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八十三

洪武二十年秋七月戊寅朔以登州卫指挥使谢矢见为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己卯享太庙

○庚辰遣使赐故元降将纳哈出玉带一金饰香带一白金一千两文绮帛各四十疋钞一千贯又以素金带百花素银带七百纱帽八百赐其将校那木罕等及银钞各有差仍遣使赍钞三十万锭织金文绮三千匹送赴  燕府以备赏赐来降纳哈出部众○诏凡内外武臣之家如子孙已袭替而亡再无应袭者给全俸以赡之及有子孙坐事谪充军者亦宥之令自立功勋仍给俸赡其家兵部请以半俸给之  上曰内外武臣昔皆捐躯相从百战以定天下念其劳绩未尝蹔忘其家有不得其所者朕深悯之夫厚禄所以报功广惠所以惇仁故给之全俸使有所赡尔心必曰全禄费财半禄节用夫当子而予则费不过度当节而节则用为适中优以全禄未为过也

○壬午诏核在京诸司钱榖

○甲申册信国公汤和女为鲁王檀妃妃前妃之女弟也

○今上以故元将纳哈出来降遣官奉表称贺

○辽东都指挥使梅义来朝 ○丙戌以国子生邵廉李隆彭昇为广东按察司佥事

○命左军都督府自山海卫至辽东置马驿一十四驿各给官马三十匹以赎罪囚徒为驿夫驿百二十人仍令田其旁近地以自给

○车里军民宣慰使刀砍等进象及方物诏赐金织文绮帛四十四匹钞三百三十锭

○削台州卫指挥同知陈亮官编戍金齿时倭寇至台州境上杀掠居民而亮兵不之觉寇去又不追捕  上闻之怒曰朕设兵卫所以保民也今亮坐视民患而不能救将焉用之命削其官编戍金齿既而复曰亮虽不才而其父事朕累有勋劳不可忘也复以其弟文为骁骑卫指挥同知

○诏凡有罪军官戍辽东者悉赴京师 ○辛卯高丽国王王禑复遣其臣李羙冲金仍贵任寿柳克恕进所市马五千匹诏以文绮二千六百七十匹布三万一百八十六匹酬之且赐王禑冠带各一事

○甲午登州卫奏沙门岛神祠年久圮坏请令有司脩葺从之

○乙未徵山东捕盗官军还先是山东盗马四儿时出劫掠遣官军捕之会监察御史马麟按行济南言官军有扰民者上命左军都督府徵之还京令有司缉捕

○丙申遣使以钞八万一千八百三十六锭往平凉赐征西官军及挽运之民

○丁酉纳哈出所部营王失剌八秃等来降先是纳哈出既降营王失剌八秃等以病在道相失至是与云安王蛮吉儿的郡王桑哥失里和尚国公等复来降大将军冯胜遣人送至京师仍遣定远侯王弼发定远等卫官军往迎降将家属于信州道为虏所袭亡马七百余匹信州即纳哈出所屯一秃河也

○遣使赍敕谕大将军冯胜等曰近捷书至喜动神人朝野欢庆自古汉胡相攻至元未已及天革元运朕命中山武宁王开平忠武王攘之塞外远者数千里迩者数百里二王既往余虏常为边声由是命尔等率马步屯驻大宁审势进讨今得所奏即有征无战非尔等诚格于天忠义服人何若是之易邪然自古至今凡为将功成名遂千万岁不磨者不过数人盖摧坚抚顺之际机奇而仁布处之有道故也今纳哈出心悦来归当抚绥以诚务安其众毋致惊扰胡虏生计惟畜牧是赖犹汉人资于树艺也若少有侵渔则众心生怨易变难安不可不慎前二王功成名遂由严号令于诸军不苟取于来降以致偃兵华夏功烈昭于后世今二王已位尔等能继靖虏庭成此奇勋则可以追踪二王同垂不朽岂不伟与

○礼部奏请如前代故事立武学用武举仍祀太公建昭烈武成王庙  上曰太公周之臣封诸侯若以王祀之则与周天子并矣加之非号必不享也至于建武学用武举是析文武为二途自轻天下无全才矣三代之上古之学者文武兼备故措之于用无所不宜岂谓文武异科各求专习者乎即以太公之鹰扬而授丹书仲山甫之赋政而式古训召虎之经营而陈文德岂比于后世武学专讲韬略不事经训专习干戈不闲俎豆拘于一艺之偏之陋哉今又欲循旧用武举立庙学甚无谓也太公之祀止宜从祀帝王庙遂命去王号罢其旧庙

○命工部遣人运毛皮袄六千八十六领纻丝绵布袢袄裙裤五万事往北平给赐来降之人

○辛丑敕谕大将军宋国公冯胜等曰七月二十日命指挥李焕赍制书至军中令右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参将武定侯郭英暨公侯列将率大军还驻大宁大将军与頴国公傅友德等分析新附军马俟明年春听调北征继闻新附军马处置已定尔等仍旧莅事追还前二十日所发制书其左参将南雄侯赵庸右参将东川侯胡海并落参将止充战将在军听调

○壬寅太白三辰昼见 ○乙巳守太宁前军都督佥事商暠奏所筑大宁等四城见储粮粟大宁三十一万石松亭关五十八万石会州二十五万石足供数年边用  上顾谓左右曰国家无事守在四夷守边之计足食为先今暠所言储粮足用边郡之民可免挽运之劳矣

○以庆阳卫指挥同知李恪为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封湖广布政使致仕何真为东莞伯赐诰券诰曰古云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曩者元运将终华夷鼎沸擅声教而役生民朝兴暮泯接迹于世终不能知时务而识天道尚驱民以应锋镝如此者岂一二人哉尔何真率岭南诸州壮士保境全民邻敌不敢窥其际岭南之民莫不于尔仰赖洪武初朕命将四征所在虽有降者非义旗临境则未附尔真闻八闽负固桂林驱民海上邵生亦不量力尔真独心悦诚服罄岭南诸州具表入朝非识时务者乎常在朕心未及崇报今特命尔为东莞伯食禄一千五百石使尔禄及世世以报推诚之心尚益加恭慎以保禄位延于永久尔其敬哉

○行人唐敬等还自真腊其国王遣使贡象五十九只香六万斤暹罗国贡胡椒一万斤苏木十万斤其臣坤思利济剌试职替等献翠羽香物

○丁未命户部自四川永宁至云南每驿储米二百五十石以给谪戍云南者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徐梦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一·李心传
  卷七·王夫之
  ●卷九·司马光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九·朱国祯
  通志卷九十三·郑樵
  钦定兰州纪略卷七·阿桂
  ·和大中丞树人七十寿诗·丁曰健
  胡适留学日记台北版自记·胡适
  蔡道恭传·姚思廉
  徐度传·姚思廉
  二三、孔子至蔡乃负函之蔡非州来之蔡考·钱穆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一·允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潘熊飞·唐圭璋

      待考。   南乡子   十日后重阳。甘菊阶前满意黄。生日无饯留贺客,何妨。尚有儿曹理寿觞。   双鬓已沧浪。休问金门与玉堂。二仲相期三径在,徜佯。何用功成似子房。

  • 王从叔·唐圭璋

      从叔号山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昭君怨   门外春风几度。马上行人何处。休更卷朱帘。草连天。   立尽海棠花月。飞到荼香雪。莫怪梦难成。梦无凭。   阮郎归   风中柳絮水中萍。聚散两无情。斜阳路上

  • 卷三·魏源

    嘉陵江中诗(三首)遥岑断烟去,近岸风榛寂。人行孤光内,鱼鸟尽深碧。天留清旷晖,娱此漂荡客。棹随云溯洄,梦与波崩积。空明引悟深,群动涵幽赜。绝壁入高云,何人凿崖石?毋乃遁世士,遗此太古壁。欲往从之游,石径绝行迹。◇夜半夜船钟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七·杨士奇

    洪熙元年八月丁卯朔鲁王肇煇遣长史王业进瑞粟有一茎十穗或十五穗二十穗者行在礼部尚书吕震以为豊稔之应请上表贺上曰近日畿内州县屡奏水潦卿不闻乎朕方夙夜忧民艰食若以此为瑞则山东一隅之民可当之如他处何其止勿贺王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梁本)·佚名

    十一月辛亥朔汪天瑞进永宁侯郭振明进博平侯熹宗旧纪十月封皇亲汪天瑞郭振明皆为伯甲寅责辅臣票拟失当近乞肩舆乞进侯概应如响平章谓何追念去辅在时或未肯肩越乖舛至此复谕次辅勿坐视依违乙卯四川总督朱燮元加兵部尚书

  •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三月。乙丑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癸巳皆如之。外记  ○谕内阁。怀塔布奏。查勘福陵明楼等处应修各工。请择吉兴修一摺。着钦天监选择吉期。知照盛京将军会

  •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一·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公孤表三公古官也自周公制为一代经典而系之曰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又曰官不必备惟其人盖坐而论道者其体诚重而其选诚不易矣汉承秦制设丞相大夫以至九卿而罢三公不复设至安汉公莽窃政始

  • 卷一百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羣庙考【二】历代帝王陵天聪三年十二月遣官祭金太祖世宗陵时太宗文皇帝征明至燕京庚申祭纛於良乡县东山冈是日遣贝勒阿巴泰萨哈廉往祭於房山顺治元年五月上命以礼葬明崇祯帝后暨妃

  • 十一年·

    (乙丑)十一年大明弘治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亥,王行望闕禮于明政殿。進表裏于王大妃殿,受百官賀,御仁政殿行會禮宴,觀處容舞、舞鶴等戲。○傳曰:「今後赴京每行,貿七寶來。○傳曰:「興淸、運平樂合奏後,卽令散去,使不得相雜相

  • 臣乘马第六十八·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请问乘马?”管子对曰:“国无储,在令。”桓公曰:“何谓国无储,在令?”管子对曰:“一农之量,壤百亩也,春事二十五日之内。”桓公曰:“何谓春事二十五日之内?”管子对曰:“日至六十日而阳冻释,七十日而阴冻释,阴冻释而●

  • 卷四十九·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四十九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哀公三经【庚申】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絶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

  • 提要·晁迥

    臣等谨案法藏碎金录十卷宋晁迥撰迥字明逺澶州清丰人其父始徙家彭门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至道末擢右正言直史馆知制诰旋为翰林学士加承旨天禧中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文元迥受学于王禹偁以文章典赡擅名而

  • 天学再征·智旭

    金阊逸史钟始声振之甫著新安梦士程智用用九甫评钟子作天学初征。客阅而笑曰。甚矣。子之卤莽也。乍闻天说。曾未深究。遽谓不通而征之。子且再阅西来意。三山论学记。及圣教约言。则不通者。乃在子而不在彼矣。钟子取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二·澄观

    疏。由无方有下。上辩不相乖。今明相成。然事理相望略有三义。一相违义。二不相碍义。三相作义。今用后二。其第一义是问家所用疏。是以缘起之法下。第二通明缘起之义。于中四。一总明。二开义。三融合。四别释性义。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八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八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揵度不善品之四◎此三结几不善几无记。乃至九十八使。几不善几无记。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一切烦恼。尽是不善。

  • 清果禅院开堂疏·佚名

    嘉兴大藏经 不会禅师语录清果禅院开堂疏伏以深鼓震空林出迷涂于不夜慈航通彼岸开寿域以无疆至道待人而能弘万物随缘而普度群情久企肃启虔迎恭惟不会大和尚出世苞苻空门龙象阐临济宗风识久超夫象外接天童正派悟已彻于

  • 抚豫条教·尹会一

    四卷。清尹会一遗稿,张受长辑。尹会一 (1691—1748),字元孚,号健余,直隶博野 (今属河北)人。雍正进士,乾隆时官至河南巡抚。其时,黄河、沁水泛滥成灾,尹会一赈灾抚民,甚得人心。张受长为尹会一受业门人。乾隆初年,河南吏治戎政

  • 十二头陀经·佚名

    一卷,宋求那跋陀译。佛对大迦叶说十二种之头陀行。佛在给孤独园。食已,至阿兰若处,趺坐微笑。摩诃迦叶请问笑缘?佛言,阿兰若处,十方诸佛皆赞叹,无量功德,皆由此生,三乘圣道,皆由此得。行此法者,有十二事,一在阿兰若处,远离二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