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诸跋

  其一 

  右书上册为宣和奉使录、瓮中人语各一卷,耐庵取以补确庵所编同愤录也。下册即同愤录之下帙,为开封府状、南征录汇、宋俘记、青宫译语、呻吟语各一卷,合题靖康稗史。苏州谢绥之 【 家福】 得自东洋,录副见贻,且示云:细勘所录,与正史异同处颇多。内如钦宗皇后之死烈,史称不知崩闻;张叔夜之死巩县渡河时,史称过白沟时,似皆有关掌故。前尝借得三朝北盟会编、靖康要录、大金吊伐录对勘,互有异同详略,书似可信。惟各家书目从无此种,又不能无疑云云。 

  丙按,耐庵姓氏与确庵同一无考。咸淳丁卯,为宋度宗三年,去祥兴二年宋亡止十二年,其时国政日坏,禁令日弛,此书之出,殆谢太后、全皇后与德佑帝入元之先兆欤!后序遗德笔于辛巳,中云:「检诸故府得此,有先『忠烈王』图印,是百年前传写。」又云:「正史隔越两朝。」以时考之,当在明季。由咸淳丁卯下数,三历辛巳为天顺五年,四历辛巳为正德十六年,五历辛巳为万历九年,六历辛巳为崇祯十四年,明亦将亡矣,究不知本已属于何代,遗德藩开何国。书自中土而流于异域,近又入于中朝,循环之理信非偶然。至诸家书目不载,初因禁忌而不敢出,继因唏嘘而不忍出,非若外洋之势隔情睽,第供考镜,故得久而不湮也。绥翁谓书似可信,丙亦云然。 

  光绪壬辰秋七月八千卷楼偶记。 

  其二 

  光绪乙未三月中,绥之忽中风偏废。五月半,口授人书来,云偶阅东藩记事,知靖康稗史序上遗德之名,乃嘉靖时朝鲜旧主,其先为大魁,后为国君者,附以奉告云。 

  丙案,辛巳当为万历九年。序中所云「微时见传钞本于同年家」,所谓「微时」,乃未践国祚之先;所谓「同年」,乃既登大魁之后也。绥之少有大志,尝创议赈济山左、山右、陕甘、河南、顺直、浙西各省水旱偏灾,活数百万人。又推广西法,行各路电报,经济宏远,皆见诸实事。即此考证一书,相隔三年,病废之中尚不遗忘,可佩也。丙又笔。 

  其三 

  是书钞本凡二册,所载为宣和奉使金国行程录、瓮中人语、开封府状、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七种。首有咸淳丁卯 【 按为宋度宗三年】 耐庵序,又有辛巳三月上已遗德跋。耐庵姓名无考。遗德据东藩记事,知为明嘉靖时朝鲜国主,先中大魁,后乃践阼者。辛巳当为万历九年。跋中言「微时见传钞本于同年家」,「微时」谓未得国之先,「同年」谓既登大魁之后也。是书咸同以前各家书目皆不载。光绪初始由日本流传中土,钱唐丁氏八千卷楼得之,遂着于录。其中所记事实,悉具日月。开封府状则为当时公牍,似皆信实可据。如宋史于钦宗朱后不知崩闻,此则言后于天会六年八月二十四夜,在上京自缢,救免,复赴水死,金封为靖康郡贞节夫人 【 见呻吟语、宋俘记。】 史言乔贵妃与韦后结为姊妹,呼后为姊。考乔妃北行时年四十二,韦后年三十八 【 见开封府状,】 疑无以姊呼后自称为妹之理。史言徽宗帝姬三十四人,早亡者十四,余均北行,是当为二十人。考北行帝姬具有名号,实二十一人 【 见开封府状,】 至恭福帝姬为乱兵所戕, 【 见开封府状,盖系饰词。】 故不在遣中。史言金人未知,故不北行,亦误。 【 金酋据降阉邓珪所开目索诸帝姬,恭福名亦在内。】 史言荣德帝姬驸马曹晟卒后改适习古国王。按,荣德名金奴 【 见开封府状,】 被俘后适达赉,后没入宫,皇统二年封夫人。 【 见呻吟语、宋俘记】 又,钦宗入金后生二子,长谨,次训 【 见呻吟语、宋俘记,】 史但有训传,而脱漏谨名。其王安中讳灾进羡余各事 【 见使金行程录,】 安中传亦失载。至金史言熙宗后为费摩氏,据此当作裴满氏 【 疑译音之异。】 实宋五王府宗女随母被掠于忽达家,遂献为妃,非真忽达女也 【 见呻吟语。】 史又载,与费摩后同被杀者有妃张氏,而不详其所出。据此,知张为斡离不与韦后侍婢张氏所生者,韦后南归皆出其力 【 见呻吟语。】 此类遗闻佚事,足资证史者尚多。而南烬纪闻各伪书之诬罔,观此亦可了然矣。 

  宣统纪元九月秉衡丁国钧写于江南图书馆并记 

  其四 

  观此,知徽、钦降金之耻辱极矣!然足证南烬纪闻、宣和遗事之诬罔。序首之耐庵无姓氏可考,或即为水浒传之施耐庵乎?庚戌二月记于钵山图书馆,秉衡 

  宣统庚戌七月三日,吴曹元忠观于金陵图书馆 

  其五 

  昔陈寿撰三国志,以身为晋臣,而晋承魏统,不得不帝魏。 【 蜀志末扬戏传云,戏以延熙四年着季汉辅臣赞,其所赞而今不传者,余皆注疏本末于其辞下,并载戏赞,有「世主能承高祖之始兆,复皇汉之宗祀」等语,实其微旨。】 司马氏作通鉴,以宋太祖纂立近于魏,因亦帝魏。朱子作纲目,其时宋已南渡,近于蜀,遂乃帝蜀。此四库全书提要论之所谓「能行当代者也」。以是推之,明靖难事著书者非一,提要悉入存目,但录朱睦木■挈革除逸史二卷,则以其能辨髠缁遯去之说,而凡类是之传闻者庶乎无忌焉。 【 建文出亡,朱彝尊曝书亭集辨之最力,然同治苏州府志杂记类卷六引梦阑琐笔云,致身录之作,大抵其子若孙伪造以实之,事业勋名半多附会,遂开指摘之端。是仲彬之行反为致身录所晦也。从亡之真断无可疑,致身录之伪亦断无可疑。又引朱欠庵云,致身录出于万历时人,疑为史氏之后妄作。然余闻嘉善池弯沈氏其先史壻也,家有建文帝篆「小雅堂」额,自史移至,惧祸铲其末欵。沈石田集有登小雅堂哭史彬诗,石田诗在万历前,谓史彬始见于致身录之传诬,其说非矣。杨、朱二说视明史惠帝纪、牛景先传之疑以传疑为胜。】 宋靖康事著书者亦非一,提要悉入存目,但录无名氏靖康要录十六卷,则以其撮钦宗实录之大纲。此后高宗之贫位忘亲,暂可弗问,而凡宫廷事,当时有传疑者,并应俟质于实录而已,亦无责焉。 【 僧文莹湘山野录及权衡庚申外史,提要皆所谓「行于当代者」,但于宋事未知斧为玉斧,见光聪谐有不为斋随笔。顺帝非明宗子,赵翼廿二史札记云,遗民录等书所载未必无因。吴翌凤杂钞亦以余应诗为不诬。】 此又所谓「孚于当代之论者也」。兹姑勿深考。第念此靖康稗史七种,近世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外,从前各家书目均未登载。惟金国行程,引见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及宇文懋昭大金国志, 【 晁公武读书志杂史类载汪藻编金人背盟录以下六种,有金国行程十卷,与此卷数不符,盖别一书。】 其南征录汇所采有刘同寿圣院札记等十一种,是此本名虽七种,实具十有八种。据咸淳丁卯耐庵识语,开封府状以下为隆兴二年确庵订,宣和奉使录、瓮中人语为耐庵补证。以宋史云钦宗实录洪迈修 【 艺文志,】 干道四年蒋芾上 【 孝宗记,】 是实录已后确庵所编,五年要录当更在其后。使提要见之,吾知必着于录,决不入存目之列无疑也。其开封府状皆当时金人需索皇子、宫人之公牍,辛巳,朝鲜国王遗德题云「中土祸患至徽、钦而极,子息蕃衍,耻辱亦大」,意即指此。辛巳当为万历九年。丁丙尝考得其人。确庵在耐庵时已不知其姓氏,耐庵则丙亦无从稽考也。此吾友丁秉衡 【 国钧】 手钞本,盖从丙所藏旧钞本迻录,其手跋以宋、金两史互勘,或据此补彼,或据彼订此,致为详核,尤有裨于后学。今赵、王二君搜得其本付刊,非惟永古籍之流传,亦足厉后人之忠爱者矣。抑余重有感者,此编绝笔于梓宫南返。度当时奉迎者,虽悲伤亦稍籍慰也。讵料徽、钦二帝金人早葬于五国城。自杨琏真珈发宋诸陵后,始知所归者空榇 【 详周密癸辛杂识、沈德符野获编,】 而以在北不在南,转幸骸骨无恙。然高、孝、光、宁诸帝何辜,后世岂无杨髠其人?乃发者自发,有圣德者欲发而卒不被发。天道殆不可凭而可凭耶?附书之,凡以见所言皆非专为靖康发也。 

  己卯十一月,吴县胡玉缙时年八十有一 

  其六 

  右靖康稗史七种,宋咸淳丁卯耐庵编。一曰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二曰瓮中人语,题韦承撰;三曰开封府状;四曰南征录汇,题李天民辑;五曰青宫译语, 【 节本】 题王成棣撰;六曰呻吟语;七曰宋俘记,题可恭撰。惟行程录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大金国志,而国志所录已删节。余六种皆从不见于著录。据耐庵自题,谓见甲申重午确庵订同愤录下帙,补以宣和奉使录、瓮中人语各一卷而成是书,惜同愤录上帙已佚,耐庵又不详其姓名。靖康之难纪述甚伙,今见引于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诸书者不下数十种,而原书多不传。即此七种,而亡佚居其六,又多不题作者姓名,编订者亦仅署别字,盖惩于高宗朝搜禁之事也。中惟南征录汇间有传本,故耐庵兼采曹氏本、李尧臣本勘其异同,着诸后跋,然仍阙文累累,知当时已不可校补矣。而中所征引之刘同寿圣院札记、克锡青城秘录、高有恭行营随笔、赵士先毳幕闲谈、阿懒大金武功记、李东贤辛斋笔记、谭清声札记、无名氏雏凤清声、宋遗民愤谈、屯翁日录、秘钞十一书,及呻吟语无名氏跋所引某公上京札记、钝者燕山笔记、萧庆杂录、燕人麈四书,皆可补宋、金艺文志之阙。光绪初年,由朝鲜、日本展转入我国钱塘丁氏善本书室,见藏书志。丁氏书归江南图书馆,常熟丁秉衡先生 【 国钧】 手钞之,更详考史乘,附以长跋,因首有辛巳三月遗德题,谓据东藩记事,知为明嘉靖时朝鲜国主。辛巳当为万历九年。今考遗德为高丽定圣王,讳芳远,字初,擢进士,建文二年庚辰十一月嗣位。则辛巳当为建文三年,秉衡实緟丁氏藏书志之误也。又遗德跋谓检诸故府得此,有先「忠烈王」图印。今考忠烈王讳谌,宋度宗咸淳十年甲戌立。案,耐庵编此书在咸淳三年丁卯,然则未及数年东国已有钞本,而今日卒赖以传,盖越已六百七十余年矣。吾友顾君起潜 【 廷龙】 先以传钞本见示,又从杭县叶揆初先生 【 景葵】 假得秉衡手钞本,喜其为中土久佚秘籍,且足以证史也,爰校印而识其后。 

  岁己卯季冬。吴县王大隆跋 

  其七 

  靖康稗史,刘蘧六属丁秉衡从金陵图书馆钞出者,皆纪实较然可信。如瓮中人语,靖康二年二月初八,虏索近上宗室眷属出城,十三,虏尽索宗族男女出城,开封府状宗室男女有宗正谱牒,照依列目契勘等语,与实录二月癸酉金人于宗正寺取玉牒簿,指名取南班宗室,自二王宫以下近属及官序高者先取相合。实录又云,敌取宗族,皆据管宫合内侍所供名字,又与南征录汇宋使邓珪尝称妃嫔帝姬之美相合。今宋实录已佚,仅见永乐大典本旧闻证误所引,已符合如此。洵属南宋旧帙,据遗德跋,称践阼后检诸故府得此,有先「忠烈王」图印,是百年前传写本。考朝鲜忠烈王即尚元世祖公主者,元史高丽传至元十一年五月,皇女呼图克库哩页额实下嫁于世子愖是也。然则此书当是元初写本,经□臣□□之乱,流入日本,又从日本还归中国。鼎丞前辈手录是册,属跋数语,而城郭犹是,朝市皆非,正欲出都,忽遭先子大故,哀哀故国,惸惸鲜民,忍泪见辞,即以告别。 

  宣统三年正月棘人曹元忠 

  其八 

  是书印将成,潘君景郑 【 承弼】 又获一钞本,有曹君直先生手跋,亦源出丁氏本,而为崔鼎丞 【 师范】 属题者,考据甚核,因从假录附此。「忠烈王」名,据朝鲜徐居正等东国通鉴、近柯劭忞新元史诸书,皆作谌,元史作愖者误。又考袁桷清容居士集,购求辽、金、元三史遗书目中,有靖康草史,不知即此书否?惜无可证耳。大隆又跋 

  其九 

  昭宪太后惩柴氏使幼儿主天下,宋太祖遂得篡其位,因戒太祖万岁后传诸二弟,由是更迭相传,密为约誓,藏诸金匮。至太祖疾革,太宗入侍,有「斧声烛影」之疑案,而帝位卒传于太宗。后听赵普「岂容再误」之言。背金匮之盟,使德昭自裁,廷美忧卒。金太宗吴乞买当金太祖朝尝使汴京,其貌绝类宋太祖塐像,众皆称异。昔尝见于某书,今呻吟语中亦有此说,可谓报应不爽矣。至南宋孝宗,为太祖六世孙,则太祖一系仍绵延而未绝。自古亡国之耻辱,未有如赵宋者,读此靖康稗史七种,能不泫然泣下哉! 

  宋太宗第八子、周恭肃王元俨三十二世孙诒琛校毕记 

猜你喜欢
  南平世家第九·欧阳修
  第六十八回 结丁零再兴燕祚 索邺城申表秦庭·蔡东藩
  七国考卷六·董说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死而复活·李定夷
  ◎雍和宫打鬼·李定夷
  第一卷 尊孔·缪荃孙
  一三六 江西巡抚海成奏呈续得书籍清单并即委员专解折·佚名
  卷九十五·司马迁
  九三 辛亥革命二——孙德卿·周作人
  ●附录(一)·易顺鼎
  王则传·李百药
  邵雍传·脱脱
  卷二百九十七·佚名
  三十二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施酒监·唐圭璋

      卜算子   赠乐婉,杭妓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 歴代诗话卷十·吴景旭

      乙集中之下  楚辞  九阳  困学纪闻云吕氏春秋禹南至九阳之山羽人祼民之处不死之乡此屈子逺游所谓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朝濯发于旸谷兮夕晞余身于九阳  吴旦生曰王伯厚引此以证不死之乡则可盖九阳谓

  •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七独孤及雨後公超谷北原眺望寄高拾遗崖口雨足收清光洗高天虹蜺歛残霭山水含碧鲜远空霞破露月轮薄云片片成鱼鳞五陵如荠渭如带目极千里关山春朝来爽气未易说画取花峯赠远人自东都还濠

  • 卷五十二·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五十二卢仝仝自号玉川子洛阳人累举不第韩愈为河南尹爱其诗厚礼之后因宿王涯第中遂预甘露之祸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焉以为添丁之兆宋韩盈序曰玉川先生履道守正之节见于昌黎退之之文当时洛

  • 卷二百八·志第一百六十一·艺文七·脱脱

        ◎艺文七   集类四: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四曰文史类。   《楚辞》十六卷   洪兴祖《补注楚辞》十七卷   《考异》一卷   《楚辞》十七卷   周紫芝《竹坡楚辞赘说》一卷 晁补之《

  • 卷三十六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六上 【起甲辰陈後主至德二年隋文帝开皇四年○尽丁卯隋炀帝大业三年】凡二十七年 【甲陈至德二年辰隋开皇四年】春正月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正统三年夏四月甲寅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袭封衍圣公孔彦缙来朝赐羊酒等物○命粜广西云南四川浙江陈积仓粮时行在户部奏四布政司所属郡邑多不通舟楫递年存留粮米若尽彼处文武官吏军士岁用会计其中有二三十年

  • 瓜棚闲谈·徐一士

    旧时教官(各府厅州县之儒学教授、学正、教谕、训导)之职,责在教士,浸久而所以施教者渐为具文。儒官清苦(其间亦有号为美缺者,而多数以贫瘠为苦),其贤者犹守固穷之义,以学行为士流所重,不肖者则以滥贻讥,为师儒之玷,轻侮所集,有自来

  • 乌古论元忠传·脱脱

    乌古论元忠本名叫讹里也,他的祖先是上京独拔古人。他的父亲叫讹论,娶的是金太祖的女儿毕国公主。元忠幼年时候秀美出众,世宗即位前在自己的府邸把长女许配给元忠为妻,后来世宗的长女被封为鲁国大长公主。正隆末年(1160),元

  • 卷之九十八  馬瑞肅公三記下 興復哈密國王記(明)馬文升 撰·邓士龙

    (馬端肅公三記,三卷,明馬文升撰。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今河南禹縣)人。景泰二年進士,累官至吏部尚書。明史卷一八二有傳。) 幅員之內,以中嶽為地之中,惟西域最遠,而夷人種類亦繁,自大禹時,始通貢中國。今之甘、涼,即漢匈奴右賢王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 洪武十六年十一月庚子朔,以儒士崔谦、王讷为山东提刑按察司佥事。 癸卯,置四川建昌府儒学。 己酉,命广西、浙江、福建、湖广、江西、广东六布政使司各造水磨明甲一千,松江、常州、苏州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一三)中阿含林品诸法本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诸异学来问汝等。一切诸法以何为本。汝等应当如是答彼。一切诸法以欲为

  • 卷第十三·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三   [宋勒]云山禅师开堂。升座。有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干山来不绝。坎水出坤流 进云。恁么即赤脚披衣去也 师云。三峰锁夜月。独照一轮灯。师见僧来。便作

  • 卷四十一·佚名

    释三假品第七【经】尔时,佛告慧命须菩提:&ldquo;汝当教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如诸菩萨摩诃萨,所应成就般若波罗蜜!&rdquo;即时诸菩萨摩诃萨,及声闻大弟子,诸天等作是念:&ldquo;慧命须菩提自以智慧力,当为诸菩萨摩诃萨

  • 摄大乘论释 第五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五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应知胜相第二之一相章第一此义有四章。一相。二差别。三分别。四显了意依论曰。如此已说应知依止胜相。云何应知应知胜相释曰。前说次第有十义。已释第一依止胜

  • 地下室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

    《地下室手记》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地下室人”的内心思想活动。该书描写一个虚构的、但作者认为他当时的社会不但可能,而且甚至必然存在的人物,由主角地下室人以第一人称的

  • 韵石斋笔谈·姜绍书

    笔记。明末姜绍书撰。二卷。绍书字二酉,延陵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崇祯间曾在朝为官。奇石收藏家。颜其室曰韵石斋,故以名书。是书共五十八条,多古董家言。仿周密《云烟过眼录》,记吉金乐石,周鼎商彝,考据精审。旁及书法名画

  • 易图说·吴仁杰

    南宋吴仁傑撰。三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解说《易》图,时出新意。《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宋史·艺文志》载仁傑《古周易》十二卷、《易图说》三卷、《集古易》一卷。今《古周易》世罕传本,仅《永乐大典》尚有