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柯亭词论

○守四声并无牵强之病

词讲四声,宋始有之,然多为音律家之词。文学家之词,分平仄而已。音律家之词,原可歌唱,四声调叶,为可歌之一种要素。仇山村曰:“词有四声、五音、均拍、轻重、清浊之别,即指可歌之词而言。北宋如屯田、方回、清真、雅言诸家,南宋如白石、梅溪、梦窗、草窗、玉田诸家,大都妙解音律,所为词,声文并茂。吾人学其词,多有应守四声者。且所谓音律家之词,亦惟独创之调,自度之腔,如清真兰陵王、白石暗香疏影之类,须严守四声。至于通行之调,如金缕曲、沁园春、水龙吟之类,则无四声可守。摸鱼子、齐天乐、木兰花慢之类,一调中只有数处仄声须分上去,不必全守四声也。四声调叶之词,今虽以音谱失传而不可歌,然较之仅分平仄者,读时尚觉铿锵可听。故词家之守律者,必辨四声分上去,以为不如是,不合乎宋贤轨范。浅学者流,每谓守四声,如受桎梏,不能畅所欲言,认为汩没性灵。其实能手为之,依然行所无事,并无牵强不自然之病。观清末况蕙风、朱缰村诸家守四声之词,足证此语不诬。

○守四声滥觞於南宋

词守四声,滥觞南宋。在北宋并无守四声之说。南宋发生此种词派,亦非无因。四声之不同,全在高低轻重。去高而上低,平轻而入重,其大较也。歌辞之抗坠抑扬,全在四声之配合恰当。非然者,必至生硬不能上口,又何能美听乎。在深通音律之诗人词人,随意发为诗词,无不可歌,无不叶律。非然者,其用字必待乐工之校正,方能入调。史称温飞卿能逐弦管之音,为侧艳之辞,其诗词自可入乐。李太白、王摩诘不闻知音,而清平调、渭城曲唱遍一时,未始不由于前说。唐人歌绝句,五代歌小令,其歌法均其简单。北宋初,仍循五代遗法歌小令。中叶以後,慢词渐盛,词乐始突飞猛进,内容遂日趋于繁复矣。当时创调制谱最有名者,首推柳耆卿。所制新声独多,饮水处都歌柳词,是其一证。继之者为周美成,曾充大晟府乐官。文人而通音律,故其词和协流美,都可入乐,一时称为绝唱。南渡後,大晟乐谱散失,不独柳谱全亡,周谱亦所存无几。坊曲优伎,有能歌清真词一二调者,人莫不视同珠璧”参看拙著乐府指迷笺释可歌之词条下小注第四段按语)惟其审音用字之法既不传,如是群视周词四声为金科律。方千里、杨泽民、陈西麓诸家和清真调,谨守四声,少有逾越,即其一例。厥後词家,因守周词之四声,遂推而守其他音律家词之四声,此南宋守四声词派所由成立也。无论何事物,在原始时代,均纯任自然,本无所谓法。渐进则法立,更进则法密。音乐进展,亦复如是。始何尝有五音六律与四声,其後觉天然歌唱,过于简单凌乱,于是始有音律之发明。其实此音律,仍含于自然法则中,特後人加以发明。虽出人为,谓仍属自然法则,亦无不可。慢引近词之成为宋代词乐,实由进步使然。其内容之繁复,迥非唐人绝句、五代小令可比。欲明其故,非将宋代燕乐所以承前启後者,加以彻底之研讨不可。总之守四声词派,实有其甚深之根据。篇幅所限,兹仅发其凡而已。

○初学不必守四声

词守四声,乃进一步作法,亦最後一步作法。填时须不感拘束之苦,方能得心应手。故初学填词,实无守四声之必要。否则辞意不能畅达,律虽叶而文不工,似此填词,又何足贵。惟世无难事,习之既久,熟能生巧,自无所谓拘束,一以自然出之。虽守四声,而读者若不知其为守四声矣。北宋尚无守四声之说。通音律之词家,大都能按宫制谱,审音用字。(参看拙著乐府指迷笺释去声字条下小注第一後按语)南渡後,此法渐失传。于是始有守四声词派出,以求于律不迕。至所谓守四声,在一调中,有全守者,有半守半不守者。方杨诸家之和清真,每有此现象。全守者不必论。半守者,即词中此一部分四声,有丝毫不容假借处。故诸家于此等处,均不肯违背。半不守者,即词中此一部分四声,有可通融处。故诸家可各随其意。又同一人所创之调亦然。如梦窗莺啼序三首中四声虽大致相同,亦间有不同处。总之皆随各宫调音谱之性质,而填词用字各如其量。惟四声在调之何部即可通融,宋贤亦无定则传後。故今日填词,不讲律则已,讲律则惟有遵守宋贤轨范,亦步亦趋矣。入可代平,去不代上,本案贤成说,不妨按调之情形采用。王半塘、郑叔问、况蕙风、朱︹屯阝为清末四大词家,守律之严,王、郑似不如朱、况。而朱、况之严于守律,前期之作,似不如其後期。总之宋词之音谱拍眼既亡,即守四声,亦不能入歌。守律派之守四声,无非求其近于宋贤叶律之作耳。近年社集,恒见守律派词人,与反对守律者互相非难,其实皆为多事。词在宋代,早分为音律家之词与文学家之词。音律家声文并茂之作,固可传世。文学家专重辞章之作,又何尝不可传世。各从其是可也。

○自然与人工各占地位

词尚自然固矣,但亦不可一概论。无论何种文艺,其在初期,莫不出乎自然,本无所谓法。渐进则法立,更进则法密。文学技术日进,人工遂多于自然矣。词之进展,亦不外此轨辙。唐五代小令,为词之初期,故花间、後主、正中之词均自然多于人工。宋初小令,如欧秦二晏之流,所作以精到胜,与唐五代稍异,盖人工甚于自然矣。宋初慢词,犹接近自然时代,往往有佳句而乏佳章。自屯田出而词法立,清真出而词法密,词风为之丕变。如东坡之纯任自然者,殆不多见矣。南宋以降,慢词作法,穷极工巧。稼轩虽接武东坡,而词之组织结构,有极精者,则非纯任自然矣。梅溪、梦窗,远绍清真,碧山、玉田,近宗白石,词法之密,均臻绝顶。宋词自此,殆纯乎人工矣。总之尚自然,为初期之词。讲人工,为进步之词。词坛上各占地位,学者不妨各就性之所近而习之。必是丹非素,非通论也。

○填词须讲字法句法章法

填词即舍律而论文,亦正难言。意境神韵无论矣,字法句法章法,一毫松懈不得。字法须讲侔色揣称,句法须讲层深浑成,章法须讲离合顺逆贯串映带。如何起,如何结,如何过变,均须致力。否则不成佳构。

○作词须立新意

作词之法,造意为上,遣辞次之。欲去陈言,必立新意。若换调不换意,纵有佳句,难免千篇一律之嫌。

○意贵清新境贵曲折

词以意境为上。但意贵清新,境贵曲折。若换调不换意,或境表面一层,则一览无馀,一二读便同嚼蜡。

○陈言务去

陈言务去,乃词成章後所有事,非所论于初学。初学缚于格调,囿于声韵,成章已不易,遑论及此。杨守斋言,词忌三重四同,去陈言自是其中一事。但好语都被古人说尽,欲其不陈甚难。惟有立新意、造新境,庶可推陈出新耳。昌黎标此义以论文,其集中未见陈言尽去,亦可见兹事之不易矣。

○小令首重造意

小令犹诗中绝句,首重造意,故易为而不易为。若只图以敷辞成篇,日得数十首何难。作小令,须具纳须弥于芥子手段,于短幅中藏有许多境界,勿令闲字闲句占据篇幅,方为绝唱。如太白忆秦娥,即其一例。此词一字一句,都有着落,包念气象万千。若但从字面求之,毫千里矣。善学之,方有入处。

○治小令途径

自来治小令者,多崇尚花间。花间以温韦二派为主,馀各家为从。温派稼艳,韦派清丽,不妨各就所嗜而学之。若性不喜花间,尚有二途可循。或取清丽芊绵家数,由漱玉以上规後主,参以後唐之韦庄,辅以清初之纳兰,此一途也。或取深俊婉约家数,由宋初珠玉、六一、淮海诸家,上溯正中,更以近代王静庵之人间词扩大其词境,此亦一途也。

○慢词与小令作法不同

慢词与小令,不独体制迥殊,即文心内容,亦一繁一简。文心何物,换言之,即意匠也。词境之构成如何,全视意匠之工拙。设喻以明之。小令如布置庭园一角,无多结构,奇花异石,些少点缀,便生佳致。慢词则不同,如建大厦然,其中曲折层次甚多,入手必先惨淡经营,方能从事土木。若枝枝节节为之,外观纵极堂皇,内容必破碎不成格局。小令只要些新意,便易得古人句。作慢词,全篇有全篇之意,前遍有前遍之意,後遍有後遍之意。故运意时,须先分别主从,庶词成後联贯统一,脉络井然。慢词与小令之文心既繁简迥殊,构成之辞章即因之异色,而作法亦因之截然不同矣。

○词赋少而比兴多

词尚空灵,妙在不离不即,若离若即,故赋少而比兴多。令引近然,慢词亦然。曰比曰兴,多从反面侧面着笔。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便是从正面说。至何者宜赋,何者宜比兴,则须相题而用之,不可一概论。慢词作法,须讲义法,与古文辞同。古文用笔,有正反侧。然有时何尝不用正笔,亦在相题用之。宜用反侧,即用反侧,宜用正笔,即用正笔。此例诗词古文中甚多,故曰不可一概论。

○小令慢词各有天地

小令以轻、清、灵为当行。不做到此地步,即失其宛转抑扬之致,必至味同嚼蜡。慢词以重、大、拙为绝诣,不做到此境界,落于纤巧轻滑一路,亦不成大方家数。小令、慢词,其中各有天地,作法截然不同。何谓轻、清、灵,人尚易知。何谓重、大、拙,则人难晓。如略示其端,此三字须分别看,重谓力量,大谓气概,拙谓古致。工夫火候到时,方有此境。以书喻之最易明,如汉魏六朝碑版,即重大拙三者俱备。轻清灵不过簪花美格而已。然各有所诣,亦是一种工夫,特未可相提并论耳。如以作小令之法作慢词,以作慢词之法作小令,亦犹以习簪花格之法习碑版,以写碑版之法写簪花格。反其道而用之,必两无是处。

○词学通於书道

词中有涩之一境。但涩与滞异,亦犹重大拙之拙,不与笨同。昔侍临川李梅■夫子几席,闻其论书法,发挥拙、涩二字之妙,以为闻所未闻。後治慢词,乃悟词中亦有此妙境,但非深入感觉不到。由此见词学亦通于书道。

○填词贵能以轻御重

填词贵能以轻御重。此则关乎工力,不外熟能生巧。难题涩调,守四声,辨阴阳,以及限韵步韵等,在能手为之,何尝不举重若轻。非然,未有不手忙脚乱者。

○填词三步

初学填词,第一步求稳妥,第二步求精警,第三步求超脱。先言第一步,稳有字稳、句稳、韵稳、章稳数种。入手求稳,当先字句韵三者。至于章法求稳,则功夫已到七八成矣。填词练章法,尤难于练字、练句。时下词流,讲章法者,十中难得二三人,可既也。入手填词,字句有不稳处,不足为病。最忌者,稳而平庸,则难期精进耳。

○词须熟诵

词本可歌,音节铿锵,理所应有。填词能入调,自无生硬之病,故觉铿锵可听。欲求入调,惟有熟诵古名家词,久之自然纯熟。周介存词辨,乃选本中最精者,首首可诵。

○叠字句法创自易安

叠字句法,创自易安。以声声慢系叠字调名,故当时涉笔成趣。一起连叠十四字,後人以为绝唱。究之非填词正轨,易流于纤巧一路,只可让弄才女子偶一为之。王湘绮云:诸家赏其七叠,亦以初见故新,效之则可呕。诚然。否则两宋不少名家,後竟无继声者,岂才均不若易安乎,其故可思矣。

○咏物词贵有寓意

咏物词,贵有寓意,方合比兴之义。寄最宜含蓄,运典尤忌呆诠,须具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方合。如东坡水龙吟,咏杨花而写离情。梦窗琐窗寒,咏玉兰而怀去姬。白石咏梅,暗香感旧,疏影吊北狩扈从诸妃嫔。大都双管齐下,手写此而目注彼,信为当行名作。此虽意别有在,然莫不抱定题目立言。用慢词咏物,起句便须擒题。过变更不可脱离题意,方不空泛,方能警切。

○学词勿先看近人词

学词切勿先看近人词。近人词多重敷浮字面,不尚意境,不讲章法,不守格律。从此入手,以後即不能到宋名贤境界。清词亦只末季,王、朱、郑、况等数家可以取法,馀不足观也。

○清词三期

清词派别,可分三期。浙西派与阳羡派同时。浙西派倡自朱竹,曹升六、徐电发等继之,崇尚姜张,以雅正为归。阳羡派倡自陈迦陵,吴■次、万红友等继之,效法苏、辛,惟才气是尚,此第一期也。常州派倡自张皋文,董晋卿、周介存等继之,振北宋名家之绪,以立意为本,以叶律为末,此第二期也。第三期词派,创自王半塘,叶遐戏呼为桂派,予亦姑以桂派名之。和之者有郑叔问、况蕙风、朱︹村等,本张皋文意内言外之旨,参以凌次仲、戈顺卿审音持律之说,而益发挥光大之。此派最晚出,以立意为体,故词格颇高。以守律为用,故词法颇严。今世词学正宗,惟有此派。馀皆少所树立,不能成派。其下者,野狐禅耳。故王、朱、郑、况诸家,词之家数虽不同,而词派则同。

○作慢词分二派

慢词行文,现分二派,一从里面做出,一从外面做入。从里面做,便是以意遣辞。此派作法,以布局为先务。下手时,先须立定主意,通篇即抱定此意做去。敷藻下字,均有分寸。如何起、如何结、如何过变、如何铺叙,均须意在笔先。故词成後,语无泛设,脉络分明,一气卷舒。宋贤矩,本应如是。此即以意遣辞,所谓从里面做出者也。从外面做入,便是因辞造意。此派作法,以琢句为先务,字面务取华美,随其组织以造意。贴切与否,在所不顾。全词无中心,凑合成篇。承接贯串,起伏照应,更所不讲。故词成後,其佳者,亦只有好句可看,无章法脉络可言。其劣者,堆砌粉饰,支离破碎,一加分析,疵百出。此即因辞造意,所谓从外面做入者也。从里面做出之词,譬如内家拳,外表不必如何动人,真实工夫,全在里面。词之链意、链章、行气、运笔者似之。惟工力深者,一见能知其佳处。此类词,若仅从字面求之,毫千里矣。从外面做入之词,譬如外家拳,其至者,亦有身法手法步法可看,工夫全在表面。如仅以句法见长之词,其未至者,花拳绣腿而已。獭祭之词流似之。可以骇俗目,未能逃法眼也。今世词流如鲫,以句法见长者,尚车载斗量。讲究章法者,二三老辈外,几如凤毛麟角,洵可既已。

○看词宜细分析

作词固难,看词亦不易。看前人词,最宜仔细分析,能洞见前人工拙,方能发见自己短长,而加以改进。大鹤、蕙风,最善论词。︹屯阝则心知其故而不多言。方今论词具法眼者,当推嘉兴张孟劬、南海陈述叔。孟劬深受大鹤陶,述叔则传︹屯阝衣钵者。二人一病一老,此後恐成广陵散矣。

○看词偏见与陋见

看人词极难,看作家之词尤难。非有真赏之眼光,不易发见其真意。有原意本浅,而视之过深者。如飞卿菩萨蛮,本无甚深意,张皋文以为感干不遇,为後人所讥是也。有原意本深,而视之过浅者,如稼轩词多有寓意,後人但看其表面,以为豪语易学是也。自来评词,尤鲜定论。派别不同,则难免入主出奴之见。往往同一人之词,有扬之则九天,抑之则九渊者。如近世推崇屯田、梦窗,而宋末张玉田词源,则非难备至,即其一例。至于学识敷浅,则看词见解失真,信口雌黄,何异扣扪烛,目武夫为宝玉,认骐骥作驽骥作驽骀,更不值识者一哂矣。偏见多蔽,陋见多谬,时人论词,多有犯此病者。

○正中词别具一种风格

正中词,缠绵悱恻,在五代,别具一种风格。艳如飞卿,清丽如端己,超脱如後主,均与之不同家数。其词最难学,出之太易,则近率滑,过于锻炼,又伤自然,总难恰到好处。

○正中鹊踏枝十四章

正中鹊踏枝十四章,郁伊惝,究莫测其意忄旨。刘融斋谓其词流连光景,惆怅自怜。冯梦华则以为有家国之感寓乎其中,然欤否欤。

○正中词难学在不用力处

正中词难学,在其轻描淡写不用力处。一着浓缛字面,即失却阳春本色。近代王静庵人间词,接武欧、晏,其实欧、晏仍自阳春出。人间词中,蝶恋花调最多,亦最佳,即鹊踏枝也。

○东坡词笔无点尘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少游小令出自六一

少游词,虽间有花间遗韵,其小令深婉处,实出自六一,仍是阳春一脉。慢词清新淡雅,风骨高骞,更非花间所能范围矣。

○屯田词得失参半

屯田为北宋创调名家,所为词,得失参半。其倡楼信笔之作,每以俳体为世诟病,万不可学。至其佳词,则章法精严,极离合顺逆贯串映带之妙,下开清真、梦窗词法。而描写景物,亦极工丽。雨霖铃调,在乐章集中,尚非绝诣。特以“杨柳岸,晓风残月”句得名耳。

○柳词胜处在气骨

柳词胜处,在气骨,不在字面。其写景处,远胜其抒情处。而章法大开大阖,为後起清真、梦窗诸家所取法,信为创调名家。如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倾杯乐“木落霜洲”、卜算子慢“江枫渐老”、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诸阕,写羁旅行役中秋景,均穷极工巧。

○周词全自柳出

周词渊源,全自柳出。其写情用赋笔,纯是屯田家法。特清真有时意较含蓄,辞较精工耳。细绎片玉集,慢词学柳而脱去痕迹自成家数者,十居七八。字面虽殊格调未变者,十居二三。陈■碧有言:能见耆卿之骨,始能通清真之神。目光如炬,突过王晦叔、张玉田诸贤远甚。梦窗深得清真之妙,其慢词开阖变化,实间接自柳出。惟面貌全变,另具神理,不惟不似屯田,并不似清真。看词者若仅于字句表面求之,更不易得其端倪矣。

○周吴小令及慢词

清真令曲,闲婉似叔原,而沉着亦近之。慢词疏宕类耆卿,而精湛则过之。于以见其作法非同一机杼矣。梦窗亦然,慢词极凝炼,令曲却极流利。故玉田于其慢词,讥为凝涩晦昧,谓如七宝楼台,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而独赏其唐多令之疏快,以为不质实。集中尚有。又以其令曲妙处与贺方回并称。令曲慢词,截然两途,观此益信。

○周吴慢词最难学处

清真慢词,沉郁顿挫处最难学,须有雄健之笔以举之。若无此笔,慎勿学清真,否则必流于软媚。梦窗慢词,高华丽密处最难学,须有灵变之笔以御之。若无此笔,慎勿学梦窗,否则必流于晦涩。

○稼轩词不尽豪放

稼轩词,豪放师东坡,然不尽豪放也。其集中,有沉郁顿挫之作,有缠绵悱恻之作,殆皆有为而发。其修辞亦种种不同,焉得概以“豪放”二字目之。

○白石词骚雅绝伦

白石词在南宋,为清空一派开山祖,碧山、玉田皆其法嗣。其词骚雅绝伦,无一点浮烟浪墨绕其笔端,故当时有词仙之目。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有定评矣。

○碧山玉田各具面貌

碧山、玉田生当宋末元初,黍离麦秀之感,往往溢于言外。二家虽同出白石,而各具面貌。碧山沉郁处最难学,近代王半塘,即瓣香碧山者。玉田轻圆甜熟,最易入手。不善学之,则流于滑易而不自觉,盖无其怀抱与工力也。清初学玉田者,我蹈此弊。

○纳兰慢词不如小令

纳兰小令,丰神迥绝,学後主未能至,清丽芊绵似易安而已。悼亡诸作,脍炙人口。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殆扈从时所身历,故言之亲切如此。其慢词则凡近拖沓,远不如其小令,岂词才所限欤。

○大鹤词吐属骚雅

大鹤词,吐属骚雅,深入白石之室。令引近尤佳。学清真,升堂而已。辛亥以後诸慢词,长歌当哭,不知是声是泪是血,殆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欤。此则变徵之声,不可以家数论者。

○︹村词融合苏吴之长

︹村慢词,融合东坡、梦窗之长,而运以精思果力。学东坡,取其雄而去其放。学梦窗,取其密而去其晦。遂面目一变,自成一种风格,真善学古人者。集中各词,皆经千锤百炼而出,正如韩文杜律,无一字无来历。其词多性情语,辛亥以後,尤多故国之思。然较大鹤稍含蓄,殆如其为人。︹村小令亦极工,然鲜当行者。微觉用力太多,故未能如初写黄庭,盖过犹不及也。

○蕙风词及其词话

蕙风词,才情藻丽,思致渊深。小令得淮海、小山之神,慢词出入片玉、梅溪、白石、玉田间。吐属隽妙,为晚清诸家所仅有。然以好作聪明语,有时不免微伤气格。少作以侧艳胜。中年以後,渐变为深醇。论慢词,标出重大拙三字境界,可谓目光如炬。其蕙风词话五卷,论词多具卓识,发前人所未发。

○水龙吟句法

填词,一调有一调之体制,一调有一调之气象,即一调有一调之作法。水龙吟本非难调,亦无难句,惟前後遍中四字组成之六排句,太整太板,不易讨好。词中遇此等句法,须于整中寓散,板中求活。换言之,即各句下字时,须将实字虚字动字静字,分别错综组织以尽其变。前言字法须讲侔色揣称,此其一端也。细玩东坡“似花还似非花”一首,稼轩“楚天千里清秋”一首,于此前後六排句,手法何等灵变。又此调二二组成之四字句太多,故讲究作法者,末尾四字句,多用一三句法,亦无非取其变化之意。词之句法,故不嫌变化多方也。如东坡之“是离人泪”,稼轩之“是离人泪”,稼轩之“英雄泪”,即其一例。

○木兰花慢有句中韵

木兰花慢,有句中韵三处,如屯田作清明一首,前遍中间之“倾城”,後遍换头之“盈盈”,及中间之“欢情”,均作一顿,极有姿致。两字押韵,一称短韵,因在句中,又称暗韵,最能发调。稼轩作四首,则此三处均不押韵,不足为训。故古今词话谓木兰花慢惟屯田得音调之正也。又前後遍中间暗韵下,若接以去平去上四字,二结六字句两句,若上句配以去上平平去上,音节流美,更为动听。填此调如致力此数者,所作必极沉郁顿挫、荡气回肠之能事。

○河传创自飞卿

河传调,创自飞卿。其後变体甚繁花间集所载数家,圆转宛折,均逊温体。此调句法长短参差相间,温体配合最为适宜。又换叶极难自然,温体平仄互叶,凡四转韵,无一毫牵强之病,非深通音律者,未易臻此。又温体韵密多短句,填时须一韵一境,一句一境。换叶必须换意,转一韵,即增一境。勿令闲字闲句占据篇幅,方合。

○小梅花系东山创调

小梅花,系东山创调,一名梅花引,体近古乐府,宜迳用古乐府作法。软句弱韵,均所最忌。贺作笔力陡健。词律收向子作,不逮贺作远甚,而反谓胜之,真赏识于牝牡骊黄之外矣。

○戚氏为屯田创调

戚氏为屯田创调,晚秋天一首,写客馆秋怀,本无甚出奇,然用笔极有层次。初学慢词,细玩此章,可悟谋篇布局之法。第一遍,就庭轩所见,写到征夫前路。第二遍,就流连夜景,写到追怀昔游。第三遍,接写昔游经历,仍落到天涯孤客,竟夜无眠情况,章法一丝不乱。惟第二遍自“夜永对景”至“往往经岁迁延”,第三遍自“别来迅景如梭”至“追往事空惨愁颜”,均是数句一气贯注。屯田词,最长于行气,此等处其难学。後人遇此等处,多用死句填实,纵令琢句工稳,其如恹恹无生气何。

○梦窗莺啼序

莺啼序为序子之一体,全章二百四十字,乃词调中最长者。填此调,意须层出不穷,否则满纸敷辞,细按终鲜是处。又全章多至四遍,若不讲脉络贯串,必病散漫,则结构尚矣。此外更须致力于用笔行气,非然者,不失之拖沓,即失之板重。此调自梦窗後,佳构绝鲜。梦窗作三首,以“残寒正欺病酒”一首尤佳。此词第一遍,写湖上羁人又当春暮。第二遍,写昔日湖游遇艳情景。第三遍,写重来湖上,物是人非,追寻昔游,都成陈迹。第四遍,伤高叹老,抚时悲逝,总写感怀。竟体固章法井然,而三四两遍用大开阖之笔,纯自屯田、清真二家脱化而出。大力包举,一气舒卷,尤为仅见。

己卯辛巳间,同学江都臧祜佛根、丹徒柳肇嘉贡禾、靖江谢承砚馨,同避兵海上,海上犹桃源也。端居多暇,月课数词以自遣。时予则遁迹竹西江村,亦以读词遣日。诸友以予治词有年,或寄篇章以相酬和,或举疑义以相商兑。缄札月必数至,每次作答,累千百言不能尽,所论者莫非词也。长女宜随侍在侧,为录而存之。沪局变後,佛根物化,柳、谢亦非复以前兴致矣。暇日检点函稿,爰摘其论词之言,略加诠次,构成是编以贻来学。初非有意于著述也,题曰柯亭词论,亦不过曰此一人之言而已。甲申春仲,柯亭词人自识。

猜你喜欢
  刘天游·唐圭璋
  翁孟寅·唐圭璋
  第一出 巅末·李渔
  伊川击壤集卷之二十·邵雍
  第三出 贿权·洪昇
  第十一出 慈戒·汤显祖
  卷九十六·徐世昌
  卷531 ·佚名
  卷八十七·冯惟讷
  她怕他说出口·徐志摩
  卷一百四十二·陈思
  卷三十二·乾隆
  二薇亭集补钞·吴之振
  卷二百二·陈廷敬
  致梁实秋·闻一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六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六十七杂鸟类四言古大鹏赞         【晋】阮 修跄跄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揺上征比翼鸟赞        【晋】郭 璞鸟有鹣鹣似

  • 性情集巻六·周巽

    (元)周巽撰○七言律大隠楼为妹夫罗宗信赋卜居栖迹在城南朝市纷纭不肯谈树下鹤归唯见一花前凤舞自成三牕含逺岫明如玉槛俯长江秀似蓝身在耆英图画里酡颜日日带春酣秋篷轩为杨仲濩赋诗人托兴在秋篷潇洒吟轩画舫同江海余情

  • 卷七十六·谷应泰

      ○郑芝龙受抚熹宗天启七年六月,海寇郑芝龙等犯闽山、铜山、中左等处。芝龙,泉州南安县石井巡司人也。芝龙父绍祖,为泉州库吏。蔡善继为泉州太守,府治后衙,与库隔一街相望。芝龙时十岁,戏   投石子,误中善继额,善继擒治

  • ●卷三·邵廷采

    ○黄道周黄道周,字幼元,福建漳浦人。幼孤好学,穷微极博,天启壬戌成进士,授编修,充经筵展书官。故事,展书必跪,膝行数武。道周独谓膝行非礼,平步进,监侍骇愕,魏忠贤连目摄之,不动。归,读书白鹿洞,躬执薪爨,天下士大夫高推之。威宗即位

  • 名山藏卷之六十九·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弘治臣二)◆臣林记(弘治臣二)彭韶何乔新周洪谟杨守陈谢铎吴宽储巏黄孔昭罗玘邹智彭韶何乔新○彭韶彭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为员外疏论佥都御史岐不称风纪请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三·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八月乙巳朔祭夜明于夕月坛遣成国公朱希忠行礼○丁未祭先师孔子命大学士徐阶行礼○戊申祭 太社稷命英国公张溶代○以大朝等门成群臣具朝服诣门行五拜三叩头礼奉表称贺○庚戌祭 帝社稷遣公朱希忠代泰宁等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佚名

    万历三十三年三月乙亥朔 孝肃皇后忌辰命宁晋伯刘天锡祭 裕陵○南京太仆寺卿林烃言本寺初设滁州后以其城逼窄改创丰山之麓去留都一日程耳先是庆贺表笺皆差官自赍隆庆三年御史姚光泮奏该寺职列陪京宜与南京各衙门列衔

  • 卷八十八·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八    元 郝经 撰 録第六 刑法【阙】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九    元 郝经 撰 録第七 食货 理财足食经国之急务先王之所甚重故为八政之首【原注

  • 第三十八册 崇德元年十二月·佚名

    第三十八册 崇德元年十二月十二月初一日,以南征朝鲜国,外藩各路蒙古王、贝勒各率兵来会於盛京。圣汗亲率大军南征朝鲜,命和硕郑亲王留盛京守国,多罗武英郡王驻牛庄守边关以防敌,多罗饶馀贝勒驻噶海城收集边民防敌。於是各

  • 宫他亡西周之东周·佚名

    【提要】 由于人性中的黑暗和贪婪,残酷时常发生在我们周围。在对付那些黑暗事物和人物时,我们一定要当机立断、杀伐果决。国与国之间无道德仁义可言,该用暴力时就要用暴力,该用计谋时就应该用计谋。人与人之间当然有着道

  • 第四十一章 善后会议与东北易帜·李宗仁

    一在我国历史上,凡是大兵之后,善后问题总是难处理的。北伐完成,自然也不能例外。 平津克复时,由于中央任命文武官员实际上均为蒋先生一人所操纵,有欠公允,导致心怀怨恚,而表示沉默反抗的,便是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

  • 流傳載錄·孙诒让

      〈漢書.藝文志〉:

  • 卷七十八·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七十八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八>大夫肵俎士肵俎禮記曰肵之為言敬也郊特牲記肵俎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實于牲鼎載心立舌縮俎【鄭氏曰立縮順其牲心舌知食

  • 理学类编原序·张九韶

    古之学者即事以穷理谨乎彛伦日用以脩身不敢骛乎髙逺也故曰道不逺人性也者人所得乎天以为德具于人心宜至切矣孔门颖敏莫先子贡而其言曰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则圣人之设敎可知矣道絶于战国经燔于秦汉儒专门授受惟事口耳千

  • 天作·佚名

    ——志在四方建功业【原文】天作高山(1),大王荒之(2)。彼作矣(3),文王康之(4)。彼徂矣岐(5),有夷之行(6),子孙保之。【注释】(1)作:生。高山:指岐山。(2大王:指周代开国君主。荒:治理(3)彼:指周太王。(4)康:继

  • 虞书·尧典·佚名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昊

  • 结论·胡适

    杜威的教育哲学,全在他的《平民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部书里。看他这部书的名字,便可知道他的教育学说是平民主义的教育。古代的社会有贵贱,上下,劳心与劳力,治人与被治种种阶级。古代的知识论和道德论都

  • 紫柏尊者全集·真可

    三十卷。明·达观真可(1543~1603)语,憨山德清(1546~1623)校,别称《紫柏老人集》。系紫柏尊者著述之集成。收在《万续藏》第一二六册、一二七册,《禅宗全书》第五十册。此书卷首有序赞、塔铭等多篇。对紫柏其人生平,叙述颇详。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