门(五愿义 五戒义 五品十善义 五停心义 五圣支定义 五圣智三昧义 五智义 五忍义 五种菩提义 五种方便义 五种善法义 五行义 五生义 五无量义

  • 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智旭

    地藏忏法著作。夫诸佛菩萨愍念群迷。不啻如母忆子。故种种方便。教出苦轮。而众生不了业报因缘。罔知断恶修善。净信日微。五浊增盛。由此剧苦机感。倍关无缘慈应。爰有当机。名坚净信。咨请世尊。曲垂悲救。佛乃广叹

  • 须达经·佚名

    全一卷。南朝齐时求那毗地译于永明十年至建武二年(492~495)。又称须达长者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叙说佛陀为给孤独长者(须达)宣说布施之法,谓布施不在于施物轻重,而系以信乐施、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与、知有行果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